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次课第六章气体动理学基础0311级

合集下载

《气体动力学基础》课件

《气体动力学基础》课件

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压缩因子
pV = nRT pV = ZnRT Z = pV/nRT
通过状态方程计算气体的压力、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气体的行为和性质。
绝热过程
绝热过程定义
在没有热量交换的情 况下,气体的温度和 压力发生变化。
绝热气体定律
pV^γ = 常数,其中γ 为气体比热容比。
2
绝热气体的等容过程
忽略热量交换的影响,讨论绝热气体的等容过程。
3
等容过程的性质
研究等容过程中气体的性质变化和热力学参数的关系。
气体动力学中的速度、密度、压力
速度概念
学习气体分子的平均速度、最 概然速度和均方速率。
密度计算
探索气体的密度定义和计算方 法,并分析密度对气体性质的 影响。
压力测量
介绍不同压力单位和测量方法, 了解压力与气体动力学的关系。
3 解析气体流动
通过研究气体的速度、压力和密度等参数,揭示气体在空气中的传播和扩散规律。
分子运动模型
1 碰撞理论
分析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解释气体压力和 温度的关系。
2 动能理论
揭示分子的运动能量如何影响气体的性质和 状态变化。
3 分子均方速率
4 布朗运动
推导和计算气体分子的平均速度和速率分布。
探索分子在气体中的随机运动,为扩散和浓 度分布的研究提供基础。
绝热线和绝热 曲线
绝热过程在叠加状态 空间中形成特定形状 的线和曲线。
绝热耦合
将气体动力学与热力 学相结合,研究绝热 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等温过程
1
等温过程定义
保持气体温度恒定,改变气体的压力和
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

大学物理气体动理论基础

大学物理气体动理论基础

玻尔兹曼方程
玻尔兹曼方程是描述气体分子动理学行为的偏微分方程,它基于分子混沌 近似。
玻尔兹曼方程描述了气体分子速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分子与器壁碰 撞后速度的改变。
通过求解玻尔兹曼方程,可以得到气体分子的速度分布、分子碰撞频率、 分子平均自由程等物理量。
输运过程的近似处理
01
输运过程是指气体分子通过器壁的传递过程,包括 扩散、热传导和粘性流动等。
气体动理论在新能源、环保、生物医 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为解决实 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THANKS
感谢观看
热传导的应用
在能源、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利用热传导原 理实现热量传递和热能利用。
气体扩散
扩散现象
气体分子在浓度梯度作用下,通过随机运动传递物质的过程。
扩散定律
扩散通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与气体分子的扩散系数有关。
扩散的应用
在环保、化工、生物医学等领域,利用扩散原理实现物质的分离 和传输。
气体粘性
02
在处理输运过程时,可以采用近似方法来简化问题 ,如扩散系数近似、粘性系数近似等。
03
通过这些近似处理,可以得到输运过程的宏观规律 ,如菲克定律、斯托克斯定律等。
04
气体动理论的应用
气体热传导
热传导现象
气体分子在热能作用下,通过碰撞传递能量的过 程。
热传导定律
热能传递速率与温度梯度成正比,与气体分子间 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粘性现象
01
气体分子在相对运动中,由于碰撞产生的阻力。
牛顿粘性定律
02
粘性力与速度梯度成正比,与气体分子的碰撞频率和分子间的
相互作用力有关。
粘性的应用
03

《气体动理论》课件

《气体动理论》课件

理想气体和非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特点
非理想气体行为
介绍理想气体的定义及数学模型, 并讨论实际情况下的限制。
讨论非理想气体的行为和模型, 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中的工作流 程。
气液相变
深入介绍气体液化过程,重点解 析液化温度、压力的变化以及转 化过程对气体状态的影响。
气体的状态方程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推导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让大家更深刻地认识理想气体。
Brownian运动及其应用
1
Brownian运动的定义
深入解析Brownian运动的概念以及相关特征,探究这一运动常见于哪些实际场 合。
2
Brownian运动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
说明Brownian运动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中的具体场合和应用方式。
3
Brownmann分布
深入探究Maxwell-Boltzmann速度分布函数的计 算方法和理论分析。
气体状态参数的统计分布
温度的分布
探究气体温度的分布规律,着重 讲解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应用。
压强的统计分布
其他参数的分布
讲解气体状态下压强的统计分布 规律,为大家解析气体物理原理。
介绍气体其他状态参数的统计分 布规律,从宏观视角理解气体行 为。
气体动理论
欢迎来到《气体动理论》课件!本次课程将会深度探究气体动力学原理,从 理想气体以及状态方程到分子运动论等方面为大家进行详细讲解。
气体动理论的定义
1 定义
介绍气体动力学的含义,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2 分子速度分布
讲解分子运动的速度分布规律,从微观层面理解气体特性。
3 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探究压力与温度的关系以及状态方程的推导。

高二物理竞赛课件:气体动理学理论

高二物理竞赛课件:气体动理学理论

统计规律:对大量偶然事件整体起作用的稳定的规律.
例: 1. 掷骰子
2.伽尔顿板实验
一个小球落在哪里
有偶然性;少量小球 的分布每次都可能不
同;当小球数 N 足
够大时小球的分布具 有统计规律。
............ ........... ............ ........... ............ ........... ............
6.1 气体动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 热力学系统
➢ 热力学系统:是一个由大量的微观 粒子(原子、分子)组成的宏观系 统,简称系统。
➢ 外界(环境): 系统以外的部分。系 统与外界之间可通过交换能量(做功, 热传递)和交换物质而相互作用。
外 界
热力学系统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不发生任何相互作用。 (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
利用扫描隧道显 微镜技术,把一个个 原子排列成 IBM 字 母的照片.
对于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热力学系统从微观上加 以研究时, 必须用统计的方法.
(1) 分子的数密度和线度
阿伏伽德罗常数:1 mol 物质所含的分子(或原 子)的数目均相同 .
NA 6.0221367(36) 1023 mol1
n 分子数密度( ):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目.
封闭系统:系统与外界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 开放系统:系统与外界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
二. 宏观量和微观量
宏观状态与宏观量:描述一个系统宏观性质的可观测物 理量,称为宏观量,它表征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集体 效果和平均效果。如:温度(T)、压强(p)、体积 (V)、内能(E)、热容量(C)等。用宏观量表征 的系统状态,称为宏观状态。 微观状态与微观量:在一定的宏观状态下, 系统内大量 分子仍在不停地进行无规则运动(热运动), 对应于每个 时刻系统处于不同的力学状态(位置、速度),称为微观 状态。任一时刻, 表征系统中个别分子或整体性质的物 理量称为微观量,如每个分子的瞬时速度、瞬时动能 或系统的瞬时总动能(所有分子动能之和)等. 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一个宏观状态, 对应着大量的不同 的微观状态。宏观量等于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

