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的发展——早期苏联电影

合集下载

蒙太奇发展

蒙太奇发展

蒙太奇与长镜头
库里肖夫
库里肖夫的电影实验 一、“创造性地理”实验 • 1一个青年男子从左向右走来 • 2一个青年女子从右向左走来 • 3两人见面,握手,青年男子用手指着画外。 • 4一幢白色的建筑物 • 5两人登上一段台阶
蒙太奇与长镜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这种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拍摄下 来的镜头,通过蒙太奇手法连接在一起, 便造成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电影空间和 时间,这种组接所创造出来的效果被库 里肖夫称为创造出来的地理环境。 • 利用人们的错觉把不同时空的片断 构成一个整体,在观众的视觉中构成一 个持续的、整体的动作与时空。
蒙太奇与长镜头
• • • • • •
代表作品之一《中国教会被袭记》 5分钟的影片分了4个场景 1、 开头是义和团拳师撞开教会的大门 2、教会的花园里发生了战斗,牧师被杀死 3、牧师的妻子在阳台上挥动手帕求救 4、英国海军陆战队望见信号,在一个骑马的 军官率领下向教会奔来,接下来,一方面是义 和团纵火,拖出牧师的女儿,一面是帅气的军 官冲进花园救出牧师的女儿,其他的士兵杀死 拳师,救出牧师的女儿
蒙太奇与长镜头
• 斯密士(乔治· 阿尔培特,斯密土) • 1900年,拍摄的影片《祖母的放大 镜》和《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 • 这种在同一个场面里交错使用特写镜头 和远景的方法就是“分镜头”的原则, 史密斯就通过这一手法创造了最初的真 正蒙太奇。 • 1902年,《玛丽· 珍妮的灾难》
蒙太奇与长镜头
艺术成就
1、充分运用电影时空自由转换和跳跃的特点
区别四个故事的主要方式 :
是那些来自画面内部的人物、服饰和布景等。是依靠各自叙事空间的造 型效果和视觉信息,而不是依靠字幕或是字幕衬底。 四个故事交替出现的转换处都插入了一个母亲摇晃摇篮的镜头 起到揭示影片主题的作用。,旨在告诉观众时代在周而复始,永远相继, 而党同伐异现象也永无停止之日。

2007 外国电影史 第四章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

2007 外国电影史 第四章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

二是世界电影创作的发展为前苏联蒙太奇学 派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这主要是卢米埃尔、梅里爱、鲍特,更重要的是格里 菲斯的电影中已经有了蒙太奇手法的实验,而法国的路 易· 德吕克也曾提到过蒙太奇,这一切对前苏联蒙太奇学 派开展其创作实践与理论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在20 年代前苏联爱森斯坦等人对蒙太奇的研究达到很高的理论 程度。 有人就说,前苏联20年代的创新电影似乎全是对蒙太 奇的理论研究。 正是这一时期电影大师的创作与研究,才形成了前苏 联蒙太奇电影学派。
他的其它实验和理论还有: 1、蒙太奇可以制造人为景观。他把这称为 “人为景观”或“创造地理空间”。 拍摄 第一部影片时剪辑得出的结论。 2、蒙太奇可以创造人 ,他说,他能用第一 个人的面部,第二个人的背部,第三个人 的手和第四个人的腿造出一个现实中并不 存在的女人。但当时的时代和社会不需要 这样做 。
这个艰难的一生是指他很早成名,20岁时
就是一个老电影人了。后来受到排挤一直 未能拍片。但他在学校的教学使他得到一 定的安慰。最大的慰籍是他的学生后来拍 了一部表现导演和老师的创作的纪录片, 名字就叫《库里肖夫效应》。而对他最大 的安慰还有1965年让他为前苏联影协第一 次代表大会做开幕剪彩。
西方先生的奇遇
第三节
蒙太奇电影学派的代表人物 及其理论和创作
代表人物: 库里肖夫 维尔托夫 爱森斯坦 普多夫金 杜甫仁科等
一、库里肖夫 理论:库里肖夫效应 库里肖夫的生平(1899-1970)
生于塔姆波夫市一个破落的贵族之家。由于家庭的贫困没有上 完中学就到革命前的电影企业家汉荣科夫的制片厂工作,在导演鲍乌 艾尔的手下学习。因为工作努力,1917年获得了拍片的机会。所以, 苏联电影起步时,他已经是具有工作经验的老电影人了。这也是尤列 涅夫说他是最年轻的革新者的原因。

蒙太奇学派

蒙太奇学派

苏俄电影发展史一,苏联早期电影1.库里肖夫效应库里肖夫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是指库里肖夫这位苏联电影工作者在十九岁的时候发现一种电影现象。

库里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他认为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成为电影艺术。

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是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有力证据。

普多夫金曾对这个试验作了如下描述:“我们从某一部影片中选了苏联著名演员莫兹尤辛的几个特写镜头,我们选的都是静止的没有任何表情的特写。

我们把这些完全相同的特写与其它影片的小片断连接成三个组合。

第一个组合是莫兹尤辛的特写后面紧接着一张桌上摆了一盘汤的镜头。

第二个组合是使莫兹尤辛的镜头与一个棺材里面躺着一个女尸的镜头紧紧相连。

第三个组合是这个特写后面紧接着一个小女孩在玩着一个滑稽的玩具狗熊。

当我们把这三种不同的组合放映给一些不知道此中秘密的观众看的时候,效果是非常惊人的。

观众对艺术家的表演大为赞赏。

他们指出:“莫兹尤辛看着那盘在桌上没喝的汤时,表现出沉思的心情;他们因为莫兹尤辛看着女尸那幅沉重悲伤的面孔而异常激动;他们还赞赏莫兹尤辛在观察女孩玩耍时的那种轻松愉快的微笑。

但我们知道,在所有这三个组合中,特写镜头中的脸都是完全一样的。

”库里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并创立了“电影模特儿”等理论。

他得出的结论是,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成为电影艺术。

他提出了积极的创作纲领:影片的结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素材,而是来自空间结构和蒙太奇。

