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合集下载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应用质量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应用质量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ICS11.040C 43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 1283.6—2010医学影像学诊疗技术标准 第6部分: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应用质量等级评定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medical image diagnoise and treat part7:Technical criterion for evaluation of applied quality grade for X-ray computer tomography2010-09-22发布2010-10-10实施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定项目和要求 (3)4.1 成像设备的性能指标(满分55分) (4)4.2 临床照片质量(满分30分) (4)4.3 诊断条件(满分10分) (5)4.4 应用质量控制(满分5分) (6)5 应用质量等级的确定 (6)附录A(规范性附录)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应用质量等级评定汇总表 (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DB13/T 1283《医学影像学诊疗技术标准》分为21部分;——第1部分:X线照片阅读原则与诊断报告书写指南;——第2部分:CT图像阅读原则与诊断报告书写指南;——第3部分:图像阅读原则与诊断报告书写指南;——第4部分:医学影像学对比剂应用指南;——第5部分:脑血管疾病医学影像学诊疗技术指南;——第6部分: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应用质量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第7部分: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应用质量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第8部分:肝癌介入性放射学治疗规范。

……本部分为DB13/T 1283的第6部分。

本部份由河北省医学影像学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提出。

本部分由河北省卫生厅科教处、医政处组织部署和指导。

本部分由河北省卫生厅归口。

医疗机构医院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医疗机构医院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医疗机构医院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计算机X射线摄影(CR)的质量控制检测的一般要求、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及其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的质量控制检测。

本标准不适用于乳腺专用计算机X射线摄影的质量控制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 76 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计算机X射线摄影(CR)系统 computed radiography(CR)system采用可重复使用的成像板代替增感屏-胶片作为载体经X射线曝光,用激光扫描成像板曝光后所得潜像信息,通过光学系统收集和放大,计算机采集,得到数字化的影像显示的一种X射线摄影设备。

简称CR系统。

3.2成像板 imaging plate,IP采用一种X射线储存发光材料(如氟卤化钡)制成的X射线面探测器件。

X射线在IP中形成一幅电子空穴对分布的潜像,它在红色激光扫描激励下复合并发出荧光,其强度与X射线的强度成比例。

CR系统的激光扫描读出装置将IP的电子潜像读出并将其数字化的影像显示在CR系统的显示屏上。

3.3剂量指示 dose indicators由CR系统的生产厂家提供的用以反映影像采集过程中成像板上平均入射空气比释动能的特定指示,可用于检查CR系统的技术参数是否合适、核实摄影技术是否正确。

3.4混叠 aliasing超过空间分辨力极限的一些高频率成分可能返回到低频率成分中,从而在影像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伪影。

3.5尼奎斯特频率 Nyquist frequency;f Nyquist极限空间分辨力 Limiting spatial resolution由采样间距a确定的空间频率,关系式为:f Nyquist=1/(2a)。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医用X射线诊断质量,保障受检者、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使用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国家对医用X射线诊断的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实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单位必须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与指导。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影像质量;减少重拍率、误诊率及漏诊率;注意受检者的屏蔽防护,减少和控制受检者的照射剂量,做好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工作。

第二章许可证件申请与管理第五条凡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的单位必须事先向所在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办理申请手续,经审查合格,领取《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后,方可从事许可范围内的工作。

第六条新建、扩建和改建的X射线机房,在场址选择、建筑设计、防护设施等方面,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接受县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预防性审查和竣工验收。

第七条凡申请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的单位、个人,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备与所开展的X射线诊断项目相适应的场所,设施和防护性能合格,运行指标满足所开展诊断项目要求的设备。

(二)、具备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的相应专业技能、熟悉防护知识,健康条件合格,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的工作人员。

(三)、设有放射防护组织或专(兼)职放射防护人员,并建立工作人员及受检者防护和质量保证管理制度。

第八条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安装完毕后,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进行验收检测。

