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应用题》教学案例
《解方程》数学教案设计
《解方程》數學教案設計教案名称:《解方程》目标年级:初中二年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包括移项法和合并同类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解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2.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了3个,现在还剩下多少?”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这个问题,即“5-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方程。
(二)新课讲解1. 定义:什么是方程?方程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例如:2x+3=7,这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2. 解方程的方法:(1)移项法:把含有未知数的项放在等号的一边,常数项放在等号的另一边。
例如:2x+3=7,我们可以将3移到等号右边,得到2x=7-3,然后计算等号右边的结果,最后再除以2,就得到了未知数x的值。
(2)合并同类项法:如果一个方程中有多个同类项,我们可以先将它们合并,然后再进行计算。
例如:2x+3x=8,我们可以先将2x和3x合并,得到5x=8,然后再除以5,就得到了未知数x的值。
(三)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方程让学生解答,检验他们对解方程的理解程度。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解方程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作业布置:设计一些复杂的方程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列方程解应用题(三) ▏沪教版
《列方程解应用题2》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列方程解应用题2》是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列方程解决问题第2课时的内容。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只是能列方程解含有一个未知数的问题,当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时,就会引起学生的疑问而束手无策。
因此,教学时须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根据有关信息来分析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同时,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必须引导先设一个未知数,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再进行解方程的指导。
二、设计理念:根据新课标设计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本节课我采用引导学生找出情景图中数量关系的方法列方程解答、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同时,通过比较发现并理解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学会合理设未知数,使所列的方程较简单,并体会列方程解决含两个未知数问题的优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解形如ax±x=b这样的方程,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难点:学会发现数学信息之间的关系,能借助数学信息,用分析和画图的方法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五、教学过程:课前3分钟,播放曹冲称象视频师: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
同学们,刚才这段视频,曹冲用了一个妙招成功地称出了大象的体重,其实这里面隐含了一个等量关系:石头的质量=大象的质量,说明等量关系在生活中很有用处。
2015年秋季学期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1、理解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学会找等量关系。
2、学会解方程的步骤。
3、培养细致认真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正确地设示知数和写答句。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出示图片:学生打篮球的图片,让学生明白一场篮球赛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两个半场的得分为总分。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某校举行篮球比赛,六(1)班全场得分42分。
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
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1)找到等量关系:上半场的得分+下半场的得分=全场得分
(2)如何设未知数:设下半场的为x分。
(3)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并验算。
(5)怎么写答句。
2、小结方法1,思考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也可以设上半场为x 分。
请自行解答,然后讲解。
三、课堂练习:完成课件上的习题。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上的习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标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如何运用数学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识别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列方程的方法,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地识别实际问题中的变量,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需要计算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这些问题是否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2. 新课讲解:
(1) 定义方程: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如购物问题,如果一件商品的价格是未知数x,而你有50元钱,你可以列出一个方程50=x+y,其中y是你购买其他商品的花费。
(2) 列方程步骤:明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找出问题中的未知数;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 实践活动: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分给他的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得到2个苹果,问他可以分给多少个朋友?要求学生写出这个问题的方程。
4. 小结:
强调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以及在实际问题中找到等量关系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作为作业,要求学生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理解并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第五单元5.11《解方程 例4》(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五单元5.11《解方程例4》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能够识别方程中的未知数和已知数。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找出方程的解。
3. 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逻辑推理,判断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4.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意义:方程是由等号连接的两个表达式,其中包含未知数和已知数。
