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方史学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有感
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读《伯罗奔尼撒战争》有感历史091 罗慧玲公元前431-前404年,数百个城邦卷入了规模空前的“希腊世界大战”,战火几乎波及当时整个地中海文明世界。
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和雅典帝国这两大城邦集团,一个在陆上称雄,一个在海上称霸,双方巧施权谋,展开长期的拉锯战。
正当双方两败俱伤、财尽兵竭之时,虎视眈眈的波斯人借机干涉,最终协助斯巴达人击败雅典,摧毁了盛极一时的雅典海上帝国。
这场战争对希腊城邦政治造成巨大的冲击和震荡,对于社会经济和民生无异于一场浩劫,对于其后希腊人的思想文化、对于地中海世界的国际局势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亲历这场大战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以其客观冷静的态度,生动豪放的史笔,简洁流畅的文字,不仅全面地记载了战争的主要史实(迄至公元前411年),展示了陆战海战的恢宏场面、党派斗争的严酷惨烈,还恰如其分的描述了其间人们心理心态的微妙变化。
此著是希腊古典文明极盛时期的文化精品。
作者提出的人性不变论,书中大量精彩的演说词,字字珠玑,饱含哲理,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无数读者去欣赏、玩味、思考……看完这本书,不经让人产生疑问。
在这次战争中,一个在海上称霸,实力雄厚、准备充分,拥有足以进行长期战争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雅典帝国却意外的被陆上称雄的斯巴达打败了。
这是为什么呢,纵观整场战役,导致雅典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内部的矛盾使雅典同盟四分五裂,切断了雅典的经济命脉;民主政体的弊端,为斯巴达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西西里远征的失败,使雅典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海上优势;两次瘟疫的发生,又是导致雅典失败的一重要因素。
一、内部的矛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争夺霸权的这场较量中,斯巴达能够获胜,只不过因为其内部矛盾比之雅典相对小些、简单些罢了。
正如中国古代孟子所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斯巴达对盟国除了要求服从政治军事上领导以外以外没有人任何经济上的剥削。
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所引发的思考——兼论伯罗奔尼撒战争前后

固化 的维斯特伐利亚情结。这种 “ 情结 ”不但 左右
了大多数 的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 , 还渗透到国家关 系史 的研究与编撰 中。
一
、
维斯特伐利亚束身衣
“ 1 9 1 4年 以前 ,国际关 系理论 家几乎一致认
为 ,国际社会 的格局是一成不变的 , 世界划分为 主 权 国家是理所应 当的。 国际关系研究 的内容是外交 史 和国际法 , 而不是考察 国际体系 的演变过程。 ”② 无论是卡尔 的古典现实主义 , 还是威尔逊 的理想主 义都没能摆脱这一羁绊 。 在 国际关 系史 的研究与编 撰 中 ,有 的学 者认 为 :“ 在古代和 中世纪 ,因受种 种 客观条件限制 , 相互交往 和联 系既松弛 , 又不经 常。多限于经济 、 文化方 面的交流 , 或 为谋取王族
系产生 巨大影响 , 最终在 国际关系理论界形成一种
的、 宗教 的权利 而争斗 。 所 以当时 只是一种地 区性
的国际关系格局 , 还未构成全球性 的国际体 系。因 此 国际关 系史应从 1 7 世纪算起 ,它 的上 限为 1 48 6
年《 维斯特伐利亚和约 》的签 订 。 ”④ 但这 种观点无 法很 好说 明非洲——欧亚大陆体 系早在 “ 三十年战 争”之前 就已存在的事实 。 另外无政府 主义是非
读 《 伯 罗奔尼撒 战争史》所 引发 的思考
— —
兼 论伯 罗奔尼撒 战争前后爱琴海 区域 国际体系
林伟龙 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 泽
桂林 5 4 1 0 0 1 )
( 广 西师范大学历 史文化 与旅游学 院, 广西
摘 要 :国际关系 自古有之 , 自国家出现以后 ,各文明之 间的 交往形成 了国际关 系的雏形。但 国际 关 系学界却将 1 6 1 8 -1 6 4 8 年 的欧洲 “ 三十年战争”作为 国际关 系的开端 ,无形之 中形成 了非历 史主义和 欧洲 中心论的双 重历 史特 点。本文从 伯 罗奔尼撒 战争 史所 引发的思考 ,浅议 古典 文明时期 ,爱琴海 区域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精编版

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新译本有感前言作为一名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尤其是修习世界史方向的研究生,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都是必看的。
非常幸运的是给予我授课的徐老师就是这两本书的译者和资深的古希腊罗马历史研究学者。
今年初,幸运的得到徐老师的亲笔签名版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新译本,大大的提高了我对古希腊罗马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我自知自己的学识及其浅薄,对本书也只能有自己的一些肤浅的认识,但我还是很开心能够阅读此书,并且记录下自己的一些笔记和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引出阿诺德·汤因比的《文明经受着考验》(1988,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第一章:我的历史观里面的一段话:“1914年的战争,正赶上了我向攻读罗马,希腊古典语文的贝利尔学院(牛津大学)的大学生讲述修昔底德。
当时我的理解上忽然有了一种领悟,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早已为修昔底德在他那个世界中经历过了。
我带着一种新的理解重读了他——他的著作的意义,以及在他的文字后面隐藏的情感。
对于这些,在我陷入那曾经激发他去写那些著作的类似危机中之前,我一直都没有感受到,现在看来,修昔底德早已出现在这块土地上了,他那一代人先于我及我们达到了这个历史经验的阶段。
”修昔底德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2400多年了,但是从人类的思想、哲学上来看,我们是处于同时代的,那一段历史对我们今天也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的,我们研究古希腊罗马的历史是很有意义的。
一、关于开篇的地图和序言在这里专门说开篇的地图和序言,是因为这两个部分对我们初学者阅读此书的帮助非常之大。
记得刚开始翻阅徐老师此书的新译本时,开篇即被五张地图上纷繁的地名搞得脑袋一团浆糊,除了大概的雅典、斯巴达、科林斯、西西里、米利都这些地名比较熟悉外,其余的大多都是似曾相识。
但开始阅读此书的正文之后,穿插着内容返回来看地图,又继续阅读文章时,思路慢慢的明晰了,体会到了开篇五张地图的重要性,让读者对本书的内容更加的具体化和更具空间感了。
伯罗奔尼撒战争读书心得10篇

伯罗奔尼撒战争读书心得10篇伯罗奔尼撒战争读书心得篇1一句话概括:这本书里,有四分之一的篇幅是演讲、四分之一的篇幅是希腊标志性的漫长绕口的人名地名,剩下的部分,却是一部光耀千秋的战争史。
