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1力学的基本规律1- 运动
01力学的基本规律概论
注 1. 位移并非质点所经过的路程. | r | s
意 2.位移的大小并非位矢大小的差. | r | r
3.质点的位移与坐标系无关.
三、 速度
平均速度 v
r2
r1
r
y
瞬时速度
v
t
r
lim
t 0
t
t dr
dt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B r2 r r1 A
速度的r 直 x角i坐 标yj 分 z量k:
2 x
a
2 y
a
2 z
a dvx i dvy j dvz k
dt dt dt a axi ay j azk
方向:
cos(a, i )
ax
cos( a ,
j)
ay
a
cos( a ,
a
k)
az
a
例题2.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如图所示, 一人用绳拉着小车前进,小车位于高h的平台
解:因为 d v a d t k v 2d t 再由 dx=vdt
分离变量并积分
v dv
t
得
v0
v2
1 1
0
kdt
kt
v v0
v v0
1 v0kt
同时小车的加速度
aA
dvA dt
v0
d dt
s s2
h2
(s2
v 02 h 2 h2 )3/2
四. 运动学的两类问题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1.已知运动方程求速度、加速度。主要用求导
例3.已知一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r 3 ti 4 t 2 j 求质点运动的轨道、速度和加速度
解:将运动方程写为分量式 x 3 t , y 4 t 2
物理力学运动定律
物理力学运动定律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的学科,其中运动定律是物理力学的重要基础。
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理解和解释自然界中各种运动现象的基石。
本文将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依次介绍物理力学中的三大基本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 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会继续保持静止,而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时,会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这种状态的保持称为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简洁地表达为:“物体将保持其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 - 动力学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被称为动力学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情况。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受到作用力时,会产生加速度。
加速度的大小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 = ma,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 -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力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另一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简而言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大小上相等、方向上相反。
这种力的相互作用称为作用与反作用。
通过这三条基本运动定律,我们可以解释和预测各种物体的运动行为。
在实际应用中,物理力学的运动定律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例如,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并根据运动学公式推导出物体的位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除了以上三个基本定律外,物理力学还有其他重要的运动定律,如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这些定律共同构成了物理力学的理论框架,为我们理解自然界中各种运动现象提供了基础。
总结起来,物理力学的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和受力情况的基本原理。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外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情况,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相互作用物体间的力的关系。
什么是力学的基本定律
什么是力学的基本定律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从微小的原子运动到巨大的天体运转,从日常的行走跳跃到复杂的机械运作,力学的规律无处不在。
而要理解这一切现象背后的原理,就不得不提到力学的基本定律。
力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之间关系的科学。
它帮助我们解释和预测物体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
那么,构成力学这座大厦基石的基本定律究竟是什么呢?首先,不得不说的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它指出,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就好比一辆在平坦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如果没有摩擦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它会一直保持当前的速度和方向前进。
而一个静止在桌面上的杯子,如果没有受到推动或者其他力的影响,它就会一直安静地待在那里。
惯性定律让我们明白了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惯性”,这种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接着是牛顿第二定律,它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以及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说,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对一个物体施加更大的力,或者在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物体的质量,它的加速度就会增大,运动状态改变得就会更快。
例如,我们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推一辆小汽车和一辆大卡车,小汽车因为质量小,加速度大,会更容易被推动并加速;而大卡车由于质量大,加速度小,就相对更难推动和加速。
牛顿第三定律也是至关重要的,它表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就像我们站在地上,脚给地面一个向下的压力,而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向上的支持力。
当我们划船时,桨向后划水,水给桨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从而推动船前进。
这个定律揭示了力的相互性,让我们知道在力的世界里,没有孤立存在的力,每一个力都有它的“对手”。
除了牛顿的三大定律,还有一些其他的力学基本定律在不同的领域和情况下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学物理C-01力学基本定律1参考答案
a B
C C
B a A
C
B a
(C)
B
C
A (A)
A
a
(B)
A
(D)
2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3.如图所示,湖中有一小船,有人用绳绕过岸上一定高度处的定滑轮拉湖中的船向岸边运动.设该人 以匀速率 0 收绳,绳不伸长、湖水静止,则小船的运动是[ C] (A) 匀加速运动. (B) 匀减速运动. (C) 变加速运动. (D) 变减速运动. (E) 匀速直线运动. 4.一子弹以水平速度v0 射入一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后,随木块一运动.对于这一过程正确的分 析是[ B ] (A) 子弹、木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 子弹、木块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 (C) 子弹所受的冲量等于木块所受的冲量. (D) 子弹动能的减少等于木块动能的增加. 5. 对功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 (1) 保守力作正功时,系统内相应的势能增加. (2) 质点运动经一闭合路径,保守力对质点作的功为零. (3)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两者所作功的代数和必为零. 在上述说法中:[C ] (A) (1)、(2)是正确的. (B) (2)、(3)是正确的. (C) 只有(2)是正确的. (D) 只有(3)是正确的. 6.如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放着一辆小车,车上左端放着一只箱子,今用同样的水平恒力F拉箱子,使 它由小车的左端达到右端,一次小车被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另一次小车没有固 定.试以水平地面为参照系,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D] (A) 在两种情况下,F做的功相等. (B) 在两种情况下,摩擦力对箱子做的功相等. (C) 在两种情况下,箱子获得的动能相等. (D) 在两种情况下,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相等. 7.质量为20 g 的子弹,以400 m/s 的速率沿图示方向射入一原来静止的质量为980 g 的摆球中,摆线 长度不可伸缩.子弹射入后开始与摆球一起运动的速率为[B ] (A)2m/s. (B)4m/s. (C)7m/s . (D)8 m/s. 8.如图所示.一斜面固定在卡车上,一物块置于该斜面上.在卡车沿水平方向加速起动的过程中,物 块在斜面上无相对滑动. 此时斜面上摩擦力对物块的冲量的方向[D ] (A)是水平向前的. (B) 只可能沿斜面向上. (C) 只可能沿斜面向下. (D) 沿斜面向上或向下均有可能.
