10-《陋室铭》第一课时》
陋室铭第一课时
检查点拨
感悟陋室,理解内容,划分层次;
本文采用
的写法,以 和 引
出 ,点明主旨
;接着从 、
和 三方面描写陋室;最后运用孔子的话
作结,点明
。
课堂小结:
一.初识陋室,初步感知; 二.走进陋室,整体把握; 三.感悟陋室,理解内容,划分层次
当堂训练(共15分) 1.给下列红字注音。(4分)
陋室铭( ) 德馨( )鸿儒 ( )案牍( ) 2.解释蓝体字。(5分) (1)有仙则名 (2) 有龙则灵 (3) 唯吾德馨 (4) 谈笑有鸿儒 (5)无案牍之劳形 3.翻译句子:(4分)
检查点拨一-初识陋室(划分节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检查点拨一-走进陋室(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检查点拨一-初识陋室(词语)
1.辨音识字: 德馨( xīn )
案牍( dú ) 西蜀( shǔ ) 2.辨析多音字:
重 苔点( tái )痕 鸿字儒(hónɡ)rú 何词陋( lòu )
调素琴( tiáo) / 调动(diào)
3.辨析字形: 馨( xīn )德馨 / 罄(qìnɡ)罄竹难书
牍( dú )案牍 / 读( dú )读书 儒( rú )鸿儒 / 濡( rú)相濡以沫
3.写作背景: 检查点拨一-初识陋室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 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 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 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 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 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役 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 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 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 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 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 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 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 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 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陋室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陋室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陋室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陋室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二、教学重点:1.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2.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步骤环节一:引入(此环节2分钟)(一)安排课前2分钟学生演讲要求:学生提前做好演讲准备,演讲的内容为“我眼中的郑板桥”。
重点介绍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的精神品质,尤其是他所说的“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这句话。
(二)教师根据学生的演讲引出今天所学的课文——唐代诗人和哲学家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
环节二:走近作者及文本(此环节3分钟)(一)学生相互交流预习的心得。
(学生相互交换预习学案,针对预习题互相评改,请一个小组派代表读一读有关刘禹锡介绍及本文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刘禹锡,彭城人,祖籍洛阳,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我们已经学过他的诗词有《竹枝词》《乌衣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写作背景:当时他被贬到和州做刺史时,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
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
半年之内让他搬家三次,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让他住进了一所非常简陋的小房子。
他在愤激之中,一气呵成,写成了《陋室铭》,并请有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刻写在碑上,竖在门外,以明心志。
陋室铭完美版课件
陋室铭完美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陋室铭》。
本文是东晋时期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描述自己居住的简陋房屋,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品格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优秀篇目。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高洁品质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2. 能够背诵课文,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背诵课文,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高洁品质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带。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的景物。
教师简介作者刘禹锡及课文《陋室铭》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找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究4. 品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的高洁品质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拓展延伸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请学生课后背诵课文,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课文内容。
六、板书设计陋室铭刘禹锡高洁品质安贫乐道七、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陋室铭》。
2. 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课文内容。
答案:1. 课文《陋室铭》是东晋时期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描述自己居住的简陋房屋,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品格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背诵课文,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关注1. 生字词的学习:课文中有许多生字词,如“陋室”、“铭”、“形貌”、“清高”等。
陋室铭(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重点)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难点)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操和远大的抱负。
(重难点)4、能力目标:熟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教学过程:一、以背景导入(学生讲述此故事)(2分)据说刘禹锡被贬到安徽,按当时朝廷规定,他可以住三室三厅之房。
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典型的势力小人。
认为刘禹锡乃被贬之人,可以给双小鞋穿穿,以显示自己的威风。
于是就在城南给刘禹锡安排了三间小房。
对此,刘禹锡大人大量,不以为意。
还根据驻地的美好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了门上。
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了,非但不反思自己,反而变本加厉。
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且把住房面积减去了一半。
此住房依山傍水,景色怡人。
刘禹锡一见,顿来灵感,挥笔又是一副好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好诗传到乡里,策知县大怒。
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既没有山又没有水。
在半年的时间里,刘禹锡稀里糊涂地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折腾的搬了三次家。
激怒愤慨之下,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遂如行云流水般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并请人碑刻立于大门之外!陋室也因之而名闻天下。
师: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就一起去参观刘禹锡的陋室。
二、了解陋室(5分)1、陋室什么意思?什么是铭?(抽学生解决)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含蓄,一般押韵,属于韵文之类。
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的居室作的室铭,用以自勉自慰。
2、检查学生掌握生字情况,读准红色字的音。
陋室(lòu )吾(wú)鸿儒(rú)调素琴(tiáo)德馨(xin)苔痕(tái)案牍(dú)3、划分节奏、找韵脚及对偶句本课四字句,五字句较多。
《陋室铭》第一课时 优质课件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 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蛟龙潜底就能大显 神灵。这是简陋的居室,因为我品德高尚而 香气远播。碧绿的苔痕爬上台阶;青翠的草 色扑帘而入,室内四壁苍翠。来往谈笑的尽 是博学之士,没有一个是无识无知的俗人。 在这里,可以弹弹素琴,读读佛经。没有嘈 杂的乐声在耳边乱响,也没有成堆的文书案 卷使人身体劳累。正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 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 呢?
