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8.枣核》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内心、语言、行动的描写,感受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2)学习并掌握设置悬念、巧妙构思的写法。
(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1)会用概括的语言。
(2)掌握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作品理解海外游子思念故乡、依恋故土之情。
(2)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作者巧用陪衬的笔法,突出写作意图;了解作者巧用比较的手法,突出海外赤子身在异国他乡,心恋故土的游子心境。
2、难点重点句子的理解。
一、导入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生听完后,交流听歌感受。
二、整体感知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成2个任务。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复述课文。
同窗离开故土50余年,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他试种。
表达了身在异国,心系故土之情。
三、互动探讨(1)具体说来,文章共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情是如何融为一体的?(2)文章以“枣核”为题好在什么地方?,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说枣核——为解乡愁议枣核——民族之情枣核是全文的线索,用枣核设置悬念,用枣核推进悬念,用“枣核”揭示悬念。
枣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吾乡吾土紧紧连在一起,枣核虽小,在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四、品味语言(一)教师示范1、这篇文章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沉情感,但却未出现“思”“恋”一类的词语,请你们速读课文,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苦的情感的词语,体会妙处所在。
2、“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说明了什么?3、文中写“美丽的山城”、“漂亮的小楼”、“精致的花园”、“美满的家庭”,是不是离题了?如没离题,叙写它们有什么作用?①殷切、托、劈头、感慨良深、那是……开、挑选、买、拉、堆语言朴实,透过这些字词却能体现出友人思乡之情。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从质朴而富于抒情色彩的语言中体会海外华人依恋故土的民族感情;(重点)2、学习用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方法;(重点、难点)3、体会以小见大,借物抒情的写法;(重点、难点)4、结合语境,品味词语的深刻含义。
(难点)教学思路: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萧乾:出生在一个汉化了的蒙族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记者。
原名萧秉乾,曾用名萧若萍。
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
二战期间,曾作为《大公报》的记者,奔波在西欧反法西斯战场上,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特写报道。
主要作品集有:《篱下集》、《栗子》、《人生采访》等。
著作选编为《萧乾选集》(六卷本)。
悬念:在文学作品中故意设置“疑问”或矛盾冲突,造成并维持读者期待、关切的心情的方法。
期待是一种艺术享受。
作者一旦把矛盾摆在读者面前,他们就会对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发展变化产生期待的心理。
期待心理是悬念的实质,因此,悬念的设置要尽量早,而其消释则宜尽量晚些。
读者明确感到问题的存在,但对后事一无所知或略知一二是悬念设置的条件。
(一)走进课本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枣核()蹊()跷()掐()指殷()切玛()瑙()衣dōu()嫣()红匀()称()卵()石喏()2、根据意思写出成语:①用拇指掐着别的指头来计算。
()②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
()③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
()3、找出一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横线上订正。
故弄悬虚()风烛残年()迫不急待()如火如茶()姹紫焉红()感慨良深()不约而同()再接再励()4、在“枣核”前加一个合适的修饰语,说说你加这个词语的理由。
一颗_____的枣核。
(二)合作、探究活动一: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有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活动二: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她想做什么呢?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活动三:那么,我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呢?(读第七自然段后找关键字词、句)活动四:这位老人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字。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读了课题,你能想到什么?(枣核就是枣的核。
)2.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8课《枣核》【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爹娘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指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衙”的读音,读yá,旧时官署的称呼。
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枣核是一个像()一般大小的孩子。
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还()。
但有一次,他帮乡亲们将县官()夺了回来,可闯下()了,被官府()。
最后,枣核凭着自己的()和()成功地离开官府。
