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大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保护电力设备、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作用。
通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的研究和设计,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力系统的工作原理,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本文将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进行全面的介绍,包括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法和实施步骤,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念和原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原理,包括过流保护、欠频保护、过电压保护等。
2. 继电保护设备的选用和配置继电保护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如何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设备,以及如何配置继电保护设备。
3. 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方法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包括对电力系统的分析、保护方案的选择和参数设置等。
4. 继电保护系统的实施与维护继电保护系统的实施步骤、调试方法和维护要点,以及继电保护系统的故障排除和改进方法。
三、课程设计的方法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授、教科书学习和参考文献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继电保护设备的调试和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对继电保护设备的理解和掌握。
3.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课程设计论文的撰写,包括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方案设计、继电保护设备的参数设置和继电保护系统的实施方案等。
四、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1. 教师讲解教师首先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讲解,向学生介绍继电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相关知识,理解继电保护设备的选用和配置原则。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1设计原始资料1.1具体题目如下图所示网络,系统参数为:115/Eϕ=,1=15G X Ω,23==11G G X X Ω,12==61km L L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km,3=41km L ,-=51km,B C L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1km,C D L - =21km,D E L 线路阻抗0.4Ω/km ,1=0.8re K ,0.85II IIIrel rel K K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C.max -.max -.max =311A, =211A, =151A, =1.5C D D E ss I I I K ,=1.85re K ,试对线路L1、L2、L3进行距离保护的设计。
AB图1 线路接线图1.2完成内容我们要完成的内容是实现对线路的距离保护,而在本题中我们要完成线路L1保护和保护3保护2相关的距离保护。
距离保护是利用短路时电压、电流同时变化的特征,测量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反应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而工作的保护。
2分析课题设计内容2.1设计规程根据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所担负的任务,一般情况下,对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这几“性”之间,紧密联系,既矛盾又统一,按照电力系统运行的具体情况配置、配合、整定。
2.2保护配置2.2.1主保护配置距离保护Ⅰ段和距离保护Ⅱ段构成距离保护的主保护。
(1) 距离保护的Ⅰ段ABC图2.1 距离保护网络接线图瞬时动作,Ⅰt 是保护本身的固有动作时间。
保护1的整定值应满足:Ιset1AB Z <Z 考虑到阻抗继电器和电流、电压互感器的误差,引入可靠系数Ιrel K (一般取0.8-0.85),一般第I 段保护范围为本线路AB 长度的80%-85%,即A B Ιrel Ι1set Z K Z =⋅同理,保护2的I 段整定值为:BC Ιrel Ι2set Z K Z =⋅(2) 距离Ⅱ段与相邻线路距离保护I 段相配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1、主变保护: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纵连差动保护原理:差动保护是一种依据被保护电气设备进出线两端电流差值的变化所构成的对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一般可分为纵联差动保护和横联差动保护。
动作特性:只在保护区内短路时才动作,不存在与系统中相邻元件的保护的选择性配合问题,因而可以切除保护区内的任何一点短路事故。
整定计算;电流互感器的变比选择14.33511021===T T T n n n 48.105.1011031'===T T T n n n 考虑到不平衡电流等的影响,为增加可靠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可以让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大一点;在差动回路中接入具有饱和特性的中间变流器的方法;采用相同的互感器等。
原理图: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版)张保会167页2、110KV 母线的保护:完全电流母线差动保护母线保护的的原则:1、在110kv 及以上的双母线和分段母线上,为保证有选择性的切除任一组(或段)母线上发生的故障,而另一组(或段)无故障的的母线仍能继续运行,应装设专用的母线保护。
2、110kv 及以上的单母线,重要发电厂的35kv 母线或高压侧为110kv 及以上的重要降压变电所的35kv 母线,按照装设全线速动保护的要求必须快速切除母线上的故障时,应装设专用的母线保护。
完全电流母线差动保护的原理接线图: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版)张保会228页。
