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脑梗塞的针灸穴位治疗

合集下载

针灸疗法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针灸疗法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针灸疗法-眼针
• 朱氏等报道,用眼针治疗中风偏瘫188例 共258次,瘫痪肢体抬高即刻效应阳性率 为85.66%,提示眼针具有明显增强瘫痪 肢体的抬高作用。
针灸疗法-舌针
舌针是用针刺或其它方法刺激舌上 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舌体定穴,在舌体两侧,距边缘2- 3mm,有一个5×25mm的长行区域;
– – – – – 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辅穴:极泉、委中、尺泽 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 手指固握加合谷; 言语不利加金津、玉液放血。
针灸疗法-体针
按时取穴法
• 管氏等应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中风病100例, 与循经取穴治疗对照,提示子午流注针法能提 高针灸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同时对60例中风患 者,采用心电监护仪直接观察针刺不同时辰的 同一经穴和同一时辰的不同经穴,对心肌缺血 即时效应的影响,并作了临床验证。证实了经 络气血存在着与时间节律相关的盛衰变化;经 穴确实有经气开阖的特点。
针灸疗法-头针
取穴有三种: – 以大脑生理解剖为理论基础的焦氏头针、方 氏头针、朱氏颅针 其中焦氏“运动区”在本病中应用广泛,主 要集中于运动区、足运感区等区域。张氏等 分类治疗120例,总有效率为96.67%,认为 本法对改善语言、精神状态及瘫痪肢体功能 恢复作用明显。
针灸疗法-头针
–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头部腧穴治 疗法 主要表现在百会透曲鬓上,于氏等用 此法对照治疗63例,说明此疗法对机 体有选择的、整体的良性调整作用。 或百会透曲鬓配合体针;或配合在前 神聪透悬厘穴;亦有百会透前顶加率 谷透悬厘;百会透太阳。
针灸疗法-体针
辨证分型取穴
• 何崇、关元、双足三里、 双三阴交, – 阴虚阳亢型取双神门、三阴交、太冲、 复溜、太溪; – 风阳浊痰型取双风池、外关、丰隆、 行间、足临泣;

脑中风脑梗塞的针灸穴位治疗(建议收藏)

脑中风脑梗塞的针灸穴位治疗(建议收藏)

脑中风的针灸治疗❖中风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仅有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为主症的疾病。

❖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属中风范畴。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风- 脑栓塞、脑血栓形成。

(脑梗塞)❖小中风-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包括TIA发作。

•病因病机简述•中风的产生原因及机理复杂,多为风、火、痰、瘀、虚所致.且与心、肝、肾三脏失调有关。

•肝主风,肾主水,心主火,脾主湿,气血经络易瘀,五脏易虚。

•中风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亦称“卒中”。

又称“大厥”,“薄厥”,“偏枯”,“风痱”。

•作为病因,《金匮要略》认为“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

”根据病位深浅和病症轻重表现不同,分为中经络,中脏腑。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

.文档交流•唐宋以前多以外风是论。

唐宋以后逐渐认识到急性脑血管病为内风所致,称为“类中风”,以区别外风。

多以风、火、痰、虚论.清代王清任中风则以血瘀而论.....。

.文档交流中脏腑-病情急重,病位深。

•闭证:卒然昏倒,意识障碍,半身不遂。

•——阳闭:属阳症.兼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颜面潮红,躁动不宁,舌苔黄腻,脉弦滑等。

用药至宝丹,安宫牛黄丸..。

文档交流•——阴闭:属阴症。

兼见口噤不开,两手紧握,肢体强痉,静而不言.用药苏合香丸。

•脱证:属阴阳离决。

兼见面色苍白,瞳孔散大,四肢厥冷,手撒口开,二便失禁,汗出如油,舌苔白滑,脉沉细缓。

用药参附汤加生脉饮。

.。

.文档交流中经络型-病情较轻,病位较浅•无神志意识改变,表现为口眼歪斜,肌肤麻木,半身不遂,言语不利,视物模糊等。

•肝阳上亢:兼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烦躁、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风痰阻络:兼头晕目眩,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弦滑。

痰热腑实则腹满,便结。

痰粘不爽,脉弦滑有力。

•气血两虚:肢软无力,手足浮肿,面色萎黄,暗淡无华,心悸气短,腰膝痠软,健忘,口干不欲饮。

脑梗塞按摩穴位

脑梗塞按摩穴位

脑梗塞按摩穴位关于《脑梗塞按摩穴位》,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老人经常会出现的脑梗塞症状,这类病症通常全是突发的令人没什么征兆。

