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背斜形成演化机制——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分析
裂谷盆地的构造特征和形成机制
板块
上地幔
下地幔 地核
岩石圈拉伸变薄、裂陷
半地堑、地堑的形成和构造格架
1、犁形断裂面 2、拉张和重力(垂向)剪切构造作用
犁形断裂
半地堑反向断裂组合
掀斜边缘
陡坡带 断阶构造
洼陷带
缓坡带 单斜带 断阶带
洼陷边缘断裂(坡折)带
陡坡带:断阶构造
陡坡-洼陷边缘断裂坡析带
缓坡带、单斜带、断阶带
沾化凹陷构造格架样式
613.2测线构造剖面图
垦利洼陷 152.00
157.00
渤南洼陷
义115
162.00
义156
167.00
埕东凸起
172.00 (km)
平面状断裂: 断块掀斜旋转:多米诺(骨牌)Donimo 模式
江汉盆地白垩纪构造样式
双向犁形断裂、盐拱作用、中央隆起的形成
地堑中央隆起
洼间低凸起
中央隆起
岩石圈冷却沉降
• 把盆地的总沉降分为裂陷期和裂 后期沉降; • 提出了拉伸量β的概念; • 确定了拉伸量与同裂陷沉降和热 衰减沉降的定量关系.
McKenzie--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教授
1)Selveson的裂谷模式
裂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模式的定性 模式最早是由Scelveson (1978)提出 的,他概括了裂谷盆地整个发育过程 中的主要作用:
McKenzie--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教授
• 同裂谷期沉降
地壳
上地幔 软流圈
地壳 上地幔 软流圈
地壳
上地幔
ρc和ρm 分别表示地壳和上地幔0℃时的密度,α为热膨胀系数。Tcr 和Tma分别为地壳和上地幔的平均温度,软流圈顶面为恒温面(Tm)。岩 石圈的地温变化可看作呈线性变化,取地表温度为0℃。
名词解释
1、转换断层:是一种横切大洋中脊的断层,对大洋中脊的扩张起调节作用。
它不同于常见的平移断层。
转换断层的活动与大洋中脊的扩张同时进行,水平错动只发生在相邻两段洋中脊之间。
2、岩石圈:在固体地球上层,存在着物理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圈层。
下面是塑性的软流圈;上面的一层,包括地壳和被称为橄榄岩层的地幔最上部,具有较高的刚性和弹性,叫做岩石圈。
3、软流圈:是上地幔的一部分,地震波速在此处显著降低,也称低速层,一般认为此层的岩石强度较小,塑性较强,有人认为软流圈内岩石存在部分熔融现象。
4、大洋中脊:即大洋的中央山脉,山脉中央为裂谷带,是大洋的扩张中心。
5、板块:地球岩石圈被洋中脊、岛弧海沟系、转换断层等三大构造活动带分割形成的大小不一的不边续的岩石圈块体。
6、板块俯冲:相邻的板块相向运动,一个板块潜没到另一个板块之下。
7、大陆地壳:亦称大陆型地壳,简称陆壳,分布在大陆和被海水覆盖的陆架和陆坡下面,是由上部硅铝层或花岗岩和下部硅镁层或玄武岩组成。
8、大洋地壳:即大洋型地壳,简称洋壳。
洋壳由上部枕状熔岩、变质枕状熔岩和岩墙群以及下部辉长岩和蛇纹岩化的超镁铁质岩组成,即由硅镁质成分组成。
9、被动边缘:即被动大陆边缘,双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其地壳是洋壳到陆壳的过渡,大陆和海洋位于同一刚性岩石圈板块内的过渡带,没有海沟俯冲带,没有强烈地震、火山和造山运动。
它以生成巨厚的浅海相沉积、岩浆活动微弱和地层基本上未遭受变形而与活动大陆边缘形成鲜明对照。
10、主动边缘:即主动大陆边缘,又称活动大陆边缘或太平洋大陆边缘。
洋陆汇聚、大洋板块向毗邻的大陆板块之下俯冲消减形成强烈活动的大陆边缘。
这中大陆边缘有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11、弧后盆地:又称边缘海盆地,板块俯冲带的火山弧后方(陆侧)与大陆之间的深海盆地,一般是由弧后扩张形成的。
12、增生楔:又称增生柱、增生杂岩。
为俯冲的大洋板块从海沟下潜时被上盘板块刮削下来的沉积盖层和洋壳碎片,连同原地深海沟沉积物堆积到海沟的向陆一侧而形成。
川东南褶皱带西山背斜构造解析与运动学模拟
川东南褶皱带西山背斜构造解析与运动学模拟贾小乐;何登发【摘要】以高信噪比地震资料为基础,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对西山背斜构造变形特征进行几何学构造解析,提取构造特征参数,基于构造三角楔和断层转折褶皱的计算机模拟,对西山背斜的构造几何变形进行运动学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西山背斜分为浅层、中层和深层构造,浅层构造受晚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形成于白垩纪至全新世,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底部滑脱层之上发育的突破断层控制浅表构造变形;中层构造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形成于早三叠世到晚三叠世,发育构造三角楔和断层传播褶皱;深层构造受加里东—海西运动影响,发育滑脱褶皱.印支运动形成的构造楔、反冲断层和晚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的逆冲断层及后期遭受剥蚀等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现今的构造格局.【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4(035)006【总页数】7页(P652-658)【关键词】四川盆地;东南褶皱带;西山背斜;断层传播褶皱;构造三角楔;构造解析【作者】贾小乐;何登发【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2川东南华蓥山断裂是江南雪峰山陆内构造变形系统的西界,而西山背斜为华蓥山帚状山脉最西的一个分支(图1)。
四川盆地东南部褶皱带的构造特征和江南雪峰山陆内构造变形系统一直是国内外石油地质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课题,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
由于西山背斜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对其进行构造几何学解析与运动学模拟,对江南雪峰陆内构造变形系统西界华蓥山断裂的构造变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选取该区域内信噪比高的3条地震测线,结合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对其进行了几何-运动学分析与模拟[1],深入地探讨了四川盆地东南部华蓥山西南部的江南雪峰山陆内构造变形系统西界的构造特征。
