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终极版《水资源规划及管理》考试重点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重点
第一章绪论水资源的概念:广义:指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大气中的降水、河湖中的地表水、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冰川、海水等。
狭义: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水资源的自然属性:流动性、可再生性、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多态性、不可替代性、环境资源属性。
水资源的社会属性:社会共享性、利与害的两重性、多用途性、商品性。
水资源的主要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水力发电、生态用水。
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环境污染。
第二章水资源概况水的组成:可分为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四部分。
地球总水量为13.86亿km3。
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水(约占淡水总量的0.27%)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
以年降水量和厚度计,大洋洲各岛(除澳大利亚外)水量最丰富,多年平均降水深达2170mm,年径流深达1500mm以上。
总体而言,世界上水资源总量是够用的,但全球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
我国水资源分布状况: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有余有缺;我国水资源量的年际和季节变化很大,水旱灾害频繁。
第三章水资源的形成水循环:指水圈中的各种水体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地表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
水圈中的各种水体在在太阳的辐射下不断地蒸发变成水汽进入大气,并随气流的运动输送到各地,在一定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
降落的雨水,一部分呗植物截留并蒸发,一部分渗入地下,另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沿江河回归大海。
渗入地下的水,有的被土壤或植物根系吸收,然后通过蒸发或散发返回大气;有的渗入到更深的土层形成地下水,并以泉水或地下水的形式注入河流回归大海。
水循环分为:大循环、小循环、内陆水循环。
从海洋蒸发的水汽被气流输送到大陆上空,冷凝形成降水后落到陆面,其中一部分以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形式从河流回归海洋;另一部分重新返回大气。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考试重点 详细解答
第1章绪论1.资源的概念广义的资源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精神上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信息、劳力、资金和技术等“初始投入”均可称为资源。
狭义的资源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资源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开发利用以提高自己福利水平或生存能力的、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受社会约束的各种要素或事物的总称。
2.资源的根本性质:社会的效用性和相对人类需求的稀缺性3.资源的分类按属性可分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在一定社会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
社会资源:指除自然资源外的其他所有资源的总称。
包括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水资源属于农业资源及物质资源第2章水资源的区划(一)水资源区划的原则(1)按流域水系划分,同一流域可按上中下游或山区、平原区划分。
大河干流区间不应以河为界分区。
分区要便于算清各分区入、出境水量等水帐,便于按照从上游到下游顺序进行供需平衡计算。
(2)按骨干供水工程设施的供水范围分区。
这里包括规划中新增加的和交叉供水的供水系统,这样划区,有利于查清本区水旱灾害情况,分析本区供需之间的矛盾。
(3)按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的相似分区,这样做,既突出了各个分区的特点,又便于在一个分区内采取比较协调一致的对策措施。
(4)照顾行政区划。
这样考虑,有利于基本资料的搜集和统计的搜集和统计以及供需分析成果的汇总。
(二)水资源区划的主要方法一、综合法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资源区划指标,将特定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干区、小区等,这种采用多指标逐级进行水资源区划的方法叫做综合法。
利用综合法进行水资源区划有利于从不同角度更充分地反映出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
综合法中选用的区划指标不受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的限制。
二、主导因素法一般选择对用水部门生产价值影响最大的关键性水资源因素作指标。
《水资源管理》考试大纲
《水资源管理》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水资源的概念与特点1.水资源的概念2.水资源的特性第二节水资源的形成与转化1.水循环与水资源形成2.水资源转化过程3.人类活动对水资源转化过程的影响第三节全球与中国水资源状况1.全球水资源状况2.我国水资源状况第四节水问题及影响1.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三大水问题2.我国面临的水问题3.水问题带来的影响第二章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内容第一节水资源规划的基本内容1.水资源规划的概念2.水资源规划的目的、任务和内容3.水资源规划的类型4.水资源规划的原则第二节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1.水资源管理的概念2.水资源管理内容3.水资源管理的原则4.现行水资源管理的准则第三节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联系及工作流程1.水资源规划与水资源管理的联系2.水资源规划与水资源管理的区别第三章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指导思想1.可持续发展思想2.人水和谐思想3.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4.水生态文明理念第四章水资源评价第一节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要求1.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技术原则2.水资源评价的一般要求第二节水资源数量评价1.降水量计算2.蒸发量计算3.地表水资源量4.地下水资源量5.水资源总量第三节水资源质量评价1.评价的内容和要求2.水质评价方法第四节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任务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第五章需水预测第一节概述1.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2.用水需求及其发展3.需水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预测1.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经济社会发展预测第三节需水量预测1.水资源需求分类2.需水预测的内容和方法3.经济社会需水预测4.生态环境需水预测5.需水预测方案第六章供水预测第一节概述1.供水系统的分类2.供水预测相关概念3.影响可供水量的因素第二节可供水量计算1.地表可供水量计算2.地下可供水量计算3.其他水源可供水量4.区域可供水量第三节供水预测1.供水预测2.供水方案拟定第七章节约用水第一节节水指标与潜力1.现状用水水平分析2.节水指标及标准3.节水潜力分析第二节节水目标与措施1.节水目标2.节水措施第三节节水方案与投资1.节水方案的拟定2.节水投资3.