2.苏联蒙太奇学派A蒙太奇理论:蒙太奇不仅是将各个拍摄下来的片段加以联接使观众对连续发展着的动作获得完整印象的表现手段,而且是将各种现象的隐蔽的内在联系变成明显可见不言自明的最重要的艺术方法。

B苏联蒙太奇学派【名词解释:苏联蒙太奇学派】20世纪20年代,以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等为代表的一批人,受到革命斗争现实的鼓舞,力求探索新的电影表现手段来表现新的革命内容,他们将实验的重点放在蒙太奇的运用上。

苏联蒙太奇学派

苏联蒙太奇学派

苏联蒙太奇学派(1924—1930)2011-06-20 22:51:27苏联蒙太奇学派(1924—1930)尽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新的苏维埃政权却面临着更大的考验。

电影工业同国内其他工业一样,不论是影片制作还是发行系统,都花费了漫长的时间才达到新政府的期望。

虽然俄国在革命前的电影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并不突出,但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也有了一些私营的电影公司。

由于战争期间进口片大幅削减,这些私营公司在国内市场刺激下迅速发展。

在1910年以后这些年里,俄国最有特点的电影是节奏缓慢的通俗喜剧类型,尤其是这些影片中伊万•莫兹尤辛等名星的天才表演,吸引了许多本国观众,外国观众却很少看到。

这些公司在革命成功之后竭力抵制私有财产国有化,他们也拒绝向国营影院提供影片。

1918年7月苏联国家教育委员会的电影部门开始对电影胶片的供应实施管制,结果许多公司囤积胶片,有些甚至带着器材逃到别的国家。

有些公司则在接受政府委任制片的同时,心中盼望红军在战争中失利,使一切能够回复到革命前的状态。

虽然面临设备短缺与生活条件差等种种困难,一些年轻的电影工作者们仍然开始做了尝试与努力,结果导致了一个全国性电影运动的发展。

吉加•维尔托夫在战争期间就从事纪录片工作,20岁就负责新闻片拍摄工作。

库里肖夫则在新成立的国家电影艺术学院中授课,做了一系列剪辑实验,他将一堆不同来源的底片剪辑成一部连续的影片。

从某种意义上讲,库里肖夫或许是苏联年轻的电影艺术家们中最保守的一位,因为他所创造的这种格式化的剪辑原则,基本上是参照经典好莱坞影片的连贯性原则。

于是,甚至在他们能够拍片之前,库里肖夫和他年轻的学生们已经在世界上第一所电影学院中开始工作,并且撰写关于电影艺术形式的理论文章,这些理论构成了蒙太奇风格的基础。

1920年爱森斯坦在一列专门运送战时宣传片的火车上做了一段时期的工作,同年他回到莫斯科在一家工人俱乐部剧院里工作。

同年五月,普多夫金为库里肖夫的国家电影学院演出,他深受格里菲斯巨片《党同伐异》的影响,决定进入电影界工作。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的特点默认分类2007-09-03 15:41:08 阅读1236 评论2 字号:大中小订阅十月革命胜利不久,旧俄国的电影企业即被收归苏维埃政权。

以列宁“在所有的艺术中,对于我们,电影是最重要的”指示为行动纲领,前苏联电影艺术家改革了旧俄国电影以拍无聊的娱乐片为主的制片路线,电影开始担负起宣传、教育和组织人民的责任。

前苏联电影艺术家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实践,以蒙太奇手段为主,拍摄了反映革命斗争的影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世界电影这首交响乐谱写了华丽多彩的乐章。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的创立和发展应归功于库里肖夫、维尔托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这四位艺术大师。

库里肖夫(1899—1970)早在1916年进入电影界之初,就开始致力于研究电影艺术的规律。

他在前苏联国立电影学校任教时建立“库里肖夫工作室”,带领学生进行剪辑实验。

1919年《党同伐异》冲破反苏封锁,进入电影学校课堂。

师生们反复观看此片,仔细研究格里菲斯大胆而细腻的剪辑手法,他们甚至重新剪辑影片的片断,观察由此产生的效果,以确定格里菲斯的剪刀舍此取彼的理由。

经过这番努力,库里肖夫和他的学生掌握了这位美国导演的剪辑规律,为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库里肖夫在课堂上所用的某些电影片断已成剪辑的经典之作,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就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库里肖夫是一位甘为人梯的良师,他不仅培养了包括普多夫金在内的一批优秀电影人才,还不遗余力地指导过维尔托夫拍摄新闻纪录片。

此外,爱森斯坦也深受其蒙太奇理论的启迪和影响。

库里肖夫的理论著作《电影导演基础》曾是新中国电影工作者和电影院校师生必备的参考书。

维尔托夫(1896-1954)是在领导编辑《十月革命周年纪念》(1918)这部新闻纪录片之后创立“电影眼睛”理论的。

他宣称电影摄影机犹如人的眼睛,它是万能的:“我是一只眼睛,一只机械眼睛……我从时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协调宇宙中个别的或所有的点,由我主宰他们的立足之地。

苏联各时期电影的特点

苏联各时期电影的特点

苏联各时期电影的特点沙皇俄国的电影生产从20世纪初开始。

20年代是苏联无声电影最辉煌的时期。

1908,1916年,大多是比较粗糙的娱乐片。

当时电影生产掌握在私营企业手中,影片生产技术条件也很差,这些都限制了电影作品艺术水平的提高。

十月革命后,出现了表现国内迫切政治问题的故事片—“宣传鼓动片” 。

这一期间,有些影片,由于对形式技巧的过分迷恋,影响了作品的完整与深度。

同时,出现了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

20年代后半期,电影艺术开始成为宣传革命思想的有力武器。

同时,涌现了一批反映革命现实的纪录片和新闻片。

迅速发展阶段 30年代,有声电影出现。

苏联文艺的创作方法确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原则。

此期间,革命斗争和建设的题材在创作中占据主导地位。

40年代,由于受到卫国战争的影响,苏联电影减少了产量,并且主要拍摄反映卫国战争的新闻纪录片。

从战争结束以后直至50年代前期,苏联电影创作处于低潮状态。

公式化、概念化成为这一时期电影创作的显著特点。

繁荣时期 1956年到1962年,在创作中,题材样式扩大。

从50年代中期开始,除“非英雄化”倾向外,“非情节化”,“生活流”,“意识流”等倾向也有所反映。

50年代后半期至60年代前期,苏联战争题材电影创作深入发展。

60年代以后,苏联影片从数量到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

并且,“思考电影”概念被提出。

四大题材 70年代苏联电影出现了4大题材创作热潮:政治题材、军事爱国主义题材、生产题材和道德题材。

政治题材作品,以表现当代国际政治事件为主。

在军事爱国主义题材方面,主要出现了 3类作品:?史诗性影片; ?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相结合的作品;?歌颂军功的作品。