1.1 大地构造位置四川盆地东南部褶皱带横跨川南低陡褶皱带和川东高陡构造带。
尼日尔三角洲东部深水区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尼日尔三角洲东部深水区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理赵江;王秋良;卢圣力;付博;杜峰【摘要】研究尼日尔三角洲东部深水区块发现,整个盆地从陆向洋具有3个大的构造分区:伸展拉张区、过渡区和挤压逆冲区.伸展区以大型同沉积断层伴生大量滚动背斜构造为特征,过渡区发育大量泥底辟构造,挤压区以复杂的逆冲叠瓦构造为主.通过分析形成机理,揭示东部深水转换带上M研究区构造特征,按构造的演化特征将该区构造分为泥底辟型、冲断泥底辟混合型、逆冲型3种类型,提出研究区内的圈闭主要以构造-岩性圈闭为主,为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勘探提供新的理论指导.【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年(卷),期】2019(039)007【总页数】5页(P691-695)【关键词】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勘探;泥底辟;构造特征;油气圈闭【作者】赵江;王秋良;卢圣力;付博;杜峰【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湖北省地震局地震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8号,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湖北省地震局地震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8号,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湖北省地震局地震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8号,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湖北省地震局地震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8号,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0号,430071;湖北省地震局地震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洪山侧路48号,43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3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是目前油气勘探的重点和热点地区之一。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位于西非中段(图1),油气资源丰富,是西非主要的含油气盆地[1-2]。
构造
利用层间劈理判断地层层序和背斜位置只对中上构造层次的纵弯褶皱有效,这种方法建立在两个基本原理之上:1.对背斜中的两套相邻地层而言,实际的上层总是向着背斜的转折端运动——即使地层倒转了也是如此(只不过地层倒转时实际的上层看起来在下方)2. 层间劈理与层面的锐夹角指示相邻层的运动方向。
根据第2个原理,很容易判断相邻地层的相对运动方向。
再根据第1个原理,可以确定,向上运动的那一层总是相邻两层中的实际上层。
实际的上层一旦确定之后,再根据地层产状,实际的上层如果在上方,地层就是正常的;如果实际的上层在下方,则地层是倒转的。
逆牵引构造和牵引构造都是发育在断面附近的伴生褶皱构造,二者的差别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 二者伴生的断裂不同。
逆牵引构造是同沉积正断层上盘断面附近的一种次生褶皱构造。
同沉积正断层的断面往往呈上陡下缓的犁式,在上盘向下滑动的过程中,由于断面倾角向下变缓,在上盘断面附近必然会产生一个潜在的空隙,该潜在空隙使上盘断面附近的岩石失去支撑,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弯曲而形成的背斜构造就是逆牵引构造(或称滚动背斜)。
显然,逆牵引构造的形成过程与一盘给予另一盘的摩擦阻力没有关系。
牵引构造通常形成在逆断层的断面附近,它是在断层两盘相对滑动过程中,一盘给予另一盘的摩擦阻力使断面附近的地质体滑动滞后而形成的褶皱构造,在断面附近的上盘与下盘都可能发育牵引构造。
2. 二者的运动学意义不同。
逆牵引构造的轴面与主断面的锐夹角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而牵引构造的轴面与主断面的锐夹角指示本盘的运动方向。
研究节理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意义:(1)确定节理形成时的主应力性质和方向;(2)如果一个地区发育多个构造变形时期形成的节理,则有可能通过对节理的统计分析(如制作节理玫瑰花图)确定构造变形期次和主体应力方位;(3)对一些由其它的地质构造派生的节理来说,有可能通过对节理的研究来确定相关地质构造的某些信息。
例如,可以通过大型走滑断裂旁侧的节理与主断面的夹角关系判断走滑断层的滑动方向。
2.2 地表形态的变化 教案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综合思维:能够结合模型说明背斜谷和向斜山的形成过程;2.区域认知:能够正确判断背斜谷和向斜谷、背斜山和向斜山;3.人地协调观:能够认识到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激发地理学习的热情;4.地理实践力:能够通过人体演示和筷子实验正确分析背斜谷和向斜山的成因。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背斜谷和向斜山的形成原因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展示一幅背斜山和向斜谷的图片教师:同学们请看,这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处地质景观图,同学们观察一下,图中①、②两处各是哪种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分别是什么?学生:背斜和向斜,山岭和山谷。
二、【活动一】模型展示教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模型,同学们判断一下①、②两处各是什么地质构造?来,你来回答一下。
学生:向斜和背斜。
老师:你现在看看它们各自形成了什么地貌?学生:山地和谷地。
