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首句中语气词

合集下载

语气词

语气词

语气词语气词不仅仅位于句末,而且也有位于句首与句中的情况,句末语气词以前已经讲过,这里主要学习位于句首与句中的语气词,以下具体讲解其中的几个。

1夫(1)位于句首,表发议论,其来源为指示代词“夫”,但已经完全虚化,如:《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弗戢,将自焚也。

汉班固《东都赋》:夫大汉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

《吕氏春秋·察传》:夫得言不可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2)“夫”还有一些搭配用法:A且夫:《左传·隐公三年》: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

《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B故夫:《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不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C今夫:《论语·季氏》: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史记·范雎列传》: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

D若夫:《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不敢畏也。

2其可位于句首,也可用于句中,表委婉语气。

如:《左传·隐公元年》:其是之谓乎?《左传·宣公二年》:其我之谓矣!《论语·宪问》:吾其被发左衽矣!《孟子·梁惠王上》: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左传·僖公四年》:君其问诸水滨。

《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其”字还可加重反问语气,如:《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论语·为政》:其何以行之哉!3惟(唯、维)(1)句首A用在全文的开始,引出年月日《左传·僖公三十年》: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

《书·洪范》: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

B表希望语气《左传·僖公三十年》: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古汉语通论(十四)

古汉语通论(十四)

肖旭《<诗经>“言”“薄”“薄言”释义探 讨》,《古汉语研究》1992年第三期。
4、于:用于动词之前。多用在句中,位于主 语之后,动词之前。主要见于《诗经》。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一说:于,往,去,趋向动词。

郑笺:“于貉,往捕貉以自为裘也”“昼 尔于茅,当昼日往取茅归。” 朱熹《诗集传》:“于耜,往修田器也”。
用于句中:帮助判断语气(惟、维)
《左传》: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诗经》: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4、盖(句首语气助词)

《史记·孝文帝纪》:盖天下万物之萌生, 靡不有死。(表示发议论) 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表示发议论)
司马迁《报任安书》:盖钟子期死,伯牙终 身不复鼓琴。(表示陈述原因、理由的语气) 《论语》: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 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 安无倾。

一、句首句中语气词

古代汉语的句首、句中语气词主要有 “夫”“其”“唯”三个。
1、夫:

句首语气词“夫”用于提起话题,引发议论, 用于一个论点或叙述的开端,是从指示代词 “夫”发展来的。
《孟子》: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韩非子》: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 《国语》:夫吴之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



5、也

《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 物之以息相吹也。

《战国策·赵策》:媪之送燕后也,持其
踵为之泣。


《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也”表示停顿语气。
二、词头、词尾:

古代汉语虚词语气词

古代汉语虚词语气词

古代汉语虚词语气词定义:语气是人们说话时的口气,是说话人对所说的事物表现态度、情绪。

有提顿、直陈、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

印欧语语气是通过谓语动词的曲折变化和句子的语调来表示的。

汉语语气是通过词汇形式、句子类型、语调和语气词来表达的。

用来表示语气的词语就是语气词。

分类:1 ﹑按照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可分为:(1 )句首语气词有:“夫、盖、维、惟、唯”。

(2 )句中语气词有:“盖、也、与”(3 )句尾语气词有:“也、乎、哉、矣、已、耳、焉、与(欤)、邪、夫、兮”等。

2 ﹑按照语气作用,可分为(1 )用来表示陈述、判断、因果假设复句句末,表示肯定、否定、解释的语气词:“也、矣、已、耳、焉”(2 )用在是非问、选择问、揣测问、反诘问等疑问语气句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有“乎、与(欤)、邪、哉”(3 )用在感叹句、祈使句中,表示感叹、商量、命令、请求等的语气词有“也、哉、夫、兮”。

二、句尾语气词:1 、“也”:表静态,通常用在判断句尾表确认肯定的判断语气。

用在陈述、祈使、疑问句尾时,都表论断、确认语气。

并不是在判断语气之外,又表示陈述、祈使、疑问语气。

用在复句中后一分句的末尾,是表示对这一分句的确认语气。

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孟子·许行》虽杀臣,不能绝也。

《墨子·公输》2、矣:“矣”字也是古代汉语常用的一个语气词,它和“也”的区别是:“也”字表静态,“矣”字表动态。

“也”字的基本作用是把对事物进行的判断告诉别人,现代汉语语气词“了”的作用大致和它相当。

“矣”有时候还可以表示将然,即预料将要发生某些情况,把它当作新情况告诉别人。

例如: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矣。

《国语·句践减吴》吾属今为之虏矣。

《史记·鸿门宴》“矣”字用于描写句时,往往使全句语气略带感叹意味。

有时把这种带“矣”的谓语提前,这种感叹语气就更为明显。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汤问》远矣,全德之君子。

古汉语通论(十四).