气体动力学基础-PPT课件

气体动力学基础-PPT课件
2. 运动方程
dp

vdv 0
2
dp v 2 const
§6.1 .4 一元等熵气流的基本方程
3. 能量方程
v h const 2
c p p p h c T p R 1
2
p v const 1 2
2
§6.1 .4 一元等熵气流的基本方程
c 1 sin v Ma
1 sin (
1 ) Ma
§6.2 微弱扰动在空间的传播
马赫锥
• 倘若产生微弱扰动的是一根无限长的 直的扰动线,则微弱扰动将以圆柱面 波的形式以当地声速向外传播。 • 当来流的速度变化时,同样会出现类 似于微弱扰动波的四种传播情况。这 时,原来的马赫锥成为马赫线(也称 马赫波)
1 1
cA [( c d ) c v ] [ p ( p d )] A p
1
cdv dp 1
c dp d
微弱扰动的传播速度等于压强对密度的导数开方。
§6.1 微弱扰动的一维传播 声速 马赫数
二、声速
声速即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音是由微弱压缩波和 微弱膨胀波交替组戍的,所以声速可作为微弱扰动波 传播速度的统称。
§6.2 微弱扰动在空间的传播
马赫锥
• 倘若气流是非直匀的超声速流,即流线是 弯曲的,流动参数也是不均匀的,则当一 个微弱扰动波发生之后,它不仅随气流沿 着弯曲的路线向下游移动,而且它相对于 气流的传播速度也随当地的声速而异。
§6.2 微弱扰动在空间的传播
马赫锥
• 如果微弱扰动源以亚声速、声速或超声速 在静止的气体中运动,则微弱扰动波相对 于扰动源的传播,同样会出现图9-1所示 的情况。

气体动理论

气体动理论
(3)在同一温度下,各种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均 相等。
§6.4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的内能
一、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
定义自由度:分子能量中独立的速度或坐标的二次 方项的数目。(在一个未约束的动力或其他系统中, 为了完全确定该系统在给定时刻的状态所需要的独 立变量的个数。 )
解:H2O的分子量为18,所以1mol H2O的质量为 18g,1g水的摩尔数为1/18,所以1g水的分子数为
1 6.02 1023 3.34 1022
18
H2O
地球的半径为R=6.4×106m,所以地球
的表面积为:
R
4R2 5.15 1014 m 2
o
所以单位面积上将约有水分子的个数:
总之,在研究气体分子的行为时,应做到牛顿 力学的决定性和统计力学的概率性的统一。
§6.3 理想气体的压强 温度 一、理想气体(Ideal gas)的模型
1.微观模型:
(1)分子可视为质点, 线度 d ~ 10- 10m,
间距 r ~ 10- 9m, d3 < < r3 ;
(2)除碰撞瞬间, 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2
刚性双原子分子
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kt =
1 2
m
vC2x
+
1 2
m
vC2y
+
1 2
m
vC2z
分子平均转动动能:
kr =
1 2
J
2 y
+
1 2
J
2 z
刚性双原子分子
y
m2
m1
* C
x
z
m=m1+m2为双原子分子质量 , J为转动惯量,ωy 和 ωz分别是绕y轴和z轴的转动的角速度。

大学物理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

大学物理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
随着 r 的减小,斥力急剧增大,这就是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
6.1 分子运动轮和统计规律
6.1.2 统计规律性
统计规律:大量偶然随机事件的整体具有确定的规律性。
满足统计规律性的前提是必须有大量的事件。参与的事件数目越多,规律性就越明显。
一定量的气体中所包含的分子数是非常大的,虽然每个气体分子可能会以任意数值的速率运动, 但对大量气体分子组成的整体来说,在一定温度下,各种速率的分子数在所有分子中所占的比例却 遵循着确定的统计规律。
但通常分子内部的振动只有在高温下才显著,因此,在常温下,可把气体分子看作是刚性分子, 不考虑其振动自由度。
6.5 能量均分定理
6.5.1 自由度
(1)单原子分子,如He,Ar等,可看作自由运动的质点,有三个平动自由度。
6.5 能量均分定理
6.5.1 自由度
(2)双原子分子,如 O2 , H2 ,CO 等,其两个原子由一个分子键连接起来。在把气体分子看作 是刚性分子,不考虑其振动自由度的情况下,确定其质心位置需要三个独立坐标(x,y,z);确定连 线绕质心转动时连线在空间的方位,需用方位角 α,β 两个独立坐标,如图所示。这样,双原子分子 共有五个自由度,其中,三个为平动自由度,两个为转动自由度。
则容器中剩余氧气的质量为 M2
p2V
RT2
5.13 105
8.5 103 32 103 8.31 300
56 (g)
6.4 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
6.4.1 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 分子本身的线度与分子间平均距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故理想气体分子可看
1
作质点,其运动遵循牛顿运动定律。
• 除碰撞的瞬间外,分子之间以及分子与器壁之间都无相互作用,因此,两次碰

6气体动理论基础cuiPPT课件

6气体动理论基础cuiPPT课件
如 压强 p、体积 V、温度 T 等。
2. 微观量 描述系统内个别微观粒子特征的物理量。 如分子
的质量、 直径、速度、动量、能量 等。 微观量与宏观量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二、温度 表征物体的冷热程度

