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公式(经典)

高中数学公式(经典)
高中数学公式(经典)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

1、函数的单调性

(1)设1212[,],x x a b x x ∈<、且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 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若()=0f x ',则)(x f 有极值。 2、函数的奇偶性

若)()(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若)()(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3、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0x f '是曲线)(x f y =在))(,(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相应的切线方程是))((000x x x f y y -'=-.

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C 0=; ②1')(-=n n nx x ; ③x x cos )(sin '=; ④x x sin )(cos '-=; ⑤a a a x x ln )('=; ⑥x x e e =')(; ⑦a x x a ln 1)(log '=; ⑧x

x 1

)(ln '= 5、导数的运算法则

(1)'''()u v u v ±=±. (2)'''()uv u v uv =+.

(3)''

'2

()u u v uv v v -=.

6、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0f x '=得0x .当()00f x '=时:

①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大值; ②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小值. 7、分数指数幂

(1)

m n

a =.

(2)1m n

m n

a

a

-

=

=

.

8、根式的性质 (1

)n a =.

(2)当n

a =;

当n

,0

||,0a a a a a ≥?==?-

.

9、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r

s r s a

a a +?=;

(2)()r s

rs

a a =;

(3)()r r r

ab a b =. 10、对数公式

(1)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b a N b a N =?=。

(2)对数的换底公式 :log log log m a m N

N a

=.

( 3)对数恒等式:①log log n

a a

b n b =; ②log log m n a a n

b b m

=

; ③log a N

a

N =; ④log 10a =; ⑤log 1a a =

11、常见的函数图象

1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2sin cos 1θθ+=,tan θ=θ

θ

cos sin .

13、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诱导公式一:sin(α+k ?2π)=sin(α+2k π)=sin α; cos(α+k ?2π)=cos(α+2k π)=cos α tan(α+k ?2π)=tan(α+2k π)=tan α 诱导公式二:sin(πα+)=-sin α; cos(πα+)=-cos α; tan(πα+)=tan α.

诱导公式三:sin (α-)=-sin α; cos (α-)=cos α; tan (α-)=-tan α. 诱导公式四:sin(πα-)=sin α; cos(πα-)=-cos α; tan(πα-)=-tan α. 诱导公式五:sin(2

π

α-)=cos α;

cos(

2

π

α-)=sin α; 诱导公式六:sin(2

π

α+)=cos α;

cos(

2

π

α+)=-sin α.

14、和角与差角公式

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m ;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

αβαβ

±±=m .

sin cos a b αα+

)α?+;(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

a

?= ). 15、二倍角公式

sin 2sin cos ααα=.

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

2

2tan tan 21tan α

αα

=-. 公式变形: ;

2

2cos 1sin ,2cos 1sin 2;

2

2cos 1cos ,2cos 1cos 22222α

αααα

ααα-=-=+=+=

16、三角函数的周期

函数sin()y A x ω?=+及函数cos()y A x ω?=+的周期2||

T π

ω=

,最大值为|A|;函数tan()y A x ω?=+(2

x k π

π≠+

)的周期||

T πω=

. 17.正弦定理 :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18.余弦定理

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c a ca B =+-; 2222cos c a b ab C =+-. 19.面积定理

111

sin sin sin 222

S ab C bc A ca B ===.

2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 中,有A B C π++= ()C A B dx π?=-+ 222

C A B

π+?=-

222()C A B π?=-+.

21、三角函数的性质

22、a 与b 的数量积:a ·b =|a |?|b |cos θ. 2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设A 11(,)x y ,B 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uu u r uu u r uu r

(2)设a =11(,)x y ,b =22(,)x y ,则a+b=1212(,)x x y y ++. (3)设a =11(,)x y ,b =22(,)x y ,则a-b=1212(,)x x y y --. (4)设a =(,),x y R λ∈,则λa=(,)x y λλ. (5)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1212x x y y +. (6)设a =),(y x ,则22y x a +=

24

、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cos a b

a b

θ?==?r r r r ;(a =11(,)x y ,b =22(,)x y ).

25、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 B d =||AB uu u

r

=26、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a =11(,)x y ,b =22(,)x y ,则

a ∥

b ?b =λa 12210x y x y ?-=. a ⊥b ?a ·b=012120x x y y ?+=. 27、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

11

,

1,2n n n s n a s s n -=?=?-≥?;(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 n s a a a =+++L ).

28、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11(1)n a a n d dn a d =+-=+-;

29、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公式为 1()2

n n n a a s +=

1(1)

2n n na d -=+. 30、等差数列的性质:

①等差中项:2n a =1n a -+1n a +; ②若m+n=p+q ,则m a +n a =p a +q a ;

③m S ,2m S ,3m S 分别为前m ,前2m ,前3m 项的和,则m S ,2m S -m S ,3m S -2m S 成等差数列。 3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1n n a a q -=;

32、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公式为

11

(1)

,11,1n n a q q q s na q ?-≠?

-=??=? 或 11,11,1n n a a q q q s na q -?≠?-=??=?.

