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面福建农林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案2021
《分子生物学》授课计划
《分子生物学》授课计划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为: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分子生物学在生物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1)分子细胞学基础: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分子机制。
(2)基因与蛋白质:了解基因组、基因表达、基因调控和蛋白质合成等基本概念。
(3)DNA重组与基因工程:掌握DNA重组技术、载体、克隆、转化等基本原理和方法。
(4)细胞信号转导:了解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信号转导调控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5)表观遗传学:学习表观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表观遗传学在生物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2. 实践操作技能(1)PCR技术操作:学习PCR仪操作方法,了解DNA扩增原理。
(2)基因克隆与表达:掌握基因克隆技术,了解基因表达调控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3)细胞培养技术:学习细胞培养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课程实验安排实验一:基因工程操作基础(包括质粒提取、转化等)实验二:细胞培养技术实践实验三:PCR技术应用(包括DNA鉴定、序列测定等)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评估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程总结与展望本课程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分子生物学在生物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通过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学生将具备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
展望未来,分子生物学将在基因治疗、生物医药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将继续关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分子生物学备课教案
分子生物学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掌握DNA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基因表达的过程和调控。
4. 掌握常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二、教学内容1. 分子生物学概述1.1 概念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中生物大分子(如核酸和蛋白质)结构、性质和功能的学科。
1.2 研究内容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以及基因调控、突变、重组和修复等基本过程。
2. DNA的结构和功能2.1 DNA的结构DNA是由核苷酸单元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包含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
2.2 DNA的功能DNA是生物体内编码遗传信息的分子,负责遗传物质的传递和转录。
3. 基因表达的过程和调控3.1 转录转录是将DNA的信息转录成RNA的过程,包括启动、延伸和终止三个阶段。
3.2 翻译翻译是将RNA的信息转化为氨基酸序列的过程,通过核糖体将核酸翻译成蛋白质。
3.3 基因调控基因调控通过转录因子和某些隐性RNA来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包括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4.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4.1 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体外扩增DNA的技术,常用于DNA序列分析、基因克隆和遗传疾病诊断等。
4.2 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技术包括限制性酶切、DNA连接和转化等步骤,可用于将特定基因插入宿主细胞中。
4.3 蛋白质电泳蛋白质电泳是一种将蛋白质按照电荷和大小分离的技术,常用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
5. 教学方法5.1 创设情境利用实验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探索欲望。
5.2 合作学习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操作和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直观认识。
6. 教学评价6.1 课堂讨论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回答问题、解释现象,检验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分子生物学》教案提供给学生的
《分子生物学》教案一、教案简介1. 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2. 适用对象: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3. 课时安排:共32课时4.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2.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3. 基因表达调控: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4. 分子生物学技术:PCR、基因克隆、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原理与应用5. 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概念、技术及其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技术及其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验设计和操作步骤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针对分子生物学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4.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手操作分子生物学实验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4.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五、教学资源1. 教材:《分子生物学》(第五版),作者:王喜忠、李宏图2. 辅助教材:《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作者:张丽华3. 网络资源:分子生物学相关的研究论文、实验方法和技术教程4. 实验室设备:PCR仪器、基因克隆设备、蛋白质分析仪器等。
六、教学活动安排1. 课时分配:基本概念与技术原理:4课时遗传信息传递:6课时基因表达调控:5课时分子生物学技术:8课时(含实验操作)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5课时2. 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第1-4课时:介绍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包括DNA、RNA、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5-10课时:讲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DNA复制、转录、翻译等。
第11-15课时:探讨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调控差异。
分子生物学教案