A
绝热板
A、B 两体系互不影响

B
各自达到平衡态

A
导热板
A、B 两体系达到共同

的热平衡状态
B
A
C
若 A 和 B、B 和 C 分别热平衡,
则 A 和 C 一定热平衡。
B
(热力学第零定律)
处在相互热平衡状态的系统拥有某一共同
的宏观物理性质
——温度
温标:温度的数值表示方法。
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
Tt27 .135
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当系统处于平衡态时,各个状态参量之间v2 3kT 3RT
m
Mmol
v2 T v2 1/ Mmol
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与气体的热力学温度的 平方根成正比,与气体的摩尔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
6-4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的内能
一、自由度 确定一个物体的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
He
O2
H2O
NH 3
以刚性分子(分子内原子间距离保持不变)为例
2
2
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 能大小的量度
例:(1)在一个具有活塞的容器中盛有一定的气体。 如果压缩气体并对它加热,使它的温度从270C升到 1770C,体积减少一半,求气体压强变化多少? (2)这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变化多少?
解: (1) p1V1 p2V2
T1
T2
由 已 :V 1知 2V 2,T 127 2 3 730 K ,0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基础1 - 大学物理要点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基础1 - 大学物理要点
23
1
R 23 1 k 1.38 10 J K NA
p nkT
第6章 气体动理论基础
3 w kT 2
6–3 温度的统计解释
19
温度 T 的物理意义
1 2 3 w m v kT 2 2
1) 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w T (反映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2)温度是大量分子的集体表现,个别分子无意义. 3)在同一温度下,各种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均 相等.(与第零定律一致) 注意 热运动与宏观运动的区别:温度所反 映的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它和物体的整 体运动无关,物体的整体运动是其中所有 分子的一种有规则运动的表现.
第6章 气体动理论基础
6–2 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10
一 理想气体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 理想气体的分子模型为:
分子可以看作质点
除碰撞外,分子力可以略去不计 分子间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碰撞
第6章 气体动理论基础源自6–2 理想气体压强公式11
平衡态时,理想气体分子的统计假设有:
无外场作用时,气体分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相同

i 1
表示分子在X方向速 率平方的平均值,
于是所有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施于A1面的冲力为
N m 2 m N 2 m FA1 vix vix N vx2 l1 i 1 l1 i 1 l1
第6章 气体动理论基础
6–2 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16
4、求压强的统计平均值 N FA1 2 mvx 由压强的定义 P l1l2l3 l2l3
1.温度概念 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宏观状态参量。温 度概念的建立是以热平衡为基础的。
第6章 气体动理论基础
6-1 平衡态

《气体动力学基础》课件

《气体动力学基础》课件

热力学基本定律
总结词
热力学基本定律是描述热能和其他能量之间转换的基本定律,它包括第一定律和第二定 律。
详细描述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 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热力学第二定律,也称为熵增定律,指出在自
然发生的反应中,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即向着更加混乱无序的状态发展。
分子运动论基础
总结词
分子运动论基础是描述气体分子运动的基本理论,它包括分子平均自由程和分 子碰撞理论。
详细描述
分子平均自由程是指气体分子在两次碰撞之间所经过的平均距离。分子碰撞理 论则描述了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过程和碰撞频率,是理解气体流动和传热现象 的基础。
热传导基本定律
总结词
热传导基本定律是描述热量传递规律的基本方程,它包括导热系数和傅里叶定律。
它涉及到气体流动的基本原理、气体 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以及气体流动过 程中的能量转换和传递等。
气体动力学的发展历程
气体动力学的发展始于17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气体 动力学的研究范围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20世纪以来,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气体动力学的研究 更加深入和广泛。
气体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06 气体动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飞机设计
气体动力学在飞机设计中发挥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涉及到机翼设 计、尾翼设计、进气道和喷管设 计等。
航天器设计
航天器在发射、运行和返回过程 中都受到气体动力学的影响,如 火箭推进、航天器在大气层中的 飞行和着陆等。
飞行器性能优化
通过研究气体动力学,可以优化 飞行器的性能,提高其飞行速度 、航程和安全性。
能源领域的应用