33、等比数列的性质: ①等比中项:2

n b =11n n b b -+?; ②若m+n=p+q ,则m n b b ?=p q b b ?;

③m S ,2m S ,3m S 分别为前m ,前2m ,前3m 项的和,则m S ,2m S -m S ,3m S -2m S 成等比数列。 34、常用不等式:

(1),a b R ∈?222a b 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2),a b R +∈

?2

a 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35、直线的3种方程

(1)点斜式: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 (2)斜截式: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3)一般式: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36、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

①121212||,l l k k b b ?=≠且; ②12121l l k k ⊥??=-.

37、点到直线的距离

d =; (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

38、 圆的2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222()()x a y b r -+-=.

(2)圆的参数方程 cos sin x a r y b r θ

θ

=+??=+?.

39、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00(,)P x y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若d =

d r >?点P 在圆外; d r =?点P 在圆上; d r

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其中2

2

B

A C Bb Aa d +++=

0d r >???<相离方程组无解:;

0d r =???=相切方程组有唯一解:;

0d r 相交方程组有两个解:.

41、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图形、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

①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焦点(±c,0),222b c a =-,离心率2=2a c

e c a =

=焦距长轴,参数方程是cos sin x a y b θ

θ

=??=?.

②双曲线:122

22=-b y a x (a>0,b>0),焦点(±c,0),222b a c =-,离心率2=2a c e c a =

=焦距长轴,渐近线方程是x a

b y ±=.

③抛物线:px y 22=,焦点)0,2(p ,准线2

p

x -=。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等于它到准线

的距离.

42、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

若双曲线方程为12222=-b y a x ?渐近线方程:22220x y a b -=?x a

b

y ±=.

43、抛物线px y 22=的焦半径公式

抛物线22y px =的焦半径2||0p x PF +=.(抛物线上的点(0x ,0y )到焦点(2

p

,0)距离。)

44、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的计算

平均数:n

x x x x n

Λ++=21;

方差:])()()[(1

222212x x x x x x n s n -+-+-=Λ;

标准差:])()()[(1

22221x x x x x x n

s n -+-+-=Λ; 45、回归直线方程

$y a bx =+,其中()()()1122211n n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 y b x x x nx a y bx

====?

---?

?==?--??

=-?∑∑∑∑. 46、独立性检验

)

)()()(()

(2

2d b c a d c b a bd ac n K ++++-=;n=a+b+c+d.

①K ﹥6.635,有99%的把握认为X 和Y 有关系; ②K ﹥3.841,有95%的把握认为X 和Y 有关系; ③K ﹥2.706,有90%的把握认为X 和Y 有关系; ④K ≤2.706,X 和Y 没关系。 47、复数

①z a bi =+共轭复数为z a bi =-;

②复数的相等:,a bi c di a c b d +=+?==;

③复数z a bi =+的模(或绝对值)||z =||a bi +

④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a bi c di a c b d i +++=+++; (2)()()()()a bi c di a c b d i +-+=-+-; (3)()()()()a bi c di ac bd bc ad i ++=-++;

(4)()222222

()()ac bd bc ad i ac bd bc ad

a bi c di i c d c d c d ++-+-+÷+=+=+++

⑤ 复数的乘法的运算律 交换律:1221z z z z ?=?.

结合律:123123()()z z z z z z ??=??. 分配律:1231213()z z z z z z z ?+=?+? .

原命题若p 则q 否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逆否命题若┐q 则┐p

互为逆否互逆否互为逆否

互逆

互48、参数方程、极坐标化成直角坐标

①???==y x θρθρsin cos ; ② ??

???≠=+=)

0(tan 2

22x x y y x θρ 49、命题、充要条件

充要条件(记p 表示条件,q 表示结论;即命题“若p ,则q ”) ①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②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③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④命题“若p ,则q ”的否命题:若p ?,则q ?;

否定:若p ,则q ?

50、真值表

51、量词的否定

①含有一个量词的全称命题的否定:

全称命题p :,()x M p x ?∈,它的否定 p ?:00,()x M p x ??∈ ②含有一个量词的特称命题的否定:

特称命题p :00,()x M p x ?∈ ,它的否定p ?:,()x M p x ??∈

52、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1的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②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2的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公理2

推论3: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3的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53、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②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b、c是三条直线

a∥b

c∥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③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注意点: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

2.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b;

3.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54、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在平面外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在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注: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a α来表示

a α a∩α=A a∥α

55、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符号表示:a α

b β? a∥α

a∥b

C

·

B

·

A

·

α

P

·

αL

β

共面直线

?a∥c

2

π

56、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①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

平行。

符号表示:a β

b β

a∩b = P β∥α

a∥α

b∥α

②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

(1)判定定理;

(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57、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①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符号表示:a∥α

a β a∥b

α∩β= b

作用:利用该定理可解决直线间的平行问题。

②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符号表示:

α∥β

α∩γ= a a∥b

β∩γ= b

作用:可以由平面与平面平行得出直线与直线平行

③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在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平行于另外一个平面。

58、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①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l

如图,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公共点P叫做垂足。

α p

②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注意:1.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不可忽视;

2.定理体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与“直线与直线垂直”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

59、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①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60、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①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②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