整定计算:TA MAX K REL SET R N I K I .1.1.0×=TAMAX L RSET N I KRELI .2×=KA I MAX L 235.011085.022.=÷=TATA SET N N I /282.0/2.1235.0=×=∴3、35KV 出线的保护配置:零序电流速段保护原因:对于35kv 出线处的保护,在出口处如果发生三相短路时,保护可能会出现死区。
零序电流保护的特点在于保护不存在死区,零序阻抗大,保护灵敏性高;除此之外受运行方式的影响较小。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3)对瞬时动作的保护或瞬时段保护,其整定值应保证在被保护元件发生外部故障时,继保装置可靠且不动作,但单元或线路变压器组的情冰况除外。
标么值计算法
标么值就是相对值算法,用新选单位进行某物理量的衡量,衡量的值称标么值。
有名值计算法
每个电气参数的单位是有名的,而不是相对值。在比较简单的网络中计算短路电流也常常采用此方法,在使用此方法计算短路电流时,应特别注意的是:必须将各电压等级的电气参数都归算到同一电压等级上来。
动作时限为t1III=t3III+△t=1+2△t=2s
灵敏度校验
作近后备时,按本线路AC末端的最小两相短路电流IKBMIN(2)来校验,即
Ksen=IKBMIN(2)/Iop1III=0.964/0.4871=1.9>1.5
作远后备时,按相邻线路CB末端的最小两相短路电流IKCMIN(2)来校验,
1.2、基准值确定
基准功率:SB=100MV·A
基准电压:VB=115V
基准电流:IB=SB/1.732 VB=100×103/1.732×115=0.502KA
基准电抗:ZB=VB/1.732 IB=115×103/1.732×502=132.25Ω。
1.3、电机参数的计算
动作时限为t5Ⅱ=t3I+△t=△t=0.5s
灵敏度校验
本线路AC末端的最小两相短路电流IKBMIN(2)=0.946KA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电力系统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下面将从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参考教材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课程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2. 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各种保护方式和保护装置的基本原理和运行特点;3. 学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模型,能够进行常规保护方案的设计;4. 具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分析和故障处理的能力;5.了解当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
二、课程内容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述a. 继电保护的定义和基本原理b. 继电保护的分类和发展历程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a. 出线保护装置b. 过流保护装置c. 距离保护装置d. 差动保护装置e. 频率保护装置f. 转子开路保护装置g. 母线保护装置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法a. 保护原则和设计准则b. 选用保护装置的依据和方法c. 保护的设置和参数的选择4. 继电保护的特殊问题a. 自动重新合闸保护b. 同期重切保护c. 同期选址抗饱和保护d. 光纤继电保护及其应用5. 继电保护设备的试验与调整a. 保护设备的试验方法b. 保护设备的调整和校验6.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实例和案例分析三、参考教材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该书包含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等内容,适合作为该课程的主要教材。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国电力出版社):该书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各种保护方式和保护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结合实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继电保护的设计和应用。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机械工程出版社):该教材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念到保护装置的详细原理,系统地介绍了继电保护的相关知识,且配有大量的案例分析,适合作为该课程的参考教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双电源网络线路继电保护设计一、原始资料某双电源网络如图所示:EAa) 线路AB (A 侧)和BC 的最大负荷电流分别为120安和100安;负荷的自起动系数为1.8。
b) 可靠系数1 1.25rel K =,2 1.15rel K =,3 1.2rel K =, 1.15rel K =(躲开最大振荡电流时采用),返回系数0.85re K =。
c) A 电源的.min 15s X =欧,.max 20s X =欧,B 电源的.min 20s X =欧,.max 25s X =欧;其它参数如图中所示。
试设计线路AB (A 侧)的三段式电流保护。
二、设计任务a) 线路AB (A 侧)继电保护的规划配置;b) CT 变比的选择;c) 短路电流计算和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d) 用autocad 或visio 软件绘制线路继电保护原理图。
三、设计成品a) 编写设计报告书(包括短路电流计算和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b) 用autocad 或visio 软件绘制线路继电保护原理图。
总体要求:根据设计指导教师的要求,参加设计指导课,独立完成各项设计任务,设计成果包括设计报告书和图纸,完成后上交给指导教师。
通过课程设计,掌握电力系统中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纵联差动保护、变压器保护等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主要参考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张明君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第三版), 张保会、尹项根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第三版), 贺家李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计算机继电保护原理与技术》,陈德树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199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陈生贵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计原理》,吕继绍主编,电力工业出版社,1990。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一、教学内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1.教材章节:第五章继电保护原理