当身旁有些人出現脑埂塞问题的情况下,以便防止脑梗塞导致比较严重的不良影响,就应当应用一些紧急措施。

在其中轻按脑埂塞病人人体上的一些穴道可以具有抢救实际效果,因此脑埂塞病人根据轻按什么穴道能够具有抢救实际效果呢?1、脑梗塞推拿人中穴部位:在嘴巴沟的上1/3处。

按摩手法:取仰卧,用大拇指手指尖掐着人中穴1分鐘,能量适度要重一些,以有酸胀感为度。

除病作用:人群中是抢救要穴,能够上升血压,影响人的吸气活动,有益于规律性吸气活动的运作,可预防因脑梗死所造成的突然晕倒、强烈腰背部疼痛、呼吸不畅等病症。

脑梗塞推拿什么穴道脑梗塞推拿哪儿脑梗塞推拿什么地方2、脑梗塞推拿劳宫穴部位:手握紧拳头时,中拇指手指尖下就是。

按摩手法:用一手大拇指按于劳宫穴,前后左右、上下方位各推揉劳宫穴2分鐘,左手和右手更替,以部分有酸胀感为宜。

除病作用:推动手臂血液循环系统,调整基础代谢,提高手臂骨节肌肉的协调能力和延展性,并可医治脑梗死造成的昏迷、头痛等。

3、脑梗塞推拿脚部人的大脑脚底反射区部位:双脚指头肉球所有,右边人的大脑的脚底反射区在左腿上,左边人的大脑的脚底反射区在右腿上。

按摩手法:取座位,用另一侧大拇指顺时针按揉人的大脑脚底反射区,2~3分鐘,以部分有酸胀感为宜。

3、医治脑梗塞的中医方法3.1、中医学把脑梗塞的这类状况称作中风,针对脑梗塞后遗症而言,中医学還是能够获得较为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的,早期治疗针对病人十分的关键,能够挑选散风通脉和活血化淤的药品来开展医治。

在日常生活中脑梗塞的人還是许多的,我们一定要积极主动就诊,找好的医院,找最好是的医生来为我们查验,我们一定要紧密配合医师的工作中,一定要多听取意见医师的建议,那样才可以保重身体。

3.2、脑梗塞的病人还可以挑选根据中医针灸或是是推拿的方式来开展医治,那样的治疗方法能够刺激性病人的经脉和穴道,针对修复病人的身体或是語言作用都是有较为非常好的实际效果,是脑梗塞后遗症病人的优选,但一定要到靠谱的医院门诊先查验随后明确治疗方案才对。

脑中风的针灸治疗方案

脑中风的针灸治疗方案
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脏疾病和脑中风的一个主要危 险因素。医生会建议你调整饮食以及生活 方式,或者给你开一些药来降低你的血压。
.
可以增加脑中风 危险性的疾病
LOGO
糖尿病 高血糖能增加你的危险性,因此, 你应该配合医生来加以控制。
心脏疾病 尤其是心跳不规则(心房纤 颤),心脏瓣膜病变,充血性心力衰竭, 或近期有过心脏病发作。如果你有其中一 种情况,医生会给你开一些药来稀释你的 血液,降低血胆固醇水平。
.
遇到突然中风的病人该 采取哪些措施?
LOGO
送病人入院应避免长途运送,尽量就 近就地治疗。中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一般医院都有救治的条件。长途运送有时 是非常危险的,可导致病情的骤然恶化, 使病人失去抢救的机会。
.
可以增加脑中风 危险性的疾病
LOGO
先前发作过中风或“小中风”(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TIA) 根据你发生中风最可能的 原因,医生会给你开一些特殊的药物或者 考虑手术治疗来去除颈动脉内的脂质沉积 。
Stroke 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
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床事件。
.
小动脉疾病
.
LOGO
LOGO
.
LOGO
.
LOGO
脑血管分布的解剖学知识
颈内动脉系统供应: 大脑前3/5部分脑组织 包括:额、颞、顶、基底节
1、颈内动脉分支 (1)眼动脉; (2)后交通动脉; (3)脉络膜前动脉; (4)大脑前A; (5)大脑中A
.
LOGO
脑血管病流行病学
脑血管病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 发率高、救治费高的常见病,我国平均每年200 多万人罹患此病,其中150万人以上死亡。
脑血管病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死因,严重威胁着 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 负担。

中风病诊疗方案

中风病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塞)中医诊疗方案定义:中风病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是由于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产生风、火、痰、瘀等,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者没有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相当于中医的中风病范畴。

一、诊断脑梗塞的诊断标准参照2005 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进行诊断。

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1996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

二、中医治疗(一)中医辨证施治1、中经络(无意识障碍)(1)肝阳上亢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2g,钩藤12g (后下),石决明15g (先煎),黄芩9g,梔子9g,川牛膝12g,杜仲9g,桑寄生9g,夜交藤9g,茯神9g。

头痛明显者加羚羊角粉3g(冲服,夏枯草12g以淸熄风阳;如伴烦躁失眠,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等肝阴虚者加干地黄12g,麦冬12g,五味子12g,生龙骨20g,减梔子、黄芩。

如偏瘫较重者可加木瓜12g,地龙12g,鸡血藤12g,桑枝12g 等通经活络之品;如舌质暗红、脉涩等有血瘀证时减黄芩、梔子加丹参12g,桃仁9g,土元12g以活血化瘀;语言不利甚加菖蒲9g,郁金9g,远志9g开音利窍。

中成药:①镇脑平肝丸(本院制剂,药物组成:天麻、钩藤、僵蚕、半夏、全蝎、红花、白附子等),每次6g,每日三次(2)风痰阻络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名家针方】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名家针方】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名家针方】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多数人如果中风后没有得到正确治疗,那就会容易出现中风后遗症。