分子生物学教案教案:分子生物学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掌握DNA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3. 了解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
二、教学内容1. 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2. DNA的结构和功能;3. 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RNA、DNA等课堂话题,激发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DNA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是什么。
步骤二:概念介绍(10分钟)1.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学科;2. 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
步骤三:DNA的结构和功能(25分钟)1. DNA的基本结构:双螺旋结构、核苷酸的组成等;2. DNA的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蛋白质合成的模板等。
步骤四: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35分钟)1. 基因的表达:DNA转录成RNA;2. 可变剪接:同一基因产生多种不同的蛋白质;3. 转录因子:调控基因的转录过程;4. 乙基化修饰: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5. 后转录调控:通过剪接、RNA编辑等方式调控基因表达。
步骤五:课堂练习(20分钟)1. 学生进行与DNA结构和功能、基因表达调控相关的练习题;2. 教师解答学生疑惑。
四、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2. 提醒学生复习重点内容;3.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五、板书设计[D] DNA结构 [F] DNA功能1. DNA的基本结构2. DNA的功能- 双螺旋结构 - 遗传信息传递- 核苷酸的组成 - 蛋白质合成的模板...[G]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1. 基因的表达2. 可变剪接3. 转录因子4. 乙基化修饰5. 后转录调控...六、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DNA在遗传学和进化中的作用;2. 思考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对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影响。
这是一个简单的分子生物学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对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的理解。
分子生物学教案
分子生物学教案
一、引言
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体内的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并掌握相关研究方法和技术。
二、DNA的结构与功能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负责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其结构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碱基组成。
DNA的功能主要包括存储遗传信息、复制和转录。
三、RNA的结构与功能
RNA(核糖核酸)是DNA的近亲,也负责遗传信息传递,但其结构和功能略有不同。
RNA分为mRNA、tRNA和rRNA三种,分别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
四、蛋白质合成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功能最为复杂的分子,由氨基酸组成。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是RNA与蛋白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五、基因调控
基因调控是细胞内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一系列调控因子对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调控。
主要包括DNA甲基化、转录因子结合等方式。
六、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研究分子生物学的关键手段,包括PCR、蛋白质纯化、基因克隆等多种方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支持。
七、分子生物学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医学、农业、食品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基因治疗、转基因技术等,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八、总结
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有所了解,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科学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教案
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
2、使学生掌握常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包括其原理、操作步骤和应用领域。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PCR 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核酸电泳技术的原理和操作。
(3)基因克隆的基本流程。
2、难点(1)PCR 反应体系的优化和常见问题的解决。
(2)基因克隆中载体的选择和构建。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步骤。
2、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通过介绍一些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的疾病诊断、基因治疗等实际应用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2、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概述(1)简单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如 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2)列举常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如 PCR、核酸电泳、基因克隆、DNA 测序等。
3、 PCR 技术(1)原理:讲解 PCR 技术的基本原理,即通过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适温延伸的循环过程,实现 DNA 片段的指数扩增。
(2)反应体系:介绍 PCR 反应体系的组成成分,包括模板 DNA、引物、dNTPs、Taq DNA 聚合酶和缓冲液等,并说明各成分的作用。
(3)操作步骤:详细讲解 PCR 的操作步骤,包括模板 DNA 的制备、引物设计、反应体系的配制、PCR 扩增程序的设置等。
(4)应用:举例说明 PCR 技术在基因诊断、遗传分析、物种鉴定等方面的应用。
4、核酸电泳技术(1)原理:解释核酸电泳的原理,即根据核酸分子在电场中的迁移速率不同来分离和鉴定核酸片段。
(2)琼脂糖凝胶电泳:介绍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操作方法,包括凝胶的制备、样品的加载、电泳条件的设置等。
分子生物学教学教案
分子生物学教学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分子生物学》教材,第四章“DNA复制”。
具体内容包括:DNA复制的过程、DNA复制机制、复制起点和复制的酶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复制的过程及机制,掌握复制起点和复制的酶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分子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DNA复制的过程及机制、复制起点和复制的酶的作用。