在生产题材方面,影片力图表现科技革命时代先进人物的精神面貌。

在道德题材方面,许多作品刻画了在今天现实环境中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

当代电影状况 80年代以来,苏联电影积极向主题的深化,新题材的开拓以及样式多样化方面发展。

在战争题材方面,主要致力于表现苏联人民在战争中精神力量的源泉。

第一章 蒙太奇

第一章 蒙太奇

▲简单镜头连接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的纪录稍许有些进步, 电影语言的构成手段开始变得复杂了。 梅里爱把电影与魔术结合一起,搭建了摄影棚, 在棚里搭景拍摄,把戏剧、文学引入电影。 1899年,拍摄童话片《灰姑娘》,分成12个镜 头,每一个镜头相当于舞台上的一幕。 梅里爱提出了“银幕即舞台”的口号,借用戏 剧舞 台的叙事方式,创造了银幕上的“多幕剧”。
1903年《火车大劫案》 进一步发展了他在《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 》一片中对于电影叙事风格和结构观念的尝试。
三条并进的故事线索: 1、在电报室被绑架的电报员,等待救援; 2、在舞台上纵舞狂欢的警察; 3、在室外洗劫火车后逃离的匪徒,遭到警察追 击。
利用三个不同地点的连接,创造了戏剧动作的 同时性,也制造了悬念。 摆脱了时间的束缚,打破了传统戏剧顺时叙事 的原则。 结尾使用一个特写镜头:匪首对着观众开枪。 特写在剪辑思维表达中戏剧化叙事的功能首先 得到肯定,戏剧性合理地推进了故事发展。
2、以蒙太奇视觉结构的形式强化影片的视觉形 象,扩大影片的空间效果。 敖德萨阶梯的场面空间被镜头空间所切割和重 组,整合为一个零乱并破碎动荡的屠杀空间, 形成了这一段落的空间节奏。 3、以多角度反复重复的延续动作使得影片的时 间抽象化,造成影片的延时表现。
4、快速剪辑
▲普多夫金 在世界上赢得声誉的主要影片是《母亲》(1926 年)
第一章
蒙太奇
蒙太奇的发展及含义 独特的影视语言 蒙太奇的表现形式
长镜头
第一节
蒙太奇的发展及含义
一、蒙太奇的发展
1、原始蒙太奇 ▲单镜头影片 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公开 放映了电影,这是世界电影史的开端。 《工厂大门》、《火车进站》、 《婴儿午餐》、《水浇园丁》。 对客观生活现象的真实、完整记录和还原, 只有一个镜头。

世界电影史系列 苏联蒙太奇电影(Soviet Montage)19251933

世界电影史系列 苏联蒙太奇电影(Soviet Montage)19251933
*1922年成立了中央專權的電影機構高斯影業 (Goskino),掌管組織公、私營的電影公司,發行和映 演,並且掌控電影的進、出口。
蘇聯蒙太奇電影(Soviet Montage)
1925-1933
*原本遭受孤立的蘇聯,1922年首先與德國簽定協約。 一時之間電影設備、器材、膠片,進口電影紛紛流入蘇 聯。柏林也成為二○年代蘇聯進口影片的主要管道。
新生代導演:
Vsevolod Meyerhold 當時最著名的劇場工作 者。提倡身體機械表演 艾森斯坦的啟蒙導師。
Sergei Eisenstein
蒙太奇運動最重要的 導演和理論家 出身工程醉心電影 猶太裔的背景使他 遭受打壓 1930-1932之間流亡 海外
Dziga Vertov
蒙太奇運動的 紀錄片導演 倡議「真實電影」 作為社會革命的 電影形式
蘇聯蒙太奇電影(Sovi「新經濟政策」時期:1920-1924
*列寧在1919年將電影工業國家化,由於內戰造成的艱 困處境,使得蘇聯發生饑荒,列寧在1921年制定了「新 經濟政策」,再度允許私有財產和市場交易。私營電影 公司於是逐漸增加。
*列寧對於電影拍製提出了兩個路線,聲稱:1. 娛樂與 教育之間應取得平衡、2. 「在所有藝術之中,對於我們 而言,電影是最重要的」。
*構成主義者也常將藝術品與一件機械作比較。他們強 調藝術品是由部分組合而成,這個組合的過程則常被稱 之為蒙太奇,意指將零件組合成為一個機械。 *這種將藝術品與機械的類比,不僅符合了蘇聯專注於 工業生產的處境,更因為共產主義強調勞動的尊嚴而具 有正當性。
蘇聯蒙太奇電影(Soviet Montage)
蘇聯蒙太奇電影(Soviet Montage)
1925-1933
*內戰期間,電影的器材、設備極其缺乏, 電影製作也僅限於少數的紀錄片和政治宣 傳片(agitki)。

浅谈前苏联早期电影的蒙太奇学派

浅谈前苏联早期电影的蒙太奇学派

浅谈前苏联早期电影的蒙太奇学派班级:电视节目制作专科班学号:136703090115姓名:朱博冲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

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在艺术创作中则是由苏联摄影家罗德钦柯第一次提出,他通过将不同的照片拼贴以造成新的效果,称“照相蒙太奇”。

一、蒙太奇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1896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就已经在莫斯科和彼得堡等城市开始放映,同时俄国的电影爱好者(如沙申、费捷茨基等)也做了拍摄电影的尝试。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这一次推翻沙皇统治的国内革命的成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创作方向和创作激情。