中医认为,面对中风后遗症,中医针灸会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下文就具体介绍了一些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案例。

中风治疗1:面瘫症状:一侧眼睑不能闭合或抬起,嘴角下垂,伸舌偏向患侧,口角流涎。

取穴:太阳、四白、风池、地仓、颊车、合谷。

针灸方法:太阳可沿颧弓内缘进针,向颊车透刺。

四白可直刺触及骨孔,有放电感出现。

风池可刺向结喉,深达1.5~2寸。

地仓与颊车可相互透刺。

中风治疗2:失语症状:不能回答问题或听不懂问话,不能讲话,不能正确叫出物品名称。

取穴:上星、百会、风池、金津、玉液、通里、天柱、廉泉。

针灸方法:上星与百会可互相透刺,金津、玉液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廉泉可深刺向舌根,使酸胀感直抵舌根。

中风治疗3:上肢不遂症状:早期软弱无力,后期上肢拘挛,患肢不能自由屈伸。

取穴:极泉、尺泽、合谷、肩、曲池、外关。

针灸方法:针极泉应使放电感传至手指。

刺合谷使针感传至手指。

余穴可用平补平泻法。

中风治疗4:下肢不遂症状:患肢不能抬起,常伴足内翻,足掌不能着地。

取穴:委中、阴陵泉、昆仑、环跳、三阴交、阳陵泉、解溪、丘墟、照海。

针灸方法:针环跳、委中、三阴交时,均应使针感传至足。

丘墟可透刺照海。

余穴可施平补平泻法。

中风治疗5:便秘症状:便秘取穴:天枢、丰隆、水道、归来。

针灸方法:均取捻转泻法,行针1分钟,留针20分钟,每间隔5分钟,运针1次。

中风治疗6:尿失禁症状:尿失禁取穴:关元、气海、太溪、阴陵泉。

针灸方法:关元、气海施以毫针补法,可加灸,太溪宜用补法。

阴陵泉宜用泻法。

尿潴留可参照本组穴,加取中极,但诸穴均不宜针刺过深,防止损伤膨胀之膀胱。

中风治疗7:偏瘫症状:长期偏瘫伴肢体拘挛取穴:太阳、曲泽、阳交、解溪、委中。

针灸方法:可点刺出者,如太阳、曲泽、阳交、解溪、委中等,点刺放血,每穴出血量5~15毫升。

隔7~10天一次。

编者按:高先生中风后遗症首重治郁之法,是受李翰卿医案的启发。

中风病(脑梗塞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塞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应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后遗症期则以扶正固本为主。

因此,恢复期以益气活血、育阴通络为主要治法。

针灸穴位 百会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 百会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百会穴说明指导书总述百会,经穴名。

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三阳五会、顶上、巅上、维会、泥丸宫、五会、天满、三阳、白会。

属督脉。

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

主治痴呆、中风、失语、瘛疭、失眠、健忘、癫狂痫证、癔症、头痛、眩晕、耳鸣、脱肛、阴挺、胃下垂、肾下垂等。

平刺0.5-0.8寸。

1.名称百会穴2.别名三阳五会、顶上、巅上、维会、泥丸宫、五会、天满、三阳、白会3.出处《针灸甲乙经》4.隶属督脉5.位置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6.主治痴呆、中风、失语、瘛疭、失眠、健忘、癫狂痫证、癔症、头痛、眩晕、耳鸣、脱肛、阴挺、胃下垂、肾下垂7.功能益气升阳,开窍醒脑,宁心安神。

8.操作平刺0.5-0.8寸9.主要配伍配长强穴、公孙穴治脱肛10.定位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11.解剖在帽状腱膜中。

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

布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

12.名词释义百会,一名三阳五会。

头为诸阳之会,穴为手足三阳、督脉、足厥阴交会之处,百病皆治,故名百会。

13.功能作用益气升阳,开窍醒脑,宁心安神。

14.详细主治1、痴呆、中风、失语、瘛疭、失眠、健忘、癫狂痫证、癔症等神志病。

2、头痛、眩晕、耳鸣。

3、脱肛、阴挺、胃下垂、肾下垂等气失固摄而致的下陷性病证。

15.详细操作正坐,于前、后发际连线中点向前1寸处取穴。

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

平刺0.5-0.8寸。

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16.临床运用1、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眩晕、高血压、脑卒中、脑贫血、脑充血、休克、神经衰弱、癫痫、脱肛、子宫脱垂、痔疾、久泻、久痢、遗尿、声音嘶哑、耳鸣、咽喉肿痛、子痫、产后破伤风等。

2、现代研究,对血压有调整作用,如对垂体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对动物失血性休克有升压作用。

针刺百会可使大部分癫痫大发作的脑电图趋于规则化。

脑梗塞的针灸治疗方法

脑梗塞的针灸治疗方法

脑梗塞的针灸治疗方法
引言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
况有很大的影响。

传统的针灸治疗已经在脑梗塞的康复中展现了一
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针灸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方法
1. 临床针灸治疗
- 收点针刺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刺激,调节体内的气
血运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恢复,并提高神经功能的修复能力。

