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愚公移山》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荷.担者三夫()【答案】rèn;chéng;sè;yū;hè【解析】注意多音字不同的发音意义不同。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2)出入之迂.也:(4)毕.力平险:(5)杂然相许.:(6)且焉置.土石:(7)荷.担者三夫:(8)虽.我之死:【答案】(1)惩:苦于塞:阻塞(2)迂:曲折,绕远(4)毕:尽、全(5)许:赞同(6)置:放置、安放(7)荷:肩负、扛(8)虽:即使。
【解析】对古今差别大的词语要加强记忆,如“虽”,不能用现代汉语习惯翻译。
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 汝之不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答案】B【解析】惠:同“慧”,聪明。
4.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翻译。
(1)面山而居。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寒暑易节。
(4)吾与汝毕力平险。
【答案】(1)面,名词用作动词,向着;(2)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3)寒,形容词作名词,冬季;(4)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解析】可依据句子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分析其词性。
5. 填空:《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作者,名。
郑国人,战国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答案】列子·汤问寓言列子御寇道【解析】学生应积累一定文学常识,每课涉及的文学常识应加强记忆。
二、阅读:(一)愚公移山(2015常德中考)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愚公移山》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假字,“反”同“返”,返回。
②甚矣,汝之不惠.:通假字,“惠”同“慧”,聪明。
③河.阳之北:古今异义,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④汉之阴.:古今异义,古义: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
⑤本在河阳.之北:古今异义,古义: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
⑥投诸.渤海之尾:古今异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⑦曾.不若孀妻弱子:古今异义,古义:竟,却。
⑧指.通豫南:古今异义,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⑨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今异义,古义:乃,并今义:曾经。
⑩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古今异义,荷:古义:扛,负荷,今义:荷花。
⑪惧其不已.:古今异义,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⑫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今异义,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⑬北山愚公长息.曰:古今异义,古义:叹息;今义:休息。
⑭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古今异义,古义:即使。
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⑮何苦..而不平:古今异义,何苦:古义:怎么会,哪怕。
今义:不值得做。
⑯吾与汝毕力平险.: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⑰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停下。
⑲面.山而居: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⑳惩.山北之塞: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㉑聚.室而谋曰: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
2、一词多义:且:①年且.九十:副词,将要,快要。
②且.焉置土石:况且。
焉:①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②有子存焉.:表肯定的词气助词,呢。
其:①其.妻献疑曰:代词,他。
②其.如土石何: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以:①以.君之力:介词,凭借。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来。
之:①河阳之北: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代词,这样。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愚公移山》(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 填空:(1)《愚公移山》选自 _,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和_ 。
本文的体裁属于___ _。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答案】(1)《列子·汤问》;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寓言故事。
(2)嘲讽、怀疑;语言、动作【解析】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和文章的写作特色。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惩山北之塞.()(2)出入之迂.也()(3)寒暑易.节()(4)杂然相许.()(5)且焉.置土石()(6)何苦.而不平()(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8) 固不可彻.()(9)虽.我之死()【答案】(1)苦于阻塞(2)曲折,绕远(3)交换(4)赞同(5)疑问代词,哪里(6)愁(7)草 (8) 明白(9)即使【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虽”古今异义词“易”词类活用3. 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限断两处4. 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且焉置土石?B. 何陋之有?C. 何以为计?D. 如太行、王屋何?【答案】A【解析】考查句式。
“何苦而不平”句式反问句,意思为:还愁这两座大山不能铲平呢。
BDC是倒装句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 \王屋何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子子孙(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答案】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凭你的力气, 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2)于是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土,用簸箕装运到渤海边上。
《愚公移山》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且】2、【惩】3、【塞】4、【迂】5、【聚室而谋】【室】,6、【汝】7、【毕力平险】【毕】,8、【指通豫南】【指】,9、【汉阴】【阴】,10、【杂然相许】【杂然】,【许】,11、【献疑】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13、【如太行、王屋何】【如……何】,14、【且需置土石】【且】,【焉】,【置】,15、【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诸】,16、【荷担者三夫】【荷】,17、【叩石垦壤】【叩】,18、【箕奋】19、【霜妻】20、【遗男】21、【始龀】【始】,【龀】,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节】,【反】,【焉】,23、【叟】24、【甚矣,汝之不惠】【甚】,【惠】,25、【残年余力】26、【毛】27、【其】28、【长息】2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30、【不若】31、【弱】32、【虽】33、【穷匮】34、【苦】35、【亡以应】36、【惧其不已】【已】,37、【感其诚】38、【一厝朔东】【厝】,【朔东】,39、【陇断】【陇】,【断】,二、重点句子翻译: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翻译: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翻译: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翻译:4、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翻译: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翻译: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7、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翻译:8、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翻译: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10、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翻译:1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晏子仆御》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愚公移山》选择、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而.