重点:DNA复制的过程、复制机制和复制酶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克隆羊多莉的诞生”为例,引导学生思考DNA复制在生物繁殖中的重要性。
2. 知识点讲解:(1)介绍DNA复制的过程:解旋、合成子链、形成子代DNA分子。
(2)讲解DNA复制机制:半保留复制、双向复制。
(3)阐述复制起点的作用:启动复制、确定复制方向。
(4)介绍复制的酶:DNA聚合酶、解旋酶、连接酶等。
3. 例题讲解:分析DNA复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复制错误、修复等。
4. 随堂练习:(1)简述DNA复制的过程。
(2)解释DNA复制机制的作用。
(3)列举至少三种复制的酶及其作用。
5. 知识拓展:介绍DNA复制在医学、生物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基因治疗、克隆技术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DNA复制板书内容:1. 复制过程:解旋、合成子链、形成子代DNA分子2. 复制机制:半保留复制、双向复制3. 复制起点:启动复制、确定复制方向4. 复制酶:DNA聚合酶、解旋酶、连接酶等七、作业设计:1. 简述DNA复制的过程。
答案:DNA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通过解旋、合成子链、形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2. 解释DNA复制机制的作用。
答案:DNA复制机制的作用是确保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保证子代细胞的基因组与亲代细胞一致。
《分子生物学》教案(精)
复制过程包括起始、延伸和终止三个阶段,其中起始阶 段需要引物合成。
DNA损伤修复机制
DNA损伤包括碱基错配、碱基缺失、 DNA链断裂等。
切除修复是最常见的修复方式,包括碱 基切除修复和核苷酸切除修复两种。
细胞具有多种DNA损伤修复机制,如直 接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等。
转录水平调控
01
通过特定转录因子与DNA序列相互作用,控制RNA聚合酶的转
录活性。
翻译水平调控
02
通过影响mRNA稳定性、翻译起始和延伸等过程,调节蛋白质
合成。
原核生物操纵子模型
03
描述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模型,涉及操纵基因、调节
基因和结构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1 2
转录因子与DNA相互作用
真核生物转录因子识别并结合特定DNA序列,激 活或抑制基因转录。
表观遗传学修饰
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方式,影响基因 表达而不改变DNA序列。
3
microRNA调控
microRNA是一类非编码RNA,通过与mRNA结 合并抑制其翻译,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负调控。
表观遗传学在基因表达中作用
DNA甲基化
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 和核酸的结构、功能、遗传信息 传递与表达调控的科学。
发展历程
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基因 组学、蛋白质组学等高通量技术 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经历了飞速 的发展。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知识目标
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方法,了解最新研究进
展。
0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解决 生物学问题,具备独立开展科
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案
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授课班级:XX级XX专业授课教师:XX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掌握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3. 熟悉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4.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引言1. 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3. 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二、核酸1.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 DNA和RNA的组成、结构及特性;3.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三、蛋白质1.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 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3. 蛋白质的合成、折叠和修饰。
四、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1. 基因克隆技术;2. 基因表达调控研究;3. 蛋白质纯化与鉴定技术;4. 生物信息学技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学生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2. 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二、讲授新课1. 讲解核酸的结构、功能和特性,举例说明DNA和RNA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2. 讲解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特性,举例说明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3. 介绍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纯化与鉴定、生物信息学等。
三、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思考核酸和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相互关系;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学习分子生物学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有清晰的认识;2. 学生掌握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3. 学生熟悉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分子生物学教案
分子生物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3. 了解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重要的分子生物学过程;4. 掌握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分子生物学的概述1.1 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3 分子生物学在生物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 DNA的结构和功能2.1 DNA的化学结构2.2 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配对规律2.3 DNA的功能和遗传信息传递3. RNA的结构和功能3.1 mRNA、rRNA和tRNA的功能和作用 3.2 RNA的转录和剪接过程3.3 RNA的翻译和蛋白质合成4.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4.1 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4.2 蛋白质的结构层次和空间结构4.3 蛋白质的功能和生物功能多样性5. DNA复制与细胞周期5.1 DNA的复制模式和机制5.2 DNA复制的重要酶及其作用5.3 DNA复制在细胞周期中的调控和调节6. 基因的转录和调控6.1 RNA聚合酶和基因转录的机制6.2 转录起始因子和转录调控因子的作用6.3 基因表达的调控和细胞特异性表达7. 蛋白质的翻译和后转录调控7.1 翻译的基本过程和生物合成机制7.2 蛋白质翻译的调控和控制因子7.3 蛋白质后修饰和功能调控的重要性8. 