《物理学基本教程》课后答案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

《物理学基本教程》课后答案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6-1 一束分子垂直射向真空室的一平板,设分子束的定向速度为v ,单位体积分子数为n ,分子的质量为m ,求分子与平板碰撞产生的压强.分析 器壁单位面积所受的正压力称为气体的压强.由于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与器壁碰撞产生的平均效果,所以推导压强公式时,应计算器壁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碰撞的平均冲力.解 以面积为S 的平板面为底面,取长度等于分子束定向速度v 的柱体如图6-1所示,单位时间内与平板碰撞的分子都在此柱体内.柱体内的分子数为nSv .每个分子与平板碰撞时,作用在平板上的冲力为2mv ,单位时间内平板所受到的冲力为v v nS m F ⋅=2根据压强的定义,分子与平板碰撞产生的压强为22v nm SFp ==6-2 一球形容器,直径为2R ,内盛理想气体,分子数密度为n ,每个分子的质量为m ,(1)若某分子速率为v i ,与器壁法向成θ角射向器壁进行完全弹性碰撞,问该分子在连续两次碰撞间运动了多长的距离?(2)该分子每秒钟撞击容器多少次?(3)每一次给予器壁的冲量是多大?(4)由上结果导出气体的压强公式.分析 任一时刻容器中气体分子的速率各不相同,运动方向也不相同,由于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与器壁碰撞产生的平均效果,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过程为:首先任意选取某一速率和运动方向的分子,计算单位时间内它与器壁碰撞给予器壁的冲力,再对容器中所有分子统计求和.v图6-1解 (1)如图6-2所示,速率为v i 的分子以θ角与器壁碰撞,因入射角与反射角都相同,连续两次碰撞间运动的距离都是同样的弦长,为θcos 2R AB =(2)该分子每秒钟撞击容器次数为θcos 2R AB ii v v =(3)每一次撞击给予器壁的冲量为θcos 2i m v(4)该分子每秒钟给予器壁的冲力为Rm R m i i i 2cos 2cos 2v v v =θθ由于结果与该分子的运动方向无关,只与速率有关,因此可得容器中所有分子每秒钟给予器壁的冲量为21212222221v v v v v v v RmN N N R m R m R m R m R m R m N i i N i i N i ===+++++∑∑== 其中n R N 334π=.根据压强的定义,分子与器壁碰撞产生的压强为W n m n nm R R m Np 3221323142222=⎪⎭⎫ ⎝⎛===v v vπ 其中W 为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6-3 容积为10 L 的容器内有1 mol CO 2气体,其方均根速率为1440 km/h ,求CO 2气体的压强(CO 2的摩尔质量为31044-⨯kg/mol ).分析 在常温常压下可以将气体视为理想气体,理想气体压强公式中引入了统计平均量----方均根速率2v 和分子数密度n ,1 mol 的气体中分子数为阿伏图6-2伽德罗常量N A ,根据这些关系可求出压强.解 容积为V 的容器中有1 mol CO 2气体,则分子总数为N A ,摩尔质量为M ,则分子数密度为V N A ,分子质量为A N M,因此由气体压强公式得22A A 2313131v v v VM N M V N nm p ===代入数字得Pa 102.35Pa 3600101440101010443131523332⨯=⎪⎪⎭⎫ ⎝⎛⨯⨯⨯⨯⨯==--v V M p 6-4 在实验室中能够获得的最佳真空相当于大约Pa 10013.19-⨯,试问在室温(273K )下在这样的“真空”中每立方厘米内有多少个分子?分析 引入玻尔兹曼常量k 和分子数密度n 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表示为nkT p =.解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nkT p =得3-113-239m 1069.2m 2731038.110013.1⨯=⨯⨯⨯==--kT p n 6-5 已知气体密度为1 kg/m 3,压强为Pa 10013.15⨯,(1)求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2)设气体为氧,求温度.分析 气体密度ρ是单位体积中气体的质量,因此与分子数密度n 和分子质量m 的关系为nm =ρ.解 压强公式可写为 223131v v ρ==nm p(1)分子的方均根速率m/s 551m/s 110013.13352=⨯⨯==ρpv(2)氧的摩尔质量M =31032-⨯kg/mol ,由定义MRT32=v ,则 K 390K 31.8310325513322=⨯⨯⨯==-R M T v6-6 体积为10-3 m 3,压强为Pa 10013.15⨯的气体,所有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总和是多少?分析 气体动理论的能量公式给出了微观量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和宏观量气体温度之间的关系.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是大量分子的统计平均值,是每个分子平均占有的平动动能量值.解 由气体动理论的能量公式,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kT m 23212=v 容器中分子数nV N =,又由压强公式nkT p =,可得容器中所有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总和为J152J 1010013.123232321352=⨯⨯⨯===-pV kT nV m Nv6-7 一容器内贮有氧气,其压强为Pa 10013.15⨯=p ,温度T =C 27︒,求(1)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2)氧气的密度;(3)氧分子的质量;(4)分子间的平均距离;(5)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6)若容器是边长为0.30 m 的立方体,当一个分子下降的高度等于容壁的边长时,其重力势能改变多少?并将重力势能的改变与其平均平动动能相比较.分析 常温和常压下,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从宏观的角度,可以认为气体是空间均匀分布的,因此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的立方就是每个分子平均占有的体积.通过本题的计算,可以得到气体动理论中常用到的物理量的量级概念.解 (1) 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nkT p =,可得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为3-253-235m 1045.2m 3001038.110013.1⨯=⨯⨯⨯==-kT p n (2) 利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RT MmpV =,氧气的密度为 3335kg/m 3.1kg/m 30031.8103210013.1=⨯⨯⨯⨯===-RT pM V m ρ(3) 氧分子的质量为kg 105.3kg 1045.23.126-25⨯=⨯==nm ρ(4) 分子平均占有的空间开方等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m 10443m 1045.21193253.n d -⨯=⨯== (5)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J 10.216J 3001038.123232121-232⨯=⨯⨯⨯==-kT m v(6) 一个氧分子下降的高度等于容壁的边长时,其重力势能改变为J 101.56J 30.08.9103.5-2526⨯=⨯⨯⨯=-mgh与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比较,有4252121098.31056.11021.621⨯=⨯⨯=--mgh m v 6-8 在什么温度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等于一个电子由静止通过1 V 电位差的加速作用所得到的动能(即1eV 的能量).解 根据题意,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J 10260.1eV 12321192-⨯===kT m v 则 K 7739K 1038.1310602.122319=⨯⨯⨯⨯=--T 6-9 1 mol 氢气,在温度C 27︒时,求(1)具有若干平动动能;(2)具有若干转动动能;(3)温度每升高C 1︒时增加的总动能是多少?分析 氢气是双原子分子气体,如果作为刚性分子看待,就具有3个平动自由度和2个转动自由度,根据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则可以求出平均平动动能和平均转动动能.