古汉语通论(十四).

懲 蓋 薦 滅 戰
芻 穀 臘 畝 徵
從 顧 蘭 難 尔丰妇肤盖谷顾刮 画欢获几击价荐腊兰礼 怜临虏乱屡庙灭亩难农 系习县向响叶战征众昼


2、其 “其”字作詞頭,一般用於不及物動詞或 形容詞的前面。如: 既見君子,雲何其憂?(《詩經•唐風•揚之 水》)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詩經•邶風•北風》)

3、言、于、薄 “言、于、薄”作詞頭時,都只用於動詞 的前面。如: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詩經•周南•葛覃》) 之子於歸,宜其室家。(《詩經•周南•桃夭》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詩經•周南•葛覃》)


(2)加強祈使語氣。如: 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左傳•齊桓 公伐楚》) 吾子其無廢先君之功!(《左傳•隱公三年》)

(3)加強反問語氣。如: 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 (《左傳•鄭伯克段于鄢》) 雖如是,其敢自謂幾于成乎?(韓愈《答李 翊書》)
词头,词尾


詞頭、詞尾一般均不表示什麼含義,只起補充音節的作用, 位置固定。 1、有 (1)用於專有名詞的前面。如: 我不可不監于有夏,亦不可不監于有殷。(《書經•召誥》) 禹攻有扈。(《莊子•人間世》) (2)用於一般名詞前面。如: 予欲左右有民。(《書經•皋陶謨》) (3)用於形容詞前面。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詩經•邶風•擊鼓》)

4、然、如、爾、若 這幾個字均是詞尾,一般用於形容詞後, 和形容詞一起充當狀語或謂語。如: 填然鼓之。(《孟子•梁惠王上》) 天下晏如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子路率爾而對。(《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 華侍坐》)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詩經•衛風•氓》)
愛 辦 畢 蠶 嘗 稱 鬭 獨 爾 豐 婦 膚 畫 歡 獲 幾 撃 價 憐 臨 虜 亂 屢 廟 繫 習 縣 嚮 響 葉

(十二)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十二)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十二 语气词 和词头、词尾
一、语


附着在句子上帮助表达各种语气的词。有句首语气 词、句中首语气词、句尾首语气词三种。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
乎 ?
1、句尾语气词

基本用法:用在判断句句尾,表达判断语气,帮助谓 语进行判断,有肯定、确认意味。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起义》) 用在复句末尾,仍然是表判断语气,进行肯定确认。 虽杀臣,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韩非子初见秦》)

用于句首或句中,表达推测语气。 齐其为陈氏矣。(《左传晏婴论季氏》)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庄子逍遥游》) 用于祈使句中,表达祈使语气。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齐桓公伐楚》) 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左传隐公三年》) 用于反问句中,表达反问语气。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韩愈《答李翊书》)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 用于句中,表达停顿语气。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季氏将伐颛臾》)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郑伯克段于鄢》)
用在祈使句或疑问句尾,仍表判断语气,有确认意味。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郑伯克段于鄢》) 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韩非子难二》)

基本用法:用在陈述句句尾,表达陈述语气,帮助把 事情发展的新情况告诉别人,有报道意味。相当于现代 汉语中的“了”。 鸡既鸣矣。(《诗经齐风鸡鸣》) 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鸿门宴》) “矣”和“也”所表达语气的差异: “也”所表达的语气是静态的,其中无时间因素; “矣”字 则是动态的,其中有时间动程。 “也”的基本作用是把对事物的判断告诉别人,“矣” 的基 本作用是把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告诉别人。
2、句尾语气词的连用
连用后各语气词仍保留自己的语气,但语气的重点一 般是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