展开来说,活跃在两千四百多年前的修昔底德是个天赋拔群的史学家,他公正而客观、关注交战双方的经济实力、梳理出家族与部落的纷争,甚至用科学的视角解释海啸、鄙夷月食的迷信。
跟随修昔底德的笔触,战争伊始即爆发的瘟疫、互取胜负的拉锯战、雅典公民的自信与荣光、拉稀戴蒙人的迟疑与坚韧,逐渐令人身临其境。
到了战争后期,看到雅典人在西西里缓慢而绝望地被叙拉古人一口一口吞噬、米洛斯人的灭顶、雅典政制的动荡、比雷艾夫斯长城的倒塌,再加上善辩辉煌的伯里克利、磊落的伯拉西达、持重却不幸的尼基阿斯、逐利且诡谲的阿尔基比阿德斯、忠于坍塌中帝国的塞拉麦捏斯,二十七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伴随着重装步兵的刀剑相击声,久久回荡在我的脑海。
翔实、冷静又豪迈,这完全是现代史的规范,却已在两千四百年前完成。
这是孔子之后,孟子之前的时间,《春秋》我未曾读过,有机会势必拿来对比。
读书的一个遗憾和失误,是从图书馆借下半卷的时候顺手还了上半卷,可数张希腊地图都是附在上卷里的。
读史不看地图、不看洋流气候沿革、不加以反复琢磨,终究是不能称之为已经了然于胸的。
伯罗奔尼撒战争读书心得篇2国庆节读完了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最后几章。
这是西方史学公认的的第一部著述严谨的信史,讲述了在希腊对波斯战争胜利之后,希腊城邦之间发生的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历史,即雅典帝国(阿提卡联盟)对抗斯巴达城邦(拉栖代梦联盟)及其他希腊城邦的近三十年的战争历史。
1,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400年的约一百余年是雅典的黄金时期。
经历波斯战争,雅典城邦从希腊的一个二流城邦崛起为希腊土地上与斯巴达并肩称雄的雅典帝国。
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达到了国家荣耀的顶峰,也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高峰。
而于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04年爆发的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则以雅典的最终失利并沦为斯巴达的附属国而告终。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书笔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书笔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创作的一部历史著作,主要讲述了公元前 431 年至公元前 404 年间,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战争。
全书按编年体记事,共分为八卷,详细地记录了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展示了古希腊世界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以下是一份关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读书笔记:
1. 历史背景:本书描述了古希腊世界的一场重要战争,这场战争不仅对当时的希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写作风格:修昔底德采用了客观、严谨的写作风格,注重史实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避免了主观的评价和猜测。
3. 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作者通过对战争原因、过程和结果的详细描述,深入分析了战争中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展现了其深刻的历史洞察力。
4. 人物描写:书中对许多重要历史人物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他们的性格、才能和决策对战争的影响。
5. 国际关系:本书揭示了国家间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以及权力、利益和荣誉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6. 对现实的启示:这部著作对今天的国际关系、政治决策和军事战略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7. 文化价值:《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古希腊史学的巅峰之作,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文学杰作,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希腊历史和文明的窗口,也为我们提供了对人类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伯罗奔尼撒战争读后感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可以说,自从希波战争后的短短的18年,伯罗奔尼撒战争把繁荣的希腊奴隶社会输个一干二净。
而这本书的作者修昔底德不仅修筑了这部史事,还亲自参加了这次战争。
看完这本书,我把这部著作分为几个部分。
一、希腊的挑衅希腊作为奴隶社会,一直靠着奴隶主的压制才保持着看似稳定的局面。
奴隶与奴隶主之间,自由民主各阶层(民主党与贵族党)间,两个同盟集团间,盟主国与同盟国间的矛盾一直紧张的关系存在着。
希腊的雅典在当时可以说是一霸之城,无论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上来说,都是无人可以匹敌的。
自然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很多政治家的野心存在着。
所以领导家们会考虑势力的扩大,导致了雅典帝国扩张给斯巴达带来的不满。
二、斯巴达的宣战斯巴达不过是陆上称霸,在任何情况考虑都不是雅典帝国的对手,处处处于被动,可以说是团结一致带来的好结果,于是有了第二次同盟代表大会。
科林斯人在被雅典干涉后自然心存着对雅典帝国的憎恨,所以就很理所当然的加入了战争的队列。
三、战争战争历时了20年,可以说这次非正义的战争使得东欧这一块区域放弃了养民衍生,雅典可以说是失去了民心,也受到了天意的诅咒,两次瘟疫也是极大的扭转了局势。
战争一年接着一年,局势也是改变的很慢,有两边的僵持,有叛徒,有一波的战况。
四、雅典战败后的反击雅典战败后,是对奴隶社会的推翻,也有俄国波斯的入侵使得新政的出现,还有对雅典整个城邦的维护。
对于雅典的失败,会在第一次看完书后产生大量的疑惑,仔细看不难发现提到的军事数据全部都是雅典那边占据着大量的优势(下边会提到),但是根据中国史上那些战争原因不难发现,其实雅典在战争中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原因种种,例如关键战役——西西里战争失败使得雅典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海上优势。
其中有一件有趣的事情,阿尔基比阿德斯因为涉嫌而被遣送回国审讯而逃跑投奔斯巴达,颇有当年许攸投奔曹操之味,似乎也是奠定了这次战争希腊的失败。
可以看到当时雅典派出的军事力量是战船136艘、轻装步兵1300人、重装步兵5100人、桨手2.6万人。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书报告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历史记载,这场战争发生在古希腊城邦雅典和斯巴达之间。
该书由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 于公元前5 世纪撰写,被认为是了解这段古希腊历史最重要的原始资料之一。
