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8

合集下载

8 级文学史有答案版(杉达日语文学史答案)

8 级文学史有答案版(杉达日语文学史答案)

『古事記』の編者は、次のどれか。

太安万侶『古今和歌集』の「仮名序」は、紀貫之によるものだが、「真名序」は誰の作か。

紀淑望「女手おんなで」と呼ばれる和文の日記の濫觴は、次のどれか。

土佐日記「政治小説」ではないものを、ひとつ選べ。

安愚楽鍋自然主義に属さない作家を選べ。

樋口一葉《源氏物語》は(54)帖からなる長編物語である。

《平家物語》の作者として有力だと思われる者は(信濃前司行長)である。

歌舞伎の始まりと言われ、「出雲の阿国」京都で踊ったのは、(かぶき踊り)である。

「ぼんやりした不安」という言葉を残して自殺した作家は(芥川龍之介)である。

前期自然主義(ゾライズム)の代表作ではないものは(くれの廿八日)である。

藤原為経《今鏡》の作者か中山忠親《水鏡》の作者か二条良基《増鏡》の作者か文学史上最初の長編物語は、次のどれか。

宇津保物語うつほものがたり能楽論書『風姿花伝』の作者は、次の誰か。

世阿弥近松門左衛門の演劇観は、何と呼ばれるか。

虚実皮膜論新感覚派の拠点となった雑誌は次のどれか。

文芸時代太宰治・石川淳・坂口安吾・織田作之助らは、何と呼ばれているか。

新戯作派虚実皮膜論•芸といふものは実じつと虚うその皮膜ひにくの間にあるもの也なり。

•虚うそにして虚うそにあらず、実じつにして実にあらず、この間に慰なぐさみが有あつたものなり。

日本最古の文学書は、次のどれか。

古事記古今和歌集仮名序の作者は、次の誰か。

紀貫之『東海道中膝栗毛』の作者は次の誰か。

十返舎一九尾崎紅葉が主宰していた文学結社は、次のどれか。

硯友社硯友社の機関誌は、次のどれか。

我楽多文庫2005年8級51、(『古事記』)と『日本書紀』に収められている古代歌謡を「記紀歌謡」と称している。

52、近世小説史にとって画期的な作品は(井原西鶴)の『好色一代男』である。

53、森鴎外の『舞姫』は二葉亭四迷の(『浮雲』)と並んで、日本近代文学史の出発点における記念碑的な作品である。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8 从汉乐府到文人五言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8 从汉乐府到文人五言诗

叙事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杨柳枝】(刘禹锡)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井底引银瓶
白居易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婵
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笑随 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妾弄青 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 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知君断肠共 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感君松柏化为 心,闇合双鬟逐君去。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 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 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 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 人从閤[ɡé]去。”“新人工织缣 jiān,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 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 如故。”
③相思之苦:《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 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 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 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 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 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2)婚恋家庭:
①爱之真率: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 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 合,乃敢与君绝!
《孔雀东南飞》
菩萨蛮(唐 敦煌曲子词)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shēn]辰现,北斗回南 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我 所 思 兮 在 太 山 。 欲 往 从 之 梁 父
[fǔ]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 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 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 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琅 [lánɡ]玕[ɡān]。何以报之双玉 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 烦怏[yànɡ]。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文学思潮

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
一、左联 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 为“左联”。出席会议的有鲁迅、冯雪峰、沈端先、冯乃超、柔 石、 李初梨、蒋光慈等四十余人。会上通过的理论纲领宣告:“我们 的 文艺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了社会地位 的’ 小资产阶级的”,并且要“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会 议选举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 等七人为常务委员。鲁迅在会上做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的重要讲话。 “左联”成立标志着共产党在组织上自觉领导文艺的开始。
第八章 30年代文学思潮

革命文学运动与思潮 文学论争 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2013-8-8
中国现代文学史
30年代文学发展总评


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文学特征 是多元性和丰富性,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 30年代文学,经过整个20年代的发展和陶冶,艺术 水平明显地提高。30年代文学所达到的艺术境地, 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大派别的文学成就
1、创作题材空前的开拓和表现角度的新开掘。各派作 家均取得优秀成绩。 2、中、长篇小说和多幕剧成为收获最丰的体裁,取得 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艺术表现上注重典型环境与典 型性格的塑造。心理刻画得到特别的注重和发展。 3、作家个人的风格和艺术世界基本形成。30年代的一 些作品都是耳熟能详的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丰收 期。
2013-8-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三十年代文艺两大阵营的形成
1、革命文学阵营 从1928年起革命文学(无产阶级文学)兴起。 其标志是:1928年1月全部由共产党员作家组成的太阳社创办了《 太阳》月刊,蒋光慈、钱杏邨主持;刚从日本回国的创造社新成 员李初梨、冯乃超、彭康主持的《文化批判》创刊;创造社的 《创造月刊》第一卷8号“突变”为宣传革命文学。 2、自由主义文学阵营 1928年3月,倾向于自由主义的作家胡适、 徐志摩、梁实秋等创办《新月》月刊,声称维护“独立”“健康” 的 原则与“尊严的原则”。以此为中心,自由主义文学阵营也形成。

第八章--19世纪文学(下)-《外国文学史》-马工程PPT优秀课件

第八章--19世纪文学(下)-《外国文学史》-马工程PPT优秀课件
创作中,从生理的角度去表现人,特别是 以当时遗传学的观点去理解促使人行动的 原因。
21
O 第三,开始淡化情节,主张按生活的 本来面目去反映现实,擅长描写群众 场面和人物的变态心理,叙述文风一 般平和、冷静,作家隐匿很深,不发 议论,不作评价。
2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O 左拉作为自然主义的集 大成者和实践者,他身 体力行,于1877年发表 了小说《小酒店》,通 过描写洗衣女工绮尔维 丝的一生来探讨酒精对 人的危害,并一举成名。
第八章 19世纪文学(下)
1
第一节 概述
O 一、19世纪晚期社会历史背景与主要 文学思潮
O 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欧美一些发达 国家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 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
2
O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诞生后, 在各国工人阶级中广泛传播,影响越 来越大。
O 19世纪后半期,实证主义、唯意志论、 直觉主义等流派盛行。
O 他们甚至主张,不是艺术反映生活, 而是生活模仿艺术;不是艺术应当人 生化,而是人生应当艺术化。
30
O 象征主义文学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 纪4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文学流派,分 为前后两个阶段。19世纪70年代到90 年代是前期象征主义阶段,20世纪初 到40年代为后期象征主义阶段。
31
O 前期象征派产生于法国,从19世纪中 叶开始流行的唯心主义是它的哲学基 础。
3
O 实证主义的创始人是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 家孔德,他主张用自 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社会,把社会与自然 等同起来。
4
O 法国哲学家丹纳继续和发展了实证主 义哲学,在《艺术哲学》(1865)、 《论智慧》(1870)等著作中,丹纳 将实证哲学和达尔文的学说运用于文 艺理论的研究,提出“种族、环境、 时代”是文化发展的三个决定性因素。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8章 19世纪文学(三)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8章 19世纪文学(三)