节水效果第八章水资源保护第一节概述1.水资源保护的概念及内涵2.水资源保护的指导思想及要点3.水资源保护的内容及流程第二节水功能区的划定1.水功能区划分的目的和意义2.水功能区划分的指导思想及原则3.水功能区的分类体系和划分程序4.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拟定第三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1.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的概念及特征2.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方法3.纳污能力设计条件第四节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编制1.污染物入河量确定2.污染物控制量与削减量的确定3.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的分配第五节水资源保护措施1.工程措施2.非工程措施第九章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1.水资源系统的内涵2.水资源系统分析概述3.水资源系统分析的目标与约束4.水资源系统模型的建立与识别5.水资源系统分析优化技术与模拟技术6.水资源优化模型配置7.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第十章水资源规划1.水资源规划工作流程2.水资源规划方法3.水资源规划方案中主要内容综述第十一章水资源管理方案制定1.水资源管理工作流程2.水资源管理方法3.水资源管理主要内容综述。
水资源规划重点
第一章1水资源规划:针对特定的规划对象,依据规划对象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用水部门用水的需求,对水资源现状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水资源开发和水环境治理的总体规划方案。
2水资源规划目标:包括兴利目标和治理目标。
兴利目标是在有关各关键地点河道外引水和河道内用水的水量目标、调蓄工程的调节水量目标、水资源各类功能的可能开发目标。
治理目标是对河道、湖泊、水库、渠道、滩涂、湿地等天然和人工水体的淤积、萎缩和退化等问题的治理,进行生态保护和重建,制定污水排放控制标准和生态保护准则3依据不同规划对象和目的,水资源规划分44水资源规划的原则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坚持全面统一规划和统筹兼顾的原则。
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治水的原则。
坚持市场经济规律和政府宏观调控相协调的原则。
5水资源规划的一般步骤方案。
6水资源管理的概念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等方面的实施,包括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组织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各地区、各部门间的用水矛盾;监督并限制各种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危害水源的行为;制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方案,处理好防洪和兴利的调度原则,提出并执行对供水系统及水源工程的优化调度方案;对来水量变化及水质情况进行监测与相应措施的管理等。
7水资源管理的原则全面协调、统筹规划,实施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战略。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调度、开发与管理。
保障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需水,统筹兼顾其他用水。
坚持开源节流并举,节流为先、治污为本的原则。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对水资源管理的调节作用。
8水资源管理的内容①水资源权属管理主要研究水权的分配、交易和管理等。
②水资源行政管理重点研究中央和地方行政关系以及涉水管理部门协调管理问题。
③水资源法律管理主要研究国内外水资源法律的具体内容、存在问题及改进、通过法律手段调控水资源合理利用等。
水资源考试重点
第一、二章1、水资源的特点:自然属性①循环性(流动性):本质是特点:流动性;②有限性: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大气降水对水资源的补给量是有限的,决定了区域水资源的有限性。
③分布的不均匀性:包括空间、时间的分布不均匀。
④水的利、害双重性;⑤利用上的广泛性:在工农业各部门和人类生活上;⑥水量的相互转化特性;⑦不可替代性;社会属性①水是生命之源;②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③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2、液体的物理性质:(密度、容重、黏滞性、压缩性)压缩性:液体的体积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的性质。
压缩系数:描述液体压缩特性的物理量,即液体体积的相对缩小值(dv/v)与压力的增值(dp)之比。
黏滞性:液体处于运动状态时,液体质点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则质点间要产生内摩檫力抵抗其相对运动,这种性质成为粘滞性,此内摩檫力称为黏滞力。
3、等压面:在静止液体中,凡是静水压强相等的那些所点构成的面。
4、均匀流:水流过水断面形状、大小和断面平均流速沿流程不变的水流;非均匀流:水流过水断面形状、大小和断面的平均流速沿流程改变的水流。
渐变流:在非均匀流中,若沿流程过水断面的大小和流速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比较缓慢,流动近似于均匀流,这种流动称为渐变流。
急变流反之。
5、管流(有压流):没有自由表面的水流。
如:给水管中满管流动的水流。
6、明渠流(无压流):有自由表面的水流。
如:排水管中不满管流动的水流、渠道和河道中的水流。
7、径流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径流总量W:某一时段T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8、径流深度R:计算时段的径流总量平均铺在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深度;9、径流模数M:单位流域面积上所产生的平均流量;径流系数a:计算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形成这一径流深的流域平均降雨量H的比值;径流系数表示某计算时段内的降雨量中有多少形成径流量。
10、重现期:某一随机变量在很长时期内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多少年一遇),即平均的重现间隔期。
水资源工程考试重点
1水资源评价的概念:通常指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的分析评定,是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的基础,也是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有关问题的决策依据。
2评价的对象:在现实经济技术条件下便于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特别是能快速恢复补充的淡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3水量平衡原理:P=R+E+U g+△VP--降水量,R--河川径流量,E--总蒸发量;U g--地下潜流量,△V--蓄水变量多年平均条件下,区域蓄水变量可忽略不计,即△V=0,水量平衡为:P=R+E+U g 4地下水资源量:Q=R g+U g5水资源总量:W=R+Q-R g= R s+R g+U g6河川径流量(地表水资源量)R:R=R s+R g,一段时间内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过水量,包括地表产水量和部分地下产水量,是水资源总量的主体。
在多年平均情况下,一个封闭流域的河川年径流量是区域年降水量扣除区域年总蒸散发量后的产水量地表径流R s7河川基流R g:河川基流量(又称地下径流量)是指河川径流量中由地下水渗透补给河水的部分。
8地下潜流U g:地下潜流量包括河床潜流、山边潜流和地下暗河的流出量9水资源数量评价(基础水资源评价)10地表水资源:地表水资源量一般通过河川径流量的分析计算来表示地表水资源评价的内容:①评价对象:降水量、蒸发量、河川径流量②评价内容:数量、时空分布特点11降水:具体内容:①绘制多年平均降水量及降水量变差系数C v等值线图。
②研究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推求区域不同频率代表年的年降水量。