伯罗奔尼撒战争从公元前431 年持续到公元前404 年,主要是为了争夺希腊世界的控制权。
当时的两大强国是雅典和斯巴达,各有自己的盟友。
战争从一系列小规模冲突开始,最终升级为持续二十多年的全面冲突。
双方进行陆海交战,伤亡惨重。
由于他们强大的海军和他们的将军伯里克利的领导,雅典人最初取得了成功。
然而,斯巴达最终占据了上风,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的盟友波斯人的帮助。
战争以雅典战败和对这座城市施加苛刻条件而告终。
然而,这场战争对希腊世界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导致雅典势力的衰落和斯巴达崛起成为希腊的主导城邦。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因为它对这场战争进行了详尽而公正的描述。
修昔底德是大部分冲突的目击者,并依靠与其他参与者的访谈来重建事件。
此外,他还提到了一些其他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包括其他希腊城邦的历史和政治、当时希腊世界的经济和文化等。
例如,他描述了希腊城邦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被卷入这场战争中。
他还讲述了希腊人对其他文明,特别是波斯帝国(现在的伊朗)的看法。
此外,修昔底德还对战争本身做了详细的描述,包括战争的起因、双方的军事战略、战争的进展以及各自的胜负。
他还分析了战争对当时希腊社会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此外,修昔底德还写下了许多演讲,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演讲,如希腊将军赫拉克勒斯的著名演讲"The Funeral Oration of Pericles"。
这些演讲提供了一些关于当时希腊人的思想和价值观的独特见解。
总的来说,《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对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冲突之一进行了引人入胜的详尽描述。
对于任何对希腊历史或战争和政治研究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不可少的读物。
历史或许有进展,历史学就未必:读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历史或许有进展,历史学就未必:读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历史或许有进展,历史学就未必——读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和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再度火爆,是因为一个叫“修昔底德陷阱”的名词。
实际上修昔底德陷阱并不是什么历史陈迹,而是美国做了全球老大后,一直担心被人超越,而追溯出来的这样一个貌似有证据的价值链条。
我们放在文末再说。
至于修昔底德写作的历史的价值,受了进化论的影响,早就被放到一边了。
其实绝大多数古人写的历史,都是这个结局,特别是年鉴学派之后,更是如此。
我想,年鉴学派的前辈们也未必预料到这个结果。
有个理论说,一般情况下给别人写的传记里面都含着自己。
自己写的传记里头反而不那么是自己。
如果这样的说法有道理,那,我们手头最好的用来理解修昔底德人生的材料,就是他写作的,以及他也经历过的那段历史,甚至可以说他就是那段历史的组成部分。
布罗代尔的大历史观让我们看到的是人的渺小,人在各种力量面前的只能顺应甚至只能顺从的随着大势浮沉。
这是真的,但并不必然说明修昔底德这种还有我们中国传统式的历史写作就缺乏价值。
甚至这里面的更有温情,让我们进入到一个能够与之共情的历史之中。
我们和他们,一样都渺小,一样的热情,一样的善恶混杂,一样的迷茫,一样的坚定。
我想人类早期的历史记载的意义,首先在于叙事的记录,事实的价值仅仅是我们理解过去的基础,并不是全部。
因此第二,对于历史的记载中除了我们要发掘的那些细微处给我们的还原的古代世界,还有,甚至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他们怎么看这个世界,怎么看我们自己。
并且第三,在这种看待自己的方式中,我们作为后人可以进到这个叙事系统之中去体会,去理解,去感受,我们作为“类”的精神世界和生命体验。
修昔底德和希罗多德两人的历史观很不相同。
希罗多德的历史观更综合,历史与文学故事散文等并不做明确的区分。
而修昔底德对历史更自觉,因为更自觉,所以更多的对历史的独立性有主动的处理。
两人的学术目的不同。
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有感

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有感以我个人观点,修昔底德是古希腊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也是希腊历史上一部不朽的著作。
而且,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对希腊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一次战争,它是希腊民主政治由盛至衰的转折点。
积于以上这些原因,使我有兴趣、有动力去读完这部伟大的史书。
我想从三方面去谈读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之后的感想。
第一,从作者修昔底德本人谈起(一)他对历史事实有着严肃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关于战争事件的叙述,正如他自己所说不要偶然听到一个故事就写下来,甚至也不单凭我自己的一般印象作为根据;我所描述的事件,不是我亲自看见的,就是我从那些亲自看见这些事情的人那里听到后,经过我仔细考核过了的。
1可见,他在撰写历史的过程中,是多么严谨而客观,我认为这正是一个学史之人必备的道德和素质。
正如我国历史学家钱穆所说必能将国家民族已往文化演进之真相,明白示人,为一般有志认识国家已往政治、社会、社会、文化、思想重重演变者所必备之知识。
2(二)修昔底德是第一个意识到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影响的历史学家。
今天的人们大概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但在公元前5世纪,在修昔底德那个年代,他就能认识到经济发展对于城邦国家建立的意义,以及经济补给对于一场战争胜负成败的影响。
可见他有多么伟大而卓越的思想:历史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因素的作用。
他在引用伯里克利在会议的发言中写到对他们的同盟者要紧紧地抓住,因为同盟者做缴纳的金钱就是雅典的力量,战争的胜利全靠聪明的裁断和经济的资源。
3(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大部分是在修昔底德被流放期间写成的。
修昔底德在战争爆发后被雅典公民选为“十将军”委员会的成员,但作为将军的他却历经坎坷。
安菲波利城的失陷,使得他也被牵连。
从此,修昔底德被放逐国外达二十年之久。
流落他乡。
饱受着屈辱和痛苦,这些对于一个有抱负、有远见的历史学家来讲,的确不算什么。
他曾经写到这样一句话这闲暇的时间给我特殊的便利,是我能够深入地研究一切。
伯罗奔尼撒战 争史读书笔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书笔记《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让我感触颇深的书——《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这本书详细地讲述了古希腊时期雅典和斯巴达之间那场旷日持久、影响深远的战争。
书中描绘的战争场景仿佛让我穿越回了那个古老的时代。