第八章 19世纪文学(三)19世纪后期的文学呈多元化:30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潮)、自然主义文学、巴黎公社文学。

非理性的具有现代特征的形式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一、19世纪后期文学的基本特征1.三种基本思想并存。

①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明确提出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

②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

③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的非理性学说,对世界感到失望和无所适从,只好退回内心强调“意志”。

2.开始“退回内心”。

(19世纪后期欧洲文学开始出现“向内转”的趋势)。

3.越来越重视文学技巧。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心理分析与内心独白;形式主义文学则注重象征和隐喻,讲究交感和对应。

二、多元文学的发展概况自然主义、巴黎公社文学、唯美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一)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后期文学的主导潮流,不再局限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而是扩展到封建专制的国家;对罪恶的根源的追问;对人类心灵关注加强。

(1)法国莫泊桑1、世界文坛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

中短篇小说300余篇、长篇小说6部;中短篇小说是莫泊桑的最高成就,所表现的生活可以拼贴成法国社会风俗画。

福楼拜的学生,受福楼拜影响。

2、代表作《羊脂球》(成名作、具有爱国主义思想。

)最富现实意义长篇小说:《漂亮朋友》3、特点(1)普法战争称为主要题材。

(2)展现小职员的生活与精神世界。

(3)以诺曼底农村生活为背景(4)展现人的神秘精神状态4、艺术成就(1)文字简洁,结构严密(2)用平淡的口吻叙述故事(3)语言朴实无华都德:《柏林之围》《最后一课》(2)英国梅瑞狄斯:《利益主义者》哈代(3)德国主流是现实主义文学冯达诺:德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创始人,《艾菲·布利斯特》(4)中欧和南欧以反对压迫争取民族解放为主挪威:易卜生(5)俄国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的国家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1、契诃夫的创作特点:(1)多选取普通生活,自然的反映善恶(2)不动声色的叙述态度(3)契诃夫的小说没有大篇幅的景物描写2、《套中人》中别里科夫的典型形象和社会意义:⑴契诃夫在短篇小说《套中人》中塑造了一个旧制度的卫道士,新事物的反对者的典型――中学希腊语教员别里科夫。

文学史精华版

文学史精华版

选择题20填空题30名词解释10,变风变雅、春秋、春秋笔法、楚辞、七体、九体、乐府、建安风骨、宫体诗、上官体、王孟诗派、古文运动、问答题8风雅精神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左传》叙事的文学意味表现.《史记》、《汉书》叙事写人的特点.汉乐府的艺术特点及表演性、戏剧性.《古诗十九首》艺术特色及人生哲理的揭示三曹诗风比较.太康诗风的特点..杜甫诗歌叙事的特点.文学自觉的标志及体现。

元白诗派的诗歌主张及其影响论述题4汉赋的整体发展演变。

魏晋风流的表现及文学影响。

初唐诗歌发展脉络。

陶渊明、谢灵运诗风的差异体现了中国诗风的转观第一部分:选择填空第一卷第一编、先秦散文第一章、上古神话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2.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3.《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5.神话可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话8.后稷是周人的始祖,他的神话记录在《诗经••大雅·生民》中9.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第二章、《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词,有目无词。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2.《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诗”最初都是乐歌,“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3.鲁、齐、韩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5.毛序诗最早提出诗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12.《七月》是《诗经》风诗中最长的一篇,共8章88句,380字,叙述了农夫一年间的艰苦劳动过程和他们的生活情况14.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16 关于《诗经》的编集,有所谓献诗、采诗、删诗之说。

18、一般认为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音乐类型分的20、《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98-10古代文学真题

98-10古代文学真题

1998年中外文学史一、填空:(40分)1、现存最早的《诗经》注是“毛传郑笺”,“郑”指的是郑玄。

2、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招魂》等。

3、“汉赋四大家”指的是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4、《古诗十九首》最早为萧统《昭明文选》收录。

5、西晋太康时期作家中“二陆”是指陆机和陆云。

6、魏晋时期的文论著作有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和挚虞的《文章流别论》。

7、沈宋的作品是我国诗歌中(近体、格律、律)诗成熟的标志。

8、陈子昂在《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了诗歌革新主张。

9、唐传奇《霍小玉传》的作者是蒋防。

10、宋周邦彦的词集名《清真集》。

11、辛弃疾的词集名《稼轩长短句》。

12、由四部杂剧组成的《四声猿》的作者是徐渭。

13、南戏《琵琶记的作者是高明。

14、明代反对拟古主义、和公安派同时的有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

15、“桐城派”散文主要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等。

16、近代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给“诗界革命”开辟道路的是黄遵宪。

17、中国新文学的开端以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作为标志。

18、被鲁迅誉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诗人是冯至。

19、《手推车》的作者是艾青。

20、《给亡妇》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

21、蒋纯祖出自路翎的笔下。

22、梅春是叶紫所著中篇小说《星》中的人物。

23、《西线轶事》的作者是徐怀中。

24、区桃是欧阳山所著长篇小说《三家巷》中的人物。

25、“双百方针”提出时间是1956年。

26、古代希腊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合称为“荷马史诗”。

27、意大利人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8、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瑟罗》。

29、《伪君子》是法国古典主义作家莫里哀的喜剧代表作、主人公是达尔杜弗。

30、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简爱》;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是《呼啸山庄》。

