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国家集训队测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IMO中国国家集训队选拔考试试题与解答(1995-2010)

IMO中国国家集训队选拔考试试题与解答(1995-2010)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C2x1 + C2x2 + …+ C2x16 ≤C211 = 55.

容易看出 , 当 x1 , x2 , …, x16尽量平均 (至多相差
1) 时 , 上式左端和数最小 , 从而 , x1 + x2 + …+ x16 最
大. 因此 , 当 x1 , x2 , …, x16 中有两个 4 和 14 个 3 时 ,
=
1.

比较 ①、②两式可得
AP AQ
=
PC QC
.

过 P 作 EF 的平行线分别交 OA 、OC 于 I 、J ,则有
PI QO
=
AP AQ
,
JP QO
=
PC QC
.

由 ③、④可得
PI QO
=
JP QO
]
PI = PJ .
又 OP ⊥IJ ,则 OP 平分 ∠IOJ ,
即 OP 平分 ∠AOC.
去掉前 2 行与前 10 列 , 至多去掉 22 + 16 = 38 个 红点 ,余下的 15 ×7 的方格表中至少还有 34 个红点 , 34 = 3 ×4 + 2 ×11. 这些红点至少构成
3 ×4 + 11 = 23 个不同的“红点对”, 23 > 21 = C27 , 必导致边平行于网 格线的红顶点矩形 ,矛盾.

另解一道中国国家集训队测试题

另解一道中国国家集训队测试题
2 0 1 3年第 1 1 期
2 1
另解一道 中国国家集训队测试题
刘 浩 然
( 天津市第一 中学高三 A1 2班 , 3 0 0 0 5 1 ) 中圈分类号 : 0 1 7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5— 6 4 1 6 ( 2 0 1 3 ) l 1— 0 0 2 1一 O 1
r t t m= 眦)= 一 , 一t )

£ )=一t m , ( f ) ’ =t m.
代入 原 函数 方 程知 n= m( m +1 ) .
, ( t +( + Y + Y ) ) + , ( x + Y + Y ) ) ) , ( ) + 7 1 , ( + , , + , , ) )
) 兰一 ( m o d d ) ( i =0 , 1 , …, d一1 ) . 易验证这样构造的, 均满足要求. 综上 , , l :0时 , 要么f ( )= 一 , 要 么
n y ) =一 n f ( y ) . , ① 记 1 )=m. 取 Y=1 , 知 + m+ 1 )= )+ 1 7 , . 易 知 m≠ 一1 . 令 =一m . 则

t + + , , + )+ y )+ ) = t )+, +n y+n f ( Y ) .
取t =一 )一, 贝 4
收稿 1 3期 : 2 0 1 3—0 6— 2 7
由此, 当n # O时 , 得到结论. 当, l = m( m+ 1 ) 时有解 ) =m 或 一( m+1 ) .

1 ) = 一 m) + n j, ( 一 m) : m— n .
易 知 m≠O . 令 y=一m . 则
, ( — m+ m一 , 1 ) = ) 一 n m

200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及解答

200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及解答

200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说 明:1.评阅试卷时,请依据本评分标准. 选择题只设6分和0分两档,填空题只设9分和0分两档;其他各题的评阅,请严格按照本评分标准的评分档次给分,不要增加其他中间档次.2.如果考生的解答方法和本解答不同,只要思路合理,步骤正确,在评卷时可参照本评分标准适当划分档次评分,5分为一个档次,不要再增加其他中间档次.一、选择题(本题满分36分,每小题6分)1.已知△ABC ,若对任意t ∈R ,||→BA -t →BC ≥||→AC ,则△ABC 一定为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答案不确定 答C .解:令∠ABC =α,过A 作AD ⊥BC 于D ,由||→BA -t →BC ≥||→AC ,推出||→BA 2-2t →BA · →BC +t 2||→BC 2≥||→AC 2,令t =→BA · →BC ||→BC2,代入上式,得||→BA 2-2||→BA 2cos 2α+||→BA 2cos 2α≥||→AC 2,即 ||→BA 2sin 2α≥||→AC 2,也即||→BA sin α≥||→AC .从而有||→AD ≥||→AC .由此可得∠ACB =π2.2.设log x (2x 2+x -1)>log x 2-1,则x 的取值范围为A .12<x <1B .x >12且x ≠1 C . x >1 D . 0<x <1答B .解:因为⎩⎨⎧x >0,x ≠12x 2+x -1>0,解得x >12且x ≠1.由log x (2x 2+x -1)>log x 2-1,⇒ log x (2x 3+x 2-x )>log x 2⎩⎨⎧0<x <1,2x 3+x 2-x <2或⎩⎨⎧x >1,2x 3+x 2-x >2.解得0<x <1或x >1. 所以x 的取值范围为x >12且x ≠1.3.已知集合A ={x |5x -a ≤0},B ={x |6x -b >0},a ,b ∈N ,且A ∩B ∩N ={2,3,4},则整数对(a ,b )的个数为A .20B .25C .30D .42 答C .解:5x -a ≤0x ≤a5;6x -b >0x >b6.要使A ∩B ∩N ={2,3,4},则⎩⎨⎧1≤b6<2,4≤a 5<5,即⎩⎨⎧6≤b <12,20≤a <25.所以数对(a ,b )共有C 61C 51=30个. 4.在直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BAC =π2,AB =AC =AA 1=1.已知G 与E 分别为A 1B 1和CC 1的中点,D 与F 分别为线段AC 和AB 上的动点(不包括端点).若GD ⊥EF ,则线段DF 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A .[15,1)B .[15,2)C .[1,2)D .[15,2)答A .解:建立直角坐标系,以A 为坐标原点,AB 为x 轴,AC 为y 轴,AA 1为z 轴,则F (t 1,0,0)(0<t 1<1),E (0,1,12),G (12,0,1),D (0,t 2,0)(0<t 2<1).所以→EF =(t 1,-1,-12),→GD =(-12,t 2,-1).因为GD ⊥EF ,所以t 1+2t 2=1,由此推出0<t 2<12.又→DF =(t 1,-t 2,0),||→DF =t 12+t 22=5t 22-4t 2+1=5(t 2-25)2+15,从而有15≤||→DF <1.5.设f (x )=x 3+log 2(x +x 2+1),则对任意实数a ,b ,a +b ≥0是f (a )+f (b )≥0的A . 充分必要条件B .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C .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D .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A .解:显然f (x )=x 3+log 2(x +x 2+1)为奇函数,且单调递增.于是若a +b ≥0,则a ≥-b ,有f (a )≥f (-b ),即f (a )≥-f (b ),从而有f (a )+f (b )≥0. 反之,若f (a )+f (b )≥0,则f (a )≥-f (b )=f (-b ),推出a ≥-b ,即a +b ≥0. 6.数码a 1,a 2,a 3,…,a 2006中有奇数个9的2007位十进制数-2a 1a 2…a 2006的个数为A .12(102006+82006)B .12(102006-82006) C .102006+82006 D .102006-82006答B .解:出现奇数个9的十进制数个数有A =C 20061 92005+C 20063 92003+…+C 200620059.又由于 (9+1)2006=k =0Σ2006C 2006k 92006-k以及(9-1)2006=k =0Σ2006C 2006k(-1)k 92006-k 从而得A =C 20061 92005+C 20063 92003+…+C 200620059=12(102006-82006). 二、填空题(本题满分54分,每小题9分)7. 设f (x )=sin 4x -sin x cos x +cos 4x ,则f (x )的值域是 .填[0,98].解:f (x )=sin 4x -sin x cos x +cos 4x =1-12sin2x -12sin 22x .令t =sin2x ,则f (x )=g (t )=1-12t -12t 2=98-12(t +12)2.因此-1≤t ≤1min g (t )=g (1)=0,-1≤t ≤1max g (t )=g (-12)=98. 故,f (x )∈[0,98].8. 若对一切θ∈R ,复数z =(a +cos θ)+(2a -sin θ)i 的模不超过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填[-55,55].解:依题意,得|z |≤2(a +cos θ)2+(2a -sin θ)2≤42a (cos θ-2sin θ)≤3-5a 2. -25a sin(θ-φ)≤3-5a 2(φ=arcsin 55)对任意实数θ成立. 25|a |≤3-5a 2|a |≤55,故 a 的取值范围为[-55,55]. 9.已知椭圆x 216+y 24=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与F 2,点P 在直线l :x -3y +8+23=0上. 当∠F 1PF 2取最大值时,比|PF 1||PF 2|的值为 .填3-1..解:由平面几何知,要使∠F 1PF 2最大,则过F 1,F 2,P 三点的圆必定和直线l 相切于点P .直线l 交x 轴于A (-8-23,0),则∠APF 1=∠AF 2P ,即∆APF 1∽∆AF 2P ,即|PF 1||PF 2|=|AP ||AF 2|⑴ 又由圆幂定理,|AP |2=|AF 1|·|AF 2| ⑵而F 1(-23,0),F 2(23,0),A (-8-23,0),从而有|AF 1|=8,|AF 2|=8+43. 代入⑴,⑵得,|PF 1||PF 2|=|AF 1||AF 2|=88+43=4-23=3-1.10.底面半径为1cm 的圆柱形容器里放有四个半径为12cm 的实心铁球,四个球两两相切,其中底层两球与容器底面相切. 现往容器里注水,使水面恰好浸没所有铁球,则需要注水 cm 3. 填(13+22)π. 解:设四个实心铁球的球心为O 1,O 2,O 3,O 4,其中O 1,O 2为下层两球的球心,A ,B ,C ,D 分别为四个球心在底面的射影.则ABCD 是一个边长为22的正方形。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第九章完全四边形的性质及应用1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第九章完全四边形的性质及应用1