当时的雅典,是民主与智慧的象征,而斯巴达则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严格的纪律闻名。
这场战争,可不是简单的兵戎相见,它背后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就拿雅典的民主制度来说吧,在战争初期,这种民主制度让雅典能够迅速做出决策,调动资源。
市民们可以在集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到城邦的重大事务中。
但随着战争的进行,这种民主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有时候,民众的情绪容易被煽动,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
这让我想到了咱们现在的生活,有时候大家在网络上七嘴八舌地讨论一件事,很容易被带偏节奏,做出错误的判断。
再说斯巴达,他们的军事训练那叫一个严格。
从小,男孩子就被送进训练营,接受残酷的体能和战斗训练。
他们的生活几乎就是围绕着战斗展开,一切为了战争做准备。
这让他们在战场上有着超强的战斗力,但也导致了他们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
书中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在一次关键的战役中,雅典的军队原本有着精妙的战略部署。
他们计划利用地形的优势,对斯巴达军队进行包围和突袭。
雅典的将军在战前详细地向士兵们讲解了作战计划,大家都信心满满。
然而,在战斗开始后,情况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战场上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
雅典士兵们按照计划前进,但突然间,一阵狂风刮来,卷起漫天的沙尘,让雅典士兵们瞬间迷失了方向。
原本紧密的阵型开始变得混乱,而斯巴达的军队则趁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斯巴达的士兵们像一群勇猛的野兽,不顾一切地冲向雅典军队。
他们的盾牌相互撞击,发出沉闷的声响。
雅典士兵们在混乱中努力抵抗,但局势越来越不利。
有的士兵被长矛刺伤,倒在血泊中;有的被敌人的盾牌撞倒,再也没能站起来。
这场战斗的结果是雅典军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伯罗奔尼撒战 争史读书笔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书笔记《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让我仿佛穿越回古代希腊的书——《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仿佛亲身经历了那场旷日持久、波澜壮阔的战争。
书中所描绘的那个时代,希腊的各个城邦就像是一群性格各异的小伙伴,有的强大勇敢,有的狡猾机智,还有的则在战争的漩涡中苦苦挣扎。
这场战争可不简单,它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每个城邦都在上面尽情地展现着自己的实力和策略。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雅典和斯巴达这两个城邦之间的激烈对抗。
雅典,那可是个充满智慧和艺术气息的地方,市民们喜欢在广场上高谈阔论,探讨哲学和政治。
他们的海军强大得让人惊叹,船只在海面上乘风破浪,好不威风。
而斯巴达呢,则像是一群坚毅的战士组成的集体,他们注重军事训练,纪律严明,打起仗来那叫一个勇猛无畏。
记得书中有一个情节,描述了一场激烈的海战。
雅典的舰队浩浩荡荡地驶向战场,阳光洒在金色的船舷上,闪闪发光。
士兵们个个神情紧张但又充满斗志,他们紧握着武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生死之战。
风在耳边呼啸,海浪拍打着船身,发出巨大的声响。
当双方的舰队靠近时,喊杀声瞬间响彻云霄。
箭如雨下,人们在甲板上奔跑、呼喊、战斗,鲜血染红了海水。
那场面,真是惊心动魄,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就站在那艘战舰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还有一次,雅典城内因为战争而物资匮乏。
市场上的食物价格飞涨,人们为了一块面包而争得头破血流。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饥饿的孩子,无助的眼神望着空荡荡的货架,母亲们则在一旁默默流泪。
而那些富有的商人,却在这个时候囤积居奇,大发战争财。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战争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厮杀,更是对平民生活的无情摧残。
书中对于将领们的描写也十分精彩。
有一位雅典的将领,他在战前的演讲中慷慨激昂,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
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眼神中透露出对胜利的渴望。
他说:“我们为了自由,为了荣誉,为了我们的家园而战!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我们也绝不退缩!”士兵们听了他的话,群情激昂,纷纷高呼着口号,准备为了胜利而拼死一搏。
读西方史学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有感(最终5篇)

读西方史学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有感(最终5篇)第一篇:读西方史学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有感读西方史学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有感摘要: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开了政治军事史的先河,在西方史学著作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全书记载了古代希腊历史上第二次巨大的战争,即伯罗奔尼撒战争,希腊奴隶社会开始由繁荣走向衰弱。
关键词:战争修昔底德政治军事史在古希腊历史上,发生了两次巨大的战争:第一次是发生在公元前500~公元前449年的希波战争;第二次就是公元前431~公元前404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第二次战争,是希腊历史上的转折点,关于这次战争的史迹,有修昔底德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流传于世。
西方的史学名著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可谓多如牛毛,再现了曾经的生活,记述了时代的特征与思想,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在众多同类型或是不同类型的史学名著中毫不逊色,熠熠生辉。
一、关于作者修昔底德,关于他的生平,我们知道的其实并不多,除了从他本人撰述的著作中寻到只言片语以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几乎没有人提到他。
第一个为他写传记的人已经试公元五世纪的人了,叫做马赛林纳斯,但他所根据的材料也只是修昔底德本人的著作以及前人对著作所做的注释,甚至部分结论都是出自猜测,出现自相矛盾。
首先,关于修昔底德的出身年份就有许多争议,但是很据他于公元前424年担任将军职务这一可靠的年份以及他著作终止时的年龄,我认为约公元前460~约公元前395年这一时间断线是合理可信的。