力学基本定律
力学基本定律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和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力学的基本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础,我们将在本文中介绍三条力学基本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意味着物体具有惯性,即物体继续做其原来的运动状态,除非外力强制改变运动状态。
例如,当我们乘坐火车行驶时,因为没有外力干扰,我们会保持相对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作用时的加速度与所受力的关系。
它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F = ma,其中F代表作用于物体的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这个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物体在给定力下的加速度,并且可以推断物体受力大小与加速度的关系。
例如,当我们用力推动一辆自行车,推力越大,自行车的加速度越大。
牛顿第三定律是关于相互作用力的定律,它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简而言之,这是著名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例如,当我们站在地面上,我们会感受到地球对我们的吸引力,同时地球也受到我们的吸引力,只是由于地球的质量远大于我们,我们感受不到我们对地球的吸引力。
以上三条定律构成了力学的基础,它们可以解释和预测物体的力学行为。
这些定律适用于各种各样的情况,无论是天体物理学还是微观粒子物理学都离不开它们。
同时,这些定律也为我们解释了自然界和技术应用中许多现象,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之,力学基本定律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基础,它们描述了物体受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力的特性。
理解和应用这些定律有助于我们解释和预测物体的运动行为,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通过深入学习力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一年级物理教案力学的基本概念与运动规律
大学一年级物理教案力学的基本概念与运动规律大学一年级物理教案:力学的基本概念与运动规律引言:力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教案将介绍力学的基本概念与运动规律,帮助学生建立对力学的初步了解和基本认识。
一、力学的基本概念1.1 什么是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情况的学科,包括质点力学、刚体力学和变形力学等分支。
力学的基本概念是研究力、质量和运动的相互关系。
1.2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基本属性包括大小(用牛顿表示)、方向和作用点。
1.3 力的分类力可以根据其性质和作用对象进行分类。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二、运动的描述2.1 参考系的选择在描述物体运动时,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参考系。
在力学中常用的参考系有惯性参考系和非惯性参考系。
2.2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物体运动的路径长度,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这些概念在描述物体的运动特征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牛顿运动定律3.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在受合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如果合力为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也是惯性的基本原理。
3.2 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第二定律给出了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它可以表述为F=ma。
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3.3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第三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力的特点,即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且方向相反。
四、应用案例4.1 匀速直线运动以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为例,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
4.2 自由落体运动以自由落体为例,分析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特点,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公式。
4.3 斜抛运动以斜抛运动为例,介绍物体在重力和初速度的共同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并推导出斜抛运动的轨迹方程。
学习物理中的运动和力的基本规律
学习物理中的运动和力的基本规律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研究的是自然界中物质与能量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
在物理学中,运动和力是两个基本概念,它们构成了整个物理世界的基本规律。
本文将介绍学习物理中的运动和力的基本规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律。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物理学中,我们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1. 位移:位移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沿着某一方向移动的距离。
它与物体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有关。
2. 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它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如果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就意味着物体有加速度。
二、运动的基本规律物理中有三个基本规律可以描述物体的运动,分别是惯性定律、动力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
1. 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即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这是因为物体内部的作用力互相抵消,使得物体不受力的影响保持原有运动或静止状态。
2. 动力学定律:动力学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的定律。
牛顿三定律是动力学定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当外力作用于物体上时,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 F = ma,其中 F 是物体所受的合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如果物体 A 对物体 B 施加力,那么物体 B 也会对物体 A 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3. 作用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们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之间,并且同时产生。
三、力的分类和性质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影响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根据其性质和作用对象的不同,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高一物理课教案研究力学运动的基本规律