山不加增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 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解析】A凭;因为。
B他;的。
C都是“却、可是”表转折。
D向;比。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解析】A到;向。
B两个“而”均表转折关系。
C主谓之间;D凭借;因为。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C、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D、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解析】A将要;况且。
B凭;连词,来。
C都是代词,他的。
D助词;代词。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解析】C “阴”指江河的南岸。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先帝之灵/先帝不以.臣卑鄙D.已而之.细柳军/辍耕之.垄上【解析】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C来;因为。
D都是“去、往”的意思。
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惩.山北之塞惩.前毖后B.聚室而谋.曰不谋.而合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羊补牢【解析】A 苦于;惩罚。
部编版《愚公移山》练习(附答案)
愚公移山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万仞()(2)荷担()(3)箕畚()()• • • •(4)孀妻()(5)始就()(6)穷匮()• ••(7)智叟()(8)雍南()(9)朔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杂然相许()(2)惩山北之塞()(3)何苦而不平• • •(4)寒暑易节()(5)河阳之北()()• • •(6)而山不加增()(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8)固不可彻()• • •(9)虽我之死()(10)子子无穷匮也()• •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词义:(2)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词义:(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词义:(4)甚矣,汝之不惠。
通词义:4、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2)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3)固不可彻()固众人()• •(4)杂然相许()曳屋许许声()• • •(5)操蛇之神闻之()不能称前时之闻()• •5、将文言词“毕” “诸”''已” “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1)争论不—()(2)移风—俗()(3)诉—法律()(4)原形—露()(5)付—实施()(6)鞠躬尽瘁,死而后—()6、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 ;移山得到众人相助的句子是:__________ ;智叟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 ;愚公反驳智叟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 。
表明愚公取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O7、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3)遂率子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子子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二、重点文段阅读与赏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惩山北之塞(塞:)杂然相许(杂然:)寒暑易节(易:)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惧其不已也(已:)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惩山北之塞(惩:)杂然相许(许:)荷担者(荷:)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年且九十(且:)帝感其诚(感:)而山不加增(加:)聚室而谋日(聚室:)吾与汝毕力平险(险:)虽多之死,有子存焉(虽:)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2.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指通豫南通,意为。
⑵始一反焉通,意为。
⑶汝之不惠通,意为。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意为。
⑸一厝朔东通,意为。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C、其: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处处志之《桃花源记》D、之: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4、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之:河阳之北()以君之力()笑而止之曰()毁山之一毛()虽我之死,有子存焉()5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A、河阳之北B、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D、渤海之尾6.理解翻译下面几个句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7.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其寓意是()A、愚公与智叟正相反,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B、要有长远打算,办什么事都要有计划。
C、只要下决心,有恒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D、只要办事认真,上帝也要受感动。
8、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测试题
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分) (2)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2分)
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 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③寝:停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愚公移山》 同步巩固练习(二)(文字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同步巩固练习(二)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万仞.()穷匮.()智叟.()始龀.()荷.担()叩.石()箕.畚()一厝.()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指.通豫南(2)固不可彻.(3)虽.我之死(4)寒暑易.节(5)惧其不已.也(6)帝感.其诚(7)投诸.渤海之尾(8)毕力平险.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汝之.不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其.如土石何其.妻献疑曰C.面山而.居一怒而.诸侯惧D.以.残年余力河曲智叟无以.应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达于汉阴.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C.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草木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已而之.细柳军B.而.山不加增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河曲智叟亡以.应可以.为师矣D.告之于.帝舜发于.畎亩之中6.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愚公在移山的整个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驳斥智叟有理有据。
