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率的上限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款准备金率的上限分析
存款准备金的定义及作用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1863年美国通过了《国家银行法》,试图提供一个能够覆盖所有银行的全国性章程,但此法令在实践中存在流动性危机和季节性萎缩的问题。因此,1913年美国又出台了《联邦储备法案》以联邦储备系统的形式提供灵活、富有弹性的货币供给。自此存款准备金率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
我国频繁使用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主要目的是为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中国当前金融体系尚不发达,利率工具的效果不够显著,而且由于国际环境变化剧烈,国内货币政策难度不断增大。当前央行为更好调控经济,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日益密集,已经和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与再贴现等成为日常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这样做的好处是在短期内可以快速收紧流动性;不好处在于,由于货币乘数变化频繁,这种政策的效果随着时间推移会大打折扣。
存款准备金制度对贷款和M2影响不明显
按照经济理论,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相应产生的影响机制为:存款准备金率变动→部分存款转化为准备金→影响货币乘数和信贷量→影响货币供应量→利率变动→投资变动→产出变动。
以2011年1月20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例,12月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总量为71.8万亿元,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冻结资金大约3500亿元,商业银行需要将存款中的3500亿元上缴中央,这直接影响了银行的放贷能力,如果按照货币乘数为4计算,将减少派生资金1.4万亿元,大约会使M2降低1.9个百分点。
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明显,一方面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贷款余额增速不断上升,如2006年6月至2007年年底的情况。另一方面,相同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下,贷款余额增速相差也很大,贷款的投放情况更多的受国家行政调控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与M2增速之间也无必然联系。一方面,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必然导致M2增速的回落。另一方面,相同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下,M2增速差别也比较大。从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资金来源和运用的角度看,资金来源主要有:存款(D),资本金和同业拆解(C);而资金的运用主要为准备金(R)、贷款(L)和债券投资(B)。存在L=D+C-R-B的关系。
贷款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在面临资金配置的变动时,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看,理性的银行应当将资金最大化的配置运用到贷款上。按此逻辑,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影响信贷紧缩效果的条件包括:
一是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幅度大于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的下调幅度,即商业银行无法通过降低超额准备金率抵消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紧缩效应。
二是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导致银行向央行上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额大于银行的存款增量。
三是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准备金率提高导致商业银行向央行上缴的准备金量高于债券投资的减少额。
四是通过扩大资本金和同业存款规模,增加可用资金量,抵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导致的可用资金的减少。
寻找2011年存款准备金率的上限
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有:央行印钞购买债券、再贷款再贴现、外汇占款带动的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当前外汇占款已经成为主要的信贷投放渠道。为应对外汇占款带来的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央行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货币的回笼。从历史冲销比数据看,危机之后,资金的回笼力度明显减弱。
从理论上讲,只要外汇占款不断进入,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冲销手段之一,存款准备金率就可以不断上调,但是实际情况可能面临诸多限制,通过资金回笼角度以及银行利润的角度,寻找存款准备金率的上限。
2011年外汇占款全部回笼,存款准备金率需上调至35%
首先估计2011年外汇占款的新增量。从外汇占款余额增速可以发现,危机之后外汇占款余额增速显著回落。2010年该增速为16.9%,假定2011年保持此增速,则新增外汇占款量为3.8万亿元。票据到期以及正回购到期导致的货币净投放量为2.9万亿元。
假定资金的回笼完全借助于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则如果冲销比达到1,实现完全回笼的话,需要回笼的资金量为6.8万亿元。
若按照M2增速为16.6%,信贷投放为7.5万亿元,则相应推算出2011年存款余额约为84.3万亿元。因此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能够冻结资金4216亿元,如果要实现冲销比为1的话,仅采用上调准备金形式的话,需要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35%。如果冲销比为0.7,则需要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30%。而现实中,央行都会借助于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资金,因此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幅度会低于以上数值。
当前主要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大约为2%左右,如此大规模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单纯依靠超额准备金不能满足上缴法定准备金需求,银行需要通过改变资金的配置结构,如削减债券投资比重,或者通过增加存款、同业拆解等方式增加可用资金量,必然导致资金的紧张,从而提升利率水平,使得银行的成本显著上升,因此有必要从银行利润的角度进行研究。
短期准备金率上限是24%~26%
由于准备金率作为信贷政策和控制货币供应量手段的效果因为货币漏出和金融创新等因素而不稳定,所以从货币角度研究准备金率上限的难度很大。如果将准备金作为一种铸币税研究货币当局的最优准备金率,则存在两大问题:得到的是最优准备金率,它不同于准备金率可以达到的“上限”;对于货币当局而言,最大化准备金制度带来的铸币税在其政策目标中的地位并不重要,毕竟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职能是维持物价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
此外,用准备金这个“池子”存放所有新增外汇占款,则准备金率是使得池子足够大的“最低”数值,而且其中还存在另外的两个问题:一方面,新增外汇占款是流量,随着时间推移,“水涨池深”,最终准备金率需要无限接近100%。另一方面,准备金不会是唯一的池子,央行随时可以启用新的池子。因此,从银行利润的角度研究准备金率上限的重要性才更加凸显。
超额存款准备金对维持银行流动性有重要作用,当前2%的超储率已经没有太大的下降空间。因此,增加的准备金需要来自银行的债券投资或者贷款。依据申万银行业小组的估算,如果准备金率全部来自债券,则存款准备金率每提高0.5
个百分点,不同银行的净息差将降低0.98~1.51个基点。
若忽略大型和中小型银行的差异,要确保这一简化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结论的适用性,需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对于不同银行可以通过银行间市场交易来改变各自持有债券的结构,因此不同银行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分析过程中将其看作一个整体,在逻辑上比较合理。其次,央行对不同类型的银行采取差别准备金率政策,因此只要计算出银行业整体能够承受的平均的准备金率,央行可以依据不同银行的差异设定具体的准备金率。
各个参数的估计来源如下: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比例估计来自于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中企业和居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并且与申万银行小组对上市银行活期存款比例的估测相比照,取比例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42∶58;银行自有资本金比例参照各上市公司数据估计为14%;债券投资占银行所有生息资产的比例
参考非货币当局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和申万银行业研究小组对上市公司债券投资比例的研究设定为24%;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比例参考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数据设定为36∶64。
利率参数设定方面:短期存款、中长期存款利率分别用5.35%和5.85%,债券利率用2.81%,活期存款利率和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0.36%和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