高一物理课教案研究力学运动的基本规律一、引言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力学运动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模块。
了解力学运动的基本规律对于学生理解物理世界的运动现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高一力学运动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二、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学运动的基本规律建立在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两种。
静止状态指的是物体在空间中不发生位置改变的状态,而运动状态则指物体在空间中发生位置改变的状态。
三、匀速直线运动1. 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
其数学表达式为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2.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位移和时间来计算物体的速度,从而巩固他们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3.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当速度保持不变时,物体是否一定保持直线运动的方向不变。
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四、变速直线运动1. 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观察速度-时间图像,可以了解物体的变速过程。
2. 速度可以通过位移和时间的变化率来计算,即v = Δs / Δt。
在教学中可通过实验和计算来帮助学生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汽车加速、减速等,让学生感受到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际应用。
五、自由落体运动1. 自由落体是指受到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运动,物体向下垂直移动。
2. 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物体下落的过程并测量时间、位移等参数。
3. 提醒学生注意自由落体运动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进行,以避免实验结果的偏差。
六、斜抛运动1. 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作用,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初速度的运动。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斜抛运动的相关数据。
然后通过数据计算物体的运动轨迹等参数。
3. 通过斜抛运动的研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物理世界中各种抛体运动的规律。
高中物理力学运动规律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运动规律总结在物理学中,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学科。
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高中物理力学的运动规律,包括牛顿三定律、运动学公式和力的性质。
一、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它描述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牛顿三定律的概述: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外力作用于其上。
也就是说,物体的速度不会自发地改变,除非有作用力改变它的状态。
2.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是由施加在其上的力与物体质量的比值决定的。
力的大小与加速度成正比,质量越大,所需施加的力就越大。
3.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也就是说,对于每个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且反向的力作用于其他物体。
二、运动学公式运动学公式是研究物体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的数学表达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运动学公式:1. 位移公式:s = ut + (1/2)at^2,其中s为位移,u为初速度,t为时间,a为加速度。
2. 速度公式:v = u + at,其中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t为时间,a为加速度。
3. 加速度公式:a = (v - u) / t,其中a为加速度,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t为时间。
这些公式在解决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或者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非常有用。
通过选择适当的公式和已知条件,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
三、力的性质了解力的性质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与力相关的重要性质:1. 合力:当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它们的合力是所有力的矢量和。
物体将按合力的方向和大小产生加速度。
2. 分解力: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这些分力的代数和等于原始力。
通过分解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3. 惯性力:惯性力是一种由于物体自身的运动状态而产生的力。
力学中的基本规律
力学中的基本规律机械学是学习物理和力学的三大门类(运动学、动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学问,旨在加深人们对物体运动以及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学原理的理解。
伴随着物理学进步,机械学也在不断发展。
力学(又称力学)是研究物体间的动力学原理,是研究物体的力、位移、加速度等定量关系的学问。
它由三大门类组成:运动学、动力学和弹性力学。
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变化的学问,包括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变化;动力学则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受激因素、运动作用力及其变化规律,也称作力学。
弹性力学是研究几何形状发生变化及运动受外力影响、弹性变形及等高线形状之变化规律的学问。
力学为物体运动和作用力变化提供了一个系统化、客观数学的框架,其中最重要的原理是牛顿第二定律,以及四象限定律和流体动力学中的马格力克定律和推力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在被力作用时,速度及加速度将会发生改变,即“物体施加在物体上的作用力等于物体所受加速度的矩”。
流体动力学中的马格力克定律指出,流体施加力的作用力等于流体持续流速的力积;推力定律指出,流体施加于物体上的作用力等于流体由流体施加力所换得的力积。
此外,力学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如:力学能量概念、有效力概念、离心力概念、重力作用概念和位置效应概念等等。
这些概念都能够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为物体间交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依据。
力学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定理,比如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理、动量算式中的动量改变定理、平衡定理等等。
这些定理提出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各种变化规律,指出物体所受到的力与受力象限、施力象限和耗散象限等有关,为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定义和分析框架。
此外,力学中引入了均势、非均势的概念,这些概念导出了力学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如均势下物体速度永久不变,非均势下物体速度会发生变化。
根据不同的运动特性,可以将力学的运动变化划分为直线运动、圆周运动、螺线运动等,以及由复杂动力学模型描述的复杂运动。
综上所述,力学是物体运动及相互作用力学原则的系统研究,有着丰富的原理定理,针对不同物体的特性,其能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是推动物理进步发展、应用实用原理构建现代科技设备的科学基础。
高中物理力学运动规律
高中物理力学运动规律运动是物质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一门学科。
在高中物理学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涵盖了许多基础的运动规律和定律。
本文将介绍高中物理力学中的运动规律,包括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和受力平衡。