中国文学批评史8讲

中国文学批评史8讲




(一)永明声律论的兴起 永明年间,一场声势浩大的声律运动勃然兴起,究其 原因有三: 其一,汉语诵读本身所具备的抑扬顿挫的节奏之感, 乃是永明声律论得以产生与发展的自然基础。汉语由方 块汉字组成,重训诂,重声训,四声调类是汉语本身所 固有的。先秦汉语中就有声调。据北师大俞敏《古四声 平议》一文算,《易· 上经》2064个字,其中平声912(占 44%)、上声426(占21%)、去声353(占17%)、入声373(占 18%) 。古人诵书,本注意抑扬顿挫,声音悦耳动听。 《续晋阳秋》载,东晋袁宏讽咏《咏史》诗,而为谢尚 所激赏,称其“声既清会,辞又藻拔”。南朝讲舍, 《梁书》本传称之“善诵书,背文讽说,音韵清辩”。 可见古人早就注重诵读的声音之美。
(2)从文章性质入手划分:

梁元帝萧绎《金楼子· 立言》说, “古人之学者有 二”,是指“通圣人之经”之儒与“止于辞赋”之文。 前者属于学术的范畴,后者属于文章的范畴。 所谓“今人之学者有四”,指:①墨守五经章句之儒; ②博穷子史而不能通其理之学者;③擅长“笔”之作 者;④擅长“文”之作者。前二者属于学术范畴,后 二者属于文章的范畴。这种“文”“笔”之辨,已不 是从形式上按有韵、无韵来区分,而是从作品本身的 性质上指出“文”“笔”的差异。
陆机《文赋》亦强调作家为文,必须“笼天地于 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形内即形骸之内,指主观精 神;形外即天地,指客观世界。“笼天地于形内”, 正如《庄子· 齐物论》所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 我为一。”认为作家只有胸怀广阔,视野开阔,“观 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囊括宇宙,才能描绘 出纷纭万象于笔端。 说明作家为文,重在充分表现“道”即宇宙本体, “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虚无”则“大 象无形”,“寂寞”乃“大音希声”。按照玄学本体 论,文是“虚无”、“寂寞”的宇宙本体即“道”的 表现,惟有善为文者,才能“笼天地”、“挫万物”, 创作出天下之“至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重要时间和事件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19.1921.7创造社成立。

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

1927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

22.1921.5在上海成立了“五四”以后最早的话剧团体——民众戏剧社。

创办了第一个戏剧杂志《戏剧》周刊(1921.5~1922.4)。

23.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协社,是中国早期话剧团体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24.1922成立“浅草—沉钟社”(1934年解散),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的……..25.1917.2在《新青年》发表了《白话诗八首》,其中《朋友》一诗创作于1916.8。

外国文学史下课程复习练习题

外国文学史下课程复习练习题

一、填空题:1、俄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是______,他的代表作中出现了俄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______”形象。

2、普希金在《驿站长》中塑造了______这个俄罗斯文学中的第一个______形象,首创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同情关怀小人物的传统。

3、“达吉亚娜”是《______》中的女主人公。

4、莱蒙托夫的代表作长篇小说《________》中的男主人公______是俄国文学史上的第______个“________”形象。

5、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的女主人公被称作“____________________”。

长诗《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的作者是__________。

6、《罪与罚》的作者的另一作品《________》是世界文学中揭露暗无天日的监狱生活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这位作者的成名作是《________》。

7、十九世纪俄罗斯三大文艺批评家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

8、《彼得堡故事集》的作者创作的著名喜剧是________。

这位作家代表作中的著名吝啬鬼形象是__________,主人公______是________形象。

9、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

10、列夫·托尔斯泰的三大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

二、选择题(不定项):1、标志着普希金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作品是()。

A、《驿站长》B、《叶甫盖尼.奥涅金》C、《茨冈》D、《上尉的女儿》2、以下属于俄国“自然派”创始人的作品的有()。

A、《外套》B、《钦差大臣》C、《死魂灵》D、《前夜》3、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中著名的有()。

A、《前夜》B、《罗亭》C、《贵族之家》D、《父与子》4、“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彼得堡”出现在()中。

A、《白痴》B、《群魔》C、《罪与罚》D、《卡拉马佐夫兄弟》5、《战争与和平》中的人物形象有()。

A、安德烈B、彼埃尔C、娜塔莎D、库图佐夫6、托尔斯泰笔下具有自传性的形象是()。

外国文学史PPT 张世君 第8章第7节 马克吐温

外国文学史PPT 张世君 第8章第7节 马克吐温

口语化风格
马克· 吐温的叙事语言运用生动活泼的方言,他的 作品句法简洁、朴素,语言准确、简明,极少用长句, 常用并列句和重复句。他的口语化风格奠定了美国文 学口语化风格的基础。 《哈克》运用了各种方言,在《哈克》扉页“说 明”中,作者写道:“在这部书中,运用了一系列的 方言妙语:密苏里河黑人方言,西南最边远的森林地 带的方言,普通的‘Pike-County’方言,最终发生变 化的极好的方言。这些方言的运用,不是偶然冒险的 形式,被人猜疑,而是经过周密的调查,颇费心力的, 它具有帮助引导读者熟悉这几种方言的价值。”
3.流浪儿典型哈克
哈克是马克· 吐温有名的儿童形象。他在密西西比 河上流浪,他是一个现代流浪儿,和传统流浪汉不同 的是,他的旅行冒险不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是为 了追求自由,表现出文明的倾向 。他不愿做虚伪的 “文明人”,宁愿下地狱。他帮助黑奴隶吉姆逃跑, 反对种族歧视。 他的整个旅行是不断的“逃离”,从家中逃离, 从文明社会逃离,从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面前逃离。 他是一个逃离的人。
幽默的正义感
马克· 吐温的幽默充满人道主义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幽 默与讽刺融为一体。1910年11月23日,他在纽约发表 《我也是义和团》的著名演说,谴责帝国主义列强侵略 中国。他以惯常的幽默风格谈道:“我在报上读到一段 新闻,一开头便说:‘俄国准备实行节约’。我倒是没 有料到会有这样的事。我当即想,要是俄国实行了节约, 能把眼下派到满洲去的三万军队召回国。让他们在和平 生活中安居乐业,那对俄国来说是多大的好事。”“义 和团主张要把我们赶出他们的国家。我也是义和团。因 为我也主张把他们赶出我们的国家。”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加冕仪式
《王子与贫儿》 的加冕仪式真假王 子重新换装,恢复 原来的身份。加冕 过程嘲笑了严肃的 国王即位。电影改 编把幽默演绎到底, 以玉玺敲核桃的动 作结束。