谁能说这样可敬的老人是“笨老头”呢?B.寓言故事,作者可以点明寓意,也可以不点明而让读者自己去发掘、体会。
本文就属于前者,我们学过的《蚊子和狮子》属于后者。
C.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话,在句式上有相似之处,但是目的和语气全然不同。
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带着关心语气说的;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
D.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幻想方式,它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扬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有着本质的区别。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且】将近。
2、【惩】苦于。
3、【塞】阻塞。
4、【迂】曲折,绕远。
5、【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6、【汝】你,你们。
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7、【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毕】,尽、全。
8、【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指】,直。
9、【汉阴】汉水南岸。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10、【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
【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11、【献疑】提出疑问。
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
14、【且需置土石】况且往哪里置土石呢?【且】,况且。
【焉】,哪里。
【置】,放置、安放。
15、【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诸】,相当于“之于”。
16、【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
【荷】,肩负、扛。
17、【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叩】,敲、打。
18、【箕奋】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这里是用箕奋装土石的意思。
19、【霜妻】寡妇。
20、【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21、【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始】,才、刚。
【龀】,换牙。
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
【易】,更替。
【节】,季节。
【反】,同返”,往返。
【焉】,语气词。
23、【叟】老人。
24、【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朗了!【甚】,严重。
【惠】,同“慧”,聪明。
25、【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26、【毛】指草木。
27、【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28、【长息】长叹。
2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部编版《愚公移山》课后题答案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参考答案: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不会加大增
高,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坚信可以移山)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年且九十 将近 且焉置土石 况且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阻止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仅仅,只 3.何苦而不平 愁、担心 必先苦其心志 使动用法,使
二、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 对比鲜明的人。熟读并背诵课文,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 和同学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 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三、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 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 如土石何?
4.帝感其诚
诚心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真正,确实
五、从下面两个场景中任选其一,以课文相关内容为基础,
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不少于200字。
1.愚公一家和邻家小儿“移山”
2.愚公与智叟辩论
参考答案:示例:
愚公与智叟辩论
就这样决定后,愚公和家人便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工
作。邻家的京城氏是个寡妇,她有个刚刚换牙的儿子,也
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连续不断,是无穷无尽的,而 山则不会增加一丝一毫,哪有铲不平之理呢?”一番话说 得智叟哑口无言,只得怏怏地狼狈离开了。 六、《列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如“歧路亡羊”“詹何 钓鱼”“造父学御”“鲍氏之子”“九方皋相马”等。以 小组为单位挑选一两个,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讨 论其寓意,在班上开一次《列子》寓言故事会。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 愚公移山 -(试卷配答案)(2)
寄语:亲爱的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就是逐级攀升的难度。
即使每一级都很陡峭,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一层又一层地跨越,最终才能实现学习的目标。
祝愿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愚公移山》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和“而山不加增”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B.聚室而谋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D.呼尔而与之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万仞(rèn)冀州(jì)豫南(yù)山北之塞(sè)B.魁父(kuí)垣曲(yuán)叩石(kòu)孀妻弱子(shuāng)C.穷匮(kuì)始龀(chǐ)箕畚(běn)一厝朔东(cuò)D.陇断(lǒng)智叟(sǒu)荷担(hè)出入之迂(yū)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推动科学技术更好的发展与普及,我们今晚还将特别举行“网易科学之夜”。
(将“举行”改为“举办”)B.河北邯郸市涉县后池村因为义务上山修路,依靠双手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被誉为太行“新愚公”。
(在“后池村”后面加上“居民”)C.在持续的高温笼罩中,使空调用电需求持续增大,北京、天津、山东等多地电网负荷刷新了历史记录。
(删去“多地”)D.我国的蘑菇种类繁多,分布在森林、草原、平原、路边等都可以采到。