教师:这就奇怪了,明明说的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为何现在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了呢?有人说,凡事只有亲身体验,才能体会其中的真意,下面我就请两个同学上台来给大家进行一下人体演示,模拟背斜和向斜。
三、【活动二】人体演示教师:现在有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演示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的姿势,在模拟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该同学模拟的是哪种地质构造?2.该同学的腰部或手臂内侧有何感受?(拉张还是挤压)全班同学:甲模拟的是背斜。
学生甲:腰部感受到一股拉张。
教师:其实不光是腰部和手臂可以模拟背斜,手指也可以模拟,手指可以怎样模拟呢?学生:伸出手指进行演示。
全班同学:乙模拟的是向斜。
学生乙:手臂内侧感受到一种挤压力。
教师:好,刚刚甲同学的腰部的就好比是背斜的什么部位?乙同学的手臂内侧就好比是向斜的槽部。
据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谁来说一下。
学生丙:背斜顶部受张力,向斜槽部受挤压。
教师: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会怎么样?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又会怎么样呢?人体毕竟不是岩层,不能过度挤压,我们下面用筷子来模拟一下背斜顶部受张力会怎样?四、【活动三】筷子实验教师:同学用筷子模拟“背斜顶部受张力”之后的状况。
油气田构造分析简答题
油⽓⽥构造分析简答题1、⽐较转换断层与平移断层的异同平移断层转换断层1 错动沿整条断裂发⽣相互错动仅在两中脊间进⾏2 越错越远中脊间距离可以不变3 错动向某⽅向进⾏两中脊间与平移断层逆⽅向进⾏4 位于⼤陆板块内部,构成板内应变型式的⼀部分分隔不同的板块,构成板块边界5 终⽌于分⽀断层或弯向⼀盘的断弯突然终⽌于特殊的伸展或缩短构造上6 位移量变化,中段⼤,向终点⽅向递减⾄零位移沿断层全长相等7 位移量⼩于断层长度20% 位移量⽆限制8 标志层间的距离不断加⼤错断的标志层之间的距离稳定不变9 常由⼏条平⾏断层构成⼀组,每条位移⽅向均⼀致转换断层常单条出现,如有另⼀条平⾏产出,其位移⽅向可以⼀致也可以相反10 运动⽅向与标志层的错移⽅向⼀致运动⽅向与标志层的错移⽅向相反11 整个带上均有剪切活动只有⼀段有剪切滑动并有地震12 两侧均有断层岩或动⼒变质只有⼀侧有断层岩或动⼒变质2、根据断层伴⽣或派⽣的⼩构造(压性构造如褶皱和逆断层,张性构造如正断层或张节理)来判断断层两盘的相对错动⽅向,判断断层的性质。
⼤型断层:正断层:地层缺失,新地层压⽼地层逆断层:地层重复,⽼地层压新地层①擦痕:两盘相对运动时在断层⾯上划下的刻痕,反应两盘真实的运动轨迹。
钉头痕:由⼤⽽深的⼀端和⼩⽽浅的⼀端组成的擦痕,断层对盘由深的⼀端向浅的⼀端运动②牵引褶皱指⽰该盘运动⽅向与褶皱弧形弯曲突出相⼀致,反牵引褶皱则相反③阶步:正阶步由缓坡⾄陡坡为对盘运动⽅向,反阶步则相反④张裂隙与断层⾯所交锐⾓指⽰本盘运动⽅向劈理⾯与断层所交锐⾓指⽰对盘运动⽅向⑤断层带内透镜体长轴⽅向与断层⾯所交锐⾓(位于断层带内)指⽰对盘运动⽅向⑥断层带内褶皱与断层所交锐⾓(位于断层带内)指⽰对盘运动⽅向3、⼤陆边缘有主动⼤陆边缘和被动⼤陆边缘两种,被动⼤陆边缘有安第斯型和西太平洋型,各有什么特点?安第斯型⼤陆边缘特征:此种⼤陆边缘有海沟、俯冲带以及陆侧的钙碱性⽕⼭弧。
构造地质学研究内容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由内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诸如褶皱,断层,节理等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成因机制,分配规律和演化历史。
露头宽度:岩层上下层面在地面上的出露界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地形(坡向和坡角),岩层产状(倾向和倾角),以及该岩层的厚度。
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产状基本一致,岩性或所含化石一致或递变。
它们是在地壳相对稳定情况下缓慢下降接受连续沉积形成的。
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有地层缺失,产状一致。
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不同。
潜山:埋藏在不整合面以下的古地貌高地,包括披覆构造和潜山核两部分披覆构造:指剥蚀面以上因沉积差异和压实差异较新底层中发育的正向褶皱构造应力状态:物体受力时,其内部通过某点的截面上应力的大小、方向和性质将有规律分布,物体所受的这种力学状态称为应力状态。
应变椭球体:在变形前的连续介质中的任意划定一个圆球体,当介质发生均匀变形时圆球体变成了椭球体,这种椭球体称为应变椭球体。
岩石的强度:岩石在外力的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褶皱要素: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和确定其形态的几何要素闭合度:背斜顶到溢出点之间的高差。
在构造等高线图上,则是最高等高线与最低的闭合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闭合面积:背斜已被闭合部分所占的面积,也就是闭合构造内最低一条完全闭合的构造等高线所包围的面积。
指的是平面面积。
闭合背斜:如果背斜的枢纽向两端倾没,成为一个四周被同一岩层包围的背斜。
闭合背斜的要素:①闭合度:是指背斜的顶到溢出点之间的高差,也称闭合差。
②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闭的面积。
生长背斜:在普遍沉降沉积的背景上,由于局部隆起形成的背斜。
底辟构造:地下高塑性的岩层或岩体在构造力或重力差异作用下向上拱起或刺穿上覆岩层而形成的构造。
滚动背斜:是在生长断层活动时由于两盘之间的差异压实作用和下降盘沉积层的重力作用而形成的弧形弯曲现象。
塔里木盆地东南隆起演化及构造特征分析
围。早白垩世时两板块最终拼合。塔东南隆起由湖 的张性断裂反转为逆冲断裂;喜山晚期受印度板块的
相沉积演化为白垩 世 陆 相 沉 积,民 丰 凹 陷 在 该 时 期 碰撞作用,阿尔金断裂转化为大 型的左 行走 滑断 裂,
主要为挤压坳陷。在燕山期末,在白垩系沉积之后, 该期走滑作用对东南隆起上已形成的断裂体 系影 响
由于东南隆起的继续抬 升,使东
南 隆 起 上 的 地 势 稍 低 的 地 方 ,保
留了石 炭 纪 和 二 叠 纪 的 部 分 地
层 ,在 东 部 的 石 瓦 峡 凹 陷 只 保 留
了侏罗系。民丰凹陷不断沉降,
地层保存相对齐全。
新生代时期,喜山运动 造成
塔里木 板 块 迅 速 向 北 漂 移 与 西