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极为重视电影事业,不同于好莱坞式的大众娱乐性商品,它承载着宣传和认知功能,传达社会信息和教育广大人民,对电影事业实行了国有化,苏联的艺术家们面临的不是经济危机和生活的惨剧,苏联电影起步早,投入大,成就高,战前的发展,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技法,尤其是在蒙太奇的理论发展方面。

而且当电影问世后,经由卢米埃尔、梅里爱、鲍特甚至格里菲斯,已在蒙太奇作为一种电影表现手段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前苏联蒙太奇学派在活动期间,也同许多欧美先锋派的电影艺术大师们相互借鉴,更是把蒙太奇的实践与研究推上了蒙太奇思维和电影美学的新高度。

二、前苏联蒙太奇理论第一位研究家和“库里肖夫肖效应”库里肖夫是前苏联电影界的前辈艺术家,代表作品为《死光》、《西伯利亚人》,他的研究成果为现代蒙太奇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结合者自己的拍片实践,完成了著名的“库里肖夫肖效应”和“电影模特儿”理论。

库里肖夫拿俄国“电影皇帝”莫兹尤辛的一张没有任何表情的脸的特写镜头,分别同桌上一盆汤、棺材里的女尸、一个小女孩的镜头相互组接起来。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的特点十月革命胜利不久,旧俄国的电影企业即被收归苏维埃政权。

以列宁“在所有的艺术中,对于我们,电影是最重要的”指示为行动纲领,前苏联电影艺术家改革了旧俄国电影以拍无聊的娱乐片为主的制片路线,电影开始担负起宣传、教育和组织人民的责任。

前苏联电影艺术家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实践,以蒙太奇手段为主,拍摄了反映革命斗争的影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世界电影这首交响乐谱写了华丽多彩的乐章。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的创立和发展应归功于库里肖夫、维尔托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这四位艺术大师。

库里肖夫(1899—1970)早在1916年进入电影界之初,就开始致力于研究电影艺术的规律。

他在前苏联国立电影学校任教时建立“库里肖夫工作室”,带领学生进行剪辑实验。

1919年《党同伐异》冲破反苏封锁,进入电影学校课堂。

师生们反复观看此片,仔细研究格里菲斯大胆而细腻的剪辑手法,他们甚至重新剪辑影片的片断,观察由此产生的效果,以确定格里菲斯的剪刀舍此取彼的理由。

经过这番努力,库里肖夫和他的学生掌握了这位美国导演的剪辑规律,为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库里肖夫在课堂上所用的某些电影片断已成剪辑的经典之作,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就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库里肖夫是一位甘为人梯的良师,他不仅培养了包括普多夫金在内的一批优秀电影人才,还不遗余力地指导过维尔托夫拍摄新闻纪录片。

此外,爱森斯坦也深受其蒙太奇理论的启迪和影响。

库里肖夫的理论著作《电影导演基础》曾是新中国电影工作者和电影院校师生必备的参考书。

维尔托夫(1896-1954)是在领导编辑《十月革命周年纪念》(1918)这部新闻纪录片之后创立“电影眼睛”理论的。

他宣称电影摄影机犹如人的眼睛,它是万能的:“我是一只眼睛,一只机械眼睛……我从时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协调宇宙中个别的或所有的点,由我主宰他们的立足之地。

如此这般,我创造了认识世界的新观念。

”在实践中,他运用多种摄影方法,充分发挥摄影机的潜力,揭示肉眼难以发现的生活现象。

蒙太奇的发展——早期苏联电影

蒙太奇的发展——早期苏联电影

• 杜甫仁科本人是农民出身,所拍摄影片具 有乌克兰民族的风情,处理乡村题材方面 也优于他的前辈。他的电影抒情更重于表 意,被誉为“电影诗人”。
• 他对于苏联后来的“诗电影”流派产生了 重要影响。在他之后的柯静采夫、卡拉佐 夫,以及著名 的“诗电影”代表人物塔尔 柯夫斯基,俄罗斯当代著名导演索库洛夫 等都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杜甫仁科所开创 的传统。
• 苏联电影艺术的主要根据地是莫斯科电影 学校,该校的校长就是库里肖夫(Lev Kuleshov)。在他的带领下,苏联的电影工 作者对电影的形式进行了伟大的探索,并 引发了世界电影的一些巨大的变革。
• 库里肖夫所进行的实验有很多,最为著名 的是他给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 情 的特写镜头,分别接在一盆汤、一个作游 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镜头前面, 出乎意外的是,他发现观众看到了演员的 “表演”,即:看到汤时表现出饥饿感, 看到孩子时表现出喜悦,看到老妇人尸体 时表现出悲伤。而实际上这都是由于镜头 的组接使观众产生了联想。
• 普多夫金早期最重要的代表作包括《母亲 》(1926)、《圣彼得堡的末日》(1927 )、《成吉思汗的后代》(1928) •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重要导演维斯康蒂称这 三部影片“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轴心,电影 中的现实主义正是围绕着它继续旋转。” 可见其影响之大。
五、杜甫仁科:民族特征和诗化 电影
• 杜甫仁科是继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之后苏 联电影新生力量的代表,他在无声片时代 最著名的作品是《兵工厂》(1929)和《 土地》《1930》。
四、普多夫金:不脱离剧中情境 的蒙太奇
• 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同为库里肖夫的学生 他在影片中所使用的蒙太奇手法较爱森斯 坦而言要相对节制。他所使用蒙太奇剪辑 的镜头都来源于剧中的情境,且同剧情相 关。也就是说,他在使用蒙太奇手法时, 也关注影片中的现实。 • 如《母亲》(1926)中越狱和河流破冰的 剪辑。