解 (1) 1 mol 氢气的平动动能为J 10.743J 30031.82323233A⨯=⨯⨯==RT kT N(2) 1 mol 氢气的转动动能为J 10.492J 30031.8223A⨯=⨯==RT kT N(3) 温度每升高C 1︒,1 mol 氢气增加的总动能为J 8.02J 131.8252525A=⨯⨯=∆=∆T R T k N 6-10 1 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和1 mol 双原子理想气体,温度升高C 1︒时,其内能各增加多少?1 g 氧气和1 g 氢气温度升高C 1︒时,其内能各增加多少?分析 一定量理想气体的内能T R iM m E ∆=2,对于单原子理想气体3=i ,对于双原子理想气体5=i ,对于1 mol 理想气体1=Mm.氧气和氢气都是双原子气体,氧气的摩尔质量kg/mol 10323-⨯=M .解 1 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温度升高C 1︒,内能增量为J 5.12J 131.8232=⨯⨯=∆T R i1 mol 双原子理想气体温度升高C 1︒,内能增量为J 8.02J 131.8252=⨯⨯=∆T R i1 g 氧气温度升高C 1︒,内能增量为J 65.0J 131.8251032101233=⨯⨯⨯⨯⨯=∆--T R i M m 1 g 氢气温度升高C 1︒,内能增量为J 4.01J 131.825102101233=⨯⨯⨯⨯⨯=∆⋅--T R i M m 6-11 计算:(1)氧分子在C 0︒时的平均平动动能和平均转动动能;(2)在此温度下,4 g 氧的内能.分析 氧气是双原子分子气体,如果作为刚性分子看待,就具有3个平动自由度和2个转动自由度,5=i .解 (1) 氧分子在C 0︒时的平均平动动能为J 10.655J 2731038.1232321-23⨯=⨯⨯⨯=-kT 平均转动动能为J 10.773J 2731038.12221-23⨯=⨯⨯==-kT kT(2) 4 g 氧在C 0︒时的内能为J 709J 27331.8251032104233=⨯⨯⨯⨯⨯=⋅--RT i M m 6-12 有40个粒子速率分布如下表所示 (其中速率单位为m/s):速率区间100以下100~200 200~300 300~400 400~500 500~600 600~700 700~800 800~900 900以上粒子数 1 4 6 8 6 5 4 3 2 1若以各区间的中值速率标志处于该区间内的粒子速率值,试求这40个粒子的平均速率v 、方均根速率2v 和最概然速率p v ,并计算出p v 所在区间的粒子数占总粒子数的百分率.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以及气体动理论中引入的平均速率v 、方均根速率2v 和最概然速率p v 的统计意义,有必要通过实际例子,经过计算,体验速率分布规律和统计方法.解 这40个粒子分成了10个速率区间,若取1000 m/s 为粒子速率在900 m/s 以上的速率区间的中值速率,则根据定义,其平均速率v 为m/s448.75 m/s )1100028503750465055506450 835062504150150(4011101=⨯+⨯+⨯+⨯+⨯+⨯+⨯+⨯+⨯+⨯⨯==∑=i i i N N v v 方均根速率2v 为m/s 499.9 m/s )]1100028503750465055506450 835062504150150(401[121222222222210122=⨯+⨯+⨯+⨯+⨯+⨯+⨯+⨯+⨯+⨯⨯==∑=i i i N Nv v 最概然速率m/s 350p =v .p v 所在区间的粒子数占总粒子数的百分率为%20%100408p =⨯=∆NN 6-13上题所给分布情况,若以200m/s 为间隔作重新统计,列出分布情况表,计算出相应的v 、2v 和p v ,以及p v 所在区间的粒子数占总粒子数的百分率,并与上题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本题和上题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某一速率区间中的分子数和所计算的三种速率不但与速率区间位置有关,还与速率区间的宽度有关.只有当所统计的分子总数足够大,划分的速率区间足够小时,才可能获得处于平衡状态的气体分子速率的一个确定的分布函数,三种速率也才有确定值.解 以200m/s 为间隔对上题粒子速率作重新统计,速率分布情况为(其中速率单位为m/s):速率区间 200以下 200~400 400~600 600~800 800以上 粒子数 5 14 11 7 3这40个粒子分成了5个速率区间,若取900 m/s 为粒子速率在800 m/s 以上的速率区间的中值速率,则根据定义,其平均速率v 为m/s445 m/s)3900770011500143005100(401151=⨯+⨯+⨯+⨯+⨯⨯==∑=i i i N N v v 方均根速率2v 为498m/sm/s )]39007700 11500143005100(401[121222225122=⨯+⨯+⨯+⨯+⨯⨯==∑=i i iN Nvv最概然速率m/s 300p =v .p v 所在区间的粒子数占总粒子数的百分率为%35%1004014p =⨯=∆NN 6-14 N 个假想的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如图6-14所示.(1)用N 和v 0表示出a 的值;(2)求最概然速率p v ;(3)以v 0为间隔等分为三个速率区间求各区间中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率.分析 速率分布函数)(v f 表示气体分子速率在v 值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率.本题给出了一个特殊的分布情况,通过计算,理解速率分布函数和最概然速率的物理意义,以及各速率区间中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解 (1) 由图6-14可见,分布函数与气体分子总数N 的乘积曲线下的总面积应等于气体分子总数N ,即000302322121d )(0v v v v v v a a a f N =⋅+==⎰则 032v Na =Nf (v )a0 v 0 2 v 0 3 v 0 v图6-14(2) 最概然速率 0p v v =(3) 以v 0为间隔等分为三个速率区间,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率分别为%3.3331211d )(10010==⋅==⎰v v v v a N f N N N %5021431d )(10220==⋅==⎰v v v v v a N f N N N %7.1661411d )(103230==⋅==⎰v v v v v a N f NN N *6-15在速率区间1v ~2v 内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下的面积等于分布在此区间内的分子数的百分率.应用(6-17)式和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表示式(6-18)式,求在速率区间v p ~1.01v p 内的气体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分析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表明,由速率分布函数)(v f 可得气体分子速率在v ~v v ∆+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分子总数的百分率为v v ∆=∆)(f NN. 解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22232e24)(v v v kT m kT m f -⎪⎭⎫ ⎝⎛=ππ,因mkT2p =v ,则分布函数可写为1p 2p223p2p22p2e4e4)(----==v v v v v v v v v v ππππf 速率区间v p ~1.01v p 内的气体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为%83.001.01e 4e4e 4)(1p 2p223p 2p22p2=⨯⨯⨯=∆=∆=∆=∆----πππ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f N N *6-16应用平均速率表示式(6-20)*式、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表示式(6-18)式以及积分公式bb 21d e23=-∞⎰v v v 求v 的值.分析 这里采用的是数学中加权求某量值的平均值的方法,权重就是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v f .如果要计算方均根速率2v ,可先求速率平方的平均值,只需将积分式中的v 改为2v ,即v v)v v d 022⎰∞=f(,再将积分结果开方.解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表示式(6-18)式和平均速率表示式(6-20)*式给出v v v v)v v v d e24d 0322302⎰⎰∞-∞⎪⎭⎫⎝⎛==kTm kT m f(ππ利用积分公式bb 21d e 23=-∞⎰v v v 得 mkTkT m kT m f(πππ822124d 2230=⎪⎭⎫ ⎝⎛⎪⎭⎫⎝⎛==⎰∞v v)v v *6-17 试由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推出相应的平动动能分布律,并求出最概然能量E p ,它是否就等于2p 21v m .分析 要找出分子按平动动能的分布规律,即求出分布在平动动能区间E k ~E k +d E k 中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率.