2. 方程的解:方程的解是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3. 解方程的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找出方程的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例:小明的年龄加上5等于10,小明的年龄是多少?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找出小明的年龄是5岁。
2. 探究:引导学生探究解方程的方法。
例:找出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找出方程的解。
3. 应用:让学生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小红有3个苹果,小蓝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找出他们一共有8个苹果。
4. 巩固:通过练习,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例:找出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学生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找出方程的解。
5. 总结:总结解方程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思考题:如何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探究解方程的方法,并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找出方程的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同时,要注意及时总结解方程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引导学生探究解方程的方法”。
解方程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探究解方程的方法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找出方程的解。
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教学,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相关知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相关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能够准确地列出方程式,并利用所学知识求出正确解答。
三、教学内容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相关知识。
2、实际应用题的解决过程,如:雨水收集问题、买苹果问题等。
3、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教师首先讲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相关知识,重点讲解解题思路和关键技巧。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强化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音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示实际应用题,让学生猜测答案并解释原因,让学生有所感受,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环节教师讲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相关知识,重点讲解列方程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实际应用题进行讲解和演示。
3、应用练习环节教师通过实际应用题让学生熟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验理论内容的重要性。
4、归纳总结环节针对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教师针对性地提出总结性问题,并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问题提出、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
2、测试评价:通过小测验、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3、平时作业评价:考虑到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七、教学心得本章节主要介绍了数学五年级上学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题的解决实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方程(例1)》人教新课标
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方程(例1)》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的解法,能正确求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方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意义:使学生理解方程表示两个数量相等的关系。
2. 方程的解法: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正确求解简单方程。
3.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的解法,能正确求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表示两个数量相等的关系,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方程的意义: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方程表示两个数量相等的关系。
(2)方程的解法: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方程的解法。
(2)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方程的意义、解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数学教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数学教案标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将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列方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们将从基础的等式和不等式开始,然后逐步引入方程的概念,并学习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有两个苹果,你也有两个苹果,那么我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回答这个问题。
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吃掉一个苹果,那么现在还剩下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稍微复杂一些,但是学生仍然可以用算术的方法来解答。
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知道除了算术方法之外,他们还可以用方程来解答这类问题。
(二)讲解新课首先,教师需要解释什么是方程。
方程是一个包含未知数的等式,比如“x + 2 = 5”。
然后,教师需要讲解如何解方程。
解方程就是找出能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例如,对于方程“x + 2 = 5”,我们可以先从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2,得到“x = 3”。
接着,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更复杂的方程,并讲解如何解这些方程。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方程“2x - 3 = 7”,并解释如何通过加法和除法来解这个方程。
(三)课堂练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方程。
这些题目应该包括一些简单的方程,以及一些更复杂的方程。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方程来解答。
例如,教师可以问:“如果你有10元钱,你想买一本价值6元的书,那么你还剩下多少钱?”(四)课堂总结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尝试用方程来解答。
四、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让学生回家独立完成。
解方程教案(优秀4篇)
解方程教案(优秀4篇)解方程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2、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