- 5.1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 5.2常用继电器的结构与原理
- 5.3主保护与后备保护的配置原则
- 5.4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
2.内容列举:
-(1)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2)掌握常用继电器(如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3)学习主保护与后备保护的配置原则,理解其作用和相互关系;
-(4)学习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继电保护的参数;
-(5)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对继电保护原理及应用的了解。
2、教学内容
-(6)学习微机继电保护的原理、构成及优势;
-(7)探讨不同类型的电力系统故障(如短路、过载、接地故障等)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24)通过模拟电力系统故障,进行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测试,分析测试结果,优化保护参数;
-(25)总结课程设计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8)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继电保护的动作过程,分析动作特性;
-(9)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检验及维护方法;
-(10)结合实际电力系统案例,设计简单的继电保护系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
-(11)深入了解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对称分量法及序网分析方法;
-(12)探讨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作用,理解与SCADA、智能电网等现代技术的融合;
-(20)通过课程总结和反思,评价自身在继电保护知识掌握、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提升,为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教学内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为人们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
然而,电力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故障和事故,如短路、过载、接地故障等,这些故障和事故可能会对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可能导致停电。
因此,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继电保护措施。
本文旨在介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使其具备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熟悉电力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运行特点,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各种继电保护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特点;3. 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应用和实践,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和调试方法;4. 具备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和继电保护的原理,设计和优化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方案。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力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运行特点:介绍电力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运行特点,包括电力系统的组成、运行模式、负荷特性等;2.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介绍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继电保护的分类、工作原理、特点等;3. 继电保护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介绍各种继电保护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包括过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4. 继电保护的应用和实践:介绍继电保护的应用和实践,包括继电保护的设计和调试方法、继电保护的故障分析和处理等;5. 继电保护方案的设计和优化:介绍继电保护方案的设计和优化方法,包括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和继电保护的原理,设计和优化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方案等。
四、教学方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小组讨论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
在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而学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电力系统的保护原理、保护方法和保护设备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就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一、课程背景电力系统属于大型复杂系统,具有分布、多层次、多种类型的特征,其中包括输电线路、变电站、变电设备等,这些设备都需要有一定的继电保护机制。
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可靠性需要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因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目标1. 着重介绍电力系统故障及故障类型,传统保护与微机保护技术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继电保护技术的实质和细节。