一、匀速运动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走过相等距离的运动。
在匀速运动中,物体每个时刻的速度都是相等的,不发生变化。
匀速运动可以分为直线匀速运动和曲线匀速运动。
1. 直线匀速运动直线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以相同速度做匀速运动。
在直线匀速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其表示方式可以用公式s = vt来表示,其中s是物体的位移,v是物体的速度,t是时间。
2. 曲线匀速运动曲线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曲线上以相同速度做匀速运动。
在曲线匀速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但是物体的速度方向在不断变化。
曲线匀速运动可以用向心加速度来描述,向心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曲线上所受到的向心力导致其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二、变速运动变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走过不等距离的运动。
在变速运动中,物体每个时刻的速度都在发生变化。
变速运动可以分为匀变速运动和非匀变速运动。
1. 匀变速运动匀变速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运动。
在匀变速运动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遵循一定的数学规律。
最常见的匀变速运动是直线匀变速运动,它可以用位移-时间图像表示,也可以用速度-时间图像表示。
2. 非匀变速运动非匀变速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不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运动。
在非匀变速运动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不遵循简单的数学规律。
非匀变速运动需要通过实验数据或曲线拟合求解。
三、受力平衡受力平衡是指物体所受合力为零的状态。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这些力的合力为零,则物体处于受力平衡状态。
在受力平衡状态下,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不变。
受力平衡的实际应用包括悬挂物体的分析、静止物体的平衡等。
以上是高中物理力学中的运动规律,包括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和受力平衡。
力学中的运动规律与实践
力学中的运动规律与实践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受力情况。
在力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运动规律和实践来理解和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和工程问题。
本文将就力学中的运动规律和实践展开讨论。
一、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中的基础,它们描述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
第二定律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 F = ma $$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第三定律指出,对于任何一个物体,它所受的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另一个物体上。
这三个定律共同构成了力学中重要的运动规律。
二、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是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初速度抛出后,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加速度影响的运动形式。
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而来。
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自由落体物体的加速度恒定为重力加速度g,大小约为9.8 m/s^2。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我们可以计算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的各种参数,如落地时间、最大高度、最大速度等。
这些参数的计算可以通过运用物理学的公式和运动规律来实现。
例如,落地时间可以通过使用下落时间公式$t = \sqrt{\frac{2h}{g}}$来计算,其中t表示落地时间,h表示初始高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
三、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系数在力学中,摩擦力是物体接触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力,它存在于两个物体表面接触的区域。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静摩擦力是在物体接触前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时的摩擦力,而动摩擦力则是在物体接触后物体有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都与滑动摩擦系数有关。
滑动摩擦系数是一个描述物体表面间摩擦性质的无量纲常数。
力学的法则牛顿三定律与运动学原理的解读
力学的法则牛顿三定律与运动学原理的解读力学的法则:牛顿三定律与运动学原理的解读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力和作用的学科。
在力学中,牛顿三定律和运动学原理是最基本且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对牛顿三定律和运动学原理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力学的法则。
牛顿三定律是力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描述了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这三个定律分别是: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第二定律,也被称为加速度定律;第三定律,即作用-反作用定律。
第一定律指出,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于物体,物体将保持相对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除非有外力作用。
第二定律是牛顿三定律中最为著名的定律。
它给出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根据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具体而言,当物体受到一个力时,它将产生一个与该力大小和方向相同的加速度。
这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ma,其中F代表作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第三定律是牛顿三定律中最令人惊讶的定律之一。
它提出了一个观点:任何一种力都会导致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且这两个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用简单的话来说,如果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一个力,那么被施加力的物体同样会对施加力的物体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除了牛顿三定律,运动学原理也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轨迹及其变化规律,不考虑物体所受的力。
在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是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变化,它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
加速度则描述了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它能够反映物体的加速或减速情况。
牛顿三定律和运动学原理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互相补充、相互依赖。
牛顿三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而运动学原理则描述了物体运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理力学与运动规律
物理力学与运动规律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以及与其有关的力和能量的学科。
运动规律是物理力学的基石,它描述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遵循的行为和规律。
本文将探讨物理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运动规律的应用。
一、牛顿三大定律牛顿三大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描述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呈现出的运动规律。
