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矿基地 加工基地 工业城市
大城市
城市
港口城市
中心地职能
城镇 集镇
港埠 渡口
交通运输职能 以港口城市为例
(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
(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位三角形
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
1、中心地型城镇形成过程:
(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村庄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城市作为手工业、商业集中地出现
心;这是建筑艺术上的巨大进步,同时也是危险增加和防卫需要增加的标
志。”
——恩格斯
“社会一天天成长,越来越超出氏族制度的范围······但在这时,国家已经不知不觉地 发展起来了。最初在城市和乡村间,然后在各种城市劳动部门间实行的分工所造成的 新集团,创立了新的机关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各种公职都设置起来了。”
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两个问题: 城市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 1
城市的产生是防卫安全的需要? 2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打猎
原始畜牧业
城 采集野生果实、植物根 种植植物
原始农业
村落 乡村
市 城市出现在乡村之后,是在原始公社制社会的末期形成的。
二、转运功能、区际贸易与以交通功能为主的城镇
1、转运功能型城市形成过程: 天赋和人为的交通地理位置
29
高平原
开阔、平坦、海拔在1000m上下的蒙古高原面上。蒙古高原上
6
高原山间盆地和 相对低平的山间盆地或谷地,濒临河流。云贵高原坝子和谷地
谷地
中的城市
41
中山谷地
海拔500~3000m的中山地区,相对高差较大,城市一般位于狭 窄的河谷平原。南平、十堰、攀枝花
15
高山谷地
在3000m以上的高山地区。拉萨
陆岬(开普敦、直布罗陀)
二、铁路促进近代城市发展
铁路是现代快速、大运量运输的主要方式。 铁路的修筑可以促使沿线城市的诞生和兴盛,又可能带动另一些城市的发展。
原来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乡村,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为了不破坏正定县 的风貌,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在这里与 京汉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大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其地位不仅超过 了正定县城,而且成了省城,人口已超过100万,正定县城仍不过是3万人的小城。
城市地理学
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第五节 信息技术革命与城市发展
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本章重点
1.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与地理位置。 2.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河曲位置 过河点位置(渡口)
河口
②海港城市
随着航运技术的发展,船型不断加大, 吃水不断加深,河口港城市向下游出海 口方向推移是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如广州向黄浦、天津向塘沽、福州向马尾、 宁波向镇海和北仑、上海向宝山都是典型 的例子。
海区 港位 城类 市型
海湾(青岛、大连) 岛屿(香港、厦门) 陆连岛(澳门)
二、铁路促进近代城市发展
城市与铁路的关系也有不同类型:
(1)几条铁路线在城市衔接或交汇,则 该城市在铁路网中处于枢纽位置。
特点:通达性好,城市腹地范围比较广大, 地理位置比较重要,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主要枢纽

一般枢纽


次要枢纽

专业性枢纽
(2)依据城市中铁路方向的多 少划分为两种:通过位置和断点 位置。
产 第一次社会分工(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
生 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出现产品剩余)
交换(偶然性—经常性)

市集(固定交换场所)

程 第二次社会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
劳动生产率提高 交换范围扩大
手工业商业集中地 (市集)
城市
人类出现
筑巢而居 逐水草而居 散居
定居、聚居 (氏族乡村)
游牧部落和农 业部落分离
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
(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①中心位置:
中心位置既便于四面八方的交通线
向中心会聚,也有利于从中心向外 开辟新的交通线,因而促使城市的 发展。
国外: 马德里-西班牙. 柏林----德意志帝国 布拉格-捷克 东京----日本
国内: 郑州-河南 太原-山西 贵阳-贵州 成都-四川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1、大多数城市的分布,既要求气温适中,又要求有适度的降水。 世界上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特点: 具有在中纬度范围内向低纬方向缓慢移动的趋势。 主要位于北半球。 (世界六大城市群)
2、区域地形条件与城市分布也有密切关系。 (1)1981年世界197个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80%以上(160个)分布在海拔
3
为满足某种专门需要, 在集聚经济、规模经济 的作用下而形成的以某 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 ,如工业城市、风景旅 游城市、大学城等。
中心镇型城镇
交通型城镇
专门化城镇
伯德曾以三角形表示三类城市(中心地职能、专门化职能和交通运输职能) 形成和发展的相互关系。
专业化职能,以工业城市为例(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
与中心位置相对的是邻接位置。 城市区位追求邻接于决定其发 展的区域,不必要或不可能在 本区域的中央。
1、渔港要求邻近渔场, 如舟山的沈家门,广西的北海;
2、矿业城市要求邻接矿区, 如煤城淮北、鸡西;
3、耗能工业要求接近廉价电源地等。
④门户位置:
一种特殊的邻接位置叫做门户位置 或出入口位置。 当一个地理区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 一方向上时,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 常常不在本区中央,而明显偏于主 要联系方向一端。(河口港)
1
1、平原地区多低山丘陵,中山和高山地区极少 2、除平原中腹和三角洲平原外,城市选择两种地形过渡或交接部位的现
象非常普遍 3、除了平原城市要濒临江河湖海外,在丘陵山地的城市多趋于河谷,也
普遍临水。
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1
自然地理条件的衍生转化 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
2
区域经济开发的历史积累 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
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
3
未来的发展可能性——未来的开发潜力
区域经济地理条件与城市生存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原理在于:
城市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与区域发展经济地理因素之间 始终有着各种双向联系(城市汲取区域的资源,又向区域提供产品和服 务)。城市是区域的缩影、中心和焦点。
平原与低山丘陵 由于平原狭窄,间有残丘起伏或周围一侧地形破碎。最典型的
邻接地带
是镇江以上长江中下游平原边缘的城市。
20
低山丘陵区的河 河谷平原较宽阔时,城市地形较平坦;较窄小时,城市则有山