证明其主要运行指标及防护性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领取《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后,方可投入临床使用。

第九条颁发《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的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有关规定对持证单位及个人进行定期核查,核查情况记录在许可证的附本上。

医疗机构医院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医疗机构医院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医疗机构医院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系统质量控制检测的一般要求、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及其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系统的质量控制检测,包括采用线阵或面阵扫描影像探测器的DR系统。

本标准不适用于乳腺数字X射线摄影(乳腺DR)、牙科数字X射线摄影、数字双能摄影和数字体层合成摄影的质量控制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 76 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 medical digital radiography system采用数字化X射线影像探测器技术实现X射线摄影的一种医学成像装置。

它的影像直接从影像探测器读出,通常由X射线发生装置、数字化X射线影像装置和机械辅助装置组成。

简称数字X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

3.2信号传递特性 signal transfer property;STPDR系统的影像探测器入射面影像中心区域测量的平均像素值和影像探测器接受的入射空气比释动能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的描述。

对于不同生产厂的影像探测器两者之间有不同的相互关系,如线性、对数或方根关系。

3.3探测器剂量指数 detector dose index曝光指数exposure index用于表示DR系统剂量性能指标的一个参数量。

3.4探测器剂量指示 detector dose indicator;DDI为建立和显示影像探测器剂量指数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3.5感兴趣区 region of interest;ROI在影像中划定的像素区域(圆形或矩形)。

利用软件工具提供该区域的平均像素值和标准偏差等。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
(四) 备案
上级主管部门於每年年底将该年度“CT机评审发证情况汇总表”(附录4)及“CT机性能检测结果汇总表”(附录5)报总后勤部卫生部“军队大型医疗设备应用技术评审管理办公室”备案。
三. 评审内容
(一) 性能检测
1.性能检测使用的基本术语及检测方法见附录6和附录7。
2.性能检测及指标要求见表1。
3.新出厂CT机验收检测结果必须达到产品标准、说明书、双方合同或协议中的技术条款要求。厂家未给出的性能参数指标可按表1中验收检测给出的指标执行。
4.上级主管部门收到“CT机性能检测报告”后,组织评审人员评审,参加评审者不得少于5人。首先评审设备的临床照片质量,填写“CT机临床照片评估报告”(附录3),然后根据性能检测报告和临床照片评估报告,评定CT机的应用质量状况,并填写“CT机应用质量评审报告”(附录3)。
(三) 发证
评审合格者,由上级主管部门发给《大型医疗设备应用许可证》,并报总后勤部卫生部备案。评审不合格者不予发证并暂停使用,但允许使用单位对机器进行维修、调试后重新申请评审。设备质量严重影响临床诊断、无法修复者,禁止使用。
在场均匀性扫描的位置上,其他条件不变,采用不同层厚和不同mAs再分别扫描两次。
管电流(mAs)
层厚(mm)
图像序列号
2.2.数据测量
2.2.1.光标定位精度测量
光标定位精度为 mm。
2.2.2.层厚测量
调用体模定位扫描像,测量四条斜线像半高全宽度。(图像序列号:)
背景窗位(邻域CT值)LEVEL1=
2.检测组由检测机构派出的经过培训并具有CT机检测资格的人员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代表组成,总人数不得少于3人,检测人员不得少于2人。
3.检测工具为国际和国内认可的。检测工程及方法参见本规范正文和附录7。检测过程中填写相应的“CT机应用质量性能检测记录”(附录2),检测完成后填写 “CT机性能检测报告”(附录3)。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通用技术要求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CT)是一种医学成像设备,通过使用x射线来获取人体内部的图像。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三维的图像,对于医生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工具。

在使用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技术要求。

首先是设备的辐射安全性。

由于x射线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因此设备必须符合相关的辐射安全标准,以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同时,设备还应具备辐射剂量监测和报警系统,以及紧急停机装置,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停止辐射。