蒙太奇的产生及发展

蒙太奇的产生及发展

电影蒙太奇的发生与发展从组合技巧到思维方式蒙太奇经历了从发生发展到成熟的历史过程。

严格地说,早期的电影没有蒙太奇剪辑,没有对时空的分解与重新组合。

卢米埃尔的电影实际上只是作为一种新技术的显示和简单的游戏而已。

它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制片,即把摄影机对准一个场景,直到把胶片拍完。

这是一种缺乏蒙太奇构思的自然主义式的纪录。

梅里爱开始把不同场景下拍摄的镜头连接在一起来进行叙事,使电影开始具有“分解与组合”的特征。

显然,他比卢米埃尔前进了一步。

但整场整场的戏都是从一个机位拍摄下来的,镜头的连接也是一种最简单的连接。

与此同时,美国导演鲍特和格里菲斯也在寻找电影独特的结构方式。

1902 年鲍特利用旧片库里的一些反映消防队员生活的影片素材,又用演员扮演的方法在摄影棚里补拍了抢救母亲和孩子的画面,然后把素材片和补拍片恰当地剪接起来,构成《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

鲍特的这一尝试比卢米埃尔和梅里爱都前进了一大步,它探索了电影获得时空自由的可能性。

在鲍特的基础上,格里菲斯成为电影史上第一个自觉地使用“蒙太奇”的人。

在《道利冒险记》(1908 年) 中,格里菲斯创造了“闪回”的手法;在《凄凉的别墅》(1909 年) 中,他首次应用平行蒙太奇,创造了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手法;在《雷梦娜》(1910 年) 中,他创造了大远景;在《龙尔达牧师》(1911 年) 中,他用了极近的近景,并且发展了交替切入的技巧;在《屠杀》(1912 年) 中,他首次应用了移动摄影。

尽管格里菲斯有着上述一系列创造,并在《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 年) 和《党同伐异》(1916 年) 这两部杰作中,把他所创造的新技巧应用得非常纯熟,但却从来没有把他的蒙太奇方法条理化。

他似乎主要是凭直觉和一种不能言传的对电影手段的热爱来从事创作,他从未表示过他意识到这些原则的存在。

他认为蒙太奇只是生动地表现戏剧故事的最有力的助手,把蒙太奇仅仅作为一种技巧手段加以运用,从本质上说,他还没有理解蒙太奇的基本性质和它的全部潜力。

蒙太奇的发展——早期苏联电影

蒙太奇的发展——早期苏联电影

蒙太奇的发展——早期苏联电影
蒙太奇(即动画片)是一种早期的电影,它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的苏联,是由雷蒙德·凡·高罗夫(Léon Gaston Vakonov)在1917年创立的。

拉夫·科尔尼科夫(Ralph Korineck)认为,蒙太奇在苏联电影史上的作用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它是苏联电影产业的元素,在现代时代,太奇电影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发挥重要作用。

蒙太奇的发展始于1917年,当时雷蒙德·凡·高罗夫创建了一家名叫“苏联电影制片公司”的公司,并开始制作第一部蒙太奇电影,即《斯大林格勒的街头》,该片于1917年11月上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此之后,苏联开始制作大量的蒙太奇片,这些片子包括《阿拉兹尼特》、《方根的冒险》、《咆哮的尤里》等等。

蒙太奇片的受欢迎程度也越来越高,苏联电影市场受到推动,蒙太奇开始发挥着重要作用。

20世纪30年代,蒙太奇的发展进入新的高度,俄罗斯社会主义工业革命性的艺术发展也开始受到影响,蒙太奇开始在电影艺术上发挥重要作用。

拉夫·科尔尼科夫在《苏联电影史》一书中指出,太奇电影在苏联电影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它的受欢迎度上也演变成一种新的娱乐形式,太奇电影为苏联电影史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20世纪50年代,蒙太奇片的发展越来越迅猛。

浅谈蒙太奇的形成以及发展

浅谈蒙太奇的形成以及发展
THE FILM
影视
摘 要:蒙太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阶段。这个阶段经历了雏形期、发展期以及完善期。在每个阶段,蒙太奇都有其 特殊的含义和侧重点。 从蒙太奇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可以了解蒙太奇相关理论的完善过程,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蒙太奇。 关键词:蒙太奇;库里肖夫效应;长镜头
1 蒙太奇的概念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 最早用在建筑学中,意思是指“安装、 组合、装配”,后来用在影视艺术语言 中。蒙太奇是一种影视语言,存在广义 和狭义的区别。蒙太奇在广义上是包括 镜头画面的组接以及影视剧作从开始到 制作完成整个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 独特的影视艺术思维方式。而蒙太奇在 狭义上是指:镜头画面、声音、色彩等 多种元素编排组合的方法手段,即在影 视后期制作中,将摄制的素材根据编剧 创作的文学剧本和导演的总体构思要求 精心排列,创作成完整的一部影视作品。 按照蒙太奇的功能与作用,可以划分为: 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以及理性蒙太 奇。 目前,蒙太奇已经成为影视艺术作 品叙事和表意不可缺少的手段与技巧。 然而蒙太奇的发展却经历了相当长的一 个时期。这个时期几乎可以追溯到电影 发展早期。本文试图探索蒙太奇的形成 以及发展,大致分为三部分:蒙太奇的 雏形期,蒙太奇的形成和发展期,蒙太 奇的丰富和完善期。 2 蒙太奇的雏形期 早期的电影艺术家真正用到蒙太奇 的,是从格里菲斯开始的。例如,电影 的发明者卢米埃尔,拍摄的电影只是用 固定的视点的单个镜头拍摄而成,没有 进行时空切割和组合,没有使用到蒙太 奇。而随后的梅里爱虽然是将不同场景 下拍摄的镜头连接在一起进行叙事,但
3 蒙太奇的形成与发展 虽然格里菲斯最先使用了蒙太奇, 但是真正提出蒙太奇概念,并将其完善 的是前苏联电影工作者,例如,戈尔丁、 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整个 欧洲都缺乏电影胶片。而前苏联也正在 进行革命战争,这样就更难得到电影胶 片。于是前苏联电影工作者必须充分运 用手中现有的胶片。没有想到的是,电 影胶片的匮乏产生了世界著名的库里夫 工作室。在这所著名的工作室里,库里 肖夫指导了学生进行了许多剪辑实验。 在这些众多实验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库 里肖夫效应”。这个实验将沙俄时代的 演员摩朱金的脸部镜头,分别同一碗热 汤的镜头和一个躺在棺材的死去女人的 镜头以及一个拿着玩具熊的小女孩的镜 头剪接在一起。不知情的观众纷纷称赞 摩朱金的演技,他面对热汤时的饥饿, 面对死去“母亲”的悲痛,面对“女儿” 所展现的幸福满足感。通过一系列的剪 辑实验,前苏联电影工作者终于发现了 “蒙太奇”。而最早提出蒙太奇相关概 念 的 是 戈 尔 丁, 他 是 在 1912 年 2 月 10 日在莫斯科电影委员会上发表演讲提出 来的。 在库里肖夫工作室中,库里肖夫的 学生发现了蒙太奇的三个主要功能。他 们分别是剪接具有叙事功能、激发理性 回应、传达情绪。 然而这些只是在理论上提出,而对 这些理论进行实践的是电影理论家和导

