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的技术发展现状 精品

合集下载

提高奶牛繁殖水平的综合技术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水平的综合技术措施
维普资讯
动物 科学
代 农业 科技 ) o 8年 第 3期 2o
提 高奶牛繁殖水平的综合技术措施
何 明俊 樊泰 山
( 疆 新 源 七 十一 团 , 疆 新 源 85 0 ) 新 新 3 8 1
摘 要 总 结 了提 高奶 牛繁 殖水 平的 综 合技 术措 施 , 包括 : 学的饲 养 管理 、 康 保 健 、 科 健 发情 鉴 定 、 时 输精 、 时催 情和 妊 检等 方 面 内 适 及 容。 以期指 导提 高奶 牛养 殖效 益 。 关 键 词 奶 牛 ; 殖 力 ; 高措施 繁 提 中图 分类 号 ¥ 1 文献 标识 码 B 84 文 章编 号 1 O — 7 9 2 0 )3 O 8 一 1 0 7 5 3 ( 0 8 O 一 1 4 O

产物 , 具有 补钙 迅 速 , 收全 面 , 进 动物 生长 发 育 , 强动 吸 促 加 物抵 御 能 力 。 配 种 前后 适 当补 充亚 硒 酸钠 、 在 维生 素 E注射 液 , 以提 高受 胎 率 。 可
2 健 康 保 健 是 重 点
影 响 母牛 发 情 的 因 素有 许 多 。 产 后泌 乳 、 犊 哺 乳 、 如 带
的反 应应 答迟 缓 , 当出现 能 量负 平衡 时 , 奶牛 必然 动 用体 能
怀, 并减 少胚 胎死 亡和 流 产 ; 二要 从 营 养及 管理 失 调 、 力 外 创 伤 、生 殖细 胞 老化 、生 殖 道及 慢性 肢 蹄病 等 方面 进 行 保 健, 并积 极 防治 不 育症 , 而且 在营 养 上保 证 足量 的 粗饲 料 供 应 , 添加 维 生 素 A、 E, 增 强卵 巢 功 能 , 高卵 子 质 量 并 D、 以 提 和 胚 胎 的着床 几 率 ; 要注 意 分娩 前 后牛 舍 的 卫生水 平 。 三 减

我国奶牛养殖模式及发展情况

我国奶牛养殖模式及发展情况

我国奶牛养殖模式及发展情况奶牛养殖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乳制品需求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奶牛养殖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奶牛养殖模式和发展情况两方面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我国奶牛养殖的现状。

首先,奶牛养殖模式可以根据养殖规模和经营模式进行划分。

在养殖规模方面,目前我国奶牛养殖主要有三种模式:小规模养殖、中小规模养殖和大规模养殖。

小规模养殖主要面向农户和个体养殖户,一般养殖数量在50头以下;中小规模养殖主要面向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养殖数量在50-500头之间;大规模养殖主要面向乳企、畜牧公司和大型农业企业,养殖数量在500头以上。

不同规模的养殖模式在技术、管理和资源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依赖于科学化的饲养管理和优质的饲料供应。

其次,奶牛养殖的发展情况可以从奶牛种类、品种和产业化程度等多个方面来看。

我国奶牛品种主要有两大类:乳用牛和肉用牛。

其中,乳用牛主要分为国产和引进两种,国产乳用牛品种有山东黄牛、哈尔滨牛、山西汾西牛等;引进乳用牛品种有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杂交牛等。

目前,国产乳用牛在我国奶源供应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奶牛品种的改良方面,我国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推广。

通过选择和育种等手段,培育出了适应我国气候和饲养条件的高产优良奶牛品种,如中华牛和北京牛。

同时,我国还引进了国外优秀的奶牛品种,如荷斯坦牛和西门塔尔牛,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奶牛的产奶量和品质。

在奶牛养殖的产业化程度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我国奶牛养殖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

传统的户养殖和草原养殖逐渐向规模化养殖和现代化养殖转变。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大型奶牛养殖基地和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先进的养殖设施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奶牛的饲养环境、饲养水平和生产效益。

此外,我国还注重推广现代化的奶牛养殖模式,如奶茶连锁店的奶牛养殖、乳企与养殖户的合作模式等,进一步促进了奶牛养殖的发展。

总结起来,我国奶牛养殖经历了从小规模养殖到中小规模养殖再到大规模养殖的转变,奶牛品种的改良和引进也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

肉牛和奶牛家庭牧场发展现状与对策

肉牛和奶牛家庭牧场发展现状与对策

肉牛和奶牛家庭牧场发展现状与对策肉牛和奶牛的家庭牧场是畜牧业中土地、牧草等畜牧资源合理分配及利用的基本单元,代表着当今畜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

