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 宋楠 ( 1980- ) , 女 , 辽宁辽阳人 , 辽宁工业大学 , 助理工程师 , 主要从事网络方面研究 。
46
术语言、 外来语言和新兴的 ! 网络流行语 ∀直接冲击 着中国传统语言的规范。同时, 由于 ! 网络流行语 ∀ 在使用上的随意性和非规范性 , 那种汉字、 数字、 英 语字母以及文本符号混杂使用 , 甚至怪字、 错字、 别 字层出不穷的局面, 必将造成严谨规范的传统语言 文字的失范和混乱。 (三 ) 网络文化对 传统知识存储的 冲击。文化 离不开知识的存贮, 知识信息的存贮方式对于文化 的积累、 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知识存贮是 与印刷术的不断进步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以前 , 印 刷图书成为传统知识收藏、 信息存贮 的主要载体。 随着现代微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 飞速发展和相互渗透, 联机数据库、 光盘出版物、 网 络信息资源等的诞生, 使知识存贮发生了根本的变 化 , 无纸存贮已成为现实, 并对传统知识载体的印刷 书刊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极大冲击。 三、 网络文化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变革 (一 )网络文化给传统文化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由于农耕经济的滋养和大陆型地理 环境的制约形成了自身保守而封闭的特色。在全球 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常常因缺少创新意识而束缚自身 的发展。网络文化恰恰与之相反, 网络文化具有强 大的吐故纳新能力, 可以消除文化之间的森严壁垒 , 打破文化的主观限制 , 实现开放性的要求。在网络 文化的冲击下, 能够促使传统文化克服自身不足, 促 使其有效利用网络文化的技术优势在传播方式、 存 储方式和技术模式上实现变革 , 并以创新为动力获 得变革和发展, 从而促使自身文化价值得以提升。 (二 )网络文化给传统文化带来了自由的空间 和变化的条件。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圣人之制、 祖宗 之法, 以及纲常礼数、 尊卑等级 , 极大地抑制了文化 主体丰富多样的个性风格 , 形成了循规蹈矩的行为 方式。而网络文化张扬个性、 诉求平等, 个体突破了 现实生活中所有的清规戒律束缚, 变得异常活跃和 生动。在网络中 , 每个人都作为平等的参与者出现 , 享有同样的话语权。这种平等参与的民主意识 , 给 传统文化的行为模式带来了新的气息。当文化主体 体验了消除身份地位、 经济收入、 文化阶层等方面落 差的自由感时, 自然会主动调整传统文化里的尊卑 观念和循规蹈矩的行为方式 , 从而使文化主体便获 得了更大的空间和自由。 (三 )网络文化为传统文化的承载与传播提供 了技术平台。千百年来, 传统文化的薪火传承 , 形成 了独特的生成模式和传播方式。而以往保守、 缓慢、 单一的生成模式和传播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历
收稿日期 : 2008 - 01- 15
包容 , 网络文化的内容异常丰富并表现出快捷、 多变 的个性。各种风俗时尚和社会热点总会以最快的速 度在网络中得以传播和呈现。 ( 四 ) 速度的快捷性。网 络技术极大地 压缩了 文化传播的物理时空, 实现了文化传播的高时效性。 网络文化信息几乎可以在瞬间达到分布于各个地区 的用户, 纵然人们之间远隔万水千山, 网络技术都可 以实现文化传播的零距离。 除此之外 , 网络文化还具有功能的多样性、 使用 的普及性以及影响方式的民主性、 渗透性、 全球性与 不可控制性等特征。 二、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 一 ) 网络 文化 对传 统文 化传播 方式 的冲 击。 网络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媒体, 是继报刊、 广播、 电视 之后的第四大传媒。数字化的网络传媒直接促使传 统的传播方式、 传播载体和传播速度产生革命性的 变化。网络传播的快捷、 迅速和及时使传统文化的 传播和交流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得以消除。 传统的信息控制模式对网络传播的作用不复存在, 旧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无法有效地限制互联网中的信 息传播, 传统传播方式在网络传播面前越来越显得 捉襟见肘。 ( 二 ) 网络文化对传统语言 文字的冲击。文化 离不开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播 工具和载体, 任何文化都需要特定的语言进行规范 表述。计算机技术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 , 必将引起 语言的重构, 将会猛烈地冲击着我们祖先遗留下来 的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网络文化所带来的工程技
2008年第 2 期 ( 总 56 期 )
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OURNA L OF L I AON I NG TEACHER S COLLEGE ( SOCIAL SC IEN CES ED IT I ON )
NO. 2 2008
G enera lN o . 56