基因克隆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8.1 基因克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8.2 PCR技术和其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8.3 DNA测序和基因编辑的技术与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示范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综合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组织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4. 布置课后作业和小组展示,促进学生的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课堂笔记、参与讨论的情况、课堂测试等进行评价;2. 实验操作评价:通过学生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的质量等进行评价;3.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质量进行评价;4. 小组展示评价:通过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和表现进行评价。
福建农林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案
福建农林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案第一章:分子生物学概述1.1 分子生物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3 分子生物学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第二章:DNA的结构与功能2.1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2.2 DNA的双螺旋结构2.3 DNA的复制与转录2.4 DNA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第三章:RNA的结构与功能3.1 RNA的基本组成单位3.2 RNA的种类与功能3.3 RNA的合成与调控3.4 RNA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第四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4.1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4.2 蛋白质的结构层次与类型4.3 蛋白质的功能与调控4.4 蛋白质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第五章:酶学5.1 酶的定义与特性5.2 酶的分类与命名5.3 酶的作用机制5.4 酶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第六章:基因工程6.1 基因工程的概念与历史6.2 基因重组技术6.3 基因克隆与表达6.4 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第七章:细胞信号传导7.1 细胞信号传导的基本概念7.2 受体与信号分子7.3 信号传导途径7.4 细胞信号传导在农业中的应用第八章:蛋白质工程8.1 蛋白质工程的概念与方法8.2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8.3 蛋白质工程的设计与验证8.4 蛋白质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第九章:基因组学9.1 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9.2 基因组结构与变异9.3 基因组学研究方法9.4 基因组学在农业中的应用第十章:蛋白质组学10.1 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概念10.2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10.3 蛋白质组学在农业中的应用10.4 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的关联第十一章: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1.1 植物基因工程11.2 动物基因工程11.3 微生物基因工程11.4 生物技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中的应用第十二章:分子标记技术12.1 分子标记的概念与种类12.2 分子标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2.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遗传育种12.4 分子标记在植物种子改良中的应用第十三章:生物信息学13.1 生物信息学的基本概念13.2 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方法与工具13.3 生物信息学在农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3.4 生物信息学的未来发展第十四章:非编码RNA研究14.1 非编码RNA的分类与功能14.2 非编码RNA在农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4.3 非编码RNA研究的挑战与展望14.4 非编码RNA与农业生物改良第十五章: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15.1 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技术15.2 分子克隆与表达实验15.3 基因测序与变异分析15.4 分子生物学实验在农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DNA、RNA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基因工程、细胞信号传导、蛋白质工程、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分子标记技术、生物信息学、非编码RNA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分子生物学》教案
《分子生物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发展历程。
2、使学生掌握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等核心知识。
3、培养学生运用分子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DNA 的双螺旋结构及其特点。
(2)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及调控机制。
2、难点(1)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过程。
(2)基因表达调控的复杂网络。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让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的科技成果,如基因编辑技术、新型药物研发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和研究范畴。
2、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约 20 分钟)(1)简单介绍分子生物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2)重点讲述分子生物学在 20 世纪后半叶的重大突破,如 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等。
3、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约 40 分钟)(1)详细讲解 DNA 的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等。
(2)介绍 RNA 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3)通过动画或模型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核酸的结构特点。
4、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约 50 分钟)(1)讲解基因转录的过程,包括启动子、转录因子等概念。
(2)阐述翻译的过程,如核糖体的作用、密码子的特点等。
(3)重点分析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包括转录水平、翻译水平和表观遗传水平的调控。