【设计意图: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够强,采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1.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但是篇幅较长,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汇报交流:(1)枣核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孩子,从哪里能看出来出示相关句子: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从哪些事情中能看出来?(从帮乡亲们夺回牲口和机智脱险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来。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1、理解枣核在文中的线索作用2、学习本文选材具体,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3、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4、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乡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本文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难点:理解作者通过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达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片1)上学期我们都学习了《歌词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国心》,大家还记得吗这首歌很多同学应该都会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播放多媒体课件:歌曲《我的中国心》,全班齐唱)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思想爱国)那么,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海的阻隔,会磨灭他的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幻灯片2、3)二、初读枣核,认字识词1、指名朗读课文(生齐读同窗的话,其余师读,配乐)要求:(1)划出文中你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2)思考: 文章写了什么故事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你对这篇文章如何理解2、词语积累:(幻灯片4、5)三、读懂枣核(师设计四项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理解主题,同时指导阅读方法)(1)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用以在花园试种一下的事(幻灯片6)(2)找中心句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3)课文中多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幻灯片7、8、9)(板书)请生围绕枣核这一线索来概括全文的结构:( )枣核-( )枣核—( )枣核—( )枣核思考线索的作用(师点明线索的作用;引导学生明白:读书时把握住文章的线索,用助于阅读理解)(4)这不仅是几颗深情的枣核,也是构思别致的枣核想一想,将文章结构改为“话枣核、索枣核、得枣核、议枣核”好不好为什么明确:全篇用枣核设置悬念,使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写得有张有弛、摇曳多姿,始终紧紧吸引着读者,使结构更精巧四、体悟情感这位华裔老人为什么要种枣树呢而且不是就地取材,却是让老同学千里迢迢从中国带来枣核试种她到底为什么要种枣树呢(幻灯片10)〖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学会“折、涨”两个多音字的用法。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第1篇】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事实上,我们的“阅读教学”仍然以识记为主,缺少理解、质疑和发现。
是在为老师自己的阅读而教,为教参而阅读,为考试而教阅读。
老师的阅读感受取代了学生的阅读感受。
教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太多苛求,起承转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迭起……过于精致细腻、转换频繁的课堂间接地侵占孩子自读自悟、大块时间读、大块时间悟的时间。
教师讲解过深、过细、过透微言大义、字斟句酌、咀来嚼去……语文课完全没有了语文味,难怪孩子不愿上语文课了。
有鉴于此,要想真正让孩子去阅读,让孩子去感悟,培养孩子的情感,陶冶孩子的情操,塑造孩子的心灵,发展孩子的阅读力,把课堂还给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阅读教学就必须重视“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的关键在于__的标题。
标题是__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突破__中心的一个突破口。
为此,《枣核》一文的教学设计就是围绕着标题“枣核”展开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第2篇】28《枣核》教学反思《枣核》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通俗易懂,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
备课的时候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怎么教才能更有效果?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的环节上了。
所以我想应该引导他们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故事记述了山脚下一户农民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一年又一年,他不会长大,但是他人小,事情都能做,邻居们都夸他是个好孩子。
枣核既勤快又聪明,他为了农民斗衙役戏县官。
在本课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较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努力地方向。
部编版28.枣核 教学设计教案三年级语文下册(带反思)
28.枣核教学目标1.会认“核、妻”等10个生字。
正确读写“枣核”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枣核”指的是什么,然后弄清楚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表现了枣核怎样的品质,感受枣核的聪明和勇敢。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1.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明白“枣核”指的是什么,然后弄清楚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表现了枣核怎样的品质,感受枣核的聪明和勇敢。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句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教师提出问题: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个民间故事,你还记得吗?师生交流:《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和《漏》。
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则民间故事——《枣核》。
2.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枣核,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提出问题:读了课题“枣核”,你能想到什么?学生质疑课题,交流汇报。
预设1:枣核就是枣的核,枣核很小。