其次是设备的成像质量要求。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应具备高分辨率和良好的对比度,以确保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设备应具备适当的技术参数调节功能,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要。

同时,设备还应具备快速成像的能力,以减少患者的不适和运动模糊。

设备的操作和控制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

设备应具备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和易于理解的操作流程,以方便医护人员的使用。

设备还应具备自动化的控制系统,以确保图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同时,设备还应具备故障自诊断和报警功能,以及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方便医生的诊断和病历管理。

设备的维护和质量控制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

设备应具备定期维护和校准的功能,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成像质量的稳定性。

设备还应具备自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功能,以确保图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设备还应具备远程维护和升级的功能,以方便厂商的技术支持和设备的更新。

除了以上的技术要求,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遵守一些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

医护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辐射剂量控制,避免过度暴露。

同时,还需要注意设备的消毒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卫生和正常工作。

总结而言,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的通用技术要求包括辐射安全性、成像质量、操作和控制、维护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在使用这种设备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图像的准确性。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解读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解读

历 史 原 因 ,有 许 多使 用 年 限较 长及 二手 C 机 仍 在 对 比 度 可 探 测 能 力 项 目中要 求 的最 小 直 径 不 得 T
临床 运 行 ,这 些机 器 的说 明书往 往 已不 再 随机 配 大 于08 .mm的 要 求暂 时可 能无 法 执 行 ,因此 ,用
备 ,甚 至 有 些CT 机说 明书 中并未 给 出参 考指 标 , c th n5 0 ap a 0 ap a 0 ,c th n6 0和 cth n7 0 测模体 ap a 0 检
发布 ,2 1年5 日实施 。 0 2 月1
由于C 装置为高剂量 医用辐射 照射 设备 ,作为 做 简要解读 。 T 常规 诊断 手段 ,其 涉及 的诊 疗患者 和职业人 员数量 因 当前 很 多 医 院 实 现 了 数 字 化 , 难 找 到 胶 很
巨大 ,且 随着C 技术 发展 ,近年来在 临床利用该装 片 ,从 而在 检 测 定位 光 时 增加 了模体 测量 法 ;另 T
1 .0 8 l 月 )。修 订后 的标 准 名称 和 标准 号 像性 能验 收试验 ; 月 20年 2 是 《 射 线 计 算 机 断 层 摄影 装 嚣 质 量保 证 检 测 规 x
范 》GB 1 5 82 1 ,该 标 准于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年 1 月 3 7 9 —O 1 0 1 2 0日 3本标 准将 原标准 中表 1 改为 规范 性附录 ; . 修 另外 ,在 标准 前 言 中列 出 了对 原 标 准 进 行 修 改 、删 除或 添 加 的 内容 。 下面 就 重 点修 订 的项 目
中 国 卫 生 标 准 管 理 CHS 0 M 3
《 蹦 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 T)装置 C 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 》解读

CT 519-2019 1

CT 519-2019 1
状态检测:对运行中的X射线诊断设备,为评价其性能指
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而定期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测。
稳定性检测:为确定X射线诊断设备在给定条件下获得的
数值相对于一个初始状态的变化是否符合控制标准而定期进 行的质量控制检测。
基线值:设备性能参数的参考值。通常由验收检测合格所
获得的值建立基线值,或由相应标准给定的数值。
WS 519-2019 检测方法
6. CT值(水)
在水模体图像中心选 取直径约为测试模体 图像直径10%的ROI, 测量该ROI的平均CT 值作为水CT值的测量 值。
WS 519-2019 检测方法
7. 噪声
1)在水模体图像中心选取 直径约为测试模体图像直径 40%的ROI,测量该ROI内 CT值的标准偏差,该标准 偏差除以对比度标尺作为噪 声的测量值n
胶片检测法
3)选择适当的曝光条件,最小的标称层厚,采 用单层轴向扫描的方式进行扫描。 4)读取胶片影像,测量定位光对应的扫描线在 胶片上的影像与标记孔连接直线间在旋转中心 轴线上的间距,该间距即为内定位光的偏离程 度。
WS 519-2019 检测方法
3.扫描架倾角精度
模体检测法
1)采用中心具有明确标记的长 方体的模体,将模体中心点与扫 描中心点重合,并水平固定,调 整模体位置,确定扫描层面,使 得扫描层面经过模体中心位置。 2)采用临床常用头部扫描条件 进行扫描
的平均值。
CT噪声:指均匀物质影像中给定区域CT值对其平均值的
变异。其数值可用感兴趣区中均匀物质的CT值的标准差除以 对比度标尺表示。
均匀性:整个扫描野中,均匀物质影像CT值的一致性。 剂量剖面分布曲线:在CT患者剂量描述中,以位置作
为函数沿一条直线所表示的剂量分布曲线。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