2. 让学生了解电力系统中故障监测技术,保护技术的系统set 置等方面的知识,以及高压线路的绝缘与弧光特性,接地故障产生机理等。
3. 学习各种保护设备的原理、构造、实现及功能、其保护对象和保护类型,以及设备的特殊保护等相关知识,为了达到监控实时状态及预防故障问题的目的。
4. 了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与智能化控制技术等,将继电保护技术和这两种技术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电力系统保护及控制方案。
三、课程模块1. 电力系统故障及故障类型2. 继电保护技术的实质和细节3. 电力系统中故障监测技术和保护技术的系统set 置4. 保护设备的构造和实现5. 保护设备的保护对象和保护类型6. 设备的特殊保护7.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与智能化控制技术四、课程教学方法1. 讲授理论知识,主要采用课件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2. 实践环节,安排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性课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掌握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群体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演讲、案例探讨等方式,让学生在融合互动的过程中,激发思维和创新精神。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1 设计原始资料1.1 设计题目如下图所示网络,系统参数为G1G2G313B-C 115/15,10,10,57.5km,46km,=50km,E X X X L L L ϕ==Ω=Ω=Ω==ΙΙΙΙΙΙC-D D-E rel rel rel B-C.max C-D.max =30m,=20m,0.4/m,=0.85,==0.8,=300A,=200A,L k L k k K K K I I Ω线路阻抗D-E.max =150A,I ΙΙΙSS re 1=1.5,=1.15,=1s.K K t ,图1.1 设计参考系统网络1.2 要完成的内容本次设计要完成的内容是对线路3L 的保护5及B-C L 的保护3处配置保护,通过整定计算,校验使用距离保护是否符合要求,并且为两处选择恰当的二次设备。
2 分析要设计的课题内容2.1 设计规程根据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所担负的任务,一般情况下,对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有四条基本要求: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
这几个之间,紧密联系,既矛盾又统一,必须根据具体电力系统运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配置、配合、整定每个电力原件的继电保护。
(1) 可靠性可靠性是继电保护性能的最根本要求,它要求继电保护在不需要它动作时不误动;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时不拒动。
一般而言,保护装置的组成原件质量越高、回路接线越简单,保护的工作越可靠。
(2) 选择性选择性是指保护装置动作时,在可能最小的区间内将故障从电力系统中断开,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中无故障部分仍能继续安全运行。
为保证选择性,除利用一定的延时使本线路的后备保护与主保护配合外还必须注意相邻原件后备保护之间的正确配合。
其一是上级元件后备保护的动作时间要大于下级元件后备保护的动作时间。
其二是上级元件后备保护的灵敏度要低于下级元件后备保护的灵敏度。
(3) 速动性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能尽快地切除故障,以减少设备及用户在大短路电流、低电压下运行的时间降低设备的损坏程度,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计题目110kV线路距离保护的设计设计时间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专业年级电气134班姓名王学成学号 2013011983 提交时间 2016年12月19日成绩指导教师何自立许景辉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摘要 0第1章、概述 (1)1.1距离保护配置 (1)1.1.1主保护配置 (1)1.1.2后备保护配置 (2)1.2零序保护配置 (3)1.2.1零序电流I段(速断)保护 (3)1.2.2零序电流II段保护 (4)第2章、系统分析 (4)2.1故障分析 (4)2.1.1故障引起原因 (4)2.1.2故障状态及其危害 (4)2.1.3 短路简介及类别 (5)2.2输电线路保护主要形式 (6)(1)电流保护 (6)(2)低电压保护 (6)(3)距离保护 (6)(4)差动保护 (6)2.3对该系统的具体分析 (7)2.3.1对距离保护的分析 (7)2.3.2对零序保护的分析 (7)2.4整定计算 (7)2.4.1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 (7)2.4.2零序保护的整定计算 (13)2.4.3结论 (18)2.5原理图及动作分析 (19)2.5.1原理图 (19)2.5.2动作分析 (21)第3章、总结 (21)第4章、参考文献 (22)摘要距离保护是以距离测量元件为基础构成的保护装置,又称阻抗保护。
当系统正常运行时,保护装置安装处的电压为系统的额定电压,电流为负载电流,而发生短路故障时,其电压降低、电流增大。
因此,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在正常状态下和故障状态下是有很大变化的。
由于线路阻抗和距离成正比,保护安装处的电压与电流之比反映了保护安装处到短路点的阻抗,也反映了保护安装处到短路点的距离。
所以可按照距离的远近来确定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这样就能有选择地切除故障。
本设计为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简述了输电线路距离保护的原理具体整定方法和有关注意细节,对输电网络距离保护做了详细的描述,同时介绍了距离保护的接线方式及阻抗继电器的分类,分析了系统振荡系统时各发电机电势间的相角差随时间周期性变化和短路过渡电阻影响。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3.1差动保护的动作电流
(1)计算变压器各侧的一次及二次电流值(在额定容量下)并选择电流互感器的变比
可按表1计算。
由于6.6kV侧二次电流大,因此以6数值
额定电压(kV)
35
6.6
额定电流(kA)
电流互感器接线
△
Y
电流互感器变比
(四)非基本侧工作线圈匝数和平衡线圈匝数计算
对于双绕组变压器
(3.10)
确定平衡线圈Ⅱ实用匝数为
(3.11)
(计算由于实用匝数与计算匝数不等引起的相对误差)
其相对误差计算为
(3.12)
因 ,故不需核算动作电流定植。
(6)选取短路线圈匝数
对于一般变压器差动保护,可选用较多的短路线圈匝数,故取“C-C”抽头。
(3.6)
(三)确定继电器基本侧线圈匝数及各线圈接法
对于双绕组变压器,平衡线圈Ⅰ、Ⅱ分别接入6.6kV及35kV侧。
计算基本侧继电器动作电流为
(3.7)
=2441×1/300=8.13(A)
基本侧继电器线圈匝数为