预设2: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设计意图:感知枣核的具体形象,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初读课文(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学习字词(1)出示词语:枣核夫妻爹娘扶犁聪明困得很牲口官府善罢甘休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学习多音字“嚷”预设:当它表示“翻转,倒腾”的意思时,读“zhē”,如“折腾、折箩”;当它表示“弄断”的意思时,读“zhé”,如“骨折、折断”;当它表示“亏损”的意思时,读“shé”,如“折本、腰折”。
(3)学习多音字“涨”预设:当它表示“体积增大”时,读“zhànɡ”,如“涨红、泡涨了”;当它表示“水量增加”的意思时,读“zhǎnɡ”,如“上涨、涨潮”。
(2019最新审定)【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8枣核》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8 枣核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二课时2.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对这一部分感兴趣,了解内容,感受人物特点。
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3. 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引导交流。
4. 交流一: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1)快速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标注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时间:古时候;地点:在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里;人物:枣核、枣核爹、枣核娘、邻居们、衙役、县官。
)5. 交流二:枣核出生,爹娘发愁。
(1)枣核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生的?(古时候,在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里有一户人家。
家里只有夫妻两个人,他们成天盼着要个小孩。
)(2)枣核出生后爹娘的心情怎样?(发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因为孩子只有枣核那么大,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
)板书:枣核出生,爹娘发愁。
(3)面对爹娘的发愁,枣核是怎么说的?(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从枣核的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枣核是个有志向的孩子。
)(4)怎样读好这部分课文?①课件出示:古时候,在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里有一户人家。
家里只有夫妻两个人,他们成天盼着要个小孩,常常叹着气说:“咱哪怕有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也好哇!” 指名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读出夫妻两人的愁闷,读出要孩子的迫切希望。
②课件出示:没想到说了这个话不久,果然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
夫妇俩欢喜得很,给孩子起了个名叫“枣核”。
()枣核干活勤快,学了很多本领。
()枣核出生,爹娘发愁。
()枣核戏弄县官。
()枣核帮大家牵回牛、驴。
指名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在读中表现出夫妻两人的欢喜和激动。
③课件出示: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
爹说:“枣核呀,白叫我欢喜了一场,养活你这样的孩子能做什么!”娘说:“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愁得慌!” 指名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在读中表现出夫妻两人的愁闷和对孩子的担心。
④课件出示:枣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28、《枣核》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枣核》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枣核》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枣核如何的勤劳能干,运用自己身体特别小,容易藏匿、躲藏的特点,偷偷赶回了被官府牵走的牲口,被抓之后,不光没有被挨打,反而害得县官挨了打,最后,大摇大摆地回家去了。
赞美了枣核的不服输,机智勇敢。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核、妻”等10个生字,其中两个多音字“折、涨”。
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合作交流讨论关于枣核斗智斗勇的故事。
2.把握故事内容,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枣核的聪明、勇敢,敢于与邪恶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句子的分析,感受人物的反抗黑暗势力的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朋友,(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他只有一个枣核那么大,他的名字叫“枣核”。
别看他人长得小,但是非常机智勇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新朋友的故事。
板书课题,(板书:枣核)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把自己新学到的生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出示词语:(出示词语)枣核.夫妻.爹.娘扶犁.折.腾困.得很牲.口官府.善罢.甘休涨.红脸(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读准:翘舌音“折”,前鼻音“困”,后鼻音“牲涨”。
另外,两个多音字“折”,在这里读“zhē”,还有两个读音,一个读音是“zhé”,组词为“打折”,另一个读音是“shé”,组词为“折本”;多音字“涨”在这里读“zh àng”,还有一个读音“zhăng”,组词为“涨潮”。
(2) 识记生字4.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1)熟字加偏旁:“父+多=爹”“利+牛=犁”“口+木=困”“牛+生=牲”“广+付=府”“四+去=罢”(2)形近字组词:核一该折一拆(3)组词扩展:妻子夫妻(4)认读生字词(以多种形式,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第1篇】在本次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中,我有幸参与其中,上了一节《枣核》,回顾整个参与过程,收获颇多。
从定下以《枣核》为课题起,我将本课的教学定位为立足文本,构建富有语文味、具有实效性的语文课堂。