5、小组讨论(约 20 分钟)给出一些与基因表达调控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6、分子生物学技术(约 30 分钟)(1)介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 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等。
大学生物必修五《分子生物学》精品教案
大学生物必修五《分子生物学》精品教案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包括DNA的结构及复制,RNA的合成和转录,蛋白质的合成和翻译等内容。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培养科学实验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辅助讲解,实验部分采用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DNA的结构和复制
2. RNA的合成和转录
3. 蛋白质的合成和翻译
4. 实验操作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
1. 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的掌握
2. 实验操作技巧和方法的掌握
教学评估
1. 平时成绩占40%,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
论等
2. 期末考试占60%,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参考教材
1. 《分子生物学》(第四版),作者:T.A.布朗等,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作者:J.S.凯恩,出版社:爱思唯尔出版社。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教案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教案一、实验原理1. 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理解分子生物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DNA提取、PCR扩增、DNA测序、基因克隆、蛋白质表达和纯化等基本实验技术。
3. 了解各种实验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仪器的操作和维护。
二、实验内容1. DNA提取与纯化2. PCR扩增目的基因3. DNA测序4. 基因克隆与载体构建5. 蛋白质表达与纯化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细胞样本、DNA提取试剂、PCR反应体系、DNA测序试剂、基因克隆试剂、表达载体、细菌和酵母等。
2. 试剂:蛋白酶K、NaCl、EDTA、DNase、PCR酶、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琼脂糖、DNA胶回收试剂、SDS等。
四、实验步骤与操作要点1. DNA提取与纯化:(1) 细胞裂解:向细胞样本中加入蛋白酶K和NaCl,充分混合后置于55-60℃水浴中保温1-2小时。
(2) 蛋白质去除: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SDS和DNase,充分混合后置于65℃水浴中保温1小时。
(3) DNA沉淀: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冷酒精,充分混合后置于-20℃冰箱中沉淀1小时。
(4) DNA纯化:将沉淀的DNA用70%的冷酒精洗涤两次,用无水酒精洗涤一次,空气中晾干。
2. PCR扩增目的基因:(1) 配制PCR反应体系:含DNA模板、引物、dNTPs、PCR酶等。
(2) PCR扩增:将反应体系置于PCR仪中,进行高温变性、低温复性和中温延伸等步骤。
(3)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
3. DNA测序:(1) 制备DNA测序模板:将PCR产物经过纯化后,作为测序模板。
(2) 进行DNA测序:使用DNA测序试剂和测序仪进行测序。
(3) 分析测序结果。
4. 基因克隆与载体构建:(1) 将目的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中。
(2) 将重组载体转化到细菌或酵母等宿主细胞中。
(3) 筛选和鉴定重组子。
5. 蛋白质表达与纯化:(1) 将重组质粒转化到表达菌株中,进行蛋白质表达。
《分子生物学》教案
《分子生物学》教案第一章:分子生物学概述1.1 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3 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第二章:DNA与基因2.1 DNA的结构和功能2.2 基因的概念和作用2.3 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第三章:RNA与蛋白质3.1 RNA的结构和功能3.2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3.3 蛋白质合成和调控第四章:酶与催化作用4.1 酶的定义和特性4.2 酶的分类和作用机制4.3 酶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第五章: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5.1 分子克隆与基因工程5.2 PCR技术及其应用5.3 蛋白质分离和鉴定技术5.4 生物信息学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第六章:基因表达调控6.1 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6.2 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机制6.3 翻译调控和后修饰机制第七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7.1 蛋白质结构的基本层次7.2 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7.3 结构决定功能的原则第八章:信号传导与细胞代谢8.1 细胞信号传导的基本概念8.2 细胞信号传导的主要途径8.3 信号传导与细胞代谢的调控第九章:基因组学与遗传变异9.1 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9.2 基因组结构和变异类型9.3 遗传变异在疾病和进化中的作用第十章:分子生物学在生物技术与医学中的应用10.1 基因克隆与基因治疗10.2 重组蛋白药物的开发与应用10.3 分子诊断与个性化医疗10.4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应用第十一章: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与分析11.1 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11.2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11.3 实验结果的验证与解释第十二章:蛋白质相互作用与网络12.1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制12.2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与分析12.3 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生物学中的意义第十三章:RNA干扰与基因沉默13.1 RNA干扰机制及其作用13.2 基因沉默技术在研究中的应用13.3 RNA干扰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第十四章:病毒分子生物学14.1 病毒的基本结构与生命周期14.2 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与表达14.3 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第十五章:分子生物学在生物技术与医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15.1 基因治疗与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15.2 生物制药与重组蛋白的应用15.3 分子诊断与个性化医疗的实践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分子生物学概述重点: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和方法,重要性和应难点: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分子生物学》教案提供给学生的