(3.8)
选取 。
确定基本侧线圈之接入匝数为
(3.9)
即平衡线圈Ⅰ取1匝,差动线圈取6匝。
电流继电器的整定:
Krel————可靠系数,取1.1~1.2;
Kre————低电压继电器的返回系数,取1.15~1.25。
采用低电压继电器后,电流继电器的整定值就可以不再考虑并联运行变压器切除或电动机自启动时可能出现的最大负荷,而是按大于变压器的额定电流整定,即
(4.19)
则有
(4.20)
低电压继电器的动作电压按以下条件整定,并取最小值。
(3)对于由外部相同短路引起的遍野器过电流,应装设过电流保护。如果灵敏度不能满足要求,可以装设低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目录前言 (2)1.设计原始资料 (3)1.1 具体题目...........................................................................................................1.2 完成内容...........................................................................................................2.分析课题设计内容 (3)2.1保护配置............................................................................................................3.保护配合的整定 (4)3.1 线路L1距离保护的整定与校验 (4)3.1.1线路L1距离保护第Ⅰ段整定 (4)3.1.2线路L1距离保护第Ⅱ段整定 (5)3.1.3线路L1距离保护第Ⅲ段整定 (6)3.2 线路L2距离保护的整定与校验 (6)3.2.1线路L2距离保护第Ⅰ段整定 (6)3.2.2线路L2距离保护第Ⅱ段整定 (6)3.2.3线路L2距离保护第Ⅲ段整定 (7)3.3 线路L3距离保护的整定与校验 (8)3.3.1线路L3距离保护第Ⅰ段整定 (8)3.3.2线路L3距离保护第Ⅱ段整定 (8)3.3.3线路L3距离保护第Ⅲ段整定 (9)总结 (11)1设计原始资料1.1具体题目如下图所示网络,系统参数为:E 115/ϕ=,Ω=151G Z ,Ω=102G Z , Ω=103G Z ,12L = L =60km ,km L 403= ,B-C L =50km ,C-D L =30km ,D-E L =20km 线路阻抗为0.4Ω/km ,85.0'=rel K , 8.0''=rel K ,2.1=re K 15.1'''=kB-C.max I =300A 、C-D.max I =200A 、D-E.max I =150A ,5.1=ms KAB试对线路L1、L2、L3进行距离保护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学、课程设计等几个主要部分。
在完成了理论的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专业特安排了本次课程设计。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
而发电厂正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电能经过变压器和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输送并被分配给用户,再通过各种用电设备转换成适合用户需要的其他形式的能量。
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电力系统希望线路有比较好的可靠性,因此在电力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保护线路的各种继电装置应该有比较可靠的、及时的保护动作,从而切断故障点极大限度的降低电力系统供电范围。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就是为达到这个目的而设置的。
本次设计的任务主要包括了六大部分,分别为运行方式的选择、电网各个元件参数及负荷电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和校验、继电保护零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和校验、对所选择的保护装置进行综合评价。
其中短路电流的计算和电气设备的选择是本设计的重点。
通过此次线路保护的设计可以巩固我们本学期所学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这一课程的理论知识,能提高我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所做设计要求 电网接线图××××cosφ=0.85X〃=0.129X〃=0.132cosφ=0.85cosφ=0.8cosφ=0.8cosφ=0.8图示110kV 单电源环形网络:(将AB 线路长度改为45km,CD 长度改为20km ) (1)所有变压器和母线装有纵联差动保护,变压器均为Yn ,d11接线; (2)发电厂的最大发电容量为(2×25+50)MW,最小发电容量为2×25MW;(3)网络的正常运行方式为发电厂发电容量最大且闭环运行; (4)允许的最大故障切除时间为;(5)线路AC 、BC 、AB 、CD 的最大负荷电流分别为250、150、230和140A,负荷自起动系数5.1 ss K ;(6)时间阶梯△t=;(7)线路正序电抗每公里为Ω;任务1、I计算结果,计算结果用表格列出。
必须说明系统运行方式、短路点k与短路类型的决定原则或依据,以及计算时考虑的其他因素。
2、保护方式的选择及整定计算结果要求要求说明选用保护方式的原则,各保护的整定计算条件,并用表格列出整定计算结果。
整定计算时所采用的公式及各种系数的数值也应列出。
2 运行方式的选择运行方式的选择原则发电机、变压器运行方式选择的原则(1)一个发电厂有两台机组时,一般应考虑全停方式,一台检修,另一台故障;当有三台以上机组时,则选择其中两台容量较大机组同时停用的方式。
对水电厂,还应根据水库运行方式选择。
(2)一个发电厂、变电站的母线上无论接几台变压器,一般应考虑其中容量最大的一台停用。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选择原则(1)发电厂、变电所低压侧有电源的变压器,中性点均要接地。
(2)自耦型和有绝缘要求的其它变压器,其中性点必须接地。
(3)T接于线路上的变压器,以不接地运行为宜。
(4)为防止操作过电压,在操作时应临时将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操作完毕后再断开,这种情况不按接地运行考虑。
线路运行方式选择原则(1)一个发电厂、变电站线线上接有多条线路,一般考虑选择一条线路检修,另一条线路又故障的方式。
(2)双回路一般不考虑同时停用。
流过保护的最大、电小短路电流计算方式的选择(1)相间保护对单侧电源的辐射形网络,流过保护的最大短路电流出现在最大运行方式;而最小短路电流,则出现在最小运行方式。
对于双电源的网络,一般(当取Z1=Z2时)与对侧电源的运行方式无关,可按单侧电源的方法选择。
对于环状网络中的线路,流过保护的电大短路电流应选取开环运行方式,开环点应选在所整定保护线路的相邻下一线线路上。
而对于电小短路电流,则应选闭环运行方式,同时再合理停用该保护背后的机组、变压器及线路。
(2)零序电流保护对于单侧电源的辐射形网络,流过保护的最大零序短路电流与最小零序电流,其选择方法可参照相间短路中所述,只需注意变压器接地点的变化。
对于双电源的网络及环状网,同样参照相间短路中所述,其重点也是考虑变压器接地点的变化。
选取流过保护的最大负荷电流的原则选取流过保护的最大负荷电流的原则如下:(1)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引起的增加负荷。