3、经历了从生活情境的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4、通过探究等式的性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天平游戏,帮助数学理解等式性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并据此解简单的方程。
难点:推导等式性质(一)。
教学准备:一架天平、课件及班班通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以情激趣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两只松鼠正玩着跷跷板。
突然来了一只大灰熊占了其中一边,结果跷跷板不动了。
你们看有什么办法?学生讨论纷纷。
师:说得很好。
今天我们就是在类似跷跷板的天平上做游戏,看看我们从中有什么发现?二、运用教具,探究新知(一)等式两边都加上一个数1、课件出示天平怎样看出天平平衡?如果天平平衡,则说明什么?学生回答。
2、出示摆有砝码的天平3、探索规律初次感知: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再次感知:举例验证。
(二)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三)运用规律,解方程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68页“练一练”第2题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2、小组合作完成69页“练一练”第3题。
完成后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总结。
解方程篇二教学课题:解方程教学内容:教材第67—68页例1、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能力目标: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情感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质疑引导。
教学资源:课件、投影仪教学流程:作业设计:1、必做题: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一题2、选做题:解方程:X+0.3=1.8解方程篇三《解方程》中的典型错例分析最近一段时间我们认识了方程,学习理解了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7篇)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7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数字型”问题;2.能熟练的通过合并,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3.进一步学习、体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研讨,体验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探索数列中的规律,建立等量关系并加以解决,同时进一步渗透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
难点探索并发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情境引入牵线搭桥,解下列方程:(1)-5x+5=-6x;(2);(3)0.5x+0.7=1.9x;总结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方法。
引出问题即课本例3问:你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数列的问题吗?教师:出示题目,提出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根据讲评核对、自我评价,了解掌握情况。
探究一:数字问题例3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1.引导学生观察这列数有什么规律?①数值变化规律?②符号变化规律?结论:后面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
2.怎样求出这三个数?①设三个相邻数中的第一个数为x,那么其它两个数怎么表示?②列出方程:根据三个数的和是-1701列出方程。
③解略变式:你能设其它的数列方程解出吗?试一试。
比比较哪种设法简单。
探究二:百分比问题(习题3.2第8题)某乡改种玉米为种优质杂粮后,今年农民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20%.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的1.5倍少1200元。
这个乡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是多少元?①若设这个乡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是x元,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20%,那么今年的收入是_________元;②因为今年的人均收入比去年的1.5倍少1200元,所以今年的收入又可以表示为_________元。
列方程解加减计算应用题数学教案设计
列方程解加减计算应用题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列方程解加减计算应用题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方法。
2.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概念和步骤。
2. 实际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必要性。
例如,可以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小明有5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还剩多少个?”让学生尝试用加减法来解答。
(二)讲解新知1. 定义和解释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概念。
2. 展示如何列出正确的方程,并详细解释每个步骤的原因。
3. 解释如何解这个方程,得到最终的答案。
(三)课堂练习给出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如“小明有x本书,他借给小红3本,还剩8本,那么小明原来有多少本书?”并引导学生自己列出方程并解出答案。
(四)实际问题的应用1. 提供一些实际的生活问题,比如购物、分组等情境,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可以用到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例子。
(五)课堂总结回顾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强调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四、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自己列出方程并解出答案。
五、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理解程度,以便于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六、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估学生对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年级数学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列方程解应用题(二)1、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答问题的步骤和基本方法,能够正确列出ax=b的方程解答比较容易的问题。
2、自主探究,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好习惯,并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列出ax=b的方程解答比较容易的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例题情境图。
一、导入新课1、你知道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分钟浪费多少水吗?如果想要知道每分钟浪费的水,你能想到什么办法?介绍教材中一位少先队员的做法:拿桶接了一段时间,然后称出其一共接了多少质量的水。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方程]二、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61页例4的情境图,组织学生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