《分子生物学》教案提供给学生的一、引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生物大分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等)和应用领域(医学、生物学、生物技术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时长:45分钟。
二、DNA的结构与功能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DNA的基本结构、功能和特点,掌握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
2. 教学内容:介绍DNA的基本结构(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等),功能(遗传信息的存储、基因表达的调控等),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时长:90分钟。
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功能和特点,掌握蛋白质的合成和折叠过程。
2. 教学内容:介绍蛋白质的基本结构(氨基酸序列、三级结构等),功能(酶、结构蛋白、信号传导等),蛋白质的合成和折叠过程。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时长:90分钟。
四、酶的作用机制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酶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和特点,掌握酶活性的调控。
2. 教学内容:介绍酶的基本概念(催化作用、专一性等),作用机制(底物结合、酶促反应等),酶活性的调控(温度、pH、抑制剂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时长:90分钟。
五、基因表达调控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方式和意义,掌握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
2. 教学内容:介绍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转录因子、启动子等),方式(正调控、负调控等),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信号传导途径、染色质重塑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分子生物学教案
分子生物学教案(整理版)第一章:分子生物学概述1.1 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回顾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如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等1.2 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强调分子生物学在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介绍分子生物学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实例第二章:DNA与基因2.1 DNA的结构和功能详细描述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特点解释DNA在遗传信息和基因表达中的作用2.2 基因的概念和分类介绍基因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区分编码基因和非编码基因,以及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的区别第三章:基因表达与调控3.1 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详细解释DNA转录为mRNA的过程,包括启动子、转录因子等介绍mRNA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包括核糖体、tRNA等的作用3.2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介绍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和差异讨论转录因子、启动子、增强子等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第四章:分子克隆与基因工程4.1 分子克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解释分子克隆的概念和基本步骤介绍PCR扩增、DNA连接、转化等分子克隆相关技术4.2 基因工程的应用和伦理问题讨论基因工程在生物制药、基因治疗等领域的应用探讨基因工程在伦理、安全、生态等方面的争议和问题第五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5.1 蛋白质的结构层次介绍蛋白质的一、二、三级结构及其决定因素解释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5.2 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讨论蛋白质在生物体内承担的各种功能,如酶、结构蛋白、信号转导等介绍蛋白质工程在药物设计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第六章:酶学与酶工程6.1 酶的概述和特性介绍酶的定义、命名和分类解释酶的催化机制和酶活性的影响因素6.2 酶工程的应用和发展讨论酶在工业、医药、生物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探讨定向进化、重组酶等技术在酶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第七章:RNA与非编码RNA7.1 RNA的结构和功能介绍RNA的种类、结构和功能解释mRNA、tRNA、rRNA等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7.2 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讨论非编码RNA(如miRNA、siRNA、lncRNA等)的发现和功能探讨非编码RNA在疾病诊断、治疗和调控中的潜在应用第八章:蛋白质相互作用与信号转导8.1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介绍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点和机制解释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8.2 信号转导通路及其调控介绍细胞内主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如MAPK、Wnt、Notch等)讨论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生长、分化、死亡等过程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第九章:基因组学与遗传变异9.1 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介绍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进展解释基因组测序、基因组编辑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9.2 遗传变异与疾病讨论遗传变异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探讨遗传变异的检测、预测和疾病风险评估方法第十章: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10.1 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技术介绍PCR、电泳、免疫印迹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解释实验操作步骤、条件和注意事项10.2 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与应用讨论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探讨实验结果的解读、数据分析和实验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解析: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和其发展历程对于理解后续内容至关重要。
