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WS 299-2008)解读

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WS 299-2008)解读

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WS 299-2008)解读《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WS 299-2008)(简称《乙肝诊断标准》)是原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行业标准。

为便于医疗卫生人员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诊断标准的理解,提高乙肝病例诊断和报告的准确性,现对《乙肝诊断标准》进行解读。

一、制定《乙肝诊断标准》的背景我国是乙肝疾病负担严重的国家,乙肝病毒( HBV)慢性感染者基数巨大。

通过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我国的乙肝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HBV感染率显著下降。

但全国报告的乙肝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医务人员对乙肝病例诊断不统一,存在着较多的错报、误报、重报、漏报等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为规范乙肝诊断和报告,根据工作需要,卫生部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重新修订乙肝诊断标准,委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中国CDC联合起草制定了《乙肝诊断标准》。

2008年12月11日,原国家卫生部批准并发布《乙肝诊断标准》,并于2009年6月15日正式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5990-1995)(简称1995年国家标准)白《乙肝诊断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

二、《乙肝诊断标准》与1995年国家标准的异同(一)适用范围和目的1995年国家标准规定了乙肝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作为对乙肝病例诊断及治疗的依据。

制定《乙肝诊断标准》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要求,更注重了乙肝病例诊断和报告的需要。

因此,在《乙肝诊断标准》中规定了乙肝的诊断原则、诊断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根据传染病疫情报告要求,对乙肝病例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报告。

(二)诊断原则1995年国家标准规定应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或)肝活体组织学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动态观察做出诊断,更强调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临床特征。

乙肝传染病报告标准

乙肝传染病报告标准

乙肝传染病报告标准一、诊断依据临床诊断:乙肝病毒感染者通常无明显症状,不易被察觉。

诊断依据包括患者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呈阳性,且有流行病学史或乙肝密切接触史。

病原学诊断:乙肝病毒核酸检测(HBV DNA)呈阳性,是确诊乙肝病毒感染的金标准。

分型诊断:根据HBV基因型别和亚型别进行分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二、病例报告报告范围:所有乙肝病毒现症感染者和确诊患者应作为病例进行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症状和体征,就诊及诊断时间,HBV血清学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既往感染和接种史等。

报告程序:遵循我国传染病报告的相关规定和程序,可通过电子病历系统、疾病监测系统或专报系统进行报告。

三、疫情通报通报内容:包括乙肝病毒感染和确诊病例数,疑似病例数,密切接触者数等。

通报频次:根据疫情变化和防控需要,可实时或定期进行疫情通报。

通报方式:可通过卫生部门或疾控机构官网、新闻发布会、媒体报道等多种渠道进行通报。

四、检测策略常规筛查:针对乙肝病毒感染高风险人群,如既往感染者、患者家属、医护人员等进行常规筛查。

扩大检测:在特定场合如献血员、婴幼儿、入学或就业体检等进行乙肝病毒检测。

监测与评估:对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五、预防措施疫苗接种:推广乙肝疫苗接种,降低人群感染率。

个人防护:提高个人卫生意识,避免非必要的乙肝病毒暴露。

传播途径控制:加强血液及血液制品安全管理,防止输血及注射传播乙肝病毒。

消毒隔离:实施消毒措施,防止病毒传播扩散。

六、治疗措施抗病毒治疗:针对乙肝病毒感染者,根据病情采用合适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支持治疗: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休息、对症治疗等。

疗效评估:定期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七、监测与评估监测内容:对乙肝病毒感染和确诊病例进行监测,包括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

监测时限:对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监测应持续至治愈或病情稳定后至少一年以上。

乙肝疑似病例诊断标准

乙肝疑似病例诊断标准

乙肝疑似病例诊断标准
一、病史
1.既往史:既往是否有肝脏疾病史,包括乙肝、丙肝等。

2.暴露史:是否接触过乙肝患者或可能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体液等。

二、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

2.全身症状:乏力、发热、体重减轻等。

3.肝区疼痛:肝脏肿大,有压痛或叩击痛。

4.其他症状:黄疸(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蜘蛛痣、肝掌等。

三、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总胆红素(TBIL)升高,白蛋白(ALB)降低等。

2.病毒学检查: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e抗原(HBeAg)阳性,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等。

3.生化检查:碱性磷酸酶(ALP)升高,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升高,总胆固醇(TC)降低等。