(2)并联运行线路的减少,负荷的转移。
(3)环状网络的开环运行,负荷的转移。
(4)对于双侧电源的线路,当一侧电源突然切除发电机,引起另一侧增加负荷。
本次设计的具体运行方式的选择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保护的性能。
因此,在对继电保护进行整定计弊之前,首先应该分析运行方式。
这里要着重说明继电保护的最大运行方式是指电网在某种连接情况下通过保护的电流值最大,继电保护的最小运行方式是指电网在某种连接情况下通过保护的电流值最小。
因此,系统的最大运行方式不一定就是保护的最大运行方式;系统的最小运行方式也不一定就是保护的最小运行方式。
现结合本次设计具体说明如下,系统的最大运行方式是所有设备全部投入运行;系统的最小运行方式为发电机G1和G2投入,发电机G3停运。
对保护1而言,其最大运行方式应该是在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线路L1回路断开,其他设备全投;保护1的最小运行方式应该是:在系统的最小运行方式下线路L1+L2与L3并联运行。
3 电网各个元件参数计算及负荷电流计算基准值选择基准功率:SB =100MV·A,基准电压:VB=115V。
基准电流:IB=SB/ VB=100×103/×115=;基准电抗:ZB =VB/ IB=115×103/×502=Ω;电压标幺值:E=E(2)=电网各元件等值电抗计算输电线路等值电抗计算(1) 线路L1等值电抗计算正序以及负序电抗:XL1= X1L1=×50=20ΩXL1*= XL1/ ZB=20/=零序电抗:XL10= XL1= 3X1L1=3××50=60ΩX L10*= XL10/ ZB=60/=(2) 线路L2等值电抗计算正序以及负序电抗:XL2= X1L2=×40=16ΩX L2*= XL2/ ZB=16/=零序电抗:XL20= XL2= 3X1L2=3××40=48ΩXL20*= XL20/ ZB=48/=(3) 线路L3等值电抗计算正序以及负序电抗:XL3= X1L3=×90=36ΩXL3*= XL3/ ZB=36/=零序电抗:XL30= XL3= 3X1L3=3××90=108ΩXL30*= XL30/ ZB=108/=(4) 线路L4等值电抗计算正序以及负序电抗:XL4= X1L4=×25=10ΩX L4*= XL4/ ZB=10/=零序电抗:XL40= XL4= 3X1L4=3××25=30ΩXL40*= XL40/ ZB=30/=变压器等值电抗计算(1) 变压器T1、T2等值电抗计算X T1= XT2=(UK%/100)×(VN2×103/ SN)≈ΩX T1*= X T2*=X T1/ Z B ==(3) 变压器T4、、T6、等值电抗计算X T4==X T6==(U K %/100)×(V N 2×103/ S N )≈Ω X T6*= X T7* = X T4*= X T5*=发电机等值电抗计算(1)发电机G1、G2电抗标幺值计算X G1* = X G2*=X d1S B / S G1= X d1S B COS φ/ P G1=×100×25= (2)发电机G3电抗标幺值计算X G3*=X d3S B / S G3= X d3S B COS φ/ P G3=×100×50= 最大负荷电流计算(1) B 、C 母线最大负荷电流计算 最大负荷电流计算(拆算到110KV) I fhB ·max = I fhC ·max = P fhBmax V av 2 / U COS φ=20×103/×115×≈;各线路运行方式下流过断路器的最大负荷电流(2) 保护2的最大运行方式:发电机Fl 、P2、F3全投入,断开L3回路;通过保护2最大负荷电流为A I fh 34179131131max =++=⋅。
保护2的最小运行方式;F3停,线路全部运行。
(3) 保护4的最大运行方式:Fl 、F 2、F3全投,继开线路L3;通过保护4的最大负荷电流为A I fh 21079131max =+=⋅。
保护4的最小运行方式:F3停,线路全部运行。
(6) 保护6因正常运行时不可能有正向电流通过,要是有正向电流 通过,一定是线路发生故障。
为此,在保护3和保护7上只需判别电流(功率)的方向即可,故不用分析保护3和保护6的运行方式。
4短路电流计算 电网等效电路图由于短路电流计算是电网继电保护配置设计的基础,因此分别考虑最大运行方式(三台发电机全部投入,系统环网取开网运行)时各线路未端短路的情况,最小运行方下(三台中最小的一台投入,系统按环网计算)时各线路未端短路的情况。
电网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图电网等效电路图短路电流计算d1点发生短路时流过断路1(1) d1点短路最大运行方式下等值图如图点短路时最大运行方式下的等值电路图进一步简化后得图简化图X GT =(X G1+X T1)×(X G2+X T2)/(X G1+X T1+X G2+X T2)=X GT3=X G3+X T3=+= X L =X L1+X L2+X L3=++=图 正序短路电路图其中:X dT =X GT ×X GT3/(X GT +X GT3)=×+= X ff1=X dT +X L =+=I d1·max*=E/X ff1=≈ I d1·max =I d1·max*I B =×≈(2)最小运行方式两相短路正序短路电流 X ff1=X d1+X T1+X L =++= X ff1(2)(2)=X ff1I fa(1)(2)=V f (0)/(X ff1+X ff1(2)(2))=V f (0)/2X ff1=2×= I f (2)*=(1)(2)=×= I f (2)=I f (2)*I B =×=(3)最大运行方式两相短路零序短路电流.图零序短路电路图X TT(0)=X T1(0) /2= X T(0) =×+ =+×++= X TL(0) =+×++= X TLB(0) =+×++ = X ff1(0)=X L3(0)+X TLB(0)=+= I ff1(0)*=E (0)/X ff1(0)== I ff1(0)=I ff1(0)*I B =×=d2发生短路时流过断路2 (1)最大运行方式正序短路电流 X ff2=X dT +X L3=+=I d2·max*=E/X ff2=≈I d2·max =I d2·max*I B =×≈(2)最小运行方式两相短路正序短路电流 X 2 =(X L1+X L2)×X L3/( X L1+X L2+ X L3)= X L3/2= X ff2=X d1+X 2=+= I f (3)*= E/2X ff1=2×= I f (3)=I f (3)*I B =×= I f (2)*=4X ff1=×4×=流过断路器1、2、3、4、5和6的短路电流为: I f (2)=I f (2)*I B =×=(3)最大运行方式两相短路零序短路电流,如图示图短路等值电路X BL(0) =X L1(0)×X TB(0)/(X L1(0))+X TB(0))=×+=X TL(0) =(X L4(0)+X T8(0))×X TC(0)/(X L4(0)+X T8(0)+X TC(0))= X LB(0) =(X L2(0)+X BL(0))×X TL(0)/(X L2(0)+X TBL(0)+X TC(0))= X ff2(0) =(X L3(0)+X T(0))×X LB(0)/(X L3(0)+X T(0))+X LB(0))= I ff2(0)*=E (0)/X ff2(0)== I ff2(0)=I ff2(0)*I B =×=d3发生短路时流过断路2 (1)最大运行方式正序短路电流 X ff3=X dT +X L =+= I d3·max*=E/X ff3=≈ I d3·max =I d3·max*I B =×≈(2)最小运行方式两相短路正序短路电流 X ff3=X d1+X T1+X L =++= I f (2)*=2X ff1=×2×= I f (2)=I f (2)*I B =×=(3)最大运行方式两相短路零序短路电流,如图示图短路等值电路X TL4(0)=(X L4(0) +X T8)×(X L3(0) +X T )/(X L4(0) +X T8+X L3(0) +X T ) =+×+/+++ =X TL2(0) =(X L2(0)+X TC )×X TB /(X L2(0)+X TC +X TB ) =+×++ =X BL(0) =X TL4(0)×X TL2(0)/(X TL4(0)+X TL2(0))=×+ =X ff3(0)=X L1(0)+X BL(0)=+= I ff3(0)*=E (0)/X ff3(0)== I ff3(0)=I ff3(0)*I B =×=d4点发生短路时流过断路1 (1)最大运行方式正序短路电流 X ff4=X dT +X L1=+= I d4·max*=E/X ff4=≈ I d4·max =I d4·max*I B =×≈(2)最小运行方式短路正序短路电流 X 3 =(X L3+X L2)×X L1/( X L1+X L2+ X L3) =+×++ =X ff2=X d1+X 3=+= I f (3)*= E/X ff1== I f (3)=I f (3)*I B =×=流过断路器1、4、5的三相短路电流为: I f (3)1= I f (3)×X L1/( X L1+X L2+ X L3)=×++=流过断路器2、3的三相短路电流为: I f2(3)=I f (2)*-I f1(2)= I f (2)*×X L1/( X L1+X L2+ X L3)=×++ =流过断路器1、4、5的短路电流为: I f1(2)=I f (2)*I B =×=流过断路器2、3的短路电流为:I f2(2)=I f (2)*-I f1(2)= 最大运行方式两相短路零序短路电流图短路等值电路X 2(0) =(X L4(0)+X T8)×X TC /(X L4(0)+X T8+X TC ) =+×++=X 1(0) =(X L1(0)+X T )×X TB /(X L1(0)+X T +X TB ) =+×++ =X ff4(0) =X 1(0)×(X 2(0)+X L2(0))/(X 1(0)+X L2(0)+X 2(0)) =×+/++ =I ff4(0)*=E (0)/X ff4(0)== I ff4(0)=I ff4(0)*I B =×=d4点发生短路时流过断路器2 (1)最大运行方式正序短路电流 其中:X ff5=X dT +X L3+X L2=++=I d5·max*=E/X ff5=≈ I d5·max =I d5·max*I B =×≈(2)最小运行方式短路正序短路电流X 3 =(X L3+X L2)×X L1/( X L1+X L2+ X L3) =+×++ =X ff2=X d1+X 3=+= I f (3)*= E/X ff1== I f (3)=I f (3)*I B =×=流过断路器1、4、5的三相短路电流为: I f (3)1= I f (3)×X L1/( X L1+X L2+ X L3)=×++ =流过断路器2、3的三相短路电流为: I f2(3)=I f (2)*-I f1(2)= I f (2)*×X L1/( X L1+X L2+ X L3)=×++ =流过断路器1、4、5的短路电流为:I f1(2)=I f(2)*I B =×=流过断路器2、3的短路电流为:I f2(2)=I f (2)*-I f1(2)= 最大运行方式两相短路零序短路电流图短路等值电路X 50(0) =(X L4(0) +X T8)×(X L3(0) +X T )/(X L4(0) +X T8+X L3(0) +X T ) =+×+/+++ =X 32(0) =X 50(0)×X TC /(X 50(0)+X TC )=×+ =X ff5(0) =(X L2(0)+ X 32(0))×X TB /( X L2(0)+ X 32(0)+X TB )= I ff5(0)*=E (0)/X ff5(0)== I ff5(0)=I ff5(0)*I B =×=d5点发生短路时流过断路器1 (1)最大运行方式正序短路电流 其中:X ff6=X dT +X L1+X L2=++=I d6·max*=E/X ff6=≈ I d6·max =I d6·max*I B =×≈(2)最小运行方式短路正序短路电流 X 2 =(X L1+X L2)×X L3/( X L1+X L2+ X L3)= X L3/2= X ff6=X d1+X 2=+= I f (3)*= E/2X ff1=2×=流过断路器1、2、3、4、5和6的三相短路电流为: I f (3)=I f (3)*I B =×= I f (2)*=4X ff1=×4×=流过断路器1、2、3、4、5和6的二相短路电流为: I f (2)=I f (2)*I B =×=(3)最大运行方式两相短路零序短路电流图短路等值电路X 2(0) =(X L4(0)+X T8)×X TC /(X L4(0)+X T8+X TC )= X 1(0) =(X L1(0)+X T )×X TB /(X L1(0)+X T +X TB ) = X ff5(0) =(X L2(0)+X 1(0))×X 2(0)/(X L2(0)+X 1(0))+X 2(0))= I ff6(0)*=E (0)/X ff5(0)== I ff6(0)=I ff5(0)*I B =×=d6点发生短路时流过断路器1 (1)最大运行方式正序短路电流 其中:X ff7=X dT +X L1+X L2+X L4=+++=I d6·max*=E/X ff7=≈ I d7·max =I d7·max*I B =×≈(2)最小运行方式两相短路正序短路电流X 2 =(X L1+X L2)×X L3/( X L1+X L2+ X L3)= X L3/2= X ff2=X d1+X 2+X L4=++= I f (2)*=4X ff1=×4×=流过断路器1、2、3、4、5、6和7的短路电流为: I f (2)=I f(2)*I B =×=I f (2)=I f (2)*I B =×=(3)最大运行方式两相短路零序短路电流图短路等值电路X 1(0) =(X L1(0)+X T )×X TB /(X L1(0)+X T +X TB ) =+×++ =X 3(0) =(X L2(0)+X 2(0))×X TC /(X L2(0)+X 2(0)+X TC ) =+×+1654+=X ff7(0) =(X L4(0)+X 3(0))×X T8/(X L4(0)+X 3(0)+X T8) =+×++ =I ff7(0)*=E (0)/X ff7(0)== I ff7(0)=I ff7(0)*I B =×=d6点发生短路时流过断路器2 (1)最大运行方式正序短路电流 其中:X ff8=X dT +X L3+X L4=++=I d8·max*=E/X ff8=≈ I d8·max =I d8·max*I B =×≈(2)最小运行方式两相短路正序短路电流X 2 =(X L1+X L2)×X L3/( X L1+X L2+ X L3)= X L3/2= X ff2=X d1+X 2+X L4=++= I f (2)*=4X ff1=×4×=流过断路器1、2、3、4、5、6和7的短路电流为:I f (2)=I f (2)*I B =×=(3)最大运行方式两相短路零序短路电流图短路等值电路X 4(0)=(X L2(0) +X TB )×(X L3(0) +X T )/(X L2(0) +X TB +X L3(0) +X T ) =+×+/+++ =X 5(0) =X 4(0)×X TC /(X 4(0)+X TC )=×+= X ff8(0) =(X L4(0)+X 5(0))×X T8/(X L4(0)+X 5(0)+X T8) =+×++ =I ff8(0)*=E (0)/X ff8(0)==I ff8(0)=I ff8(0)*I B =×=d8点发生短路时流过断路器1 (1)最大运行方式正序短路电流 短路电路等效图为:图正序短路电路图图正序短路电路图其中:X T45=X T4×X T5/(X T4+X T5)=X T4/2=2=X ff9=X dT +X L1+X T45=++= I d9·max*=E/X ff9=≈ I d9·max =I d9·max*I B =×≈(2)最小运行方式两相短路正序短路电流图短路等值电路X 3 =(X L3+X L2)×X L1/( X L1+X L2+ X L3) =+×++ =X ff2=X d1+X 3+X TB =++= I f (2)*=2X ff1=×2×= I f (2)=I f (2)*I B =×=I f (2)1*= I f (2)*×X L1/( X L1+X L2+ X L3)=×++=流过断路器1、4、5、6的的短路电流为: I f1(2)=I