(删去“分布”)5.下列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肩负、杠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两种装土石的工具C.寒暑易节易:更替D.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6.“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运用这种句式的目的是表现愚公()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 同步作业(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堂作业第23课愚公移山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chén)智叟亡.以应(wú)B.始龀.,跳往助之(chí) 高万仞.(rèn)C.投诸.渤海之尾(zhù) 荷.担者三夫(hè)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ěn) 一厝.朔东(cuò)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杂然相许.许:(2)惩.山北之塞惩:(3)何苦.而不平苦:(4)固不可彻.彻:(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6)吾与汝毕力平险.险: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4.下列各项中的“其”字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5.按要求写出句子。
(1)智叟嘲笑愚公的理由是:(2)愚公评价智叟的观点是:(3)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理由是:(4)侧面看出愚公取得论辩胜利的是:(5)山被移走的最终原因是:6.翻译下列句子。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课内阅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7.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智叟的态度是。
(用原文回答)8.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的人物描写方法。
9. 天神帮忙搬山,对表现愚公有何意义?10.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三、课外阅读【甲】愚公移山(节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阅读习题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假字,“反”同“返”,返回。
②甚矣,汝之不惠.:通假字,“惠”同“慧”,聪明。
③河.阳之北:古今异义,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④汉之阴.:古今异义,古义: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
⑤本在河阳.之北:古今异义,古义: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
⑥投诸.渤海之尾:古今异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⑦曾.不若孀妻弱子:古今异义,古义:竟,却。
⑧指.通豫南:古今异义,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⑨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今异义,古义:乃,并今义:曾经。
⑩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古今异义,荷:古义:扛,负荷,今义:荷花。
⑪惧其不已.:古今异义,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⑫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今异义,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⑬北山愚公长息.曰:古今异义,古义:叹息;今义:休息。
⑭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古今异义,古义:即使。
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⑮何苦..而不平:古今异义,何苦:古义:怎么会,哪怕。
今义:不值得做。
⑯吾与汝毕力平险.: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⑰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停下。
⑲面.山而居: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⑳惩.山北之塞: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㉑聚.室而谋曰: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
2、一词多义:且:①年且.九十:副词,将要,快要。
②且.焉置土石:况且。
焉:①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②有子存焉.:表肯定的词气助词,呢。
其:①其.妻献疑曰:代词,他。
②其.如土石何: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以:①以.君之力:介词,凭借。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来。
之:①河阳之北: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代词,这样。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1、《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作者,名,郑国人,战国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2、给加点的字注音:始龀.()穷匮.()厝.()万仞.()魁父.()亡.以应()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⑴始一反.焉()⑵毕力平险.()⑶杂然相许.()⑷河阳之北.()⑸渤海之尾.()⑹寒暑易.节()4、指出下列字的意义和用法有别于其他两句的一项。
①于( )A、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②而( )A、面山而居。
B、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C、室而谋曰。
③其()A、其如土石何?B、其妻献疑曰。
C、帝敢其诚。
5、用原文回答问题:①、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②、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6、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与河曲智臾说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两句话意思相近,语气上有什么不同?能力提高仔细阅读“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无陇断焉。
”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1、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河曲智叟亡以应。
2、为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河曲智叟.:A、老人 B、妇女 C、男子 D、老头②汝心.直固:A、心里 B、思想 C、做法 D、言论③何苦.而不平:A、苦于 B、痛苦 C、愁 D、怕④曾.不若孀妻弱子:A、竟然 B、并、乃 C、曾经 D、可曾3、选出翻译有错误的一项()①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你可太不聪明了。
②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译文: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情,害怕他不停地挖下去,报告了这件事给天帝。
③帝感其诚。
译文: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④其如土石何?译文: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4、对选段分析有错误的一项()A、智叟和愚公之妻都对愚公移山之事提出了疑问,但愚公之妻是善意的,而智叟的话却句句充满嘲讽。