四、影像学检查
1.B超:肝脏肿大,回声增强,表面不光滑,光点粗细不均等。

2.CT或MRI:肝脏密度减低,表面不光滑,门静脉扩张等。

五、病理学检查
肝组织活检可发现肝脏炎症反应、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纤维化等
病理改变。

综合以上诊断标准,医生需结合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以确定乙肝疑似病例的诊断结果。

乙肝病毒携带者标准

乙肝病毒携带者标准

乙肝病毒携带者标准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患者血清HBsAg阳性,而无乙肝病毒激活的临床表现。

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我国人口中的感染率较高,因此对其进行标准化管理十分重要。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版)》,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管理有了更为明确的标准。

首先,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诊断要求,应当通过两次检测间隔6个月以上的HBsAg阳性结果来确认。

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HBsAg阳性,如自限性乙肝病毒感染、假阳性等。

确诊后,应当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肝功能、病毒载量、肝脏病变情况等。

其次,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分型标准也是管理的重要内容。

根据病毒载量和肝功能状况,将患者分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两种类型。

HBeAg阳性患者通常病毒复制活跃,肝功能损害程度较轻;而HBeAg阴性患者则病毒复制较低,但肝功能损害较重。

根据不同类型的患者,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包括治疗和随访等。

此外,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随访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分型,制定相应的随访计划,定期检测肝功能、病毒载量等指标,评估病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其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避免肝损害因素的暴露。

最后,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标准也是管理的关键环节。

根据患者的分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控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损害,预防疾病的进展。

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管理需要遵循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包括诊断、分型、随访和治疗等方面。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医护人员和患者本人都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标准,积极配合治疗,共同抗击乙肝病毒,促进健康。

乙肝检验标准

乙肝检验标准

乙肝检验标准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炎疾病,它可以导致肝脏炎症和损害。

乙肝检验是用于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的一种方法,通过检测病毒特定的抗原和抗体来确定感染的状态。

在临床上,乙肝检验标准被广泛采用来确诊和监测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检验标准主要包括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和病毒DNA的检测。

血清标志物检测是通过检测乙肝病毒相关的抗原和抗体来确定感染的状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乙肝检验标准:1.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HBsAg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它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早和最常见的标志物。

阳性结果表明乙肝病毒感染。

2. 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检测:anti-HBs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体,它是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

阳性结果表明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或接种了乙肝疫苗。

3. 乙肝e抗原(HBeAg)检测:HBeAg是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它通常在乙肝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期间出现。

阳性结果表明乙肝病毒的活跃感染。

4. 乙肝e抗体(anti-HBe)检测:anti-HBe是乙肝病毒的核心抗体,它是对乙肝病毒复制的抑制剂。

阳性结果表明乙肝病毒感染的康复或治疗。

5. 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检测:anti-HBc是乙肝病毒的核心抗体,它是对乙肝病毒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阳性结果表明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除了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病毒DNA的检测也是乙肝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毒DNA的检测可以通过核酸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方法进行。

病毒DNA的检测可以提供更早期的感染诊断和监测乙肝病毒的复制水平。

乙肝检验标准的结果解读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

根据乙肝检验标准的不同组合,可以判断乙肝感染的不同阶段和感染者的免疫状态。

例如,HBsAg阳性、anti-HBc阳性、anti-HBs阴性、HBeAg阳性和anti-HBe阴性的检测结果表明感染者处于活跃感染期。

而HBsAg阴性、anti-HBc阳性、anti-HBs阳性、HBeAg阴性和anti-HBe阳性的检测结果表明感染者处于康复期或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

乙肝实验室诊断标准

乙肝实验室诊断标准

乙肝实验室诊断标准
乙肝实验室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碱酯酶(ChE)、胆红素等指标。

正常值为0-40U/L。

对于肝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要警惕肝炎的存在,其中转氨酶也是检测肝功能损害的指标之一。

2.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正常值为0-
100copies/ml,如果小于100copies/ml,则为阴性,乙肝病毒DNA定量阴性一般代表没有感染乙肝病毒。

3.乙肝两对半检查: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的检测。

通过这项检查可以判断机体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以及病毒的具体类型。

4.HBV-DNA测序:通过检测HBV-DNA的序列,可以了解病毒的变异情况,如检测出病毒的耐药位点等。

5.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检测:PreS1是乙肝病毒外膜蛋白上的抗原前体,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保护性抗体。

PreS1抗原检测可弥补HBsAg检测的不足,有助于对乙型肝炎的诊断、病程观察、预后判断及疫苗效果的评价。

6.其他相关检测:如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甲胎蛋白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在进行乙肝实验室诊断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