家庭牧场的生产方式不同于常规分散饲养,而是主要进行养殖业的专业化生产,通过土地流转,适当的劳动、资本和技术投入,建立标准化的养殖场所和设施,实施统一管理和生产,使家庭牧场的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通过家庭牧场,我们可以对牧场的土壤类型、养殖设备、家畜的年龄及其数量、粪便处理等多方面进行精细化研究。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畜牧业发达国家的家庭牧场发展的经验,将这些国家的优势与我们国家当前的养殖模式相结合,创造出适合我们国家肉牛和奶牛养殖业的家庭牧场发展模式。

1 肉牛家庭牧场发展现状在未来,家庭牧场式肉牛养殖将会成为肉牛养殖业的主流养殖方式,我们应该利用我国现在人工智能发展的优势,及时抓住机遇,进入家庭牧场发展新时代的快车道,促进我国的肉牛养殖业的高速发展。

1.1 肉牛养殖户之间能力差异较大懂技术、有经验且会经营的家庭牧场经营主体短缺,是制约家庭牧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吃苦耐劳、文化水平高、领导能力强的养殖户能够逐渐在市场化竞争中站稳脚跟,为我国家庭牧场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但是相对缺乏经验的养殖户却因为种种原因,难以维持家庭牧场的正常运营,这导致了我国肉牛的家庭牧场的不均衡发展。

借鉴畜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通过专业机构为养殖生产提供专业的养殖服务,信息传递和物质装备等来解决家庭牧场在发展中的问题。

1.2 肉牛养殖的机械化与信息化发展的相对落后现代家庭牧场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家庭牧场表现出高产量、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等特点。

在人力成本高且工作效率有限的情况下,牧场机械化运营和信息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发达国家家庭牧场机械化特点主要包括饲料生产和利用高度机械化、流水线化作业以及机械设备制造专业化。

由发达国家的家庭牧场的机械化发展现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现代家庭牧场机械化的程度,决定了该家庭牧场生产能力的高低。

奶牛养殖现状

奶牛养殖现状

奶牛养殖现状随着人们对优质奶制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奶牛养殖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奶牛养殖作为重要的农业产业,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乳制品,还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本文将对奶牛养殖的现状进行探讨。

一、奶牛养殖的历史与现状奶牛养殖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欧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

在中国,奶牛养殖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的奶牛养殖业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传统的户养牛和现代化的规模化养殖。

传统的户养牛方式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规模较小,养殖水平相对较低;而现代化的规模化养殖则多集中在城市周边或农村的规模化养殖场,养殖规模大,技术水平高。

二、奶牛品种及选育中国常见的奶牛品种主要有荷斯坦、西门塔尔、jersey等。

这些品种具有体形健壮、产奶量高、品质好等特点,在养殖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品质,科研人员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选育工作。

通过人工授精、基因改良等手段,不断优化奶牛品种,使其更加适应中国的气候环境和畜牧业需求。

三、奶牛养殖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奶牛养殖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现代化的奶牛养殖场普遍采用了自动喂养、自动挤奶、自动清洁等设备,使养殖过程更加高效、节约人力。

科学的饲养管理也是提高奶牛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饲料搭配、科学的饲养管理,能够保证奶牛的健康生长,提高产奶量和品质。

四、奶牛养殖面临的挑战虽然奶牛养殖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饲料问题,奶牛对饲料的需求量大,饲料成本的上升对养殖场的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疾病防控也是奶牛养殖面临的难题。

奶牛容易患上乳房炎、蹄部疾病等疾病,给养殖场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还有就是市场需求问题。

随着消费者对奶制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奶牛养殖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五、奶牛养殖的发展前景尽管奶牛养殖面临一些挑战,但它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提高奶牛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 5 ] 吴 国娟, 张中文, 李焕荣, 等. 中草药对奶牛乳房炎 6 种 致病 菌的 抑茵效果 观察 【 J J . 北京农学 院学报 . 2 0 0 3 , 1 8 ( 3 ) : 1 9 5 — 1 9 8 .
5 6 中 国 动物 保健 2 0 1 4年 ( 第 1 6卷 ) 第 3期
角形 , 前 窄后 宽 , 前浅后深 , 全身各部位细致 , 毛 皮 细而 薄 , 头 颈清 秀 , 骨骼细 , 棱 角性 明显 , 乳 房 发达 ,
言, 繁泌 乳 等一 系 列生 殖 活 动 的机 能 。繁 殖 力 越 高, 表示 这 些 机能 也 越强 。奶 牛繁 殖 力 的 高低 直 接 影 响生 产 经济 效益 。奶 牛必 须 经 过发 情 、配种 、 受
胎、 妊娠 、 分 娩 等 生 殖 活 动后 , 才能泌乳 , 繁 殖 是 决
定 泌乳 的基本 条 件 。所 以说 , 充分 发 挥 奶 牛 的繁 殖
性能, 对 奶 牛生产 具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
前伸后延呈浴盆状 , 乳房前后左右匀称 , 乳 静 脉 弯 曲多 而 粗等 。奶 牛 发 情配 种 时 , 应 根 据其 具 体 性 状 合 理选 用 优质种 公 牛冷 冻精液 。
奶 牛繁 殖性 能 的重要前 提 。对奶 牛 的体形 外貌 和 繁 殖 力 等各 项 指标 进 行详 细 记 录 , 并 据此 进 行 遗传 选 育, 做 到科 学 、 合 理 的选 种 选 配 , 避免近交 、 盲 目的 杂 交滥 配 。在选 择 后备 母 牛 时 , 要 注 意根 据 牛 体 型 特 征来 初步 鉴定 奶牛 高产 与否 。高 产奶 牛整 体呈 三
则很 大 程 度 上决 定着 奶 牛 的生 产 性 能 ; 而最 终 要 确