苏联蒙太奇学派

苏联蒙太奇学派
• 注重蒙太奇的冲突 功能,破坏观众的 理解惯性 • 注重蒙太奇的哲学 性,引导观众 • 忽视演员的作用
• 蒙太奇应当感染观 众,交流情感 • 注重演员的作用
• 电影语言是抒情的、 • 电影语言是革命的、 温和的 呐喊的
• 蒙太奇理论更具有 现实意义与实践意 义 • 蒙太奇理论更具有 历史价值与理论价 值
• 一盆菜汤 • 沙皇时期一位名叫莫 兹尤辛的著名男演员 的无表情的特写镜头
• 一口棺材
• 一个小女孩
分析
• 当这种特殊的连接镜头放映给观众时,观 众交口称赞这个天才演员的“杰出表演”, 说他在一盆汤面前表现出了饥饿难耐、在 棺材面前表现出了悲痛、在孩子面前表现 除了慈父般的感情。 • 其实,这位男演员没有进行任何表演。
主要作品 – 《脑的机能》(1925年科学片) – 《棋迷》(1925年,喜剧片) – 《母亲》(1926年,代表作)
– 《圣彼得堡的末日》、《成吉思汗的后 代》、《苏沃诺夫大元帅》等。
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的比较
普多夫金 • 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 注重蒙太奇的叙事 功能,顺从观众
爱森斯坦 • 现代主义创作手法

发展过程
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 三个阶段: – 维尔托夫和库里肖夫的准备时期 – 爱森斯坦的高峰时期 – 普多夫金的完成时期
维尔托夫和“电影眼睛派”
维尔托夫(1896-1954),原名杰尼 斯· 考夫曼,是苏联的记录片大师。1923年, 他发表了名为《抛弃戏剧式电影制作方法》的 文章,提出了“电影眼睛”的理论。 作品 默片:《一片面包的故事》,《列宁逝世一周 年》、《在这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前 进吧、苏维埃》、《带摄影机的人》、《顿巴 斯交响曲》等。 有声片:《关于列宁的三支歌曲》。

苏联早期电影中的蒙太奇一个媒介考古学视角

苏联早期电影中的蒙太奇一个媒介考古学视角

78MEDIA ARCHAEOLOGY媒介考古学媒介考古学(media archaeology )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电影史研究的一个理论热点,其跨学科、跨媒介、跨国别的理论框架受到了全球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该理论融合了“媒介历史”研究的诉求和福柯“知识考古”的历史研究方法,在深层时间中捡拾被遗忘、遮蔽、边缘的历史,同时质疑线性历史观的历史叙事,寻找另类媒介历史发展的可能性,为早期电影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苏联蒙太奇学派被奉为经典理论的同时也遮蔽了早期蒙太奇实践中的多元尝试,本文从媒介考古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一经典理论,意在史海拾贝,发掘过去曾有的多样性电影历史,而这种回溯过去的方法并不是为了眼前的功利,而是为未来的电影发展提供一个可能性的想象空间。

一、媒介考古学视角:史海拾贝,变废为宝媒介考古学理论的形成与20世纪80年代的电影史学者对于新电影史书写的诉求和米歇尔•福柯历史观在学术界的接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根据托马斯•埃尔塞瑟的回忆,学者对于早期电影的关注和书写新电影史的冲动来自1978年布莱顿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FIAF)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有史以来第一次档案管理员、电影史专家还有先锋电影制作人齐聚一堂,努力唤起公众对于早期电影的关注和支持,以求把原来没人重视也没人关心的电影遗产抢救出来,把硝酸盐形态的电影转变为安全库存,再有需要的情况下修复这些电影”。

[1]以此为契机,百年前那些已经消逝在历史尘埃中的影像在学者、档案管理员和先锋电影制作者的合力抢救之下得以重见天日,而正是这些残缺的、遗忘的、边缘的影像资料及其承载的媒介成为了电影史研究难得的宠儿。

与此同时,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为重新审视这些碎片化、不成体系的影像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理论资源,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一代西方学者广义上讲都深受福柯的影响,更具体的说,福柯着重关注的那些在“话语”和“权力”交融之下的所遮蔽的历史,或者说那些由于历史书写创造的“主流”话语下被遗弃、遗忘、遗失的历史档案和权力结构。

第四章 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

第四章 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


普多夫金
• 普多夫金还是苏联最早的电影理论家和批评家 。他研究的问题包括电影特性、蒙太奇、电影 表演和声音等。其中有关电影表演的理论占据 着中心地位,他在自己的理论和大量的演员实 践中,确立了戏剧表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 系同电影表演规律的有机联系。


谢尔盖· 爱森斯坦 米·
• 首部影片《罢工》(1925)被称为“第一部真正 无产阶级的影片”。他用“杂耍蒙太奇”、群 众场面、外景拍摄代替了先前电影中一般的“ 情节”、主人公、明星表演和布景,体现了他 的纪实风格。 • 影片《战舰波将金号》(1925)进一步发展了《 罢工》的思想主题倾向和美学原则,塑造了推 动历史前进的人民群众的综合形像。影片中的 石狮子、敖德萨阶梯等一系列场面,已成为电 影史上的经典。