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提供准确的个人信息和病史,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乙肝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属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科,其核酸由不完全双链DNA 组织,约3200个核苷酸,能引起人类乙型病毒性肝炎。

2.2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HBV外膜蛋白的主要成分,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之一。

2.3 乙肝病毒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是HBV前C区和C区基因编码的分泌型蛋白,分子量约15kD,是HBV DNA复制的标志之一。

2.4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antibody to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Ag),HBc是HBV感染后核心抗原(HBcAg)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提示HBV的现症感染或既感染,其中抗HBC IgM阳性表明患者为急性HBV感染,抗HbcIgG阳性,但抗HbcIgG阴性或低水平表示慢性或既往感染。

2.5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是HBV的基因组,含有HBV的全部遗传信息,是反映病毒复制的指标。

2.6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主要存在于各种组织的细胞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高,当肝细胞炎症、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ALT可释放入血,使血中该酶的活性显著升高,故此酶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血清生化指标。

3 诊断原则乙肝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依据血清HBV标志和HBV DNA检测结果。

乙肝检测方法的金标准

乙肝检测方法的金标准

乙肝检测方法的金标准
乙肝检测的“金标准”通常是指最准确和可靠的检测方法,即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都很高的方法。

对乙肝病毒感染的检测,通常采用的金标准是核酸检测。

1.核酸检测(HBV DNA检测):
* PCR(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病毒在血液中的DNA,常用于诊断慢性乙肝和监测病毒载量。

*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qPCR更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可以定量检测病毒载量。

这些检测方法被视为最准确的乙肝病毒感染检测手段,因为它们可以检测到病毒的核酸(DNA),从而确定病毒是否存在,对乙肝的诊断和病情监测非常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核酸检测是金标准,但在临床实践中,还会结合其他血清学指标(例如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体、抗原等)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特别是在初筛和大规模筛查中。

具体的检测方法应该由专业医生根据病情和临床需要来决定。

1。

乙肝实验室诊断标准

乙肝实验室诊断标准

乙肝实验室诊断标准是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相关血液指标来确认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定的流行率。

早期的乙肝感染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实验室检测是诊断乙肝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是乙肝实验室诊断的相关标准。

一、HBsAg检测HBsAg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缩写,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早和最重要的标志物。

乙肝感染者在感染后的一到六个月内,血中会出现HBsAg阳性。

因此,对于疑似乙肝患者,应该首先进行HBsAg的检测。

如果HBsAg持续阳性超过六个月,则可以确定为慢性乙肝感染。

二、抗-HBs检测抗-HBs是对HBsAg的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也是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

通过抗-HBs的检测可以确定一个人是否具备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如果抗-HBs阳性,说明个体已经免疫乙肝病毒,或者是乙肝疫苗的有效接种者。

三、HBeAg和抗-HBe检测HBeAg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核心蛋白,它的出现表明个体在感染乙肝病毒后,病毒正在活跃复制。

因此,对于HBsAg阳性的患者,还需要进一步检测HBeAg和抗-HBe。

如果HBeAg阳性,说明病毒处于活动状态,此时患者是高传染性的。

而抗-HBe阳性则表示病毒复制已经减弱,病情相对稳定。

四、抗-HBc检测抗-HBc是对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抗体,它可以分为IgM和IgG 两种类型。

IgM抗-HBc是急性乙肝感染的标志物,出现在HBsAg阳性之前,并且在HBsAg消失之后很快消失。

而IgG抗-HBc则是乙肝感染的持久性标志,出现在HBsAg阳性之后,并且可以持续终身。

五、HBV-DNA检测HBV-DNA是乙肝病毒的基因组成分,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HBV-DNA含量,可以判断乙肝病毒的活跃程度。

此项检测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病情转归非常重要。

以上就是乙肝实验室诊断的相关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的诊断应该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病史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乙肝的判定标准

乙肝的判定标准

乙肝的判定标准
乙肝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乙肝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特定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可能患有乙肝。

2. 乙肝两对半检查:这是一种血液检查,可以检测患者血液中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 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和乙肝核心抗体(HBcAb)等。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3. 肝功能检查:通过检查患者的肝功能,可以了解肝脏是否受到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

如果肝功能异常,可能意味着患者患有乙肝或其他肝病。

4. 肝活检: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进行肝活检,即通过取患者肝脏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这可以直接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是确诊乙肝的重要手段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的判定标准并不是单一的,而是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肝功能检查结果以及肝活检结果等多个方面。