伯利亚板块碰撞拼合,塔里 木成
塔东南地区主要经历了中晚元古代的阿尔金运 动、塔里木运动、加 里 东 运 动、海 西 运 动 和 印 支 -燕 山运动及喜山运动 六 次 大 地 构 造 运 动,可 分 为 早 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代 的 克 拉 通 边 缘 盆 地 、晚 古 生 代 克 拉 通 内 坳 陷 、中 生代挤压坳陷和新 生 代 走 滑 拉 分 四 个 阶 段 (吴 奇 之 和 王 同 和 ,1997)。
进一步发展在山前 形 成 了 一 系 列 侏 罗 系 断 陷,发 育 块由于离散运动,形成 阿尔 金洋,东 南隆 起。在 此应
了本区第一套陆相烃源岩。南缘等地露头资料表明 力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北东 -南西向张性断裂;白垩
早中侏罗世沉积环境相对稳定且湖盆有相当大的范 纪塔里木地块与南部的羌塘地块碰撞使得早期形成
摘 要:塔东南地区经历六次大地构造运动改造和四个盆地演化阶段后,其中缺 失 下 古 生 界 及 部 分 中 生 界,并 形 成 东西向的三凸两凹五个二级构造单元。东南隆起侏罗系断陷盆地从底部的冲积 物 到 湖 泥 沉 积 段,总 体 显 示 向 上 变 细的特征反映为水进体系。最终形成了侏罗纪不 对 称 的 断 陷 盆 地 体 系。 包 括 断 陷 期、断 坳 期 和 坳 陷 期 三 个 阶 段。 构造样式东西存在差异。民丰凹陷具有坳陷型湖盆特征;若羌凹陷为典型的箕 状 断 陷 沉 积,发 育 两 期 断 陷,一 期 断 陷为断陷特征,二期断陷为断坳特征。二期断陷对一期断陷具明显的破坏和改 造 作 用,具 有 继 承 性,两 期 中 心 略 有 迁移。 关 键 词 :隆 起 ;侏 罗 系 ;演 化 ;构 造 特 征 ;箕 状 盆 地 中 图 分 类 号 :P54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11552(2009)01015406
论二级构造单元的特征和分类
论二级构造单元的特征和分类论文提要含油气单元盆地内部是不均一的,为了勘探石油和天然气,需要划分盆地内部的构二级构造单元位于亚一级构造单元内部,正相单元称二级构造带,负向单元称洼陷。
洼陷基底埋藏深,盖层发育全,生油岩厚度大,是油气生成的基本单位。
准确的说,盆地的二级构造带是位于一定区域构造部位上,由同一种构造运动形成的若干个形态相似的三级构造组成的正向构造。
二级构造带不仅控制着三级构造的形态、规模、分布、发展史和力学机制,而且还控制着岩性剖面及生、储、盖组合。
因此二级构造带直接控制着油气的圈闭条件,从而形成一群有共同性的油气藏。
二级构造带的种类甚多,如逆牵引构造带、潜山构造带、断鼻构造带、断阶带、背斜带、斜坡带、地层尖灭带、超覆带、盐丘、焦块、披覆、嵌入带等等。
正文一、逆牵引构造带:在断层的两盘因断块相对位移而出现的拖拽现象,是一种常见的构造变动。
拖拽构造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能出现,它与油藏关系比较密切的主要的是垂直方向,分为正牵引与逆牵引两种。
断块顺着正断层的破裂面向下滑动,因摩擦力作用,可能形成向上拖拽的正牵引。
正断层的下盘相对上升,而岩层是向下拖拽,可形成半背斜。
这种拖拽构造无论在正断层和逆断层之中均能出现,但以逆断层的牵引更为显著。
它与逆断层伴生的拖拽构造,是塑性形变过渡到破裂的典型。
在构造地质学中,研究断层的性质时,经常将这种构造现象用来当作确定两盘相对位移方向的重要证据。
逆牵引是较大的同生正断层伴生的一种构造。
它发生在产状平缓的岩层之中,在正断层的下降盘出现。
岩层发生逆牵引的拖拽现象恰巧与正牵引相反,逆牵引可以形成幅度相当大的背斜构造。
由于这种背斜是正断层的同生构造,断层的落差可达数百米至千米,断层的上盘滑落时,断块伴有沿水平轴旋转的运动状态,这种旋转的结果,导致背斜的形成。
而且背斜的轴部亦成弧形滚动,所以国外又称为滚动背斜。
从成因上来说,这种成排分布的滚动背斜是正断层发生逆牵引形成的构造带,故又称之为逆牵引构造带。
滑坡时空演化规律及预警预报研究
滑坡时空演化规律及预警预报研究一、本文概述《滑坡时空演化规律及预警预报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究滑坡现象的时空演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有效的预警预报体系。
滑坡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发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因此对其演化规律的研究以及预警预报体系的建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首先综述了滑坡灾害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明确了研究目标和内容。
随后,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滑坡时空演化规律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滑坡灾害发生和发展的内在机制。
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遥感、GIS和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本文深入探讨了滑坡时空演化规律的定量描述和预测方法。
本文提出了滑坡预警预报系统的构建框架和实施策略,为滑坡灾害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滑坡时空演化规律滑坡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发生和发展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时空演化过程。
深入研究和理解滑坡的时空演化规律,对于滑坡预警预报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时间演化角度来看,滑坡的发生通常经历了孕育、发展和触发三个阶段。
在孕育阶段,滑坡体内部的结构和应力状态逐渐发生变化,这一过程往往难以察觉。
随着时间的推移,滑坡体内部的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开始出现微小的变形和位移,进入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滑坡体的变形逐渐明显,可以通过地表位移监测等手段进行观测和识别。
最终,在触发阶段,由于外部因素的干扰(如降雨、地震等),滑坡体内部的应力平衡被打破,导致滑坡的发生。
从空间演化角度来看,滑坡的发生和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一般来说,滑坡体在空间上可以分为滑坡源区、滑动区和堆积区三个部分。