• 1895
X射线被发现(伦琴)
• 1896 荧光透视技术 (爱迪生 – GE)
1913 钨灯丝X射线管取代阴离子X射线管
• 1930 增感屏
• 1938 旋转阳极球管
1954
影像增强器
• 1960 X射线TV透视
• 1972 X线CT
• 1980 数字摄影
• 1982 CR(计算机摄影)
1982 PACS
▪ 质量管理:为使质量保证计划得以贯彻实施,使各种检 测能正常进行,其结果得到评价,相关的校正行动得以实 施而采取的管理措施。
•不断改进,持续提升Fra bibliotek•计划P •执行D
•计划P •执行D
•1
•改进A •检查C
•计划P •执行D
•2
•改进A •检查C
•3
•改进A •检查C
•质量管理(PDCA循环)
•X射线诊断影像 •质量保证
稳定性检测:为确定X射线设备或在给定条件下获得的 数值相对于一个初始状态的变化是否符合控制标准而进 行的质量控制检测。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相关标准
▪ 1. WS 76-2011 《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 2. GBZ 186-2007《乳腺摄影X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 3 .GBZ 187-2007《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 4 .GBZ 138-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 ▪ 5. GBZ130-2002《医用χ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 6 .GB 17589-2011《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
▪ GB 9706.1-2007 医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 GB 9706.3-2000 医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诊断X射线发生装置的高

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的性能检测与质量控制

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的性能检测与质量控制
置 的子系 统 由高压 钠或 荧光 灯组 成 ,擦 除后 ,应 该
用 自动定标 算 法扫 描几 块荧 光板 ,把 系统 的增益 驱
率 比厂家 的规 格低 1% 以上时 ,都要 进行 校 正 。 0 13 成 像 板 可重 复性 ,相 对 密 度一 致 性 和 伪影 分 .

动至最大值。每张成像板 的结果 照片 ( 或软拷贝 影 像 ) 应 该 是 清 洁 ,一 致 ,无 伪 影 。 自动 处 理 的
曝光 指示 器应 该指 示为 无一 次曝 光 ,任 何 输 出影 像
中出现的明显伪影 ,相对密度阴影或不一致性 ,都
应 该 进一 步评估 。如果 测试设 定 中超 过两 块成像 板
探测 器 自身 的一致 性 以及探 测器 之 间的一 致性 要 稳 定 。可重 复输 出 ( 允许 2 变动 ) 的 x射 线球 % 管校 准后 就可 执行 此测 试 。将每 一 暗盒 的荧光 板放 置在 x射 线束 的 中心 ,并 使 用 8 V 0k p大 SD ( I 约 10e 8 m)对 整 个 荧 光板 均 匀 曝光 ,大 约 5 1 R — 0m 的入 射 曝光量 ,可重 复 的几 何特 性 和荧光 板 摆放 必
光 子 系统 ,光 导管 ,存储 器板 ,擦除单 元 或胶 片灰 雾 等存 在着 潜 在 的问题 。 12 空 间分 辨 率 . 测试包 括 每 种 尺 寸 和 类 型 成 像 板 ( 准 和 高 标
采用 I P影像板 (m g gPn1 I ai ae)代替传统 x线摄 n 影技术所使用的胶片和增感屏。经 x线曝光后 的 I P影像 板 ,被 送 人 专 门 的读 入 装 置 ,经激 光 再 次
简要 讨 论 。
[ 关键词 ]计算机 x线摄 影;背景噪 声;空间分辨 率;伪 影 ;质量控制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规范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规范