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不动。
这意味着物体会保持原有的状态,直到有外力作用改变其运动状态。
2.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物体所受合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这个公式揭示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质量越大,力对物体的改变越小;质量越小,力对物体的改变越大。
3.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对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强调了力的相互性,即一方给另一方施加力的同时,也会受到另一方施加的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二、动力学方程动力学方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数学表达式,它结合了牛顿定律和运动学方程,可以用来解决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问题。
1. 运动方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到运动方程F=ma。
在该方程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通过求解运动方程,可以确定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2. 自由落体。
自由落体是一个常见的物理现象,描述了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垂直下落运动。
根据动力学方程,可以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方程为F=mg,其中g代表重力加速度。
三、运动规律的应用物理力学的运动规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1. 汽车行驶。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受到摩擦力、阻力和引擎推力的综合作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计算出汽车的加速度、速度和行驶距离,为车辆动力学性能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
2. 弹射运动。
当一个物体被弹射出去时,可以通过动力学方程计算其弹道。
弹道轨迹的计算对军事、航空航天和体育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01力学的基本规律
力学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 力学的基本规律
本章要点
牛顿运动定律 功和能、能量守恒问题
动量、动量守恒问题
转动、角动量守恒问题
第一节 牛顿运动定律
一、物理学的理想模型
运动学:运动方程、速度、 加速度
质点(particle) 时间(time)、空间(space) 参考系(reference frame) 坐标系(coordinate system)
第二节 功和能、能量守恒定律 x x0 x
F o
x2 x1
(1)
(2)
(3)
(4)
(1)是上板平衡处,x0是弹簧的原长处;(2)是任意处;(3) →(4) 上板起跳并拉动下板的过程。 则,系统在任意位置处的总势能为:
1 2 1 2 E E E (x x ) k x m g x p p e p g k 0 0 1 2 2 1 2 1 2 k x k x x m g x k x 0 1 2 2
第一节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要点
(1)确定研究对象。对于物体系,画出隔离图。
(2)进行受力分析,画出示力图。 (3)建立坐标系。 (4)对各隔离体建立牛顿运动方程(分量式)。 (5)解方程。进行文字运算,然后代入数据。
第一节 牛顿运动定律
例 质量为m的小球最初位于A点,然后沿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
第三节 动量守恒定律
I F d t pp m vm v 0 0
d v m d r m vv d d t
v 2
b
a
F
1 2 1 2 A d A m v d v m v m v 2 1 v 1 2 2
第二节 功和能、能量守恒定律
力学与运动的基本定律
力学与运动的基本定律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力的作用。
力学的研究基于一系列基本定律,这些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的规律以及力的作用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力学与运动的基本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将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一定律表明物体具有惯性,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例如,当我们将一本书推到桌上,书在没有其他外力的情况下将继续保持在桌面上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二、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加速度变化。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 = ma。
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与其加速度成正比,质量越大,所需的合力越大才能产生相同的加速度。
例如,当我们用一定的力量推动一个小石头和一个大石头,由于大石头的质量更大,相同的力量将导致小石头产生更大的加速度。
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力的作用与反作用之间的关系,即对于任何一个物体所受的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
例如,当我们推门时,门对我们施加向后的反作用力,推动我们向前移动。
这一定律强调了力的平衡和互相作用的关系。
四、运动定律的应用以上三个定律为我们解释和预测物体运动提供了基本的工具。
结合这些定律,我们可以解释各种物理现象和运动规律。
例如,通过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预测物体在特定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
此外,运用牛顿第三定律,我们可以研究力的平衡和不平衡条件以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其他力学定律除了牛顿三大定律,力学还包括其他重要定律。
例如,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它表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动量定理描述了物体的动量与作用力的改变和时间的乘积之间的关系。
物理学中的力学和运动规律
物理学中的力学和运动规律在物理学领域中,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引起物体运动的力的学科。
它是理解自然界中各种机械现象的基础,也是探索宇宙运行规律的重要工具。
力学的概念早在古希腊时期就被提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观察,逐渐揭示了力学的奥秘。
力学的基本概念是力和物体的运动。
力是推动或阻碍物体运动的一种作用,我们通常用矢量来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
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石,它揭示了物体运动和受力的关系。
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受力为零的情况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说明,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存在一个同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力学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运动规律。
运动规律是研究物体运动模式和轨迹的原理。
牛顿运动定律是运动规律的基础,它将物体的运动与力学相结合,给出了物体运动的定量描述。
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第二定律给出了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学公式F=ma表示;第三定律指出,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对彼此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运动规律的应用非常广泛。
从天体力学到微观粒子的运动,从机械振动到流体运动,都需要使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
例如,通过运用力学定律,科学家可以计算行星的轨道、预测彗星的轨迹,甚至探索黑洞的性质;在工程上,力学的知识可帮助设计稳定的建筑和可靠的机械系统;在运动和运动控制领域,力学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和飞行器设计等领域。
力学在日常生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我们乘坐公交车时,力学定律使我们始终保持在座位上,而不会因车辆的加速和减速而摔倒;当我们打篮球或踢足球时,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球的运动轨迹;甚至在行走时,我们也是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总之,力学和运动规律是我们理解自然界和解释物体运动的重要工具。