滑坡源区是滑坡发生的起点,通常位于斜坡的上部,这里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对滑坡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滑动区是滑坡体在滑动过程中经过的区域,这里的地表位移和变形最为明显。
堆积区则是滑坡体最终停止运动的地方,通常位于斜坡的下部或河谷地带。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滑坡的时空演化规律,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冷家堡油田中部构造特征研究
郜 志 平
( 中油 辽 河 油 田分 公 司勘 探 开 发研 究 院 , 辽宁 盘锦 1 2 4 0 1 0 )
摘 要: 冷家堡油田位 于辽 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 东部 陡坡 带的中北段 , 即中央隆起 的西翼与西部 凹陷深陷带之 间的部位 , 处在 台安 一 大洼断裂带中北部 。该 区是 由于新生代 块断运动 , 断块体翘倾 活动 而形成的陡坡带 , 为一北 东向展 布的狭长 断阶带 , 前第三 系基底 由太古 界、 中生界地层组成 , 控制 了该带的构造格局及 沉积体 系的展布 。台安 一大 洼断裂带的演化 与西部凹陷是 同步的, 都是受断裂活动、 基底
结 构 和 差 异压 实 三种 因素 控 制 , 其 中 断 裂 活动 是 古 近 纪 断 陷 的 主要 控 制 因素 。 关键 词 : 运动 ; 构造 ; 格局 ; 断裂
引起玄 武岩沿断裂带 向上运移 、 喷发和 受到新生代主干断裂台安 一大洼断裂带 的影响 , 主要发育三条 由于 台安断裂 的强 烈活动 , 使得在初始张裂期早期沿 台安断裂发育玄武岩 。在台安断裂 不 同特征 的断层 。 从东 向西 , 发育期 由老至新 , 东侧靠近 中央 隆起断 溢出 , 段都见到厚度不等 的玄武岩 。由于冷家地 区 层形成于沙三前期 , 具有 伸展断层特征 , 与派生 断层组合 为羽状断 附近 的一些井 中的 S 当时处 于水体 较浅情况 , 滨湖背景下 的扇 三角洲沉 层。 控制沙三段沉积 ; 中间一 条断面变陡 ; 西侧为 陈家 逆断层 , 早期 靠近 中央 凸起 , 向西陈家洼陷发育 浅湖和半深湖沉积 。沉积 中心位于 台安 为正断层 , 后期挤压使其反转为逆断层 , 断层延伸很长 , 约3 0 k m。 以 积环境 , 反映 当时台安断裂对 沉积 的控制作用 。沿 台安断裂分布 陈家逆断层为界 , 冷家堡油 田在构造上分为东部狭长 的冷家 断裂背 断裂附近 , 的一套玄武岩在地形上形成一个相对隆起的地形 , 为冷东 同沉积背 斜带和西部宽缓 的洼 陷带两个二级构造单元。 斜或滚动背斜的形成奠定 了物质基础断层 、地层反转作 用明显 , 改 1冷家断裂背斜带构造特征及构 造单元划分 形成 与以往不 同的构 从构造发育史 和成 因机制分 析 , 冷家断裂背斜带在裂 陷期是一 变 了以往 区域构造 背景和其形成 的构造形式 , 个在 区域拉张环境下受 台安 一大洼断裂继承性控制的滚动背斜带 , 造样式 , 对冷东地 区油气聚散具有重要 的影响。 3 结 论 盆地萎缩 期区域性 的构 造挤压运动使 台安 一大洼 断层 下降盘地层 冷家堡 中部为一由东 向西方 向倾斜的单斜构造 。地层总体上东 受到 强烈 挤压 、 褶皱 、 断裂 , 冷 家断裂背斜带从东 西向剖面上显 出 : 地层倾 向为西 , 构造 高点位 于工 区东北部冷 1 1 6井附近 , 高 像一个悬挂于 台安断裂与陈家逆断层之间的楔形地质体 , 其 两条 断 高西低 , 5 0 0 m, 构造 幅度 1 5 0~6 0 0 m, 地层 倾角 1 0~1 5 。 , 圈闭 总面 层在底部相交 , 断裂纵横交错 , 相互切 割。 陈家逆断层 限制 了东部西 点埋深 1 积4 . 2 5 3 k m 2 。 冷家 中部断裂系统非常发育 , 共发育近北东向 、 北西向 倾正断层在深部的延伸。 第一组为构成本区构造格架 的北东走 冷家断裂背斜带主要发育 N E 、 N N E和 E W、 N WW 两组断层 。 断 以及 近东西 向 3组断裂系统 。 是构成本 区构造格局 的主干断层 , 该组 断层将冷 家中部 层将冷家断裂背斜带划分为外带 、中带和 内带三个三级构造单元 。 向正断层 , 内带 即背斜带 的西翼被强烈挤压 , 地层 向西陡倾 , 褶皱强烈 , 不易形 沙三三、 四段油层分 割成一系列 由南东 向北西方 向节节下掉的断阶 第二组为北 西走 向的正断层。 第 三组为近东西 向的正断层。 第二 成构造 圈闭。外带 即东翼褶皱平缓 , 与中央隆起衔接有数百米的地 带 ; 层剥蚀 , 地层向西缓倾 发育一 系列正断层 。在裂陷初期就存 在一个 组断层和第三组断层是继北东向断层 之后 发育 的断层 ,断距 较小 , 受基底断裂控制 的古潜 山, 其上地层超覆沉积并形成披覆构造 。东 起到复杂 断块 的作用 。 参考 文献 营末 期的挤压使 古潜 山上 的披覆 背斜的两翼 由于两侧地层 相对下 降, 因该区是台安 一大洼断层走 向转 折处 , 与陈家逆 断层交会处 。 中 【 1 】 马福建. 断g -  ̄ t , 闭性 影响 因素及 类型划分[ J 1 . 吉林 大学学报: 地球 带是冷家 堡油 田主要 油藏所在 的构造单 元 。另 一组 E W、 E WW 断 科 学版, 2 0 0 3 , 3 3 ( 2 ) : 1 6 3 — 1 6 6 . 2 】 冉本 科, 胡永 乐, 田昌炳. 油藏描 述技术发展与展 望【 J J . 石油勘探 与 层 ,将 N E向延伸 的冷 家断裂背 斜带进一步 分割成 大小不一 的断 [ 块, 形 成南 北分块 的局 面 , 该方 向的断层被 陈家逆 断层 限制 于其东 开 发 , 2 0 0 3 , 3 0 ( 4 ) : 7 8 — 8 1 . 部, 并被近 E W 向的断层进 一步 复杂化 。 [ 3 ] 张吉昌等. 红星地 区复杂断块精细油藏描述一 辽河油 田勘探 开发 冷家堡油 田以陈家逆断层为界 ,将 其划分 为两个二级 构造单 优 秀论文集【 M】 . 北京 : 石油工业出版社, 2 0 0 4 . 1 2 . 元: 冷家断裂背斜带和冷家西部洼陷带 。这两个构造单元 的构造走 [ 4 ] 赵澄 林. 赵澄 林沉积 一 储层 地质 文集[ M】 . 北京 : 石 油 工 业 出版 社 , 00 0. 6, 2 8—3 8 , 1 0 5-1 1 4. 向近于垂直 , 反 映其 构造背景 和成 因明显不同 , 属于两个不 同的构 2 造系统。 这两个 二级 构造单元 内部被 8 6 条 断层切割成 4 6 个 四级断 『 5 1 付 广. 断层 封 闭性 研 究『 M1 . 北京: 石 油 出版 社 , 2 0 0 2 : 2 5 — 7 8 . 块, 每个断块都是一个相对 独立 的圈闭 , 是 油气 聚集 的基本场所。
平衡剖面技术简介
山—埃姆尼克山—起褶皱成山,开始出现了盆地相间的格局。早中侏罗世为内陆
潮湿坳陷型沉积时期,因地势低平,湖泊—沼泽沉积分布广泛;上侏罗统为内陆
干旱坳陷型沉积类型。
② J3末—K,该阶段的后造山事件曾使盆地抬升和产生褶皱变形,白垩纪的
沉积类型为内陆半干旱—半潮湿型。晚白垩世后形成巨厚新生代为主的盆地。在