同时,乙肝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丙肝、甲肝、戊肝等。

因此,在进行乙肝诊断时,应该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和评估。

乙型肝炎诊断标准解读模板

乙型肝炎诊断标准解读模板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09-23 发表评论(2人参与)分享作者: 李黎崔富强张国民王贵强贾继东庄辉《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 299- )( 简称《乙肝诊断标准》) 是原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行业标准。

为便于医疗卫生人员对乙型肝炎( 简称乙肝) 诊断标准的理解, 提高乙肝病例诊断和报告的准确性, 现对《乙肝诊断标准》进行解读。

一、制定《乙肝诊断标准》的背景中国是乙肝疾病负担严重的国家, 乙肝病毒(HBV) 慢性感染者基数巨大。

经过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中国的乙肝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HBV 感染率显著下降。

但全国报告的乙肝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其中医务人员对乙肝病例诊断不统一, 存在着较多的错报、误报、重报、漏报等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为规范乙肝诊断和报告, 根据工作需要, 卫生部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重新修订乙肝诊断标准, 委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中国CDC 联合起草制定了《乙肝诊断标准》。

年12 月11 日, 原国家卫生部批准并发布《乙肝诊断标准》, 并于年6 月15 日正式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0-1995)( 简称1995 年国家标准) 白《乙肝诊断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

二、《乙肝诊断标准》与1995 年国家标准的异同( 一) 适用范围和目的1995 年国家标准规定了乙肝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作为对乙肝病例诊断及治疗的依据。

制定《乙肝诊断标准》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要求, 更注重了乙肝病例诊断和报告的需要。

因此, 在《乙肝诊断标准》中规定了乙肝的诊断原则、诊断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 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根据传染病疫情报告要求, 对乙肝病例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报告。

( 二) 诊断原则1995 年国家标准规定应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 或) 肝活体组织学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并根据动态观察做出诊断, 更强调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临床特征。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精选.]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精选.]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乙肝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属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科,其核酸由不完全双链DNA组织,约3200个核苷酸,能引起人类乙型病毒性肝炎。

2.2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HBV外膜蛋白的主要成分,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之一。

2.3 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是HBV前C区和C区基因编码的分泌型蛋白,分子量约15kD,是HBV DNA 复制的标志之一。

2.4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antibody to hepatitis B coreantigen(HbcAg),HBc是HBV感染后核心抗原(HBcAg)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提示HBV的现症感染或既感染,其中抗HBC IgM阳性表明患者为急性HBV感染,抗HbcIgG阳性,但抗HbcIgM阴性或低水平表示慢性或既往感染。

2.5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是HBV的基因组,含有HBV的全部遗传信息,是反映病毒复制的指标。

2.6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主要存在于各种组织的细胞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高,当肝细胞炎症、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ALT可释放入血,使血中该酶的活性显著升高,故此酶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血清生化指标。

3 诊断原则乙肝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依据血清HBV标志和HBV DNA检测结果。

乙肝携带状态诊断标准

乙肝携带状态诊断标准

乙肝携带状态诊断标准
乙肝携带状态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血清HBsAg阳性。

2. 1年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均在正常范围。

3. HBeAg阳性或阴性,HBV-DNA阳性。

请注意,一部分人病情并不稳定,甚至发展为肝硬化。

因此,对于这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应积极动员其做肝组织学检查。

如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ell肝炎活动指数≥4,就需要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

另外,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指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e抗体阳性,HBV DNA阴性或低于检测低限,一年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均在正常范围。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任何健康疑虑或症状,应及时向医疗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和建议。

乙肝病原携带者诊断标准

乙肝病原携带者诊断标准

乙肝病原携带者诊断标准
乙肝病原携带者诊断标准通常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物进行判断,以下是常见的诊断标准:
1.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标志物,阳性结果表明个体体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

2. HBV核心抗体(HBcAb)阳性:HBcAb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抗原抗体,一般在HBsAg阳性后出现。

3. 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阴性或者低滴度:HBsAb是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一般在HBV感染恢复后产生,具有保护效果,阴性或低滴度可能表示持续感染。

4. 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HBV DNA阳性表示体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的DNA,是乙肝病毒生物学活跃性的标志。

根据上述标准,如果一个人HBsAg阳性,HBcAb阳性,HBsAb阴性或低滴度,而且HBV DNA阳性,就可以诊断为乙肝病原携带者。

但需要注意的是,乙肝病原携带者可以分为急性或慢性,具体的诊断需要医生通过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和其他有关检查来综合判断。