提问:半小时的接水量表示什么?每分钟滴水量、30分钟、半小时的滴水量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每分钟滴水量×30=半小时滴水量半小时滴水量÷每分钟滴水量=30半小时滴水量÷30=每分钟滴水量]3、根据等量关系式,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我们应该设哪个量为未知数?[板书:设每分钟滴水量为X克]怎样根据等量关系列出议程,与同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提醒:设每分钟滴水量为X克,与已知条件“共接水1.8千克”单位不一致,应该怎样解决呢?[板书:1.8kg=1800g]组织学生列出方程,并在课本上完成解题过程的填空。
提醒学生要验算。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板书:解;设每分钟滴水量为X克。
每分钟滴的水×30=半小时滴的水1.8kg=1800g30x=180030x÷30=1800÷30x=600与同位交流验算的过程,集体核对。
三、巩固练习1、教材练习十一第6题。
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指名口答。
再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
2、实践运用学校买来20米长的布,准备做16件儿童表演服。
每件儿童表演服用布多少米?王老师买奖品,其中有42棵练习本,是日记本的3倍。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范文(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范文(通用6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范文篇1教学目标:1、能够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过程:一、等量关系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单价×()=总价工作时间=()÷()()×时间=路程()×数量=总产量三角形面积=()×()÷2 长方形面积=()×()正方形周长÷()=边长(上底+下底)×()÷()=梯形面积长方形周长=(+)×2 平行四边形面积=()×()二、列方程解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1)弄清题意,找出(),并用()表示;(2)找出应用题中()的相等关系,列方程;(3)();(4)检验,写出()。
常用关系: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已修的米数+()=总共要修的米数总路程-()=剩下的路程三、归纳总结,布置作业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范文篇2 教学目标: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2.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学会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3.让学生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1.让学生学习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2.让学生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具准备:配套教与学的平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解方程8x ÷ 2 =28 7(x+3)÷ 2 =282(x +17 )=40 6(5+x)÷ 2 =362.任意选择一题进行检验。
3.复习以前学过的公式:C=2(a+b)C=4a S=ab S=ah÷2 S=(a+b)h÷2 ……4.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1)[说明:复习部分安排解方程,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方程的合理解法;另一方面也对方程的检验格式稍作复习,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案例及范文
教学案例及范文教学案例一:数学应用题解析范文: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们将介绍一个数学应用题的解析过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和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题目:某学校举行篮球比赛,男队和女队的总人数共计80人。
已知男队人数是女队人数的3倍,现在要求男队选出3名代表和女队选出5名代表参加比赛,要求男女代表人数相同。
问男女队的全体人员数各是多少?解析:1. 建立问题方程:设女队的人数为x,则男队人数为3x。
根据题意可得:x + 3x = 80化简得:4x = 80解方程可得:x = 202. 求解男女队的全体人员数:男队的人数为3x = 3 * 20 = 60人女队的人数为x = 20人3. 选出代表的人数:男队选出3名代表,女队选出5名代表,要求两队代表人数相同,因此男队和女队的代表人数都是3 + 5 = 8人。
教学案例二:文学作品分析范文:这个教学案例将分析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和艺术特点,提升对文学的欣赏水平。
作品:《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沉浮,并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批形象鲜明的人物,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荒诞和矛盾。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巧妙地融入了许多诗词歌赋,使整个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他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深刻刻画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同时,他以细腻的笔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不公和悲剧,引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红楼梦》的结构严谨、情节曲折,使读者产生了读不释手的感觉。
通过对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和贾府家族的沉浮变迁的描写,曹雪芹成功地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封建礼教的激烈抨击。
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紧密联系,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社会画卷。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经典之作,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人文内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美的感受。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汇总5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1.列方程,不计算。
(1)每支钢笔x元,购买4支钢笔要60元.(2)小明有x张邮票,小军邮票的张数比小明的3倍还少5张,小军有邮票55张.(3)修路队x天修2.4千米的公路,平均每天修0.6千米.(4)商店运来苹果a千克,运来的橘子是苹果的.5倍,运来橘子200千克.2.我当包公,判一判.(1)0.5是方程3x+0.7=1.6解(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3)方程3x+3=27与方程2x+2=18的解相同(4)X+2=2+x是方程3.择优录取,选一选(1)方程4x-2=10的解是()A.x=2B.x=3C.x=32D.x=48(2)甲乙两地间的铁路长48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x 千米.不正确的方程是()A.654+4x=480B.4x=480-65C.65+x=4804D.(65+x)4=480(3)六(1)班植树68棵,比六(2)班植树棵数2倍少8棵,六(2)班植树多少棵?解:设六(2)班植数x棵,下列方程错误的是()A.2x-8=68B.2x=68+8C.68=2x+8(4)张强今年a岁,李东今年(a-7)岁,再过c年,他们的年龄相差()岁.A.7B.cC.c+7(5)x=1.5不是方程()的解。
A.5x+6x=165B.105-6x=41C.3x-1.8=2.7二、综合训练1.P12第9题解方程下面3条2.解决问题,我能行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独立解方程(1)P12第11-12题小瓶容量3=1.5大瓶单价-3.2=1.8此题出现了两个未知数,怎么办?学生说一说:一个用x表示,另一个用y表示学生独立列方程,并解方程(2)p12第14题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方程12个墨水的价格+1个文件夹价格=25.1(3)P12第15题读题理解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四、课堂作业1.P12第9题上面3条。