通常从最新构造开始恢复,再依次恢复次新构 造,直到所有构造恢复,最后得到剖面恢复系列图
9
平衡剖面软件工具
Geosec软件是CSD公司研制的,具有 速度快,人机交互灵活,显示直观等特点 。该软件在青海德令哈地区的应用取得了 良好的效果。
2Dmove软件是Midland Vally公司研 制的,应用更为灵活方便,系统稳定性好 。该软件已在桩海地区、官1井区进行应用 。
Lower line
Defaults for:
Extensional regimes Inversion regime Salt tectonics Homogeneous rocks
i.e. granites
4
非运动学恢复算法 2 :弯曲滑动去褶皱
原理: 用弯曲滑动机制恢复或正演褶皱模型,沿钉线或
成为广阔冲积平原上分布着若干残存的盐湖。
13
结论
平衡剖面技术在德令哈地区的应用,取 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为该区的沉积构造演 化史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同时也为检验 解释结果的合理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说明 该项技术对盆地构造演化、油气资源评价等 研究工作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14
②岩石体积仅被剥蚀和沉积压实改变。
③主导变形方式是脆性断层。
④褶皱与断层有关。
⑤假设由压溶和构造压实引起的体积损失很小。
普通地质学-舒良树-各章作业习题及答案-1(1)
普通地质学-舒良树-各章作业习题及答案-1(1)第1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地球科学地质学普通地质学均变说灾变说将今论古二、填空题1.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2.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及()等若干方面。
3.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及()等方面。
4.“Thepreentithekeytothepat。
”这句话的意思是(“”)。
简言之,就是地质研究中常用的(“”)的思维方法。
这一思维方法由英国地质学家()所提出,并由()发展和确立。
5.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依据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各种()。
三、问答题1.从总的方面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哪些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地质学研究中采取了哪些特殊的研究方法?2.研究地质有哪些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3.在地质学中又可分出哪些分支学科?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4.在应用“将今论古”的思维方法进行地质分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5.怎样正确认识“均变说”与“灾变说”对地质发展演变过程的解释?6.《普通地质学》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是什么?7.学了“绪论”部分以后,你对地质学和地质工作有了哪些初步认识。
第1章绪论答案二、填空题第2章矿物一、名词解释克拉克值元素丰度矿物单质矿物化合物矿物类质同象同质多象晶质体晶面结晶习性条痕解理解理面断口硬度岩石火成岩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岩石的结构显晶质结构稳晶质结构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自形晶半自形晶它形晶岩石的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流纹状构造块状构造枕状构造沉积岩碎屑岩粘土岩生物岩生物化学岩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结构成岩构造层理层面构造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交层理泥裂波痕假晶印模球度圆度分选性成熟度胶结物胶结类型变质岩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变余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碎裂构造二、是非题1.为纪念克拉克的功绩,通常把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
南海裂陷盆地文昌B凹陷的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勘探
南海裂陷盆地文昌B凹陷的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勘探201521000417 徐辉文昌B凹陷位于南海东北部珠江口盆地,其构造演化划分为古新世—早渐新世裂陷、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断拗和晚中新世以来的裂后热沉降三个阶段。
南断裂是控制文昌B凹陷的边界断裂(图1)。
对于南断裂构造变形机制,多数学者认为以伸展动力学成因为主。
然而,三维地震资料显示,南断裂带渐新统—中新统发育不少构造变形,如雁列式褶皱、马尾状断裂、右阶斜列阶步等,难以用简单伸展动力学机制解释,而这些构造变形明显控制和影响了该区油气成藏要素、油气分布与储量规模。
图1珠江口盆地文昌B凹陷构造位置文昌B凹陷南断裂走向NNE,断裂面倾向NWW,西缓东陡,断裂面陡倾切入基底。
文昌B凹陷南断裂的构造样式:(1)古新统—始新统表现为伸展断裂样式。
(2)渐新统以伸展—走滑构造样式为主。
自早渐新世,珠江口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由古新世—始新世NW-SE向最小主压应力转变为S-N向最小主压应力,而文昌B凹陷南断裂走向呈NNE-SSW,伸展构造应力方向与断裂面走向的夹角约20°,沿南断裂断面的力偶产生同向剪切,派生出褶皱构造样式与伸展断裂构造样式,且二者共生相间排列。
因此,南断裂早渐新世呈现伸展—右旋走滑构造变形特征。
因伸展—走滑变形,南断裂下降盘下渐新统、始新统地层倾向与南断裂面倾向相同(挤压抬升区)或相反(伸展区)。
向南断裂面方向,下渐新统恩平组和上渐新统珠海组厚度局部减薄或增厚,沿南断裂走向下渐新统恩平组和上渐新统珠海组厚度呈“褶皱薄、洼地厚”相间构造样式。