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属于西班牙的史诗A.《埃达》B.《贝奥武甫》C.《萨迦》D.《熙德之歌》正确答案:D2.最早写乌托邦的作品是A.《鸟》B.《云》C.《公断》D.《恨世者》正确答案:A3.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最伟大的作家是A.塞万提斯B.维加C.乔叟D.拉伯雷正确答案:A4.“舞台上的哲学家”、“问题剧”的创始人是A.欧里庇得斯B.索福克勒斯C.埃斯库罗斯D.阿里斯托芬正确答案:A5.《伪君子》中的伪君子形象是A.答丢夫B.桃丽娜C.奥尔贡D.国王正确答案:A6.“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指的是A.莎士比B.彼特拉克C.但丁D.薄伽丘正确答案:C7.下列哪一项属于英国第一代湖畔派的代表诗人A.拜伦B.雪莱C.济兹D.骚塞正确答案:D8.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是A.高乃依B.拉辛C.拉封丹D.布瓦洛正确答案:A9.欧洲现实主义的发源地是A.法国B.德国C.英国D.美国正确答案:A10.下列哪一项属于理查逊的作品A.《老实人》B.《帕美勒,或美德有报》C.《私生子》D.《修女》正确答案:B11.杰克.伦敦描写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斗争的作品是A.《荒野的呼唤》B.《白牙》C.《铁蹄》D.《马丁.伊登》正确答案:C12.莫里哀以批判资产者恶习为主要内容的代表作是A.《恨世者》B.《伪君子》C.《吝啬鬼》D.《无病呻吟》正确答案:C13.《俄国军营的歌手》的作者是A.茹科夫斯基B.德莱塞C.杰克.伦敦D.刘易斯正确答案:A14.“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雪莱的A.《云》B.《致云雀》C.《西风颂》D.《给英国人民的歌》正确答案:C15.俄国未来主义代表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代表作是A.《他们来了》B.《被杀的和平鸽》C.《醇酒集》D.《穿裤子的云》正确答案:B16.普希金的长篇历史小说是A.《青铜骑士》B.《黑桃皇后》C.《杜布洛夫斯基》D.《上尉的女儿》正确答案:D17.下列哪一项属于罗伯一格里耶的作品A.《第二十二条军规》B.《椅子》C.《橡皮》D.《犀牛》正确答案:C18.斯丹达尔的第一部小说是A.《阿尔芒斯》B.《巴马修道院》C.《红与黑》D.《红与白》正确答案:A19.被高尔基称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的是A.《源氏物语》B.《一千零一夜》C.《平家物语》D.《堂吉诃德》正确答案:B20.契诃夫90年代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套中人》中塑造的“套中人”形象是A.别里科夫B.泼留希金C.格罗莫夫D.伊凡诺夫正确答案:A21.下列哪一项属于朝鲜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之一A.纪伯伦B.塔哈.侯赛因C.普列姆昌德D.李箕永正确答案:D22.列夫.托尔斯泰首次提出贵族阶级“平民化”的问题的作品是A.《一个地主的早晨》B.《琉森》C.《哥萨克》D.《战争与和平》正确答案:C23.下列哪位作家被誉为阿拉伯小说史上的一座“金字塔”A.塔哈.侯赛因B.纪伯伦C.马哈福兹D.戈迪默正确答案:C24.下列哪一项是《金云翘传》中的人物A.三宫B.毕巧林C.金重D.勒内正确答案:C25.德莱塞的代表作是A.《嘉莉妹妹》B.《珍妮姑娘》C.《美国的悲剧》D.《巨人》正确答案:C26.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是A.《丹东》B.《贝多芬传》C.《米开朗琪罗传》D.《约翰.克利斯朵夫》正确答案:D多项选择题27.骑士文学可以分为A.骑士抒情诗B.骑士叙事诗C.骑士小说D.骑士书信集E.骑士对话集正确答案:A,B28.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作品有A.《巨人传》B.《乌托邦》C.《坎特伯雷故事集》D.《一报还一报》E.《羊泉村》正确答案:B,C,D29.狄德罗的哲理小说有A.《私生子》B.《一家之主》C.《修女》D.《拉摩的侄儿》E.《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正确答案:C,D,E30.乔治.桑的小说主要有A.《三剑客》B.《康素埃洛》C.《安吉堡的磨工》D.《弃儿法朗莎》E.《小法岱特》正确答案:B,C,D,E31.下列属于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作家有A.雷马克B.海明威C.菲茨杰拉德D.德莱塞E.杰克.伦敦正确答案:B,C32.《旧约》中的先知书包括A.《创世记》B.《士师记》C.《以赛亚书》D.《耶利米书》E.《以西结书》正确答案:C,D,E名词解释33.自然派正确答案:自然派:是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别称。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复习8-summary-of-the-Age-of-Elizabeth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复习8-summary-of-the-Age-of-Elizabeth