X 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质量控制检测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 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简称CT )质量控制检测的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诊断用CT 的质量控制检测,包括验收检测、使用中CT 的状态检测及稳定性检测。

放射治疗中模拟定位CT 、核医学用CT 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锥形束CT (CBCT ),如牙科CT ,乳腺CT 等;也不适用于专用于头颅检查的移动式CT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42.5 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 第3-5部分:X 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成像性能验收试验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X 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CT受检者位于X 射线管和探测器之间,对其进行多方向的X 射线扫描,并将检出的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实现重建体层影像的数字化放射诊断设备。

3.2CT 剂量指数100 CT dose index 100;CTDI 100单次轴向扫描时,沿着标准横断面中心轴线从-50 mm 到+50 mm 对剂量剖面曲线的积分,除以标称层厚与层面数N 的乘积,计算按式(1)。

50100501()mmmmCTDI D z dz N T+-=⋅⎰..............................(1) 式中:N ——单次轴向扫描所产生的层面数; T —— 标称层厚;()D z ——沿着标准横断面中心轴线的剂量剖面分布曲线。

注:此公式适用于N T ⋅不大于40 mm 的情况。

3.3加权CT 剂量指数 weighted CT dose index ;CTDI w将模体中心点测量的CTDI 100与外围各点测量的CTDI 100的平均值进行加权求和之值,计算按式(2)。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解读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解读

④ 或者观察者调节图像至所认为最清晰状态,确定每幅图像 目测的极限分辨力。

评价标准
谢谢
• 每组超层面靶直径有9种:
– 2.0mm – 3.0mm – 4.0mm – 5.0mm – 6.0mm – 7.0mm – 8.0mm – 9.0mm – 15.0mm
• 三组超层面靶的标称对比度分 为三级:
– 0.3% – 0.5% – 1.0%
⑤ 记录每种对比度的细节所能观察到的最小直径,依据公 式修正到噪声水平为0.50%背景条件下的细节直径。
• GB 17589-2011 X射线 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 保证检测规范 •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 卫生部提出; • 2011年12月30日发布; • 2012年5月1日实施;
主要修订内容
• • • • • • 将GB/T17589-1998中的表1修改为规范性附录; 增加了CT值线性一项检测内容; 修改了噪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修改了CTDI的项目名称和计算方法; 修改了高对比分辨力的检测方法; 修改了低对比可探测能力和重建层厚偏差的项目 名称和检测方法。