③研究降水量的年内变化,推求其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代表年的年内分配过程。
12区域年平均降水量计算方法:①区域年降水量系列直接计算法②降水量等值线图法:=(P i+P i-1)/2·f i/F:13蒸发:蒸发量是水量平衡要素之一,它是特定地区水量支出的主要项目。
分析计算时要研究的内容包括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两个方面。
14水面蒸发两点要求:研究水面蒸发器折算系数、绘制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等值线图15陆面蒸发指特定区域天然情况下的实际总蒸散发量,又称流域蒸发。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试题
1、简述水资源规划的内容、目的和任务。
水资源规划的内容:水资源量与质的计算与评估、水资源功能的划分与协调、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与水量科学分配、水资源保护与灾害防治规划以及相应的水利工程规划方案设计及论证等。
目的:合理评价、分配和调度水资源,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以做到有计划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并达到水资源开发、经济社会发展及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相互协调的目标。
任务: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计划、保护生态系统要求以及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结合区域内或区域间水资源条件和特点,选定规划目标,拟定开发治理方案,提出工程规模和开发次序方案,并对生态系统保护、社会发展规模、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结构调整提出建议。
2、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水资源规划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水资源规划的具体要求是:(1)水资源规划需要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生态系统保护相协调。
(2)需要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或可再生性,使水资源开发利用在可持续利用的允许范围内进行,确保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协调。
(3)水资源规划的实施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确保水资源规划方案在现有条件下是可行的。
(4)需要从区域或流域整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考虑流域上下游以及不同区域用水间的相互协调,确保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5)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注重全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注重从社会发展根源上来寻找解决水问题的途径,也配合采取一些经济手段,确保“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
3、水资源规划的工作流程及各步骤内容。
答:(1)明确规划目标:在开展水资源规划之前,首先要确立规划的目标和方向,为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提供依据。
(2)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收集包括有关的经济社会发展、水文气象、地质、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基础资料。
并及时对资料进行归并、分类、可靠性检验以及资料的合理插补等。
通过资料分析,查明规划区域内存在的问题,并与规划目标进行比较和对照。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doc
第一章、绪论1・二水:大气水地表水三水:地表水大气水地下水四水:地表水大气水地下水土壤水五水:地表水大气水地下水土壤水生物水2.资源:由人们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量,质,时间和空间等属性3.资源按其属性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1)自然资源有以下分类(多功能性区域性整体性有限性)訂产业分类:农业资源(包含水资源)工业资源能源旅游资源医药卫生资源水产资源目物理特性分类:物质资源冰资源)和能量资源(水能资源)价再生特性分类:再生资源(水资源)和非再生资源(2)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特自:易变性不平衡性社会性继承性4•在英国《大百科全书〉〉中水资源被定义为:全部自然界任何形态的水包括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广义的水资源:地球上水的总体•狭义的水资源: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较易被人类利用,有一定数量和质量保证的5.水资源的属性(1)有限性(超出利用的限度)和无限性(在一定限度内水循环)(2)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年内年际)(3)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4)利害两重性(利:三生环境的必需害:洪涝灾害水污染水浑)6.水圈内全部水体的总储量约为13. 86亿km3 我国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7115万亿m37.我国水资源主要特点:人均水量低地区上分布极不均匀与耕地,人口的分布不相匹配年内年际变化大8•水资源面临的问题:水多(洪涝灾害)干旱水浑(水土流失生态恶化)水脏(水污染)第二章、水资源评价1.水平年•基准年:现状...... ,以某一年为基准•近期水平年:近期情况,基准后5-10年•中期.......... :远景,基准年后15-20年•远期.......... :基准年后30-50年2.水资源评价的目的:预测和评价现状及未来3.水资源评价通常指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的分析评定4.水资源评价的重点对象是淡水资源(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5•水循环图P16图2.16.地表水资源的计算(1)资料的三性审查: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2)降水量分析内容:绘制多年平均降水量P及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等值线图;研究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推求区域不同频率代表年的年降水量;研究降水量的年内变化,推求其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代表年的年内分配过程. •资料的插补延长:直接移用,算术平均,等雨量线法,相关分析法•勾绘等值线的原则:主要站为控制,一般站为依据,参考站作参考• Cs二(2~3)Cv Cs/Cv<2.0(3)蒸发量(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0水面蒸发——反映蒸发能力的一个指标,研究水面蒸发器折算系数,绘制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的等值线图影响因素:各种蒸发器性能不同,测得的水面蒸发量也不相同•因为水面蒸发量的大小除受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蒸发器形式, 尺寸,结构和制作材料及周围地形等因素的影响.1陆面蒸发,计算方法: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间接估算(闭合流域),基于水热平衡原理的经验公式(4)河川径流量年径流的还原计算:将受人类活动调蓄和消耗的这部分径流量回加到实测值中河川径流的分析计算方法訂代表站法思路:在研究区域内,选择一个或儿个位置适中、实测径流资料系列较长并具有足够精度、产汇流条件有代表性的站作为代表站;单一代表站:W区二(F区/F代)W代等值线图法、年降雨径流关系法、水文模型法(5)山丘区地表水资源(按流域水系划分计算单元)(6)平原区的地表水资源(按排水系统并结合供需情况分区)7.