第九章完全四边形的性质及应用【基础知识】我们把两两相交又没有三线共点的四条直线及它们的六个交点所构成的图形,叫做完全四边形.六个点可分成三对相对的顶点,它们的连线是三条对角线.如图91-,直线ABC 、BDE 、CDF 、AFE 两两相交于A 、B 、C 、D 、E 、F 六点,即为完全四边形ABCDEF .线段AD 、BF 、CE 为其三条对角线.完全四边形中既有凸四边形、凹四边形,还有折四边形以及四个三角形.如图91-中有凸四形ABDF ,凹四边形ACDE ,折四边形BCFE ,四个三角形ACF △、BCD △、DEF △、ABE △.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对四个三角可以写出梅涅劳斯定理的4个式子(见图11-后说明);若直线AD 交BF 于H ,交CE 于G ,则可以写出塞瓦定理的7个式子(见图23-);利用空全四边形及其对角线的相交可以讨论梅涅劳斯定理与塞瓦定理的互推(图22-);完全四边形的四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共点(即完全四边形的密克尔点及西姆松线(见图67-))等.这是我们已介绍的完全四边形的性质,完全四边形还有一系列有趣的性质,下面我们介绍其中的几条: 性质1设M 为完全四边形ABCDEF 的密克尔点.(1)若B 、C 、E 、F 四点共圆于O ,则M 点在对角线AD 所在直线上,且OM AD ⊥; (2)若A 、B 、D 、F 四点共圆于O ,则M 点在对角线CE 上,且OM CE ⊥. 注此性质还可参见例10(9),例11(3)、(5).O B KC(a)MD FEOBMC F 图9-2(b)D证明(1)如图92- (a ).设过B 、C 、D 三点的圆交直线于点M ',则AD AM AB AC AE AF '⋅=⋅=⋅,即知点M '在DEF △的外接圆上,亦即知点M '就是完全四边形ABCDEF 的密克尔点M .设K 为AM 延长线上一点,由2CME CMK KME CBE CFE CFE COE ∠=∠+∠=∠+∠=∠=∠,知C 、E 、O 、M 四点共圆.于是1902OMK OME EMK OCE COE ∠=∠+∠=∠+∠=︒,即证.(2)如图92- (b ).同(1)可证过B 、C 、D 三点的圆与CE 的交点即为完全四边形ABCDEF 的密克尔点M .由圆幂定理(即点对O 的幂)有 222CO CD CF R CM CE R =⋅+=⋅+,222ED ED ED R EM EC R =⋅+=⋅+(其中R 为O 半径).上述两式相减,有()2222CO EO CE CM ME CM ME -=-=-.由定差幂线定理,知OM CE ⊥.推论1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凸四边形ABDF 内接于O ,AD 与BF 交于点G ,则CDB 、CFA 、EFD 、EAB 、OAD 、OBF 六圆共点;CFB 、CDA 、GAB 、GDF 、OBD 、 OFA 六圆共点;EFB 、EAD 、GBD 、GFA 、OAB 、ODF 六圆共点.事实上,可设M 为完全四边形ABCDEF 的密克尔点,则由性质1(2),知M 在CE 上,且OM CE ⊥.于是,知C 、M 、D 、B 及M 、E 、F 、D 分别四点共圆,有9090BMO BMC BDC ∠=︒-∠=︒-∠()9018090BDF BDF =︒-︒-∠=∠-︒=11(180)909022BOF BOF BFO ︒-∠-︒=︒-∠=∠.从而知,点M 在OBF 上.同理,知点M 在OAD 上.由密克尔点的性质知,CDB 、CFA 、EFD 、EAB 四圆共点于M .故以上六圆共点M .同理,设N 为完全四边形CDFGAB 的密克尔点,则CFB 、CDA 、GAB 、GDF 、OBD ,OFA 六圆共点于N .设L 为完全四边形EFAGBD 的密克尔点,则EFB 、EAD 、GBD 、GFA 、OAB 、ODF 六圆共点于L .图9-3l 6l 5l 4l 1BDCGMFE N L推论2如图93-,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凸四边形ABDF 内接于O ,AD 与BF 交于点G .CDB 与CFA 、CDA 与CFB 、OBD 与OFA 、ODA 与OBF 、EAB 与EFD 、EAD 与EFB 、OAB 与ODF 、GAB 与GDF 、GBD 与GFA 共九对圆的连心线分别记为1l ,2l ,3l ,⋯,9l ,则1l 、2l 、3l 、4l 、OC 五线共点于OC 的中点;4l 、5l 、6l 、7l 、OE 五线共点于OE 的中点;3l 、7l 、 8l 、9l 、OG 五线共点于OG 的中点.事实上,可设M 、L 、N 分别为完全四边形ABCDEF 、EFAGBD 、CDFGAB 的密克尔点,则OM CE ⊥于M ,OL EG ⊥于L ,ON CG ⊥于N .注意到OM 是ODA 与OBF 的公共弦,则4l 是OM 的中垂线,从而知4l 过OC 的中点,4l 也过OE 的中点.因CN 是CDA 与CFB 的公共弦,则2l 是CN 的中垂线,而ON CN ⊥,从而2l 过OC 的中点;又注意到CM 是CDB 与CFA 的公共弦,则1l 是CM 的中垂线,又OM CM ⊥,则1l 过OC 的中点,ON 是OBD与OFA 的公共弦,则3l 是ON 的中垂线.而ON CN ⊥,3l 过OC 的中点.故1l 、2l ,3l 、4l 、OC 五线共点于OC 的中点.同理,注意到LE 、ME 、OL 分别是EAD 与EFB .EFD 与EAB 、OAB 与ODF 的公共弦,推知4l 、5l 、6l 、7l 、OE 五线共点于OE 的中点.注意到GN 、LG 、OL 、ON 分别是GAB 与GDF 、GBD 与GFA 、OAB 与ODF 、OBD 与OFA 的公共弦,推知,3l 、7l 、8l 、9l 、OG 五线共点于OG 的中点.注 由上述推论,即知下列竞赛题即为其特殊情形: (1)(1990年全国高中联赛题)四边形ABCD 内接于圆,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P ,PAB △、PBC △、PCD △、PDA △的外心分别为1O 、2O 、3O 、4O .求证:13O O 、24O O 与OP 三线共点.(2)(2006年国家集训队测试题)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且圆心O 不在四边形的边上,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P ,OAB △、DBC △、OCD △、ODA △的外心分别为1O 、2O 、3O 、4O .求证:13O O 、24O O 与OP 三线共点.性质2完全四边形ABCDEF 的三条对角线AD 、BF 、CE 的中点M 、N 、P 共线(即牛顿线).图9-4证明如图94-,分别取CD 、BD 、BC 的中点Q 、R 、S ,于是,在ACD △中,M 、R 、Q 三点共线;在BCF △中,S 、R 、N 三点共线;在BCE △中,S 、Q 、P 三点共线.由平行线性质,有MQ AC MR AB =,HR FD NS FC =,PS EBPQ ED =. 对BCD △及截线AFE 应用梅涅劳斯定理,有1CA BE DEAB ED EC⋅⋅=,即有1QM RN SP MR NS PQ ⋅⋅=. 再对QRS △应用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知M 、N 、P 三点共线.注此性质中的线称为牛顿线,其证明还有10多种.性质3完全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被其他两条对角线调和分割(两点内分与外分同一线段成同一比值,称这两点调和分割这一线段). 证明如图95- (a )、(b ),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对角线AD 所在直线交BF 于M ,交CE 于N ,需证AM MDAN ND=(此式表明点M 、N 调和分割AD ). NPBDCFAEBDCFANE (b)(a)图9-5MM若BF CE ∥,如图95- (a ),则由AM BF MDAN CE ND==,即证. 若BF CE ≠,可设直线BF 与CE 交于点P . 对ADF △及点B 应用塞瓦定理,有1AM DC FEMD CF EA⋅⋅=. 对ADF △及截线CNE 应用梅涅劳斯定理,有1AN DC FEND CF EA⋅⋅=. 上述两式相除,即得AM MDAN ND=. 对于图95- (b ),类似地可证明有BM MF BP NF =(M 、P 调和分割BF ),CN NECP PE=(N 、P 调和分割CE );对于图95- (a ),也可看作直线BF 、CE 相交于无穷远点,也有这两式.性质4完全四边形的三条对角线为直径的圆共轴,且完全四边形的四个三角形的垂心在这条轴上.C图9-6证明如图96-,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分别以对角线AD 、BF 、CE 为直径作圆,这三个圆 的圆心就是三条对角线的中点M 、N 、P .设1H 、2H 、3H 、4H 分别为DEF △、ACF △、ABE △、BCD △的垂心,注意到三角形垂心的性质:三角形的垂心是所有过任一条高的两个端点的圆的根心(见根轴的性质3及垂心的性质4). 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显然1H 、2H 、3H 、4H 不重合,由于DEF △的垂心1H 是三个圆两 两根轴的根心,而对于DEF △,在它的边所在直线上的高C 、B 、A ,点1H 关于以CE 、BF 、AD 为直径的圆的幂相等,即点1H 在这三个圆两两的根轴上.同样,对于ACF △,在它的边所在直线上的点B 、D 、E ,其垂心2H 关于以CE 、BF 、AD 为直径的圆的幂相等,以及点3H 、4H 均关于以CE 、BF 、AD 为直径的圆的幂相等.故1H 、2H 、3H 、4H 均在这三个圆的两两的根轴上,即这三个圆两两的根轴重合,亦即共轴,且四个三角形的垂心在这条根轴上.注 证明1H 、2H 、3H 、4H 四点共线,也可以这样证:由于完全四边形ABCDEF 的四个DEF △、ACF △、ABE △、BCD △的外接圆交于一点M ,且点M 关于这四个三角形的西姆松线为同一条直线l ,根据西姆松线的性质:点P 的西姆松线平分点P 与三角形垂心的连线(西姆松定理及应用中例5),则知l 过1MH 、2MH 、3MH 、4MH 的中点,从而点1H 、2H 、3H 、4H 共线.推论3完全四边形的垂足线与牛顿线垂直(两圆连心线垂直于公共弦).性质5完全四边形的四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共圆,这四个圆心每三个构成的三角形的垂心分别在构成完全四边形的四条直线上,且这四个垂心为顶点构成的四边形与四个圆心为顶点构成的四边形全等. 上述性质即指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1O 、2O 、3O 、4O 分别为ACF △、BCD △、DEF △、ABE △的外心,1H 、2H 、3H 、4H 分别为423O O O △、413O O O △、241O O O △、123O O O △的垂心,则 (1)1O 、2O 、3O 、4O 四点共圆(斯坦纳圆);(2)423O O O ACF △∽△,123O O O ABE △∽△,241O O O DEF △∽△,413O O O BCD △∽△;(3)1H 、2H 、3H 、4H 分别在BE 、AE 、AC 、CF 上,且四边形1234H H H H ≌四边形2143O O O O . 证明设M 为完全四边形ABCDEF 的密克尔点,连接BM 、2CO 、2O M 、3MO 、DM ,则(l )12211801802O O M CO M CDM ∠=︒-∠=︒-∠.同理,13180O O M FDM ∠=︒-∠.从而()1213360180O O M O O M CDM FDM ∠+∠=︒-∠+∠=︒.因此,1O 、2O 、3O 、M 四点共圆.同理,3O 、4O 、2O 、M 四点共圆.故1O 、2O 、3O 、4O 四点共圆.图9-7(a)(2)由BM 为2O 与4O 的公共弦,则知24O O BM ⊥.同理23O O DM ⊥. 于是423O O O BMD BCD ACF ∠=∠=∠=∠.同理,24323180O O O O MO BAF CAF ∠=︒-∠=∠=∠,故423O O O ACF △∽△. 同理,123O O O ABE △△∽. 于是241O O O BEA DEF ∠=∠=∠.又214213314213324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 CAF ACF DFE =∠+∠=∠.从而241O O O DEF △∽△. 同理,413O O O BCD △∽△.(3)自2O 作34O O 的垂线交BE 于1H '点,连4BO 、2BO 、41O H ',由4O 为ABE △的外心,有1490H BO BAE '=︒-∠及1242439090H O O O O O BAE '∠=︒-∠=︒-∠,知14124H BO H O O ''∠=∠,从而1H '、2O 、B 、4O 四点共圆,于是14212H O O H BO ''∠=∠.又2O 为BCD △的外心,知12290H BO O BE BCD '∠=∠=︒-∠. 于是1424239090H O O BCD O O O '∠=︒-∠=︒-∠,即14242390H O O O O O '∠+∠=︒.这表明41O H '也垂直于23O O ,即知1H '为423O O O △的垂心,故1H '与1H 重合.过3O 过14O O 的垂线交AE 于2H ',连4O E 、3O E 、42O H ',则4290O EF ABE '∠=︒-∠,()4321431439018090=18090=90O O H OO O OO O CBD ABE ABE '∠=︒-︒-∠=∠-︒=∠-90︒︒-∠-︒︒-∠,从而2H '、4O 、3O 、E 四点共圆,则有42343O H O O EO '∠=∠.又132134432429090OO H OO O O O H BDC O EH BDC ABE ACF '''∠=∠+∠=∠+∠=∠+︒-∠=︒-∠, ()()42343334290O H O O FO DEO DEO DEF DEF O EH ''∠=∠=∠+∠=∠-︒+∠-∠()()9090180180DEF DEF ABE ABE EDF ACF =∠-︒+∠-︒-∠=∠+︒-∠-︒=∠,即13242390OO H O H O ''∠+∠=︒,这说明2H '为134O O O △的垂心,故2H '与2H 重合. 过点2O 作14O O 的垂线交AC 与点3H ',连1CO 、2CO 、31H O ',则()32121432132118018090H O O O OO H O O DEF H O O AFC '''∠+︒-∠=∠+︒-∠=∠+∠=︒,3190H CO AFC '∠=︒-∠.于是32131H O O H CO ''∠=∠,即知3H '、C 、2O 、1O 四点共圆,有23121O H O O CO '∠=∠.又3243211243112490H O O H O O OO O H CO OO O AFC FDE '''∠=∠+∠=∠+∠=︒-∠-∠ ()9090FDE FED FDE FED=︒-∠++∠=︒-∠,()231121290O H O OCO ACF ACO FCO ACF AFC '∠=∠=∠-∠+∠=∠-︒-∠()90180180CBD CAF CBD CAF FED CAF FED +∠-︒=︒-∠+∠-︒=∠+∠-∠=∠.即32423190H O O O H O ''∠+∠=︒,由此知3H '为124O O O △的垂心,故3H '与3H 重合.OMH 1H 2H 3H 4O 4O 1O 3O 2图9-8过点3O 作12O O 的垂线交CF 于点4H ',连1O F 、14O H '、3O F ,由1O 为ACF △的外心,有490H FQ FAC '∠=︒-∠及4312139090H O O O OO FAC '∠=︒-∠=︒-∠,知41431H FO H O O ''∠=∠,从而4H '、3O 、F 、1O 四点共圆,于是41343H O O H FO ''∠=∠.又3O 为DEF △的外心,知43390H FO DFO FED '∠=∠=︒-∠ 于是4131329090H OO FED OO O '∠=︒-∠=︒-∠,即41313290H O O O O O '∠+∠=︒.这表明14O H '也垂直于23O O ,即知4H '为123O O O △的垂心,故4H '与4H 重合. 综上可知,1H 、2H 、3H 、4H 分别在BE 、AE 、AC 、CF 上. 下面,我们证明四边形1234H H H H ≌四边形2143O O O O .由于1O 、2O .3O .4O 共圆,设该圆圆心为O ,设M 为23O O 的中点.由垂心的性质(即Servois 定理):三角形任一顶点至该三角形垂心的距离,等于外心至其对边的距离的两倍.于是412O H OM =且41O H OM ∥,142O H OM =且14O H OM ∥,故1441O H O H ∥,即1414O H H O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有4114H H O O ∥.同理1221H H O O ∥,2332H H O O ∥,3443H H O O ∥. 从而四边形12342143H H H H O O O O ≌.推论4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A 、B 、D 、F 四点共圆于O ,1O 、2O .3O .4O 分别为BCD △、DEF △、ABE △、ACF △的外心,1H 、2H 、3H 、4H 分别为234O O O △、134O O O △、124O O O △、123O O O △的垂心,M 为完全四边形ABCDEF 的密克尔点,1K ,2K ,3K ,4K ,5K ,6K 分别34AO O △、13BO O △、14CO O △、12DO O △、23EO O △、24FO O △的外心,24O O 与13O O 所在直线交于点1P ,直线21O O 与43O O 交于点2P ,1J 、2J 分别为14O O 、23O O 的中点,直线12I H 与34H H 交于点1Q ,直线13H H 与24H H 交于点2Q ,直线12O O 与34H H 交于点L ,直线43O O 与12H H 交于点N ,124O O O △的外心为X ,123H H H △的外心为Y ,X 与Y 交于点S 、T 则(1)O 在X ,且12ACE OO O △∽△;(2)14231423O O O O OM ST H H H H ∥∥∥∥∥; (3)14231423H O H O O H O H XY CE ∥∥∥∥∥;(4)1243OO O MO O △△≌;(5)点1J 、2J 、1P 、2P 、1Q 、2Q 在直线XY 上,N 、L 在直线ST 上;(6)点1K 、2K 、4K 、6K 在直线ST 上,3K 、5K 在直线XY 上且它们关于直线XY 对称; (7)1J 、2J 分别OMC △、OME △的外心; (8)1P 、2P 分别BOF △、AOD △的外心.证明如图99-,(1)联结1OO 、2OO 、1O M 、2O M 、AD 、MD 、DO 、OB 、OF 、1O D 、2O D ,则()1111180902O MD O DM DO M DCM ∠=∠=︒-∠=︒-∠. P 2K 5L J 2J 1Q 2Q 1P 1XY K K 1K 2K 3K 4N H 1H 2H 3H 4S OO 4O 1O 3O 2B D M F AT图9-9同理,290O MD DEM ∠=︒-∠.从而()12180180180O MO DCM DEM BDC BAF ∠=︒-∠+∠=︒-∠=︒-∠.① 又1O 为BDC △的外心,知1OO 为BD 的中垂线,于是,112O OD BOD BAD ∠=∠=∠,212O OD FOD FAD ∠=∠=∠,则1212O OO O OD O OD BAD FAD BAF ∠=∠+∠=∠+∠=∠.② 由①、②知,点O 在X 上,注意到12121OO O OO D O O D BCD MCD BCE ∠=∠+∠=∠+∠=∠.③ 由②、③知,12OO O ACE △∽△.(2)注意到14O O 是公共弦CM 的中垂线,23O O 是EK 的中垂线,以及OM CE ⊥,则知1423O O O O OM ∥∥.设此三线段的中垂线为l ,则知点X 在l 上.由性质5(3)知,1414H H O O ∥,2323H H O O ∥,故1423H H H H OM ∥∥.又注意到四边形1414H H O O 为平行四边形,则由1H 为234O O O △的垂心,知四边形1414H H O O 为矩形,即知14H H 与14O O 的中垂线共线,即知点Y 也在直线l 上,亦即知l 为ST 的中垂线,故为ST OM ∥.(3)由性知5(3)知,X 与Y 为等圆,知ST 垂直平分XY ,且41XO YH =,即知四边形14XYH O 为等腰梯形,亦知ST 为14H O 的中垂线,同理ST 为23O H 的中垂线.于是14231423H O H O O H O H XY CE ∥∥∥∥∥,且其前五条线段的中垂线为ST .(4)由上即知1243OO O MO O △≌.(5)由(2)、(3)即知,1J .2J 、1P 、2P 、1Q 、2Q 均在直线XY 上,N 、L 在直线ST 上.(6)由性质5(3)知,12H H 在1K 上,即知1K 在14H O 的中垂线ST 上,同理,2K 、4K 、6K 亦在ST 所在的直线上.又3K 在14O O 的中垂线上,则3K 在XY 所在的直线上. 同理,5K 也在直线XY 上.注意到1K X 垂直平分34O O ,4K Y 垂直平分34H H ,则有14K X K Y ∥. 同理41K X K Y ∥由此知1K 与4K 关于XY 对称. 同理5K 与3K 、2K 与6K 也关于XY 对称.(7)注意到四边形14O O OM 为等腰梯形,1J 为14O O 的中点,14O O 为CM 的中垂线,则111OJ J M J C ==,即1J ,为OMC △的外心,由此知1J 在OC 上,且1J 为OC 的中点.同理,2J 在OE 上,且2J 为OE 的中点.(8)注意到1802180BMF BAF BOF ∠=︒-∠=︒-∠,知M 在OBF △的外接圆上,又1O 、3O 分别是四边形BCMD 、ABM E 的外接圆圆心,知13O O 为公共弦BM 的中垂线,同理,42O O 为FM 的中垂线.于是13O O 与42O O 的交点1P 为BOF △的外心. 同理,43O O 与12O O 的交点2P 为AOD △的外心 注以上推论由山东济南刘世军给出.性质6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点G 是对角线AD 所在直线上异于点A 的任意一点,则cot cot cot cot AGC AGF AGB AGE ∠+∠=∠+∠证明如图910-,点G 可以在对角线AD 上或其延长线上,连CE 与直线AD 相交于点K .在ACE △及点D 应用塞瓦定理,有1AB CK EF BC KE FA⋅⋅=.① AED KBCGAFE D KBCGBDCFAK GE图9-10(c)(b)(a)注意到sin sin GAB GBC S AB AG AGBBC S CG BGC⋅∠==⋅∠△△, sin sin GCK GKE S CK CG AGCKE S EG AGE ⋅∠==⋅∠△△, sin sin GEF GFA S EF EG EGAFA S AG AGF⋅∠==⋅∠△△ 将上述三式代入①式,得sin sin sin sin sin sin BGC EGFAGC AGB AEG AGF∠∠=∠⋅∠∠⋅∠.② 而()sin sin ?sin cos cos sin BGC AGC AGB AGC AGB AGC AGB ∠=∠-∠=∠⋅∠-∠⋅∠, ()sin sin cos EGF AGE AGF ∠=∠-∠=sin cos cos sin AGE AGF AGE AGF ∠⋅∠-∠⋅∠.将上述两式代入②式,得cot cot cot cot AGB AGC AGF AGE ∠-∠=∠-∠.故cot cot cot cot AGC AGF AGB AGE ∠+∠=∠+∠.性质7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过B 、F 作与对角线AD 平行的直线分别交对角线CE 于G 、H ,连结BH 、FG 相交于点P ,则点P 在直线AD 上.GQHBDCFAPE图9-11证明延长AD 交CE 于点Q .对ACE △及点D 应用塞瓦定理,有1CQ EF ABQE FA BC⋅⋅=.()* 由BG AD FH ∥∥,有AB GQ BC CG =,AQCQ CG BG=⋅,FH EF EA AQ =⋅. 将上述三式代入()*式得1GQ EA EHQE AF BG⋅⋅= 又由BG FH ∥,有FH FPBG PG=.于是上式变为1GQ EA EP QE AF PG ⋅⋅=. 对EFG △应用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知A 、P 、Q 共线,故点P 在直线AD 上.性质8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四边形ABDF 有内切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下述三条件之一:(1)BC BE FC FE +=+;(2)AC DE AE CD +=+: (3)AB DF BD AF +=+.