刘禹锡因参与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 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 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 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 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 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 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 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 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 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 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 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 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 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 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
1、 给下列红字注音。 陋室铭( ) 德馨( ) 鸿儒 ( ) 案牍 ( ) 2、 理解加“—— ”词词义 (1)有仙则名 (2) 有龙则灵 (3) 惟吾德 馨 (4) 谈笑有鸿 儒 (5)往来无白丁 (6)无案牍 之劳形 3、 翻译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 。 。 。
陋室铭课件优秀课件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知识讲解
课堂小结
课外拓展
互动讨论
04
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
通过直接提问或复习旧知等方式,迅速切入课题。
情境导入
通过创设与陋室铭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导入
以教师为主导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
系统化整合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整合与优化
06
教学评价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三个方面。
学习能力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联想能力等。
学习态度包括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参与度、与老师的互动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023
《陋室铭课件优秀课件》
contents
目录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
01
教材分析
语文教学的载体
传承文化的作用
培养学生品德和审美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的主要内容及编写特点
意蕴深远:通过对陋室的描写,传达出一种不追求名利、不炫耀地位、不讲求享受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态度。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教材与课件
利用互联网获取最新资讯和案例,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网络资源
建设高水平实验实训室,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设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实训室
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导入、情境创设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精讲重点和难点,穿插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陋室铭 第一课时
名:出名(名作动) 灵:神奇、灵异(形容词作动)
惟:只要、只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上:爬上 绿:使……变绿 入:映入 青:使……变青
调:弹奏 之:连接主语谓语,无意义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师:我们再一起来把课文朗读一下
生:朗读……
师:好!我们尝试着一起来背诵一下这篇短文,带着理解,脑海中浮现陋室的画面。我们来尝试一下(教师引导背诵)
师:朗读……好,我请几位同学来朗读一下(检查字音)
生:朗读……
三、重点读析
师:我们一起试着来翻译一下文章ppt。请同学读一遍句子,然后翻译,尽量做到字字落实,当然也要语句通顺,我们尝试一下。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生:翻译……要求学生圈划注释
师:理解了句子意思之后,我们尝试着闭上眼睛,根据句意来背诵一下这句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解释: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最后一关,作者通过了考试,可见作者造诣之高;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这是作者生活的背景,也能从一方面窥探作者的心境;刺史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县长,作为县长作者却蜗居在陋室之中,受到故意刁难,可见作者心中是充满了愤懑知情的。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位著名的朗诵家来朗诵一下这篇短文,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字词的读音以及停顿,拿好笔圈划一下你不能理解的地方。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刺史。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陋室铭》原文+注释+翻译(逐句)
《陋室铭》原文+注释+翻译之蔡仲巾千创作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①在:在乎、在于,动词。
②名:名词作动词,著名。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①灵:名词作动词,②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①斯:指示代词,这。
是:判断动词。
②陋室:简陋的屋子。
③惟:只有,只要,唯独。
④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
⑤德馨:品德高尚。
⑥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⑦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①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
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葱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①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②鸿:同“洪”大。
③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苍生,这里指没有学问的浅薄无知的人。
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①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
②金经:泛指佛经。
(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
)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7.无丝竹之乱耳,无文案之劳形。
①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②之:助词,定语“乱耳”后置的标记。
③乱耳:扰乱耳朵。
乱,扰乱。
④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⑤劳形:使身体劳累。
⑥形,形体、身体。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①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②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陋室铭》优秀课件
《陋室铭》优秀课件《<陋室铭>优秀课件》《陋室铭》是唐代刘禹锡所作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却展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下面将为大家呈现一份关于《陋室铭》的优秀课件。
一、作者与背景介绍刘禹锡(772 年-842 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他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多次被贬。
《陋室铭》就是他被贬至安徽和州时所作。
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和州,当地官员故意刁难他,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面江而居。
刘禹锡不但毫无怨言,还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二、文本解读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两句以山水起兴,引出陋室。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潜藏就显得有灵气。
作者以山水作比,暗示陋室因主人的“德馨”而不陋。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全文的主旨句。
“斯是陋室”,点明了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
“惟吾德馨”,强调了屋子虽然简陋,但因为居住者品德高尚,所以陋室也不显得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两句描写陋室的环境。
苔藓痕迹蔓延到台阶上,呈现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满室青葱。