它们帮助我们认识和探索宇宙的奥秘,并应用到各个领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和安全。
物理学习中的力学与运动规律
物理学习中的力学与运动规律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与能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学科,而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力学和运动规律是其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部分。
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其受到的力的影响,运动规律则描述了物体运动的规律性。
下面将从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平衡和机械能守恒三个方面来介绍力学与运动规律。
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研究中的基石,由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提出。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而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将发生加速度。
具体来说,牛顿运动定律包括:1.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力为零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除非有外力作用。
2. 第二定律:也称为动力学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到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这个定律,物体所受到的力越大,其产生的加速度也越大。
3. 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描述了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将产生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即使这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它们的大小和方向仍然相同。
二、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指物体上所有力的合力等于零的状态。
当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在力的平衡的条件下,可以推导出力的合成和分解定律,使我们能够计算物体上的力以及力的分量。
力的合成定律是指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将这些力的矢量相加来计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分解定律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使其在某个特定方向上达到平衡。
三、机械能守恒机械能是指由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速度所决定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守恒的原理是,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初中物理力学运动规律知识整理
初中物理力学运动规律知识整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它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力学中,运动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它描述了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力学运动规律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概述。
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运动的描述需要考虑时间、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通常用Δx表示。
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通常用v表示,并可以用公式v=Δx/Δt 来计算。
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通常用a表示,并可以用公式a=Δv/Δt来计算。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描述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的运动情况。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如果静止,则保持静止;如果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这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即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的性质。
3.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与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的作用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总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代表物体受到的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这个定律,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增大时,物体的加速度也会增大;当物体的质量增大时,物体的加速度减小。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彼此不同的物体上。
这被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原理。
例如,我们走路时,我们的脚向后推,地面则向我们的脚反作用,使我们前进。
5. 运动图像的绘制在物理学中,为了更好地描述运动规律,我们可以使用运动图像来进行绘制。
运动图像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的图形,在坐标轴上绘制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物理力学原理与运动规律
物理力学原理与运动规律引言:在物理学领域中,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的核心是力学原理和运动规律。
力学原理解释了物体运动的基本原因和规律,而运动规律则描述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方式和特征。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物理力学原理与运动规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力学原理的基本概念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平衡原理: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彼此相等且方向相反。
这一原理解释了为何物体的运动受到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自发地改变。
3. 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该物体的质量乘以其加速度。
这个定律是力学中的核心,解释了物体加速度和受力之间的关系。
4.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任何作用力,必然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一定律解释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的本质。
二、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1.匀速直线运动:当一个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这一规律适用于无外力干扰的情况下。
2.匀变速直线运动:当一个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将产生加速度。
运动规律的公式F=ma揭示出物体受力引起的加速度与所受力的关系。
3.加速度和受力:牛顿第二定律指出,加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因此,相同的力作用于不同质量的物体上,将产生不同的加速度。
4.匀速圆周运动:当物体沿着圆形轨迹运动时,它将产生向心力和离心力。
根据这两种力的平衡,物体将保持匀速圆周运动。
5.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
根据该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三、力学原理与运动规律的应用1.机械工程:力学原理和运动规律是机械工程中的基础。
它们被应用于设计和制造各种机械设备和结构,如汽车、飞机、桥梁等。
2.土木工程:力学原理和运动规律在土木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文明
1.1 质点运动学 黑 老师 讲 台 板
如何描述老师的位置?