证明(1)充分性:如图912-,在CF 上截取CG CB =,在EA 上截取EH EB =,连BG 、GH 、BH ,则FH EH EF EB EF =-==.又BC BE FC FE +=+,则BE FE FC BC -=-. 故FH FC BC FC CG GF =-=-=.分别作BCG ∠、BEH ∠、GFH ∠的平分线.由CB CG =、EB EH =、FG FH =,知上述三个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是BGH △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从而这三个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设该点为I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知I 到CB 与CF 、到EB 与EF ,到FC 与EA 的距离均相等,即I 到四边形ABDF 四边的距离相等,所以,四边形ABDF 有内切圆.必要性:设内切圆分别交AB 、BD 、DF 、FA 于点P 、Q 、R 、S ,则CP CR =、BP BQ =, EQ ES =,RF FS =.于是()()BC BE CP BP BQ QE +=-++=CP QE CR ES CR +=+=+()()RF FS ES CR RF ES FS FC FE -+=++-=+.(2)充分性:在AC 上截取CM CD =,在AE 上截取EN ED =,则AM AC CM AC CD AE D E =-=-=- (已知条件)AE EN AN =-=,则DCM ∠、DEN ∠、MAN ∠的平分线就是MDN △的三边的中垂线,由此即知四边形ABDF 有内切圆. 必要性:同(1)可证(略). (3)由切线长定理即证.性质9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四边形ABDF (在BAF ∠内)有旁切圆(或折四边形BCFE 有下切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下述三条件之一:图9-13A(1)AB BD AF FD +=+;(2)AC CD AE ED +=+;(3)BC CF BE EF +=+.证明(1)充分性:在射线AB 上取点K ,使BK BD =,在射线AF 上取点L ,使得FL FD =,连DK 、DL 、KL .由AB BK AB BD AF FD AF FL AL +=+=+=+=,知BDK △、FDL △、DLK △均为等腰三角形,设点A I 为DKL △的外心,易知A I B 、A I F 、A I A 分别为DKL △的三边DK 、DL 、KL 的中垂线,即它们分别是DBC ∠、DFE ∠、EAC ∠的平分线,则点A I 到四边形ABDF 各边的距离相等,即知四边形ABDF (在BAF ∠内)有旁切圆,圆心即为A I .必要性:(略).(2)必要性:设旁切圆与四边形分别相切于点M 、P 、Q 、N ,则AM AN =、CP CM =、EQ EN =、DP DQ =,从而AC CD AC CP PD AM PD AN DQ AE EN +=++=+=+=++ DQ AE EQ QD AE ED =++=+.充分性:(略).(3)类似(2)而证.【典型例题与基本方法】例1在凸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平分BAD ∠,E 是CD 边上一点,BE 交AC 于G ,DG 交BC 于F .求证FAC EAC ∠=∠.(1999年全国高中联赛题)证明如图914-,在完全四边形CFBGDE 中,点A 为对角线CG 所在直线上一点,由题设知BAC CAD ∠=∠.由性质6,即知FAC EAC ∠=∠.例2已知圆1S 与圆2S 交于P 、Q 两点,1A 、1B 为圆1S 上不同于P 、Q 的两个点,直线1A P 、1B P 分别交圆2S 于2A 、2B ,直线11A B 和22A B 交于点C .证明:当点1A 和1B 变化时,12A A C △的外心总在一个定圆上.(IMO 43-预选题,2003年国家队集训测试题)B S 2S 1QO 1O 2PA 2B 1CA 1O 图9-15证明如图915-,当点1A 和1B 变化时,点C 、1B 、1A 、P 、2B 、2A 组成完全四边形的六个顶点.由性质5知点Q 恰为全四边形的密克尔点,由此即知12A A C △的外心O 在完全四边形四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所在的圆(即斯坦纳圆)上,例3如图916-,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O ,两组对边的延长线分别相交于E 、F ,过O 作EF 的平行线交BC 、AD 于I 、J .求证:OI OJ =.(《数学教学》2006年第10期问题681号)IOB DMCFANGEJ 图9-16证明延长AC 交EF 于点G ,在完全四边形ABECFD 中,由性质3,有AO OCAG GC=. 又IJ EF ∥,则OI OC AO OJAG GC AG GF===. 故OI OJ =.注类似地,在完全四边形ABECFD 中,直线IJ 交AE 于M ,交直线ED 于N ,则有ON OC AO OMEG GC AG EG ===,故OM ON =. 由此,我们可推证得:过完全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作另一条对角线的平行线,所作直线与平行对角线的同一端点所在边(或延长线)相交,所得线段被对角线交点平分. 【解题思维策略分析】1.灵活应用完全四边形的优美性质解题例4以ABC △的边BC 为直径作半圆,与AB 、AC 分别交于点D 、E .过D 、E 作BC 的垂线,垂足分别是F 、G .线段DE 、EF 交于点M .求证:AM BC ⊥.(1996年第37届IMO 中国国家队选拔赛试题)A 图9-17证明如图917-,连结BE 与CD ,设它们相交于点O ,因BE AC ⊥,CD AB ⊥, 则O 为ABC △的垂心,于是AO BC ⊥.又DF BC ⊥,EG BC ⊥,则DF AO EG ∥∥. 由性质7,得点M 在AO 上,于是AM BC ⊥.例5如图918-,在ABC △中,90BAC ∠=︒,G 为AB 上给定的一点(G 不是线段AB 的中点),设D 为直线CG 上与C 、G 都不相同的任意一点,并且直线AD 、BC 交于E ,直线BD 、AC 交于F ,直线EF 、AB 交于H .试证明交点H 与D 在直线CG 上的位置无关.(1990年苏州市高中竞赛题)GP N BDMCFAHE图9-18证明作BM CG AN ∥∥,点M 、N 均在直线EF 上.连结AM 、BN .对CEF △,由性质7,知AM 与BN的交点P 在CG 上.则HB BM PB GBHA AN PN GA===. 这说明点H 由G 唯一确定.即点H 与D 在直线CG 上的位置无关. 注 例5中条件90BAC ∠=︒是多余的.例6如图919-,任意五角星形12345A A A A A 12345C C C C C 的五个小三角形的外接圆分别交于星形外的五个点1B 、2B 、3B 、4B 、5B .求证:1B 、2B 、3B 、4B 、5B 五点共圆.DA 5A 1A 2A 3A 4B 5B 1B 2B 3B 4C 5C 1C 2C 3C 4图9-19证明由于五角星可看做是由五个完全四边形所组成,由密克尔性质知每一个完全四边形有一个密克尔点,此题即证五个密克尔点1B 、2B 、3B 、4B 、5B 共圆. 设22B A 的延长线与14C B 的延长线交于点D ,令141B B D ∠=∠,1432B C A ∠=∠,1253B B A ∠=∠,4D ∠=∠,2335B B A ∠=∠,3346A B B ∠=∠,523 7A A A ∠=∠,314 8A C B ∠=∠.注意到对完全四边形124135C A C AC A 及完全四边形452413C A C A C A 分别应用密克尔点性质知514A C C △的外接圆要过1B 及4B ,因此1B 、4B 、1C 、4C 四点共圆.又2A 、2B 、4C 、1B 共圆,则123∠=∠=∠,从而1B 、2B 、4B 、D 共圆.再由2A 、2B 、3A 、3B 共圆,知57∠=∠.又由3A 、3B 、1C 、4B 共圆,知68∠=∠.因此3456478180D B ∠+∠=∠+∠+∠=∠+∠+∠=︒,故2B 、3B 、4B 、D 共圆,即1B 、2B 、3B 、4B 、D 五点共圆.同样可证2B 、3B 、4B 、5B 共圆,故五个密克尔点共圆.例7如图920-,设H 是锐角ABC △的高线CP 上的任一点,直线AH 、BH 分别交BC 、AC 于点M 、N ,MN 与CP 交点O ,过O 的直线交CM 于D ,交NH 于点E .求证:EPC DPC ∠=∠.(2003年保加利亚奥林匹克试题)EHG O BD CLAM NPQ 图9-20证明如图917-,连结PM 、PN ,则由完全四边形的性质5,知MPC NPC ∠=,并令其大小为ϕ,再令EPC x ∠=,DPC y ∠=.欲证x y =,只须证明cot cot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sin cos x y x y x y x y x y ϕϕ=⇔=⇔=⇔ ()()sin sin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sin x y x y x y x y x y xyϕϕϕϕϕϕ---=-⇔=.由()sin sin NEP EHP NP x S NE EH S PH x ϕ+==△△, 有()sin sin x NE PHxEH NPϕ-=⋅. 同理()sin sin y DM CPyCD PMϕ-=⋅. 注意到PM MO PN NO =,只须证1NE CD PH MOEH DM CP NO⋅⋅⋅=.设MOD δ∠=,EOP ϕ∠=,又因sin sin NEO EHO S NE HO EH S OH δϕ==△,sin sin CDO DMO S CD CO DM S OM ϕδ==△△. 于是,又只须证1OC PHOH PC⋅=, 即OC PCOH PH=. 而此式,由完全四边形CNAHBM 应用其对角线调和分割性质即证,故EPC DPC ∠=∠. 2.发掘有约束条件的完全四边形问题制作竞赛题的背景 例8如图921-,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AB AE =.图9-21(1)若BC EF =,则CD DF =,反之若CD DF =,则BC EF =.(2)若BC EF = (或CD DF =),M 为完全四边形的密克尔点,则MD CF ⊥或ACF △的外心1O ,在直线MD 上.(3)若BC EF = (或CD DF =),点A 在CF 上的射影为H ,ABE △的外心为2O ,则2O 为AM 的中点,且22O D O H =.(4)若BC EF =(或CD DF =),M 为完全四边形的密克尔点,则MB ME =,且MB AC ⊥,ME AE ⊥. 证明(1)可由完全四边形中含有的比例乘积式(或对ACF △及截线BDE 应用梅涅劳斯定理)有1AB CD FE BC DF EA⋅⋅= 因AB AE =,则由上式,知CD DF BC EF =⇔=.(2)由(1)知,BCD △和DEF △的外接圆是等圆(或由正弦定理计算推证得).又由A 、B 、M 、E 四点共圆,有CBM AEM FEM ∠=∠=∠,从而CM MF =,于是DCM DFM △△≌,有CDM FDM ∠=∠.故MD CF ⊥.由于DM 是CF 的中垂线,而1O 在CF 的中垂线上,故ACF △的外心1O 在直线MD 上.(3)由(2)知,BCD △和DEF △外接圆是等圆,从而BCM EFM △△≌,即有BM EM =,即知点M 在BAE ∠的平分线上,亦即A 、2O 、M 共线,从而知2O 为AM 的中点. 或者直接计算得2O 为AM 的中点,在ABE △中,由正弦定理,知 22211sin 2cos 2sin 9022ABAB AC AEAO AEBAA +⋅===∠⎛⎫︒- ⎪⎝⎭. 设圆1O 的半径为1R ,流意到1O 、D 、M 共线,则 11112cos 2sin 2sin 2A AM R O MA R MCA R C ⎛⎫=∠=∠=+ ⎪⎝⎭.于是122cos 2sin cos2222sin sin 2cos2A A A R C C AM AC AE AO AFC CA ⎛⎫⎛⎫++ ⎪ ⎪⎝⎭⎝⎭==+⋅∠+ 而22sin cos 2sin cos cos sin cos sin 2cos 222222A A A A A A C C C C ⎛⎫⎛⎫+=+=⋅+ ⎪ ⎪⎝⎭⎝⎭()cos sin sin 1cos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C A C A C A C C A C A C AFC =++=++=+∠.故22AM AO =,即2O 为AM 的中点.注意到MD CF ⊥,AH CF ⊥,所以2O 在线段DH 的中垂线上,故22O D O H =.(4)由(3)知,BE EM =.又2O 为AM 的中点,而2O 为圆心即AM 为直径,则MB AC ⊥,ME AE ⊥.或注意到AB AE =,从而MB ME =.以例8为背景,则可得到如下竞赛题.试题1已知锐角ABC △,CD 是过点C 的高线,M 是边AB 的中点,过M 的直线分别交射线CA 、CB 于点K 、L ,且CK CL =.若CKL △的外心为S .证明:SD SM =.(2003年第54届波兰奥林匹克题)证明事实上,如图922-,此题即为在完全四边形CKAMLB 中,C ∠为锐角,顶点在边AB 上的射影为D ,且CK CL =,AM M B =,S 为CKL △的外心,此即为例8中的(3),过M 与AB 垂直的线与CS 延长线交为M .图9-22BDMCAGEKS试题2设AM 、AN 分别是ABC △的中线和内角平分线,过点N 作AN 的垂线分别交AM 、AB 于点Q 、P ,过P 作AB 的垂线交AN 于O .求证:QO BC ⊥.(2000年亚太地区奥林匹克题)O 'P'N 'BO CMAQ N EP图9-23证明事实上,如图923-,过M 作PQ 的平行线交AB 于P ',交AN 于N ',过P '与AB 垂直的直线交直线AN 于O ',则由Rt P O N '''△与Rt PON △是以A 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形,知MO QO '∥.设P N ''的延长线与A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则为完全四边形AP BMEC '的密克尔点,于是由例8中的(2),知O M BC '⊥.从而OQ BC ⊥.以具有相等的边(含边上的线段)的完全四边形为背景的竞赛题还有如下的2003年日本奥林匹克题. 试题3 P 是ABC △内的一点,直线AC 、BP 相交于Q ,直线AB 、CP 相交于R ,已知 AR RB CP ==,CQ PQ =.求BRC ∠.事实上,可在CR 上取点S ,使RS CP =,则由ACS QPC BPR ∠=∠=∠,可推证得SC RP =.由完全四边形中的比例乘积式(即对ABQ △及截线RPC 应用梅涅劳斯定理)知AC BP =. 又由ACS BRP △△≌,得AD BR =.由此推得AS AR RS ==,即60ARS ∠=︒,从而120BRC ∠=︒. 例9如图924-,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AC BE ⊥,AE CF ⊥.图9-24A(1)若顶点C 、E 在对角线BF 所在直线上的射影分别为G 、H ,则GB FH =.(2)若对角线AD 的延长线交对角线CE 于P ,BPF △的外接圆交AD 于1A ,交CD 于1C ,交DE 于1E ,则111=2ACE A BC PE F S S △,且4ACE BPF S S △△≥.证明(1)由题设知C 、E 、F 、B 、四点共圆,且CE 的中点为其圆心,过O 作OM BF ⊥于M ,则由弦心距性质知BM M F =.又CG OM EH ∥∥,CO OE =,从而GM MH =.故 GB GM BM MH MF FH =-=-=.(2)在ACE △中,由题设知BPF △的外接圆为ACE △的九点圆,从而知1A 、1C 、1E 分别为AD 、CD 、ED 的中点.于是1112BCC PCC BCPD S S S +=△△1112PEE FEE DPEF S S s +=△△1112BAA FAA ABDF S S S +=△△从而1112ACE A BC PE F S S =.由完全四边形的性质,即知4ACE BPE S S △△≥.以例9为背景,则可得到如下竞赛题.试题4锐角ABC △中,BD 和CE 是其相应边上的高.分别过顶点B 和C 引直线ED 的垂线BF 和CG ,垂足为F 、G .求证:EF DG =. (1998年第22届独联体奥林匹克题) 试题5锐角ABC △中,A ∠的平分线与三角形外接圆交于另一点1A .点1B 、1C 与此类似.直线1AA 与B ∠、C ∠两角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0A ,点0B 、0C 与此类似,求证:(1)000A B C △的面积是六边形111AC BACB 面积的两倍.(2) 000A B C △的面积至少是ABC △面积的四倍.(1989年第30届IMO 试题)试题6已知圆1O 与圆2O 交于A 、B 两点,过点A 作12O O 的平行线,分别与圆1O 、圆2O 交于C 、D 两点,以CD 为直径的圆3O 分别与圆1O 、圆2O 交于P 、Q 两点.证明:CP 、DQ 、AB 三线共点.(2004年第54届白俄罗斯奥林匹克题)事实上,由12CD O O ∥,且12AB O O ⊥,知CD AB ⊥.又可推得CP 、DQ 、AB 是BCD △的三条高线,故共点.例10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顶点A 、B 、D 、F 四点共圆O ,其对角线AD 与BF 交于点G .A图9-25(1)若顶点角C ∠、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K ,则CK EK ⊥.(2)BGD ∠的角平分线与CK 平行,DGF ∠的角平分线与EK 平行.(3)从C 、E 分别引圆O 的切线,若记切点分别为P 、Q .则222CE CP EQ =+;此题设条件下的完全四边形ABCDEF 的密克尔点在对角线CE 上;若分别以C 、E 为圆心,以CP 、EQ 为半径作圆弧交于点T ,则CT ET ⊥.(4)若从C (或E )引圆O 的两条切线,切点为R 、Q ,则E (或C )、R 、G 、Q 四点共圆. (5)过C 、E 、G 三点中任意两点的直线,分别是另一点关于圆O 的极线. (6)点O 是GCE △的垂心.(7)过对角线BF (或BF ∥CE 时的AD )两端点处的圆O 的切线的交点在对角线CE 所在直线上. (8)设1O 、2O 分别是ACF △、ABE △的外心,则12OO O DCE △△∽.(9)设点M 是完全四边形ABCDEF 的密克尔点,则OM CE ⊥,且O 、G 、M 共线,OM 平分AMD ∠,OM 平分BMF ∠.(10)过点E (或C )的圆的割线交圆O 于R 、P ,直线PC (或PE )交圆O 于点S ,则R 、G , S 三点共线. (ii)设对角线AD 的延长线交对角线CE 于W ,则WC WE =的充要条件是2WA WD WC ⋅=.(12)设对角线CF 的中点为Z ,连结AZ 交圆O 于N ,则C 、D 、N 、E 四点共圆. 证明(1)如图925-,连结CE ,令1DEC ∠=∠,2DCE ∠=∠,则 ()1221)180BCD DEF ABD AFD ∠+∠+∠+∠+∠+∠=∠+∠=︒(, 即知1()12902BCD DEF ∠+∠+∠+∠=︒,从而()1180[12]902CKE BCD DEF ∠=︒-∠+∠+∠+∠=︒, 故CK EK ⊥.(2)设DGF ∠的平分线交DE 于X ,KE 交GF 于l ,则()1122FGX DGF GFA GAF ∠=∠=∠+∠,()111()222FIE GFA AED GFA ADB GAF GFA GAF ∠=∠-∠=∠-∠-∠=∠+∠.故CX KE∥.同理,BGD ∠的平分线与CK 平行.(3)设过点B 、C 、D 的圆交CE 于点M ,连结DM ,则AFD CBD DME ∠=∠=∠,从而D 、M 、E 、F 四点共圆,于是CM CE CD CF ⋅=⋅,EM EC ED EB ⋅=⋅. 此两式相加,得2CE CD CF ED EB =⋅+⋅.又CP 、EQ 分别是圆O 的切线,有2CD CF CP ⋅=,2ED EB EQ ⋅=. 放223CE CP EQ =+.显然,M 是圆BCD 与圆DEF 的另一个交点,此即为密克尔点,即题设条件下的完全四边形的密克尔点在CE 上.由于CT CP =,ET EQ =,故222CT ET CE +=,即CT ET ⊥. (4)如图926-,连结CQ 交圆O 于R ',过E 作EH CQ ⊥于H ,X DR'R YZ H C MEAP QO B FG图9-26过点C 作圆的切线CP ,切点为P ,则()222CE EQ CP CR CQ CH HR CQ ''-===-. 又()()222222CE EQ CH HE HE HQ -=+-+()()22CH HQ CH HQ CH QH =-=-+ ()CH Ho CO =-.从而HR HQ '=,由此即可证 Rt Rt EHR EHQ '△△≌.于是EQ ER '=,而EQ ER =,则ER ER '=.又R '、R 均在圆O 上,故R '与R 重合,即C 、R 、Q 三点共线. 或者,设CE 上的点M 是密克尔点,则2EQ ED EB EM EC =⋅=⋅. 从而222CE EQ CE EM EC CE CM CD CF -=-⋅=⋅=⋅()()22CO OQ CO OQ CO OQ =-+=-由此,知CQ OE ⊥.而RQ OE ⊥,故C 、R 、Q 三点共线.为证R 、G 、Q 共线,连结AR 交BF 于点X ,连结RF 交AD 于点Y ,设RQ 与AF 交于点Z ,连结AQ 、QF .于是sin sin QAZ QZF S AZ QA AQZZF S QF ZQF∠==∠△△. 同理sin sin FY DF FDY YR DR YDR ∠=∠,sin sin RX BR RBXXA BA XBA∠=∠. 由EAQ EQF △△≌,有RX EBQF ER =. 同理,有DF DE DR DB =,RX EBXA ER=. 而AQZ YDR ∠=∠,ZQF RBX ∠=∠,FDY XBA ∠=∠,EQ ER =. 于是1AZ FY RX ZF YE XA⋅⋅=对ARF △应用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知AY 、FX 、RZ 共点于G ,故R 、G 、Q 共线. 综上可知,C 、R 、G 、Q 四点共线.(5)由(4)即证.(6)由于OE RQ ⊥,即OE CG ⊥.同样OC EG ⊥.由此即知,O 为GCE △的垂心,亦可知OG CE ⊥. (7)由(5)知,直线CE 是点G 关于圆O 的极线,从而过点G 的弦的两端点处的切线的交点在直线CE 上. (8)若点O 在AD 上,则1O 、2O 分别为AC 、AE 的中点,此时,显然12OO O DCE △∽△. 若点O 不在AD 上,如图927-所示,则1O 、2O 不在AC 、AE 上.O O 1O 2BDCFAE图9-27连结1AO 、1CO 、AD 、AO 、OD 、2AO 、2O E 、BF . 由22(180)2AO E ABE AFD AOD ∠=︒-∠=∠=∠, 及22O A O E =.OA OD =, 知2AO E AOD △△∽. 即有2AO AEAO AD=. 又2O AE OAD ∠=∠, 则2AOO ADE △△≌.同理1AO C AOD △∽△,1AOO ACD △△≌. 于是12O O OO AO CD AD DE==. 由12AO C AO E △∽△,知12O O AC AOCE AE AD==, 从而12OO O DCE △∽△.(9)如图928-,过点D 和M 作圆O 的割线MD 交圆O 于点T ,连结AM 、AO 、TO .由A 、B 、D 、F及A 、B 、M 、E 分别共圆,知EFD ABE AM E ∠=∠=∠.TOBD C FAME图9-28又由D 、F 、A 、T 共圆,知EFD ATD ATM ∠=∠=∠,因AE 、TM 是过两相交圆交点F 、D 的割线,从而EM AT ∥.于是TAM AM E ATM ∠=∠=∠,即知MA MT =.又OA OT =,从而MO AT ⊥,故OM ME ⊥.而M 在CE 上,故OM CE ⊥,又由(6)知,OG CM ⊥,故O 、G 、M 三点共线. (此题为2002年中国国家队选拔赛题的特殊情形,故OM 平分AMD ∠,OM 平分BMF ∠) (10)如图929-,连结PA 、PB 、SD 、DR 、RF 、PF .S BDCFARG EP 图9-29由EFR FPA △∽△,CPA CSB △∽△,有FR FE PA PE =,AP CPSB CB=. 从而FR FE CPSB PE CB=⋅. 由ERD EBP △∽△,CBP CSA △∽△,亦有 RD ED CPAS EP CA=⋅. 由上述两式相除,得 ER AS FE CASB RD ED CB ⋅=⋅. 用BDAF乘上式两边,应用完全四边形性质1中式①(即对ABE △及截线CDF 应用梅涅劳斯定理).知 1EF AC BDFA CB DE ⋅⋅= 从而1FR DB SARD BS AF⋅⋅=.。