50 mm
50 mm
D( z )dz
式中D(z)代表沿z轴的辐射剂量分布曲线,n表 示旋转一圈时断层的数目,T为断层层面的标称 层厚。
CTDIw
• CTDI在扫描面内不同深度位置的吸收剂量不一样, 对于人体成像,身体表面的CTDI值通常高于人体 旋转中心CTDI值。于是专门定义了一个加权CT剂 量指数(CTDIw),用以反映整个照射野截面的 平均CT剂量。表达式为:
检测设备及模体
CT剂量仪
剂量测试模体
• 头部剂量模体是一个直径为 160mm的PMMA圆柱体,圆柱 体的中心和对称的4个方向 (4个边孔中心距模体最近边 沿距离为10mm)有5个可放置 剂量探头的圆孔; 体部剂量模体是一个直径为 320mm的PMMA圆柱体。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ICS13.280C 57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519—2019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质量控制检测规范Specification for testing of quality control in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2019-01-25发布2019-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质量控制检测要求 (4)5 质量控制检测项目与方法 (4)附录A(规范性附录)质量控制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 (8)前言本标准第4章、附录A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在GB 17589—2011《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基础上修订而成,与GB 17589—201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增加了目次;——修改了标准适用范围;——修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增加了“质量控制检测要求”一章;——增加了使用斜率指示器法对扫描架倾角精度检测方法的描述;——修改了重建层厚偏差的判定标准;——修改了CTDI w验收检测和状态检测的判定标准;——删除了CTDI w体部模体的状态检测和稳定性检测要求;——修改了噪声检测方法及要求;——修改了噪声的稳定性检测周期;——删除了高对比分辨力的稳定性检测要求;——删除了高对比分辨力中高对比算法的状态检测要求;——修改了低对比可探测能力的检测方法和修正公式;——修改了CT值线性的检测方法并删除了状态检测对CT值线性的要求;——进一步规定了水模的直径要求。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岳保荣、尉可道、徐辉、刘澜涛、娄云、牛延涛、王建超。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17589—1998。

医用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检测方法

医用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检测方法

医用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检测方法检测仪器:多功能诊断X辐射剂量计(含长杆电离室)、CT剂量模体、CT性能模体、CT水模、500mm的钢尺(最小刻度1mm)。

检测内容和方法:1.诊断床精度的检测将钢尺固定在诊断床上并与床面运动方向平行,在床面上做一与钢尺刻度相对应的标记。

将70kg重物放在床面上。

分别对诊视床给出“进300mm和退300mm”的指令。

记录进、退起始点和终止点在直尺上的示值,测出定位误差和归位误差。

2. CT剂量指数的检测将CT机架角度调0,并验证诊断床水平,将剂量仪同长杆电离室线路连接好后开机预热。

把剂量模体放在诊断床上,并使得剂量模体边缘4个圆柱孔洞分别位于3、6、9、12点位置,并利用水平尺将模体调整至水平,然后通过诊断床上下移动,使得模体中心的圆柱形孔洞位于机架中心。

将长杆电离室放入剂量模体中任一孔洞,其余四个孔用与模体材料相同的插入件完全插入孔中。

采用厂家说明书中给定的扫描条件进行扫描,记录检测值和相应检测条件,在该检测条件下,测试其余四孔每孔的剂量检测值,并对应写在原始记录上。

利用公式(1)计算出剂量指数,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标准要求见附表1。

式中:a为扫描架倾角大小L1为垂直扫描时模体横断面影像中上下边沿之间的距离L2为机架倾斜a角度后模体横断面影像中上下边沿之间的距离3.1定位光精度的检测将Catphan500模体从木箱中取出,并悬挂在木箱一侧。

通过调节旋转螺丝使模体水平,并利用水平尺验证。

待模体放平后滑动模体将X轴的激光定位灯对准模体第一个模块上方的白色中心点。

然后利用床的升级按钮将模体在Y轴的中心对准定位光的Y轴方向,确定模体位置后将床位清零。

微调模体使其所有表面标记白点与定位光重合,采用临床常用头部曝光条件,适当的射线准直宽度,进行单次轴向扫描,获得内定位光标记层的图像,比较图像中特定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与标准层面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说明内定位光准确。