如果怀疑自己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应尽早就诊并进行相关检查和咨询。

乙肝核心抗体半定量 标准值范围

乙肝核心抗体半定量 标准值范围

乙肝核心抗体半定量标准值范围
乙肝核心抗体(HBcAb)半定量检测是用于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感染的一种常见方法。

在半定量检测中,结果通常以国际单位(IU)/毫升或者其他特定单位来表示。

标准值范围可以因实验室和地区而异,但一般来说,阴性结果一般被定义为小于某个特定数值(例如1.0 IU/mL),而阳性结果则被定义为大于该数值。

在大多数情况下,乙肝核心抗体半定量检测的标准值范围通常被认为是小于1.0 IU/mL为阴性,大于1.0 IU/mL为阳性。

然而,这一数值可能会因不同实验室、不同试剂盒和不同检测方法而略有不同。

因此,建议在了解具体的标准值范围时,最好向进行检测的实验室或医疗机构进行咨询,以确保获得准确的结果解读。

总的来说,乙肝核心抗体半定量检测的标准值范围通常是小于1.0 IU/mL为阴性,大于1.0 IU/mL为阳性,但具体数值可能会因实验室和地区而异,建议在进行检测时咨询专业医疗人员以获取准确的结果解读。

乙肝确诊病例的上报标准

乙肝确诊病例的上报标准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肝炎。

对于乙肝确诊病例的上报标准,不同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上报标准:
1. 临床诊断:对于有乙肝症状的患者,如黄疸、乏力、食欲不振等,应立即进行乙肝相关检测。

2. 实验室检测: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表示感染。

HBV DNA:用于评估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可能表示肝脏受损。

其他相关标志物:如HBeAg、抗-HBe等,有助于评估病毒的活跃性和传染性。

3. 上报标准:
对于急性乙肝病例,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 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2. HBsAg阳性超过3个月,同时伴有ALT升高或肝组织学改变。

对于慢性乙肝病例,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 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2. HBsAg阳性超过3个月,但ALT正常。

4. 上报机构:对于确诊的乙肝病例,通常需要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公共卫生部门上报。

这有助于监测疫情、制定预防策略和进行疫苗接种等公共卫生工作。

乙肝抗体标准

乙肝抗体标准

乙肝抗体标准是根据乙肝病毒感染和乙肝疫苗接种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制定的。

以下是常见的乙肝抗体标准:
抗-HBs(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抗-HBs阳性表示个体已经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免疫保护,一般认为抗-HBs滴度大于或等于10 mIU/mL为阳性。

抗-HBs阴性:抗-HBs阴性表示个体对乙肝病毒没有获得免疫保护,抗-HBs滴度低于10 mIU/mL。

抗-HBc(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抗-HBc阳性表示个体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可能已经康复或处于慢性感染状态。

抗-HBc通常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同时检测,用于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

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sAg阳性表示个体目前处于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可能是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

HBsAg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标志。

请注意,乙肝抗体标准可能会因不同的实验室、地区或指南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具体的医学实践中,应根据当地的标准和指南进行解读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乙肝疑似病例诊断(符合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1. HBsAg阳性+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

2. HBsAg阳性+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和AST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急性乙肝确诊病例诊断(符合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1. 疑似乙肝+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阴性。

2. 疑似乙肝+抗-HBc IgM阳性1:1000以上。

3. 疑似乙肝+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

4. 疑似乙肝+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

慢性乙肝疑似病例诊断(符合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1.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掌和肝、脾肿大等+
急性HBV感染超过六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2.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掌和肝、脾肿大等+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阴性
3.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阴性+
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
慢性乙肝确诊病例诊断(符合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1. 急性HBV感染超过六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 血清HBs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
2. 急性HBV感染超过六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血清HBs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
3.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阴性+
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 血清HBs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
4.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阴性+
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血清HBs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

2.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乙肝病毒(HBV):属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科,其核酸由不完全双链DNA组成,约3200个核苷酸,能引起人类乙型病毒性肝炎。

2.2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外膜蛋白的主要成分,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2.2 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是HBV前C区和C区基因编码的分泌型蛋白,分子量约15kD。

是HBV DNA 复制的标志之一。

2.3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为乙肝病毒感染后核心抗原(HBcAg)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提示乙肝病毒的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其中抗-HBc IgM阳性表明患者为急性HBV感染,抗-HBc IgG阳性,但抗- HBc IgM 阴性或低水平,表示慢性或既往感染。