《愚公移山》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且】2、【惩】3、【塞】4、【迂】5、【聚室而谋】【室】,6、【汝】7、【毕力平险】【毕】,8、【指通豫南】【指】,9、【汉阴】【阴】,10、【杂然相许】【杂然】,【许】,11、【献疑】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13、【如太行、王屋何】【如……何】,14、【且需置土石】【且】,【焉】,【置】,15、【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诸】,16、【荷担者三夫】【荷】,17、【叩石垦壤】【叩】,18、【箕奋】19、【霜妻】20、【遗男】21、【始龀】【始】,【龀】,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节】,【反】,【焉】,23、【叟】24、【甚矣,汝之不惠】【甚】,【惠】,25、【残年余力】26、【毛】27、【其】28、【长息】2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30、【不若】31、【弱】32、【虽】33、【穷匮】34、【苦】35、【亡以应】36、【惧其不已】【已】,37、【感其诚】38、【一厝朔东】【厝】,【朔东】,39、【陇断】【陇】,【断】,二、重点句子翻译: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翻译: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翻译: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翻译:4、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翻译: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翻译: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7、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翻译:8、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翻译: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10、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翻译:1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翻译:三、理解性默写:1.《愚公移山》中表明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2.《愚公移山》中表明移山的目标的句子是:3.《愚公移山》中表明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大家拥护的句子是:4.《愚公移山》中最能体现移山艰辛的句子是:5.《愚公移山》中表明愚公移山的信心的句子是:6.《愚公移山》中表明愚公移山的结果的句子是:四、课外文言文阅读:《晏子仆御》晏子为齐相,出。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且】将近。
2、【惩】苦于。
3、【塞】阻塞。
4、【迂】曲折,绕远。
5、【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6、【汝】你,你们。
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7、【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毕】,尽、全。
8、【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指】,直。
9、【汉阴】汉水南岸。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10、【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
【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11、【献疑】提出疑问。
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
14、【且需置土石】况且往哪里置土石呢?【且】,况且。
【焉】,哪里。
【置】,放置、安放。
15、【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诸】,相当于“之于”。
16、【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
【荷】,肩负、扛。
17、【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叩】,敲、打。
18、【箕奋】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这里是用箕奋装土石的意思。
19、【霜妻】寡妇。
20、【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21、【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始】,才、刚。
【龀】,换牙。
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
【易】,更替。
【节】,季节。
【反】,同返”,往返。
【焉】,语气词。
23、【叟】老人。
24、【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朗了!【甚】,严重。
【惠】,同“慧”,聪明。
25、【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愚公移山》注释、翻译、选择、简答习题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1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且】将近。
2、【惩】苦于。
3、【塞】阻塞。
4 、【迂】曲折,绕远。
5、【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6、【汝】你,你们。
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7、【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毕】,尽、全。
8、【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指】,直。
9、【汉阴】汉水南岸。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10、【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
【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11 、【献疑】提出疑问。
12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怎么样。
14 、【且需置土石】况且往哪里置土石呢?【且】,况且。
【焉】,哪里。
【置】,放置、安放。
15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诸】,相当于“之于”。
16 、【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
【荷】,肩负、扛。
17、【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叩】,敲、打。
18 、【箕奋】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这里是用箕奋装土石的意思。
19 、【霜妻】寡妇。
20 、【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21、【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始】,才、刚。
【龀】,换牙。
1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 .都……”。
13 、【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
【易】,更替。
【节】,季节。
【反】,同返”,往返。
【焉】,语气词。
23 、【叟】老人。
24 、【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朗了!【甚】,严重。
【惠】,同“慧”,聪1明。
25 、【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26 、【毛】指草木。
27 、【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28 、【长息】长叹。
29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30 、【不若】不如、比不上。
《愚公移山》2019-2020部编版八年级文言文实战训练 含解析
《愚公移山》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0-24题。
(14分)【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
秦攻赵,使括代廉颇为将。
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大王及宗室所赐币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
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
愿勿遣。
”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
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