浅谈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浅谈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能力 , 防止 产后瘫痪 。产 后 5d内不挤 干牛奶 , 第 3 从 天 开 始 在原 来 喂 料 的基 础 上 每 天再 增 加 精 料 O2~ .
作者简介 : 刘镜 (9 0 )男 , 理研 究 员 。 18 一 , 助

1 6一
H inj n unl f nm l erd ci V 1 8 N . 2 1 eo g agJ ra o i a R po ut n o. o 0 0 l i o A o 1 6
产后高钙低磷饲 留和 子宫炎 发生 比例 上升 。能量过 高 , 导致泌乳后 殖机能的恢复。采用产前高磷低钙 、 可
期 和干奶 期 的奶 牛产生 肥胖 综合 症 , 生 殖道 ( 使 如输 料 ,充 分调 动母 牛产 前对 钙 的吸 收利 用及 产后 补偿
收 稿 日期 :0 0 0 — 0 2 1— 8 3
起机 体代谢紊 乱 , 响奶牛健 康和繁殖 机能 。 影
从 母 牛 产 前 1 始 ,每 天 每 头 牛 增 加 精 料 5d开
适 宜 的能量 水 平是 保 证奶 牛 正 常生 理机 能 、 获 1 加强 围产期 饲养管理 . 2
得 最 佳生产 效率 的基 础 。 E粮 中能量过低 或 过 高都 {
迟缓 、 胎率下 降 及胚 胎 早期 死亡 等症 状 , 而 导致 要组 成成分 , 受 从 又是构 成激素 、 、 液和抗体 的重要成 酶 黏
奶牛 繁殖 力低 下 , 我 国奶业 的发 展造 成不 利影 响 。 分 。适 宜 的 日粮蛋 白质 水平 , 保证奶 牛正 常发情受 对 是
笔者 结合 多年 的 作经验 , 别从 奶 牛的饲 养管 理 、 胎 的重要 条件 , 低或 过高 , f 分 过 都会 对 奶 牛繁殖 性 能产 繁殖 配种技 术及 繁殖 疾病 的治 疗等 方 面总结 出提高 生不利 的影 响。

2024年奶牛养殖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奶牛养殖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奶牛养殖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奶牛养殖是农业产业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提供乳制品以及满足人类对于食品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奶牛养殖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包括从产业规模、技术创新、市场需求以及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产业规模奶牛养殖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奶牛存栏数量已经超过1.5亿头,并且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左右。

其中,一些国家如美国、印度和巴西等是世界上奶牛存栏数量最多的国家。

同时,中国奶牛养殖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奶牛存栏数量近年来保持年均增长率在8%以上。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奶牛养殖领域也出现了不少技术创新。

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奶牛养殖设施的改善。

传统的奶牛棚户区已经逐渐被现代化的大型牧场取代,这些牧场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如自动喂料系统、智能化牛舍等,提高了奶牛的饲养效率和生产能力。

另外,奶牛养殖中的基因改良技术也在逐渐推广应用,通过选育高产奶牛品种,进一步提高了乳制品的产量和质量。

市场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乳制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奶牛养殖市场的发展。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带动了奶制品的消费增长,这为奶牛养殖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有机乳制品以及高蛋白乳制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奶牛养殖市场也在逐步向高端市场转型。

政策支持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引导对于奶牛养殖市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包括提供贷款支持、降低税费负担、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等,以促进奶牛养殖市场的健康发展。

同时,一些国家还出台了有关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的法规,强化了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政策的推出为奶牛养殖市场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奶牛养殖市场的发展将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乳制品需求的不断扩大,奶牛养殖市场将会继续朝着规模化、现代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