地下水资源的计算(1)地下水:赋存于饱水岩层空隙中的重力水(包括浅层潜水和深层承压水)总补给量二总的排泄量特性:系统性、流动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2)评价方法:水均衡法、地下水动力学法(3)地下水资源:对于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地下水的各种水量和质量的总称(4)---------------山丘区水均衡法日河川基流量-一-分割方法(直线平割法、直线斜割法包括综合退水曲线法、消退流量比值法、消退系数比较法)可多年平均河川基流量计算方法(长系列法、典型年法、代表年径流量与河川基流相关法)|]区域河川基流量的计算一--采用模数分区(5)平原区——以补给量估算、以排泄量估算(6)地下水可开采量一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和不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及其他不良后果条件下可供开采的浅层地下水量&区域水资源总量的计算二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两者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9.区域水质分析评价P3610.水资源可利用量P42第三章、水资源需求预测1.(按用户和行业特点)三生用水: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按用水特征:河道内和河道外两类需水2.P44、P45 表3.1 和表3. 23.生活和生产需水通称为社会经济需水4.生活给水系统一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水工程5.生活需水一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所需的水量(1)特征:用水量增长较快,时程变化较大;供水保证率耍求高;对水质要求高;水量浪费严重;污染相对较小(2)分类一-按用水户分布:城镇生活需水和农村生活需水;按供水系统:口来水供给的生活需水和口备水源供给的生活需水;按供水水源: 地表水供给、地下水供给、中水供给(经过处理的污水用于生活需水的那部分水)(3)城镇生活需水预测甘影响因素一用水定额、用水结构话预测方法一趋势法或简单相关法(在一定的范围内,其增长速度是比较有规律的)、分类分析权重变化估算创特征:城市生活用水量增长迅速、用水结构变化明显、用水定额不断提咼(4)农村生活需水预测一定额法P476.生产需水一有经济产出的各类生产活动所需的水量,包括第一产业的种植业和林牧业,第二产业的高用水工业、一般工业、火(核)电工业和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商饮业和其他服务业等7.工业需水一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制造、加工、冷却、空调、净化、洗涤等方面的需水量一在整个城市需水中工业需水不仅所占比重较大,而且用水集中(1)影响因素一工业发展的速度、工业的结构、工业生产的水平、节约用水的程度、用水管理水平、供水条件和水资源的多少(2)供水系统--取水、输水、处理、配水(3)按工业需水过程分类一总需水.取用水.排放水、消耗水、重复用水按水源分类--河水、地下水、自来水、海水、再生水按工业组成的行业分类一高彩水工必、一般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法预测)、火(核)电工业(单位装机容量取水量法预测)(4)工业需水调查计算呂调查内容一基本情况、供排水情况、用水情况价工业需水计算方法(水平衡法)Q总二Q耗+Q排+Q重Q补二Q耗+Q排忸工业需水指标工业需水预测呂趋势法一工业发展稳定阶段价相关法一工业用水的统计参数(单耗、增长率等)与工业增加值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工业用水弹性系数一工业用水增长率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之比邑分行业重复利用率提高法一万元增加值用水量和重复利用率,是衡量工业用水水平的两个综合指标一万元增加值用水基本取决于重复利用率。
水资源管理与评价期末重点
目录1 水资源与水资源评价 (1)1.1 水资源的概念 (1)1.2 水资源的基本特性 (1)1.3 我国水资源特点 (1)1.4 水资源评价概念 (1)1.5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1)1.6 水资源评价的技术原则和基本原则 (1)1.6.1 水资源评价的技术原则 (1)1.6.2 水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 (2)1.7 水资源分区应遵循的原则与具体要求 (2)1.7.1 水资源分区应遵循的原则 (2)1.7.2 水资源分区具体要求 (2)1.8 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方法 (2)2 河流水文计算 (3)2.1 河流水文计算中频率的概念 (3)2.2 重现期概念 (3)2.3 频率与重现期的关系 (3)3 大气水分循环 (3)3.1 大气水分循环的主要要素 (3)3.2 区域大气水分的循环与平衡 (3)3.3 降水测站和资料选用应符合的要求 (3)3.4 降水资料的审查从哪些方面审查、审查的方法 (4)3.5 说明流域平均降水量计算方法的特点和范围 (4)3.6 降水量空间分布和时程分配的分析方法 (4)3.7 水面蒸发量、陆面蒸发如何计算? (4)3.8 蒸发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及地区分布特征的分析方法 (4)3.9 什么是干旱指数r (4)4 地表水资源 (4)4.1 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应包括哪些内容 (4)4.2 资料的收集 (4)4.3 资料的审查 (4)4.4 什么情况下应对径流资料还原计算 (4)4.5 地表水资源量、年径流量、多年平均年径流量、设计年径流量的概念 (5)4.6 正常年(平均年)径流量的计算方法 (5)4.7 某一频率的设计年径流量计算(有实测资料时、无实测资料时) (5)4.7.1 有实测资料时某一频率的设计年径流量的计算 (5)4.7.2 缺乏实测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量的计算 (5)4.8 径流时空分析方法 (6)4.8.1 径流年内分配的分析 (6)4.8.2 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分析 (6)4.8.3 年径流的空间分布分析 (6)4.9 区域地表水资源数量的计算方法、特点、适用范围 (6)4.10 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年入境、出境水量计算 (6)4.11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概念、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方法 (6)5 地下水资源 (6)5.1 地下水资源量与地下水可开采量的概念 (6)5.2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收集的资料 (6)5.3 地下水评价类型区的划分方法 (7)5.4 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内容 (7)5.5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工作程序 (7)5.6 水文地质参数种类和确定方法,给水度、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等概念 (7)5.7 地下水矿化度分区方法 (7)5.8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和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7)5.9 知道平原区总补给量和山丘区总排泄量的组成,每个水量的含义 (7)5.10 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计算 (7)5.11 可开采系数概念 (7)5.12 地下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分析 (8)6 区域水资源 (8)6.1 区域水资源总量W定义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产水量 (8)6.2 水资源总量的评价内容 (8)6.3 平原区、山丘区和混合区区水资源总量的计算,多年平均和不同频率 (8)6.4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概念和计算方法 (8)7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 (8)7.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分析内容 (8)7.1.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内容 (8)7.1.