Summary of the Age of Elizabeth ( I )This period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greatest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Historically, we note in this age the tremendous impetus received from the Renaissance, from the Reformation, and from the exploration of the New World. It was marked by a strong national spirit, by patriotism, by religious tolerance, by social content, by intellectual progress, and by unbounded enthusiasm.Such an age, of thought, feeling, and vigorous action, finds its best expression in the drama; and the wonderful development of the drama, culminating in Shakespeare,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Elizabethan period. Though the age produced some excellent prose works, it is essentially an age of poetry; and the poetry is remarkable for its variety, its freshness, its youthful and romantic feeling. Both the poetry and drama were permeated by Italian influence, which was dominant in English literature from Chaucer to the Restoration. The literature of this age is often called the literature of the Renaissance, though, the Renaissance itself began much earlier, and for a century and a half added very little to English literary possessions.In the study of the age we have noted:1.The non-dramatic poetsThe poets who did not write for the stage.a. The center of this group is Edmund Spenser whose Shepherd’s Calendar(1579) marked the appearance of the first national poet since Chaucer’s death in 1400. His most famous work is The Faery Queen .The Shepherd’s Calendar is about his love and his melancholy over the lost love. The themes are generally rural life, nature, love in the fields; and the speakers are shepherds and shepherdesses. It consists of twelve pastoral poems, or eclogues, one for each month of the year.The Faery Queen. The original plan of the poem included twenty four books, each of which was to recount the adventure and triumph of a knight who represented a moral virtue. Spenser completed only six books, celebrating holiness, temperance, chastity, friendship, justice, and courtesy. For The Faery Queen, Spenser invented a new verse form, which has been called since his day the Spenserian stanza. It is in nine lines, eight of five feet each and last of six feet, riming ababbcbcc.Characteristics of Spenser’s po etry:1. perfect melody;2.a rare sense of beauty;3. a splendid imagination;4. a lofty moral purity and seriousness;5.a delicate idealismA Gentle Knight was pricking on the plaine,Ycladd in mightei armes and silver shielde,Wherein old dints of deepe woundes did remaine.The cruell markes of many a bloody fielde;Yet armes till that time did he never wield:His angry steede did chide his foming bitt,As much disdayning to the curbe to yield:Full iolly knight he seemed, and faire did sitt,As one for knightly giusts and fierce encounters fitt.b. minor poets associated with Spenser1. Thomas Sackville 1536-1608 earl of Dorset and Lord High Treasurer of England. In imitation of Dante’s Inferno, he formed the design of a great poem called The Mirror for Magistrates. He wrote also,in connection with Thomas Norton, first English tragedy, Ferrex and Porrex = Gorboduc2. Michael Drayton 1563-1631 most voluminous, chief work is Polyolbion, an enormous poem of many thousand couplets, describing the towns, mountains, and rivers of Britain, with the interesting legends connected with each. Two other long works Baron’s Wars , Heroic Epistle of England and “Ballad of Agincourt”.3. George Chapman 1559-1634, wrote chiefly for the stage. His plays, which were for the most part merely poems in dialogue, fell far below the high dramatic standard of his time and are now almost unread. His most famous work is the metrical translation of the Iliad and of the Odyssey. He is also remembered as the finisher of Marlowe’s Hero and Leander, in which, apart from the drama, the Renaissance movement is seen at perhaps its highest point in English poetry.4. Philip Sidney 1554-1586, the ideal gentleman, more interesting as a man than as a writer. His life expresses, better than any single literary work, the two ideals of the age,--- personal honor and national greatness. As a writer, he is known by three principal works, all published after his death. Arcadia is a pastoral romance. Apologie for Poetrie = Defense of Poesie , appeared in answer to a pamphlet by Stephen Gosson called The School of Abuse, in which the poetry of the age and its unbridled pleasure were denounced with puritan thoroughness and conviction. Astrophel and Stella is a collection of songs and sonnets addressed to Lady Penelope Devereux, to whom Sidney had once been betrothed.2.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rama in EnglandFirst the need, then the story, then the play; that seems to be the na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drama in its simplest form. The great deeds of a people are treasured in its literature and later generations represent in play or pantomime certain parts of the story which appeal most powerfully to the imagination. To act a part seems as natural to humanity as to tell a story; and originally the drama is but an old story retold to the eye, a story put into action by living performers, who for the moment “make believe” or imagine themselves to be the old heroes.In Europe, as in Greece, the drama had a distinctly religious origin. The first characters were drawn from the New Testament, and the object of the first plays was to make the church service more impressive, or to emphasize moral lessons by showing the reward of the good and the punishment of the evil doer. In the latter days of the Roman Empire the church found the stage possessed by frightful plays, which debased the morals of a people already fallen too low. So the corrupt drama was driven from the stage, and plays of every kind were forbidden. But mankind loves a spectacle, and soon the church itself provided a substitute for the forbidden plays in the famous Mysteries and Miracles.a. Miracle and Mystery playsIn France the name miracle was given to any play representing the lives of the saints, while the mystery represented scenes from the life of Christ. In England this distinction was almost unknown;the name miracle was used indiscriminately for all plays having their origin in the Bible or in the lives of the saints; and the name mystery, to distinguish a certain class of plays, was not used until long after the religious drama had passed away. By the year 1300 the miracles were out of ecclesiastical hands and adopted eagerly by the town guilds.b. Morality playsThe second period of drama is shown by the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the morality plays. In these the characters were allegorical personages,--- life, death, repentance, goodness, love, greed, and other virtues and vices. The morality marks a distinct advance over the miracle in that it gave free scope to the imagination for new plots and incidents. Of the known authors of moralities, two of the best are John Skelton, who wrote Magnificence and David Lindsay. They satirize or denounceabuses of church and state, and introduce living personages thinly disguised as allegories; so that the stage first becomes a power in shaping events and correcting abuses.c. InterludesIt is impossible to draw any accurate line of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moralities and interludes. In general we may think of the latter as dramatic scenes, sometimes given at banquets and entertainments where a little fun was wanted. The interludes originated, undoubtedly, in a sense of humor and was raised to the distinct dramatic form known as comedy by Heywood 1497?-1580?The Play of the Weather, The Fou r P’sd. Artistic period of the dramaThe artistic is the final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glish drama. It differs radically from the other in that its chief purpose is not to point a moral but to represent human life as it is. The first true play in English is the comedy, Ralph Royster Doyster by Nicholas Udall. The story is that of a conceited fop in love with a widow, who is already engaged to another man. Gammer Gurton’s Needle, a domestic comedy, representing the life of the peasant class.The first English tragedy, Gorboduc, was written by Thomas Sackville and Thomas Norton. It is the first play to be written in blank verse.e. Dramatic unitiesIn the classic play the so-called dramatic unities of time, place, and action were strictly observed.Time and place must remain the same, the play could represent a period of only a few hours, and whatever action was introduced must take place at the spot where the play began. The severe simplicity of the classical drama seemed only to hamper the exuberant English spirit. The English drama, on the other hand, strove to represent the whole sweep of life in a single play.f. Two schools of dramaThe university wits generally upheld the classical ideal and ridiculed the crudeness of the new English plays. Sackville, Norton, Sidney were of this class.Lyly, Greene, Peele, Marlowe, these popular playwrights were against these. They recognized the English love of action and disregarded the dramatic unities in their endeavor to present life as it is.John Lyly 1554?-1606, known as having developed the pernicious literary style called euphuism.His two prose works Euphues, the Anatomy of Wit; Euphues and His England. The style is affected and overelegant, abounds in odd conceits, and uses hopelessly involved sentences.Thomas Kyd. Spanish Tragedy, melodrama of passion, copied by Marlow and Shakespeare.Robert Greene 1558-1592, plays the chief part 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romantic comedy. Friar Bacon and Friar BungayChristopher Marlowe 1564—1593. In addition to Hero and Leander, he is famous for four dramas, known as one-man type of tragedy, each revolving about one central personality who is consumed by the lust of power. Tamburlaine, is the story of Timur, the Tartar. Faustus is of a scholar who longs for infinite knowledge. The Jew of Malta, is a study of lust for wealth. Edward II , isa tragic study of a king’s weakness and misery.Marlow is the only dramatist of the time who is ever compared with Shakespeare. When we remember that he died at 29, probably before Shakespeare had produced a single great play, we must wonder what he might have done had he outlived his wretched youth and become a man. Here and there his work is remarkable for its splendid imagination, for the stateliness of its verse, and for its rare bits of poetic beauty; but in dramatic instinct, in wide knowledge of human life, in humor, in delineation of woman’s character, in the delicate fancy----in a word, in all that makes a dramaticgenius, Shakespeare stands alone. Marlow simply prepared the way for the master who was to follow.g. Variety of the early drama1. chronicle plays, founded on historical events and characters. Of Shakespeare’s 37 plays, ten are true chronicle plays of English kings.2. The domestic plays began with crude home scenes introduced into the miracles and developed ina score of different ways, from the coarse humor of Gammer Gurton’s Needle to the comedy of manners of Jonson and the later dramatists. Shakespeare’s The Taming of the Shrew , Merry Wives of Windsor belong to this class.3. The so-called court comedy was marked by elaborate dialogues, jests, retorts, and endless plays on words, rather than by action. It was made popular by Lyly’s success, and was imitated in Shakespeare’s “Lylian” comedies, such as Love’s Labour’s Lost , Two Gentlemen of Verona4. Romantic comedy and tragedy suggest the most artistic and finished types of the drama, brought to perfection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 Romeo and Juliet , The Tempest .5. a. classical plays, favored by cultivated audiences. b. melodrama, favorite of the groundlings.c. tragedy of blood, such as Shakespeare’s Titus Andronicus , Hamlet Lear , Macbeth .3. Conclusion: Shakespeare is the only dramatist whose plays cover the whole range of the drama. He raised the drama from a blundering experiment to a perfection of form and expression which has never since been rivaled.。