普多夫金
• 此后,《圣彼得堡的末日》(1927)和《成吉思 汗的后代》(1929)都继续发展了《母亲》中 的那些美学原则,也是苏联20年代的杰作。 • 1932年,他拍了并不成功的有声片《普通事件 》,但在《逃兵》(1933)中,却实现了声画对 位。

普多夫金
• 之后,普多夫金拍摄了一系列历史题材的影片 ,如《米宁和波札尔斯基》(1939)、《苏沃洛 夫大元帅》(1941)、《海军上将纳希莫夫》 (1947)等。 • 他最后一部作品是《瓦西里· 鲍尔特尼科夫的归 来》(1953)。

普多夫金
• 普多夫金,著名导演、演员、电影理论家。 1922年进入库里肖夫工作室学习与工作,协助 库里肖夫进行电影语言方面的探索、实验与创 作。 • 之后,由于观点的分歧,普多夫金离开库里肖 夫工作室,于1925年先后导演了《棋迷》和科 普片《大脑的功能》。

普多夫金

蒙太奇的定义和发展史

蒙太奇的定义和发展史
蒙太奇的定义和发展史
B
1
1• 蒙太奇的定义
• 蒙太奇( montage)本是法语中建筑学的词语, 原意为构成、装配,最早是俄国人将它用在电影 上。
• 狭义:专指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 组合的手段,即在后期制作中将摄制的素材根据 一定的总体构思精心编排,构成完整的影视作品。 其中最基本的意义是画面的组合。
• 广义: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 开始直到作品完成整个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 的艺术思维方式。
B
2
• 前苏联人 库里肖夫做过一个实验:库里肖夫效应
汤的特写 面部特写
垂涎欲滴
同一镜头与不同景物 连接在一起效果不同
棺材镜头 面部特写
小孩玩耍 面部特写
沉痛悲伤 微笑、慈爱
B
这个实验被人们称 为 “库里肖夫效应”, 可见不同的联接手段所 产生的效果是明显不同 的,这联接的原则就是 蒙太奇。
• 抒情蒙太奇 《紫日》 • 在保证叙事和描写的连贯性的同时,表现超越剧情之上的思
想和情感,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捕捉事物的本质含义,渲染 事物的特征。 抒情式蒙太奇,这是电影创造诗意的一种手法。
• 心理蒙太奇 《雁南飞》
• 通过画面镜头组接或声画有机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人物
的内心世界,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梦境、回忆、闪念、幻觉、
3
• 2• 蒙太奇运用的发展 • 早期的电影没有蒙太奇剪辑 • 第一个自觉使用蒙太奇的人是格里菲斯
蒙太奇理论和实践在前苏联得到很大发展
20年代,前苏联电影艺术家通过剪辑 实验和影片实践创造了系统的蒙太奇学说。 比如 “库里肖夫效应”,除此之外,库
里肖夫和他的学生普多夫金还做了一些其 它的实验:
B
4

叙事蒙太奇的概念

叙事蒙太奇的概念

叙事蒙太奇的概念
叙事蒙太奇是一种电影技术,通过剪辑和组合不同的镜头或场景,以非线性、非常规的方式来讲述故事。

它起源于1920年代的苏联和
法国电影,由苏联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和法国导演让·鲁内尔首创。

叙事蒙太奇的目的是通过将不同的时间、空间和情节元素串联在一起,以创造出新的象征意义和观念。

通过剪辑和组合不同的片段,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非传统的故事结构和呈现方式。

叙事蒙太奇的特点之一是非线性的时间结构。

传统叙事通常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而叙事蒙太奇则通过交错、跳跃、回顾等手法打破时间顺序,以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复杂性。

叙事蒙太奇还善于运用象征主义和意象手法。

通过将不同的场景、符号和意象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影像语言,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