- 瘦脑与块脑针灸法:通过刺激头部和颈部的穴位,改善脑血
管的供血情况,增强脑细胞的代谢,促进脑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 火罐结合针灸法:通过采用火罐疗法和针刺疗法相结合的方式,起到温通经络、疏散寒湿的作用,促进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患者的脑营养供应。

2. 自我针灸治疗
- 穴位按摩法:患者可以按摩特定的穴位,帮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脑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 耳穴贴压法:通过在耳朵上贴压特定的穴位,起到刺激和调节神经、循环、内分泌系统的作用,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 脑部通气法:通过练深呼吸、闭气和鼻腔内按压等方法,增加脑部的供氧量,促进脑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结论
针灸治疗是一种针对脑梗塞康复的常用方法。

选择适当的针灸治疗方法,患者可望获得一定的疗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脑梗塞患者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应咨询专业医师,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醒脑开窍疗法

醒脑开窍疗法

醒脑开窍针刺特色疗法治疗中风1、中风病病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内经》“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石学敏认为中风病的主要病理机制是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致神无所依,肢无所用,故出现神志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

2、治则:醒神开窍。

以开窍启闭,改善无神之府-----大脑的生理功能为主,取穴以阴经为主。

3、处方:主穴:人中、内关、三阴交配穴:肢体配穴:委中、极泉、尺泽言语障碍:金津、玉液、语门(经验穴)方义:人中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取之可调督脉,开窍启闭以健脑醒神。

内关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属手厥阴心包之络穴,有养心安神,疏通气血之功。

三阴交为三阴经之会,有益肾生髓之效,肾藏精生髓,脑为髓海,髓海有余可促进脑生理功能恢复。

1、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 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 )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淆无感觉。

( 4 )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 5 )根据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进针。

6.主穴:双侧内关、人中、患侧三阴交。

副穴:患侧极泉、尺泽及委中.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拘挛,加合谷;语言不利或失语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操作: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 . 5 一1 . 0 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 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 . 3 一0 . 5 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 度斜刺,进针1 一1 . 5 寸,用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 次为度。

( 6 )针刺操作实施手法后。

非立即留针,而是要求患者先活动患肢。

各穴手法实施后除三阴交留针外,其余各穴均不留针。

针刺三阴交使患胶抽动后将针提至皮下,不出针,’让患者活动,留针时再将针刺至得气深度。

穴位注射疗法结合针灸电疗仪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体会

穴位注射疗法结合针灸电疗仪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体会

三针 、 双侧风池 、 风府 ; 配穴取 内关 、 门、 神 三阴交 、 关元 、 丰隆均双
侧。( ) 7 小便失禁 的患者 , 可选 益气 固元 的药 物 , 如黄 芪注射 液 等; 主穴 : 头部取百会 、 足运感区 , 腹部取关元 、 水道 、 双侧 , 针前需 排空小便 , 针刺时针感需传至会 阴部 ; 配穴取 内关 、 神门 、 尿点 、 j 阴交均取双侧 。对上述有些不宜穴位注射 的穴位 , 可采用传统针 灸针法结合 电疗 的方法 , 或穴位注射结合针灸配合为一组 的方 法
复期 , 患者 多数 留有 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中风之病位在脑 , 因病灶所处部位不 同, 临床表现 各异 。针对 中风后遗症病 灶病位 的不 同, 笔 者分别给 患者采用穴位注射疗法结合 青岛 Ⅱ型针灸治疗仪 电疗的方 法, 通过辨证取穴 , 发现对 多数 中风后遗症患者均有较好的效果。
【 关键词 】 穴位 注射 ; 针 灸电疗; 中 风后遗症
Hale Waihona Puke 穴 位 注射 疗 法 结合 针 灸 电疗 仪治 疗 中风后 遗 症 的体 会
杨成林 周 语 平 刘光 炜
甘 肃 中医学院( 甘肃
兰州 7 0 0 ) 3 00
【 摘要】 中风为 中医 病名 , 又名脑卒 中。在 当前各类疾病 中具有高发病率 、 高致残 率的特点。急性阶段 经抢救 治疗后大 多 进入恢
笔者在以往的临床工作 中, 运用穴位 注射疗法结合针灸 电疗 仪治疗 中风后遗症取得 了满 意的疗效 , 该疗法具 有操作简 单 , 治 觉功能失常的患者 ; 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者 , 主穴取视 区双 侧 、 百 会、 风池双侧 ; 配穴取 攒竹 、 白、 阳 丝竹 空 、 阳、 自均 取双侧 。 太 四 复视者主穴取视 区、 百会 、 完骨 、 风池 、 天柱均取 双侧 、 颈夹脊穴 ; 配穴取患侧攒竹 、 精明 、 四白、 阳均取双 侧。( ) 太 6 认知功 能失常 的患者 , 主穴 : 以头部腧穴为主 , 可取 顶三针 、 百会及左右 各 1c m 处、 额三针 、 上星 、 双侧 头维 、 三针 、 颞 率谷 向前 、 、 三向刺 、 后 下 项