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问题意识,关注文本和学生,设计具有弹性的问题空间,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与文本展开心灵对话,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准确地体悟作品情感,理解作者的用心。
从最终的实施效果看,我觉得以下几点是较为成功的地方:一、巧妙的切入本课在导入新课和感知文本的环节上处理得较为成功。
课文引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质量。
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把溢满感性人文色彩的作品《枣核》理解透彻,我以学生耳熟能详的《静夜思》导入本课。
当学生朗诵这首诗时,整个课堂顿时进入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感性世界——浓浓的思乡情缓缓流淌出来,学生的情感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师生共同学习的情境由此生成。
二、充分的生成。
本课预设的主问题只有二个:一是揣摩文题,感知文意;二是品读语言,体悟情怀;问题思考空间大,大量的时间“留白”给学生进行阅读体悟和思维碰撞。
这样的课堂不再充斥教师多而杂的提问,而是巧妙预设下的充分生成,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比如在“品读语言,体悟情怀”的教学环节中,有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入手,更有学生从人物的行为入手;有学生对极具情味的语句赏析,更有学生对耐人寻味的语句赏析;有学生试着分析修饰词的作用,更有学生试着分析关键词的意义。
学生搜寻赏析文章中表现对故土强烈思念之情的词句,课堂成了学生驰骋思维、挖掘发现的“磁场”。
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在对文本语言的阅读中,在深度多元的思考中,构建起真实、自我的文本意义。
当然,不足的地方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足之处是学生的知识面较窄,语言表达力较差。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8 枣核(教案+反思+课时练习及答案)
8.交流五:枣核戏弄县官。
(1)快速浏览课文8-1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看自己能发现什么?
①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小组长做好汇总和记录。
②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
③教师小结:
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枣核戏弄了县官,表想了枣核超人的胆识、超强的本领和无穷的智慧。(枣核戏弄县官。)
③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发言,师生评议。
2.枣核又靠着自己的本领和智慧给邻居们牵回了被衙役们抢走的牛、驴,并且戏弄了县官。县官和衙役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他们会怎样对付枣核和邻居们呢?枣核又是怎么做的?
①自由练习。
②小组交流:小组同学互说互听,互相补充和评议。
③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发言,师生评议。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对这一部分感兴趣,了解内容,感受人物特点。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引导交流。
4.交流一: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1)快速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标注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时间:古时候;地点:在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里;人物:枣核、枣核爹、枣核娘、邻居们、衙役、县官。)
6.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根据民间故事改写的。板书课题:枣核,学生齐读。)下面我们就一起阅读,了解民间故事《枣核》,感受主人公枣核的优秀品质。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明确初读要求。
(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28《枣核》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28*枣核【教材分析】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有趣的故事。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统编教材在整个小学阶段,对于“讲故事”或“复述故事”,是有一个长线安排的。
教材在一、二年级的编排中,已经安排有借助图片、关键词、示意图等讲故事的相关训练,主要体现在一些课文的课后练习题中。
把“复述”作为单元语文要素进行集中学习,是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首次出现的。
本单元的复述主要指向基于对故事内容充分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的详细复述,是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学习表达的过程。
《枣核》是第八单元的第4篇课文。
在本单元的编排上,为了帮助学生复述故事,4篇课文在课后练习或学习提示中,都明确了“复述”这一语文要素在本课具体落实的要求与方法,“交流平台”为学生梳理和总结了常用的复述的方法,形成了很好的训练梯度。
《枣核》则在自学提示中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自主练习复述。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开始学习复述,教材中设计了借助图片、关键词句、示意图等内容讲故事,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了解到讲故事要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按顺序讲的基本要求。
到了本单元,教材中第一次以“复述”为语文要素,借助4篇篇幅较长的课文,教会学生复述故事的具体要求和方法,以便学生在以后能运用方法形成详细复述的能力。
【教学目标】1.会认“核、妻、爹、犁、困、牲、府、罢”这8个生字。
读准“折、涨”这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教学重难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教学策略】1.识字教学从图片入手认读“核、犁”;联系生活体验认读“妻”和“爹”;根据上下文理解并认识“罢”;将音、形、义相结合,认读“困、牲、府”。
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折、涨”。
2.朗读教学在识字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自主读,然后通过师生读词串,帮助学生在理解中阅读,体会人物的语气。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教案和反思(教案+反思)(精品)28 枣核
8.交流五:枣核戏弄县官。
(1)快速浏览课文8-1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看自己能发现什么?