数论中的存在性问题-邓汉元

数论中的存在性问题-邓汉元

数论存在性问题选讲数学竞赛中出现的数论存在性问题比较多, 也比较难;求解这些问题的方法灵活多样,往往需要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必要的技巧. 这里选取了一些问题,尽量展示解决数论存在性问题的各种思想方法.数论存在性问题的解决的方法的关键是综合运用有关数论知识,并结合反证法,归纳法,抽屉原理,计数方法和构造法等. 一. 利用整除理论1. 对于正整数n , ()r n 表示n 分别被1,2,,n 除所得的余数之和. 证明存在无限多个n使得()(1)r n r n =-.解: 由带余除法知, n 被k 除所得的余数等于{}nn k n k k k⎢⎥=-⎢⎥⎣⎦. 所以, 有1()()nk n r n n k k =⎢⎥=-⎢⎥⎣⎦∑.于是, 条件()(1)r n r n =-等价于1111()(1)nn k k n n n k n k k k -==-⎢⎥⎢⎥-=--⎢⎥⎢⎥⎣⎦⎣⎦∑∑. 或111121 (*)nn k k n n n k k k k -==-⎢⎥⎢⎥-=-⎢⎥⎢⎥⎣⎦⎣⎦∑∑ 若k 不整除n , 则1n n k k -⎢⎥⎢⎥=⎢⎥⎢⎥⎣⎦⎣⎦, 从而1n n k k k k -⎢⎥⎢⎥=⎢⎥⎢⎥⎣⎦⎣⎦;若k 整除n , 则11n n k k -⎢⎥⎢⎥=+⎢⎥⎢⎥⎣⎦⎣⎦, 从而1n n k k k k k -⎢⎥⎢⎥=+⎢⎥⎢⎥⎣⎦⎣⎦. 由此可得(*)等价于|21k nn k -=∑. 易知, 2 ()mn m N =∈满足上式. 事实上, 有1221211222m m n +-=-=++++.因此, 当n 是2的非负整数幂时, ()(1)r n r n =-. 2. (USAMO, 1991) 对于任意整数1n ≥, 证明: 2222, 2, 2,自某项起各项模n 同余.证: 令002a =, 1*2 ()k ak a k N -=∈. 显然, 当i j ≤时, |i j a a . 由抽屉原理知01,,,na a a 这1n +个数中必有两个模n 同余, 所以, 存在0i j n ≤<≤, 使得(mod )i j a a n ≡, 即|j i n a a -.下证从第j 项起各项模n 同余: 即当s j ≥时, 1|s s n a a +-. 只要证: 当s j ≥时有1|j i s s a a a a +--. 即11111111111*122221212222121s s s s s s s j j i j i i i a a a a a a a s s s a a a a a a a j i i a a a N a a a -------------+------==⋅=⋅∈---- 只要*111s s j i a a N a a ----∈-; 同理, 只要 *1222s s j i a aN a a -----∈-, ... ,只要 *1101s i s i s i s i j i j i a a a a N a a a -+--+-----=∈--. 而11112(21)121s i s i s i j i a a a s i s i a j i a a a ---------+----=--, 所以, 只要11|j i s i s i a a a ------.因s j ≥, 所以11s i s i j i ->--≥--. 于是, 有1|j i s i a a ---和11|j i s i a a ----. 故有11|j i s i s i a a a ------.结论得证.3. (MOSP, 1997) 证明数列1, 11, 111,中包含一个无限子列, 其中任意两项是互素的.法一: 设n x 是该数列的第n 项, 则1101n n x x +-=, 从而1(, )1n n x x +=. 为了证明存在一个无限子列, 其中任意两项是互素, 只要证明无论这一子列已经包含了多少项, 总可以再添加一项. 为此, 注意到 *| ()n mn x x m N ∈. 令p 为已包含在子列中的所有项的下标之积, 则子列中的每一项都整除p x . 因此,可以再将1p x +添加到子列中. 结论成立.法二: 设n x 是该数列的第n 项, 则1019n n x -=. 因(,)101101(101,101)101(, )(,)9999m n m n m n m n x x -----===,所以, 当(,)1m n =时, (,)1m n x x =. 因此, 子列{|}p x p 为素数满足要求. 4. 证明存在无限多个正整数n , 使得|2 2 1|21nnn n +-+且. 证: 首先, 有 222|2 2 (21)|21+-+且.假设存在, 2n N n ∈≥, 使得|2 2 1|21nnn n +-+且.由1|21n n -+知, n 为偶数, 且存在奇数*k N ∈, 使得21(1)n n k +=-. 故121(1)21|2121nn n k -+-++=+.上式两边同乘以2, 可得2222|22n n+++.又由1|222(21)n n n -+=+知, 4|n /, 且存在奇数*t N ∈, 使得22nnt +=. 故22(221)21|2121nn n nt ++-=++=+.于是, 当|2 2 1|21n n n n +-+且时, 必有222222|2 2 21|21nnn n ++++++且 . 由此可知,存在无限多个正整数n , 使得|2 2 1|21n n n n +-+且.5. (德国, 2003) 证明: 对于任意6个连续正整数, 存在一个素数, 使得该素数能且只能整除这6个数之一.证: 设这6个连续正整数为, 1, 2, 3, 4, 5n n n n n n +++++.若5|n /, 则1, 2, 3, 4, 5n n n n n +++++中只有一个能被5整除, 结论成立. 若5|n , 则1, 2, 3, 4n n n n ++++不能被5整除, 且其中有两个(相邻奇数)不能被2整除, 这两个(相邻奇数)中至少有一个不能被3整除. 即1, 2, 3, 4n n n n ++++中有一个数不能被2, 3, 5整除. 因此, 该数有一个大于5的素因数p . 因5p >, p 不能同时整除, 1, 2, 3, 4, 5n n n n n n +++++中的两个数, 所以, 素数p 能且只能整除, 1,2,3, 4n n n n n n +++++中的一个数. 6. 设,,a b m 是正整数, (,)1a b =. 证明在等差数列{|0,1,2,}a kb k +=中必有无穷多个数与m 互素.证: 因((), )(, ), *a k m b m a kb m k N ++=+∈, 所以要证在等差数列{|0,1,2,}a kb k +=中必有无穷多个数与m 互素, 只要证: 存在{1,2,,}k m ∈, 使a kb +与m 互素.设c 为使(,)1c a =的m 的一个最大正因数, 并设(, )d a bc m =+. 下证: 1d =, 即(, )1a bc m +=.若1d >, 因(,)1a b =, (,)1a c =, 从而 (,)1a bc =. 又|d a bc +, 所以(,)1(,)d a d bc ==. 由此及|d m 和|c m 可得知|dc m . 再由(,)1d a =及(,)1c a =知, (,)1dc a =. 于是, dc 也是一个使(,)1dc a =的m 的正因数, 与c 的选择矛盾. 故1d =, 即(, )1a bc m +=.7. 证明存在一个映射:**f N N →, 使得对所有*n N ∈, 都有2(())f f n n =. 证: 首先, 定义一个映射:**g N N →, 使得对所有*n N ∈, 都有(())2g g n n =. 取定一个奇素数p , 用()p ord n 表示使|p n α的最大非负整数α. 若()p ord n 为偶数, 则令()2g n pn =; 否则, 令()n g n p=. 下证: (())2g g n n =.若()p ord n 为偶数, 则(())(2)()1p p p ord g n ord pn ord n ==+为奇数, 从而2(())(2)2png g n g pn n p===. 若()p ord n 为奇数, 则(())()()1p p p n ord g n ord ord n p ==-为偶数, 从而(())()22n ng g n g p n p p==⋅=.现定义(1)1f =, 对于正整数1n >, 当n 的素因数分解式为1krkk n p α==∏(0k α>)时, 定义()1()k rg kk f n pα==∏.最后, 有(())2211(())k krrg g kk k k f f n pp n αα=====∏∏. 8. (2008年联赛) 设()f x 是周期函数, T 和1是()f x 的周期且01T <<. 证明:(1)若T是有理数, 则存在素数p , 使1p是()f x 的周期;(2)若T 是无理数,则存在各项均为无理数的数列{}n a 满足110n n a a +>>>(1,2,n =),且每个n a (1,2,n =)都是()f x 的周期.证: (1) 若T 是有理数, 则存在正整数,m n , 使得nT m=且(,)1m n =, 从而有,a b Z ∈,使1ma nb +=. 于是,11bn a a b T m m=+=⋅+⋅是()f x 的周期. 又01T <<, 所以, 2m ≥有素因子. 设p 为m 的一个素因子, 且' ('*)m pm m N =∈, 则11'm p m=⋅是()f x 的周期.(2) 若T 是无理数, 令111[]a T T=-, 21111[]a a a =-, 32211[]a a a =-, ... , 111[]n n na a a +=-, .... 因01T <<且T 是无理数, 由归纳法易证: 01n a <<且n a 是无理数. 又1和T 是()f x 的周期, 由归纳法易证: n a 也是()f x 的周期. 而110[]1n n a a <-<, 所以, 11[]n n n a a a <+, 从而 111[]n n n na a a a +=-<. 因此, 数列{}n a 符合要求.二. 利用不定方程理论9. (Turkey, 1997) 证明对于每个素数7p ≥, 存在一个正整数n 和不被p 整除的整数1212,,,;,,,n n x x x y y y 使得2221122222232221(mod )(mod )(mod )n n x y x p x y x p x y x p ⎧+≡⎪+≡⎪⎨⎪⎪+≡⎩ 证: 1n p =-符合题目要求.首先, 考虑勾股方程组: 2221122222232221n n n x y x x y x x y x +⎧+=⎪+=⎪⎨⎪⎪+=⎩. 多次利用著名的勾股数222345+=可得下面等式:21212122222222232233211212212122(3)(34)(35),(35)(354)(35),(35)(354)(35),(35)(354)(35),(35)(54)(5).n n n n n n n n n n i i n i i n i i n n n --------+-------+⋅=⋅⋅+⋅⋅=⋅⋅+⋅⋅=⋅⋅+⋅⋅=⋅⋅+⋅=即取11135, 354, 1,2,,n i i n i i i i x y i n +----=⋅=⋅⋅=, 且15n n x +=. 为了完成我们的证明,只要注意到由费尔马小定理知,22221111532590(mod )n n p p n x x p --+-≡-≡-≡. (注: 存在无限多个这样的n , 如1p -的所有倍数.) 10. 证明方程33331999x y z t +++=存在无穷多组整数解.证: 注意到 333310100(1)1999+++-=. 我们构造下列形式的整数解: 10x k =-, 10y k =+, z m =, 1t m =--, ,k m Z ∈.代入原方程, 化简得 22(21)801m k +-=.这是一个Pell 方程, 且4, 1m k ==是它的一个解, 并且该Pell 方程有无穷多组解, 故原方程存在无穷多组整数解.11. 证明存在无穷多个正整数a , 使1, 31a a ++都是完全平方数. 证: 设221, 31a y a x +=+=, 则有 223 2 (*)x y -=-这是一个Pell 方程. 下证(*)有无穷多组解, 从而存在无穷多个正整数a , 使1, 31a a ++都是完全平方数.考虑另一个Pell 方程: 223 1 (**)x y -=, 它有无穷多组解, 其最小解为(2,1), 其全部正整数解(,)n n u v 可表示为:(2n n n u =, *n N ∈.对于(**)的一个解(,)n n u v , 令3n n n x u v =+, n n n y u v =+, 则有2232n n x y -=-, 从而(,)n n x y 是(*)的一组解. 因此, (*)也有无穷多组解.(实际上, (*)的全部正整数解(,)n n x y 满足: (2(1n n n x =, *n N ∈ )12. 证明: 存在无限多个正整数n , 使得21|!n n +证: 因Pell 方程2251x y -=-有最小正整数解(2,1), 所以, 它有无限多组正整数解(,)x y . 考虑使5y >的解, 由5y >知, 222451y y x ≤-=, 从而52y y x <<≤. 于是,52|!y y x ⋅⋅, 即22(1)|!x x +, 有21|!x x +. 结论得证.三. 利用同余理论13. (2011年联赛)证明: 对于任意整数4n ≥, 存在一个n 次多项式1110()n n n f x x a x a x a --=++++具有如下性质: (1)011,,,n a a a -均为正整数; (2)对于任意正整数m , 及任意(2)k k ≥个互不相同的正整数12,,,k r r r , 均有12()()()()k f m f r f r f r ≠.证: 令()(1)(2)()2f x x x x n =++++, 展开可知()f x 具有性质(1).下证()f x 具有性质(2).由于4n ≥, *m N ∀∈, ()2(mod 4)f m ≡, 所以, 对任意(2)k k ≥个互不相同的正整数12,,,k r r r , 有12()()()20(mod4)k k f r f r f r ≡≡. 故 12()()()()(mod4)k f m f r f r f r ≡/从而12()()()()k f m f r f r f r ≠. 即()f x 具有性质(2).14. (CMO, 1999) 设m 是给定的整数, 证明存在奇数,a b 和非负整数k , 使得1999199922m a b k =++⋅.证: (1)首先证明: 设*,r s N ∈, s 为奇数, 当t 取遍模2r的简系时, s t 也取遍模2r的简系.设,x y 与2r互素, 且(mod 2)rx y ≡/, 因121()()s s s s s x y x y x x y y ----=-+++且121s s s xx y y ---+++为奇数, 从而与2r 互素, 所以, (mod 2)s s rx y ≡/.故当t 取遍模2r的简系时, st 也取遍模2r的简系.(2)由(1)知, 对于奇数21m -, 必有奇数a 使得19199921(mod 2)m a -≡. 于是, 存在整数q ,使得191999212m a q -≡+⨯. 取奇数1b =, 有1999199922m a b q ≡++⨯. 若0q ≥, 则题中结论已得到证明. 若0q <, 则以199902a a h =-⨯, 1919991919991919019991999(2)(2)22a a h h a a q q q --⨯⨯-+=+=+ 代替a 和q , 仍有199919990022m a b q ≡++⨯. 而当h 足够大时, 可使00q ≥.于是, 结论得证.15. (第16届巴尔干MO) 设3p >为素数, 使3|2p -. 记23{1|,, 0,1}S y x x y N x y p =--∈≤≤-证明S 中至多有1p -个元素是p 的倍数.证: 先证一个引理: 设素数3p >且2(mod3)p ≡, 若33(mod )x y p ≡, 则(mod )x y p ≡.事实上, 若, x y 中有一个是p 的倍数, 则易知引理成立. 若|, |p x p y //, 因p 为素数, 有 (,)(,)1x p y p ==. 于是, 由费马小定理知, 111(mod )p p x y p --≡≡. 又33(mod )x y p ≡且3|2p -, 所以, 221(mod )p p x y p --≡≡, 从而1122(mod )p p p p x y y y x y p ----≡≡⋅≡⋅. 但2(,)1p p x -=, 所以, (mod )x y p ≡.下面证原题:由引理知, 当x 取遍模p 的完系时, 3x 也取遍模p 的完系. 于是, 对于某个固定的{0,1,2,,1}y p ∈-, 恰有一个{0,1,2,,1}x p ∈-, 使得231(mod )y x p -≡, 即23|1p y x --. 注意到y 共有p 种选择, 所以S 中至多有p 个元素是p 的倍数. 又231010S --=∈, 233210S --=∈, 所以S 中至多有1p -个元素是p 的倍数.16. (2006年国家集训队试题) 证明: 对任给正整数, m n , 总存在正整数k , 使得2km -至少有n 个不同的素因子.证: 固定m , 不妨设m 为奇数. 下面对n 用归纳法证明: 对任何正整数n , 存在正整数n k ,使得2n km -至少有n 个不同的素因子.当1n =时, 32mm -至少有一个素因子(其实只要取1k , 使得121k m ->即可).假设2n km -至少有n 个不同的素因子. 令2n kn A m =-, 因m 为奇数, 所以 (,2)1n A =.由欧拉定理知, 2()221(mod )n A n A ϕ≡. 于是, 2()222(mod )n n n k A k n A ϕ+≡, 从而 2()222(mod )n n n k A k n n m m A A ϕ+-≡-=. 令2()12n n k A n A m ϕ++=-, 则1n n A A +>且21(mod )n n n A A A +≡. 所以, 1|n n A A + 且11(mod )n n n A A A +≡, 从而1(, )1n n n A A A +=. 取1n nAA +的一个素因子p , 就有|n p A /. 因此, 1n A +至少比n A 多一个素因子p . 故1n A +至少有1n +个不同素因子.17. (IMO, 2004) 设12,,,n p p p 是大于3的n 个互异的素数, 证明: 1221np p p +至少有4n个不同因数.证: 首先证明一个引理.引理: 若正奇数,u v 满足(,)1u v =, 则(21,21)3u v ++=.因,u v 是正奇数, 所以, 3|21u +和3|21v +. 设(21,21)u v t ++=, 若3t >, 则21(mod )u t ≡-且21(mod )v t ≡-, 从而(2)1(mod )u t -≡, (2)1(mod )v t -≡.考虑同余方程: (2)1(mod )xt -≡, 由于,u v 是它的正整数解, 所以它必有最小正整数解r (即r 是2-模t 的阶). 因3t >, 所以2r >. 然而由r 的最小性知, |, |r u r v , 有|(,)1r u v =, 矛盾. 故3t =, 即(21,21)3u v ++=.其次, 因,u v 是正奇数, 有21|21uuv++, 21|21vuv++. 由引理知, 21(21,)13v u++=, 所以,(21)(21)|213u v uv+++. 下面对n 用归纳法证明原命题:当1n =时, 121p +至少有4个不同因数: 11211, 3, , 213p p ++. 假设12121n p p p -+至少有14n -个不同因数. 对于1221np p p +, 令121, n n u p p p v p -==,由归纳假设知, 21u+至少有14n -个不同因数. 因21(21,)13v u++=, 所以,1(21)(21)3u v m =++至少有124n -⨯个不同因数. 又因|21uv m +, 且,5u v ≥, 所以,2()uv u v ≥+, 从而2()22121uv u v m ++≥+>. 于是, 21uv +的因数个数不小于m 的因数个数的两倍(因为: 若|q m , 则|21uvq +且21|21uv uv q ++, 以及21uv m q+>). 故21uv +的因数个数不少于4n. 结论得证.18.(Russia, 2000)是否存在两两互素的整数, a b 和c 且,,1a b c >使得|21, |21, |21a b c b c a +++.解: 不存在. 用反证法, 关键是利用阶和最小素因数.假设存在两两互素的整数,,1a b c >使得|21, |21, |21a b c b c a +++, 则, a b 和c 都是奇数.首先假设, a b 和c 都是素数. 由题设中的循环条件可设a b <和a c <. 令k 为2对模a 的阶, 由费马小定理知, 121(mod )a a -≡. 又由|21c a +知, 221(mod )c a ≡. 所以, 由阶的性质得 |(2,1)k c a -. 因a 和c 是奇素数且a c <, 有(2,1)2c a -=. 于是, 2k =,从而3a =. 故|219ab +=, 矛盾.若, a b 和c 不全为素数, 我们试着一般化前面的方法. 用()n π表示正整数n 的最小素因子. 我们证明下面一个一般结论:引理: 若素数p 满足|(21)yp +且()p y π<, 则3p =.其证明方法类似于前面关于, a b 和c 都是素数情况的讨论. 令t 为2对模p 的阶, 则有|(2,1)2t y p -=. 从而有2t =及3p =. 故上面结论成立.现回到原题. 因, a b 和c 是两两互素的整数, 所以, (), ()a b ππ和()c π是互不相同的. 不妨设()()()a b c πππ<<, 在上面引理中取(,)((),)p y a c π=可得()3a π=. 记03a a =, 则03|a /. 否则, 9|a , 有9|21c+及221(mod9)c≡. 又仅当6|n 时才有21(mod9)n ≡,必有6|2c , 从而3|c , 与,a c 互素矛盾. 所以, 3不能整除0,,a b c .令0()q a bc π=, 则3()min{(),()}q q b c πππ<=≤. 若|q a , 由,a c 互素知|q c /, 从而()()q q c ππ=<; 又由|q a 知|21c q +, 在上面引理中取(,)(,)p y q c =可得3q =, 矛盾. 因此, |q a /. 类似可得|q c /. 故必有|q b . 进一步, 令r 为2模q 的阶, 则由费马小定理知, 1r q ≤-. 同时, 由|q b 知|21a q +, 从而221(mod )a q ≡. 于是, |2r a . 而2a 的小于q 的素因子只有2和3, 所以, |6r , 从而621(mod )q ≡, 可知7q =. 然而321(mod7)≡, 有00321(2)1(1)12(mod7)a a a +≡+≡+≡. 因此, 7|21a q =+/, 与|q b 及|21a b +矛盾.四. 利用同余数方程理论19. 设p 是素数, 且1(mod 4)p ≡, 证明存在整数,a b , 使22p a b =+. 证: 因素数1(mod 4)p ≡, 所以, 1-是模p 的平方剩余, 即存在整数u , 使210(mod )u p +≡于是存在正整数k , 使21u kp +≡. 即存在正整数k , 使22 (,)kp x y x y Z =+∈若1k =, 则结论成立; 若1k >, 令(mod ), (mod ), ,22k kx r k y s k r s ≡≡-<≤, 则有22220(mod )r s x y k +≡+≡. 所以存在正整数1k , 使得221r s k k +=, 从而222221()()r s x y k k p ++=. 又222222()()()()r s x y rx sy ry sx ++=++-且 220(mod )rx sy x y k +≡+≡和0(mod )ry sx xy yx k -≡-≡, 所以221()()rx sy ry sx k p k k+-+= 即1k p 也可表示为两个整数的平方和. 但222221()()222k k k k k r s =+≤+=, 有12k k k ≤<.因此, 只要1k >, 总存在正整数1k k <, 使得1k p 也可表示为两个整数的平方和. 故p 可表示为两个整数的平方和.(最后一步用到了递降的思想)20. 给定正整数2n ≥, 证明存在n 个不同正整数的集合S , 使得(1)S 中的数两两互素, (2)S 中任意(2)k k ≥个数之和为合数.证: 当2n =时, 结论显然成立. 假设已有n 个不同正整数,,,a a a 符合要求, 下面基于此构造第1n +个符合要求的正整数1n a +.由于素数有无限多个, 故可取21n-个互不相同且均与12n a a a 互素的素数(121)n i p i ≤≤-. 由12,,,n a a a 中任取(1)k k n ≤≤个作成的21n -个和记为(121)n j S j ≤≤-, 其中1k =时的和就是 (1)i a i n ≤≤.因12(, )1i n p a a a =, 所以存在整数i b , 使121(mod )n i i a a a b p ⨯≡. 由孙子定理知, 同余方程组:1111222221212121(mod )(mod ) (*)(mod )n n n n x b b S p x b b S p x b b S p ----≡--⎧⎪≡--⎪⎨⎪⎪≡--⎩ 有无限多个正整数解x , 取定一个解0 (121)n i x p i >≤≤-, 并将(*)中同余式两边同乘12n a a a 得到12010(mod ) (121) (**)n n i i a a a x S p i ⨯++≡≤≤- 令11201n n a a a a x +=+, 则112(, )1n n a a a a +=, 从而1(, ) 1 (1)n i a a i n +=≤≤; 由(**)知1|i n i p a S ++且1n i i a S p ++>, 所以, 1n i a S ++ (1)i n ≤≤是合数. 故121,,,,n n a a a a +符合要求.五. 利用阶乘数,进位制表示,高斯函数性质,韦达定理等21. (2009年联赛) 设,k l 是给定的两个正整数, 求证: 有无穷多个正整数m k ≥, 使km C 与l 互素.证: 令!m k n l k =⨯⨯+, *n N ∈, 则有11!!!(1)(1)(1)1(mod )1111km m m m k k k k C nl nl nl l k k k k --+=⋅=⋅+⋅+⋅+≡-- 所以, (, )1km C l =.22. 是否存在一个严格递增的正整数序列1{}k k a ∞=, 使得对于任何整数a , 序列1{}k k a a ∞=+只含有限多个素数.法一: 这样的序列是存在的. 事实上, 对于每个正整数k , 取3(!)k a k =. 若1a =±, 则由321(1)(1)x x xx ±=±+知, 3(!)1k a a k +=±是合数. 若||1a >, 则对于||k a ≥, 有|!a k , 这表明对于所有||k a ≥, 都有|a a a +.法二: 取(2)!k a k k =+. 对于所有整数k , ||k a ≥且2k a ≥-, 有22k a k ≤+≤. 因此,|k k a a a ++, 从而对于所有这样的k , k a a +是合数.23. (2007年联赛) 设集合{1,2,3,4,5}P =, 对任意k P ∈和正整数m ,记51(,)[i f m k m ==∑, 其中[]a 表示不大于a 的最大整数. 求证: 对任意正整数n , 存在k P ∈和正整数m , 使得(,)f m k n =.证: 由高斯函数的定义知, [m是不超过m , 即这样的正整数i m 的个数: m ≤于是,令{| *}{| *}i B b b m b N b b N =≤∈=≤∈, 1,2,3,i =,则有||[i B m =, 从而125(,)||||||f m k B B B =+++.又令{*}i C b N =∈, 1,2,3,i =, 显然, i B 与i C 中的元素是一一对应的, 所以, ||||i i B C =, 从而125(,)||||||f m k C C C =+++.由于当12,k k P ∈且12k k ≠时是无理数, 所以, 对任意12,k k P ∈以及正整数12,b b , 有12,12 b b b b k k =⇔== (*)因此, 当,i j P ∈且i j ≠时,i j C C =∅.故125(,)|||{, *}|f m k C C C i P b N ==≤∈∈.定义集合{*, }A b b N i P =∈∈, 由(*)知集合A 中无重复元素. 注意到A 是一个无穷集合, 现将A 中的元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个无穷数列(即递增数列){}n a , 即12{,,,,}n A a a a =, 其中 12n a a a <<<<.对任意正整数n , 由于此数列的第n 项a A ∈, 所以存在k P ∈和正整数m , 使得n a =. 而12125{,,,}{1|11, , *}n a a a b i b i m k i P b N C C C =++≤+∈∈=所以, 125||(,)n C C C f m k ==.24. (2008年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 对于正整数n , 令[2[2n f =+, 求证: 数列12, ,f f 中有无穷多个奇数和无穷多个偶数.证: 由于题设中含有2n, a 和b ., 所以, a 和b 都是非循环的. 而n f 是奇数还是偶数, 取决于a 和b 的小数点的第n 是否相同. 如果数列12, ,f f 中只有有限多个奇数, 则在某个n 以后, 所有的 ()k f k n ≥都是偶数.这说明在a 和b 的小数点后n 位开始, 每一位都相同, 从而a b -在二进制表示下是有限小数, 即是有理数. 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数列12, ,f f 中只有有限多个偶数, 则在某个n 以后, 所有的 ()k f k n ≥都是奇数数. 这说明在a 和b 的小数点后n 位开始, 每一位都不相同, 从而a b +在二进制表示下是循环小数, 即是有理数. 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 数列12, ,f f 中既有无穷多个奇数又有无穷多个偶数.25. 证明由[n a =定义的数列{}n a 中有无穷多个项是2的整数幂.法一: 将用二进制表示:012301230123. 2222b bb b b b b b ---==⨯+⨯+⨯+⨯+,{0,1}i b ∈. , 所以有无穷多个正整数k , 使得1k b =.若1k b =, 则2k -: 01112. k k k k b b b b b --+=. 令[2k m -=,则121222k k k m b b ---+=+⨯+⨯+, 从而121[2]22k k k m -<=<-.得 2(222kkm <+<+. 这时有 [(2k m +=. 因这样的正整数k 有无穷多个, 所以, 这样的正整数1n m =+也有无穷多个, 即数列{[]}中有无穷多个项是2的整数幂. 法二: 我们要构造满足其性质的一类正整数n , 同时满足这种性质的正整数有无穷多个.2k k =, 使[2k=的正整数n k 从而1k n ≥+.构造集合{|]1, k }k B b b A ==+∈, *{1 k }k A k N =>∈, 则b B ∀∈,k A ∃∈,使1kb =+. 这时[1)]1)][22k k k k kb k k a ==+=-+==+由k A ∈知, 12k >-而1k <, 所以,1(12k <<-,即01k <<.故0k=. 于是, 2k b a =是2的整数幂.下面只要证集合B 是无限集.假设A 是有限集, 显然A ≠∅, 则A 有最大项1m ,即112m >-1m m >, 均有12m ≤-于是,111122m +≤-<,1111111121111111{2{2{22{22m m m m m m m m ++++++++==⨯+=⨯+⨯=⨯=⨯同理可得11322m m ++=⨯, 11432m m ++=⨯, ..., 1112m k m k+++=⨯,*k N ∈. 所以, 11112m k m k+++=⨯. 但事实上,因110m +>及11m +是固定的知,k充分大时可使112m k+⨯的值也充分大,与111m k ++<矛盾. 故A 为无限集.又对任意12,k k A ∈, 12k k <,2122k k ≥>,2111k k k ≥>. 所以,211k k ≥+, 从而2111k k +≠+. 由A 是无限集知, B 也是无限集. 即由有无限多个正整数n 使得[为2的整数幂.26. (USAMO,1996)确定并证明是否存在整数集的一个子集X , 使得对于任何整数n , 方程2a b n +=在X 中恰好有一个解(,)a b .法一: 这样的子集存在. 若问题限制在非负整数集合内, 则取其四进制表示中只含数码0和1的非负整数构成的集合满足要求. 为了也适合负整数, 考虑“-4”进制. 即将每个整数表示为(4)kii i c =-∑, 其中对于所有i , {0,1,2,3}i c ∈且0k c ≠, 并取{(4)|{0,1}, }kii i i X c c k N ==-∈∈∑为“-4”进制表示中只含数码0和1的整数构成的集合. 下面证明X 满足要求.首先, 每个整数的“-4”进制表示是唯一的. 令{}i c 和{}i d 是元素属于{0,1,2,3}的两个不同的有限序列, j 是使得j j c d ≠的最小整数, 则0(4)(4)(mod 4)k kiijiii i c d ==-≠-∑∑, 从而由{}i c 和{}i d 所表示的两个整数不相等. 其次, 设整数n 的“-4”进制表示为0(4)kiii n c ==-∑, 其中{0,1,2,3}ic ∈. 对于给定的{0,1,2,3}i c ∈, 易知方程2i i i a b c +=在{0,1}内恰有一个解(,)i i a b , 即在X 中有唯一一对整数0(4)k iii a a ==-∑和0(4)kiii b b ==-∑, 使得2n a b =+. 因此, X 满足要求.法二: 对于整数集的任一子集S , 令*{2|,}S a b a b S =+∈. 若12{,,,}m S a a a =使*2||||S S =, 即这些值2(1,)i j a a i j m +≤≤是互不相等的, 则称S 是一个好集合.首先, 我们证明: 对于给定的好集合S 和整数n , 总可以找到一个包含S 的好集合T , 使得*n T ∈. 事实上, 若*n S ∈, 则取T S =即可. 否则, {,2}T Sk n k =-, 其中k 为待定整数. 此时, *T 可分解为**T SQ R =, 其中{3,3(2),2(2),(2)2}Q k n k k n k n k k =-+--+{2,(2)2,2,2(2)|}R k a n k a a k a n k a S =+-+++-∈.任取一个整数k , 都有(2)2n n k k =-+属于*T 的子集Q . 除n 外, 新产生的元素均为k 的不同的非常数线性形式, 所以, 当k 充分大时, 它们互不相同且都不同于*S 中的元素.这就证明了*T 是一个好集合.其次, 从好集合0{0}X =出发, 由上可得一系列好集合12,,X X ,使得对于每个正整数j ,j X 是包含1j X -的好集合, 且*j X 含有序列1,1,2,2,3,3,---的第j 项. 于是,12X X X X =满足要求.27. (第43届IMO 预选题) 是否存在正整数m , 使方程1111m a b c abc a b c+++=++有无穷多组正整数解.解: 存在. 注意到取1a b c ===时, 有12m =. 令111112(,,)()f a b c a b c abc a b c abc a b c +++-=++++, 其中 22222222(,,)()()()9()(19)f a b c a b c b c a c a b a b c abc a b c a b c bc b c c b b c=++++++++-=++++-++++是一个关于,,a b c 的对称多项式. 假设(,,)x a b 是满足(,,)0f x a b =的一组解, 且x a b ≤≤. 由于(,,)0f x a b =是关于x 的二次方程, 所以, 1ab y x+=是其另一个解, 即1(,,)0ab f a b x +=, 且1ab y b x+=>. 设0121a a a ===, 定义1211(n N*)n n n n a a a a ++-+=∈. 下证:(1) 11|1n n n a a a -++; (2) 11|n n n a a a -++; (3) 11|1n n n a a a +-+.对n 用归纳法. 当1n =时, 以上三个结论都成立. 假设n k =时以上三个结论成立, 由(1)得11|1k k k a a a -++. 于是, 1(,)1k k a a -=, 且21111111|(1)k k k k k k k k k a a a a a a a a a -++-++-++=++. 由(2)得11|k k k a a a -++, 且2111|k k k k k a a a a a ++-++. 所以, 21111|k k k k k k a a a a a a -++-++, 即1111|(+1)k k k k k a a a a a ++-+⋅, 也即12|(+1)k k k a a a ++⋅. 于是, 当1n k =+时(1)成立.同理, 由于11(,)1k k a a -+=, 且111|(1)k k k k k a a a a a -+-++. 由(3)得11|1k k k a a a +-+, 且111|(1)k k k k k a a a a a +-+++. 所以, 1111|(1)k k k k k k a a a a a a -+-+++, 即1111|()k k k k k a a a a a ++-++, 也即12|()k k k a a a +++. 于是, 当1n k =+时(2)成立.由2k a +的定义及(1)知, 2k a +是整数且21|(+1)k k k a a a ++, 即当1n k =+时(3)也成立. 因此, 可得数列{}n a , 当2n ≥时它严格递增, 且12(,,)0n n n f a a a ++=, 从而12(,,)(,,)n n n a b c a a a ++=是原方程的一组解. 故存在正整数12m =, 使方程1111m a b c abc a b c+++=++有无穷多组正整数解. 28. (集训队试题) 设()S x 表示数列{[]}, *nx n N ∈, 证明方程321029250x x x -+-=有相异的两个实根, αβ, 使()()S S αβ中有无穷多个正整数.证: 记32()102925f x x x x =-+-, 则(1)5f =-, (2)1f =, (3)1f =-, (5)5f =-,(6)5f =. 于是, 方程()0f x =在区间(1,2), (2,3), (5,6)中各有一个根. 设这三个实根为,,αβγ, 则,,1αβγ>且1112925αβγ++=. 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整数M , 用'(), '(), '()S S S αβγ分别表示(), (), ()S S S αβγ中小于等于M 的数的集合, 则|'()|[], |'()|[], |'()|[]MMMS S S αβγαβγ≥≥≥(见下面注).以{1,2,,}M 为全集, 由容斥原理知,|'()'()||'()'()||'()'()||'()||'()||'()||'()'()'()||'()||'()||'()|[][][](1)(1)(1)1114(1)3325S S S S S S S S S S S S MS S S MM M M M M MM MM M αβαγβγαβγαβγαβγαβγαβγαβγ++=+++-≥++-≥++->-+-+--=++--=- 所以, 当M →∞时, |'()'()|, |'()'()|, |'()'()|S S S S S S αβαγβγ中必有一项趋于无穷大. 因此, 方程必有两个实根(设为, αβ), 使()()S S αβ中有无穷多个正整数.注: 令[]Mk α=, 当1α>时有[(1)][]n n αα+>, 所以, [],[2],,[]k ααα是互不相同. 又({}){}MM Mk M M αααααα=-=-<, 所以, {[],[2],,[]}'()k S αααα⊆. 故|'()|[]MS k αα≥=.29. (IMO 预,1987) 证明对于每个正整数2k ≥, 存在一个无理数r , 使得对于每个正整数m , []1(mod )m r k ≡-.证: 若二次方程: 2()0f x x akx bk =-+=, 其中,a b 为整数, 且有无理根r 和s 使得(0,1)s ∈, 则由韦达定理, 0(mod )r s ak k +=≡, 0(mod )rs bk k =≡. 利用1111()()()m m m m m m r s r s r s rs r s ++--+=++-+及0, 1m =时, 2, m m r s ak +=, 可对m 用归纳法证明mmr s +为整数. 因(0,1)s ∈, 所以, []1m m m r r s +=+, 且因0(mod )rs k ≡, 有[]10(mod )m m m r r s k +=+≡.最后, 为了得到满足要求的二次方程, 考虑判别式224a k bk ∆=-. 取2, 1a b ==, 有222(22)44(21)k k k k -<∆=-<-可得其根r 和s 是无理数, 且12122k s <=<.。