YY 0310-1998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YY 0310-1998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 仅对C T扫描装置的技术性能作出规定, 安全要求引自G B 9 7 0 6 . 1 -1 9 9 5医用电 气设备 第1 部分: 安全通用要求》 标准中适用的内容, Y Y 0 3 0 9 -1 9 9 8 《 医用电气设备 第 2 部分: X射线计
算机体层摄影设备安全专用要求》 是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安全方面的专用标准, 所有的要求均 都适用, 本标准全部采用。 附录 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医用 X线设备及其用具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辽宁省医疗器械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寿民、 王建军。
G B 5 5 7 9 -8 5 医用X射线设备高压电 缆插头插座连接 G B 9 7 0 6 . 1 -1 9 9 5 医用电气设备 第 1 部分: 安全通用要求 G B 1 0 1 4 9 -8 8 医用X射线设备术语和符号 G B 1 0 1 5 1 -8 8医 用X射线设备高压电 缆插头、 插座技术条件 G B 1 1 7 5 5 . 1 -8 9医 用诊断X射线机管电 压测试方法 G B 1 1 7 5 5 . 2 -8 9 医 用诊断X射线机管电 流测试方法 G B / T 1 4 7 1 。 一” 医用电气设备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 Y Y / T 0 2 9 1 -1 9 9 7 医用X射线设备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 Y Y 0 3 0 9 -1 9 9 8 医用电 气设备 第2 部分: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安全专用要求 Z B C 4 3 0 1 0 -8 6 医用X射线设备标志、 包装、 运输和贮存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及Y Y 0 3 0 9 中已 定义的术语。
3 . 1 图像嗓声 n o i s e 均匀物质的图像中, 某一确定区域内C T值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图像噪声的大小用选测区( 感兴趣 区) 内均匀物质的C T值的标准偏差表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X 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简称CT )质量控制检测的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诊断用CT 的质量控制检测,包括验收检测、使用中CT 的状态检测及稳定性检测。

放射治疗中模拟定位CT 、核医学用CT 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锥形束CT (CBCT ),如牙科CT ,乳腺CT 等;也不适用于专用于头颅检查的移动式CT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42.5 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 第3-5部分:X 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成像性能验收试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X 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受检者位于X 射线管和探测器之间,对其进行多方向的X 射线扫描,并将检出的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实现重建体层影像的数字化放射诊断设备。

3.2
CT 剂量指数100 CT dose index 100;CTDI 100
单次轴向扫描时,沿着标准横断面中心轴线从-50 mm 到+50 mm 对剂量剖面曲线的积分,除以标称层厚与层面数N 的乘积,计算按式(1)。

50100501
()mm
mm CTDI D z dz N T +-=⋅⎰ ..............................
(1) 式中:
N ——单次轴向扫描所产生的层面数;
T —— 标称层厚;
()D z ——沿着标准横断面中心轴线的剂量剖面分布曲线。

注:此公式适用于N T ⋅不大于40 mm 的情况。

3.3
加权CT 剂量指数 weighted CT dose index ;CTDI w
将模体中心点测量的CTDI 100与外围各点测量的CTDI 100的平均值进行加权求和之值,计算按式(2)。

100,100,1233w c p CTDI CTDI CTDI =+ ............................ (2) 式中:
100,C CTDI ——模体中心点测量的CTDI 100;
100,p
CTDI ——模体外围各点测量的CTDI 100的平均值。

3.4
CT 值 CT number
用来表示与X 射线CT 影像每个像素对应区域相关的X 射线衰减平均值的量。

通常用Hounsfield 单位来表示,简称HU 。

CT 值的表达式见式(3): 1000CT μμμ-=⨯物质水物质水
................................ (3) 式中:
μ物质——感兴趣区物质的线性衰减系数;
μ水 ——水的线性衰减系数。

按照上述标度定义CT 值,水的CT 值为0 HU ,空气的CT 值为-1 000 HU 。

3.5
感兴趣区 region of interest ;ROI
在影像中划定的感兴趣区域(例如圆形或矩形)。

3.6
平均CT 值 mean CT number
在CT 影像中一特定感兴趣区内所有像素CT 值的平均值。

3.7
CT 噪声 CT noise
指均匀物质影像中给定区域CT 值对其平均值的变异。

其数值可用感兴趣区中均匀物质的CT 值的标准差除以对比度标尺表示。

3.8
均匀性 uniformity
整个扫描野中,均匀物质影像CT 值的一致性。

3.9
剂量剖面分布曲线 dose profile
在CT 患者剂量描述中,以位置作为函数沿一条直线所表示的剂量分布曲线。

3.10
灵敏度剖面分布曲线 sensitivity profile
沿垂直于体层平面的一条直线上以位置作为函数表示的CT的相对响应值的分布曲线。

3.11
半值全宽 full width at half-maximum;FWHM
在CT扫描中的灵敏度剖面分布曲线和剂量剖面分布曲线上纵坐标高度为最大值一半处两点之间平行于横坐标的距离。