物理·文明
物体:具有大小、形状、质量和内部结构的 物质形态。 一般情况下,物体各部分的运动不相同,在 运动的过程中大小、形状可能改变,这使得运动 问题变得复杂。
质点(particle)的概念
•只具有质量,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的几何点
yB y A
rB
xA xB xB x A
若质点在三维空间中运动, o
x
移为 r ( x x )i ( y y ) j ( z z )k B A B A B A 2 2 2 r x y z 位移的大小为
路程( s ): 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物理·文明
手机定位器 手机定位是利用GSM移动通信网的蜂窝技术来实 现位置信息的查询,GSM无线通信网是由许多像蜜 蜂蜂窝一样的小区构建而成的,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 编号,通过手机所在小区的识别号就可以知道手机所 在区域。
物理·文明
汽车导航系统
即车载GPS导航系统,其内置的GPS天线会接收到来自环绕地 球的24颗GPS卫星中的至少3颗所传递的数据信息,结合储存在车 载导航仪内的电子地图,通过GPS卫星信号确定的位置坐标与此 相匹配,进行确定汽车在电子地图中的准确位置,这就是平常所 说的定位功能。在定位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多功能显视器,提供 最佳行车路线,前方路况以及最近的加油站、饭店、旅馆等信息。 假如不幸GPS信号中断,你因此而迷了路,也不用担心,GPS已 记录了你的行车路线,你还可以按原路返回。当然,这些功能都 离不开已经事先编制好的使用地区的地图软件。
4
物理·文明
§1-1质点 参考系 运动表式
研究地球自转
v R
地球自转video
地球上各点的速度相差很大,因此, 地球自身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这时不 能作质点处理。
物理·文明
1.1.1参考系(frame of referece)和坐标系
工s01-运动相对性小车
1.为什么要选用参考系 例如: 匀速运动车厢内某人竖直下抛一 小球,观察小球的运动状态 车厢内的人: 竖直下落 地面上的人: 抛物运动
r
方向:
r r x y z
从O指向P
x cos r
y cos r
z cos r
物理·文明
二、运动方程
z
质点的位置随时间按 一定规律变化,位置用坐 标表示为时间的函数,叫 做运动学方程(也称运动 表式) 。 r r t x =x(t) y = y ( t ) • 直角坐标 z = z (t) x=Rcos t
x
o
rA
Hale Waihona Puke yB y ArB
xA xB xB x A
x
经过时间间隔 t 后, 质点位置矢量发生变化, 由 始点 A 指向终点 B 的有向线段 AB 称为点 A 到 B 的 位移矢量 r . 位移矢量也简称位移.
rB rA r
r rB rA
◆掌握刚体的定轴转动中角量与线量的关系及转动
定律。 ◆综合运用角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分析问题。
物理·文明
教学基本要求
一 掌握位置矢量、位移、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及 运动变化的物理量 . 理解这些物理量的矢量性、瞬时性和 相对性 . 二 理解运动方程的物理意义及作用 . 掌握运用运动 方程确定质点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以及 已知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和初始条件求速度、运动方程的方 法. 三 理解描写刚体定轴转动的物理量,并掌握角量 与线量的关系. 四 能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以 及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 法向加速度 . 五 理解伽利略速度变换式, 并会用它求简单的质点相 对运动问题 .