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内容 (8)7.2 重复利用率 (8)7.3 总用水量、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弹性系数 (8)7.4 水资源利用消耗率 (8)7.5 地表水资源开发率 (8)7.6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概念 (8)7.7 需水预测概念 (8)7.8 需水预测原则 (8)7.9 工业、农业、生活、生态需水预测方法 (9)7.10 供水预测、可供水量的概念 (9)7.11 计算可供水量的水源有哪些 (9)7.12 影响可供水量的因素 (9)7.13 地表水、地下水可供水量的计算方法 (9)7.14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概念 (9)7.15 水资源供需分析的主要内容 (10)7.16 供需分析的方法 (10)7.17 供需分析的原则和要求 (10)7.18 三次供需分析的出发点 (10)8 水资源管理 (10)8.1 水资源管理概念 (10)8.2 水资源管理的原则、内容、方法 (10)8.3 我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10)8.4 水资源管理的层次 (10)8.5 水资源管理基本制度 (10)8.6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核心内容 (11)1 水资源与水资源评价1.1 水资源的概念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1.2 水资源的基本特性1.3 我国水资源特点①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②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③水资源夏秋季多,冬春季少1.4 水资源评价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水资源评价是指对于水资源的源头、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其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而言,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供水量调查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计算水资源可利用量,为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提供基础资料,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考点
第一章1.水资源的定义:水资源是指可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
2.水资源的特点:流动性、公共性、多用途性、可再生性、利与害的两重性。
3.我国水资源情况:50000多条河流,总长度42万多千米,平均年水资源总量28124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蕴藏量6.94亿千瓦,年电量60829亿千瓦时,总装机容量4.02亿千瓦,年发电量17534亿千瓦时。
4.历史水利工程:都江堰,公元前256—前251年,秦朝蜀郡太守李冰建造,包括百丈堤、都江鱼嘴、内金刚堤及外金刚堤、飞沙堰、宝瓶口、人字堤等建筑物;郑国渠;京杭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等五个水系。
第二章1.水资源评价的主要任务:科学分析区域或流域水资源的特点,准确把握其在数量、质量等方面的特性,展望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合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达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水资源评价的内容:水资源评价的背景和基础、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水资源综合评价。
3.水资源评价的原则:按流域划分、保持同一区域的内在相似、考虑水资源供需特点、尽可能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考虑现有资料的条件、分区原则统一。
4.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西南诸河、东南诸河、西北诸河、松花江、辽河、海河、长江、黄河、淮河、珠江。
5.水资源评价的方法:水平年法、典型年法、系列法。
6.水平年:基准年、近期水平年(5~10)、中期水平年(15~20)、远期水平年(30~50)7.典型年:平水年、枯水年、丰水年、保证率的计算。
8.水文三要素:降水、径流、蒸发9.地下水:深层承压水和浅层潜水10.主要水均衡参数:给水度、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潜水蒸发系数、渠系渗漏与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由区域地下水动态资料检验或推求水均衡参数。
11.水质评价步骤:收集、整理和分析水质监测的数据及有关资料→根据评价目标,确定水质评价要素和参数→选定评价方法,建立水质评价的模式→确定评价准则→提出评价结论→绘制水质图。
水资源规划考试重点
一、绪论1广义水资源:地球上水的总体.2狭义水资源: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即大陆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地下淡水的动态量,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水,微咸水.3我国水资源特点:①人均水量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天然河川净流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②地区上分布极不均匀.我国水资源因受海陆位置,水汽来源,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在地区上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按照年降水量和年径流深,可将全国划分5地带(多雨-丰水带,湿润-多水带,半湿润-过渡带,半干旱-少水带,干旱-干涸带)③与耕地,人口的分布不相匹配.在外流区域中,水资源与耕地,人口的地区分布不相匹配,人均,单位水资源量差别很大,南方四区水资源总量多,单位耕地水资源量大,北方四区水资源总量极少,单位耕地水资源量少.④年内年际变化大,因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际变化大,枯水年和丰水年连续发生.降水和径流年内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是造成中国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也给水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带来困难,需要兴建大量水库对河川径流量进行年内调节和多年调节.4我国水资源问题①洪涝灾害频繁.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洪涝灾害对我国的威胁表现在:大部分江河的防洪工程系统未达到规划标准,尤其是蓄滞洪区建设严重滞后,尚未形成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河流众多,大量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防洪危险极大;局部性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点多面广,防御难度大,台风所造成的灾害难以防御.②水资源紧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且水资源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较为常见.③水土流失,生态恶化.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退化,生态恶化,而且造成河道,湖泊泥沙淤积,加剧了江河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牧区草原沙化严重,地下水超采严重,大量湖泊萎缩,滩涂消失,天然湿地干涸,水源涵养能力和调节能力下降,水生态失衡呈加重趋势.④水污染严重.部分污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造成江河湖海遭受严重污染,水体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二、水资源评价1水资源评价: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的分析评定,是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的基础,也是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有关问题的决策依据.2评价重点对象:一般是在现实经济技术条件下便于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特别是能快速恢复补充的淡水资源,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3河川径流量:是一段时间内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过水量,包括地表产水量和部分或全部地下产水量,是水资源总量的主题.4在多年平均情况下,一个封闭流域的河川年径流量R是区域年降水量P扣除区域年总蒸散发量E后的产水量。