浅谈Fra Baidu bibliotek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 快速发展的网络文化 以其不可阻挡的威力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 冲击。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积淀下 来的传统文化在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战的同时 , 也以 自身的厚重积淀和顽强的生命力对网络文化产生着 深远影响, 二者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成为时代文明发 展的重要议题。 一、 网络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网络文化是人类继农业文化、 工业文化之后的 又一文明成果, 是一种崭新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形态。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网络文化自诞生之日起就形成 了鲜明的文化特征, 对人们的文化生活乃精神世界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 ) 存在的虚拟 性。网络技术 和数字化技术 提供了网络文化虚拟性的可能 , 它使现实的客观世 界转换成了文字、 声音、 图像等数字化符号。在网络 文化世界中 , 人们超越了现实世界的限制而想象、 设 计出虚拟的自我、 虚拟的国家和社会、 虚拟的文化关 系和世界。虚拟性是网络文化有别于传统文化和前 网络时期文化的重要特征。 (二 ) 体系的开放 性。互联网创 造了一个无限 广阔的文化空间 , 在网络空间里 , 传统空间的物理属 性被消解, 距离的意义微乎其微。实现了地域文化 向全球文化的转变, 甚至以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技术 方式创造了全球性文化。把那些具有特定强烈地域 性、 民族性、 种族性的文化属性淡化消解, 真正实现 了多元文化的开放与融合。 (三 ) 内容的动态 性。由于文化 体系的开放和
47

摘 要:

( 辽宁工业大学 , 辽 宁 锦州 121000)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击与融合日趋 激烈 。 网络文化对 传统文化的传 播方式 、 表达方 式、
存储方式等形成了强烈冲击的同时, 也与传统文化形成了互动共生的局面 , 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 二者的相互融合 , 对于 发 扬传统文化 、 构建网络文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 网络文化 ; 传统传播 ; 网络文明 文章编号 : 1008 3898( 2008 ) 02 0046 02 中图分类号 : B82 文献标识码 : A
参考文献 # 1∃ 郝跃南 . 学 习时 报 . 网络文 化对 传统 文化 管理 模式 提出 挑战 , 2008- 01- 12 . # 2∃ 罗冰眉 . 图书与情报 .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 2003. 3. # 3∃ 金振邦 . 从传统文化 到网络文 化 . 东 北师范 大学出 版社 , 2001 .
史环境对传统文化的要求, 而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 的文化范式, 为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对于 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起了促进、 推动作用。 四、 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融合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 网络文化的负面 影响越来越被世人所关注。如何净化网络空间、 克 服网络失范、 减少网络污染和防止网络犯罪已经成 为全世界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 一 ) 加强网民自身修养, 倡导文明上网。减少 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倡导网络文明, 关键取决于网 民自身的上网行为的文明程度。因此要增强网络主 体的道德责任和自律意识, 为网络文化健康发展提 供道德理性的自觉维护。而传统文化中的 ! 自律修 身 ∀和 ! 慎独养性 ∀等观念, 恰恰是营造网络道德责 任感 , 防止网络行为中的滥用自由、 放弃伦理责任和 道德约束的一剂良药。 ( 二 ) 吸取传统 文化精华, 构建网络伦 理秩序。 要积极探索, 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 整合传统伦理 资源 , 从自律入手, 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责任、 义 务意识, 共同建立一种全新的道德的网络伦理和规 范, 并在实际的网络行动中自觉地遵守规范。中国 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 , 在道德垂范、 伦理观念、 修身意识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我们必 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道德潜力 , 使其在网络文化 中发挥作用。 ( 三 ) 打造具有传统文化魅力的网络文化精品, 引导网络文明。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宝贵 财富 , 在网络文明的塑造中, 如果失去了传统文化网 络文化也会失去其独立存在的内在根据 , 文化霸权 主义、 殖民主义便有了可乘之机。而传承传统、 引领 网络文明的一个有效方式就是打造具有传统文化魅 力的网络精品 , 用精品文化积极主动地占领网络阵 地, 不断推出人们喜闻乐见、 生动鲜活的文化形式, 让健康文明的文化产品去主导市场 , 影响人们的思 想观念, 让人类文明之花在网络文化的园圃中绽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