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疑问句中的疑问语气是疑问词“几何”表示的,去掉“矣” 字,疑问语气并不消失,就是很好的证明。“矣”字的作用 是表示动态新情况。孩子是成长之中的,到现在年龄多大了。 “已”用作句尾语气词,同“矣”。 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史记·货殖列传》)
•乎
• 基本用法:用在疑问句句尾,表达疑问语气。可译为 现代汉语中的“吗”或“呢”。
夫 基本用法:用于句尾,表感叹语气,但语气较低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今若是焉,悲夫!(柳宗元《三戒》)
• 2.句尾语气词的连用
连用后各语气词仍保留自己的作用,但语气的重点一般 是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
“乎”、“哉”连用(“哉”放在“乎”后)。 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僖公二十年》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梁惠王上》) “乎”、“哉”放在其他语气词后连用。
用于测度问句末尾。句中常有“其”、“得无”、“无乃” 等副词表达推测语气。
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四年》) 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用于感叹句尾。
善哉!技盍至此乎!(《庄子·养生主》)
(“乎”并不表感叹语罪!(《史记·秦始皇本纪》) ( “乎”并不表感叹语气,此句含有问苍天之意)

基本用法:用在判断句句尾,表达肯定、确认语气。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起义》) 用在叙述句末尾,表示肯定。 虽杀臣,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韩非子·初见秦》) 用在祈使句句尾,表示确定无疑的语气。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郑伯克段于鄢》) 用在疑问句尾,仍表判断语气,有确认意味。 南冠而絷者,谁也?(《左传·成公九年》) 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韩非子·难二》)
•矣

语气词——精选推荐

语气词——精选推荐

第十一章古代汉语中的语气词语气词既不充当句子成分,也不表示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只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气。

语气词按照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可分为三类:句尾、句首、句中。

1 句尾语气词常用的句尾语气词有:也,矣,已,乎,与(欤),邪(耶),为,哉,焉,夫,耳,者。

(1) 也“也”用在句尾,含有判断、肯定、确认的语气。

“也”的用法主要有六种:①“也”用于判断句,帮助谓语进行判断。

例如:《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

”《左传·成公四年》:“楚虽大,非吾族也。

”②“也”用于叙述句,表示对所述情况深信不疑。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洛阳伽蓝记·城西》:“虽梁王兔苑,想之不知也。

”③“也”用于因果复句,表示对原因或结果的肯定。

例如:《庄子·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④用于疑问句,表示疑问语气。

例如:《战国策·齐策》:“责毕收乎?来何疾也?”《孟子·离娄下》:“追我者,谁也?”韩愈《答李翊书》:“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乎”、“也”连用,表选择问)⑤用于祈使句,表示命令、禁止、祈使等语气。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表命令)《史记·项羽本纪》:“(项伯)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表禁止)陶渊明《桃花源记》:“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曰:‘不足为外人道也。

’”(表祈使)⑥用于感叹句,表示感叹语气。

例如:《孟子·公孙丑上》:“恶!是何言也!”(2) 矣“矣”和“也”的用法完全不同。

《淮南子·说林》云:“‘也’之与‘矣’,相去千里。

”它们的差别在于:“矣”表动态,“也”表静态;“矣”强调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把事物发展变化中的状况当作新情况告诉别人,“也”不表示变化过程,只把对事物的判断告诉别人;“矣”与现代的“了”、“啦”大致相当,“也”字则没有与之相当的现代语词。

高考古代汉语常用语气词

高考古代汉语常用语气词
① 与“何”、“何以”等配合, 组成“何……为”、“何以…… 为”的格式,表示反问,译成 “为什么……呢” 。例如:
《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 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论语·季氏》:“是社稷之臣 也,何以伐为?”
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 以兵为? 《荀子·议兵》
人而已矣,奚以名为? 《列子·杨 朱》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 何择焉? 《孟子·梁惠王上》
子(孔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论语·阳货》
与其杀是僮,与其卖而分,孰若 吾得专焉?柳宗元《童区寄传》
③ 用于感叹句,语气不太强烈, 译作“啊”。例如: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 《论语·泰伯》
(9) 句尾语气词的连用
《庄子·外物》:“子何为者 邪?”
④ 用于反问,译成“吗”、 “呢”。例如: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孟 子·滕文公上》
丘虽不吾誉,吾独不自知邪? 《庄子·盗跖》
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 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答李翊书 》
(6) 为
“为”(wéi)作语气词,主要 有三种用法:
② 用于选择问,相当于“呢”。 例如: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庄 子·秋水》
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梁惠 王下》
子以秦为将救韩乎?其不乎? 《战国策·韩策二》