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20.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4分)(1)荷担者三夫__________________ (2)赵兵果败,括死军覆__________________(3)母置之,吾计已决矣_______________ (4)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__________________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有子存焉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括母上书言于王曰C.尽以与军吏、士大夫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D.始龀,跳往助之王终遣之2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万仞.()(2)荷.担()(3)箕畚..()()(4)孀.妻()(5)始龀.()(6)穷匮.()(7)智叟.()(8)雍.南()(9)朔.东()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杂然相许.()(2)惩.山北之塞()(3)何苦.而不平(4)寒暑易.节( )(5)河阳..之北( )( )(6)而山不加.增()(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8)固不可彻.()(9)虽.我之死( ) (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词义:(2)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词义:(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词义:(4)甚矣,汝之不惠。
通词义:4、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2)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3)固.不可彻()固.众人()(4)杂然相许.()曳屋许许..声()(5)操蛇之神闻.之()不能称前时之闻.()5、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1)争论不__()(2)移风__俗()(3)诉__法律()(4)原形__露()(5)付__实施()(6)鞠躬尽瘁,死而后__ ()6、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移山得到众人相助的句子是:_________;智叟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是:_________;愚公反驳智叟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
表明愚公取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二、重点文段阅读与赏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8、填空:(1)《愚公移山》选自,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
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_____。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_________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_________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9、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10、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且焉置土石?B、何陋之有?C、何以为计?D、如太行、王屋何?11、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译文:(1)其如土石何?()A、如果碰上土块石头又该怎么样呢?B、他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C、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D、还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A、你的心太顽固,顽固到一窍不通,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C、你思想的顽固,到了不可开窍的地步,连妇女和小孩都不如。
D、你的心很固执,固执到不可改变,还不如妇女和小孩。
12、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选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13、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
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三、拓展探究14、《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都是通过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请在课外阅读一两则寓言故事,并说出你读寓言故事后受到什么启发。
四、对比阅读【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15.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
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年且九十() (2) 方磨铁杵()(3)始一反焉()(4)媪自言姓武()17.【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且焉置土石 C.以君之力B.惧其不已 D.操蛇之神闻之18.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9.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_________20.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1.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
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人物】【事例】【人物】【事例】22.【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23.【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愚公移山1、(1)rèn (2)hè(3) jī běn (4)shuāng (5)chèn (6)kuì(7)sǒu (8)yōng (8)shuò2、(1)赞同(2)苦于(3)愁(4)交换(5)黄河;水的北面(6)加大;(7)并;(8)通(9)即使(10)穷尽3、(1)反通返,往返。
(2)亡通无,没有。
(3)厝通措,放置。
(4)惠通慧,聪明。
4、(1)将近,况且。
(2)哪里,语气助词。
(3)通,顽固;本来。
(4)赞同,拟声词。
(5)听说,听见的事情。
5、(1)已,止(2)易,变换(3)诸,之于(4)毕,完全,全部(5)诸,之于(6)已,止6、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跳往助之;笑而止之;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河曲智叟亡以应。
7、(1)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 (2)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3)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4)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
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8、(1)《列子·汤问》;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寓言故事。
(2)嘲讽、怀疑;语言、动作9、C10、B11(1)C (2)B12、B13、B14、要求写出寓言故事的名称,并说出故事的教育意义。
示例:寓言故《两小儿辨日》告诉我们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只有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努力学习,才能不断地用科学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去认识大自然的奥妙。
15.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16.(2分)(1)将近(2)正在(3)同“返”,往返(4)说(各0.5分)17.(2分)D18.(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1分)(注意译准“固”“彻”“感”“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19.(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0.(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21.(2分)【示例】匡衡凿壁偷光 / 孙康映雪照读 / 车胤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
各1分)22.(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各1分)23.(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