水能规划复习重点
第一章水资源综合利用1、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及计算公式:水力发电就是利用天然水能生产电能的水利部门。
水流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下游运动,其重力势能会转化为动能来发电。
水流出力:单位时间内的水能 N1-2=9.81QH1-2(kw)某一河段蕴藏的水能资源:E1-2=N1-2·T(kw·h)8P2、河川水能资源的估算:利用水流出力的累加值估算某一河流的水能资源量见9P表1-13、集中水能的方式:集中水能的方法:集中落差、引取流量水电站集中水能的方式有坝式,引水式,混合式同“4”4、水资源的开发方式:坝式:坝后式、河床式;引水式:有压引水式、无压引水式;混合式5、水源的获得方案:水源主要有:1、蓄洪补贴 2、引取水量较丰的河湖水 3、汲取地下水为了配合以上水源,需要修建相应工程:1、蓄水工程 2、自流灌溉引水渠首工程 3、提水灌溉工程 4、渠系 5、长藤结瓜水利系统6、各种灌溉方法及其优缺点:地面灌溉:优点:投资省,技术简单;缺点:用水量大,容易引起地表土壤板结;地下灌溉:优点:土壤湿润均匀,避免板结,节约用水量;缺点:资金及田间工程量大;喷灌:优点:可以灵活掌握洒水量,降低灌水定额,省水、增产;缺点:投资高,需要消耗劳动力,灌水质量受风速影响大;滴灌:优点:省水、省工、省地、省肥;缺点:投资高,滴头容易堵塞7、灌溉制度:某种作物在全生育期内规定的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水定额、灌溉定额。
其中,灌水定额指某一次灌水时每亩田的用水量;灌溉定额是指全生育期历次灌水定额之和。
8、灌溉用水量的计算:见P169、防洪和治涝的工程措施:1、水土保持2、筑堤防洪与防汛抢险3、疏浚与整治河道4、分洪、滞洪与蓄洪第二章兴利调节1、水库的特征水位和特征库容:死水位(Z死) 死库容(V死)正常蓄水位(Z蓄)兴利库容(V兴)防洪限制水位(Z限)防洪高水位(Z防)防洪库容(V防)设计洪水位(Z射洪)拦洪库容(V拦)校核洪水位(Z校洪)调洪库容(V调洪)总库容(V总)有效库容(V效)2、水库的水量损失:包括蒸发损失、渗漏损失,冰冻地区还可能有结冰损失渗漏损失可分三类:(1)坝身及水工建筑物止水不严处(2)通过坝基及绕坝两翼处(3)坝底、库边流向较低渗水层处3、水库蒸发损失的计算:见P 294、水库泥沙淤积形态:横向淤积形态可分为全断面淤积、主槽淤积、沿湿周均匀淤积;纵向淤积形态可分为三角洲淤积、带状淤积、锥体淤积5、年保证率与历时保证率的计算和大小: 水利水电部门正常工作的保证程度,称为工作保证率。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总复习
量,是自然资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生产和生
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源。”
广义
包括地球所有圈层中一切形态的水,如海洋
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土壤水、生物水和大
气水等。
第一章 绪论
狭义水资源,指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
水量,即大陆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地下淡
水的动态量,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水、微
(5)在选站时可参考以往分析成果,根据降
雨量地区分布规律和年降雨量估算精度的要求选取。
。
第二章 水资源评价
9、区域年降水量系列直接计算法
当区域内雨量站实测年降水量资料充分时,可
用区域实测的年降水量资料系列直接计算。
第二章 水资源评价
步骤:
根据区域内各雨量站实测年降水量,用算术
平均法或面积加权平均法,算出逐年的区域平均年降
量资料或采用附 水量各年平均值 内插。
站相一致的参证
件各站同期降水 插补缺测月份;
站的水文资料进
量的均值。
行相关分析,用
相关法插补延长。
第二章 水资源评价
8、代表站的选择原则:
(1)降水量分析一般选择资料质量好、实测年
限较长、面上分布均匀和不同高程的测站作为代表站。
(2)站网密度较大的区域,要优先选择实测年
平均年径流深和年径流变差系数等值线图量算和图查 读出本区域多年平均的年径流量和变差系数Cv值,由此 求不同频率代表年的年径流量。
第二章 水资源评价
(3)年降雨径流关系法 在研究区域上,选择具有实测降水径流资料的代
表站,逐年统计代表站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 建立年降水径流相关图。 如本区域气候、下垫面情况与代表站流域相似,则可 由区域逐年实测的平均年降水量在代表站年降水径流 关系图上查得区域逐年平均的年径流量。进行频率计 算,即可得到不同频率 的区域年径流量。 (4)水文模型法 在研究区域上,选择具有实测降水径流资料的代 表站,建立降雨径流模型,用于研究区域的水资源评
(完整版)终极版《水资源规划及管理》考试重点
1、水资源的定义:①(广义)是指地球所属范围内的、可作为资源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
的水,包括地球表面地层中的和围绕地球的大气中的水分。
23、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在一定流域或区域内,其自身的水②(狭义)作为资源的水应当是可供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具有资源能够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并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的能足够数量和可用质量,并可适合对某地用水的需求而能长期供应的水力。
或者说是,可供水量能够支持人口、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源。
或限度。
2、水资源的基本特性:①循环性和有限性②时空分布不均匀性③用24、水资源规划的类型:流域水资源规划、跨流域水资源规划、地区途广泛性④经济上的两重性水资源规划、专门水资源规划。
3、中国水资源的特点:①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单位面积少25、水资源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②地区分布不均,南涝北旱③年际和季节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④地兼顾的原则②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中心原则③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水分布广泛,是北方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⑤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规律办事的原则④节流与开源并举的原则⑤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量大。
则⑥指导思想全面转变的原则4、水资源评价的概念: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26、水资源规划管理模型的组成: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27、水资源规划管理模型的求解方法:线性规划法( LP 法)、动态规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划法( DP法)、多目标规划法。
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28、需水预测量存在的问题:超前。
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
29、需水量预测的概念:在充分考虑资源约束和节约用水等因素的条5、水资源评价是①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②是保护和管理水件下,研究各规划水平年按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三类口径,区分城资源的依据。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考试重点