优秀的解方程应用题教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优秀的解方程应用题教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而对于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其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和更深入的认识,是每位数学教师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讲解一份优秀的解方程应用题教案,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教育目标正确认识了教育目标,才能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以达到合理的教育效果。
在这份教案中,教育目标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1.理解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学习解方程需要先掌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通过数学推理,初步掌握解各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学习解方程需要掌握基本的思路和方法,能够选择适当的解法,灵活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对各种方程及其变形进行分析和解决。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通过解方程应用题的练习,培养学生应对复杂问题的思维和计算能力,增强其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育过程本份教案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讲授、练习、巩固、拓展,分别为:1.讲授:通过掌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让同学们对方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随后,讲解解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让同学们明白各种方程和其变形的特点,能够选择适当的解法进行求解。
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带领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实验和应用能力。
2.练习:通过对一些题目的练习,让同学们在不断地思考中熟练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使用各种解法,从不同角度对题目进行分析和解答,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3.巩固: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总结归纳各个解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让同学们能够清楚地知道何时使用不同的解法并掌握相应的技巧。
同时,还需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五年级列方程解应用题1授课案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温故而知新1.用a、b、c、表示三个数,写出加法结合律()。
用a、b、c、表示三个数,写出乘法分配律()。
一本《数学竞赛》的定价是a元,买5本这样的书,应付()元。
2.东方小学六年级有4个班,每班a人,五年级有b个班,每班45人。
(1)4a+45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2)a-45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a÷45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仓库里有货物96吨,又运来12车,每车a吨,用式子表示现在仓库里货物是____吨;当a=5时,现在的货物是____吨。
4.判断题。
1. 3÷b是方程。
()2. 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3.2a<a ()4. m×7.5可以简写成m7.5。
()5、3×2+x=22是方程。
()5.解方程。
2x-5.2=2.8 13(x+5)=169 2.5x=14 3.8+x=6.3二、知识讲解1.什么叫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方程的解实际上是 .2.什么叫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实际上是 .3.解方程的原理是什么?要注意什么?(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等的数,等式不变。
注意: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等的未知数,等式不变。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等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注意: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等的未知数(0除外),等式不变。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1、读题(至少读3遍),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写出等量关系式。
能用线段图最好3、找出等量关系式中的未知数,设为X。
4、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5、解方程。
6、检验。
三.例题讲解例1、解方程例2、下面的解方程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X-4=4××5X=10X=2例3、列方程解应用题:1、学校买来10箱粉笔,用去250盒后,还剩下550盒,平均每箱多少盒?2、四年级共有学生200人,课外活动时,80名女生都去跳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方程应用题》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李延原来的跳高成绩是1.05米,现在达到了1.12米,李强的跳高成绩提高了多少米?
2.解方程:x+5.7=10 x-
3.4=7.6 1.4x=0.56 x÷4=2.7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解决问题。
(二)讲授新课
1.介绍洪泽湖引出例3:下面我们就来看一则有关大坝水位的新闻。
2.出示例3:
(1)我们结合这幅图片来了解一下“警戒水位”,“今日水位”,“超出水位”。
(2)你能说说这三个数量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
板书: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
(3)你会求出警戒水位是多少米吗?
(4)独立完成,并且与旁边的同学交流。
(5)汇报方法:算术法方程
(6)讲解用方程解的方法:可先设未知的警戒水位为x米,再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板书方程:x+0.64=14.14 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出的方程。
14.14-x=0.64 肯定正确,但方程不易解。
在小学阶段解决问题列的方程,未知数前最好不是减号。
14.14-0.64=x 与算术法比较,相似。
在列方程的过程中,通常不会让方程的一边只有一个x。
(7)独立解方程并且验算。
(8)独立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先说数量关系,再用方程解答。
提醒:别忘了检验。
(三)课堂练习
1.独立完成,用方程解。
课本第64页第8题: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长6299km,比黄河长835km,黄河长多少km?
2. 补充练习:少年宫舞蹈队有24人,比合唱队少34人,合唱队有多少人?
(四)小结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列方程解题与算术方法比有什么优点?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学生主要对等量关系的寻找相当的困难,利用图示的方法介绍了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后,学生才能总结出等量关系,但是很不确定。
这让我体会到:原来在低中段的教学中忽视的对等量关系的寻找训练是很不应该的,现在教到了高年级,感觉在这里就很困难了。
如果还能从头教起的话,对题中的一些教学很重要,数量名称一定要有所渗透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