3.12
标称层厚 nominal tomography slice thickness
CT控制面板上选定并指示的层厚。

3.13
重建层厚 reconstructed slice thickness
扫描野中心处成像灵敏度剖面分布曲线的半值全宽。

3.14
高对比分辨力 high-contrast resolution
空间分辨力 spatial resolution
当不同物体间衰减系数的差异与背景噪声相比足够大时(通常认为至少为100HU),在显示的CT图像中分辨不同物体的能力。

3.15
低对比可探测能力 low contrast detectability
CT图像中能识别低对比的细节的最小尺寸。

3.16
验收检测 acceptance test
X射线诊断设备安装完毕或设备重大维修后,为鉴定其性能指标是否符合约定值而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测。

3.17
状态检测 status test
对运行中的X射线诊断设备,为评价其性能指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而定期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测。

3.18
稳定性检测 constancy test
为确定X射线诊断设备在给定条件下获得的数值相对于一个初始状态的变化是否符合控制标准而定期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测。

3.19
基线值 baseline value
设备性能参数的参考值。

通常由验收检测合格所获得的值建立基线值,或由相应标准给定的数值。

4 质量控制检测要求
4.1 CT新安装及重大维修后应进行验收检测,使用中的CT应每年进行状态检测,并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

4.2 验收检测和状态检测应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稳定性检测应由医疗机构自行实施检测或者委托有能力的技术机构进行。

4.3 CT的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A中表A.1的要求,对功能不具备或不能满足检测条件的被检设备应在检测报告中加以说明。

4.4 新安装CT的验收检测结果应符合随机文件中所列产品性能指标、双方合同或协议中技术条款,但不得低于本标准的要求。

供货方未规定的项目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符合或优于本标准中所规定的指标数值为合格。

4.5 检测报告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委托单位基本信息、设备信息、检测项目、相应检测要求、检测结果及其相应标准要求。

5 质量控制检测项目与方法
5.1 诊断床定位精度
5.1.1 将最小精度为1mm,有效长度不小于300mm的直尺紧贴诊断床的移动床面并固定,并保证直尺与床面运动方向平行,然后在床面上作一个能够指示直尺刻度的标记指针。

5.1.2 检测时保证床面负重70kg左右。

5.1.3 分别对诊断床给出“进300mm”和“退300mm”的指令。

5.1.4 记录进、退起始点和终止点在直尺上的示值,并记录机架上床位指示数值,计算定位误差和归位误差。

5.2 定位光精度
5.2.1 模体检测法
5.2.1.1 检测模体采用表面具有清晰明确的定位标记,内部嵌有特定形状的物体,该物体的形状、位置应与模体表面定位标记具有严格的空间几何关系。

5.2.1.2 将检测模体放置在扫描野中心线上固定,模体轴线垂直于扫描横断面,微调模体使其所有表面标记与定位光重合。

5.2.1.3 采用临床常用头部曝光条件,适当的射线准直宽度,进行单次轴向扫描,获得内定位光标记层的图像,比较图像中特定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与标准层面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说明内定位光准确。

5.2.1.4 如果5.2.1.3中两者不一致,则在垂直于扫描层面的轴线上前后微调模体,按照5.2.1.3中扫描条件,最终获得与标称层面一致的图像,根据模体沿轴线调整的距离,确定定位光偏离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