(2021年整理)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精)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精)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精))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精)的全部内容。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基因结构、基因表达,以及生物大分子互相作用以及生理功能,以此了解不同生命形式特殊规律的化学和物理的基础.分子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奥秘的学科,代表当前生命科学的主流和发展的趋势.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分支,本课程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二是阐述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三是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本大纲适用于夜大专升本等专业学生。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做到:1. 掌握、熟悉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与相关临床知识的联系。
2。
学会应用基本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生物大分子的检测,并能应用于临床。
3. 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时数分配绪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内容。
课程内容一、介绍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二、介绍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三、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现状与未来.考核知识点一、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二、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内容。
三、医学分子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四、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现状与未来.考核要求一、掌握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二、熟悉医学分子生物学主要解决的问题。
三、了解1. 医学分子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
分子生物学教案[1]
《分子生物学》教课设计一、课程性质必修课二、教课目标要求分子生物学是一门最近几年来发展快速并且在生命科学领域里应用愈来愈宽泛、影响愈来愈深远的一个学科。
从学科角度来讲,分子生物学函盖面特别广,与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生命科学骨干课程有一些交错。
在学习本课程从前,要求学生已掌握了必需的数、理、化知识,并学习了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
经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因观点在分子水平上的发展与演变、基因的分子构造和特色、基因的复制、基因表达(在转录、翻译水平)的基根源理、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模式、基因发生突变与互换及 DNA遗传多型性检测的分子生物学原理,认识新盛行的基因组学和后基因组学研究现状。
经过与实验课相联合,系统地介绍与基因克隆有关的 DNA技术,使学生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三、教材及有关参照书朱玉贤等,《现代分子生物学》高等教育第一版社,2002Benjamin Lewin 编著余龙等主译,《GeneⅧ》科学第一版社,2005赵寿元等,《现代遗传学》高等教育第一版社,2001孙乃恩等,《分子遗传学》南京大学第一版社,1990四、合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科学教育等专业五、讲课学时36学时六、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教课目标:使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发展远景有较全面的认识。
教课要点、难点:基因观点的发展与演变;对现代遗传学各发展阶段的认识。
课时安排: 4 学时教课内容:一、什么是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构造特色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从 1847 年 Schleiden和 Schwann提出 "细胞学说 ",证明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到今日,固然可是短短一百多年时间,我们对生物大分子 --细胞的化学构成却有了深刻的认识。
孟德尔的遗传学规律最初令人们对性状遗传产生了理性认识,而 Morgan 的基因学说则进一步将 "性状 "与 "基因 "相耦联,成为分子遗传学的奠定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学年第一学期20 05 ~ 20 06学院、系室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专业、年级、班级2002 级生物科学、生物技术2003 级生物技术(专升本)主讲教师甘纯玑、李今煜、谢苗、沙莉实验实验实验实验实验实验实验实验实验实验实验酵母RNA的提取与分离大蒜细胞SOD的提取与分离SDS-PAGE E电泳凝胶排阻层析多糖的水解及水解物的薄层层析测定菜花(花椰菜)中核酸的分离和鉴定质粒DNA 的提取及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 基因扩增探针制备Southern 杂交DNA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编写说明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
教案可以按每堂课(指同一主题连续1~4 节课)设计编写。
教案编写说明如下: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3、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4、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
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
5、教学方式、手段既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
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6、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7、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8、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编号:课时安排:8 学时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理论讲授、学生预习实验、实验预习报告面批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实验准备的基本步骤熟悉实验操作步骤掌握实验中需要溶液的配制熟悉实验内容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难点?疑点):(*)实验室规则——→实验室安全及防护知识——→(*)实验预习、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实验室基本操作——→(#)缓冲溶液与pH 测定——→生化实验室的基本设施与装备教学方式、手段、媒介:讲授板书设计:1.1 实验室规则1.2 实验预习、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格式1.3 实验室安全及防护知识1.4 缓冲溶液与pH测定1.5 实验室基本操作1.6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介绍讨论、思考题、作业:预习下周安排的实验参考书目:杨安钢,毛积芳,药立波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周先碗,胡晓倩编,生物化学仪器分析与实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年版苏拔贤主编,生物化学制备技术,科学出版社,1994 年何忠效,张树政主编,电泳(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99 年张龙翔,张庭芳,李令媛主编,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第二版)卢圣栋主编,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年1993 年教师姓名:甘纯玑李今煜谢苗沙莉职称:教授讲师讲师助教2005 年11 月05 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编号:课时安排:8 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实验酵母RNA的提取与分离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冷冻离心机的使用掌握缓冲液的配制熟悉RNA 的特性反应及苯酚-乙醇提取法做好实验记录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难点?疑点):原理酵母细胞置于含有SDS的缓冲液中,加等体积的苯酚水溶液,通过激烈振荡一段时间,将RNA和蛋白质分开,然后离心分层,RNA溶于上层水溶液中,DNA和蛋白质在酚层,RNA可用乙醇沉淀析出。