董氏奇穴治疗学2——脑中风、中风后遗症

董氏奇穴治疗学2——脑中风、中风后遗症

董氏奇穴治疗学2——脑中风、中风后遗症第二章脑中风、中风后遗症(一)中风急性发作1、十二井穴点刺放血。

(二)半身不遂(偏枯、偏瘫)1、特效处方:(1)灵骨穴、大白穴特效(疗效优于十四经,健侧取穴,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2)针八关穴,配灵骨穴、大白穴,特效。

2、针木火穴,特效。

3、针神肩穴,配中白穴、下白穴,效佳。

4、针肾关穴、通肾穴、通关穴、上三黄穴,特效。

5、针正会穴、前会穴、后会穴、驷马穴,特效。

6、针三重穴,上营穴、下营穴,效佳。

7、五岭穴、总枢穴、膝后太阳区放血。

8、针肩中穴、建中穴、地宗穴、骨关穴、木关穴。

9、正会穴、前会穴、后会穴(斜刺透穴)加州圆穴、州昆穴、州仑穴透穴可加电针10、州火穴、州金穴、州水穴,配镇静穴、肾关穴、天黄穴、其黄穴。

11、针肩中穴、建中穴、重子穴、重仙穴,配六完穴、木留穴。

12、针上九里穴、中九里穴、下九里穴配八关穴、三叉穴。

13、针肾关穴,特效(双侧取穴)14、灵骨穴、大白穴,特效。

15、九里穴,使用倒马针法,特效。

16、对侧重子穴、重仙穴,效佳。

17、肾关穴、正会穴、后会穴。

18、治疗中风手脚不灵活、不能握拳伸张:针火连穴、火菊穴、火散穴,单脚取穴19、治疗中风手脚不灵活:针三叉一穴、三叉二穴、三叉三穴20、高血压中风之半身不遂:五岭穴点刺放血。

(三)中风昏迷不醒1、针其门穴、其角穴、其正穴,特效。

2、针李白穴,云白穴,有卓效。

3、针天宗穴、还巢穴,有效。

4、针妇灵一穴、妇灵二穴,特效。

5、正会穴、前会穴、后会穴、灵骨穴。

(四)口眼喎斜、口眼歪斜(五)中风舌强不语、舌强难言1、针地宗穴,特效。

2、针上三黄穴,疗效卓著。

3、针三风穴,配正会穴,有效。

4、针肩中穴,配商丘穴更佳。

5、商丘穴、正会穴。

(六)舌僵硬不适1、金津穴、玉液穴放血。

(七)中风手足拘挛1、针上三黄穴,配通关穴、肾关穴,有效。

2、针灵骨穴、大白穴深针有效(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3、针八关穴,神效。

中风瘫痪针灸秘诀

中风瘫痪针灸秘诀

中风瘫痪针灸秘诀一、中风口眼斜:听会颊车地仓。

凡向左者,宜灸右;向右者,宜灸左,各灸陷中二七壮。

艾炷如麦粒大,频频灸之,取尽风气,口眼正为度。

一法:以五寸长笔管中,插入耳内,外以面塞四围竹管上头,以艾灸二七壮,右灸左,左灸右。

【听会穴】听会,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别名听呵、听河、后关。

属足少阳胆经。

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和颞浅动脉。

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口眼斜,及中耳炎,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等。

直刺0.5-1寸。

艾条灸5-10分钟。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解剖〗有颞浅动脉耳前支,深部为颈外动脉及面后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皮下为面神经。

〖主治疾病〗耳鸣,耳聋,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歪斜,面痛,头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颊车穴、地仓穴治中风口眼歪斜;配迎香穴治耳聋气痞;配耳门穴、听宫穴治下颌关节炎。

〖刺灸法〗直刺0.5寸;可灸。

〖别名〗耳门穴,听呵穴,听诃穴,后关穴。

〖穴义〗胆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

〖名解〗1)听会。

听会者即耳能听闻声音也,此指穴内的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无物阻隔声音的传递也。

本穴物质为瞳子髎穴下传的天部寒湿水气,至本穴后,此气吸附了更多的天部寒湿水气并化雨冷降于地,天部气血因而变得虚静,如远处声音听亦能明,故名(除上述解释之外另有一解,此即是从阴阳的角度来解释听会之名。

听的感官过程为耳朵接收外部声音,也就是从外入内、从阳入阴。

由于声音传递的这一过程是从阳入阴,因此,它要求耳部的气血运行变化也要与此同步,表现出由阳向阴的变化转变,如此,人体外部的声音之阳才能进入体内的阴部,声音感受器才能听之而会。

)2)耳门穴。

耳,穴在耳部也。

门,出入的门户也。

名意指胆经气血由此进入耳腔。

如听会之解,本穴的气血变化为气态物散热冷降并化为地部经水,经水则循本穴的地部孔隙进入耳腔,本穴如同胆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穴。

治疗中风的穴位(上)

治疗中风的穴位(上)

治疗中风的穴位(上)穴位按摩防治中风的原则是: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按摩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主要方向是溶栓和止血,以解除颈脑血管痉挛和降低颅内压,疏通肢体脉络。

下肢瘫痪:取悬钟,承山,阳陵泉,足三里,伏兔,环跳等穴位,进行点压8-10秒钟。

一、【悬钟穴】悬钟穴(胆经)取穴方法:悬钟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悬钟穴意义: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飞落而下。