2006年IMO中国国家集训队选拔考试

2006年IMO中国国家集训队选拔考试

于 1 ,故 a1 , a2 , …, as 可分成 n 组 ,每一组的倒数之
和小于 1.
由数学归纳法原理知 ,结论对所有 n ≥1 成立.
三 、最大的好数是 576 ,最小的坏数是 443.
引理 若正整数 a 、b 、c 、d 满足 a < b ≤c < d ,
ad = bc ,则存在正整数 u 、v ,使得
第二天
四 、设 k ( k ≥3) 是奇数. 证明 :存在一个 次数为 k 的非整系数的整值多项式 f ( x) ,具 有下面的性质 :
(1) f (0) = 0 , f (1) = 1 ; (2) 有无穷多个正整数 n 使得 ,若方程 n = f ( x1 ) + f ( x2 ) + …+ f ( xs ) 有整数解 x1 , x2 , …, xs ,则 s ≥2 k - 1. (若对每个整数 x ,都有 f ( x) ∈Z ,则称 f ( x) 为整值多项式. ) 五 、给 定 正 整 数 m 、a 、b , ( a , b) = 1. A 是正整数集的非空子集 ,使得对任意的正 整数 n 都有 an ∈A 或 bn ∈A . 对所有满足上 述性质的集合 A ,求| A ∩{1 ,2 , …, m}| 的最 小值. 六 、已知 ABC 覆盖凸多边形 M . 证明 : 存在一个与 ABC 全等的三角形 ,能够覆盖 M ,并且它的一条边所在的直线与 M 的一条 边所在的直线平行或者重合.
AA′,则点 A′与 ABC 的垂心 H 也关于 BC 的中点对
称. 所以 , QH A′P.
又 A′P ⊥A P ,则 QH ⊥A P.
设 D 、N 分别为 A P、QH 的中点 ,则
A′P = 2 OD , QH = 2 NH.

200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及解答

200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及解答
填[0,].
解:f(x)=sin4x-sinxcosx+cos4x=1-sin2x-sin22x.令t=sin2x,则
f(x)=g(t)=1-t-t2=-(t+)2.因此g(t)=g(1)=0,g(t)=g(-)=.
故,f(x)∈[0,].
8.若对一切θ∈R,复数z=(a+cosθ)+(2a-sinθ)i的模不超过2,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4.在直三棱柱A1B1C1-ABC中,∠BAC=,AB=AC=AA1=1.已知G与E分别为A1B1和CC1的中点,D与F分别为线段AC和AB上的动点(不包括端点).若GD⊥EF,则线段DF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A.[,1)B.[,2)C.[1,)D.[,)
答A.
解:建立直角坐标系,以A为坐标原点,AB为x轴,AC为y轴,AA1为z轴,则F(t1,0,0)(0<t1<1),E(0,1,),G(,0,1),D(0,t2,0)(0<t2<1).所以=(t1,-1,-),=(-,t2,-1).因为GD⊥EF,所以t1+2t2=1,由此推出0<t2<.又=(t1,-t2,0),
设B0P0=B0Q0=b,
则C1Q0=C1P1=C1B0+B0Q0=r01+b;
≤1(1≤i,j≤5)………(5分)(*)
事实上,假设(*)不成立,不妨假设x1-x2≥2,则令x1=x1-1,x2=x2+1,xi=xi(i=3,4,5).有x1+x2=x1+x2,x1·x2=x1x2+x1-x2-1>x1x2.将S改写成
S=xixj=x1x2+(x1+x2)(x3+x4+x5)+x3x4+x3x5+x4x5
一、(本题满分50分)以B0和B1为焦点的椭圆与△AB0B1的边ABi交于点Ci(i=0,1).在AB0的延长线上任取点P0,以B0为圆心,B0P0为半径作圆弧交C1B0的延长线于Q0;以C1为圆心,C1Q0为半径作圆弧交B1A的延长线于点P1;以B1为圆心,B1P1为半径作圆弧交B1C0的延长线于Q1;以C0为圆心,C0Q1为半径作圆弧,交AB0的延长线于P0.试证:

2006中国国家集训队试题欣赏

2006中国国家集训队试题欣赏

故| XB2 | = | XH| .
此外 ,容易找到该题的一些变异 ,比如 ,
可将题中的“ P 是 ABC 的一个内点”改为
“ P 是 ABC 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讨论问
题的结论有何变化 ; 也可将题中的“关于边
BC 、CA 、AB 的中点的对称点”改为“关于边
BC 、CA 、AB 的对称点”,或改为“关于 ABC
在第一时间接触到了考试的所有题目. 通过
学习和研究这些高难度的精妙数学问题 ,有
些感想 ,现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试题 1 设两正数列{ an } 、{ bn }满足
(1) a0 = 1 ≥a1 ,
an ( bn - 1 + bn + 1) = an - 1 bn - 1 + an + 1 bn + 1 ( n ≥1) ;
≤ x k 2 k+1
…x22 k
≤ xk + 1 + …+ x2 k
k
2
<
[4 (2 k) k2
3 2
]2 .
从而
,
1 x2k +
1
+
1 x2k + 2
+
…+
1 x22 k
≥1 27
.
2n
2n
n - 1 2k
∑ ∑ ∑∑ 故 k =0
1 bk bk + 1
=
k =0
1 x2k
=
k =0
i =1
1 x2
n
∑ xi =
aij ,且 ai1 ≥ai2 ≥…≥ain ,

j =1
n
∑ yj =

2006mn2答案

2006mn2答案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二)》模拟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1.C 【解析】本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血液对人体器官的重要性,二是血液循环对人体衰老的重要性。

所以,A项与B项虽然各表其一,本身无误,但不全面;D项不能从文段中得出,故也可排除。

答案为C。

2.C 【解析】由文段中“长期以来”可以判定C项是不正确的,故选C。

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近意词的辨别能力,是以片段阅读的形式来考查词语。

首先,要明白“现象”与“行为”二者是有所区别,可以根据最后一句“希望能找出这一行为的原因”来确定文段中所述属于行为,故排除A、B两项;而D项中的“着迷”一词也过于夸张。

答案为C。

4.D 【解析】首先,我们要将日本民众、日本政府与右翼政客区分开来。

日本民众绝大部分是爱好和平的,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日本政府有主张和平、正视历史的力量。

同时,也存在否认历史、歪曲历史的右翼力量,但总体而言,右翼反动势力还没有占到绝对的优势,还没有在政府中起主导作用。

所以,A、B、C三项不准确,D项符合题意。

5.C 【解析】依题意,科学家的努力都是在假设基础上进行的,A、B、D均为科学家假设的内容,C与题意相悖,有无外星人尚在假设、探索阶段,故答案选C。

6.A 【解析】文段集中阐述了汽车工业在发展中出现的“缺乏完整开发能力和自己的品牌”,零部件制造体系薄弱,管理、服务体系落后三大问题。

故正确答案为A。

7.C 【解析】原文句意是递进关系,能体现这层关系并能与“而且”构成固定关联的是C句。

8.A 【解析】文段分为两层,第一层为第一句,说改革开放以前的情况;第二层为后两句,说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的情况。

在这两层中,第二层是重点;在第二层中,后句是重点。

B、D两项本身无误,但并非关键所在,C项本身错误,正确答案为A。

9.B 【解析】文中通过层层递进的关系导出健康的市场经济需要人文精神的支持,后半部分是对人文精神对市场经济作用的进一步强调,因此答案为B。

200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及详细解析

200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及详细解析

200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及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本题满分36分,每小题6分)1. 已知△ABC ,若对任意R t ∈≥-,则△ABC 一定为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答案不确定 【答案】 ( ) 2. 设2log (21)log 2 1x x x x +->-,则x 的取值范围为 A .112x <<B .1, 12x x >≠且 C . 1x > D . 01x << 【答案】( )5. 设(32()log f x x x =+,则对任意实数,a b ,0a b +≥是()()0f a f b +≥的A. 充分必要条件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C.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 ) 6. 数码1232006,,,,a a a a 中有奇数个9的2007位十进制数12320062a a a a 的个数为A .200620061(108)2+ B .200620061(108)2- C .20062006108+ D .20062006108- 【答案】( )二、填空题(本题满分54分,每小题9分)7. 设x x x x x f 44cos cos sin sin )(+-=,则)(x f 的值域是 。

8. 若对一切θ∈R ,复数(cos )(2sin )i z a a θθ=++-的模不超过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9. 已知椭圆221164x y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与2F ,点P 在直线l :80x ++=上. 当12F PF ∠取最大值时,比12PF PF 的值为 .10. 底面半径为1cm 的圆柱形容器里放有四个半径为21cm 的实心铁球,四个球两两相切,其中底层两球与容器底面相切. 现往容器里注水,使水面恰好浸没所有铁球,则需要注水 cm 3.11. 方程20062420042005(1)(1)2006x x x x x +++++=的实数解的个数为 .12. 袋内有8个白球和2个红球,每次从中随机取出一个球,然后放回1个白球,则第4次恰好取完所有红球的概率为 . 三、解答题(本题满分60分,每小题20分)15. 设2()f x x a =+. 记1()()f x f x =,1()(())n n f x f f x -=2,3,n =,,{}R (0)2n M a n f =∈≤对所有正整数 ,. 证明:⎥⎦⎤⎢⎣⎡-=41 ,2M .200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加试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10:00—12:00)一、以B 0和B 1为焦点的椭圆与△AB 0B 1的边AB i 交于C i (i =0,1)。

2006年中国国家集训队选拔考试题(全)

2006年中国国家集训队选拔考试题(全)

2006年3月19日 8:30—12:30, 沈阳1.设ABCD 是一个梯形并且CD AB //,ABCD 内部有两个圆1w 和2w 满足1w 与三边DA 、AB 、BC 相切,圆2w 与三边BC 、CD 、DA 相切. 令1l 是过点A 的异于直线AD 的圆2w 的另一条切线,2l 是过点C 的异于直线CB 的圆1w 的另一条切线. 证明:21//l l .2.求所有的正整数对),(n a 使得na a nn -+)1(是整数.3. 设n a a a ,,,21 是给定的n 个实数)1(≥n . 求证:存在实数n b b b ,,,21 满足下列条件:(a)对任何的n i ≤≤1,i i b a -是正整数;(b)121)(221-≤-∑≤<≤n b b nj i j i .2006年3月20日 8:30—12:30, 沈阳1. 设两正数列}{}{n n b a 和满足(a) 101a a ≥=, 1)(111111≥+=+++--+-n b a b a b b a n n n n n n n ,;(b),1,230≥≤∑=n n bni i求 }{n a 的通项.2. 设圆w 是ABC ∆的外接圆, 点P 是ABC ∆的一个内点,射线CP BP AP 、、分别交圆w 于点111B C A 、、. 设111C B A 、、关于三边AB CA BC 、、的中点的对称点为222C B A 、、. 求证: 222C B A ∆的外接圆通过ABC ∆的垂心.3. 设),,2,1(,n i b a i i =是有理数使得对任意的实数x 都有∑=+=++ni i i b x a x x 122)(4.求n 的最小可能值.2006年3月22日 8:30—12:30, 沈阳1. 设凸四边形ABCD 内接于圆⊙O ,且圆心O 不在四边形的边上,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P ODA OCD OBC OAB ∆∆∆∆,,,的外心分别为.,,,4321O O O O 求证:三条直线OP O O O O ,,4231共点.2.设n x x x ,,,21 是正数,且满足.11=∑=ni ix求证: 111211+≤⎪⎪⎭⎫⎝⎛+⎪⎭⎫ ⎝⎛∑∑==n n x x ni in i i .3.设n d ,是正整数, n d |. n 元整数组),,,(21n x x x 满足条件: (1) ;021n x x x n ≤≤≤≤≤ (2) ).(|21n x x x d +++证明:符合条件的所有n 元数组中,恰有一半满足.n x n =2006年3月24日 8:30—12:30, 沈阳1. 设K ,M 是ABC ∆的边AB 上的两点,L ,N 是边AC 上的两点,K 在M ,B 之间,L 在N ,C 之间,且.LNCLKM BK = 求证:AMN AKL ABC ∆∆∆,,的垂心在一条直线上.2. 设z y x ,,是正实数且满足1=++z y x . 求证:.22≤+++++xyxz xz xzyz yz yzxy xy3. 求出所有整系数二次多项式b ax x x d ++=2)(, 使得存在整系数多项式)(x p 和非零整系数多项式)(x q ,满足 R x x q x d x p ∈∀=-,1))()(())((22.2006年3月26日 8:30—12:30, 沈阳1.设A 为正整数集*N 的一个非空子集, 如果所有充分大的正整数都可以写成A 中两个数之和(可以相同),则称A 为一个二阶基. 对1≥x ,记)(x A 为A 中所有不超过x 的正整数组成的集合. 证明:存在一个二阶基A 及正常数C ,使得对所有1≥x 都有x C x A ≤|)(|.2. 设)(n f 满足 ,3,2,1)),1(()(,0)0(=--==n n f f n n f f . 试确定所有实系数多项式)(x g ,使得,2,1,0)],([)(==n n g n f ,其中)]([n g 表示不超过)(n g 的最大整数.3. 给定正整数n m ,. 将n m ⨯棋盘上的mn 个11⨯方格交替地染成红蓝两色(有公共边的任二个方格不同色,左下角方格为红色). 此时从左下到右上的对角线被染成一些红、蓝线段(每条线段与它所在的方格同色). 试求所有红色线段的长度之和.2006年3月28日 8:30—12:30, 沈阳1. 设⊙1O 与⊙2O 交于两点B A ,. 点R 在⊙1O 的弧AB 上,点T 在⊙2O 的弧AB 上(如图). BR AR ,与⊙2O 交于D C ,,BT AT ,交⊙1O 于P Q ,. 若PR 与TD 交于E ,TC 与RQ 交于F . 求证:AR AT BF BR BT AE ⋅⋅=⋅⋅.C2. 证明:对任给正整数n m ,,总存在正整数k ,使得m k-2至少有n 个不同的素因子.3. 设n k ,为大于1的正整数,N 为正整数集. k A A A ,,,21 为N 的两两不相交的子集, 其并为N . 证明:对某个},,2,1{k i ∈,存在无穷多个不可约的n 次多项式,使得每个多项式系数两两不同且都在i A 中.2006年3月31日 8:00—12:30, 沈阳1.设H 为ABC ∆的垂心, F E D ,,为ABC ∆的外接圆上三点使得CF BE AD ////, U T S ,,分别为F E D ,,关于边AB CA BC ,,的对称点. 求证: H U T S ,,,四点共圆.2. 给定正整数n ,求最大的实数C ,满足:若一组大于1的整数 (可以有相同的)的倒数之和小于C ,则一定可以将这一组数分成不超过n 组,使得每一组数的倒数之和都小于1.3. 对正整数M ,如果存在整数d c b a ,,,,使得49+≤<≤<≤M d c b a M , bc ad =,则称M 为好数, 否则称M 为坏数. 试求最大的好数和最小的坏数.2006年4月1日 8:00—12:30, 沈阳4. 设3≥k 是奇数. 证明:存在一个次数为k 的非整系数的整值多项式)(x f ,具有下面的性质: (1) 1)1(,0)0(==f f ;(2) 有无穷多个正整数n ,使得:若方程)()(1s x f x f n ++=有整数解s x x ,,1 ,则12-≥ks .(若对每个整数x ,都有Z ∈)(x f ,则称)(x f 为整值多项式.)5. 给定正整数b a m ,,,1),(=b a . A 是正整数集的非空子集,使得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A an ∈ 或 A bn ∈. 对所有满足上述性质的集合A ,求},,2,1{m A 的最小值.6. 已知ABC ∆覆盖凸多边形M . 证明:存在一个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能够覆盖M ,并且它的一条边所在的直线与M 的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平行或者重合.。

不等式讲义.第三讲---均值不等式

不等式讲义.第三讲---均值不等式

高二数学竞赛班二试讲义 第三讲 均值不等式班级 姓名一、知识要点:1.用好不等式11111()()4,()()9(,,)a b a b c a b c R a b a b c+++≥++++≥∈,222a b c ab bc ca ++≥++,2()3()a b c ab bc ca ++≥++等不等式.2.不等式的对称性设12(,,,)n f x x x ⋅⋅⋅是一个n 元函数。

若将12,,,n x x x ⋅⋅⋅中任意的两个变元互相交换位置,得到的f 与原式是恒等的,则称12(,,,)n f x x x ⋅⋅⋅是完全对称的, 如xy yz zx ++,a b c b c c a a b+++++等。

设12(,,,)n f x x x ⋅⋅⋅是一个n 元函数。

若作置换122311,,,,n n n x x x x x x x x -→→⋅⋅⋅→→,得到的f 与原式是恒等的,则称12(,,,)n f x x x ⋅⋅⋅是轮换对称的,如333x y y z z x ++,a b c a b b c c a+++++等。

显然,完全对称的一定是轮换对称的。

二、例题精析例1.设正实数a 、b 、c 满足:abc =1,求证:对于整数2k≥,有32k k k a b c a b b c c a ++≥+++例2.已知,,0a b c >,1a b c ++=,求证:32a bcb cac ab a bc b ca c ab ---++≤+++例3.设正实数,a b 满足1a b +=,正实数125,,,x x x ⋅⋅⋅满足1251x x x ⋅⋅⋅=,求证:125()()()1ax b ax b ax b ++⋅⋅⋅+≥例4.设12,,,n x x x ⋅⋅⋅是正实数,求证:1112123112(1)(1)(1)(1)(1)n n n x x x x x x x x n x x x +++++++⋅⋅⋅++⋅⋅⋅+≥+⋅⋅⋅三、精选习题1.求出最大的正实数λ,使得对于满足2221x y z ++=的任何实数x 、y 、z 成立不等式:52x y y z λ+≤。

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卷(二)答案及解析

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卷(二)答案及解析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二)》试卷来源:W整理:杨柳(微信:gwy288)参考答案及解析杨柳注:此套题太过久远,部分题目解析可能不够详细。

1.[解析]正确答案为D。

本段主要表达的是幽默可以化解障碍,甚至增加生活情趣,但却不能推出“有情趣的生活,是因为有了幽默”,故本题选D。

2.[解析]正确答案为C。

根据“从法制或‘程序之治’的长远利益来看,这也还是值得的”,可知“维护法制程序的意义大于一时的伸张正义”,所以C项正确。

3.[解析]正确答案为B。

根据“真正完整有效的历史教育,是应当融汇在生活之中的”,可知历史教育的形式应当生活化是作者的主要观点,所以选择B。

4.[解析]正确答案为D。

根据“缺乏‘大师’,是学术危机的基本征象”,不能得出没有“大师”,社会就不可能进步的结论,可以排除A,B、C两项也与文中意思不相符合,根据“一定是通人,不仅仅是‘专家”’,可知D项正确。

5.[解析]正确答案为D。

A、B、C是为了论证主要观点而使用的正反论据,因此本题只可选D。

6.[解析]正确答案为B。

公路的发展趋势在这段话中叙述的不多,排除A,这段话提到了动物的生存状态和命运,但未概括到公路的发展趋势的作用,排除C、D,根据“公路已无所不在,狼、熊等原本可以自由游荡的动物种群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可知B项是正确答案。