外国文学史自考题模拟8_真题-无答案

外国文学史自考题模拟8_真题-无答案

外国文学史自考题模拟8(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世界戏剧史上的泰斗是______A. 莎士比亚B. 塞万提斯C. 彼特拉克D. 托马斯·莫尔2. “戏剧艺术的荷马”指的是______A. 埃斯库罗斯B. 欧里庇得斯C. 阿里斯托芬D. 索福克勒斯3. 《伪君子》中的资产者形象是______A. 答丢夫B. 桃丽娜C. 奥尔贡D. 国王4. 海涅的代表作是______A.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B.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C. 《儿童与家庭童话集》D. 《麦布女王》5. 号召德国要摆脱对法国文学的依赖,主张创作“市民悲剧”的是______A. 莱辛B. 歌德C. 席勒D. 赫尔德6. 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是______A. 英国B. 法国C. 西班牙D. 意大利7. “美国文学之父”是指______A. 欧文B. 库柏C. 爱伦·坡D. 惠特曼8. 莫里哀笔下最著名的吝啬鬼是______A. 唐璜B. 答丢夫C. 阿巴贡D. 奥尔贡9. 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集是______A. 《前夜》B. 《贵族之家》C. 《猎人笔记》D. 《父与子》10. 被歌德称为“骨中的骨,肉中的肉”的作品是______A. 《亲和力》B. 《西东合集》C. 《诗与真》D. 《托尔夸托·塔索》11. 下列哪部作品揭露了封建贵族的罪恶______A. 《妇人学堂》B. 《可笑的女才子》C. 《伪君子》D. 《恨世者》12. 大仲马以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为背景,描写邓蒂斯报恩复仇故事的作品是______A. 《三个火枪手》B. 《基督山伯爵》C. 《茶花女》D. 《哈姆莱特》13. 第一个最重要的德国无产阶级诗人是______A. 海涅B. 维尔特C. 林顿D. 琼斯14. 俄国第一篇描写小人物的作品是______A. 《乡村》B. 《茨冈人》C. 《驿站长》D. 《叶甫盖尼·奥涅金》15. 被称为“象征派怪杰”的是______A. 魏尔伦B. 兰波C. 马拉美D. 戈蒂耶16. 首次在俄国文学中塑造“新人”形象的作品是______A. 《驿站长》B. 《前夜》C. 《烟》D. 《处女地》17. 马克·吐温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是______A. 《镀金时代》B. 《竞选州长》C. 《卡列瓦拉县驰名的跳蛙》D. 《王子与贫儿》18. 果戈理《死魂灵》中著名的吝啬鬼是______A. 泼留希金B. 索巴凯维奇C. 玛尼罗夫D. 诺兹德寥夫19. 帕索斯的被誉为“现代美国小说中第一部伟大的民族史诗”的作品是______A. 《愤怒的葡萄》B. 《美国》C. 《献给老鼠》D. 《人与鼠》20. 象征派的泰斗是______A. 魏尔伦B. 兰波C. 马拉美D. 戈蒂娜21. 下列属于旧约中的先知书的是______A. 《哈巴谷书》B. 《创世记》C. 《列王记》D. 《雅歌》22. 阿·托尔斯泰的作品是______A. 《苦难的历程》B. 《战争与和平》C. 《安娜·卡列尼娜》D. 《这里黎明静悄悄》23. 艾略特的哪部作品被认为是揭示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杰作______A. 《荒原》B. 《空心人》C. 《力士斯威尼》D. 《四个四重奏》24. 表现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是奥地利的______A. 沃尔夫B. 卡夫卡C. 茨威格D. 乔伊斯25. 辛伯达出自下列哪部作品______A. 《源氏物语》B. 《一千零一夜》C. 《平家物语》D. 《堂吉诃德》26. “他人就是地狱”这句表达存在主义哲学的名言出自______A. 《禁闭》B. 《恶心》C. 《墙》D. 《死无葬身之地》二、多项选择题1.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包括______A. 浪漫主义文学B. 现实主义文学C. 人文主义文学D. 民间文学E. 封建文学2. 《红与黑》中的人物有______A. 于连B. 德·瑞那市长C. 哇列诺D. 珂赛特E. 克罗德3. 杰克伦敦借动物题材反映人类社会“肉搏”的残酷现实的作品是______A. 《荒野的呼唤》B. 《白牙》C. 《铁蹄》D. 《马丁·伊登》E. 《哀伤》4. 赛珍珠的被誉为“中国农民生活史诗”的作品是______A. 《夜色温柔》B. 《大地》C. 《儿子们》D. 《分家》E. 《人的命运》5. 《我是猫》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______A. 东风B. 寒月C. 苦沙弥D. 岛村E. 驹子6. 马哈福兹的代表作是三部曲______A. 《宫间街》B. 《思宫街》C. 《甘露街》D. 《千夜之夜》E. 《雨中的爱情》第Ⅱ部分非选择题三、名词解释题1. “小人物”2. 解冻文学3. 悬诗4. 复调小说5. 荒诞派戏剧四、简答题1. 简析《伊利昂纪》中的阿喀琉斯形象。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体及文学现象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体及文学现象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体及文学现象街头诗1938年8月,柯仲平、田间等联合发表《街头诗歌运动宣言》,在延安发起街头批判诗运动。