叙事蒙太奇还可以通过音乐、声音和视觉效果等元素来强调和补充故事的表达。

通过剪辑不同的音频和视觉效果,可以创造出一种非常有力和独特的叙事体验。

叙事蒙太奇的发展使得电影的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样。

它不仅仅局限于故事的讲述,还可以通过各种创新的手法来探索人类的情感、思想和文化。

叙事蒙太奇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许多不同的电影类型中,并且也对后来的电影制作和观众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爱森斯坦:各种蒙太奇
• 蒙太奇(Montage),源自法语,本是建筑 学术语,意思是构成、接合。用于电影中 一般可以包括两种含义,在技术上蒙太奇 也就是剪辑;在内涵上,蒙太奇则比剪辑 要丰富一些,主要是指通过镜头与镜头之 间或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连接来表达单个镜 头所难以表达的情绪或抽象意义。
• 爱森斯坦是蒙太奇理论的奠定者之一同时 又是集大成者。他所提出的理论是庞杂丰 富的。他理论的出发点其实是针对艺术本 身的,继而推及电影。 • 他曾提出并使用的有称谓的“蒙太奇”包 括:杂耍蒙太奇、理性蒙太奇、泛音蒙太 奇、节拍蒙太奇、节奏蒙太奇、调性蒙太 奇、整体蒙太奇、隐喻蒙太奇,等凡此种 种。 • 他最重要的论文包括《蒙太奇》(1937) ,《蒙太奇1938》,《垂直蒙太奇》等。
• 关于蒙太奇理论的总结甚为繁复,以杂耍 蒙太奇而论(见随附图片),我们在《纪 录经典》关于爱森斯坦的短片中看到的对 于它的解释就是有偏差的。 • 其他如“印度小型画”关于利用图形表达 观念的分析。 • 如谢洛夫的《叶尔莫洛娃》肖像画分析, 关于视点运动的分析。 • 如关于汉字的论述。
• • • • •
• 普多夫金早期最重要的代表作包括《母亲 》(1926)、《圣彼得堡的末日》(1927 )、《成吉思汗的后代》(1928) •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重要导演维斯康蒂称这 三部影片“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轴心,电影 中的现实主义正是围绕着它继续旋转。” 可见其影响之大。
五、杜甫仁科:民族特征和诗化 电影
• 杜甫仁科是继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之后苏 联电影新生力量的代表,他在无声片时代 最著名的作品是《兵工厂》(1929)和《 土地》《1930》。
• 维尔托夫代表的“电影眼睛派”强调摄影 机作为“电影眼睛”的优越性,他坚决反 对一般故事片所使用的拍摄方式,主张只 使用“实况拍摄”的方法。而“电影眼睛” 的优越性则体现在镜头本身同人眼的不同, 它不受注意力的影响,因而能引导人发现 不同的、被忽略的现实,并且拍摄时可以 使用特技摄影,拍摄后还可以通过剪辑、 特效手段等改变现实。 • 可以看到这样的理念和他作为音乐节时的 音乐理念其实是一致的。
• 对于电影而言,苏联蒙太奇理论所产生的 影响是世界性的,它导致世界电影都为之 改观;而诗电影的传统则更多表现在俄罗 斯、乌克兰等民族性上,它甚至在更大程 度上影响着苏联和俄罗斯等国的当代电影 风格。
• 库里肖夫实验的重要性在于,他利用实验 证明了: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不是单个 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 是镜头组接和剪辑的作用。 • 这个发现,也被称为“库里肖夫效应”。
• 注:该实验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库里 肖夫还曾要求演员想象他在监狱中饥肠辘 辘,正在此时他接过了一碗汤,通过这个 表情来表现饥饿与期待。随后,他要求演 员想象他从监狱释放,正望着掠过天空的 小鸟和白云,通过这个表情表现自由和快 乐。之后,他将这两个不同表情的片段放 映给学生看,学生并不能看出其中有很大 差异。
• 苏联电影艺术的主要根据地是莫斯科电影 学校,该校的校长就是库里肖夫(Lev Kuleshov)。在他的带领下,苏联的电影工 作者对电影的形式进行了伟大的探索,并 引发了世界电影的一些巨大的变革。
• 库里肖夫所进行的实验有很多,最为著名 的是他给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 情 的特写镜头,分别接在一盆汤、一个作游 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镜头前面, 出乎意外的是,他发现观众看到了演员的 “表演”,即:看到汤时表现出饥饿感, 看到孩子时表现出喜悦,看到老妇人尸体 时表现出悲伤。而实际上这都是由于镜头 的组接使观众产生了联想。
• 因为强调后期剪辑能够改变现实,维尔托 夫在早期所剪辑的影片就已经带有了一些 理性蒙太奇的色彩,并且他所剪辑影片的 镜头长度远比其他同行要短的多。 • 因为电影眼睛派的影响,苏联电影在产生 初期就非常注重剪辑对于影片的作用,这 对于后来苏联蒙太奇理论的建立起到了一 定的影响。
二、库里肖夫实验
• 1922年,列宁发表著名谈话:“对无产阶 级来讲,电影是所有艺术中最为重要的艺 术。” 苏联举国对电影的重视程度在当时 的世界上是无可比拟的。
蒙太奇的建立和发展
——早期苏联电影
一、吉加· 维尔托夫:电影眼睛
• 吉加· 维尔托夫(Dziga Vertov)在十月革命 之前,他曾是一个未来派音乐家。他曾实 验将留声机录制的声音剪辑,创作出完全 来自自然音效的“具体音乐”。 • 1918年,十月革命刚刚结束,维尔托夫成 为了苏联最早的新闻片剪辑师之一。在随 后几年的纪录片创作中,他发展了“电影 眼睛(kino eye)”的理论,并同团结在他 周边的创造者逐渐形成了一个流派。
《罢工》开始和结尾段落; 《战舰波将金号》阶梯段落; 《十月》开始推到沙皇像的段落; 《亚历山大· 内夫斯基》冰湖大战段落;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在实践中的效果。
•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不仅改变了电影的 剪辑和表达的思考方式,同时也大大缩短 了电影的镜头时长,加快了电影的节奏。 • 以《战舰波将金号》为例,影片片长65分 左右,共有镜头1300多个,同一时期,相 同长度的美国电影镜头数约为700个,德国 电影则仅为430个。 • 《战舰波将金号》镜头平均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3秒,同 时期法国和美国的电影镜头平均时长为5秒 ,而德国电影则为9秒。
• 爱森斯坦早年学习建筑学,后来有从事美 术工作,其对于世界美术作品的观点和看 法,以及个人的美术创作都影响到他的电 影创作。当代论及爱森斯坦主要偏重于他 的蒙太奇理论,这是因为在这方面他具有 独一无二的重要性,但是不能因此忽略他 在单一镜头内部构图处理方面的重要贡献 。 • 例如《伊凡雷帝》1小时14分52秒到17分42 秒的镜头处理,1小时36分19秒到39分。
• 库里肖夫还尝试将莫斯科和华盛顿拍摄的 镜头剪辑在一起,使莫斯科的果戈理纪念 碑和美国的白宫看起来像是在同一个地方。 • 库里肖夫的实验充分的证明了蒙太奇的存 在、意义和价值。他所得到的结论被他的 两个学生谢尔盖· 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应用 并完善,不仅形成了电影史上重要的苏联 学派,同时也对世界电影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
四、普多夫金:不脱离剧中情境 的蒙太奇
• 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同为库里肖夫的学生 他在影片中所使用的蒙太奇手法较爱森斯 坦而言要相对节制。他所使用蒙太奇剪辑 的镜头都来源于剧中的情境,且同剧情相 关。也就是说,他在使用蒙太奇手法时, 也关注影片中的现实。 • 如《母亲》(1926)中越狱和河流破冰的 剪辑。
• 杜甫仁科本人是农民出身,所拍摄影片具 有乌克兰民族的风情,处理乡村题材方面 也优于他的前辈。他的电影抒情更重于表 意,被誉为“电影诗人”。
• 他对于苏联后来的“诗电影”流派产生了 重要影响。在他之后的柯静采夫、卡拉佐 夫,以及著名 的“诗电影”代表人物塔尔 柯夫斯基,俄罗斯当代著名导演索库洛夫 等都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杜甫仁科所开创 的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