7.[解析]正确答案为B。

仔细阅读本段,由“但不要因为自己做得好,就认为那是你的兴趣所在”,可知干得好不一定就喜欢,所以选B。

8.[解析]正确答案为D。

本段文字的第一句表达了文章的核心意思,即“任何目标都必须是实际的、可衡量的,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号或空话上”,其实就是认为目标要能衡量、可实施,所以选择D。

9.[解析]正确答案为B。

本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揭示了主旨,单次博弈中存在“交易成本”,所以选择B。

10.[解析]正确答案为D。

依据“因为这样做表面上是低估了科学,但事实上是尊重科学,客观科学地看待科学”,可知本段的主题是看待科学的正确态度,所以选择D项。

2006年中国国家集训队选拔考试题解答(全)

2006年中国国家集训队选拔考试题解答(全)

显然 d 1(否则 a 1 a (mod n) 推出 n 1)。 同时注意到(n) n ,所以 d n 。因此
(a, d ) 是原问题的另一个解并且1 d n 。重复上述过程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无穷递降正整 数序列,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上面的假设是错误的,即没有 n 1的解。
3. 设 a1, a2 ,, an 是给定的 n 个实数 (n 1) . 求证:存在实数 b1,b2 ,,bn 满足下 列条件: (a)对任何的1 i n , ai bi 是正整数;
a0
an
b0b1 (a0
a1
n1
)
k 0
bk
1 bk
1

n 1
a0
.
k 0 bk bk 1 b0b1 (a0 a1 )
()
令 xn bnbn1 , 则
x1
x2Βιβλιοθήκη xnb1b2 2
b2
b3 2
bn
bn1 2
3
3
b1 b2 bn1 (n 1) 2 4n 2 .
对任意正整数 k ,
共圆。
3. 设 ai , bi (i 1,2,, n) 是有理数使得对任意的实数 x 都有
n
x 2 x 4 (ai x bi )2 . i 1
求 n 的最小可能值.
解:因
x2
x
4
x
1
2
3
2
12
1
2
1
2
,
2 2
2 2
故 n 5是可以的. 下证 n 4 不可以.
4
反证法 设 x 2 x 4 (ai x bi )2 , ai , bi Q , i 1
ci bi 1。由 B 的选择可知 (B) (C) ,即

山西省太原市高中数学竞赛解题策略-几何分册第24章密克尔定理

山西省太原市高中数学竞赛解题策略-几何分册第24章密克尔定理

第24章 密克尔定理定理1(三角形的密克尔定理)设在一个三角形每一边上取一点(可在一条边、或两条边、或三条边的延长线上取),过三角形的每一顶点与两条邻边所在线上所取的点作圆,则这三个圆共点.① 证明在ACF △中,令1CAF α∠=,2ACF α∠=,3CFA α∠=.如图24-1(1),B 、D 、E 分别在ACF △的三边AC ,CF ,FA 上.设ABE △与BCD △的外接除交于点B 外,另一交点为M ,联结BM ,DM ,EM ,则1180BME α∠︒=-,2180BMD α∠︒-=.于是,123360180DME BME BMD ααα∠︒∠-∠=+=︒-=-,从而知M ,D ,F ,E 四点共圆.CBAF EMACDF BCO EFBDE(3)(2)(1)图24-1故ABE △,CDB △,FED △的外接圆共点于M . 对于图24-1(2),B 、D 分别为ACF △的边AC ,CF 上的点,E 在边AF 的延长线上.设ABE △与BCD △的外接圆除交于点B 外,另一交点为M ,联结BM ,DM ,EM ,则1180BME α∠=︒-,2BMD α∠=,于是,123180180DME BME BMD DFE ααα∠=∠-∠=︒--==︒-∠,从而知M ,D ,F ,E 四点共圆.故ABE △,CDB △,FED △的外接圆共点于M . 对于图24-1(3).B 、D 、E 分别为ACF △的三边CA ,CF ,FA 延长线上的点.设ABE △与BCD △的外接圆除交于点B 外,另一交点为M ,联结BM ,DM ,EM ,则1BMD α∠=,2BMD α∠=.于是,123180DME BME BMD DFE ααα∠=∠+∠=+=︒-=∠.从而知M ,F ,D ,E 四点共圆.故ABE △,CDB △,FED △的外接圆共点于M .对于其他取点情形均可类似于上述情形而证.特别地,若有一点取在三角形的顶点,则过两个重合的点之圆与这两点所在的边相切.又若取的三点共直线,如图24-1(2)、(3)中的点B 、D 、E 共直线,则对ACF △来看,直线BDE 截其三边时,三圆ABE ,CDB ,FED 共点于M ;对ABE △来看,直线CDF 截其三边时,三圆ACF ,CDB ,FED 也共点于M ;此时四圆ABE 、ACF 、CDB 、FED 共点于M ,因而可得如下推论:定理2(完全四边形的密克尔定理)四条一般位置的直线形成的四个三角形,它们的外接圆共点. 如图24-2,四条直线两两相交又没有三线共点而构成四个三角形的图形称为完全四边形,其交点记为A ,B ,C ,D ,E ,F .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ACF △,ABE △,BCD △,DEF △的外接圆共点于M ,也可这样推证:设ACF △和ABE △的外接圆的另一交点为M ,联结AM ,BM ,DM ,EM ,FM ,则由①沈文选.三角形的密克尔定理及应用[J ].中等数学,2011(11):5-8.图24-2FCM FAM EAM EBM DBM ∠∠∠∠∠====, 即知D ,B ,C ,M 四点共圆. 同理,E ,F ,D ,M 四点共圆. 或者也可这样推证:设BCD △和DEF △的外接圆的另一交点为M ,作M 分别在直线AC 、CF 、BE 、AE 上的射影P ,Q ,R ,S ,则由西姆松定理及其逆定理来证(第14章性质3).定理1中的点M 称为三点B ,D ,E 关于ACF △的密克尔点,BDE △是点M 的密克尔三角形,三个圆称为密克尔圆.若点M 为ACF △三边AC ,CF ,FA 上的点B ,D ,E 关于该三角形的密克尔点,则有结论1()()()MDF C MEA F MBC A ∠∠∠==,即密克尔点与所取三点的联线与对应边所成的锐角相等. 这个结论可由四点共圆时,同弧上的圆周角相等或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内对角即得.又对于图24-1(2)(其他图类似推导)有()()CMF CMD DMF CBD DEF BDA BAD ADE DAE A BDE ∠∠+∠∠+∠∠+∠+∠+∠∠+∠====,等三式得到如下的密尔克等式(对于图24-1(2)、(3)亦有类似等式):结论2CMF A BDE ∠∠+∠=,FMA C DEB ∠∠+∠=,AMC F EBD ∠∠+∠=.我们可以密克尔点M 作出任一组(3条)直线与三边成等角,或过M 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任作一圆.从而有穷多种方法定出它的密克尔三角形.因而,有结论:结论3若点M 为ACF △所在平面上一定点,则有无穷多种方法定出它的密克尔三角形. 对于三角形的密克尔圆,也有如下结论:结论4设ACF △的三个密克尔圆ABA '、CDB 、FED 与ACF △的外接圆依次交于点A '、C '、F ',则A BC A EF ''△∽△,C BA C DF ''△∽△,F DC F EA ''△∽△. 事实上,如图24-3,由相交两圆的性质2的推论1即证.E A'F'MF C 'CBA图24-3结论5设D 、E 、B 分别是ACF △的CF ,FA 、AC 上的点,自A 、C 、F 各引一直线a ,c ,f 分别交密克尔圆ABF 、CDB 、FED 于点A '、C '、F '.则(1)当a ,c ,f 交于一点P 时,A ',C ',F ',P ,M 五点共圆;(2)当a c f ∥∥,时,A '、C '、M 、F '四点共线.证明(1)如图24-4(1),由么PA M MEA MBC MDF FF M PF M '''∠∠∠=∠∠∠====,知M 、P 、A '、F '四点共圆.(2)M A'C 'acf F'DABC EF(1)C 'F'P A'DA B CE FMfa c 图24-4同理,M 、P 、F '、C '四点共圆. 故A '、C '、F '、P 、M 五点共圆. (2)如图24-4(2).联结A M '、MC ',由AA M MEF MF F ''∠∠∠==,知A '、M 、F '共线. 联结MC '与直线a 交于点A '',则180180180AA M AA C A C C MBC ABM ''''''∠=︒-∠=︒-∠=︒-∠=∠,即知A 、B 、A ''、M 四点共圆,而A ''又在直线a 上,从而知A ''与A '重合,故C '、A '、M 三点共线. 由于A '、M 公用,这两条直线重合,故A '、C '、M 、F '四点共线.在定理1中,任意一组在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上共线点,它们的密克尔点在其外接圆;反之,外接圆上任一点的密克三角形(所取的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化为一条直线段.由此可知,三角形的西姆松线段也是一个特殊的密克尔三角形. 定理2中的点M 称为完全四边形的密克尔点,点M 在完全四边形各边的射影共线,此线称为完全四边形的西姆松线.若点M 是完全四边形ABCDEF 的密克尔点,即ACF △,BCD △,DFF △,ABE △的外接圆共点,若注意到这些三角形的外心,则有结论:结论6完全四边形的四个三角形的外心及密克尔点五点共圆.事实上,如图24-2,设1O ,2O ,3O ,4O 分别为ACF △,BCD △,DEF △,ABE △的外心,则注意到CM为1O 与2O 的公共弦,有12211801802O O M CO M CDM ∠=︒-∠=︒-∠,注意到MF 为1O 与3O 的公共弦,有13311802O O M MO F FEM FDM ∠=∠=∠=︒-∠.从而,1213O 360180O O M O M CDM FDM ∠+∠︒∠-∠=︒=-,即知1O ,2O ,M ,3O 四点共圆. 同理,2O ,M ,3O ,4O 四点共圆.故1O ,2O ,1M ,3O ,4O 五点共圆.由于完全四边形中,既有凸四边形,又有凹四边形及折四边形,而其密克尔点唯一确定,因而,有结论: 结论7若完全四边形中的凸四边形或折四边形满足特殊条件时,则其密克尔点处于特殊位置,且两个三角形外接圆的另一交点即为密克尔点.注意到结论3,结论7,我们可得到三角形密克尔定理的一系列推论,下面仅以定理3,定理4为例介绍之. 定理3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在边BC ,CA ,AB 上,设M 为萁密克尔点,则(1)当AD BC ⊥,且M 在AD 上时,点E ,F 与密克尔BDF 、DCE 的圆心1O 、2O 四点共圆的充要条件是M 为ABC △的垂心;(2)当D ,E ,F 分别为内切圆与边的切点,ABC △的外接圆与其密克尔圆AFE ,BDF ,CED 依次交于点P ,Q ,R 时,M 为ABC △的内心,且直线PD ,QE ,RF 共点.证明(1)如图24-5,由结论1知,ME AC ⊥,MF AB ⊥.此时,B ,D ,M ,F 及D ,C ,E ,M 分别四点共圆,有AF AB AM AD AE AC ⋅=⋅=⋅,即知B ,C ,E ,F 四点共圆.O 2O 1DCBAFEM 图24-5又AD BC ⊥,知1O ,2O 分别为BM ,CM 的中点,即有12O O BC ∥,从而21MO O MCB ∠=∠. 充分性.当M 为ABC △的垂心时,由九点圆定理即知1O ,2O ,E ,F 四点共圆.或者注意到B ,1O ,M ,E 及C ,2O ,M ,F 分别四点共线,有211FO O FCB FEB FEO ∠=∠=∠=∠,即知1O ,2O ,E ,F 四点共圆.必要性.当1O ,2O ,E ,F 四点共圆时,即有121180O O E EFO ∠+∠=︒.(*)由B ,C ,E ,F 共圆,有AFE ACB ∠∠=,又22MO E MCA ∠=∠,1BFO ABM ∠=∠,则由(*)式,有()()()29090180ACB MCA MCA ABM ACB ∠-∠+∠+︒-∠+︒-∠=︒⎡⎤⎡⎤⎣⎦⎣⎦.于是,得ABM MCA ∠∠=,即知Rt Rt BMF CME △∽△. 从而有MF ME BF CE =,即有cos cos sin sin AM B AM CAB AM B AC AM C⋅⋅=-⋅-⋅. 故cos cos 2cos sin cos cos sin AB C AC BAM R A B C B C⋅-⋅==⋅⋅-⋅,其中R 为ABC △的外接圆半径.另一方面,当H 是ABC △的垂心时,易得cos 2cos sin AC AAH R A B⋅==⋅.从而,点H 与M 重合,即M 为ABC △的垂心.(2)加图24-6,当D ,E ,F 分别为内切圆与边BC ,CA ,AB 的切点时,密克尔圆AFE 、BDF 、CED 均过ABC △的内心,此时密克尔点M 即为其内心.EKO FWVB QDCMPA图24-6联结RE 、RD 、RA 、RB ,则ERD ECD ACB ARB ∠∠∠∠===,故ARE BRD ∠∠=. 又由REC RDC ∠∠=,有AEB BDR ∠∠=,从而ARE BRD △∽△.从而,AR AE AFBR BD BF==,即知RF 平分ARB ∠.由上即知,RF 过ABC △的外接圆O 的AB 的中点W .同理,PD ,QE 分别平分BPC ∠,CQA ∠,且分别过O 上弧BC ,CA 的中点U ,V .又PU ,QV ,RW 分别过D ,E ,F 点,则只需证明DU ,EV ,FW 三线交于一点. 由于MD BC ⊥,OU BC ⊥,则MD OU ∥. 同理,ME OV ∥,MF OW ∥.设ABC △的外接圆、内切圆半径分别为R ,r ,则MD ME MF ROU OV OW r===. 若设直线OM 与UD 交于点K ,则由上述比例式知,直线VE ,WF 均过点K . 故直线PD ,QE ,RF 三线共点于K .定理4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设M 为其密克尔点,则(1)当A ,B ,D ,F 四点共圆于O 时,M 在直线CE 上,且OM CE ⊥;(2)当B ,C ,E ,F 四点共圆于O 时,M 在直线AD 上,且OM AD ⊥,又M 为过点D 的O 的弦的中点.证明(1)设BCD △的外接圆交CE 于M ',连结DM ',则DM C ABD DFE '∠∠∠==,即知E ,F ,D ,M '四点共圆,如图24-7.A图24-7从而,M '为完全四边形的密克尔点,故M '与M 重合.设O 的半径为R ,则()()22CM CE CD CF CO R CO R CO R ⋅=⋅=-+-=.同理,22EM EC EO R ⋅=-.于是,()()()2222CO EO EC CM EM CM EM CM EM CM EM -+--===-,由定差幂线定理,即知OM CE ⊥.(2)如图24-8,设BCD △的外接圆交直线AD 于M ',则AD AM AB AC AF AE '⋅=⋅=⋅,即知E ,F ,D ,M '四点共圆.图24-8从而,M '为完全四边形的密克尔点,故M '与M 重合.联结CO ,CM ,EO ,EM ,设N 为AM 延长线上一点,则2CME CMN NME CBE CFE CBE COE ∠∠+∠∠+∠∠∠====,即知C ,E ,M ,O 四点共圆.1902OMN OMC CMN OEC COE ∠=∠+∠=∠+∠=︒.故OM AD ⊥,且M 为过点D 的O 的弦的中点.由图24-7,我们又可得如下结论(类似地也可由图24-8得到有关结论).结论8若点D 为ACE △的三边CE ,EA ,AC 上的点M ,F ,B 关于该三角形的密克尔点,设O 为密克圆ABF 的圆心,则OM CE ⊥.下面,介绍定理4的两个推论,这也是定理2的应用实例.推论1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凸四边形ABDF 内接于O ,AD 与BF 交于点G ,则CDB ,CFA ,EFD ,EAB ,OAD ,OBF 六圆共点;CFB ,CDA ,GAB ,GDF ,OBD ,OFA 六圆共点;EFB ,EAD ,GBD ,GFA ,OAB ,ODF 六圆共点. 证明如图24-9,设M 为完全四边形ABCDEF 的密克尔点,则由定理4(1),知M 在CE 上,且OM CE ⊥. 于是,C ,M ,D ,B 及M ,E ,F ,D 分别四点共圆,有9090BMO BMC BDC ∠︒-∠=︒-∠= ()9018090BDF BDF =︒-︒-∠=∠-︒11180909022BOF BOF ⎛⎫=︒-∠-︒=︒-∠ ⎪⎝⎭BFO =∠.L G NOMFDCBA图24-9从而,知点M 在OBF 上.同理,知点M 在OAD 上.由密克尔点的性质,知CDB ,CFA ,EFD ,EAB 四圆共点于M .故以上六圆共点M .同理,设N 为完全四边形CDFGAB 的密克尔点,则CFB ,CDA ,GAB ,GDF ,OBD ,OFA 六圆共点于N .设L 为完全四边形EFAGBD 的密克尔点,则EFB ,EAD ,GBD ,GFA ,OAB ,ODF 六圆共点于L .推论2在完全四边形ABCDEF 中,凸四边形ABDF 内接于O ,AD 与BF 交于点G ,CDB 与CFA ,CDA 与CFB ,OBD 与OFA ,ODA 与OBF ,EAB 与EFD ,EAD 与EFB ,OAB 与ODF ,GAB 与GDF ,GBD 与GFA 共九对圆的连心线分别记为1l ,2l ,3l ,…,9l ,则1l ,2l ,3l ,4l ,OC 五线共点于OC 的中点;4l ,5l ,6l ,7l ,OE 五线共点于OE 的中点;3l ,7l ,8l ,9l ,OG 五线共点于OG 的中点.证明如图24-10,设M ,L ,N 分别为完全四边形ABC DEF -,EFAGBD ,CDFGAB 的密克尔点,则OM CE ⊥于M ,OL EG ⊥于L ,ON CG ⊥于N .A 图24-10由推论1中证明,知OM 是ODA 写OBF 的公共弦,则4l 是OM 的中垂线,从而知4l 过OC 的中点,4l 也过OE 的中点.因CN 是CDA 与CFB 的公共弦,则2l 是CN 的中垂线,而ON CN ⊥,从而2l 过OC 的中点;由CM 是CDB 与CFA 的公共弦,则1l 是CM 的中垂线.又OM CM ⊥,则1l 过OC 的中点;由ON 是OBD 与OFA 的公共弦,则3l 是ON 的中垂线.又ON CN ⊥,则3l 过OC 的中点,故1l ,2l ,3l ,4l ,OC 五线共点于OC 的中点.同理,注意到LE ,ME ,OL 分别是EAD 与EFB 、EFD 与EAB ,OAB 与ODF 的公共弦,推知4l ,5l ,6l ,7l ,OE 五线共点于OE 的中点.注意到GN 、LG 、OL 、ON 分别是GAB 与GDF ,GBD 与GFA ,OAB 与ODF ,OBD 与OFA 的公共弦,推知3l ,7l ,8l ,9l ,OG 五线共点于OG 的中点.下面,运用上面的定理、结论、推论处理一些问题.例1(2007年全国高中联赛加试题)在锐角ABC △中,AB AC <,AD 是边BC 上的高,P 是线段AD 内一点,过P 作PE AC ⊥,垂足为E ,作PF AB ⊥,垂足为F .1O ,2O 分别是BDF △,CDE △的外心.求证:1O ,2O ,E ,F 四点共圆的充要条件为P 是ABC △的垂心.事实上,此即由定理3(1)即证. 例2(2007年第39届加拿大数学奥林匹克题)ABC △的内切圆分别切三边BC ,CA ,AB 于点D ,E ,F ,ABC △的外接圆O 与AEF △的外接圆1O ,BFD △的外接圆2O 、CDE △的外接圆3O 分别交于点A和P ,B 和Q ,C 和R .求证:(1)1O ,2O ,3O 交于一点;(2)PD ,QE ,RF 三线交于一点. 事实上,此即由定理3(2)即证. 例3(2009年土耳其数学奥林匹克题)已知圆Γ和直线l 不相交,P ,Q ,R ,S 为圆Γ上的点,PQ 与RS ,PS 与QR 分别交于点A ,B ,而A ,B 在直线l 上.试确定所有以AB 为直径的圆的公共点.证明如图24-11,由定理4(1),知ASP △和BRS △的外接圆交于点K ,且K 在边AB 上.设圆Γ的圆心为O ,半径为r ,则OK AB ⊥.Q图24-11注意到圆幂定理,有()()()222BO r BO r BO r BS BP BK BA BK BK AK BK AK KB --+⋅=⋅=⋅+=+⋅==. 从而,22222AK KB BO BK r OK r ⋅=--=-.对任何一对满足条件的点{}A B ,,因为O ,K .r 是固定的,所以,以AB 为直径的圆一定过直线OK 上的两点,每点到直线l 的距离为AK KB ⋅例4(2009年第35届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题)1A 和1C 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B 和BC 上的点,线段1AC 和1CA 交于点P ,1AA P △和1CC P △的外接圆的第二个交点Q 位于ACD △内部.证明:PDA QBA ∠∠=.证明如图24-12,由于1AA P △和1CC P △的外接圆的第二个交点为Q ,则由定理2知,Q 为完全四边形11BC CPAA 的密克尔点,从而知1A ,B ,C ,Q 共圆,有11QBA QBA QCA ∠=∠=∠.①A 2C 1A 1QDCBPA 图24-12由于Q 位于ACD △内,可设直线CQ 交AD 于2A ,由211DA Q QCC APQ ∠=∠=∠,知点2A 在APQ 上.联结2A P ,注意A ,1A ,P ,2A 共圆及AB DC ∥,有212180A PC A AA ADC ∠∠︒∠==-.即知2A ,P ,C ,D 四点共圆,从而,221PDA PDA PCA QCA ∠=∠=∠=∠.②由①,②知,PDA QBA ∠=∠.例5(IMO26试题)已知ABC △,以O 为圆心的圆经过三角形的顶点A ,C 且与边AB ,BC 分别交于另外的点K ,N .ABC △和KBN △的外接圆交于点BM .试证:OMB ∠是直角.证明如图24-13(1),若三个圆的圆心共线时,ABC △为等腰三角形()BA BC =,此时,R 与M 重合.因此,三个圆的圆心必不共线,如图24-13B(2)(1)图24-13(2).不妨设它们的根轴交于点P .在完全四边形CAPKBN 中,显然M 为其密克尔点,从而OM PB ⊥. 故OMB ∠是直角.例6(1992年CMO 试题)凸四边形ABCD 内接于圆O ,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P ,ABP △,CDP △的外接圆相交于P 和另一点Q ,且O ,P ,Q 三点两两不重合.试证:90OQP ∠=︒.证明由题设,O ,P ,Q 三点两两不重合知,四边形ABCD 必不为矩形(困圆内接平行四边形必为矩形),则不妨设AB DC ,此时,可设直线BA 与直线CD 交于点S .在完全四边形SABPCD 中,点Q 为其密克尔点,于是OQ SP ⊥,故90OQP ∠=︒.图24-14例7(IMO 35试题)ABC △是一个等腰三角形,AB AC =.假如 (i )M 是BC 的中点,O 是直线AM 上的点,使得OB 垂直于AB ; (ii )Q 是线段BC 上不同于B 和C 的任意点;(iii )E 是直线AB 上,F 在直线AC 上,使得E ,G 和F 是不同的三个共线点.求证:OQ 垂直于EF 当且仅当QE QF =.证明如图24-15,对AEF △及截线BQC 应用梅涅劳斯定理,M FOEQ CB A图24-15有1AB EQ FC BE QF CA⋅⋅=. 因AB AC =,则EQ QF BE FC =⇔=.由题设对称性知A ,B ,O ,C 四点共圆.于是,OQ EF ⊥,注意OB AB B ⊥⇔,E ,O ,Q 四点共圆O ⇔为完全四边形ABEQCF 的密克尔点Q ⇔,O ,C ,F F 四点共圆.从而BE FC BEOQ =⇔与QOCF 为等圆,且EO 与直径OQ EF ⇔⊥.为等圆.且EO 为直径∞0Q 上EF .例8(2010年全国高中联赛题)如图24-16,锐角三角形ABC 的外心为O ,K 是边BC 上一点(不是边BC 的中点),D 是线段AK 延长线上一点,直线BD 与AC 交于点N ,直线CD 与AB 交于点M .MNA 图24-16求证:若OK MN ⊥,则A ,B ,D ,C 四点共圆.证明用反证法,若A ,B ,D ,C 四点不共圆,设ABC △的外接圆O 与直线AD 交于点E ,直线CE 交直线AB 于点P ,直线BE 交直线AC 于点Q .由定理4(2)知,完全四边形PECKAB 的密克尔点G 在直线PK 上,且OG PK ⊥;完全四边形QCAKBE 的密克尔点H 在直线QK 上,且OH QK ⊥.联结PQ .于是,注意到G ,H 分别为过K 的圆的弦的中点,知O ,G ,Q 及O ,H ,P 分别三点共线,从而知点O 是KPQ △的垂心,即有OK PQ ⊥.由题设,OK MN ⊥,从而知PQ MN ∥,即有AQ APQN PM=. ①对NDA △及截线BEQ ,对MDA △及截线CEP 分别应用梅涅劳斯定理,有1NB DE AQBD EA QN⋅⋅=及1MC DE APCD EA PM⋅⋅=. ②由①.②得NB MC BD CD =.再应用分比定理,有ND MDBD DC=,即知DMN DCB △∽△. 于是,DMN DCB ∠∠=,即知BC MN ∥,从而OK BC ⊥,得到K 为BC 的中点与已知矛盾. 故A ,B ,D ,C 四点共圆. 例9(2007年国家集训队测试题)凸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BA ,CD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H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G ,1O ,2O 分别为AGD △,BGC △的外心,设12O O 与OG 相交于点N ,射线HG 分别交1O ,2O 于点P ,Q .设M 为PQ 的中点,求证:NO NM =.证明如图24-17,过点G 作1GT O G ⊥,则知TG 切1O 于G ,图24-17即有AGT ADG ACB ∠∠∠==,从而TG BC ∥. 于是,1O G BC ⊥.而2OO BC ⊥,则知12O G OO ∥. 同理,12OO GO ∥.即知12O OO G 为平行四边形. 于是,N 分别为OG ,12O O 的中点.由定理4(2)知,完全四边形HABGCD 的密克尔点M '在直线HG 上,且OM HG '⊥.设E ,S ,F 分别为点1O ,N ,2O 在直线HG 上的射影,则知E 为PG 的中点,F 为GQ 的中点,S 为EF 的中点,且S 为GM '的中点.于是,222PM PG GM EG GS ES ''=+==+, 222QM QG GM FG GS ES ''-=-==.从而M '为PQ 的中点,即知M '与M 重合,亦即知OM GM ⊥.故12NM OG NO ==.练习题二十四1.设AB 是圆的直径,在直线AB 的同侧引射线AD 和BD 相交于点C .若180AEB ADB ∠+∠︒=,则2AC AD BC BC AB ⋅+⋅=. 2.(2001年北方数学邀请赛题)设圆内接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P ,Q ,两对角线交于点R ,则圆心O 恰为PQR △的垂心.3.(1990年全国高中联赛题)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P ,PAB △、PBC △、PCD △、PDA △的外心分别为1O ,2O ,3O ,4O .求证:13O O ,24O O 与OP 三线共点.4.(2006年中国国家集训队测试题)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且圆心O 不在四边形的边上,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P ,OAB △、OBC △、OCD △、ODA △的外心分别为1O 、2O 、3O 、4O .求证:13O O 、24O O 与OP 三线共点. 5.(1997年CMO 试题)四边形ABCD 内接于圆,AB 与CD 的延长线交于P 点,AD ,BC 的延长线交于Q 点.由点Q 作该圆的两条切线QE 和QF ,切点分别为E ,F .求证:P ,E ,F 三点共线.6.(2002年IMO43预选题)已知圆1S 与圆2S 交于P ,Q 两点,1A ,1B 为圆1S 上不同于P ,Q 的两个点,直线1A P ,1B P 分别交圆2S 于2A ,2B ,直线11A B 和22A B 交于点C .证明:当1A 和1B 变化时,12A A C △的外心总在一个定圆上. 7.(1λ=时为IMO46试题)给定凸四边形ABCD ,BC AD λ=,且BC 不平行于AD ,设点E 和F 分别在边BC 和AD 的内部,满足BE DF λ=,直线AC 和BD 相交于点P ,直线EF 和BD 相交于点Q ,直线EF 和AC 相交于点R .求证:当E 和F 变动时,PQR △的外接圆经过点P 外的另一个定点.8.(2005年国家集训队训练题)已知E ,F 是ABC △边AB ,AC 的中点,CM ,BN 是边AB ,AC 上的高,联结EF ,MN 交于点P .又设O 、H 分别是ABC △的外心、垂心,联结AP 、OH .求证:AP OH ⊥. 9.(《数学教学》2005(8)数学问题652)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BE ,CF 分别为AC ,AB 上的高,设BE ,CF 交于点M ,直线BC ,EF 交于点N .求证:MN AD ⊥. 10.(2009年巴尔干地区数学奥林匹克题)在ABC △中,点M ,N 分别在边AB ,AC 上,且MN BC ∥,BN 与CM 交于点P ,BMP △和CNP △的外接圆的另一个交点为Q .证明:BAQ CAP ∠∠=.11.(2010年国家集训队测试题)设凸四边形ABCD 的两组对边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E ,F ,BEC △的外接圆与CFD △的外接圆交于C ,P 两点.求证:BAP CAD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BD EF ∥. 12.(2007年国家队集训题)锐角ABC △的外接圆在A 和B 处的切线相交于点D ,M 是AB 的中点.证明:ACM BCD ∠=∠. 13.(2008-2009年斯洛文尼亚国家队选拔试题)在锐角ABC △中,点D 在边AB 上,BCD △,ADC △的外接圆分别与边AC ,BC 交于点E ,F .设CEF △的外心为O .证明:ADE △,ADC △,DBF △,DBC △的外心与点D ,O 六点共圆,且OD AB ⊥. 14.(IMO46试题)给定凸四边ABCD ,BC AD =,且BC 不平行于AD ,设点E 和F 分别在边BC 和AD 的内部,满足BE DF =.直线AC 和BD 相交于点P ,直线EF 和BD 相交于点Q ,直线EF 和AC 相交于点R .证明:当点E 和F 变动时,PQR △的外接圆经过除点P 外的另一个定点.15.(2006年IMO 预选题)已知1A ,1B ,1C 分别是ABC △的边BC ,CA ,AB 上的点,11AB C △,11BC A △,11CA B △的外接圆与ABC △的外接圆分别交于点2A ,2B ,2C (2A A ≠,2B B ≠,2C C ≠),3A ,3B ,3C 分别是1A ,1B ,1C 关于边BC ,CA ,AB 的中点的对称点.证明:222333A B C A B C △∽△.16.(2005年第31届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题)设ABC △的三个旁切圆分别与边BC ,CA ,AB 相切于点A ',B ',C '.A B C ''△,AB C ''△,A BC ''△的外接圆分别与ABC △的外接圆再次相交于点1C ,1A ,1B ,证明:111A B C △与ABC △的内切圆在各自三条边上的切点所形成的三角形相似.17.(2008年国家集训队测试题)设P ,Q ,R 分别是锐角三角形ABC 的边BC 、CA 、AB 上的点,使得PQR △是正三角形,并且它还是这样的内接正三角形中面积最小的,求证:点A 到QR 的垂线、点B 到RP 的垂线和点C 到PQ 的垂线,这三条直线共点.。