功能作用:清热生气。

主治疾病: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膝腿痛,脚气,腋下肿。

〖生理解剖〗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处;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二、【阳陵泉穴】阳陵泉穴(胆经)取穴方法: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

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此治疗中风的穴位为胆经气血会合之处,故为胆经合穴。

主治疾病:半身不遂,麻木,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消化不良、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腰腿疲劳、胃溃疡、坐骨神经痛、胆囊炎、高血压、遗尿等。

该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生理解剖〗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处。

三、【环跳穴】环跳穴(胆经)取穴方法:环跳穴位于人体的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疾病: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生理解剖〗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

四、【承山穴】承山穴(膀胱经)取穴方法: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

功能作用:运化水湿,固化脾土。

主治疾病: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内庭穴在中风后遗症中的应用

内庭穴在中风后遗症中的应用
盐在中风后遗症中的应用
袁鹤庭孙深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扬州225001)
内庭穴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于第二跖趾关节
足三里、悬钟、丘墟、解溪等穴,得气后留针 30rain,起针后再强刺激内庭穴,患肢又屈伸抬腱 数次,每目行针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 天,经3个疗程治疗为限,对比观察疗效。 2.2对照组
功能为主要目的。针灸治疗是以疏经通络。活血
化瘀,凋和气血为原则。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f^]庭穴是足阳明经荥穴,茕喻作水流尚微浆j]=末
成大流,(此理解为经气尚微)是经气流行的酃他,
收稿H期:20州一06一(】8
万方数据
痛不可屈伸”。《马丹阳十二穴歌》“内庭次趾外, 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占训明确指出了内庭 穴治疗肢体厥的功效。而在临床实践中,确实受 到r特殊的疗效。中风瘫痪患者,对瘫痪首先感 到是悲观失望,而针刺内庭穴,使瘫痪下肢即时屈 伸,令患者看到了肢体功能恢复的希望,列进一步
治疗充满信心,充分调动患者配合治疗、旮主运动 酌积极性。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经 治疗首先是由F肢功能先恢复,而后上肢功能逐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 以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学术会议”制
10倒,50~59岁16例,60~69岁38例,70~79 岁14例。经CT诊断为脑溢血者37例.脑血栓 形成者28例。脑梗塞者13例。左侧偏瘫45例, 右侧偏瘫33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 照组32例,进行对比治疗观察。
lO次,下肢自主屈伸力度加大,右上肢亦能抬举,
针3个疗程,患者上下肢肌刀均达v级.病愈出 院。
5体会 本文论及的是中风后遗症中肢体瘫痪之下肢
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治疗,是以恢复瘫痪肢体

脑梗塞的针灸方法

脑梗塞的针灸方法

脑梗塞的针灸方法脑梗塞的针灸治疗针灸可以治疗脑梗塞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肯定。

但是我们对于该在什么时间采取针灸治疗这个问题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其实治疗疾病讲究的就是在最佳的时间进行,才可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脑梗塞患者应该如何进行针灸吧?传统的医学理论认为针灸治疗应该选择在脑梗塞后遗症的期间进行。

而且目前有一些学者仍对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针刺持否定态度。

因此,我国很多地区对脑梗塞的治疗依然是在脑梗塞患者经神经内科治疗结束后,再转至中医医院或专科进行针灸治疗。

结果常常使患者错过了早期针灸治疗促进疾病恢复的机会。

而现代的先进医学理论说,脑梗塞患者应在早期就及时进行针灸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大多数脑梗塞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是一个自然过程。

大量临床与实验证明,针刺对脑缺血后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脑水肿,减少梗死体积。

针刺可抑制缺血性神经元凋亡,提高缺血后脑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合成或释放。

早期针灸干预治疗的方法,能显着提高脑梗塞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

脑梗塞患者早期及时进行针刺治疗,可阻止病情继续发展,提高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与代偿能力,加速自然恢复过程,缩短病程,为功能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

因此,只要患者生命指征平稳,识清楚,病情稳定,早期就可进行针灸治疗。

脑梗死患者可在发病48小时后即进行针灸治疗;脑出血患者可在发病1周后进行针灸治疗。

那么你对脑梗塞何时进行针灸治疗最合适有所了解了吗?其实,我们的介绍只是在理论上做的一些比对,而患者朋友们应根据自己的病情按照医生的安排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针灸治疗,这才是最正确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风针灸治疗

中风针灸治疗

中风针灸治疗常用穴位:合谷/101次、百会95/次、曲池82/次、足三里/80次、风市6 5/次、颊车/62次、肩髃、地仓、人中、阳陵泉、血海、三阴交、太冲、外关、风池、手三里、臂臑、下关、丰隆、悬钟、三阳络。

对症取穴:1(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等。

随症加减:手肿胀者加液门/手拘挛者加后溪、三间、八邪/腕部拘挛者加大陵/肘部拘挛者加曲池、尺泽/膝部拘挛者加曲泉/踝部拘挛者加太溪/足趾拘挛者加八风/足内翻加照海、申脉。