牢砌邮才2021•2DHI COLUMN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黄萌萌U闫奎友U何珊珊U赵华U李竞前U吴兆海$(1.全国畜牧总站,北京100125; 2.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图分类号:TS2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264(2021)02-0061-04DOI:10.19305/ki.11-3009/S.2021.02.014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的相关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基本情况;思路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是指对泌乳牛的泌乳性能及乳成分的测定,它是奶牛群体改良的核心基础工作,国际通用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来代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以下简称DHI)oDHI是指导科学管理牛群、增加奶牛单产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奶牛群体遗传改良的一项收稿日期:2020-11-09作者简介:黄萌萌(1980-),女,汉族,髙级畜牧师,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闫奎友(1965-),男,满族,研究员,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加拿大、美国、德国、法国等奶业发达国家有70%的牛群参加生产性能测定,奶牛单产水平最高的以色列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牛群高达90%[1l o 几十年的发展证明,奶业发达国家通过应用DHI体系来为奶农提供指导服务,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以色 列、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家奶牛单产水平均已超过100。

1我国DHII作基本情况DHIT作自1992年在我国逐步开展冏,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DHI工作已初步建立了一个基本完整的(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450046;2.Breeding CattleGenetic Performance Testing Center,Zhengzhou450046)Abstract:The vertical price transmission of the dairy industry chain is blocked,which determines that dairy farming has been in the low value-added stage of the value chain for a long time,and even the phenomenon of ''industrial shrinkage11has occurred.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analyzes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rom upstream dairy farming costs to downstream dairy processing prices.Based on the monthly data on dairy cow feeding costs and raw milk prices from January2008to December2018,a finite distribution lag model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hysteresis effect in price transmiss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lag in the transmission of feeding costs to the downstream.The feeding cost changes by1%,lagging5and6periods,which causes a change in the price of raw milk by0.086%and0.111%,respectively.The dairy industry value chain system itself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unhindered transmission of prices and form a reasonable profit distribution mechanism.The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must promote the organization of raw milk production,build a price warning platform,and improve the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in the industry chain.Key words:Dairy industry chain;Price transmission mechanism;Market power;Finite distributed lag model^^啊邮才2021•2 DHI COLUMN运行体系,建设了一批达到先进水平的测定实验室,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包括品种登记、测定分析、遗传评估和牧场服务等在内的标准制度,对我国奶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我国奶牛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奶牛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奶牛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我国奶牛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一、背景介绍奶牛产业是指养殖、加工和销售乳制品的一系列行业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奶牛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奶牛产业的发展对于解决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奶牛产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奶牛养殖在全球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我国奶牛养殖主要分为小规模户养和规模化养殖两种模式,规模化养殖在整体中占比较小。

1. 小规模户养小规模户养奶牛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养殖规模较小。

该模式主要特点是工序复杂,劳动强度大,技术水平较低,产品质量不稳定。

由于养殖数量有限,生产经济规模较小,无法享受到规模经济效益。

2. 规模化养殖规模化养殖是指将奶牛养殖以农业产业化的方式进行,规模较大。

该模式主要通过合作社、公司等形式进行,以集中养殖、统一采购和统一销售的方式提高养殖效益。

规模化养殖能够实现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奶牛产业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奶牛产业的发展,未来奶牛产业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规模化发展目前我国奶牛产业中规模化养殖占比较小,未来将会逐渐向规模化发展。

规模化养殖具有机械化生产、科学管理、规模效益高等优势,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政府应加大对规模化养殖的扶持力度,推动奶牛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2. 技术创新奶牛养殖是一个涉及众多领域的产业,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防控、饲料营养等。

未来奶牛产业发展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政府应加大对奶牛养殖技术研究和推广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

3. 产业链延伸奶牛产业链包括养殖、加工和销售等环节,未来奶牛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通过加工乳制品、开发奶牛分产品等方式,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业的盈利能力。

4. 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推动奶牛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奶牛养殖存在问题及提高产奶量的措施

奶牛养殖存在问题及提高产奶量的措施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4年第4期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奶牛养殖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不高、环境污染等。

当前,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倡导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为奶牛养殖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于养殖户而言,应积极实施相关政策,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优化生产方式,提高产奶量和品质,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分析了奶牛养殖发展现状,并根据现存问题提出了可行性措施,以供参考。

1奶牛养殖现状奶牛养殖业是中国农业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000~2010年,中国奶牛养殖业开始逐渐发展。

据统计,2000年中国奶牛存栏量仅为1000多万头,而到了2010年,奶牛存栏量已经达到了1400多万头,增长了40%左右。

同时,奶牛年产奶量也有所提高,由2000年的1600kg/头提升至2010年的2600kg/头。

2011~2020年期间,中国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

2016年,奶牛存栏量已经达到了1700多万头,年产奶量也进一步提高,达到了3100kg/头。

2019年,中国乳制品产量超过3000万t,成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国。

2021年以来,中国奶牛养殖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

截至2021年底,中国奶牛存栏量已经达到了1800多万头,年产奶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了3200kg/头。

总体来说,中国奶牛养殖业在近20年内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

2奶牛养殖存在问题2.1规模较小中国奶牛养殖业存在规模较小的问题,这是奶牛养殖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目前,中国奶牛养殖场以小散户为主,大型奶牛养殖场比较少,小规模养殖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而且也无法获得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