街头诗即指抄在村庄墙壁、门楼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

它们多以抗战为内容,短小精悍、战斗性强,对宣传鼓舞群众的斗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其中田间的《义勇军》等是其优秀之作。

《新中华报》中专门刊登了“街头诗选”。

街头诗作者除了诗人,还有很多群众,这使街头诗运动在更广的范围内蓬勃展开。

问题小说冰心是最早创作“问题小说”并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之一。

她于191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接连创作了许多“问题小说”。

所谓“问题小说”就是以家庭、妇女、婚恋、劳工、青年等各种社会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

冰心“问题小说”,涉及面很广,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妹》、《还乡》等。

女作家庐隐也是“问题小说”的创作者之一。

乡土文学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鲁迅的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

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受压迫最深重的农民问题。

对农民的破产,农村妇女悲惨的命运,封建农村的陋习和农民思想的麻木,以及中小地主和小有产者的败落都有深入的表现。

代表作家作品有:王任叔的《疲惫者》。

许钦文的《疯妇》、《鼻涕阿二》、台静农的《天二哥》等。

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

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

文学史名词解释

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文学史4一、名词解释1、前七子:出现于明弘治、正德年间,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代表人物是李梦阳、何景明,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反对台阁休诗风中起过重要作用,但也将文学创作引向了拟古主义的道路。

2、后七子: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

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

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

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较前七子更绝对。

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3、茶陵诗派:从明成化到弘治年间,台阁体诗文创作趋向衰落与消退,这一时期对文坛有着重要影响的则是茶陵诗派。

茶陵派以李东阳为主。

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

他的有些作品摆脱了台阁体的束缚,表现出更为广阔的生活视角,刻画了作者个人的真情实感。

17、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

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4、阳羡派: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

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

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

5、浙西词派:朱彝尊是浙西词派开创者,与李良年、龚翔麟、沈蚌日、李符、沈岸登称为“浙西六家”,他推尊词体,宗法南宋,以姜夔、张炎为圭臬,还与汪森辑录《词综》,主张以雅正矫正显露,归于醇雅。