2.4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指HBV的基因组,含有HBV全部遗传信息的成分。

是反映病毒复制的指标。

2.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主要存在各组织细胞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多,当肝细胞病变、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ALT可大量释放入血,使血中该酶的活性显著升高,故此酶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血清生化指标。

3.诊断原则
乙肝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依据血清HBV标志和HBV DNA检测结果。

4.诊断分类
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型病毒性肝炎分为不同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

5.诊断
5.1 急性乙肝
5.1.1 近期出现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

5.1.2 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升高,或/和血清胆红素升高。

5.1.3 HBsAg阳性。

5.1.4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前HBsAg阴性。

5.1.5. 抗-HBc IgM阳性1:1000以上。

5.1.
6. 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

5.1.7 恢复期血清HBcAg阴转,抗HBc阳转。

5.1.8 疑似急性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5.1.8.1同时符合5.1.1和5.1.3。

5.1.8.2同时符合5.1.2和5.1.3。

5.1.9 确诊急性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5.1.9.1 符合疑似病例加5.1.4 。

5.1.9.2 符合疑似病例加5.1.5 。

5.1.9.3 符合疑似病例加5.1.6 。

5.1.9.4符合疑似病例加5.1.7 。

5.2 慢性乙肝
5.2.1 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5.2.2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 HBc IgM阴性。

5.2.3 慢性肝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等。

5.2.4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或/和球蛋白升高,胆红素升高等。

5.2.5 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5.2.6 血清HBc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等致ALT升高的原因。

5.2.7疑似慢性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5.2.7.1符合5.2.1加5.2.2 。

5.2.7.2符合5.2.2加5.2.3 。

5.2.7.3符合5.2.2加5.2.4 。

5.2.8 确诊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5.2.8.1 同时符合5.2.1,5.2.4和 5.2.6;
5.2.8.2同时符合5.2.1,5.2.5和 5.2.6;
5.2.8.3同时符合5.2.2,5.2.4和 5.2.6;
5.2.8.4同时符合5.2.2,5.2.5和 5.2.6;
5.3 乙肝肝硬化
5.3.1 慢性乙型肝炎病史或HBsAg阳性。

5.3.2 血清白蛋白降低,或有血清ALT或AST升高或血清胆红素升高,伴有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和(或)白细胞减少或明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肝性脑病或腹水(参见附录B)。

5.3.3腹部B型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有肝硬化的典型表现。

5.3.4 肝组织学表现为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

5.3.5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5.3.7.1符合5.3.1加5.3.2。

5.3.7.2符合5.3.1加5.3.3。

5.3.7.3符合5.3.1加5.3.4。

5.4 乙肝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细胞癌
5.4.1 血清HBcAg阳性或有慢性乙肝病史。

5.4.2 一种影象学技术(B超、CT、MRI或血管造影)发现>2cm的动脉性多血管性结节病灶,同时AFP≥400ug/L,并能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原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见附录B).
5.4.3 两种影象学技术(B超、CT、MRI或血管造影)均发现>2cm 的动脉性多血管性结节病灶.
5.4.4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组织学证实为肝细胞癌。

5.4.5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5.4.5.1符合5.4.1加5.4.2 。

5.4.5.2符合5.4.1加5.4.3 。

5.4.5.3符合5.4.1加5.4.4 。

6.鉴别诊断
6.1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6.1.1 HBsAg阳性史6个月以上。

6.1.2 1年内连续随访3次或以上,血清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且无慢性肝炎的体征如肝掌、蜘蛛痣,肝、脾大等。

6.1.3 HBsAg阳性,血清HBV DNA可检出.
6.1.4 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炎症、坏死和纤维化。

6.1.5 疑似病例:符合6.1.1,6.1.2 和6.1.3。

6.1.6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6.1.4。

6.2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6.2.1 血清HBsAg阳性6个月以上。

6.2.2 1年内连续随访3次或以上,血清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

6.2.3 血清HBcAg阳性, 抗- HBc阳性或阴性,血清HBV DNA检测不到。

6.2.4 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炎症或炎症轻微。

6.2.5 疑似病例:符合6.2.1,6.2.2 和6.2.3。

6.2.5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6.2.4。

6.3其它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及其它非嗜肝病毒引起的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及其它原因所致肝炎。

6.4乙肝和上述其它肝炎也可合并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