③ 用于特指问,表示疑问语气, 可译成“呢”。例如:
轸不之楚,何归乎? 《史记·陈轸 列传》
《孟子·公孙丑上》:“恶!是何 言也!”
(2) 矣 “矣”和“也”的区别:
“也”表静态,“矣”表动态;
“也”不表示变化过程,只把 对事物的判断告诉别人, “矣” 强调事物的发展变化,把事物发 展变化中的状况当作新情况告诉 别人;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一)句首句中语气词语气词不一定在句尾;有些虚词,它们的位置在句首或句中,同样地能起表示语气的作用。

关于句尾语气词,我们在前面几节通论讲判断句、叙述句和疑问句的时候,已经大略地谈过了。

现在再谈句首句中语气词。

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夫”“其”“唯”三个字。

(1)夫“夫”(fú)字用於句首,表示要发议论。

它是从指示代词“夫”字发展来的,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语气词,不能再解作“这个”或“那个”。

现代汉语里没有适当的虚词可以和它对译。

下面是用句首语气词“夫”字的例子: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吕氏春秋·察传)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庄子·列御寇)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且夫”“故夫”“今夫”略等于说“且”“故”“今”,但是增加了“夫”字,也是表示要发议论。

例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庄子·逍遥游)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

(论语·季氏)“若夫”则等於“至於”:此虽免於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2)其语气词“其”字用於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的语气。

在陈述句或疑问句里,它表示“大概”“恐怕”等意思;在祈使句里,它就简单地表示委婉的语气,略等于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吧”字或“啊”字所表示的委婉语气。

例如: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我们恐怕已经变为夷狄了吧!)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上)(那么齐国大概差不多了吧!)吾其还也。

(左传僖公三十年)(我还是回去吧。

)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大概是说这个吧?)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大概就是说我了吧!)(以上是陈述句和疑问句。

古代汉语句首和句中语气词

古代汉语句首和句中语气词
•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 子·逍遥游》)
• 故夫作法术之人,立取舍之行,别辞争之论,而 莫为之正。(《韩非子·问辩》)
•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 今夫螟、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数年不 食。(《商君书·农战》)
2024/3/5
2024/3/5
10
• 词头即前缀,词尾即后缀,一 般均不表示什么含义,只起一 定的补充音节的作用。
2024/3/5
11

• (1)用于专有名词的前面。如: •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
(《书·召诰》) • 禹攻有扈。(《庄子·人间世》)
2024/3/5
12
• (2)用于一般词语的前面。如: • 予欲左右有民。(《书·皋陶谟》) •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诗·邶风·击鼓》)
2024/3/5
13

• “其”字作词头,一般用于不及物动词或 形容词的前面。如:
• 既见君子,云何其忧?(《诗·唐风·扬之 水》)
•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邶风·北风》)
2024/3/5
14
言、于、薄
• “言、于、薄”作词头时,都只用于动词 的前面。如:
•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周南·葛覃》) •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 •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诗·周南·葛覃》)
2024/3/5
8

• “也”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语气,有 舒缓语气的作用。如:
•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左患不安。(《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句首句中语气词 名词解释

句首句中语气词 名词解释

句首句中语气词名词解释句首语气词1.夫“夫”提起一句话,表示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里没有和它相当的语气词。

如:1.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刿论战》)——打仗是靠勇气的。

2.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晁错:《论贵粟疏》)——珠玉金银,饿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

2.盖“盖”一般在句首,有时也在句中。

它的作用:一是引出推断,有“大概、大约”的意思,表示不太肯定的语气;二是承上说明因由,有“本来是、原来是”的意思,语气是肯定的。

如:1.敌兵果舁炮至,盖五六百人也。

(《清稗类钞·冯婉贞》)——敌人果然抬着炮来了,大概有五六百人。

“盖”引出推断。

2.又蔓词以说简子,其意盖将死我于囊而独窃其利也。

(马中锡:《中山狼传》)——又说许多废话欺骗简子,他的用意本来是把我闷死在口袋里,自己独得好处。

“盖”表示承上说明因由。

“盖”引出推断,有时兼有提出问题、表示下边要发议论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盖”和“夫”用法相近。