在古希腊,要能担任上将军这一职务的除了才能突出以外,年龄也要达到三十岁,若依据公元前460年出身来看,到公元前424年担任将军一职,那就是36岁,而他死时大概也就六十岁左右,所以死亡年份也就在公元前395年左右。
而关于他的童年生活,我们也知之甚少。
青少年时代,他应该也与雅典的许多贵族子弟一样,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据说,他童年时,曾在奥林匹克听过希罗多德朗诵他的历史著作,并感动得泪流满面。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下册)》[古希腊]修昔底德著读后感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下册)》[古希腊]修昔底德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d9f3f4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4.png)
首先,作品的主题深入人心。修昔底德在书中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如自私、勇敢、愚蠢、聪明、善良和邪恶等。这些主题让我对人性的多样性和矛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作品还涉及了命运、自由意志等哲学问题,引发了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再次,修昔底德在书中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他通过描绘战争中各种人物的形象,如勇敢的战士、狡猾的政治家、慈悲的智者等,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矛盾。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描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动机。
此外,修昔底德在书中还关注了社会变迁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社会动荡、政治变革和战争破坏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既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也塑造了他们的性格和价值观。从这一角度来看,修昔底德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社会变迁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的生动案例。
然而,在这部作品中,我也发现了一些我不喜欢的部分。例如,在描绘战争和政治斗争时,修昔底德有时过于强调人性的黑暗面,这让我感到有些悲观。另外,作品中的一些政治策略和战术描述较为复杂,需要花费较多精力去理解。
第四篇范文:《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下册)》[古希腊]修昔底德著读后感——分析与评论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著作,其独特的写作风格、鲜明的人物塑造和深刻的社会主题令人印象深刻。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不仅被其历史叙述所吸引,更对其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思考。
伯罗奔尼撒战争观后感

伯罗奔尼撒战争观后感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古希腊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爆发,不仅仅是两个城邦之间的争斗,也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和政治体制之间的较量。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观看有关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纪录片让我深受启发。
首先,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城邦发展和治理方式的差异。
雅典和斯巴达作为希腊两个最重要的城邦,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雅典以民主为基础,注重人民的参与和平等;斯巴达则实行严格的军事统治,以军事力量为基石。
这种差异导致了两种城邦对待同盟的方式不同。
雅典试图通过推广民主制度和提供文化、经济上的利益来吸引同盟;而斯巴达则通过强制性条约和军事援助来维持同盟关系。
这种差异最终导致了两个城邦间的矛盾激化,最终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
其次,伯罗奔尼撒战争也反映出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在战争中,雅典完全依赖其强大的海军力量,在海上与斯巴达对抗。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战争导致资源匮乏,雅典的军费压力持续增大,最终导致了经济的崩溃。
雅典人民不得不面对短缺的食物和物资,生活条件急剧恶化。
战争还给一般人民带来了不安全感,他们生活在常常被战争蹂躏的环境中,经历了许多痛苦和困境。
另外,伯罗奔尼撒战争还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毁灭性。
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采取了非常激进的手段,包括切断粮食供应、烧毁作物和城邦的摧毁。
战争不仅带来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还严重破坏了经济和文化。
战争的目的不再是简单的征服,而是要彻底摧毁对手,使其无法再恢复。
这种毁灭性的战争给双方和整个希腊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当时的希腊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伯罗奔尼撒战争也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教训。
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古希腊两个城邦之间的一场争斗,也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之间的一场较量。
战争对两个城邦的影响深远,特别是对雅典这个在古希腊世界中具有领导地位的城邦。
从雅典的失败中,我们可以看到民主制度的局限性,以及在面对外部挑战时需要更加谨慎和坚定的思考。
伯罗奔尼撒战争读后感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可以说,自从希波战争后的短短的18年,伯罗奔尼撒战争把繁荣的希腊奴隶社会输个一干二净。
而这本书的作者修昔底德不仅修筑了这部史事,还亲自参加了这次战争。
看完这本书,我把这部著作分为几个部分。
一、希腊的挑衅希腊作为奴隶社会,一直靠着奴隶主的压制才保持着看似稳定的局面。
奴隶与奴隶主之间,自由民主各阶层(民主党与贵族党)间,两个同盟集团间,盟主国与同盟国间的矛盾一直紧张的关系存在着。
希腊的雅典在当时可以说是一霸之城,无论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上来说,都是无人可以匹敌的。
自然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很多政治家的野心存在着。
所以领导家们会考虑势力的扩大,导致了雅典帝国扩张给斯巴达带来的不满。
二、斯巴达的宣战斯巴达不过是陆上称霸,在任何情况考虑都不是雅典帝国的对手,处处处于被动,可以说是团结一致带来的好结果,于是有了第二次同盟代表大会。