规模较小的奶牛养殖场面临着许多困难,首先是生产效率低下。

小规模的养殖场由于设施条件不足、设备陈旧、饲料质量差等原因,往往导致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产量少。

而且,小规模养殖场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无法达到规模效应的优势,生产效率往往会更低。

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异。
孕 后 ,受 精 卵 或 胚 胎 在 子 宫 内 游 离 时 间 长 , 一 般 在 受 孕 后 2个 月 左 右 才 逐 渐 完 成 着 床 过 程 , 而 在 妊 娠 最 初 1d又 是 胚 8 胎 死 亡 的 高 峰 期 ,所 以 妊 娠 早 期 胚 胎 易 受 体 内 外 环 境 的 影 响 , 造 成 胚 胎 死 亡 或 流 产 , 以 , 强 保 胎 , 到 全 产 成 为 提 所 加 做 高 产 犊 率 的 主 要 措 施 。 首 先 应 注 重 饲 养 管 理 , 行 科 学 饲 养 , 证 母 体 及 胎 儿 的 实 保 各 种 营 养 物 质 需 要 , 避 免 因 营 养 不 良或
发 情 观察 , 显 著提 高 母 牛发 情 检测 率 。 可 提 高 奶 牛 发 情 检 测 率 的 方 法 主 要 有 人 工 观 察 法 、 部 涂 漆 法 ( 养 ) 直 肠 检 查 法 尾 群 、
排 卵 一 侧 。实 行 两 次 输 精 , 隔 8 1 h输 问 -2
第 二次 。
维普资讯
Si u n Anma & V tr a S in e c a I | h eei ce c s n
No 1 . 0 2 V L2 , u 12 . 0 2 0 ( o 9 S m 4 )
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忠
容。
35 治 疗 屡 配 不 孕 症 治 疗 不 孕 症 的 方 . 法 很 多 ,效 果 取 决 于 对 不 孕 症 种 类 的 正 确诊 断 。 4 提 高 奶 牛 产 犊 率 和 犊 牛 成 活 率 的 技
奶 牛 配种受 术 措 施 4 1 加 强 保 胎 ,做 到 全 产 .
3 提 高 奶 牛 受 胎 率 的 技 术 措 施

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再 粪 养管 理 , 冬季 应 给予 牛充 足 的营养 , 好 防寒 保 暖工 厚层 牛粪 , 加 上饮 水池 经 常有 水溢 出 , 便 和污 水 作
作; 在夏季做好防暑 降温工作 , 供应优质 、 口性好 浸 染 ,氨 对蹄 壁 的腐 蚀作 用 ,可 降 低蹄 壁 的屏 障作 适 的饲料 , 并补充碳酸氢钠等增加食欲 , 恢复其生殖机 用 , 牛蹄 角 质 软 化 , 到 粪 尿 的 侵 蚀 , 质 生 长 发 使 受 角
月龄 时体 成熟 。为了保 证 能繁 殖健 康 的优 良后代 和 降 , 响奶 牛场 的经济 效 益 。为此 , 影 注意保 持 圈 舍及
奶 牛 高产 , 一般 在体 成 熟 时进行 配种 最 为适 宜 , 即在 运 动场 的清洁 干燥 , 时 清扫 圈舍 及 运动 场 的粪 便 , 及 以减少 病 菌对 牛体 的侵 害机会 。 运动 牛1 5月龄 左右 进行 初 配 。对 于长期 不 孕 , 治疗 无 定期 进 行消 毒 , 经 效 的奶 牛 ,年龄 偏 大 、卵巢 机 能下 降屡 配 不孕 的奶 场要 保 持平 整 、 积水 , 能有 尖锐 的异 物及 坚 硬 的 不 不 牛, 长期 患有 慢性 子 宫 内膜炎 、 腺 炎或 乳 房坏 疽 奶 棱角 杂 物 ,防 止奶 牛长 时 间站 在泥 泞 污浊 或 坚硬 的 乳
性 能方 面 的问题 提 出 自己的浅见 , 同行参 考 。 供
1 存 在 的 问题 和 制约 因素
1 人 工授 精技 术操作 不规 范 . 5
部分 配 种员人 工 授精 技术 、发情 鉴 定技术 水 平
11 饲养 管理 不 当 .
不高 , 责任 心 不 强 , 冻 不 规 范 , 管 冻 精保 存 不 科 解 细
2 . 搞 好 卫 生、 定期 消毒 及预 防 注射 .1 4