第一章:1我国水资源特点: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偏少2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3水量年内及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4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流含沙量大5水资源开发利用各地很不平衡6水污染加剧,江河湖库水质下降2传统水资源准则有:经济效益(Economic benefit):水资源管理的首要目标之一,以水资源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模型,得到最优决策方案。
技术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要求管理方案技术上可行,使用效率较高。
实施的可靠性(Performance reliability):实施前要分析对水资源系统存在影响的内、外因素,分析实施的可靠性,以保证具体方案的实施。
3水资源系统概念:1水资源系统管理是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等方面的实施,涉及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资源保护、优化调度及水利工程的规划、布局和统筹安排。
2是指应用系统工程原理与方法,在一定区域内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水资源,做到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使水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协调。
4水资源管理工作流程:p24——图1-25利用保护水资源采取控制取用水资源的方法,措施: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2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3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4加强水资源管理5增加下水道建设,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6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概念:概念提出的背景:①可利用的水资源有限;②世界人口增长,需水量增加;③人类活动加剧,导致污水量增加,水质下降。
UNESCO定义:支撑从现在到未来社会及其福利而不破坏它们赖以生存的水文循环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水的管理与使用。
简言之,可概况为:它是“使未来遗憾可能性达到最小的水的管理决策”。
7水循环过程:p41——图2-1 ppt 第二章第一节第八页第二章8对mike she软件结果分析:Mike SHE模型(System Hydrologic European)是一个典型的整体分布式水循环模拟模型。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1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水资源概念广义的水资源:是人类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利用的地球上的各个水体,包括天上的降水、河湖中地表水、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冰川、海水等。
狭义的水资源:是指与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的、而且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2、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是以水资源利用、调配为对象,在一定区域内为开发水资源、防治水患、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3、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等方面的实施,包括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组织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各地区、各部门间的用水矛盾;监督并限制各种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危害水源的行为;制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方案, 处理好防洪和兴利的调度原则,提出并执行对供水系统及水源工程的优化调度方案;对来水量变化及水质情况进行监测与相应措施的管理等4、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指“人类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中,以确保它满足目前的需要而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
5、水量平衡原理: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流域),在任意的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
即在水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来说水量收支平衡。
6、水环境容量:是水体在一定功能要求、设计水文条件和水环境目标下,所允许容纳的污染负荷量,也就是指在水环境功能不受破坏的条件下,水体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7、生态环境需水:是指以水循环为纽带,从维系生态系统自身生存和环境功能角度,相对一定生态环境质量水平下客观需求的水资源。
8、水资源保护:为了防止水资源因不恰当的开发利用而造成水源污染或破坏水源,所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综合措施,对水资源进行积极保护与科学管理的做法。
9、供水预测是以现状情况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为基础,以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为控制条件,通过经济技术综合比较,制定出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从而进行可供水量预测,为水资源的供需分析与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10、供水能力:是指区域供水系统能够提供给用户的供水量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资源的定义:①(广义)是指地球所属范围内的、可作为资源的水,包括地球表面地层中的和围绕地球的大气中的水分。
②(狭义)作为资源的水应当是可供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质量,并可适合对某地用水的需求而能长期供应的水源。
2、水资源的基本特性:①循环性和有限性②时空分布不均匀性③用途广泛性④经济上的两重性
3、中国水资源的特点:①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单位面积少
②地区分布不均,南涝北旱③年际和季节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④地下水分布广泛,是北方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⑤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大。
4、水资源评价的概念: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
5、水资源评价是①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②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依据。
6、地表水资源的构成与类型:降水、径流、蒸发。
7、河水流量过程线的分割方法:水平直线分割法、斜线分割法、退水曲线法。
8、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内容:⑴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内容:①补给资源量的计算②储存资源量的计算③可开采资源量的评估④开发利用条件分析
⑵局部地下水水量评价的内容:①地下水水量计算②成井条件分析
9、地下水水量计算方法:水量均衡法、水文分析法、开采试验法、解析法、数值法、黑箱法。
10、水量平衡法的应用步骤:①均衡区的确定②均衡要素的确定③均衡区的确定④水量均衡方程的建立⑤计算补给量与排泄量