要求词有古雅峭拔的格调,疏淡清远的意境,严谨和谐的音律。

6、公安派:指明代后期以袁宏道为首,包括袁宗道、袁中道在内的文学派别,因他们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和《左传》
三、左传
1、概况
• • • • • • 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 迄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 比《春秋》多出17年 《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左丘明
• 《論語》:“巧言令色足恭, 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 《史記.太史公自序》 “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 战国初年无名氏作
昭公
• • • • • • • • • 名裯 在位32年 韩宣子来聘,观书于太史氏 齐国陈氏 吴越 孔子 郯子来朝 赋诗 君伐季氏,至齐、晋,鲁不纳,死于晋乾侯
定公
• • • • • • • • • • 名宋 在位15年 齐夹谷之会 阳虎 孔子为大司寇 仲由为季氏宰 苌弘 吴王阖庐 伍员、申包胥 赵鞅
哀公
• • • • • • • • • • 名蒋 在位27年 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 齐田氏弑君 楚白公之乱 晋知伯 哀公二十七年,请越伐三桓,到有山氏。 三桓攻公,公逃卫、邹、越。 国人迎哀公复归,卒于有山氏。
思想内容
• (1)重视民势和民心向背,体现了民本思想。 • (2)歌颂正义、歌颂爱国,如对郑子产、弦高、楚申 包胥,齐晏婴等人的肯定。 • (3)揭露统治者的残暴和秽行。 • (4)记述了许多战争,从中总结了不少经验。 • (5)局限:首先,维护旧礼制、宣扬血缘宗法制度的 倾向很突出,对当时一些革新措施颇为不满。其次,对 妖鬼、神怪、占卜、津津乐道。
参考
• • • •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沈玉成《左传译文》 李梦生《左传译注》 刘文淇等《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2、内容 鲁国十二公
隐公—桓公—庄公—闵公 僖公—文公—宣公—成公 昭公—襄公—定公—哀公
隐公
• 名息姑,伯禽至隐公凡十三君,兄弟相及者五人。 • 纷争集中在郑,宋、周。惠公晚年与宋战。隐公即位后 与宋和好。6年,与郑修好。中立。9年,鲁始倾向 郑。 • 郑伯克段于鄢 • 周郑交质 • 卫州吁之乱 • 邾盟、伯姬嫁纪,莒盟。滕、薛来朝。 • 臧僖伯谏如棠观鱼 • 羽父、桓公弑君,“不尸其位曰隐”
三桓世系表
孟共伯 孟穆伯 孟文伯 孟献子 孟庄子 孟僖子 孟懿子 孟武伯 孟敬子 公子庆父 公孙敖 孟孙谷 孟孙蔑 孟孙速 孟孙貜 孟孙何忌 孟孙彘 孟孙捷 叔孙僖伯 叔孙戴伯 叔孙庄叔 叔孙穆子 叔孙昭子 叔孙成子 叔孙武叔 叔孙文子 公子牙 公孙兹 叔孙得臣 叔孙豹 叔孙婼 叔孙不敢 叔孙州仇 叔孙舒 季文子 季武子 季悼子 季平子 季桓子 季康子 季昭子 季孙行父 季孙宿 季孙纥 季孙意如 季孙斯 季孙肥 季孙虎 成季 公子季友
春秋/左传比较
春秋 以魯國為中心 政治大事 按時記大事 242 年史事 所記史事不同 左傳 記各國史事 政治大事、社會 各事 有組織之記載 超過春秋年限 所記史事不同
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桓公六年季梁语) “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庄公三十二年史嚣)
• 反映了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诸侯衰落,卿大夫专国的 历史过程。 • 鲜明的政治和道德倾向 • 寄寓了作者鲜明的政治道德批判,表现出维护周礼、尊 礼尚德的观念,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 卑之别,突出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 接近儒家
研究
• 西汉:刘歆《移太常博士书》 • 东汉:陈元、郑兴、贾逵、马融、郑玄、服虔 • 西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30卷,将《春秋》经文按纪年配 合于《左传》前面,并为之作注,是现存最古的《左传》注本。 • 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五经正义 • 朱熹《左传》是史学,《公》《榖》是经学。 • 清:礼、史、地、历 • 真伪之争 • 当代:思想倾向、叙事艺术、人物描写、语言艺术 • 由经学转向史学、文学
(4)長於戰爭描寫
• 写战争结构完整,情节精采,运笔灵活。 • 不局限于正面的战斗场面描写,而能着眼于战争的前后 左右。 • 重在描述战争的来龙去脉和胜败的内外因素,以历史家 的卓越识见,揭示其前因后果、经验教训,因而波澜起 伏、跌宕多姿。 • 以简练形象之笔,描写战争中的人物和事件,绘声绘 色。
庄公
• • • • • • • • • • • • • 名同 在位32年(前693年-前662年) 哀姜、庆父 孟任生子般,叔姜生闵公,成风生僖公 齐公孙无知之乱 公子纠、公子小白、管仲、鲍叔 长勺之战,曹刿论战 宋万弑君 十三年,会齐桓公于柯 楚文王灭邓 王子颓之乱 陈公子完奔齐 晋献公、骊姬
闵公
秦晋韩之战(僖公十五年) 宋楚泓之战(僖公二十二年) 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七年) 秦晋殽之战(僖公三十二、三 十三年)
(5)長於詞令描寫 《烛之武退秦师》、《齐伐楚于召陵》、《鞍之战》。 辞令简洁、含蓄 语言精炼、婉转、传神,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符 合事件及客观事物的现状。 尤善于记叙行人辞令之美,记叙行人辞令的记言文 字。
3、文学成就
(1)善于写矛盾冲突,故事性、戏剧性的情节。
注意故事性、情节性,故事生动有趣,情节起伏。在历 史史实的描写中,以合理想象、虚拟的成分(如介之推 与母的对话,密室之谋、床第之私等),来追求故事趣 味;常以较为细致生动的情节表现人物形象,在叙事生 动和人物刻画方面具有文学意义。
故事情节的完整性、戏剧性 (1)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 (2)在对事件的因果关系的叙述中常有道德 化与神秘化的特点 (3)事件叙述颇具戏剧性
宣公
• • • • • • • • • 名馁 母敬嬴 在位18年 三桓 晋灵公不君,赵盾弑君 楚子问鼎,王孙满劳楚 名黑肱 在位18年 齐晋鞍之战 申公巫臣、子重、子反 吴 吕相绝秦 晋楚鄢陵之战
襄公
• • • • • • • • • • • • • • 名午 在位31年 赋诗 师旷 叔向 赵孟 晏子 子产 子罕 穆叔对范宣子三不朽 孟献子 魏绛 崔杼弑君 季札观乐
(3)長於人物描寫
• 人物个性鲜明,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展 现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 常常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来表现人物,很少对人物进 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的描写。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 事件中的言行,人物性格得以展现,形象得以完成。 《左传》还常常通过一些细节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 特征。
•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 • 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餘君,莫能用,故西 觀周室,論史記舊聞,興於魯而次春秋。上記 隱,下至哀之獲麟。約其辭文,去其煩重,以 制義法。王道備,人事浹。七十子之徒,口受 其傳指,為有所刺譏褒諱挹損之文辭,不可以 書見也。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 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 《左氏春秋》。 • 《汉书·艺文志》 • 丘明死,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論本事 而作傳,明夫子不以空言說經也。
桓公
• • • • • • • • • • 名允,一名轨,惠公子,隐公弟。 在位18年 文姜、齐襄公 隐公息姑 、施父、纪伯姬、纪叔姬 子鲁庄公同、仲孙庆父(孟氏)、公子牙(叔孙氏,叔孙僖 叔) 、季友(季氏) 宋华督之乱 晋穆侯、姜氏——太子仇、曲沃桓叔成师 卫宣公、夷姜、宣姜——急子、寿、朔——《卫风·硕人》、 《二子乘舟》 楚武王 郑庄公卒,忽、突为君
(2)长于叙事
• (1)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 同时又运用倒叙、插叙、补叙和预叙等。 • (2)以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
• 刘知几《史通·杂说上》 • 左氏之叙事也,……言胜捷则收获都尽,记奔败则披 靡横前,申盟誓则慷慨有余,称谲诈则欺诬可见,谈 恩惠则煦如春风,纪严切则凛若秋霜,叙兴邦则滋味 无量,陈亡国则凄凉可悯…… • 朱彝尊《经义考》 •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 刘熙载《艺概·文概》 • 《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 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 大备。
• • • • • 在位2年 卫懿公好鹤 许穆夫人赋《载驰》 齐桓公救卫 成季
僖公
• • • • • • • • • • • • 名申 在位33年 宫之奇谏假道 齐桓公 齐桓公率诸侯侵蔡,屈完盟于师,盟于召陵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城濮之战 秦、晋崤之战 展禽 《鲁颂》 陨石于宋五
文公
• • • • • • • • • • 名兴 母声姜 在位18年 三桓——季文子 臧文仲 赵盾 秦穆公 楚庄王 叔孙得臣大败翟狄于咸 庄公子遂(襄仲)杀嫡恶、视立庶倭(宣公)
阅读示例
• 郑伯克段于鄢 • 重耳出亡 • 鞍之战
骊姬之乱 (僖公四、五年)
• 晋献公: 贾姬 (无子) • 狐姬 重耳(晋文公,封蒲城) • 允姓女 夷吾(晋惠公) • 齐姜(武公夫人) 申生(立为太子) • 骊姬 奚齐 (后即君位) • 武公—献公—奚齐—卓子—夷吾—子圉—重耳 • 惠公 怀公 文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