科林斯人在被雅典干涉后自然心存着对雅典帝国的憎恨,所以就很理所当然的加入了战争的队列。
三、战争战争历时了20年,可以说这次非正义的战争使得东欧这一块区域放弃了养民衍生,雅典可以说是失去了民心,也受到了天意的诅咒,两次瘟疫也是极大的扭转了局势。
战争一年接着一年,局势也是改变的很慢,有两边的僵持,有叛徒,有一波的战况。
四、雅典战败后的反击雅典战败后,是对奴隶社会的推翻,也有俄国波斯的入侵使得新政的出现,还有对雅典整个城邦的维护。
对于雅典的失败,会在第一次看完书后产生大量的疑惑,仔细看不难发现提到的军事数据全部都是雅典那边占据着大量的优势(下边会提到),但是根据中国史上那些战争原因不难发现,其实雅典在战争中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原因种种,例如关键战役——西西里战争失败使得雅典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海上优势。
其中有一件有趣的事情,阿尔基比阿德斯因为涉嫌而被遣送回国审讯而逃跑投奔斯巴达,颇有当年许攸投奔曹操之味,似乎也是奠定了这次战争希腊的失败。
可以看到当时雅典派出的军事力量是战船136艘、轻装步兵1300人、重装步兵5100人、桨手2.6万人。
【稷下智库】2021《伯罗奔尼撒战争》读后感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稷下智库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同盟之间的战争。
这两大联盟分别由许多城邦组成。
不同的城邦便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在各自寻求国家利益的过程,必然会产生多主体利益的矛盾问题,这是战争的起因之一。
不道义且强大的雅典对其他城邦产生巨大的威胁,削弱雅典的实力是其他很多城邦的共同目的,这是起因之二。
(当然,雅典对于其他城邦产生的威胁实质上也是隐性的伤害其他城邦的利益,但由于这种威胁是十分重要的战争起因,故而将其单独作为一个起因。
也可见多主体的利益矛盾问题是战争的根本决定性原因。
)具体分析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因时,可以从不同城邦的主体角度来看。
从雅典的角度讲,其一科基拉人没有同盟,且此时处于必败的险境,雅典如若与其结为同盟,可以在往后获取强大的科基拉人的支持;其二不用担心使本就强大的科基拉人落入科林斯人的手中,从而对于雅典自身的强国地位产生的威胁;其三科林斯人鼓动雅典的一个同盟同时也是纳贡者暴动,并帮其攻打雅典,伤害了雅典的利益;其四科基拉人所在之处有对于海上活动来讲十分重要的良好港湾条件,与其结为同盟也有利于实现自己的利益;其五雅典有很强的国家实力,以及雅典人是敢于挑战的、富有野心的,因而不畏惧打仗;其六雅典不是一个守道义的城邦,只要参战符合雅典的利益,违反休战条约对其而言便微不足道。
从雅典的实际利益来讲,选择违反和平条约,与科基拉人结成同盟,攻打伯罗奔尼撒同盟更有利。
对于科林斯人,科基拉人不肯帮助爱皮丹努斯人摆脱困境,又在科林斯人帮助爱皮丹努斯人后出兵攻占爱皮丹努斯,是很不道义的。
且其以往对于母邦科林斯没有应有的尊重。
从道义的角度来讲,主要过错在于科基拉人。
在雅典人与科林斯人的恩怨由来已久、雅典与科林斯有休战条约的情况下,雅典仍选择帮助科1基拉人,这自然会导致科林斯人的强烈仇恨。
雅典的不道义行为严重激化科林斯人与雅典的矛盾。
其后雅典围攻自己的同盟,同时也是科林斯的殖民地——波提狄亚人。
读《伯罗奔尼撒战争》有感

读《伯罗奔尼撒战争》有感
读完《伯罗奔尼撒战争》,我感到非常震撼。
这本书描述了古希腊之间的一场惨烈的战争,历时十年,双方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物力,最终结果却是双败。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阵营,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捍卫自己的阵营,甚至是友谊。
然而,当这种友谊变成了敌对,一切都变得残酷无情。
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精力,却仍然无法取得胜利。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也让我意识到了战争的无谓。
每个人都希望和平,但当双方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却不得不拿起武器,去捍卫自己的利益。
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了战争的可怕,即使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精力,最终也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总之,《伯罗奔尼撒战争》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也让我意识到了战争的无谓。
它让我明白,只有和平才能让每个人都安全幸福。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新译本有感前言作为一名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尤其是修习世界史方向的研究生,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都是必看的。
非常幸运的是给予我授课的徐老师就是这两本书的译者和资深的古希腊罗马历史研究学者。
今年初,幸运的得到徐老师的亲笔签名版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新译本,大大的提高了我对古希腊罗马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我自知自己的学识及其浅薄,对本书也只能有自己的一些肤浅的认识,但我还是很开心能够阅读此书,并且记录下自己的一些笔记和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引出阿诺德·汤因比的《文明经受着考验》(1988,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第一章:我的历史观里面的一段话:“1914年的战争,正赶上了我向攻读罗马,希腊古典语文的贝利尔学院(牛津大学)的大学生讲述修昔底德。
当时我的理解上忽然有了一种领悟,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早已为修昔底德在他那个世界中经历过了。
我带着一种新的理解重读了他——他的著作的意义,以及在他的文字后面隐藏的情感。
对于这些,在我陷入那曾经激发他去写那些著作的类似危机中之前,我一直都没有感受到,现在看来,修昔底德早已出现在这块土地上了,他那一代人先于我及我们达到了这个历史经验的阶段。
”修昔底德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2400多年了,但是从人类的思想、哲学上来看,我们是处于同时代的,那一段历史对我们今天也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的,我们研究古希腊罗马的历史是很有意义的。
一、关于开篇的地图和序言在这里专门说开篇的地图和序言,是因为这两个部分对我们初学者阅读此书的帮助非常之大。
记得刚开始翻阅徐老师此书的新译本时,开篇即被五张地图上纷繁的地名搞得脑袋一团浆糊,除了大概的雅典、斯巴达、科林斯、西西里、米利都这些地名比较熟悉外,其余的大多都是似曾相识。
但开始阅读此书的正文之后,穿插着内容返回来看地图,又继续阅读文章时,思路慢慢的明晰了,体会到了开篇五张地图的重要性,让读者对本书的内容更加的具体化和更具空间感了。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由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以下简称修氏)所攥写的战争史著作。