城特点;成盆地状时,城市均靠盆地边缘。江南丘陵区数量最
76
多,最典型
平原中腹
位于广阔的平原面上,不临海、不背山、地势低平甚至低洼。
第三节、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一、城市地理位置的概念
巴朗斯基:位置就是某一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的某些客观存在的东西 的总和。
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 上的结合。
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往往决定了城市职能性质的特殊性和规模的特殊性 。如大同的矿业城市;武汉、上海、广州的港口城市;政治地理位置变化的 深圳。
水陆交通
气候温润
地形类型 滨海平原/丘陵
特点 多依托优良港湾或便利的海运条件而形成发展。
城市数 21
三角洲平原
周围平原广阔,水网稠密,土肥人众,农产资源丰富。
17
山前洪积、冲击 平原
山前堆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而有坡度,水源丰富又排灌 条件良好。我国北方分布广泛。华北平原外侧沿燕山南麓
63
不足200m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其中又以位于海拔100m以 下的居多。 (2)我国设市的城市分布在地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比例大致 分别是1%、32%和67%(1983)。
例如:
美索不达米亚 印度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中国华北平原 中美 安第斯山中部 尼日利亚西南部
地理位置优越(沿河海、平原、低山丘陵 的河谷、山间盆地和谷地等)
兽的需要。还不是为了保护“统治阶级”或“私有财产”。 3、城市的出现是国家产生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 4、城市出现后随之出现了阶级的划分。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环境, 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
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1、大、中、小位置 (不同空间尺度)
大位置是城市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 相对关系,是从小比例尺地图上进 行分析的。
小位置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 的相对关系,是从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 分析的。
以广州为例:
大位置:中国南部,珠江出海口,邻接 香港、澳门,中国的南大门(面向东南出 口)、对外通商口岸。
中位置:岭南地区、珠江流域的下游, 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上部。
小位置:西江、北江的交汇的地方,白 云山南部
1、大、中、小位置
以天津为例
大位置:处在中国北部海域最深入内陆的渤海湾的顶端,对内它在关内关外、西 北高原与华北平原联系通道的交点上。华北、西北通过天津出海陆上距离相 对近便,对外在海路上则不一定比周围诸港方便,故优势不如上海。
②重心位置:
当一个地理区内人口分布和开发条 件差异较大时,假想按不均匀性进 行加权,就会有一个偏向于优势区 域的重心位置。具有和中心位置一 样的总联系距离最短的效果。
西安-------陕西 杭州-------浙江 南昌-------江西 乌鲁木齐-新疆
2、中心、重心下梢”,海河流域是它的直接腹地,腹地内的农 产品在丰都上虽不如长江三角洲,但对天津轻工业的发展仍有很大影响,而 腹地内丰富的盐、铁、煤、石油、建材等资源,则为上海所不及。
小位置:位于河运发达的卫运河入海河处,海河远没有浦江宽深,天津课跨河在 两岸均衡发展,而上海则一直偏于浦西一侧。
以福州为例: 位于闽江口,能控制福建省整个闽江流 域商品集散的地理基础上发展成省会城 市。
3.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
一、航运促进城市的发展:
中国大部分城市都是沿江湖河海 交通要道发育壮大起来的。
①河口港城市 河运是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沿 河 城 市
六 种 区 位 类


航运端点 梯级中转点 河流交汇点
原始狩猎 采果寻根 原始畜牧业 原始农业 驯养(种植)技术和金属工具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 固定场所
剩余产品 经常性交换
集市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
更频繁的交换
集镇 城市
商业与手工业分离
扩张与功能转化
大城市
“用石墙、城楼、雉堞围绕着石造或砖造房屋的城市,已经成为部落或部落联盟的中
——恩格斯
“随着城市的出现也就需要有行政机关、警察、赋税等,一句话,就是需要有公共的
政治机构,也就是说需要一般政治。在这里居民第一次划分为两大阶级,这种划分直
接以分工和生产工具为基础。”
——恩格斯
恩格斯: 1、城市在氏族制度下,作为部落或部落联盟中心出现。 2、为了保护整个氏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为了防御其他部落或自然界野
我国大部分小城镇属于此类。
可细分为:乡级镇、区级镇、专属所在地的市镇
3、中心地型城镇的发展
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
发展为大城市的条件:
(1)行政等级、服务范围 (2)服务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 (3)城镇自身条件
整个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相互需求。
剩余劳动力
农村
粮食、副食品 轻工业原料
城市
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科学文化行政服务
通过位置:城市有两个方向的铁路对 外联系。
断点位置:城市只有一个方向的铁路 对外联系。(港口城市矿业城市)
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从城市产生和发展的观点出发,将城市分成三种类型:
1
为满足广大农村物资 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 要而形成的中心地城 市,如大多数集镇、 城镇、县城等 ;
2
为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 转运的需要而形成的、 以交通运输为主要职能 的城市,如港口城市、 铁路枢纽、公路中心等 ;
(2)英国地理学家约翰斯顿,《城市和社会》 在商品农业的基础上城市产生的过程。
早期农业社会:自给自足——寄生统治阶级
宗教、家族控制
纳贡
其他家庭
农业性服务 非农业性服务
社会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城市形成和发展。
2、中心地型城镇特点: 职能的综合性 发展的稳定性 鲜明的等级性
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