(3)在中中新世,因右旋走滑作用,发育挤压褶皱背斜构造样式,有别于逆牵引滚动背斜构造样式。
文昌B凹陷南断裂的断裂体系:(1)古新世—始新世,南断裂为伸展性质,呈现NE或NNE走向伸展断裂特征。
(2)渐新世,在S-N向区域伸展应力作用下,NNE走向南断裂转变为伸展—走滑性质,渐新统呈现“挤压褶皱”和“洼地”共生构造,沿南断裂分布。
滚动背斜形成机理探讨
滚动背斜形成机理探讨
祁大晟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1993(014)004
【总页数】5页(P385-389)
【作者】祁大晟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以构造成因机制研究指导复杂背斜精细解释--柳泉南断背斜形成机理与滚动勘探开发 [J], 张锐锋;李劲松;闵斌;赵伟森
2.琥珀营北背斜形成机理及精细构造解释 [J], 李小冬;周从安;张弟荣;屈伟玉;靳国庆;王旭峰;李春荣
3.滚动背斜形成演化机制——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分析 [J], 黄晶
4.同层型气钾复合矿藏的形成机理浅析:以四川盆地磨溪背斜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富钾卤水矿为例 [J], 陈小二;张兵;范昆;杨凯;张赛民
5.南海东部滚动背斜速度变化特征及勘探、开发启示 [J], 刘振;李黎;李伟;沈水荣;李熙盛;王要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被动陆缘盆地陆隆斜坡对盐构造形成的影响——来自物理模拟实验的启示
被动陆缘盆地陆隆斜坡对盐构造形成的影响——来自物理模拟实验的启示王殿举;李一赫;于法浩;王志琛;刘志强【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22(96)3【摘要】被动陆缘盆地盐构造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时空演化分析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丰富的油气资源促进了被动陆缘盆地地震资料品质的不断提升,高精度地震数据的解译结果表明,被动陆缘盆地盐层下的地形往往具有大型的起伏特征,而前人在基底构造形态对盐构造形成影响方面的研究并未取得共识,仍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为此,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认识,采用物理模拟方法,通过2组模型的平面、剖面结构刻画及对比分析,开展了陆隆斜坡构造对盐岩变形的控制作用研究。
模拟结果表明,相对于平坦的盐下地形,陆隆斜坡的存在能够提升盐岩的流动能力,促使盐构造在相同时间内形成更多构造样式以及发生更大规模的变形。
本文研究成果能够进一步丰富被动陆缘盆地盐构造变形的理论认识和明确盐构造与油气的时空演化关系。
【总页数】9页(P854-862)【作者】王殿举;李一赫;于法浩;王志琛;刘志强【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海石油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相关文献】1.裂谷与被动陆缘叠合盆地的盐构造与油气成藏——以西非下刚果—刚果扇盆地和宽扎盆地为例2.南大西洋被动陆缘盆地盐岩对油气成藏的影响3.南美奥连特前陆盆地斜坡带低幅度构造形成物理模拟4.南大西洋被动陆缘盆地盐构造形成的控制因素5.南大西洋中段被动陆缘盆地下白垩统盐构造成因模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西兰Taranaki盆地Maui气田构造建模
新西兰Taranaki盆地Maui气田构造建模AKM Eahsanul Haque;AMINULIslam;MOHAMEDRagabShalaby【摘要】利用三维地震和测井资料对Maui气田晚白垩世—上新世的沉积层序建立构造模型,结合地质统计学方法预测Taranaki盆地的构造力学特征.通过构造模型识别出受断裂影响的3期构造运动:晚白垩世—古新世裂谷期、晚始新世—中新世挤压性断裂期、上新世—更新世构造分化期(Maui气田南部挤压性断裂、Maui 气田北部正断层活动).各期构造运动形成不同的构造样式,早渐新世以前具有轻微走滑特征的正断层较发育,断层倾角大(40°~70°),北部地层倾角(10°~15°)低于南部(15°~20°);中渐新世—晚中新世发育低角度逆断层(20°~40°),表明这一时期构造整体受到挤压性应力作用;中渐新世—上新世地层出现构造反转,表明这一时期构造应力为先挤压后拉张.【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6(043)006【总页数】10页(P883-892)【关键词】Taranaki盆地;Maui气田;三维地震;断层格架;伸展构造;反转构造;变差函数分析;构造建模【作者】AKM Eahsanul Haque;AMINULIslam;MOHAMEDRagabShalaby 【作者单位】University of Brunei Darussalam, Brunei Darussalam;University of Brunei Darussalam, Brunei Darussalam;University of Brunei Darussalam, Brunei Darussalam【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Taranaki盆地是新西兰西海岸最大的白垩纪—新生代沉积盆地,面积达1×105km2。
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结构构造差异与油气勘探
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结构构造差异与油气勘探温志新;王兆明;宋成鹏;贺正军;刘小兵【摘要】基于板块构造理论,通过研究地震、地质及相关文献资料,恢复东非被动大陆边缘主要地质时期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开展盆地结构构造特征及其沉积充填差异分析,结合已发现的15个油气藏解剖,建立3种成藏模式,探讨该区有利成藏组合及下一步勘探方向.