本作通过叙事和演说辞的穿插记叙,向后人展现了发生在公元前4世纪末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全貌。
本书严格遵循“战争史”这一定位,并未完全地展现公元前四世纪雅典地理状况,社会环境,精神生活的全局,但仍可从客观的战争记载和激昂的演说辞中瞥见一二,被大部分的古希腊史学家采纳为文献事实。
相比《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冗杂绵长的战争记叙,辞藻丰富,修辞贴切,情绪激扬的演讲辞更具文学色彩和文学价值。
从修氏的视角看来,自己完成了对于任何演讲辞的客观记叙。
但事实上由于交通条件,地理条件,时间条件的限制,修氏实际上并不能亲临每一次演讲的现场(甚至包含早于他出生的演讲,如赫摩克拉特斯在革拉会议上的演说词。
)。
在他不能亲临现场的演讲辞之中,有的来源于他人转述,有的来源于他人记载,有的来源于前人的书籍。
而这些都成为了部分史学家质疑修氏所记载演讲辞真实性的有力证据。
本文将在接下来的文字中浅论《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所记载的演讲辞的真实性,并展现本人对于历史著作的真实与主观重构的看法。
修氏的演说辞是对演讲者主旨与含义的主观重建。
即以自己的文学才能修饰,填补和修改了演讲者的具体说辞。
首先,修氏绝对是一个初具唯物史观的事实主义者,实际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长远流传正是来源于他充分尊重客观事实,对战争的正确记载为后世研究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价值。
在序章中他对荷马在《伊利亚特》中提及的军队的船只及船只荷载数量提出质疑,认为在自己生存的年代尚且不存在能承载上百人一艘的战舰,在荷马的年代更不可能。
他将这一原因归结为历史发展的前进性和不可退性。
即历经更加长远发展的社会在社会生产和经济条件必然优于过去的社会,在其上衍生出的科学技术,人文思想等成果也必然优于曾经。
因此他在观念上不能容忍自己的演说辞记载只是完全遵循自我意愿的杜撰。
但修氏确实存在着根据自己意愿修改演说内容甚至是历史史实的前科,同时从某些意义上他还是一个半形而上思想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西方史学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有感摘要: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开了政治军事史的先河,在西方史学著作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全书记载了古代希腊历史上第二次巨大的战争,即伯罗奔尼撒战争,希腊奴隶社会开始由繁荣走向衰弱。
关键词:战争修昔底德政治军事史在古希腊历史上,发生了两次巨大的战争:第一次是发生在公元前500~公元前449年的希波战争;第二次就是公元前431~公元前404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第二次战争,是希腊历史上的转折点,关于这次战争的史迹,有修昔底德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流传于世。
西方的史学名著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可谓多如牛毛,再现了曾经的生活,记述了时代的特征与思想,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在众多同类型或是不同类型的史学名著中毫不逊色,熠熠生辉。
一、关于作者修昔底德,关于他的生平,我们知道的其实并不多,除了从他本人撰述的著作中寻到只言片语以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几乎没有人提到他。
第一个为他写传记的人已经试公元五世纪的人了,叫做马赛林纳斯,但他所根据的材料也只是修昔底德本人的著作以及前人对著作所做的注释,甚至部分结论都是出自猜测,出现自相矛盾。
首先,关于修昔底德的出身年份就有许多争议,但是很据他于公元前424年担任将军职务这一可靠的年份以及他著作终止时的年龄,我认为约公元前460~约公元前395年这一时间断线是合理可信的。
在古希腊,要能担任上将军这一职务的除了才能突出以外,年龄也要达到三十岁,若依据公元前460年出身来看,到公元前424年担任将军一职,那就是36岁,而他死时大概也就六十岁左右,所以死亡年份也就在公元前395年左右。
而关于他的童年生活,我们也知之甚少。
青少年时代,他应该也与雅典的许多贵族子弟一样,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据说,他童年时,曾在奥林匹克听过希罗多德朗诵他的历史著作,并感动得泪流满面。
但是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并不能够确定,很有可能是后人根据他对希罗多德著作的熟悉深度做出的一种美好幻想,想象两个各具特色的历史学家之间产生的一种美好的碰撞。
而且,如果我们对这两个史家的年龄一个标准的话,当希罗多德到欧林匹克朗诵的时候,修昔底德已非童年。
而修昔底德对希罗多德的著作很熟悉这一事实也不能作为他就一定曾听过希罗多德演讲的依据,我们能做到对于一个自己欣赏的作者的作品很熟悉这很平常但并不一定就接触过这个人。
至于他其他的经历,我们知道的也并不十分明确。
就比如他曾提到自己有经营一个色雷斯的金矿“331”。
但我们并不明确他这个金矿从何而来,有史家说他家道殷实,世代经营;但也有史家说是因为他和斯加普特-亥尔的一个女继承人结婚而得到的。
还有,从公元前431年战争爆发到公元前424年他出任将军这7年之间他的生活我们一点也不知道,他如何一下子就取得将军这样的高位我们也不清楚。
但据他自己说,在这些年代里他一直在从事资料收集,以便于来撰写这场战争。
公元前424年,他当选为雅典的十将军之一。
此前,他可能参加过一些战役,否则不过突然取得这样的高位,但他具体参加过哪些战役,我们又无从确定了。
之后,安菲波利斯的失陷,使得有些人有了可趁之机,诬陷修昔底德有通敌卖国之嫌,他因此被放逐了20年。
修昔底德从被放逐到重返雅典的这流亡的20年间的生活,我们也完全不知道。
但从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出,这期间他一定经常在伯罗奔尼撒各地以及西西里游历,尤其注意视察那些曾经发生过重大战役的地方。
而关于修昔底德之死也是一个谜,他是怎么死的?什么时候死的?死在什么地方?又葬在什么地方?又为何没能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写完?普鲁塔克、马赛林纳斯等古代作家都说他是遇刺身亡的,这个判断大概是根据他的著述突然中止而来的吧。
但所有古代作家都没有提到他死亡的确切年代,从他著作中可以推测出他应该是回到雅典一段时间后死亡的。
关于修昔底德的死亡地点,马赛林纳斯的说法也前后不一致,但大体上来说,死于色雷斯一说还是比较可靠的。
他死后葬在何处,这也是一个一直没有弄清楚的问题。
关于修昔底德本人我们所知的实在不多,还有许多传说也都不甚可靠,我们唯有从他的著作中去感受其人。
二、关于本书公元前431年,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刚爆发时,觉察到这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便开始着手搜集资料,准备撰写一部历史巨著。
战争第二年,瘟疫袭击雅典,修昔底德不幸染疾,但有幸躲过了一劫。
大约在公元前424年,修昔底德当选为雅典十将军之一,受命指挥舰队。
在一次战役中,修昔底德奉命率舰队进行支援,但援兵未到城池失守,修昔底德被认定贻误军机,被逐出雅典,20年后才获准重回雅典。
流放期间,修昔底德坚持搜集史料,关注战争进程。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写到公元前411年“便戛然而止”[2],并没有完整地叙述整个战争过程,距离战争结束还有6年多,这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并没有记述。
之后的部分便由色诺芬补充完成。
