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出土的耀州窑青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出土的耀州窑青瓷

按语:耀州窑是北方最优秀的青瓷窑场,其产品流布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

河北出土的耀州青瓷虽数量不多,但皆为品质优良的精品。

深剔刻装饰最早源于越窑,流行时段集中在五代至北宋早期。

受越窑影响,耀州窑的深剔刻装饰迅速发展,并很快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了这一时期深剔刻工艺的最高水平。

定窑则从模仿越窑与耀州窑入手,将深剔刻技法用于白瓷装饰,为日后刻花工艺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宋中期以后,单纯的深剔刻装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耀州窑创烧于唐代,早期也是以烧白瓷、黑瓷为主,但从五代起耀州窑青瓷日益成熟,釉色青绿,造型秀美,即使与越窑“秘色瓷”相比也毫不逊色。此后耀州青瓷不断发展,耀州窑也成为北方规模最大、品质最高的青瓷窑场。

根据目前国内发表的出土资料,耀州青瓷的流布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河南、河北、内蒙古以及东北地区皆有出土,且多出自身份地位较高的贵族墓葬。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地

宫、平泉小吉沟辽墓以及张家口、保定、唐山等地,都出土过精美的耀州青瓷,虽然数量不多,但皆为品质优良的精品。

定州静志寺塔基出土耀州窑青瓷

耀州窑青釉瓜棱腹长颈瓶(图1)高18.5厘米。长颈,圆唇,瓶腹呈带有弧度的五方形,棱角处压印出5条凹痕,使瓶体呈五曲瓜棱形。圈足宽厚,微微外撇。底足露胎处呈火石红色,灰白色胎。通体施淡绿色釉,釉色绿中泛灰,釉面呈现很强的玻璃质感,布满细密的开片纹。

瓶腹呈五方或六方形的长颈瓶在耀州窑早期遗址中曾

有出土,从造型以及瓶腹棱角处压印凹痕的手法看,与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长颈瓶应属同一类型。

耀州窑青釉花口盘(图2)

口径11.7厘米。侈口,弧腹,平底,圈足,足墙内侧外撇。足底粘有白色沙粒,露胎处呈火石红色,胎色较白。外腹压印出6条对称的凹痕,使盘口呈六曲花口状。通体施淡绿色釉(底足内亦满釉),釉面晶莹润泽,仅外腹下部和底足内有少量开片纹。

瓷器上的花口与瓜棱本是源于模仿金银器加工时产生

的工艺痕迹。金银属于贵金属,材料昂贵,制作时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会利用金银延展性强的特点将器壁做得较薄。但是器物变薄后抗变形能力也随之降低,于是金银器皿在设计造型时,常常将器物腹部做成瓜棱形,利用凹棱将较大的面积

分隔成小块,这样既丰富了造型变化,又能大大加强抗变形能力。盘碗类器物腹部的瓜棱与口沿相交处采用V形小缺口进行过渡,这样不但保持了口、腹风格上的一致性,还能掩饰口部的微小变形。

瓷器上出现的瓜棱、花口纯粹是出于对金银器的模仿,是将金银器上为抑制变形而留下的工艺痕迹当成一种时髦。从晚唐到北宋早期,花口与瓜棱在南北各大窑场烧造的陶瓷产品上屡见不鲜,成为一种流行时尚。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定窑白瓷中,就有与之相似的白釉花口盘(图3)。此外1954年陕西彬县窖藏出土的耀州青瓷中,也能见到类似产品。

耀州窑青釉刻花贴龟纹碗(图4)口径11.3厘米。直口微敛,弧腹下收,圈足。底足露胎处呈较深的火石红色,胎色灰白。碗心贴塑一只模印的小乌龟。外壁刻双重莲瓣纹,肥厚的莲瓣用偏刀刻出,看上去具有一定的立体感。通体施淡绿色釉,釉色微泛蓝灰,光润晶莹,釉层中有疏密不等的开片纹。

在碗心贴塑乌龟、游鱼、飞鸟等小动物是耀州窑早期青瓷常用的装饰手法,同时外壁常常刻有莲瓣纹。同类器物平泉小吉沟辽墓亦有出土,造型、尺寸均与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刻花贴龟纹碗相同,只是碗心贴塑的乌龟没有施釉,呈鲜艳的火石红色。此外辽宁朝阳姑营子辽开泰九年

(1020年)耿延毅墓出土的耀州青瓷中,也有贴塑乌龟、游鱼、飞鸟的五曲花口杯。

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共出土各类文物700余件,包括瓷器、铜器、玻璃器、木雕、石雕、玉器等。根据文物上的铭文可以得知“塔基中的文物是由几个时代的遗物合到一起的,其中有北魏兴安二年(453年)所埋的石函,有隋大业二年(606年)重葬时埋入的铜函,有唐大中十二年(858年)重葬的石棺和龙纪元年(889年)葬入的石棺。这些器物有的经过了几次迁葬,每次迁葬都增添了不少随葬物品。最后一次迁葬在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当时定州的头面人物都施舍了不少东西,善心寺、开元寺也都随葬了一批器物,因此这个塔基的文物十分丰富”。

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瓷器115件,其中绝大多数是定窑烧造的白瓷,青瓷只有4件,除上述3件耀州青瓷外,还有一件越窑青釉盒。由于地宫中的文物并非一次性埋入,因此放入地宫的时间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这100余件定窑白瓷无论造型还是装饰都具有北宋早期的时代特征,且不少器物的底部有墨书纪年铭文(图5),因此这些定窑白瓷应当是最后一次迁葬(北宋太平兴国二年)放入地宫的。

出土的越窑青釉盒(图6)

釉色青黄,底部采用泥块垫烧,能看到明显的环状垫烧

痕迹,这些特征与晚唐越窑产品完全吻合。此外,这件青釉盒的造型与宁波市义和路唐代码头遗址出土的青瓷盒以及

余姚上林湖越窑遗址出土的晚唐越窑青瓷盒盖风格一致。由此推断,其最初放入地宫的时间很可能是唐大中十二年或龙纪元年。

出土的3件耀州青瓷属于耀州窑早期产品,其烧造年代大约在五代至北宋初期。瓜棱腹长颈瓶造型稳重大方,整体风格仍留有晚唐遗风,因此其烧造时间应当不晚于五代。青釉花口盘与刻花贴龟纹碗的烧造时间可能略晚,应与上面提到的彬县北宋窖藏和平泉小吉沟辽墓与朝阳辽开泰九年(1020年)耿延毅墓所出同类器相当。3件耀州青瓷的时代跨度包含五代和北宋早期,因此放入地宫的时间应当是北宋太平兴国二年。

平泉小吉沟辽墓出土耀州窑青瓷

耀州窑青釉刻花缠枝牡丹纹执壶(图7)高19厘米。直口微侈,长颈,鼓腹,圈足微向外撇。肩部安管状弯流,流上划刻简单的几何纹,另一侧是扁泥条曲柄,柄上印有菱形几何纹。壶腹饰缠枝牡丹纹,大花大叶,富有气势。采用深剔刻刀法,先在坯体上划出纹饰轮廓,然后用刀将花纹以外的地子挖掉,使花纹呈微微凸起的浅浮雕效果。胎体坚致,胎色白中泛灰。釉色呈浅淡的绿色,釉面有开片纹,因受环境侵蚀光泽感较差。深剔刻是耀州窑早期刻花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