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翻译外国书籍
A.①②③ C.①②④
④建设海军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①严复 ②谭嗣同 ③康有为 ④梁启超( A①② B③④ ) C①②③ D②③
10.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 ( ) 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B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
想一想:光绪帝的变法措施哪 些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切身 利益? 4、结局:
力量对比
政治力量 军事力量
想争取袁世凯 保护光绪帝
维 新 派
维新派依靠光 绪帝 (无权) 以慈禧太后 为首 (掌握实权)
顽 固 派
袁世凯统帅新 建陆军投靠顽 固派
影响:戊戌变法在社会上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 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不 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 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 路。
11.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是( A 梁启超 B康有为 C严复
) D林则徐
12. 戊戌变法开始于( )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 C保国会 D光绪牺牲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14. 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 A 改革政府机构,实行君主立宪制 B 发展农工商业 C 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 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D 训练新式陆海军
维新变法运动
兴起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 《天演 百日 维新 上书 论》
变法 失败
知识纲要
第 7 课 维 新 变 法 运 动
公车上书
揭 开 变 法 序 幕
严复的译述《天演论》
推 动 变 法 发 展
戊戌变法 (1898年)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近代化历程及其主要战争
时间 19世纪4060年代 近代化历程 主要中外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 —惨败
袁世凯(1859-1916)河南项城人。 1895年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 军”,手中握有兵权。
中南海瀛台涵远楼
失败原因: 1、变法触动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利 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并且顽固派拥有 实权。 2、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3、变法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4、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项目 内容 作用
革新政治,维护统治;触 犯守旧贵族的利益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发展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 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伤害 守旧的封建文人 提高军队作战力。由于皇帝 没有军权,措施少而空洞 开放言论;取消 多余的衙门和无 政治 用的官职 经济 发展农工商业 开办新式学堂, 培养人才;科举 文化 考试废除八股文; 创办报刊 军事 训练新式陆海军
填空

1、被康有为称为“中国西 严复 学第一”的启蒙思想家是________, 天演论 他译述的《_________》,震动了当时 的思想界,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慈禧太后 2、1898年9月,________发 光绪帝 动政变,囚禁________,废除新政诏 令。标志变法的失败。
想一想
材料一: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照昆仑。 ——《狱中题壁》 材料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 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 请自嗣同始! 材料三:“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 哉快哉!” 请回答:1.上面的诗句和话是谁说的? 2.为什么他说自己死得其所?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 家有哪些体会或收获?
议一议
4. 要善于接受先进思想,勇 于学习先进文化 5.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百折不 挠的毅力。
1、下列为维新思想的传播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
不包括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张謇 D.严复
2、在变法诏书中属于经济方面的内容为 A.发展农工商业 C.创办报刊发表言论 B.训练新式陆海军 D.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公车上书图
拒 和
变 法
3、影响: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 序幕
二、警世洪钟《天演论》
公车上书后,维新派为了 进一步推动变法运动的发 展,开展了哪些活动?
1、维新派的活动: 办报刊,组学会,办学堂等
2、严复与《天演论》
严 复 像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
2、严复与《天演论》
a、主要观点: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实行维新变法以自强保种。 b、影响: 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 19世纪60(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 90年代 的道路)
19世纪90 百日维新—民族资产阶级 年代到二 (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 十世纪初 的道路)
甲午中日战争 —惨败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惨败
梁启超的9个子女皆才俊
长女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
长子梁思成——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次子梁思永——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三子梁思忠——英年早逝的炮兵上校 次女梁思庄——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变法的结局:变法最终失败。 戊戌变法持续了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 新”。
为变法而 牺牲的第一 人——谭嗣同
戊 戌 政 变
时间:1898.9.23
囚禁光绪皇帝
捕杀维新志士 除保留“京师大学 堂”外,其余新法 全部被废除。
9月13日,光绪皇帝写密诏给康 有为:“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 为、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 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
6.戊戌变法发生在农历戊戌年,这一年是( A.1895年 B.1897年 C.1898年 7.某地因废祠堂改学堂,废八股改策论而受到当
)。
D.1901年
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
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8.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有( ①改革政治 ②兴办新式学 ) D.雍正帝 )。
假如你是维新志士 中的一员,面对清政府 的追捕,你是选择逃, 还是选择留?
变法志士被杀,新政措施尽废, 变法还有意义吗? 变法影响: 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 有哪些体会或收获?
议一 议 1. 任何一次变法或改革的出现,总是社
会发展的需要。 2. 改革是国家、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3. 任何变法或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总是伴随着激烈斗争,甚至出现挫折失 败,为此要付出沉重代价甚至流血牺牲。
四子梁思达——著名的经济学家
三女梁思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女梁思宁——光荣的革命军人
五子梁思礼——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三、短暂的“百日维新” 1、背景: 《马关条约》后,民
2、开始:
光 绪 帝 像
族危机大大加深
1898.6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
国家 大计
“明定国是诏”
“维新变法”的目的是什么?要 变的是什么?要实行什么制度?
它以“救国”为宗旨,变 的是封建专制制度,要实行 君主立宪制度
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鸦片战争过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中国国内不同的阶级在救国救民道 路上都做过尝试。比如说,我们学过的农民阶 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领导的 “洋务运动”。但是均遭失败。这时救亡图存 的重任就落在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肩上。他们 会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这条道路能否行 得通?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资产阶级救国的 第一步:“维新变法运动”.
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工业 维新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汉代用公家的马车接送被选拔 公车: 的读书人赴京,后来就以“公 车”作为进京应试举人的代称。
《马关条约》后,民 1、背景: 族危机的加深
2、经过:时间、地点,发起人
1895.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
康 有 为 像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兴起 发展
高潮 结束
近代史上主张“变法”的人士, 被称为“维新派”
他们掀起的运动被称为:“维新 变法”运动
“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派,主 张在保存中国传统的君主政体和 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部分地学习 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教 育。 代表人物:
谭 嗣 同
严复
康有为 梁启超
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政治主张有 何区别?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 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 哉快哉!” ——谭嗣同 康、梁避往国外,谭嗣同本来也有 机会出逃,但他甘愿为变法而死, 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为什么?
康有为、梁启超包括谭嗣同在内的维新 志士们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候, 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敢于和顽固势力 抗争,提倡改革,推行新法。他们的精神 是令人尊敬的、爱国的。他们提倡“兴民 权”,鼓励发展工商业,符合历史发展潮 流,具有进步意义。 “戊戌六君子”为变法运动献出了 生命,用鲜血来唤醒民众,激励后来人, 这种精神可歌可泣,让人肃然起敬。
3.颁布“明定国是”诏的皇帝是( )。 A.慈禧太后 B.光绪皇帝 C.道光皇帝 D.宣统皇帝 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公车上书 B.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 诏 C.《天演论》的发表 D.《马关条约》的签订 5.严复译述的《海国图志》,把( )介绍到 中国。 A.西方先进科技 B.西方进化论学说 C.世界各国地理历史 D.民主和科学
康有为(1858— 1927)广东南海人, 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 领袖,认为西方的制 度好,主张“要救国, 只有维新;要维新, 只有学外国”。
梁 启 超 像
梁启超 (1873-1929)广 东新会人,中国 资产阶级启蒙思 想家,政治活动 家、教育家、学 术大师。
从课本上找出 公车上书的主 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