提高高产奶牛繁殖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

提高高产奶牛繁殖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
术 失 误 都 可 使 母 牛 发 生 繁 殖 障 碍 ,致 使 母 牛 长 期 不 发 情 , 不 排 卵 或 屡 配不 孕 。据 调 查 统计 , 约 有 2 % 4 %的奶 牛 存 在 大 0 0 繁 殖 障 碍 , 居 奶 牛 三 大 常见 病 之 首 , 奶 牛 业 造 成 了 巨 大 位 给
的经 济 损失 。
1 发 生原 因 Fra bibliotek况 下 降 现 象 , 议 对 围 产期 母 牛 采 用 “ 导 法 ” 养 。 注 意 体 建 引 饲 况 调 节 , 定 饲 草 、 料 的 供 应 , 免 突 然 更 换 饲 料 , 使 母 稳 饲 避 致 牛 因 不适 应 高能 量 饲 料 而 发 生 腹泻 。从 母 牛 干奶 的最 后 2周 开 始 , 到 产 犊 后 达 到 泌 乳 高 峰 期 为 止 , 日除 给 足 量 的 优 直 每 质粗 饲 料 外 , 比 例逐 渐 增 加 精 料 量 。 按 对 于 集 约 化饲 养 的 奶 牛 ,适 量运 动 可 以 提 高 牛 的体 质 、 促 进 牛 的 新 陈 代谢 , 助 于增 强 卵 巢 等 生 殖 系 统 的 活 力 。 建 有 议 在 运 动 场 内 , 日人 为 驱 赶 2次 , 次 2 每 每 0分 钟 , 其 适 当 使 运 动 , 样 有 利 于 防止 产 科 疾 病 的 发 生 , 高 繁 殖 机能 。 这 提 2 . 疾 病 治疗 2
文 章编 号 :0 8 0 9 (0 8 0 — 02 0 1 0 — 8 9 2 0 ) 4 0 5- 2
21 管 理 方 面 .
针 对 分娩 后 母 牛 食 欲 恢 复 迟 于 泌 乳 高 峰 期 所 产 生 的 体
由于 饲 养 管 理 不 当 , 巢 疾 病 、 宫 内膜 炎 以 及 繁 殖 技 卵 子

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出不 发 情 、 情 症 状 不 明 显 、 期 延 长 、 卵 迟 缓 、 胎 率 下 发 情 排 受
降及胚 胎早 期死 亡等 症状 , 而导 致奶 牛繁 殖力 低下 , 我 从 对 国奶业 的发 展造 成不 利影 响 。 因此 , 提高 奶牛 繁殖 力是奶 牛 场面 临的 当务之 急 。 者结合 多年 的工 作经 验 , 别从奶 牛 笔 分
关键 词 : 牛 : 奶 繁殖 力 ; 术措 施 技 中 图分 类 号 :8 39 3 ¥ 2 .1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顺 序 编 号 :6 2 5 9 ( 0 0 O — 1 5 0 1 7 — 10 2 1 ) 9 0 9 — 2
近年 来 。 着 奶业 的 发展 , 牛 的饲 养 规模 不 断 扩 大 , 随 奶
的 饲 养 管 理 、繁 殖 配 种 技 术 及 繁 殖 疾 病 的 治 疗 等 方 面 总 结 了提 高奶牛 繁殖力 的技 术措 施 。 1 提 高奶 牛繁殖 力 的饲养 管理 措施
11 根 据 营养 需要 , .. 3 补充 适 量维 生 素 : 生素 主要 以辅酶 维 和催 化剂 的形 式 广泛 参 与体 内代谢 的多种 化学 反应 ,从 而 保 证 动物 机体 组 织器 官 的功 能正 常 ,以维持 奶 牛 的健 康和 各 种生 产活 动 。缺乏 维生 素可 引起机 体代 谢紊 乱 , 响奶牛 影 健 康 和繁殖 机能 ] 。 12 加 强 围产 期饲 养 管理 . 从 母 牛产 前 1 5d开始 , 天每 每
分 , 与体 内 的代谢 调 节 ; 以离 子形 式维 持体 内电解 质平 参 ④
衡和 酸碱平 衡 等 。日粮 中某种 矿物 元素 含量 过低 或过 高 , 都
会 直 接 或 间 接 地 影 响 奶 牛 的 繁 殖 性 能 。 ]

奶牛养殖行业报告

奶牛养殖行业报告

奶牛养殖行业报告一、行业概况。

奶牛养殖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乳制品生产的重要来源。

随着人们对乳制品需求的增加,奶牛养殖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全球范围内,奶牛养殖行业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为农民提供了丰厚的收入,也为乳制品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二、发展趋势。

1. 技术升级。

随着科技的发展,奶牛养殖行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升级。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先进的养殖设备,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和质量,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

2. 规模化养殖。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奶牛养殖也在向规模化发展。

大规模养殖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还可以更好地保障乳制品的供应。

3. 环保养殖。

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奶牛养殖行业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采用科学的排泄处理技术,减少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乳制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奶牛养殖行业作为乳制品的重要来源,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同时,随着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对奶牛养殖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四、发展机遇。

1. 政策支持。

政府对农业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奶牛养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2. 市场机遇。