如:3.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大概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名”和“实”的关系上。

3.唯(维、惟)“唯”用为语气词,也作“维”或“惟”。

语气词“唯(维、惟)”一般没有什么实在意义,有时含有“希望”的意思。

如:1.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左传·齐桓公伐楚》)——这是风马牛毫不相干的。

2.书曰:“维齐非齐。

”(《荀子·王制》)——《尚书》上说:“齐在于不齐。

”3.惟先生速图!(马中锡:《中山狼传》)。

语气词、词缀

语气词、词缀
。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左传》
“惟”用于句中时,有的增加判断意 味。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左传》 髧彼两髦,实惟我仪。《诗经》
词头、词尾
词头、词尾作为词缀本身没有实际 意义,与其他词一起构成词,表示 词的词性。
现代汉语:子、头、儿、性、者、 化;老、阿。
语气词、词缀
语气词的位置和功能 古汉语词缀的类型 古汉语中常见词缀
语气词的位置 句首、句中和句尾。
语气词的功能 表达语气
句尾语气词 也、矣、焉、哉;与、乎 句首语气词 夫、其、维(惟 、唯) 句中语气词 其
句首语气词:“夫”
表示作者发表议论 夫战,勇气也。《左传》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句首语气词“夫”的来源
源于指示代词“夫”(那),由 于经常用于句首词汇意义逐渐消 失,演变为句首语气词。
语气词“其”
“其”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的 语气。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左
传》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而 类。”其是之谓乎?《左传》
古代汉语:有、其、言、薄、于 ; 然、尔

用于朝代、国名或部族名称之前。 我不可不鉴于有夏 ,亦不可不鉴于
有殷。《尚书》 鲧纳有莘氏女,生禹。《史记夏本
纪》 后世仿古的作品:有唐、有宋、有
清。
“有”用于名词或形容词的前面。 孔甲扰于有帝。《左传》(扰,顺)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诗经击鼓》
《吕氏春秋》
篇章中,有时“夫”与其他连词一 起使用,如“且夫”“故夫”“今 夫”。
具有两种功能,一方面“且、故、 今”等为连词,连接上下文,表示 不同的语义关系。
另一方面,“夫”同样具有发语词 作用,表示所述内容是作者的议论。

句首句中语气词共27页

句首句中语气词共27页
句首句中语气词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第十三章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第十三章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子何为者邪?(《庄子·外物》)
4、哉 “哉”的基本用法是表达感叹语气,而且所表
达的语气表较强烈,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如: ➢楚国若有大事,子其危哉!(《左传·昭公二十 七年》)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李斯《谏逐客书》) ➢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起义》)
➢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诗经·周南· 葛覃》)
4、然、如、尔、若 这几个字均是词尾,一般用于形容词后,有一
定的描摹状态的作用。如: ➢填然鼓之。(《孟子·梁惠王上》) ➢天下晏如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子路率尔而对。(《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坐》)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卫风·氓》)
古代汉语
第十三章 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一、句尾语气词 二、句首和句中语气词 三、词头、词尾
一、句尾语气词
1、也:句尾语气词“也”主要用在判断句句尾,表 达的是判断语气,有肯定与确认的意味。用在复句 及命令、疑问句中的“也”,仍都是肯定与确认的 语气。如: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孟 子·许行》)
➢故夫作法术之人,立取舍之行,别辞争之论, 而莫为之正。(《韩非子·问辩》)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今夫螟、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数年 不食。(《商君书·农战》)
2、惟(维、唯): “惟(维、唯)”既可以用于句首,也可以用于句中。
其用法有下面三种: (1)引出主语或年月。如: ➢ 唯赤则非邦也与?(《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坐》) ➢ 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书经·泰誓上》)

语气词、词头、词尾

语气词、词头、词尾

第五单元古汉语通论第十四节语气词;词头,词尾一、语气词1.什么是语气词表示句子语气的词叫语气词。

它不能充当任何句子成分,也不能表示句子成分间的任何关系。

2.语气词的分类语气词依所处位置,可分为句首、句中、句末三类。

句首是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议论。

最常见的句首语气词有:夫、盖、唯、惟、其。

句中是语气提示、停顿(提顿)或延长。

最常见的句中语气词有:也、其等。

句末是表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四类语气。

常见的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等。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语气词。