f (2)*I B =×=流过断路器2、3的的短路电流为:I f2(2)=I f (2)*-I f1(2)= 最大运行方式两相短路零序短路电流图短路等值电路X 6(0) =(X L4(0)+X T8)×X TC /(X L4(0)+X T8+X TC ) =+×++ =X 7(0 )=(X L2(0) +X 6(0))×(X L1(0) +X T )/(X L2(0) +X 6(0)+X L1(0) +X T ) =+×+/+++ =X ff9(0) =X TB +X 7(0)=+= I ff9(0)*=E (0)/X ff9(0)== I ff9(0)=I ff9(0)*I B =×=d8点发生短路时流过断路器2 (1)最大运行方式正序短路电流 短路电路等效图为:图短路电路图其中:X ff10=X dT +X L1+X T45=+++=I d10·max*=E/X ff10=≈ I d10·max =I d10·max*I B =×≈(2)最小运行方式两相短路正序短路电流图短路电路图X 3 =(X L3+X L2)×X L1/( X L1+X L2+ X L3) =+×++ =X ff2=X d1+X 3+X TB =++= I f (2)*=2X ff1=×2×= I f (2)=I f (2)*I B =×=I f (2)1*= I f(2)*×X L1/( X L1+X L2+ X L3)=×++ =流过断路器1、4、5、6的的短路电流为: I f1(2)=I f(2)*I B =×=流过断路器2、3的的短路电流为:I f2(2)=I f (2)*-I f1(2)= (3)最大运行方式两相短路零序短路电流图短路电路图X 8(0 )=(X L4(0) +X T8)×(X L3(0) +X T )/(X L4(0) +X T8+X L3(0) +X T ) =+×+/+++ =X 9(0) =X 8(0)×X TC /(X 8(0)+X TC )=×+=X ff10(0) =X TB +X L2(0)+X 9(0)=++= I ff10(0)*=E (0)/X ff10(0)== I ff10(0)=I ff10(0)*I B =×=d9点短路时流过断路器1 (1)最大运行方式正序短路电流 短路电路等效图为:图短路电路图(a)图短路电路图(b)其中:X T67=X T6×X T6/(X T6+X T7)=X T6/2=2=X ff11=X dT +X L1+X L2+X T67=+++= I d110·max*=E/X ff11=≈ I d11·max =I d11·max*I B =×≈(2)最小运行方式两相短路正序短路电流如图图短路电路图(c)X 2 =(X L1+X L2)×X L3/( X L1+X L2+ X L3)= X L3/2= X ff2=X d1+X 2+X TC =++= I f (2)*=4X ff1=×4×=流过断路器1、2、3、4、5和6的短路电流为: I f (2)=I f (2)*I B =×=(3)最大运行方式两相短路零序短路电流图短路电路图X 10(0 )=(X L1(0) +X T )×X TB /(X L1(0) +X T +X TB ) =+×++=X 11(0 ) =(X 10(0) +X L2)×(X L4(0) +X T8)/(X 10(0) +X L2+X L4(0) +X T8) =+×+/+++ ) =X ff11(0) =X TC +X 11(0)=+= I ff11(0)*=E (0)/X ff11(0)== I ff11(0)=I ff11(0)*I B =×=d9点短路时流过断路器2 (1)最大运行方式正序短路电流 短路电路等效图为:图短路电路图其中:X ff13=X dT +X L1+X L2+X L4+X T8=++++=·max*=E/X ff13=≈ I d13·max =I d13·max*I B =×≈(2)最小运行方式两相短路正序短路电流图短路电路图X 2 =(X L1+X L2)×X L3/( X L1+X L2+ X L3)= X L3/2= X ff2=X d1+X 2++X L4+X T8=+++= I f (3)*= E/2X ff1=2×=流过断路器1、2、3、4、5、6和7的短路电流为: I f (3)=I f (3)*I B =×= I f (2)*=4X ff1=×4×=流过断路器1、2、3、4、5、6和7的短路电流为: I f (2)=I f (2)*I B =×=(3)最大运行方式两相短路零序短路电流图短路电路图X 10(0) =(X L1(0) +X T )×X TB /(X L1(0) +X T +X TB )= X 13(0 ) =(X L2(0) +X 10(0))×X TC /(X L2(0) +X 10(0)+X TC )= X ff13(0) =X T8+X L4(0)+X 13(0)=++= I ff13(0)*=E (0)/X ff13(0)== I ff13(0)=I ff13(0)*I B =×=d10点发生短路时流过断路器1 (1)最大运行方式正序短路电流 短路电路等效图为:图短路电路图其中:X ff13=X dT +X L1+X L2+X L4+X T8=++++= I d13·max*=E/X ff13=≈ I d13·max =I d13·max*I B =×≈(2)最小运行方式两相短路正序短路电流图短路电路图X 2 =(X L1+X L2)×X L3/( X L1+X L2+ X L3)= X L3/2= X ff2=X d1+X 2++X L4+X T8=+++= I f (3)*= E/2X ff1=2×=流过断路器1、2、3、4、5、6和7的短路电流为: I f (3)=I f (3)*I B =×= I f (2)*=4X ff1=×4×=流过断路器1、2、3、4、5、6和7的短路电流为: I f (2)=I f (2)*I B =×=(3)最大运行方式两相短路零序短路电流图短路电路图X 10(0) =(X L1(0) +X T )×X TB /(X L1(0) +X T +X TB ) =+×++ =X 13(0 ) =(X L2(0) +X 10(0))×X TC /(X L2(0) +X 10(0)+X TC ) =+×++ =X ff13(0) =X T8+X L4(0)+X 13(0)=++= I ff13(0)*=E (0)/X ff13(0)== I ff13(0)=I ff13(0)*I B =×=d10点发生短路时流过断路器2 (1)最大运行方式正序短路电流短路电路等效图为:图短路电路图其中:X ff14=X dT +X L3+X T8=+++=I d14·max*=E/X ff14=≈ I d14·max =I d14·max*I B =×≈(2)最小运行方式两相短路正序短路电流图短路电路图X 2 =(X L1+X L2)×X L3/( X L1+X L2+ X L3)= X L3/2= X ff2=X d1+X 2++X L4+X T8=+++= I f (3)*= E/2X ff1=2×=流过断路器1、2、3、4、5、6和7的短路电流为: I f (3)=I f (3)*I B =×=I f (2)*=4X ff1=×4×=流过断路器1、2、3、4、5、6和7的短路电流为: I f (2)=I f (2)*I B =×=(3)最大运行方式两相短路零序短路电流图短路电路图X 4(0)=(X L2(0) +X TB )×(X L3(0) +X T )/(X L2(0) +X TB +X L3(0) +X T ) =+×+/+++ =X 14(0) =X 4(0)×X TC /(X 4(0) +X TC ) =×+ =X ff14(0) =X T8+X L4(0)+X 14(0)=++=I ff14(0)*=E (0)/X ff14(0)== I ff14(0)=I ff14(0)*I B =×=5 继电保护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和校验 断路器2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和校验 距离保护?段的整定计算 (1)动作阻抗对输电线路,按躲过本线路末端短路来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