随着乳制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奶牛养殖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充足的市场需求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五、发展挑战。

1. 疫病防控。

疫病对奶牛养殖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加强疫病防控工作是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2. 养殖成本。

随着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养殖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如何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是当前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六、发展建议。

1. 加强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质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2. 规模化养殖。

推动奶牛养殖行业向规模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加强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意识,采用科学的排泄处理技术,减少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奶牛牧场发展现状

国内外奶牛牧场发展现状

国内外奶牛牧场发展现状1. 国内奶牛牧场发展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奶制品消费市场之一,国内奶牛牧场的发展一直受到政府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

以下是国内奶牛牧场发展的一些主要特点:规模扩大:近年来,中国奶牛养殖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

一些大型奶牛牧场已经达到了几千头乃至上万头的规模。

技术进步:国内奶牛养殖业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奶牛品种和养殖技术。

通过改良品种、改善饲养条件和管理水平,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和品质。

品种改良: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能力和适应性,国内奶牛牧场进行了大规模的品种改良工作。

以荷斯坦奶牛为主的高产奶牛品种逐渐成为国内养殖的主力。

环境保护:国内奶牛牧场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压力。

政府加大了对奶牛养殖废弃物处理和污染控制的监管力度,鼓励牧场采取环保措施,如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和利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2. 国外奶牛牧场发展现状:奶牛养殖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以下是一些国外奶牛牧场发展的主要特点:成熟市场:一些发达国家的奶牛牧场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品质控制水平。

这些国家的奶牛牧场通常拥有现代化的设施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出口乳制品。

地理优势:一些国家因其地理位置而拥有奶牛养殖的优势。

例如,新西兰和爱尔兰等国家以其优质的草地和气候条件而闻名,成为重要的奶牛养殖出口国。

可持续发展:在一些国外奶牛牧场中,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牧场采取措施减少环境影响,提高动物福利,促进社会责任,以满足消费者对可持续乳制品的需求。

养殖模式多样化:国外奶牛牧场的养殖模式也非常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大规模牧场,还有一些采用有机养殖、草饲养殖或小型精细化养殖的牧场。

这些不同的养殖模式旨在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

总体而言,国内外奶牛牧场的发展现状都呈现出规模扩大、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奶牛养殖业在发展模式、管理水平和市场需求上存在差异,但都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品质和环境可持续性。

中小养殖户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中小养殖户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中小养殖户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技术措施摘要:母牛繁殖力是指母牛生育后代和哺育后代的能力。

中小养殖户可以通过品种选择、加强饲养管理、提供均衡营养、适时配种、做好保胎工作、提高繁殖技术、保护好母牛生殖系统、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及时断奶和淘汰低产母牛等综合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牛的繁殖力。

关键词:中小养殖户;母牛;繁殖力;技术措施1.米易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2022年米易县肉牛出栏16158头,年末存栏40798头,繁殖母牛存栏11479头,全县有肉牛人工授精点6个,肉牛规模养殖场2个,肉牛常年存栏20头以上养殖户34个,肉牛常年存栏10头以上的养殖户452户,肉牛常年存栏5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865户,米易县肉牛养殖以中小养场户为主。

米易县肉牛产业以中小养殖户为主,母牛的繁殖力问题成为制约肉牛产业发展、农牧增收致富的瓶颈问题。

米易县农作物秸秆和草地资源丰富,独特的气候条件为人工种草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牛羊草食牲畜产业是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川省川牛羊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将米易县列入全省肉牛生产基地县进行重点培育,为米易县肉牛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可调整种植业结构,带动传统的“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缓解粮食危机,藏粮于草,以草换肉,以草换奶,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进而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

大力推广粮改饲,是践行大食物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能有效满足牛羊等草食家畜的草料需求,缓解玉米收储压力,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种养业经济效益和养殖户收入,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助推米易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2.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2.1品种因素繁殖力受遗传的影响,牛品种之间有差异,同一品种之间也有差异。