通过对陋室周围自然景色的描写,烘托出陋室的清幽宁静。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指博学的人,“白丁”指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陋室铭》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陋室铭》课件陋室铭陋室铭,是元代文学家袁宏道创作的一篇千古名篇。
文中以陋室为背景,以诗人自谦和自嘲的方式,揭示出了人生的真谛和内在价值。
一、陋室的描写文中通过对陋室的精细描写,展示了一种质朴、简朴、朴素的生活态度。
陋室虽然破旧简陋,但却洁净整洁,整个陋室彷佛一位安静、温馨的老人。
二、陋室的反映陋室的破旧简陋,道出了作者平凡的出身和宅基,同时也彰显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追求。
即便是卑微如陋室,也能在其中感受到生命的格调与寄托。
三、陋室与人生文中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感悟,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凸显出了人生的真谛和内在价值。
诗人在陋室中欣赏自然,领悟生活真谛,对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领悟。
四、陋室的寄托陋室铭中所描述的陋室,是诗人精神寄托的源泉。
无论是在物质生活的陋室还是精神世界的陋室中,诗人都坚持着自己心中的追求。
陋室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是他品味生活、独立思考的象征。
五、陋室的感悟通过描写陋室的一砖一瓦,作者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认知和对人生的感悟。
陋室无非是人们居住的地方,然而通过观察和感悟,诗人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这种感悟也要好过于他身处富丽堂皇的宫殿。
在陋室中,诗人学会了独处、静心感悟,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六、陋室与修养陋室铭中讲述了陋室中所凸显的修养和自我静心的精神力量。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自省,诗人触发了对人生的反思和对生活的感悟。
陋室的修养,来源于诗人的精神追求和人文关怀,即使生活再陋,他都能保持心灵的舒适和自在。
七、陋室与生活态度陋室铭传递了一种朴素的生活态度,即使在环境贫瘠的陋室中,也能发现人生的真谛和内在的价值。
陋室提醒我们要珍惜现有的幸福,敢于追求梦想,不被外界环境所束缚。
八、陋室与人文关怀陋室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表达,是对贫瘠生活的关爱和指引。
在物质生活贫乏的情况下,人们仍然可以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追求的坚持。
即使生活再陋,也要有一颗善于观察、体验和品味的心。
陋室铭完整版课件
陋室铭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陋室铭》这篇古文。
该文选自《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二,作者刘禹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十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分析《陋室铭》的文学特点,理解其深远意义,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式,解读作者的生活哲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陋室铭》,体会其文学价值。
2. 分析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够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作者的生活哲学。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生活态度,掌握古文阅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古今房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居住环境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课。
2. 课文阅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陋室铭》的韵律美。
3. 课文解析:a. 解释生僻词汇: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生僻词汇。
b. 分析句式:讲解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对仗句等。
c. 理解课文: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生活哲学。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难点句子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讨论作者的生活态度。
六、板书设计1. 《陋室铭》2. 主要内容:a. 课文朗读:韵律美b. 词汇解释:生僻词汇c. 句式分析:特殊句式d. 课文理解:作者生活哲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翻译课文中的句子。
b.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作者生活态度的理解。
2. 答案:a. 参见课堂练习答案。
b. 示例:作者身处陋室,却以宁静、淡泊的心态面对生活,这种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古文阅读技巧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刘禹锡的其他作品,如《乌衣巷》、《竹枝词》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活哲学和文学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第一课时
主备人:王志明
授课人:王志明
授课班级及时间:初二(1、2)
教学目标
1.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3.联系现实对《学生铭》谈看法并仿写
教学重点、难点
1. 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
2. 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准备: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准备刘禹锡相关的资料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山水————馨
对偶————青
衬托————雅
虚实————静
类比————高
引经据典——乐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简介刘禹锡、陋室铭的来历和“铭”这种文体。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
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
二.整体感知,疏通句意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2.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
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可以给课文内容配上怎样的画面。
3.提供一些画面让学生们匹配相应的课文语句
三.精读细品,把握主旨
先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
1.你知道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吗?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全班交流
提问: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学生发表见解并评价(二读品析诗句)
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③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明确鸿儒,无白丁(雅)
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
⑤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⑦"鸿儒"可否换成 "群儒"?
不能。
"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四、迁移运用——体会鉴赏美
1.将《陋室铭》与《爱莲说》自读一遍,比较两者的异同。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读后心得。
明确:主题上,两支都表现作者法身自好。
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爱》文表达的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清白节操的志向,砸\文流露的则是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立意上,两文均运用\言志的写法。
暖》文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陋》文采用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河一面,用“不陋”来突出“德馨”。
表达上,都采用议论相结合的方式。
《爱》文对“莲”进行人格化,则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启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五、联系现实,发表见解
出示仿写篇《学生铭》,提要求
有学生学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后仿写了一篇《学生铭》,你觉得它反映的是何种学习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
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
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学生交流谈看法。
提出要求
1、为自己要仿写的内容选定标题,如“电脑铭”,“考试铭”,“旅游铭”等等;
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
3、主题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附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课堂作业:《123》第36-37热身室
课后作业:自主背诵原文及课下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