解 速率为v 的分子的平动动能为E k = 221v m ,则v v d d k m E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可改写为kk k k 232212232223d )(d e12 d e 2112 d e 24d )(d k 22E E f E E kT m m kT kT m f N N kTE kT m kT m =⎪⎭⎫ ⎝⎛=⋅⎪⎭⎫ ⎝⎛⋅⎪⎭⎫ ⎝⎛=⎪⎭⎫ ⎝⎛==---ππππv v v v v v v v v即分子按平动动能分布律,其中分布函数kTE E kT E f k e12)(k 23k -⎪⎭⎫⎝⎛=π参考最概然速率的定义,令0d )(d kk =E E f ,由上式得最概然动能 kT E 21k p =因m kT 2p =v ,则 k p 2p 221E kT m ==v 6-18 飞机起飞前机舱中的压强计指示为Pa 10013.15⨯,温度为C 27︒.起飞后压强计指示为Pa 1010.84⨯,温度仍为C 27︒.试计算飞机此时距地面的高度.解 根据玻尔兹曼分子数密度按高度分布公式kT mgh n n /0e -=和压强公式nkT p =,在高度1h 和2h 的压强分别为1p 和2p ,则有kT h h mg p p /)(2121e --=得m 100.2m 1010.810013.1ln 8.9102930031.8 ln ln 3453212112⨯=⨯⨯⨯⨯⨯⨯==+=-p p Mg RTp p mg kT h h6-19 设地球大气是等温的,温度为C 17︒,海平面上的气压为Pa 100.150⨯=p ,已知某地的海拔高度为h = 2000 m ,空气的摩尔质量kg/m ol 10293-⨯=M ,求该地的气压值.解 根据玻尔兹曼分子数密度按高度分布公式kT mgh n n /0e -=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nkT p =,在高度h 处的压强p 为Pa 107.90Pa e100.1e 429031.820008.910295/03⨯=⨯⨯==⨯⨯⨯⨯---RT Mgh p p6-20 在某一粒子加速器中,质子在Pa 10333.14-⨯的压强和273 K 的温度的真空室内沿圆形轨道运动.(1)估计在此压强下每立方厘米内的气体分子数;(2)如果分子有效直径为2.0×10-8 cm .则在此条件下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为多大?分析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nkT p =可得压强和分子数密度的关系,并由此可计算平均自由程.解 (1)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3103163234cm 1054.3m 1054.3m 2731038.110333.1----⨯=⨯=⨯⨯⨯==-kT p n (2) 由定义,平均自由程为cm 101.59m )102(1054.32121428102⨯=⨯⨯⨯⨯⨯==-ππλnd6-21设电子管内温度为300 K ,如果要管内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于10 cm时,则应将它抽到多大压强?(分子有效直径约为3.0×10-8 cm ).分析 由平均自由程定义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建立压强与平均自由程以及温度之间的关系.解 由平均自由程定义221ndπλ=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nkT p =,得Pa 0.1035Pa 1.0)103(23001038.12210232=⨯⨯⨯⨯⨯==--πλπd kT p6-22 计算:(1)在标准状态下,一个氮分子在1 s 内与其它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2)容积为4 L 的容器,贮有标准状况下的氮气,求1 s 内氮分子间的总碰撞次数.(氮分子的有效直径为3.76×10-8 cm .)解 (1) 因平均速率MRTπ8=v ,标准状态下22.4 L 中的分子数为A N ,则平均碰撞次数1-91-32321033-A 22s 1067.7 s 104.2210023.6)1076.3(102827331.816 1022.4162⨯=⨯⨯⨯⨯⨯⨯⨯⨯=⨯==---πππN d M RT n d Z v(2) 4 L 氮的分子数N =A 4.224N ,分子间的总碰撞次数为1321923s 10125.4s 1067.710023.64.2242121-⨯=⨯⨯⨯⨯⨯=-Z N 6-23 假设氦气分子的有效直径为10-10 m ,压强为Pa 10013.15⨯,温度为300 K ,(1)计算氦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λ和飞行一个平均自由程所需要的时间τ;(2)如果有一个带基本电荷的氦离子在垂直于电场的方向上运动,电场强度为104 V/m ,试计算氦离子在电场中飞行τ时间内沿电场方向移动的距离s 及s 与λ的比值;(3)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与氦离子在电场方向的平均速率的比值;(4)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氦离子在电场中飞行一个λ远的距离所获得的能量和它们的比值.解 (1) 由平均自由程定义221ndπλ=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nkT p =,得m 1029m 10013.1)10(23001038.1275210232-.pd kT ⨯=⨯⨯⨯⨯⨯==--ππλ 平均速率 m/s 1260m/s 10430031.8883=⨯⨯⨯⨯==-ππM RT v 则 s 107.3s 1260102.910-7⨯=⨯==-v λτ (2) 氦离子质量为A N M m =,沿电场方向受到的电场力为eE ,加速度meE a =,在τ时间内沿电场方向移动的距离为m 106.4m 1042103.710023.610106.1 2218-310234192A 2⨯=⨯⨯⨯⨯⨯⨯⨯⨯===---M eEN a s ττ 14.4104.6102.987=⨯⨯=--s λ(3) 氦离子沿电场方向的平均速率为m/s 87.7m/s 103.7104.6108E =⨯⨯==--τsv 14.4E==s λv v(4) 氦气分子平均平动动能为J 106.21J 3001038.1232321-23⨯=⨯⨯⨯=-kT 氦离子在电场中飞行一个λ远的距离所获得的能量为J 101.472J 102.910106.1-217419⨯=⨯⨯⨯⨯=--λeE二者之比为 22.410472.11021.62121=⨯⨯-- *6-24用范德瓦耳斯方程计算压强为Pa 10013.18⨯,体积为0.050 L 的1 mol氧气的温度,如果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将引起怎样的相对误差?已知氧的范德瓦耳斯常数为:225/mol L Pa 10378.1⋅⨯=a ;L/mol 0318.0=b .解 由范德瓦耳斯方程得K 342.6K 10)0318.0050.0(050.010378.110013.131.81 )(13258020=⨯-⨯⎪⎪⎭⎫ ⎝⎛⨯+⨯⨯=-⎪⎪⎭⎫⎝⎛+=-b V V a p R T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K .5609K 31.810050.010013.138=⨯⨯⨯==-R pV T相对误差为%7878.06.3426.3425.609==-*6-25在C 27︒时,2 mol 氮气的体积为0.1 L ,分别用范德瓦耳斯方程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其压强,并比较结果.已知氮气224/mol L Pa 1039.8⋅⨯=a ,L/mol 1005.32-⨯=b .解 范德瓦耳斯方程)(222RT M m b V V a M m p =-⎪⎪⎭⎫ ⎝⎛+,得Pa 109.43Pa 101039.82Pa 1005.321030031.82 782254222⨯=⨯⨯-⨯⨯-⨯⨯=--=----V a M m bMm V RTM m p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Pa 104.99Pa 1030031.8274⨯=⨯⨯==-V RT M m p 结果表明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出的压强小于由范德瓦耳斯方程的计算值.*6-26实验测知C 0︒时氧的粘滞系数1.92×10-4 s)g/(cm ⋅,试用它来求标准状态下氧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和分子的有效直径.解 粘滞系数 v λρη31= 其中密度Vm=ρ.又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RT Mm pV =平均速率MRTπ8=v ,联立可得m109.49 m 1032827331.810013.11092.138338-355⨯=⨯⨯⨯⨯⨯⨯⨯⨯===--ππηρηλM RT p v 分子的有效直径为m 102.97m 1049.910013.122731038.1 210-8523⨯=⨯⨯⨯⨯⨯⨯⨯==--πλπp kT d*6-27实验测知氮气C 0︒时热传导系数为23.7×10-3 W/(m ·K),定体摩尔热容为20.9 J/(mol ·K),试由此计算氮分子的有效直径.解 热传导系数 λρκv MC mV,31=其中密度A N nM =ρ,平均速率MRTπ8=v ,平均自由程221nd πλ=,则2Am V,132dM RT N C ππκ=m 102.23m 1102827331.810023.6107.2339.202 13210-4343233434Am V,⨯=⨯⨯⋅⨯⨯⨯⨯⨯=⋅=--ππκM RT N C d。