11、水量均衡法基本原理:是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利用均衡方程计算待求水量的一种方法。
由水量平衡原理可知,在一定时间段内,任一均衡区进出水量大体保持如下平衡关系:Q补-Q排=±Q储
12、水质量指标的概念:表示水中物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的综合指标,是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
13、水质量指标包括:水的物理指标、水的化学指标、水的环境化学指标、水的化学组分指标。
14、水质评价方法的分类:按评价对象分类(大气降水水质评价、地表水水质评价、地下水水质评价)、按评价时段分类(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按水的用途分类(供水水质评价、养殖用水水质评价、风景游览水体的水质评价)、按评价范围分类。
15、水资源评价的基本程序:①资料收集与分析②水资源分区③水资源基础评价④水资源利用评价
16、地面水资源开发利用形式:⑴按水源划分:有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水体取水。
⑵按取水构筑物的构造型式分(河流取水的工程形式):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移动式取水构筑物(浮船式、缆车式)。
17、地面水取水位置的选择:①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河床、靠近主流并有足够水深的地段②取水点应设在水质较好的地段③取水点应选在具有良好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的地段④取水点应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区⑤取水点应避开天然障碍物和人工构筑物⑥取水点应避免冰凌的影响⑦取水点的位置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
18、其他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雨水利用、海水利用、中水回用。
(中水:城市污水经处理设施深度净化处理后的水统称中水,其水质介于自来水与排入管道内污水之间,故名中水。
)
19、城市水资源的概念:指一切可以被城市利用的、具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并能供给城市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水源,包括当地的天然淡水、外来引水和可再生的、使用过的水和经处理的污水等资源。
20、城市水资源的基本特征:系统性、有限性、脆弱性、可恢复性、可再生性。
21、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三个阶段:自由开发阶段、制约开发阶段、合理用水和重复用水阶段。
22、水资源规划的概念:以水资源利用、调配为对象,在一定区域内为开发水资源、防治水患、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
23、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在一定流域或区域内,其自身的水资源能够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并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的能力。
或者说是,可供水量能够支持人口、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或限度。
24、水资源规划的类型:流域水资源规划、跨流域水资源规划、地区水资源规划、专门水资源规划。
25、水资源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兼顾的原则②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中心原则③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④节流与开源并举的原则⑤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⑥指导思想全面转变的原则
26、水资源规划管理模型的组成: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27、水资源规划管理模型的求解方法:线性规划法(LP法)、动态规划法(DP法)、多目标规划法。
28、需水预测量存在的问题:超前。
29、需水量预测的概念:在充分考虑资源约束和节约用水等因素的条件下,研究各规划水平年按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三类口径,区分城镇和农村、河道内与河道外、高用水与一般用水行业,分别进行毛需水量与净需水量的预测。
30、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本思想:开源节流。
31、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在一个特定流域或区域内,以有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在各用水户之间进行的科学分配。
32、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意义:水资源优化配置发最终目的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也正是其重要意义所在。
具体地讲,则是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协调各种用水竞争,促进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保证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但实际上,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意义和作用在解决现有水资源问题上尚未得到显著体现。
这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水资源优化配置受到重视程度不够,或者在水资源规划中没能得到体现,或者制定的配置方案得不到有力的贯彻执行;二是由于实际水资源问题的复杂性,目前的优化配置技术方法和模型远不够完善;三是当经济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决策者的主观价值取向,而决策者如果过于偏好短期经济利益,势必造成生态环境用水被挤占,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3、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可承载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有偿原则。
34、流域水资源规划的基本特点:综合性、复杂性。
35、水库群分类:串联水库群、并联水库群、混联水库群。
36、水资源管理的概念:水行政主管部门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的分配、开发、利用、调度和保护进行管理,以求可持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对水的需求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37、水资源管理的原则:①坚持以法治水的原则②坚持水是国家资源的原则③坚持整体考虑、系统管理的原则④坚持用水资源价格来进行经济管理的原则
38、现行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准则:经济效益、技术效率、实施的可靠性。
39、水权的概念:一种观点认为是依法对于地面水和地下水取得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它是一个集合概念,是汲水权、引水权、蓄水权、排水权等一系列权利的总称。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水资源所有权和各种用水权利与义务的行为准则和规则,它通常包括水资源所有权、开发使用权、经营权及其与水有关的其他权益。
40、水权包括:水资源所有权、水资源使用权、水资源处置权、水资源经营权。
41、水权的配置原则:①基本用水优先原则②时空优先原则③开发优先原则④效率与效益原则⑤留有余量原则⑥再分配的原则
42、数字模型的概念:指将系统的结构、有关参数和因素及相互关系归纳一个或一组数字方程式,用来反映水资源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目标。
43、最优化模型的概念:是对系统在约束条件下,达到最优目标的思维过程和寻找最佳方案途径的一种数学描述。
44、模拟模型的概念:是模仿系统的真实情况而建立的模型。
在水资源系统分析研究中,可以仿造水资源系统的实际情况,利用计算机模型,模仿水资源系统的各种活动,对不同决策方案的反应作出模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