步骤751、取50g新鲜湿酶母或8g 干酵母,加入50mlSDS一Tris缓冲液,再加入m190%苯酚水溶液,在室温下激烈振荡1h,然后冷却至0~4℃,以下操作均在0~4℃进行。
2、上述提取液以4000r/min离心5min,分离出上层水相,加入1/10体积的乙酸钾溶液,再加入2倍体积的95%乙醇。
在一16℃左右放置使RNA沉淀析出。
此沉淀可在冰箱中(0-4℃)长期保存。
亦可将沉淀以4000r/min离心10 min,取沉淀用少许35%乙醇、95%醇和无水乙醇各离心洗涤一次,然后将沉淀溶于少量1mmol/LNaCl溶液中,4℃保存备用(或真空干燥)。
3、RNA含量测定教学方式、手段、媒介:实验讲授、操作示范、指导板书设计:讨论、思考题、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参考书目:杨安钢,毛积芳,药立波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周先碗,胡晓倩编,生物化学仪器分析与实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年版苏拔贤主编,生物化学制备技术,科学出版社,1994 年何忠效,张树政主编,电泳(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99 年张龙翔,张庭芳,李令媛主编,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第二版)卢圣栋主编,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年1997 年教师姓名:甘纯玑李今煜谢苗沙莉职称:教授讲师讲师助教年月日2005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编号:课时安排:8 学时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实验大蒜细胞SOD的提取与分离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冷冻离心机的使用掌握缓冲液的配制掌握研磨等基本操作熟悉SOD 酶的一种提取法做好实验记录教学内容(注明:原理:* 重点# 难点?疑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和消炎作用的药用酶。
它可催化超氧负离子(O2-)进行歧化反应,生成氧和过氧化氢:202-+H2=O2+H202。
大蒜蒜瓣和悬浮培养的大蒜细胞中含有较丰富的SOD,通过组织或细胞破碎后,可用pH7由于SOD不溶于丙酮,可用丙酮将其沉淀析出。
步骤:1、组织或细胞破碎称取5g左右大蒜蒜瓣或大蒜细胞,置于研磨器中研磨,使组织或细胞破碎。
2、SOD的提取.8磷酸缓冲液提取。
将上述破碎的组织或细胞,加入2~3倍体积的搅拌20min ,使SOD充分溶解到缓冲液中,然后用离心机在提取液。
3、除杂蛋白0.05mol/L,pH7.8 的磷酸缓冲液,继续研磨5000r/min 下,离心15min ,弃沉淀,得提取液加入沉淀,得粗酶液。
4、SOD的沉淀分离0.25 倍体积的氯仿-乙醇混合溶剂搅拌15min ,5000r/min 离心15min ,去杂蛋白将上述粗酶液加入等体积的冷丙酮,搅拌15min ,5000 r/min 离心15min,得SOD沉淀。
将SOD沉淀溶于沉淀,得到SOD酶液。
0.05mol /L,pH7.8 的磷酸缓冲液中,于55~60℃热处理15min ,离心弃将上述提取液、粗酶液和酶液分别取样,测定各自的SOD活力。
5、SOD活力测定取3根小试管,按下表分别加进各种试剂和样品液。
试剂碳酸缓冲液EDTA溶液蒸馏水空白管5.00.50.5-对照管5.00.50.5-合.5样品管5.00.5-0.5匀0.5样品液混均肾上腺素液-在加入肾上腺素前,充分摇匀并在30℃水浴中预热5min至恒温。
加入肾上腺素(空白管不加),继续保温反应2别为A和B。
min,然后立即测定各管在480nm处的光密度。
对照管与样品管的光密度值分在上述条件下,SOD抑制肾上腺素自氧化的50%所需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即:酶活力(单位)=2·(A -B)·N/A式中N ——样品稀释倍数;2——抑制肾上腺素自氧化50%的换算系数(若以每毫升样品液的单位数表示,则按下式计算酶活力单位/ml=[ 2 ·(A -B) ·N/A][V/V1]=26 100%/ 50%)。
·(A -B) ·N/A式中V——反应液体积( 6.5ml);V1 ——样品液体积(0.5ml)。
最后,根据提取液、粗酶液和酶液的酶活力和体积,计算纯化过程收率。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实验讲授、操作示范、指导板书设计:讨论、思考题、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参考书目:杨安钢,毛积芳,药立波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周先碗,胡晓倩编,生物化学仪器分析与实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年版苏拔贤主编,生物化学制备技术,科学出版社,1994 年何忠效,张树政主编,电泳(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99 年张龙翔,张庭芳,李令媛主编,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第二版)卢圣栋主编,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年1997 年教师姓名:甘纯玑李今煜谢苗沙莉职称:教授讲师讲师助教2005 年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编号:课时安排:8 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实验SDS-PAGEE电泳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SDS-PAGE 的操作掌握电泳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方法掌握凝胶电泳中各种试剂的作用教学内容(注明:原理:* 重点# 难点?疑点):SDS 与蛋白质结合后引起蛋白质构象的改变。
SDS-蛋白质复合物的流体力学和光学性质表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形状,近似于雪茄烟形状的长椭园棒,不同蛋白质的SDS 复合物的短轴长度都一样(约为18?,即1.8nm),而长轴则随蛋白质分子量成正比地变化。
这样的SDS-蛋白质复合物,在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和形状的影响,而只是椭园棒的长度也就是蛋白质分子量的函数。
由于SDS 和巯基乙醇的作用,蛋白质完全变性和解聚,解离成亚基或单个肽链,因此测定的结果只是亚基或单条肽链的分子量。
操作过程:1、准备步骤1)将凝胶板依次用水、SDS、水、无水乙醇、水洗涤干净,然后使其自然风干或烘干。
2)试样格(梳子)临用前用无水乙醇擦拭,让其挥发至干。
3)灭菌枪头、eppendorf 管。
2、制备凝胶1)安装玻璃板、板条,并将玻璃板固定在电泳槽中,以5% 琼脂封底。
2)配制10%的分离胶(20ml):依次将8ml蒸馏水,6.7ml30%丙烯酰胺贮存液,5ml1.5mol/L Tris (pH8.8)溶液,0.2ml 10% SDS 溶液,0.2ml 10% 过硫酸铵,0.008mlTEMED3)迅速在两玻璃板间隙中灌注分离胶,直至剩余的板宽比梳子长度多醇。
混合,立即灌胶。
1cm。
小心在胶上覆盖一薄层正丁4)在分离胶聚合的过程(约40 分钟)中,配制5% 的积层胶(8ml ):依次混合 5.5ml 蒸馏水,1.3ml 30% 丙烯酰胺贮存液,mol/L Tris(pH6.8)溶液,0.08ml 10% SDS 溶液,0.08ml 10%过硫酸铵,1.0ml 1.00.008TEM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