大学物理课件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3

大学物理课件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3
为静止不动,空气分子的有效直径 d 31010m )
v 4 4kT
z d2n d2P
P
4kT d 2
4 1.38 1023 300 3.14 31010 2 105 103
5.85 1010(Pa)
v
vf
v
dv
v
8kT 1.60
kT
0
方均根速率(root-mean-square-speed):
v 2
v2f vdv(k
1 v2) 2
0
Vp V V2
V2 3kT 1.73 kT
3、玻耳兹曼分布率(Boltzmann distribution) ——有外力场的作用情况下,分子在空间的分布规律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曲线 f(v)
f(vP)
vP
v
最概然速率vP———与 f ( v ) 极大值对应的速率。
——具有vP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例最高
——具有vP的分子数最多
最概然速率(most probable speed):
上页 下页
df 0 vp dv
2kT 1.4:
(2)园柱体的体积为
u t d2
(3)单位体积中的分子数
n
B
D
2d C
d
A
A
ut
上页 下页
(4)碰撞的分子数为 nd2ut 单位时间内的碰撞次数 nd2u
考虑其他分子的运动 u ~ 2v
Z 2nd2v
平均自由程 v 1 Z 2d2n
kT (P nkT) 2d 2 P
上页 下页
计算空气在标准状态下的λ和 Z。 ( d=3.5×10-10m )
平均自由程 ( mean free path ) 假设: (1)分子的运动是布朗式 (2)分子形状为球体 (3)其他分子不动

(2021年整理)06气体动理论习题解答

(2021年整理)06气体动理论习题解答

(完整版)06气体动理论习题解答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06气体动理论习题解答)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06气体动理论习题解答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06气体动理论习题解答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 (完整版)06气体动理论习题解答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06气体动理论习题解答> 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一 选择题1。

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 ,压强为p ,温度为T ,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 ,k 为玻耳兹曼常量,R 为摩尔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总数为( )。

A. pV /mB. pV /(kT )C. pV /(RT )D 。

pV /(mT )解 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可写成NkT kT N RT pV ===A νν,式中N =N A 为气体的分子总数,由此得到理想气体的分子总数kTpVN =。

故本题答案为B 。

2. 在一密闭容器中,储有A 、B 、C 三种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A 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n 1,它产生的压强为p 1,B 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2n 1,C 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3 n 1,则混合气体的压强p 为 ( )A. 3p 1 B 。

6(1-3)气体动理学的基本概念

6(1-3)气体动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六章气体动理学理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六章气体动理论
二、描述气体的状态参量
1)体积V---气体所占的空间(从几何描述) 注意:体积并不是所有分子体积之和,因分 子之间有间隔。 2)压强p---作用在器壁上单位面积上的力(从力学角 度描述) 注意:气体产生的原因是大量分子对器壁的碰撞而 非气体分子的重量。
单位: SI制: 1 pa (帕斯卡) 1 N / m
的热运动。描述微观粒子热运动的物理量称为微观量。 例:m、v、 等。 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微观粒子的热运动与系统的各种 宏观热现象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宏观量等于微观 量的统计平均值。
6 – 1 气体动理学的基本概念 1. 宏观物质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第六章气体动理学理论
三.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模型
2. 每个分子都在作不停的运动──热运动。由于分 子之间频繁的碰撞,分子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 3. 气体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但一般较小)。
第六章气体动理论
一 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1、关于每个分子力学性质的假设 1)分子可视为大小不计的弹性小球;
2)除碰撞瞬间, 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3)分子的运动遵从经典力学的规律 . 4)弹性小球(碰撞均为完全弹性碰撞),
满足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6 – 3 压强和温度公式
第六章气体动理论
2、关于分子热运动的统计假设 (1)无外场时,平衡态分子按位置均匀分布,即空 间分布处处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f ( v )dv
2
v
2