①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小组长做好汇总和记录。
②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
③教师小结:
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枣核戏弄了县官,表想了枣核超人的胆识、超强的本领和无穷的智慧。(枣核戏弄县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课题,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民间故事,作为一种集体创作,在情节、主题、人物等方面有显著的类型化倾向。主题的类型化,指许多故事表达同样的主题,如表达生活变富或弱者获胜的愿望,对于机智善辩的赞扬、对于愚蠢呆笨的讽刺等。故事对人、事物、景物的个性化描写较为缺乏,叙事手法较为粗疏,但这点从另一角度看就是质朴简约,与民众的审美趣味相契合,而且叙述粗疏的不足为情节的强烈趣味性所弥补,使故事成为现代民间叙事文体中影响最广泛的一种。民间故事一般都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指名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在读中表现出夫妻两人的欢喜和激动。
③课件出示: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爹说:“枣核呀,白叫我欢喜了一场,养活你这样的孩子能做什么!”娘说:“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愁得慌!”
指名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在读中表现出夫妻两人的愁闷和对孩子的担心。
④课件出示:枣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4)怎样读好这部分课文?
①课件出示:古时候,在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里有一户人家。家里只有夫妻两个人,他们成天盼着要个小孩,常常叹着气说:“咱哪怕有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也好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反思【第1篇】教学设计意图:在复述中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第一,梳理人物关系,概括故事梗概,体会曲折情节。
让学生概括故事内容,通过填写表格引导学生梳理人物关系,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既训练了概括水平,又体会到了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从而领会民间故事有着曲折的情节这个特点。
第二,走进故事情节,品析朴实语言,读懂美好追求。
民间故事的语言都来自百姓,通俗易懂,朴实自然。
本课语文要素是复述,通过学习复述,了解民间故事的又一特点,即表达人们对惩恶扬善的追求。
第三,进入故事高潮,读出鲜明形象,领略奇特想象。
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晰,想象枣核利用自身小的优势惩治县官衙役的神奇方式,体会枣核的聪明,发现民间故事中处处有想象,这些想象体现了百姓的智慧,也是民间故事的一大特点。
第四,一文带读,探索文学奥秘,激发阅读兴趣。
民间故事作为独特文体,通过由此及彼阅读系列作品,让学生领略民间故事的魅力,感受其丰富的内涵,激发兴趣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反思【第2篇】枣核——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联想是桥梁,想象是翅膀。
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不足之处1.时间没把握好,前松后紧,读写结合没有在课上完成。
在复习检测时可省略有关内容把节省下的时间用到学习下面主要内容上面来。
2.朗读欠缺,只注重朗读指导,忽略了学生尝试朗读,应让学生亲自体验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巧妙处。
三、改进措施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接着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请同学们自由课文,读完后仔细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然后合作探究、美读课文。
小组讨论枣核是如何惩治县官为民解恨的?全班交流。
最后深化专题,体验情感。
用自己的话试着复述课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反思) 28 枣核【精选】.docx
(5)对早和学会的这些本领你有什么看法?(学生各抒己见。)
(6)教师小结:同学们,故事发生在“古时候”,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拖拉机,没有播种机,没有联合收割机……总之,我们想在的高科技产物那个时候一件也没有,人们用人力、牛马驴等畜力拉犁种地。对于枣核这样的山村孩子能学到那么多本领已经很了不起了。
5.拓展资料:
民间故事的特点是贴近生活,故事的内容立足于现实生活;泛指性,一般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姓名往往是含糊的、不确定的;类型化,民间故事,作为一种集体创作,在情节、主题、人物等方面有显著的类型化倾向。
民间故事的表现形式有幻想故事,包含丰富的想象成分,充满浪漫色彩;动物故事,以动物为主人公,故事里的动物常被拟人化;世俗故事,生活故事取材于现实生活而加以虚构,亦称“世俗故事”或“写实故事”;民间寓言,是广大人民创作的包含有明显教训意义的口头散文故事;民间笑话。
枣核 夫妻 爹爹 扶犁 折腾
困倦 牲口 官府 罢休 涨红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抢读。
(3)指名上讲台,教师读,学生指。
4.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1.比一比,组词语。
孩( )核( )
犁( )梨( )
折( )拆( )
困( )闲( )
(二)检查识字情况。
1.课件出示会认字(带注音)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
2.课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乱原来顺序的会认字。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教案+反思:28-枣核
《中国的民间故事》是2009年5月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建树和孙侃.讲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收录了各族经典的民间故事,是一本故事大全.