y
B
t 时间内 , 质点的平均速度 r x y v i j t t t
或
r r (t t) r (t)
r (t t)
s r
A
r (t)
o
x
v vxi v y j
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大小
x 2 y 2 v ( ) ( ) t t
GPS
物理·文明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 球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盟伽利略 系统并称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端、 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空间端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 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 若干个地面站。用户端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美国GPS、俄罗 斯“格洛纳斯”(GLONASS)、欧洲“伽利略” (GALILEO)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端、地面 端和用户端三部 分组成。空间端包 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 道卫星。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 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
(消去t)
z( t )
r( t )
·
P( t ) y( t )
x( t ) x
0
y
y=Rsin t 质点在空间运动所经过的路迹称为轨道方程。 在运动方程中消去时间 t .得到质点的轨迹方程
x2+y2=R2
物理·文明
z
• 直角坐标
x =x(t) y= y(t) z = z (t)
z( t )
r( t )
y
r (t1 )
s
'
p1 r
r (t2 )
s
p2
(C)什么情况 r s?
r s
z
O
x
不改变方向的直线运动; 当 t 0 时 r s .
(D)位移是矢量, 路程是标量.
物理·文明
四、 速度(velocity)
1 平均速度(average velocity) 在t 时间内, 质点从点 A 运动到点 B, 其位移为
物理·文明
位移的物理意义 A) 确切反映物体在空 间位置的变化, 与路径无关, 只决定于质点的始末位置. B)反映了运动的矢量 性和叠加性.
y
r (t1 )
O
P 1 r
r (t2 )
s
P2
r
r xi yj zk z r x 2 y 2 z 2
直 线 运 动
圆 周 运 动
一 般 曲 线 运 动
动力学
受力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 第 一 定 律
重 弹摩 力 力擦 力
第 二 定 F ma 律
第 二 定 律
物理·文明
教学重点 ◆掌握运用运动方程确定质点的位置、位移、速度 和加速度的方法,以及已知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和初
始条件求速度、运动方程的方法。
◆综合运用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处理物理问题(包 括变力作功的计算,动能定理应用、功能原理的应 用,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 律的应用)。
孰是孰非?
---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物理·文明
2 参考系
为描述物体的运动而选择的标准物叫做参考系.
选取的参考系不同,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不 同,这就是运动描述的相对性. 3 坐标系 (system of coordinates) 要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与运动情况,就要运用 数学手段,采用固定在参考系上的坐标系。
v 与 r 同方向.
物理·文明
2 瞬时速度 当 t 简称速度
0 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叫做瞬时速度,
当 t 0 时, dr ds ds v et dt
r dr v lim t 0 t dt x y v lim i lim j t 0 t t 0 t
10
O
X
物理·文明 1.1.2 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一、位置矢量 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确定质点所在位置的矢 量,叫做位置矢量,简称位矢。位置矢量是从坐标 原点指向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 位置矢量 r OP P(x,y,z) x x ( t ) r xi yj zk r k y y(t ) 分量式 z z (t ) j i 2 2 2 大小:
P 1 ( x1 , y1 , z1 ) P2 ( x2 , y2 , z2 )
x
物理·文明
Quick Quit 1
r r ?
rA
o
Δr
rB
Δ
r rB rA rB rA r rB rA
2 2 2
r
r ( x2 x1 )2 ( y2 y1 )2 ( z2 z1 )2
物理·文明
物理·文明 全球定位系统(英语: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通常简 称GPS),又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个中距离圆型轨 道卫星导航系统。它可以为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提供准 确的定位、测速和高精度的时间标准。系统由美国国防部 研制和维护,可满足位于全球任何地方或近地空间的军事 用户连续精确的确定三维位置、三维运动和时间的需要。 该系统包括太空中的24颗GPS卫星;地面上1个主控站、3 个数据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及作为用户端的GPS接收机。
(1)理想模型
(为了简化问题)
(2)条件 研究的问题中大小和形状不起显著作用
物理·文明
§1-1质点 参考系 运动表式
可以作为质点处理的物体的条件:大小和形状对 运动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 研究地球公转
RES 1.5 10 RE 6.4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