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历经晚石炭世—三叠纪卡鲁(Karoo)期陆内夭折裂谷、侏罗纪陆内—陆间裂谷及白垩纪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3个原型阶段,各个盆地裂谷层系普遍发育,受拗陷期沉积充填厚度大小影响,形成“断陷型”、“断坳型”和“三角洲改造型”3类被动陆缘盆地:“断陷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小于3 000 m,形成“单源-构造型”成藏模式,勘探方面以寻找裂谷层系顶部发育的大型构造类圈闭为主;“断坳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大于5 000 m,形成“双源-双组合型”成藏模式,勘探方面以上、中斜坡大型滑动—滑塌—碎屑流沉积砂体为目标;“三角洲改造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大于6 000m且发育高建设性三角洲,从岸向海形成独特生长断裂、泥底辟、逆冲推覆、前渊缓坡四大构造带,形成“三源-多组合型”成藏模式,其四大构造带均可形成大型油气田.【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5(042)005【总页数】10页(P671-680)【关键词】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原型盆地;岩相古地理;盆地结构构造;成藏模式;深水沉积;油气勘探方向【作者】温志新;王兆明;宋成鹏;贺正军;刘小兵【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自2009年以来,在东非地区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海域不断获重大油气发现,且探井成功率高达80%[1],预示着东非被动陆缘深水油气资源良好的勘探前景。
较南大西洋两岸、墨西哥湾等热点地区,东非海岸系列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海上勘探程度很低,油气发现主要集中于鲁伍马盆地的北部区块和坦桑尼亚的南部区块[1],而且莫桑比克南部海上、马达加斯加及索马里海上区块尚未进行勘探[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UANG J i n g
( C h e n g d u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C h e n g d u 6 1 0 0 5 9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A s o n e o f t h e s t r u c t u r a l s t y l e s o f t h e n o r ma l f a u l t - r e l a t e d f o l d s , t h e r o l l o v e r a n t i c l i n e r e f e r s t o t h e a r c b e n d i n g
[
e n 巳
滚动背斜形成演化机制
一
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分析
黄 晶
( 成 都理 工 大学 , 四川 成都 6 1 0 0 5 9)
摘
要 : 作为正断层相关褶皱 的构造样式之一 , 滚动 背斜是指在生长断层 活动时 由于两盘之差异压实作用和下降盘沉
积 层 的 重 力 作 用形 成 的 弧 形 弯 曲 , 其 主控 断裂 为 上 陡 下缓 的 犁 式 铲状 正 断层 , 几何 形 态 受断 层 面及 上 盘 岩 层 充 满 潜在 空间机 制 的控 制 [ 1 1 o 作 为 同生 断层 有 关 的伴 生构 造 , 对 于 滚动 背斜 的成 因探 讨具 有 重要 实 际意 义 。 文 章 通过 构 造 物理 模 拟 实验 , 对滚 动 背斜 的 形成 演 化机 制 进行 分 析 , 得 出以 下结论 : ( 1 ) 滚 动 背斜 的 形成 所 处构 造 应 力环 境 为拉 张 环境 ; ( 2 ) 滚动 背斜 主要 受主 断 裂 ( 正 断层 ) 控制, 属 于 正 断层相 关褶 皱 。 关键 词 : 正 断层 相 关褶 皱 ; 滚动 背 斜 ; 同生 断层 ; 构 造物 理模 拟 中图 分 类号 : T D3 2 2 . 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2 — 5 0 6 5 ( 2 0 1 7 ) 1 5 — 0 2 6 4 — s l o w ,i t s ge om e t r y b y t he f a u l t p l a ne a nd t he f a ul t l a ye r o n t he pl a t e l a ye r i f l l e d wi t h p ot e nt i a l s p a c e c o nt r o 1 .I t i s o f g r e a t p r a c t i c a l s i g ni ic f a nc e t o e x pl or e t he g e ne s i s o f t he r o l l o ve r a n t i c l i n e .I n t h i s p a p e r ,t he  ̄ r ma t i on a nd e v ol ut i o n me c ha n i s m of r o l l o ve r a nt i c l i ne i s a n a l y z e d by c o ns t r uc t i n g p hy s i c a l s i m ul a t i on e x pe r i me n t ,a nd t h e f o l l owi ng c o nc l us i on s
c a us e d b y t he d i fe r e nc e be t we e n t h e c ompa c t i op o f t he t wo pl a t e s a n d t he g r a vi t a t i on a l a c t i o n o f t he de s c e nd i ng p l a t e .I t i s ma i n l y c on t r o l l e d by t he p l ow —t y pe s hov e l —s ha pe d n or ma l f a u l t ,whi c h c ha r a c t e r i z e d b y t he up pe r p a r t o f t he s t e e p l owe r
For ma t i on a n d e v ol u t i on me ch an i s m o f r ol l i ng an t i c l i n e:Ba s ed on s t r uc t u r a l phy s i c s s i m ul a t i on a n al ys i s
a r e d r a wn :( 1 )T h e t e c t o n i c s t r e s s e n v i r o n me n t o f t h e r o l l o v e r a n t i c l i n e i s t h e t e n s i o n a l t e c t o n i c b a c k g r o u n d ;( 2 )Th e ma i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