1、内容修昔底德的整个著作当中都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甚至其中引用的演说词也是如此,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他的著作不仅是用眼睛去看,更要用脑筋去思考。
他自己就曾经说过:“18”他的著作不但有较强的科学性的内容,并且用了很高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他把持续了二十七年之久的一场战争作为一个整体来表述,并且紧密联系毫不零散。
全书被分为8卷:第一卷的开头第一章实际是作者的序言,阐述了战争的重要性和撰史的方法目的;第二卷至第五卷第二章,记载了战争前十年,即自战争的爆发到尼西阿斯和约的签订;第五卷的三至七章记载了和约的签订到西西里远征五年半之间的历史,即所谓的“和平”时期;六七卷记载了西西里远征的始末;第八卷记载了狄西里亚战争和爱奥尼亚战争,即战争最后阶段。
整场战争是一个合起来的整体故事,各部分的联系不单单是靠时间上的线索串联起来,而是有其内在的联系。
演说词的运用是修昔底德著作最突出的特点之一,约占了全书的四分之一篇幅。
修昔底德自己提到:“17”他巧妙的运用了这些历史人物自己的嘴来说出他们行动的动机和背景。
对于当时形势的叙述,不是靠个别的事件能都表述的,需要通过当时人的嘴才能分析透彻,使我们对于双方军事行动的意义才能有所了解。
修昔底德对文字的运用具有很高的艺术手腕,常常能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方法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332、思想和局限首先,他进一步发展了人本主义思想。
在古希腊,一些史学家们虽然能够初步以人本主义历史观来对待历史,但是难免受到神命观的影响。
但修昔底德不仅不相信神谶,否认自然现象为异灾,并且努力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说明。
Eg019他抱着理性主义的态度,不用超自然的现象来解释历史,在同期历史学家中是十分难得的。
同时他还十分重视人的作用。
Eg020 其次,他首次尝试了揭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发展求真精神。
第三,他是第一个关注了经济因素对历史进程影响的史家。
第四,他有了历史进步论的萌芽,对历史事件有一种哲学的理解。
第五,他歌颂民主制度和法制精神。
第六,他有着严谨的治史态度和较为科学的史料处理原则,并且明确了治史的目的,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
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明确写道:“在这次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我就开始写我的历史著作,相信这次战争是一个伟大的战争,比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任何战争更有叙述的价值。
”[3]修昔底德以敏锐的洞察力觉察到这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战争,所以,记述这场战争具有重要价值。
修昔底德在第一章中宣称:“我这部历史著作很可能读起来不引人入胜,因为书中缺少虚构的故事。
但是如果那些想要清楚地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件和将来也会发生的类似的事件(因为人性总是人性)的人,认为我的著作还有一点益处的话,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我的著作不是只想迎合群众一时的嗜好,而是想垂诸永远的。
”[4]修昔底德旨在记述一场伟大的战争,基于这一点展开对历史事件发展的描述,使后人清楚地了解这场战争的起因、进程和后果,以及政治体制和贤明君主等对战争产生的影响。
可以看出,修昔底德把历史叙述与道德垂训结合在一起了,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达到对后人进行教育的目的,使后辈们在面对类似事件时能有所借鉴。
修昔底德认为,历史具有道德垂训的功能,特别是劝善惩恶的作用,他非常重视历史事件的叙述,希望能够以史为鉴,进而对后世进行教会与训导。
修昔底德“相信人们可以从了解那场毁灭性的战争的起因中获益,正如人们可以从知道什么东西能使人得上致命的疾病中获益一样。
”[1]修昔底德之所以不像其前辈那样主要叙述神话传说,而以伯罗奔尼撒战争作为叙述对象,目的是总结有益的经验教训,以纠正雅典政策上的失误,遏止雅典衰败的趋势,使雅典一直保持繁荣强盛。
修昔底德的著作虽然是以后一些史家所不及,但他的著作并不是就没有缺点了。
首先,是主体范围上的局限性。
33修昔底德在创作中摒弃了天命论思想,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也有不足之处,因修昔底德无法摆脱对命运的信仰,常常用抽象的人性解释历史,把嫉妒和贪欲看作人的本性,支配人的行动。
其次,是因为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把历史的发展单纯的归于帝王将相的活动了。
353、关于战争的一些感想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则因雅典和斯巴达——希腊世界两大城邦为谋求霸权而展开。
西西里之战是伯罗奔尼撒战争转折性战役,雅典彻底战败,从此开始衰落。
伯罗奔尼撒战争属于内部纷争,几乎整个希腊世界都卷入了这场战争,不仅各城邦之间互相进行战争,许多城邦内部也发生了内乱。
这场战争持续了将近30年,最后以雅典惨败告终。
雅典失败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提洛同盟内部的矛盾比伯罗奔尼撒同盟内部矛盾尖锐复杂;民主政体的弊端,为斯巴达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雅典军在几次重大会战中指挥失误,特别是西西里远征的失败,使雅典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海上优势都是导致雅典失败的重要因素。
与希波战争相比,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遭遇了灾难性打击。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的第二年,雅典采取陆上防御而海上进攻的战略,把居民都转移到城中居住,但因人数密集,卫生条件恶化,导致瘟疫爆发,约1/4居民病亡,伯里克利也染病死了。
一些人认为,这是应验了神的预言,修昔底德则斥之为妄说,并认为可以用科学来解释瘟疫发生的原因。
修昔底德认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给希腊带来了空前的痛苦。
过去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的城市被攻陷,被破坏,,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的流亡者,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生命的丧失”[2]。
可见,伯罗奔尼撒战争不仅使雅典和斯巴达两败俱伤,而且使希腊各城邦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给希腊文明带来严重破坏。
([2][古希腊]修昔底德著,谢德风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18页。
)结语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在西方史学领域取得多方面的开创性成就,于整个历史学研究发展存在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时过境迁,二部著作所体现的史学观念仍然影响着一批批历史学研究者,仍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