《中国民间故事》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也包含了丰富的想象力,给人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中国民间故事》收录了包括汉族、傣族、白族、纳西族、黎族、回族、瑶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羌族、苗族、藏族、蒙古族等民族在内的数十篇民间故事.从中可见不同民族的不同历史和文化风貌,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中国民间故事对传承民族文化、启迪智慧、拓宽文化视野有着积极有益的作用.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孩子 枣核 犁地 梨子 折断 拆开 困难 清闲 牲口 姓名 张口 涨红
2.(1)竟然 (2)仍然 (3)果然 (4)分辩 (5)分辨
第二课时
1.(2)(1)(4)(3)
①自由练习.
②小组交流:小组同学互说互听,互相补充和评议.
③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发言,师生评议.
2.枣核又靠着自己的本领和智慧给邻居们牵回了被衙役们抢走的牛、驴,并且戏弄了县官.县官和衙役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他们会怎样对付枣核和邻居们呢?枣核又是怎么做的?
①自由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教案+反思:28-枣核
28枣核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读准10个生字,读通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感受人物特点.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民间故事的艺术特点,体会民间故事的奇妙和趣味性.
4.激发学生热爱民间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第【1】篇〗《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__紧紧扣住思乡这一主题,以“枣核”为线索,一一记述了友人的思乡之情之恋之举在教学中以朗读为基础,辅以圈画、品味词句等方式,同时捕捉一些关键词共同品味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感情教学的难点落实在作者如何用具体化的生活细节表现__的主题这是一篇看似很普通的随笔,但是随笔不随便,作者用“枣核”为线索巧设悬疑,对“旧时同窗”家后花园的铺陈描写都是为了曲折地表达出海外游子们对故土的依恋,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是值得学习的完成情况:本节课我以读《月之故乡》这首诗引起学生思乡的共鸣,然后让学生解读文本,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为学生敞开心灵进行师生对话创设了有利的情境,进而师生共同游历那一段生命情感历程后来还让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思乡爱国的名句、歌曲等,加深了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完成了从文本精神到学生人格精神的飞跃,课堂效果很好不足之处是学生的知识面较窄,语言表达力较差改进措施:1、加大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2、加强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3、大力提高小组合作,全面推进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能力〖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第【2】篇〗《枣核》教学反思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怀着忐忑又十分期待的心情开展我的第一次公开课。
我所讲授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枣核》。
《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
文章紧紧扣住思乡这一主题,以枣核为线索,一一记述了友人的思乡之情、之恋、之举。
在教学中以朗读为基础,辅以圈画、品味词句等方式,同时捕捉一些关键词句共同品味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感情。
我把教学的难点落实在作者如何用友人平常生活的细节之处表现文章的主题。
这是一篇看似很普通的随笔,但是随笔并不随便,作者用枣核为线索巧设悬疑,对旧时同窗家后花园的铺陈描写都是为了曲折地表达出海外游子们对故土的依恋,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第1篇】《枣核》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通俗易懂,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
备课的时候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怎么教才能更有效果?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的环节上了。
所以我想应该引导他们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故事记述了山脚下一户农民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一年又一年,他不会长大,但是他人小,身事情都能做,邻居们都夸他是个好孩子。
枣核既勤快又聪明,他为了农民斗衙役戏县官。
在本课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较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努力地方向。
课堂上用一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课堂气氛。
其次,通过阅读让学生理解想象的用法和写法,整堂课的环节较为流畅,学生也易把握。
让学生把自己了解的有关造人的故事表述出来。
这样做,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胆量。