2005年国家集训队选拔考试(三)解答(沈阳)

2005年国家集训队选拔考试(三)解答(沈阳)

2005年国家集训队选拔考试(三)解答第一天3月25日上午8:20—12:20辽宁 沈阳每题7分一、求所有正整数m,n ,使得不等式[][][][][])()()(βαββα+++≥+++n m ma n m n m ①对任意实数α、β都成立。

这里[]x 表示实数x 的整数部分。

解 答案为m=n若m=n ,则原不等式为[][][][][])(22βαβα+++≥+m mb ma m m ②令βαm y m x ==,,则上式为[][][][][]y x y x y x +++≥+22,即{}[]{}[]{}[]y x y x +≥+22不妨设{}[]{}[]{}[]{}[]y x x y x y x +≥≥+≥222,则从而②式成立。

反过来,设不等式①对所有βα,成立,取012,11≤⎥⎦⎤⎢⎣⎡++++==n m n n m 得βα 故m n n m n ≤++<即,12另一方面,设d=(m,n),由裴蜀等式,可取x,y 为非负整数,满足d m my nx -+=(可先取正整数))1(,,''''''m d nx y m nx my y x -=--⇒-使 在①中取mx==βα,则 ⎥⎦⎤⎢⎣⎡≥⎥⎦⎤⎢⎣⎡m xn m xn 22 从而 ,122<⎭⎬⎫⎩⎨⎧≤⎭⎬⎫⎩⎨⎧m xn m xn故 21<⎭⎬⎫⎩⎨⎧m xn 即 21<⎭⎬⎫⎩⎨⎧-+m d m my即21<-m d m 于是m<2d ,因n m q d dq dq m d m m d 故知则由设从而)12,(,=<== 所以综上所述,知m=n 。

二、设p 是给定的素数,k a a ,...,1是k(k )3≥个整数,均不被p 整除且模p 互不同余。

记 {}p k p na na p n n S )(...)(,111<<-≤≤= 这里p b )(表示整数b 被p 除的余数,证明12+<k pS 证 需要一个引理引理 记0,,...,2,1,,010==-=-=-a k i a a b a p b i i i k 这里令 {}p n b n b p n n S p k p =++-≤≤=)(...)(,110' 则 'S S = 引理的证明 设有一个,S n ∈则有k i p n a n a p i p i ,...,2,)()(01=<<<-从而 0p n a n a p i p i <-<-)()(1且 )(mod )()()(1p n b n a n a p i p i p i ≡-- (由i b 定义及带余除法即知),故,,...,2,)()()(1k i n b n a n a p i p i p i ==--累加得, (,)(...)()1p k p k n b n b n a ++= 即有(注意())()p n a n b p k p i =+p n b n b p k p =++)(...)(0故 'S n ∈反过来,若'S n ∈,因),,...,1(...1k i a b b i i ==++故)(mod )(...)()(p n b n b n a p i p i p i ++≡ 因),()(...)(0)(0'11S n p n b n b p n a p p p i ∈<++<<<由及从而),...,1()(...)()(1k i n b n b n a p i p p i =++=于是,,...,1,)()()()(11k i n a n b n a n a p i p i p i p i =>+=--即S n ∈,故'S S =现在解决原题,因p i b ,故对p i n b p n )(,1,...,2,1-=互不相同,所以对k i ,...,1,0=,有2)1(...21)(''''+=+++≥∑∈S S S n b Sn pi将上式对I 求和,注意S ‘的定义及'S S =(由引理),得到 ∑∈++=='))(...)((;S n p k pi n b n b S p S p=∑∑=∈Ki Sn pin b 1')(2)1()1(++≥S S k 所以 12+<k pS 三、求最小正整数n ()3≥,使得平面内任意无三点共线的n 个点中,必有三点是一个非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2005年国家集训队选拔考试(一)解答(沈阳)

2005年国家集训队选拔考试(一)解答(沈阳)

2005年国家集训队选拔考试(一)解答第一天3月31日上午8:20—12:20辽宁 沈阳每题21分一、设圆O 的内接凸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BD 的交点为P ,过P 、B 两点的圆O 1与过P 、A 两点的圆O 2相交于两点P 和Q ,且圆O 1,圆O 2分别与圆O 相交于另一点E 、F 。

求证:直线PQ ,CE ,DF 共点或者互相平行。

证法一因为CDF CAF PAF PJF ∠=∠=∠=∠,所以PJ ∥CD 。

同理IP ∥CD ,所以I 、P 、J 三点共线。

又 -︒=∠180FDC F C D ︒=∠180-∠ECD=180°-∠EIJ 所以E 、F 、J 、I 四点共圆。

这样,由根心定理知,三个圆:⊙(IEFJ ),⊙O 1,⊙O 2两两的公共弦IE ,PQ ,JF 共点或者互相平行,即直线PQ 、CE 、DF 共点或互相平行。

证法二因为∠ECD=∠EBD=∠EBP=180°-∠PQE ,所以C 、E 、Q 、H 四点共圆。

同理H 、Q 、F 、D 四点共圆。

又C 、E 、F 、D 四点共圆,所以HQ 是⊙(CEQH )和⊙(HQFD )的根轴,CE 是⊙(CEQH )和⊙O 的根轴,FD 是⊙(HQFD )和⊙O 的根轴,由根心定理,PQ 、CE 、DF 三线共点。

证法三由根心定理,直线BE 、AF 、PQ 共点或者互相平行。

在圆内接六边形ACEBDF 中,直线AC 与直线BD 的交点为点P ,直线BE 与直线AF 的交点在直线PQ 上,直线CE 与直线DF 交点在直线PQ 上,所以由Pascal 定理知,直线CE 、FD 、PQ 共点或者互相平行。

证法四设直线PQ 交AB 于G ,连接QE ,QF ,则 ∠BEC=∠BAP , ∠DFA=∠ABP , ∠AFQ=∠APG , ∠QEB=∠GPB 所以∠DFQ+∠QEC∠DFA+∠AFQ+∠QEB+∠BEC ∠ABP+∠APG+∠GPB+∠BAP 180°设直线CE ,DF 分别交圆O 1,圆O 2于另一点I ,J ,连接PI ,PJ 则 ∠IPG+∠GPJ=∠QEC+∠DFQ=180° 故I 、P 、J 三点共线。

06国考及答案解析

06国考及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例题】钢铁被用来建造桥梁、摩天大楼、地铁、轮船、铁路和汽车等,被用来制造几乎所有的机械,还被用来制造包括农民的长柄大镰刀和妇女的缝衣针在内的成千上万的小物品。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 钢铁具有许多不同的用途B. 钢铁是所有金属中最坚固的C. 钢铁是一种反映物质生活水平的金属D. 钢铁是惟一用于建造摩天大楼和桥梁的物质【解答】正确答案为A。

请开始答题:1.在公路发展的早期,它们的走势还能顺从地貌,即沿河流或森林的边缘发展。

可如今,公路已无所不在,狼、熊等原本可以自由游荡的动物种群被分割得七零八落。

与大型动物的种群相比,较小动物的种群在数量上具有更大的波动性,更容易发生杂居现象。

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

A. 公路发展的趋势B. 公路对动物的影响C. 动物生存状态的变化D. 不同动物的不同命运2.在国外,很多遗传、传染类疾病属于公民隐私范畴,而在我国,有些机构随意披露公民这些隐私的现象还相当普遍,法律对此还缺乏相关的规定和有效的保护,导致这些隐私被披露后无法获得司法救济。

通过这段话,作者想表达的是()。

A. 我国的有关机构应严格保护公民病情隐私B. 我国公民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C. 我国有关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制度亟待完善D. 在医疗方面,我国和其他国家还有一定差距3.由于国外的预报员经常换岗,而我国拥有一支认真负责、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预报员队伍,弥补了探测设备和数值预报方面的不足。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

A. 国外的预报员不如我国预报员工作认真B. 探测设备和数值预报决定了台风预报的准确率C. 台风预报的准确率也受预报员本身情况影响D. 我国台风预报准确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4.听莫扎特的音乐能提高智商,被称为"莫扎特效应"。

无论"莫扎特效应"有无这样的神奇效果,音乐在陶冶情操、抚慰心灵上的作用在逐渐显现,人类离不开音乐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山西省太原市高中数学竞赛解题策略-几何分册第20章--定差幂线定理