0

思考:设地球表面空气的温度不随高度改变, 则: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如何?
h
g Sdh ( p dp )S pS pS dp g dh gmndh dh p gdm gm dh kT
( p dp )S
p p0 e
一自由度的平均能量都应相等,即:每个自由
度的平均动能均为: 1 kT
2
k
i 2
kT
单原子分子:
k
3 2
kT 5 2 kT
刚性双原子分子: k 刚性多原子分子:
k 3 kT
三.理想气体的内能
E i 2
单原子分子气体:
E 3 2
RT
i 2
pV
RT
5 2
刚性双原子分子气体:
2
3)能均分定理
kT 2 d p
2

E内
( t r 2 s )kT
2 M
Z
( t r 2 s ) RT
2 d nv
2
2
复习: 6 – 6 , 7,9 预习: 7–1,2,3 作业: 练习十六
CO2的等温线
6.9 非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873年,博士论文中提出) 一.问题:理气状态方程在低温高压时偏差 很大,找真实气体的状态方程成为当时的热 门课题 二.研究方法 1.实验—规律(经验公式),准确性高但应用范 围狭窄 2. 建立模型—统计运算—统计规律,应用范 围广,但准确性与模型有关 3. 两者结合,互相修正、补充
三. 范德瓦耳斯的想法
1.高压下,分子线度不可忽 略—体积要修正 2.低温、高压下,分子间相 互作用力不可忽略—压强 要修正 斥力,引力,如图
d
F
rm


r0
r
V0 V0 b 体积修正: 压强修正 ① 分子间分子与器壁间的相互作用力 ② 内压强:气体表面层单位面积上所 受内部分子的引力
pi n

mgh kT
O M M N mn V N V
p0
6.6 玻尔兹曼分布律
等温气压公式:
p p0 e

mgh kT
p0 e

p
kT
p nkT
n n0e

mgh kT
n0e


p
kT
玻尔兹曼分布律:
p
kT
dN ndV n0e
dxdydz
6.7 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
6.4 能量均分定理
一.自由度 i 确定物体空间位置所需的独立坐标数
» 单原子分子:i = t = 3 » 刚性双原子分子:i = t + r = 5 » 刚性三原子及多原子分子:i = t + r = 6 » 非刚性双原子分子: i = t + r + s = 6
二.能量均分定理
在平衡状态下,不论何种运动,相应于每
2
1 V0

2
pi
a
a V0
2
p
RT V0 b
V0
2
范德瓦耳斯方程
p
RT V0 b

a V0
2
1摩尔真实气体:
(p a V0
)(V0 b) RT 2
质量为M的真实气体:
(p M a
2
V
2
2
)(V
M

b)
M

RT
例1.容积 V 30 10 m 的容器内储有 M=2.2kg、T=300K的CO2气体,分别用
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 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
1秒内,一个分子与其它分子碰撞的平均次数
Z
2 d nv
2
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分子在两次碰撞之间自由运动的平均路程

1 2 d n
2

kT 2 d p
2
实际气体等温线
理想气体等温线
p
pV RT
O
V
临界温度 TC 31.1 oC
① Ar分子和Ne分子的有效直径之比
8
8
② 温度为20oC,压强为20kPa时,Ar分子的
平均自由程
③ 温度为-40oC,压强为99.99kPa时,Ne分
子的平均自由程
内容小结: 一个重要的方程
pV
M
两个重要的分布律: A)Maxwell分布律
4 m f (v ) 2kT
3
3
范德瓦耳斯方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计算压强,并比较所得结果
已知: a 3.61 106 m 6 atm mol 2
b 4.28 10 m mol
3 5 1
例2.今测得温度为15oC,压强为0.1MPa时,
Ar分子和Ne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分别为
A 6.7 10 m , N 13.2 10 m ,求:
f (v ) dN N dv

4

(
m 2kT
3

m 2 kT
v
2
) e
2
v
2
三种统计速率
1.最概然速率:
vp 2kT m 2 源自Tf (v )v v vp
2

vp
2.平均速率:
v 8kT
v
m

8 RT

1.60
RT

3kT m 3 RT
3.方均根速率:
v
2


问题的提出
v 1.60 RT

470 m
s
讲台处的某类气体分子约需多长时间能 运动到你处?
分子速率虽高,但分子在运动中还要和 大量的分子碰撞… 设想下课后各位闭着眼睛快速往外走的情形…
分子间的碰撞也是“无规则”的,相隔多 长时间碰撞一次,每次飞翔多远才碰撞 ,也 都是随机的、偶然的,因此也只能用一些平 均值来描述
E
RT
刚性多原子分子气体: E 3 RT
6.5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速率分布函数、曲线:
f (v )
1)矩形面积:某速率区间的分 N dv 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dN/N
dN
f (v )
f (v )
2)


f ( v )dv 1
0
3) f ( v ) 极大值处对应 的速率
vp
v v dv
v
最概然速率 v p
v p 附近单位速率区间的分子数
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最大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1.分布律 在平衡态下,气体分子速率在 v 到 v dv 区间 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概率)
dN N 4

(
m 2kT
3

m 2 kT
v
2
) e
2
v dv
2
2.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RT , p nkT
3/ 2

mv
2
e
2 kT
v
2
B)Boltzmamn分布律
dn n0e

p
kT
dxdydz
三个统计速率:
波尔兹曼
四个重要的统计规律: 1) 压强公式 2) 温度公式
p 2 3
1
4)分子的平均自由 程和碰撞频率
3 2

n t , t
kT

1 2 d n
第 六 章
第6章 气体动理学理论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气体动理学的基本概念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公式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的内能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 玻尔兹曼分布定律 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 气体内的迁移现象 非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