在繁殖母牛的选择上,选留繁殖力强的母牛作为繁殖母牛进行繁殖。

2.2环境因素气候和环境因素如季节、温度、湿度和日照等都会影响牛的繁殖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utler WR Anim Repro2d021S/3c/6i 2000
使100头受胎率为60%的母牛全部产仔 所需要的输精次数和分布
输精批次 1 2 3 4 5
Total
总输精头次数 100 40 16 6.4 2.6 165
出生犊牛数 60 24 9.6 3.8 1.6 99
返情需复配母牛数 40 16 6.4 2.6 1.0 -
牛的定时排卵和配种技术处理程序
Fixed time ovulation and insemination
20 g GnRH 类似物Burserelin 或LRH-A3
前列腺素或 氯前列烯醇
20 g GnRH
类似物 Burserelin
配种或 输精
7天
2天
20~24 小时
经这种方法,母牛一般都可以配种,受胎率也较为正常。 Normal pregnancy rate can be achieved following this treatment.
情期受胎率降低的原因
• 母牛发情时的排卵率为 90% 左右。
• 母牛发情排卵后卵子的受精率为 90% 左右。
• 母牛配种后能够怀胎的潜在比例为 80% 左右。
• 情期受胎率按 55% 计算,则另有25%或更高比 例的牛,其胚胎在进入子宫后发生早期死亡。
• 胚胎早期死亡绝大部分在 第 8 至第18 天,母 牛在第 21天返情。 第28 天后胚胎不大会死亡
nt (%)
cows 对 照 组 处 理 组 受 提高率
受胎率
胎率
1st service >60 11048
53
59
6
首次输精
Repeat
80 3608
42
49
7
复配
Peters A.R. 1996 Animal Breeding Abstracts
2021/3/6
定时发情定时输精技术(二)
• 高产牛发情不易鉴定,输精时间难以确定
Du2n0n21e/3L/6D et al. Anim Reprod Sci 2000
Progesterone (ng/ml milk)
牛配种后受胎与否与乳中 孕酮水平变化的关系
25
Milk progesterone
concentrations before
20
and after insemination
1. 牛群群体变大,使管理更为困难 2. 奶产量更高,使繁殖性能下降 3. 各种疾病
• 子宫内膜炎、乳房炎、胎衣不下、腿病等
2021/3/6
牛受胎率降低三个环节问题
• 卵子是否排出和受精 • 胚胎是否正常发育并着床 • 产后是否可以及时恢复发情
2021/3/6
三卵泡发育波发情周期 的卵泡发育情况
• 有效的同期发情技术不仅要使发情同期化,还 必须使排卵同期化
– PG 本身可以诱导黄体退化,但不能产生新的卵泡 发育波,因此同期发情处理时处于卵泡发育波不同 阶段的母牛在表现发情上会表现发情分散的问题。
– 定时发情定时输精技术使激素处理结束时能够产生 一个能够分泌雌激素的健康的优势卵泡。
2021/3/6
肉用青年母牛人工授精后不同日期受精和胚胎成活情况。
输精后天数
4
8
12
42
输精母牛数
35
18
37
29
具卵子/胚胎母牛数(%) 30(86)a 16(89)a 22(59)b 16(55)b
受精率(%)
27(90)a 14(88)a 18(82)a -
具活胚母牛数(%)
0 100 45
58
同一行内不同上标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2021/3/6
Diskin, 1987
改善不排卵和卵子不受精的措施(一)
输精时注射 GnRH 对母牛受胎率的影响
Number Number of Pregnancy Treated
Improveme
of Herds cows 观察牛群 母牛数
rate Control cows
2021/3/6
受胎率(%)
广州地区情期受胎率季节性变化 (一)
———青年母牛 ———成年母牛
月份 王2前021,/3/6何福灼 广州奶牛 1993
受胎率(%)
广州地区受胎率和返情率 季节性变化(二)
——— 受胎率 — — —返情率
月份 何勇20军21/3/彭6 建林 中国畜牧杂志 2003
造成受胎率下降的因素
2021/3/6
牛受胎率降低三个环节问题
• 卵子是否排出和受精 • 胚胎是否可以正常发育和着床 • 产后是否可以及时恢复发情
2021/3/6
胚胎早期死亡对受胎率的影响
2021/3/6
受精后胚胎早期发育事件
壶腹部受精
72-84h进入子宫
6-7天,形成囊胚
第9天从透明带孵出
2021/3/6
第22天始附植于子宫
2021/3/6
二次卵泡发育波发情周期内 卵泡和黄体发育情况
Diameter (mm)
Singh & Adams, 1998
2021/3/6
Biology of Reproductrion
Days after ovulation
牛排卵后激素分泌和卵泡发育波的出现
排卵 后 天 数
Bleac2h02E1/3C/6L et al. 2001 Biol Reprod
(day 0) in cows which
15
did () or did not ()
conceive to the
10
insemination. Each
point 40 observations.
5
0
Peters A.R. 1996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Animal Breeding
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的内分泌 治疗技术发展现状
2021/3/6
情期受胎率的下降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奶牛产后初次 配种的受胎率已经发生很大的下降,目 前仍以每年 0.5% 左右的速度降低。
英国牛群 美国牛群
1950s 65% 65.6%
1980s 55%或更低
50%
2021/3/6
奶牛产奶量和受胎率的变化趋势
排卵 后 天 数
卵子有无排出和受精
• 有些牛在发情时有发情表现,但可能因 为排卵前LH高峰分泌不足导致不排卵, 发生率约为 10% 左右。
• 有些牛排卵前LH分泌峰较迟,或卵泡对 LH峰反应迟纯,使排卵推迟,造成卵子 在配种后不能受精,发生率约为 10% 左 右。
2021/3/6
母牛排卵和卵子受精情况
2021/3/6
Day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