(一)夫(fú)《说文》:“夫,丈夫也。

”本义为“丈夫”、“男子”,读阴平fū,是名词。

“夫”作虚词,读阳平fú,西周时已产生。

可作代词、助词和语气词。

“夫”(fú)作人称代词,先秦用得较多,西汉以后,罕有其例。

“夫”(fú)的其他虚词用法一直沿用至唐宋以后的书面语中,现代汉语已不用。

1.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

它是从指示代词“夫”(fú)字转化来的,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语气词,已没有指代作用,只是表示要发表议论或要叙述事情,起引出下文的作用。

现代有的人说话时开口先说“这个”、“那个”,与之性质一样。

古代称之为“发语词”,一般可不译。

如:(1)夫.战,勇气也。

(《左传·庄公十年》)——作战,是靠勇气的。

(2)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吕氏春秋·察传》)——听到传闻不可不审察清楚,多次辗转相传,白的就变成了黑的,黑的就变成了白的。

(3)夫.处(chǔ)穷闾阨(ài)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xù)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庄子·列禦寇》)——穷闾:贫穷偏僻(pì)的里巷。

阨:通“隘”,狭窄。

槁:干枯。

项:脖子。

馘:脸。

槁项黄馘(xù):形容人面黄肌瘦(shîu)的样子。

语气词、词头、词尾

语气词、词头、词尾

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左传襄公十四年》)“唯”相当于 “只”。
“唯”用在句中起引出谓语,加强肯定的作用 (或如教材所言是帮助判断的语气)。例如:
厥土惟白壤。(《尚书·禹贡》)
整理版ppt
26
二、词头、词尾
汉语属于词根(干)孤立语,缺少词形变化,是 依靠词序来表达语法关系的。但不是说汉语就一 点形态变化也没有。在《诗经》那个时代,汉语 的词也是有词头和词尾的,今天的合成词中也有 一类是有词头词尾的,常见的词头是“老 —” 例如:“老师”、“老虎”中的“老”即是,常 见的词尾是“— 子”,例如:“鞋子”、“钉 子”中的“子”即是。
鸡既鸣矣。(《诗经·齐风·鸡鸣》) 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鸿门宴》)
“矣”和“也”所表达语气的差异: “也”所表达的语气是静态的,其中无时间因素;“矣”字则是动态的,
其中有时间动程。 “也”的基本作用是把对事物的判断告诉别人,“矣”的基本作用是把
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告诉别人。
整理版ppt
6
1、句尾语气词
用在祈使句或疑问句尾,仍表判断语气,有 确认意味。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郑伯克段于 鄢》) 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韩非 子·难二》) 南冠而絷者,谁也?(《左传·成公九年》)
整理版ppt
5
1、句尾语气词

基本用法:用在陈述句句尾,表达陈述语气, 帮助把事情发展的新情况告诉别人,有报 道意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
哉 基本用法:用于感叹句尾,表达强烈的感叹语气。
楚国若有大事,子其危哉!(《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大哉!尧之为君!(《孟子·许行》)
整理版ppt
10
用于反问句尾,仍表感叹语气。反问语气靠疑问代词或 “岂”等表达出来。

文言虚词中助词类语气词详解

文言虚词中助词类语气词详解

文言虚词中助词类语气词详解一、句首语气助词(一)盖表示下边说的话是一种带推测性的断定。

有时可译为“大概”。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二)夫用在句首,有引起议论的作用。

现代汉语无此用法,不必译出。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张溥《五人墓碑记》)夫祸患常识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王羲之《兰亭集序》)惟(用在年月、朝代前,表示叙事开端,可不译出)《书·召诰》:“惟二月既望。

(《书·召诰》)二、句中语气助词(一)者表提顿。

提出人或事物,停顿一下,使读者注意后面说明或解释的部分,可不必译出。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陈涉世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二)也表示语气的舒缓或停顿,不必译出。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告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余闻之也久。

(《伤仲永》)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蜀道难》)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逍遥游》)(三)乎相当于“于“,表示语气的舒缓。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四)兮多用于韵文,表示语气的舒缓或停顿,可译为“啊”。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三、句末语气助词(一)表示陈述语气1.也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