2(语言蹇涩)内关、人中、哑门、廉泉、通里、中冲、金津、玉液等。

3(口眼斜)地仓、颊车、内庭、合谷、承泣、下关、攒竹、迎香、瞳子髎、上关等。

流涎者加承浆。

4(吞咽困难)廉泉(舍三针)、天突、人迎、内关、照海等。

辨证取穴1(肝阳上亢)水不涵木——肾腧、肝腧、太冲、太溪/肝阳暴张——太冲、太溪、三阴交、四神聪。

2(风痰阻络)——丰隆、阳陵泉。

3(痰热腑实)——天枢、丰隆、中脘、上巨虚。

4(气虚血虚)——气海、关元、血海。

5(脾虚痰恋)——脾腧、丰隆、公孙、三阴交。

大接经法:是按照静脉流注次序取井穴针刺。

分两种:1——从阴到阳:从手太阴经开始{少商-商阳-历兑-瘾白-少冲-少泽-至阴-涌泉-中冲-关冲-足窍阴-大墩}。

2——从阳到阴:从足阳明经开始{至阴-涌泉-中冲-关冲-足窍阴-大墩-少商-商阳-历兑-瘾白-少冲-少泽}。

操作方法:用0.3细针1寸针,一般每日或两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不要求出血,捻转10秒,出针后按压,每次取一侧穴位,两侧交替使用。

分期论治法1急性期【发病2周内】-人中、内关、健侧曲池、合谷、足三里、委中。

2痉挛期【发病2周到4周】-极泉、尺泽、间使、臑会、天井、四渎、外关、八邪、殷门、承筋、照海、三阴交、伏兔、津丘、申脉、解溪、八风。

3相对恢复期【发病5周到半年】-同痉挛期,后期可加鱼际、阳池、大陵、髀关、血海。

4后遗症期-配合扶正固本。

中风治疗--乙亥.针灸篇17【足少阳胆经之风市穴,治中风瘫痪】

中风治疗--乙亥.针灸篇17【足少阳胆经之风市穴,治中风瘫痪】

中风治疗--乙亥.针灸篇17【足少阳胆经之风市穴,治中风瘫
痪】
15

足少阳胆经之风市穴,治中风瘫痪
在大腿外侧,从膝盖交接的缝这里直上七寸,这穴道称之为风市穴。

风市穴是治疗中风、瘫痪的大穴。

过去找穴的方法是叫病人立正手一贴,中指尖到处是穴道。

如按古书《三国志》刘备的手,一扎就扎到阳陵泉上了。

每个人的手长不一样。

指尖到处是穴,过去有这种找法。

是用膝盖外侧上七寸就是风市穴。

风市、环跳都是中风的大穴,脚、膝盖麻木不仁,都可以下针风市、环跳。

注意:下风市穴的时候采用深针,因为这位置肉多。

从两个肌肉缝下去的时候,都是用三寸针,下去要碰到骨头才有效果。

任何的病人中风,都会用到风市穴。

膝盖没有力是没有什么虚实的,膝盖没有力,在风市跟阴市下针。

与足阳明胃经的阴市合并使用。

病人坐下去站不起来,膝盖没有力,下面就将风市、阴市合并使用。

从风市下二寸是中渎穴,中渎穴是少阳的一个别络,其治症是增加风市的效果。

中渎可以治的病,风市通通可以治。

风市能治的病,中渎不见得能治,中渎是一个加强风市效果的一个穴道。

待续:丙子.倪海厦《人纪》-针灸篇17.[16.足少阳胆经之阳关穴(治风湿性关节痛风),阳陵泉穴(筋会,中风)]
完稿于:己亥年庚午月丙戌日。

中医治疗中风的医案

中医治疗中风的医案

中医治疗中风的医案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中医药在治疗中风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就来分享几个中医治疗中风的医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指导。

医案一:舒筋活络,通络化瘀患者,男性,60岁,被诊断为右侧脑梗塞余症,主要表现为右侧肢体无力、语言不清、咀嚼困难。

中医治疗选用了激活气血、舒筋活络的方法。

方剂主要是活血化瘀汤,药物包括红花、桃仁、川芎等,每日3次服用。

此外,还使用了针刺疗法,针灸穴位有足三里、合谷等。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肢体无力减轻,语言恢复清晰,咀嚼功能恢复正常。

医案二:补肾益气,祛痰开窍患者,女性,55岁,被诊断为脑中风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右侧肢体无力、口舌生疮、咳嗽痰多等症状。

中医治疗采用了补肾益气、祛痰开窍的方法。

方剂主要是十全大补汤加减,药物包括黄耆、防风、半夏等,每日2次服用。

此外,还使用了艾灸疗法,选择了肾俞、百会等穴位。

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肢体力量恢复,口舌生疮痊愈,咳嗽痰多明显减少。

医案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患者,男性,70岁,被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意识模糊、吞咽困难、大便不通等症状。

中医治疗采用了清热解毒、开窍醒神的方法。

方剂主要是清开灵加减,药物包括黄连、连翘、柴胡等,每日3次服用。

此外,还使用了脑部拔罐疗法,结合了风池、百会等穴位。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意识明显改善,吞咽困难减轻,大便恢复正常。