山西省太原市高中数学竞赛解题策略-几何分册第20章--定差幂线定理

第20章 定差幂线定理定差幂线定理 若直线l ⊥线段AB 于H ,1M 与M 为l 上两点,则222211M A MA M B MB -=-(*)反之,若式(*)成立,则1M M 所在的直线l AB ⊥.证法1 (参见第5章例3) 证法2 如图20-1,以线段AB 的中点为原点,中垂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设(,0)A t -,(,0)B t ,(,)M x y ,其中0t >,则AHBMM 1l 图20-122MA MB k -=(定值)2222[()][()]x t y x t y k ⇔+----=4kx t⇔=(常数). 所以,点M 的轨迹是一条垂直于AB 的直线. 证法3 因l ⊥上线段AB ,则由勾股定理得 22211AM AH HM --,222AM AH HM -=两式相减得222211AM AM HM HM -=-①同理可得222211BM BM HM HM -=-②由①,②得222211AM AM BM BM -=-反过来,可设1AHM θ=∠,则1πBHM θ=-∠, 故222211M A AM AH HM -=+j2212cos 2cos AH HM AH HM AH MH θθ-⋅--+⋅ 22112cos 2cos HM HM AH M H AH MH θθ=--⋅⋅+⋅2222221112cos(π)M B MB BH HM BH HM BH HM θ-=+-⋅---+ ()2212cos πBH HM HM HM θ⋅-=-+12cos 2cos BH HM BH HM θθ⋅-⋅又 222211M A AM M B MB -=-则112cos 2cos 2cos 2cos AH M H AH MH BH HM BH HM θθθθ-⋅+⋅=⋅-⋅ 即()()1cos cos MH AH HB HM AH HB θθ+=+ 从而 1cos00M M =得cos 0θ=,又0πθ<<,则π2θ=.故直线l ⊥线段AB . 由定理,我们不难得到如下几个推论: 推论1 已知两点A 和B ,则满足222AM MB k -=(k 为常数)的点M 的轨迹,是垂直于AB 的一条直线l (其中若设l 交AB 于H ,则222AH BH k -=).推论1所述的轨迹称为定差幂线,是一个常见的轨迹,此处不再叙述其证明.推论2 (施坦纳定理)由ABC △所在平面上的点1A ,1B ,1C 分别向边BC ⋅,CA ,AB 引的垂线共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2222221111110A B BC C A AB B C CA -+-+-=证明 必要性:设自点1A ,1B ,1C 分别向边BC ,CA ,AB 引垂线相交于一点M ,垂足依次为1H ,2H ,3H ,如图20-2,由定理得H 3H 1C 1H 2A 1MB 1C BA图20-2222211A B BM AC CM -=- 即222211A B AC BM CM -=- ①同理可得222211B C B A CM AM -=-②222211C A C B AM BM -=-③①+②+③,得2222221111110A B AC B C B A C A C B -+-+-= 即2222221111110A B BC C A AB B C CA ---+-=充分性:设点M 是1A ,1B 分别向BC ,AC 引的垂线之交点,则有222211MB MC A B AC -=- ④ 222211MC MA B C B A -=-⑤④+⑤可得2222221111MB MA A B AC B C B A -=-+- ⑥将式⑥代入已知条件2222221111110A B BC C A AB B C CA -+-+-=可得222211MB MA BC C A -=-由推论1可知,点M 在过点1C 向AB 引的垂线上,也就是过1A ,1B ,1C ,分别向BC ,CA ,AB 引的三条垂线共点.推论3 给定ABC △,P 是任一点,m ,n ,l 各是AP 、BP 、CP 的等角线,则m 、n 、l 三线共点或相互平行.证明 如图20-3,作1PA BC ⊥于1A ,作1PB CA ⊥于1B ,作1PC AB ⊥于1C ,联结11B C ,11C A ,11A B .显然,AP 是11AB C △外接圆的直径,而m 是AP 的等角线,从而11m B C ⊥.P n M N Q B 1C 1A 1LlmCBA图20-3同理11n C A ⊥,11l A B ⊥.令m 、n 、l 与11B C 、11C A 、11A B 的垂足分别为L 、M 、N ,则由定差幂线定理,有 22221111LB LC AB AC -=-,22221111MC MA BC BA -=-, 22221111NA NB CA CB -=-.由推论2,知上述三式右端的和等于0.于是, 2222221111110LB LC MC MA NA NB -+-+-=.(*)若1A 、1B 、1C 三点共线,则m n l ∥∥若1A 、1B 、1C 三点不共线,则由(*)式注意推论2知m 、n 、l 交于一点.推论4 (正交三角形定理)给定ABC △和111A B C △,如果从1A ,1B ,1C ,分别向BC ,CA ,AB 所在直线引的三条垂线共点,则从A ,B ,C 分别向11B C ,11C A ,11A B 所在直线引的三条垂线亦共点. 证明 如图20-4,设11A H ,12B H ,13C H 三条垂线相交于一点M ,则依推论2,有 2222221111110AB B C CA A B BC C A -+-+-=⑦C 1H 1A 1H 3H 2B 1MCBA 图20-4式⑦表明,由A ,B ,C 分别向11B C ,11C A ,11A B 所在直线引的三条垂线亦共点.下面给出上述定理及推论应用的例子.例1 如图20-5,在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DE AC ⊥,F 是DE 的中点,求证:AF ⊥ BE .aFE DCBA图20-5证明 设AB a =,ABC α=∠,则ADE α=∠,即sin AD a α=,2sin sin AE AD a αα==11sin cos 22DF FE DE a αα===又在BDF △中,有2222cos(90)BF BD DF BD DF α=+-⋅︒+则()2222cos 90BF FE BD BD DF α-=-⋅︒+=221cos 2cos sin cos (sin )2a a a ααααα-⋅-=222cos (1sin )a αα+又 2222424sin (1sin )AB AE a a a αα-=-=-= 222222(1sin )(1sin )cos (1sin )a a αααα-+=+即 2222AB AE BF FE -=- 故 AF BE ⊥例2 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的中垂线相交于P ,AD ,BC 的中垂线相交于Q ,M ,N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求证:PQ MN ⊥.证明 如图20-6,联结PA ,PC ,PM .在PAC △中,由中线长公式得PQMN DCBA图20-6222211()24PM PA PC AC =+-同理222211()24PN PB PD BD =+-222211()24QM QA QC AC =+-222211()24QN QB QD BD =+-注意到PA PB =,PC PD =,QA QD =,QC QB =,便得2222PM QN PN QM +=+故PQ MN ⊥例3 如图20-7,ABC △的三条高线1AA ,1BB ,1CC 相交于点H .求证:自A ,B ,C 分别作11B C ,11C A ,11A B 的垂线也必交于一点.该点恰是ABC △的外心.HOC 1B 1A 1CBA图20-7证明 图20-7中有两个三角形ABC △和111A B C △(垂足三角形),其中,自1A ,1B ,1C 分别作ABC △三边BC ,CA ,AB 的垂线共点于H ,根据推论4,自A ,B ,C 三点分别作11B C ,11C A ,11A B 的垂线也必共点,记这点为O .现证明点O 就是ABC △的外心.由B ,C ,1B ,1C 四点共圆,可得11AC B C =∠∠.而11AO B C ⊥,所以90BAO C =︒-∠∠. 又由C ,A ,1C ,1A 四点共圆,可得11AC B C =∠∠.而11BO AC ⊥,所以90ABO C =︒-∠∠. 由此可知BAO ABO =∠∠,于是AO BO =. 同理可证BO CO =.故AO BO CO ==,即点O 为ABC △的外心.例4 已知1AA ,1BB ,1CC 分别为ABC △三边BC ,CA ,AB 上的高.设2A ,2B ,2C 分别为11B C ,11C A ,11A B 的中点,并设2A R ,2B S ,2C T 是分别垂直于BC ,CA ,AB 的线段,求证:2A R ,2B S ,2C T 三线共点.证明 如图20-8,自1A ,1B ,1C 分别引BC ,CA ,AB 的三条垂线共点H .依例3可知,自A ,B ,C 分别引11B C ,11C A ,11A B 的垂线共点于O ,且点O 是ABC △的外心.S A 2C 2A 1B 2B 1RC 1OT BA图20-8由中位线定理可知1122B C B C ∥,1122AC A C ∥,1122A B A B ∥. 所以,22AO B C ⊥,22BO C A ⊥,22CO A B ⊥.此时,对ABC △与222A B C △来说,自A ,B ,C 三点分别引22B C ,22C A ,22A B 的垂线共点于O ,依据推论4,则有由2A ,2B ,2C 分别引BC ,CA ,AB 的垂线2A R ,2B S ,2C T 三线共点.例5 (2001年全国高中联赛题)ABC △中,O 为外心,三条高AD 、BE 、CF 交于点H ,直线ED 和AB 交于点M ,FD 和AC 交于点N .求证:(1)OB DF ⊥,OC DE ⊥;(2)OH MN ⊥. 证明 如图20-9.图20-9NK E OH F DC BA(1)由D ,E ,F 三点分别引BC ,CA ,AB 的垂线共点于H ,则由A ,B ,C 分别引EF ,DF ,DE 的垂线共点于ABC △的外心O (见例3).故OB DF ⊥,OC DE ⊥.(2)再看AMN △与OBC △自A ,M ,N 三点分别向OBC △三边BC ,CO ,OB 引的垂线AD ,ME ,NF 共点于D ,根据推论4,则有自O ,B ,C 三点分别引MN ,AN ,AM 的垂线OK ,BE ,CF 亦应共点.但已知其中BE ,CF 相交于点H ,所以OK 亦必过点H .换言之,OH MN ⊥成立.例6 已知圆(A ,A r ),圆(B ,B r ),圆(C ,C r )两两相交.证明:这三个圆两两相交所得的三条公共弦共点.证明 如图20-10,由两圆连心线与公共弦垂直可知,问题可视为从诸圆的交点1A ,1B ,1C 分别向ABC △三边BC ,CA ,AB 引垂线,证这三条垂线共点.由于图20-10222222111111A B BC C A AB B C CA -+-+-2222220B B A A C C r r r r r r =-+-+-=由推论2可得三条公共弦共点.例7 (2003年国家队集训题)凸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M ,P ,Q 分别是AMD △和CMB △的重心,R 、S 分别是DMC △和MAB △的垂心.求证:PQ RS ⊥. 证明 作AMDX 相CMBY ,连MX ,DX ,AX ,BY ,CY ,MY ;SA ,SB ,SX ,SY ,RC ,RD ,RX ,RY .由重心性质,知P 在MX 上,且13MP MX =;Q 在MY 上,且13MQ MY =,所以PQ XY ∥或P 、Q 、X 、Y 四点共线.又R 是CDM △的垂心,故DR CM ⊥.由DX CM ∥有DR DX ⊥.同理CR CY ⊥,AS AX ⊥,BS BY ⊥. 所以2222()()SX RY RX SY +-+ 2222()AS AX CR CY =+++ 2222()DR DX SB BY -+++ 2222()AS BM BS AM =+-- 2222()0CR DM DR CM ++--=于是2222SX RY RX SY +=+, 故RS XY ⊥,即RS PQ ⊥.XYRPQSD CBA 图20-11例8 若点P 在ABC △三边BC 、CA 、AB 所在直线上的射影分别为X 、Y 、Z .则自YZ 、ZX 、XY 的中点分别向BC 、CA 、AB 所作的垂线共点. 证明 由三角形中线长公式,有22221()42a mbc a =+-.由DX BC '⊥,EY CA '⊥,FZ AB '⊥, 则 2222X B X C BD CD ''-=-22211()24BZ BY YZ =+- 22211()24CY CZ YZ ⎡⎤-+-⎢⎥⎣⎦22221()2BY BZ CY CZ =+--. 同理,2222221()2Y C Y A CZ CX AZ AX ''-=+--2222221()2Z A Z B AX AY BX BY ''-=+--.以上三式相加,得222222X B X C Y C Y A Z A Z B ''''''-+-+- 2222221()02XC XB YA YC ZB ZA =-+-+-=. 由推论2,知DX ',EY ',FZ '三线共点.Z'ZX'FE X Y'Y D CBA图20-12例9 已知一圆ABC 及不在这圆上的一点P ,连结AP 、BP 、CP 交已知圆于A ',B ',C ',在此圆内作三弦A X ',B Y ',C Z '使分别平行于BC 、CA 、AB .求证:AX 、BY 、CZ 三线共点. 证明 由A X BC '∥,则BAA CAX '=∠∠.即AA '与AX 是BAC ∠的等角线.同理,BB '与BY 是ABC ∠的等角线,CC '与CZ 是BCA ∠的等角线,即P 、Q 为等角共轭点. 由推论3,即知AX 、BY 、CZ 三线共点.Q PXC 'A'E B'Y C B A 图20-13例10 将某点在一三角形每角的内、外平分线上的射影相连.求证:三连线共点或互相平行. 证明 设L 、M 、N 分别为矩形PXAX '、PYBY '、PZCZ '的中心,则 PLM PAB LAX BAX ==-∠∠∠∠ LXA CAX =-∠∠ADX XLN ==∠∠.即XX '与PL 是NLM ∠的等角线.同理,YY '与PM 是LMN ∠的等角线,ZZ '与PN 是MNL ∠的等角线. 由推论3知,XX '、YY '、ZZ '或共点或互相平行.图20-14XY MP L L YZ'BC AX'B'C 'A例11 一点P 在ABC △三边BC 、CA 、AB 所在直线上的射影为X 、Y 、Z .设过这三点可作一圆,而这圆又交BC 、CA 、AB 于X '、Y '、Z '.求证:过此三点依次所作BC 、CA 、AB 的垂线必共点.证明 如图,有X B XB XC X C ''-=-,Y C YC YA Y A ''-=-,ZA Z A Z B ZB ''-=-PQY Y'L'L X'XCBA 图20-15以上三式两边平方后相加并适当整理得 22222222XB XC YC YA ZA ZB X B X C ''-+-+-+-2222Y C Y A Z A Z B ''''+-+- 2[()]()XB X B ZB Z B YC Y C XC X C ''''=⋅-⋅+⋅-⋅(2)A Z A YA Y A ''+⋅-⋅ 由于X 、X '、Y 、Y '、Z 、Z '均是圆上的点,故等式右端为零. 由推论2,得2222220X B X C Y C Y A Z A Z B ''''''-+-+-=. 故QX '、QY '、QZ '共点.例12 自三角形的顶点向一直线作垂线,则各垂足分别至对边所作的垂线共点.YQX Z FEDCBA 图20-16证明 如图,由Rt XBD △、Rt XCD △,有2222XB XC DB DC -=-. 由Rt YCE △,Rt YAE △,有2222YC YA BC EA -=-. 由Rt ZAF △,Rt ZBF △,有2222ZA ZB FA FB -=-. 三式相加,得222222XB XC YC YA ZA ZB -+-+-()222222DB EC FA DC EA FB =++-++()()()()()()222222222222[]DE BE EF CF FD AD CF FD AD DE BE EF =+++++-+++++0=由推论2,知XD 、YE 、ZF 三线共点于Q .例13 有两个三角形ABC △和A B C '''△,自A 、B 、C 分别向B C ''、C A ''、A B ''所作的垂线共点,则自A ',B ',C '分别向BC 、ZA 、AB 所作的垂线亦共点.证明 如图,由A X BC ''⊥,B Y CA ''⊥,C Z AB ''⊥,有2222X B X C A B A C ''''-=-,2222Y C Y A B C B A ''''-=-,2222Z A A B C A C B ''''-=-.图20-17YP B'CL C 'A'X'BY'三式相加,得 222222X B X C Y C Y A Z A Z B ''''''-+-+- 222222()A B B C C A A C B A C B ''''''=++-++ 222222()()()YA YB ZB ZC XC XA '''=+++++ 222222[()()()]ZA ZC XB XA YC Y '''-+++++2222220XC XB YA YC ZB ZA ''''''=-+-+-=. 由推论2知,A X '',B Y '',C Z ''三线共点于P .例14 (2008年第15届土耳其数学奥林匹克题)以锐角ABC △的一边AC 为直径作圆,分别与AB 、BC交于点K 、L ,CK 、AL 分别与ABC △的外接圆交于点F 、D (F C ≠,D A ≠),E 为劣弧AC 上一点,BE 与AC 交于点N .若222222AF BD CE AE CD BF ++=++. 证明:KNB BNL =∠∠.证明 如图20-18,由于以AC 为直径的圆分别与AB 、BC 交于点K ,L ,则CK AB ⊥,AL BC ⊥. 设CK 与AL 交于点H ,则H 为ABC △的垂心,故点H 与F 关于AB 对称,点H 与D 关于BC 对称. 从而,AF AH =,CD CH =,BD BH BF ==.L E K FHND C BA图20-18白222222AF BD CE AE CD BF ++=++,有 2222AH CE AE CH +=+.即2222AH CH AE CE -=-.由定差幂线定理知,HE AC ⊥. 又注意到H 为垂心,有BH AC ⊥.故知B 、H 、E 三点共线. 因为N 为边AC 与BH 的交点,则BN AC ⊥.故KNB BNL =∠∠.例15(2008年越南数学奥林匹克题)设AD 是ABC △的中线,d 是垂直于AD 的一条直线,M 是d 上一点,E 、F 分别为MB 、MC 的中点,过点E 、F 且垂直于d 的直线分别与AB 、AC 交于点P ,Q ,d '是过M 且垂直于PQ 的直线,证明:d '总过一个定点.证明 如图20-19,作BB d '⊥于B ',作CC d '⊥于C ',过B '作AB 的垂线,过C '作AC 的垂线,设这两条垂线交于点S ,则S 为定点.d'P QdC 'B'M S FE DCA图20-19下面证明:d '过点S ,这又只需证MS PQ ⊥.由于E 、F 是中点,则BB EP FQ CC ''∥∥∥,所以,EP 垂直平分B M ',FQ 垂直平分MC '. 于是,MP B P '=,MQ C Q '=.注意到D 是BC 的中点,易得AD 垂直平分B C '',则AB AC ''=. 又AP B S '⊥,AQ C S '⊥,由定差幂线定理,有 2222B P PS AB AS ''-=-,2222C Q QS AC AS ''-=-.从而222222222222MP PS B P PS AB AS AC AS C Q QS MQ QS ''''-=-=-=-=-=-. 又由定差幂线定理,知MS PQ ⊥.故d '恒过定点S .练习二十 1.设不等边ABC △的边BC a =,CA b =,AB c =,O 、I 为其外心的内心,且AI IO ⊥.求证:2b c a +=. 2.设不等边ABC △的边BC a =,CA b =,AB c =,O 、I 、G 分别为其外心和内心、重心,若AG OI ⊥.证明:112b c a+=.3.(2007年西部数学奥林匹克试题)1O 与2O 相交于点C ,D ,过点D 的一条直线分别与1O ,2O 相交于点A ,B ,点P 在1O 的弧AD 上,PD 与线段AC 的延长线交于点M ,点Q 在2O 的弧BD 上,QD 与线段BC 的延长线交于点N .O 是ABC △的外心.求证:OD MN ⊥的充要条件为P ,Q ,M ,N 四点共圆. 4.(2007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试题)设O 和I 分别是ABC △的外心和内心,ABC △的内切圆与边BC 、CA 、AB 分别相切于点D 、E 、F ,直线FD 与CA 相交于点P ,直线DE 与AB 相交于点Q 、M 、N 分别是线段PE 、QF 的中点.求证:OI MN ⊥.5.(第48届IMO 中国国家集训队测试题)设I 是ABC △的内心,M 、N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点D 、E 分别在直线AB 、AC 上,满足BD CE BC ==.过点D 且垂直于IM 的直线与过点E 且垂直于IN 的直线交于点P .求证:AP BC ⊥. 6.(2006年土耳其国家队选拔考试)已知Q 是以AB 为直径的圆上一点,Q A ≠、B ,QAB 上的投影为H .以Q 为圆心、QH 为半径的圆与以AB 为直径的圆交于点C 、D .证明:CD 平分线段QH .7.(2006年波兰数学奥林匹克)已知C 是线段AB 的中点,过点A 、C 的1O 与过点B 、C 的2O 交于C 、D 两点,P 是1O 上AD (不包含点C )的中点,Q 是2O 上BD (不包含点C )的中点.证明:PQ CD ⊥.8.(2006年中国国家队培训试题)已知ABC △、PAB △和QAC △是ABC △外面的两个三角形,满足AP AB =,AQ AC =及BAP CAQ =∠∠,线段BQ 与CP 交于点R .设BCR △的外接圆圆心为O .证明:⊥.AO PQ。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 bj ) ≤
2
1≤i ≤ k < j ≤ n
∑ (b
i
− b j − 1) =
2
1≤i ≤ k < j ≤ n
∑ [(b
i
− b j ) − 2(bi − b j ) + 1]
2
从而
0 ≤ −2
或者
1≤i ≤ k < j ≤ n
∑ (b
i
− b j ) + k (n − k )
2n ∑ bi ≤ 2k ∑ bi + k (n − k ) = k (2n + 1 − k )
i = 1,2,L, n 部分和 x1 + x 2 + L + xi 小于等于部分和 y1 + y 2 + L + yi 。则
2 2 2 2 x12 + x 2 + L + xn ≤ y12 + y 2 + L + yn
证明: 令 si = x1 + x 2 + L + xi , t i = y1 + y 2 + L + y i , 则 si +1 − si = xi +1 , t i +1 − t i = y i +1 ,
从而
CE − AE = AF − CF
或者
CE − AF = AE − CF .
在直线 AB 上取一点 E1 使得 E1 AFC 是平行四边形。则 AE1 = CF , AF = CE1 。因 此
AE − AE1 = AE − CF = CE − AF = CE − CE1
即, EE1 =| CE − CE1 | . 由三角不等式知 E = E1 ,从而 l1 // l 2 。
设 a1 , a 2 , L, a n 是给定的 n 个实数 (n ≥ 1) . 求证: 存在实数 b1 , b2 ,L, bn 满足下列条 件:
( a ' )对任何的 1 ≤ i ≤ n , ai − bi 是整数; (b)
1≤ i < j ≤ n
∑ (bi − b j ) ≤
2
n2 −1 . 12
a 0 > a 0 − a n = b0 b1 (a 0 − a1 )∑
这推出
1 , k = 0 bk bk +1
n −1
∑b b
k =0 k
n
1
k +1
<
a0 . b0 b1 (a 0 − a1 )
+1 , 则 b + bn +1 b1 + b2 b2 + b3 + +L+ n 2 2 2
3. 设 a1 , a 2 , L, a n 是给定的 n 个实数 (n ≥ 1) . 求证:存在实数 b1 , b2 ,L, bn 满足下
列条件:
(a)对任何的 1 ≤ i ≤ n , ai − bi 是正整数; (b)
1≤ i < j ≤ n
∑ (bi − b j ) ≤
2
n2 −1 . 12
解:我们首先考虑下面的问题:
1≤i ≤ k 1≤i ≤ n
计算可得
1≤ i ≤ k
∑b
i

k ( 2n + 1 − k ) n n − 1 n − k +1 = + +L+ 2n n n n
对序列 b1 , b2 , L , bn 和
n n −1 1 , , L, 运用引理 2 得 n n n (n + 1)(2n + 1) 2 n b12 + b2 + L + bn ≤ 6n
3 3
x1 + x 2 + L + x n ≤
< b1 + b2 + L + bn +1 ≤ (n + 1) 2 ≤ 4n 2 .
对任意正整数 k ,
3 ⎛ ⎞ 2 ⎟ ⎜ 4 ( 2 ) k 2 ⎜ ⎟ ⎛ x + L + x2k ⎞ ⎝ ⎠ . ≤ ⎜ k +1 ⎟ < 2 k k ⎝ ⎠ 2
k 1 x k2+1 + 1 x k2+ 2 1 +L+ 2 x2k
n ≥ 1;
(b)
∑b
i =0
n
i
≤ n , n ≥ 1,
3 2
求 {a n } 的通项. 解:由(a), 我们有
a n − a n +1 =

bn −1 (a n −1 − a n ) bn +1
a n − a n +1 =
b0 b1 (a 0 − a1 ), bn bn +1
(∗)
若 a1 = a 0 = 1, 则 a n = 1. 下证 a1 < a 0 = 1 . 由 (∗)
2.求所有的正整数对 (a, n) 使得
(a + 1) n − a n n
是整数. 解:若 a 为任意正整数,则 (a,1) 显然是原问题的解,下面我们证明原问题没有其 他解。 假设 (a, n) n ≥ 2 是原问题的一个解,则存在某正整数 k,使得
(a + 1) n − a n = kn .
由于 a 和 a + 1 互素,由上面的方程可知 n 肯定和 a 和 a + 1 都互素。由欧拉定理可得
(a + 1) ϕ ( n ) ≡ a ϕ ( n ) ≡ 1 (mod n) .
令 d = gcd(n, ϕ (n)) 。由 Bezout 不等式,存在整数 α 和 β 使得 d = αn + βϕ (n) 。由
(a + 1) n ≡ a n (mod n) 和 (a + 1) ϕ ( n ) ≡ a ϕ ( n ) ≡ 1 (mod n) 可推出 (a + 1) d ≡ (a + 1) αn + βϕ ( n ) ≡ a αn + βϕ ( n ) ≡ a d (mod n) .
2
最后,我们有
1≤ i < j ≤ n
∑ (b
i
− b j ) = (n − 1) ∑ bi − 2
2 1≤i ≤ n
1≤ i < j ≤ n
∑b b
i
2 j
⎛ ⎞ = n ∑ bi − ⎜ ∑ bi ⎟ 1≤i ≤ n ⎝ 1≤i ≤ n ⎠
2
2

(n + 1)(2n + 1) (n + 1) 2 n 2 − 1 − = 。 6 4 12
i =1
n
(a)和(b)。因此两个问题是等价的。我们将给出新问题的解答。
对一个实数序列 X = {xi }in=1 ,我们用 Δ( X ) 表示
1≤ i < j ≤ n
∑ (x
i
− x j ) 。对一个实数序列
2
A = {ai }in=1 我们用 Φ ( A) 表示使得 ai − bi (i = 1,2,L, n) 为整数的所有序列 B = {bi }in=1
si ≤ t i 。 由 Abel 公式,要证不等式左边等价于
s1 ( x1 − x 2 ) + s 2 ( x 2 − x3 ) + L + s n −1 ( x n −1 − x n ) + s n x n ≤ t1 ( x1 − x 2 ) + t 2 ( x 2 − x3 ) + L + t n −1 ( x n −1 − x n ) + t n x n = x1 y1 + x 2 y 2 + L + x n y n = s1 ( y1 − y 2 ) + s 2 ( y 2 − y 3 ) + L + s n −1 ( y n −1 − y n ) + s n y n ≤ t1 ( y1 − y 2 ) + t 2 ( y 2 − y 3 ) + L + t n −1 ( y n −1 − y n ) + t n y n
显然 d > 1 (否则 a + 1 ≡ a (mod n) 推出 n = 1 )。 同时注意到 ϕ (n) < n ,所以 d < n 。因此
(a, d ) 是原问题的另一个解并且 1 < d < n 。重复上述过程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无穷递降正整
数序列,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上面的假设是错误的,即没有 n > 1 的解。
'
从而序列 B 满足条件( a )和(b)。
国家集训队考试试题解答(二)
2006 年 3 月 20 日 8:30—12:30, 沈阳 1. 设两正数列 {a n }、 { bn } 满足 (a)
a 0 = 1 ≥ a1 ,
a n (bn −1 + bn +1 ) = a n −1bn −1 + a n +1bn +1 ,
' ' ' ' '
显然条件(a)强于条件( a )。 另一方面, 如果序列 (b 1 , b 2 ,L , b n ) 满足条件( a )和(b),
不难证明序列 (b1 , b2 ,L , bn ) (其中 bi = b ' i − ∑ | ai − b ' i | − 1 (1 ≤ i ≤ n) )满足条件
2 ≤ k x k2+1 L x 2 k
这推出
1 x

2 k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