《枣核》这则民间故事如能巧妙讲解,在品读相关语句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形象,在理清了故事情节,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这个问题的提出对课文的理解更有效果,我放手让学生来讲,从文本中理解,把品味、感悟还给学生。
学生的发言能够结合课文里的内容谈自己的理解,他们认为枣核勤快聪明有正义之心,枣核的父母淳朴善良,县官奴役百姓,衙役助纣为虐,危害乡民。
我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体会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熟读之后,让学生尝试表演故事的内容。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完成能力。
本节课的亮点:一是学生的创新:在“展示评价”上,大部分学生能有理有据,有条有理,口齿清晰地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二是学生讨论问题热烈,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这节课由于准备仓促,但也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这节课上积累了词语,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学会了概括课文的方法并认识了一种新的写作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8.*枣核》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积累“折、涨”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朋友(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他只有一个枣核那么小,他的名字叫“枣核”。
别看他人长得小,但是非常聪明勇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新朋友的故事。
(板书课题:枣核)
二、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一)明确初读要求。
(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山脚下一户人家生了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取名“枣核”,枣核不但勤快,也很聪明。
有一年大旱,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枣核帮人们牵回了牛、驴,还戏弄了县官。
)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觉得最有意思。
从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
4.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将你认为有意思的部分复述一遍。
5.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二)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1.交流一:枣核出生,爹娘发愁。
(1)枣核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生的?
(2)枣核出生后,爹娘的心情怎样?
(3)面对爹娘的发愁,枣核是怎么说的?从他的话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有志向)(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迫切希望——欢喜、激动的心情变化)
2.交流二:枣核干活勤快,学了很多本领。
(1)“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邻居们会怎样夸枣核?枣核的爹娘又会怎样说?(学生各抒己见)
(2)对枣核学会的这些本领你有什么看法?(学生各抒己见)
(3)教师小结:同学们,故事发生在古时候,那时候没有高科技产物,人们用人力、牛马驴等畜力拉犁种地。
枣核这样的山村孩子能学到那么多本领,真的很了不起。
(指导朗读,读出对枣核的赞美和敬佩)
3.交流三:枣核帮大家牵回牛、驴。
(1)快速浏览课文第4—7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评议)
师小结:有一年大旱,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枣核靠自己的本领,折腾得衙役们筋疲力尽,困倦地睡着了。
枣核趁机把乡亲们的牛、驴牵回了村子。
从中可以
看出枣核是个不畏权贵、善良、为乡亲们着想的孩子。
(2)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枣核的赞美、崇敬之情。
4.交流四:枣核戏弄县官。
(1)快速浏览课文第8—1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枣核戏弄了县官,表现了枣核超人的胆识、超强的本领和无穷的智慧。
)
(2)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枣核的赞美、崇敬。
5.举手自荐,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6.集体交流、点评。
三、拓展交流,练习续编
同学们都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让老师听得津津有味,枣核戏弄县官会有怎样的结局呢?发挥想象说一说吧!
教学板书:
28.*枣核
枣核出生,爹娘发愁。
枣核干活勤快,学了很多本领。
枣核帮大家牵回牛、驴。
枣核戏弄县官。
聪明勇敢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首先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结构和主要情节,以便学生以此为导向,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故事,从而加深学生对民间故事的阅读、探究的兴趣。
语文课堂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创作欲望,我想这节课就能完成教学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