以上是三个中医治疗中风的医案,展示了中医药在中风治疗中的丰富经验。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中风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坚持药物治疗和其他辅助疗法,如针灸、拔罐等,以加速康复过程。

希望以上医案对正在接受中医治疗的中风患者有所启发,早日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闭证 :卒然昏倒,意识障碍,半身不遂。
? —— 阳闭: 属阳症。 兼见面赤身热, 气粗口臭, 颜面潮红, 躁动不宁,
舌苔黄腻,脉弦滑等。用药至宝丹,安宫牛黄丸。
? —— 阴闭: 属阴症。 兼见口噤不开, 两手紧握, 肢体强痉, 静而不言。
用药苏合香丸 。
? 脱证:属阴阳离决。兼见面色苍白,瞳孔散大,四肢厥冷
? 病因病机简述
? 中风的产生原因及机理复杂, 多为风、 火、痰、瘀、虚所致。 且与心、 肝、肾三脏失调有关。
? 肝主风,肾主水,心主火,脾主湿,气血经络易瘀,五脏易虚。
? 中风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中亦称 “卒中 ”。又称 “大厥 ”,“薄厥 ”,“偏
枯 ”,“风痱 ”。
? 作为病因,《金匮要略》认为 “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 ”根据病位深
太冲 神阙(隔盐灸)
中风单症治疗
假性球麻痹:上神经元损伤,三主证: (言语困难、发声困难、进食 困难)。情感障碍,强哭强笑,表情淡漠。
咽反射存在,软腭反射消失。 取穴:百会 风池 风府 金津 玉液(放血)完骨 通里 照海 痰证:丰隆
.
肾虚:复溜
精品文档
单纯偏瘫 取穴:上肢:极泉 肩髃 肩髎 曲池 外关 合谷。 下肢;环跳 髀关 伏兔 阳陵泉 肢端神经血管营养障碍: 局部火针点刺或放血 上肢:八邪 下肢:八风
配穴: 肝阳上亢:太冲 太溪(复溜)百会放血
痰热腑实: 曲池 内庭 丰隆
风痰阻络: 丰隆 合谷
气虚血瘀: 气海 三阴交
口歪:
颊车 地仓
上肢不利 : 肩髃 合谷
下肢不利: 环跳 阳陵泉
尿失禁:
关元 阴陵泉 三阴交
2、中脏腑 治则 :醒神开窍 启闭固脱 主穴:百会 人中 内关 配穴: 闭证:十二井穴(放血)合谷 脱 证:关元(灸)气海
曲池→少海 外关→内关
合谷→劳宫 环跳→风市
阳池→大陵 阳关→ 曲泉
阳陵→阴陵 绝骨→三阴交
丘墟→ 申脉 太冲→涌泉
适应证:后遗症半身不遂。
内关
足三里
后背五脏俞
.
取穴: 心俞 肝俞 脾俞 肺俞 肾俞 隔俞 适应证:气血亏虚半身不遂
精品文档
.
太冲
患肢肌张力高 取穴:
上肢:尺泽 曲池 腕骨→劳宫 下肢:血海 太溪 阳陵泉→阴陵泉 足内翻:丘墟→照海
王乐亭经验
1.手足十二针
取穴:曲池 内关 合谷
足三里
阳陵泉 三阴交
适应证:中经络半身不遂
2.老十针
取穴:上脘 中脘 下脘 气海天枢
适应证:脾肺不足半身不遂
3.手足十二透针
取穴:肩髃→臂臑
腋缝→胛缝
,手撒口
开,二便失禁,汗出如油,舌苔白滑,脉沉细缓。用药参附汤加生脉
饮。
中经络型-病情较轻,病位较歪斜 ,肌肤麻木 ,半身不遂 ,言语不利 ,视
物模糊等。
? 肝阳上亢:兼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烦躁、便秘、尿赤、
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 风痰阻络:兼头晕目眩,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弦滑
脑中风的针灸治疗
精品文档
? 中风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 仅有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为主症的疾病。
? 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属中风范畴。 ? 出血性中风 —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缺血性中风 — 脑栓塞、脑血栓形成。 (脑梗塞) ? 小中风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包括 TIA 发作。
浅和病症轻重表现不同,分为中经络,中脏腑。
“邪在于络,肌肤不
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
言口吐涎。 ”
? 唐宋以前多以外风是论。 唐宋以后逐渐认识到急性脑血管病为内风所
致,称为 “类中风 ”,以区别外风。多以风、火、痰、虚论。清代王清
任中风则以血瘀而论。
中脏腑-病情急重 ,病位深。
。痰热腑实
则腹满,便结。痰粘不爽,脉弦滑有力。
? 气血两虚:肢软无力,手足浮肿,面色萎黄,暗淡无华,心悸气短,
腰膝痠软,健忘,口干不欲饮。脉细无力,舌苔白,质淡。
? 血瘀气滞:半身不遂,言语不利 ,肢体疼痛。脉涩,舌质黯紫,舌
苔白。
针灸治疗
1、 中经络
治则 :醒神开窍 疏通经络
主穴:百会 人中 内关 极泉 尺泽 足三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