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际分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1)分工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人类有一种天然的倾向,就是交换。 交换的倾向形成分工,分工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 斯密以制针为例,说明工场手工业中实行分工协作可以大大 提高劳动生产率。他说,由一个人制针,所有的18道制针工 序都由他自己来完成,每天最多只能生产20枚。如果实行分 工生产,由10个人分别去完成各种工序,平均每人每天能生 产4800枚。 他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劳动者的技巧因分工而日进; 二是分工免除了从一个工序转到另一个工序所损耗的时间; 三是分工促进了专业化机械设备的发明和使用。 .
按绝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的利益:事例
国家 酒的产量 (单位)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毛呢产量 (单位)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国际分工前
英国
葡萄牙 合计
1
1 2
120
100 220
1
1 2 2.2
100
120 220 220
国际分工后
英国
葡萄牙
合计 国际交换 英国 葡萄牙
2.2
2.2 1 1.2
由于机械化大生产,英国对棉花的需求爆炸性的增长,至1860年,英国每年 棉花的消耗量已超过了10亿磅。这大大超出了美国以外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 纪中叶到二次大战)
表现:形成了以一组国家为中心的以自 然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品生产国和初级产 品生产国之间的国际分工体系。
原因:第二次产业革命,促进了机械、电气工业的迅速 发展,石油、汽车、电力等工业的建立,交通运输工具 也获得长足发展,特别是苏伊士运河(1869)和巴拿 马运河(1913)的建成,海底电缆的出现,都为国际 分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723-1790
亚当斯密常想事情想得出神、丝毫不受外物干扰;有 时也因此发生糗事,例如:亚当斯密担任海关专员时,有 次因独自出神将自己公文上的签名不自觉写成前一个签名 者的名字。亚当斯密在陌生环境发表文章或演说时,刚开 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 侃侃而谈;而且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 热情,甚至废寝忘食。

一是国家之间的产品专业化的分工:指对同一产品的 不同型号、规格的专业化分工。 二是国家之间对零部件的专业化分工。 三是国家间对不同的工艺流程的专业化分工(生产过 程的不同阶段)。



2、国际分工的领域不断扩大,从商品生产领 域扩大到服务业领域,且出现了相互渗透之势。 3.跨国公司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加强。 4.区域性经济组织内部分工趋势加强 5.从分工类型看,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发展
.
3)绝对成本论概述
斯密认为,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所花费 的成本绝对地低于他国,就称为“绝对优势”。 如果这种绝对优势是该国所固有的“自然优势” 或已有的“获得优势”,它就应该充分利用这 优势,发展某种产品的生产,并且出口这种产 品,以换回他国在生产上占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这样做对贸易双方都更加有利。斯密的这种国 际贸易理论被称作“绝对优势说”,也称“地 域分工论”。
它是“垂直型”和“水平 型”结合的分工形式。 eg: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
第三节 国际分工的发展条件
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自然条件eg:气候、土壤 2、生产力 3、人口与市场 4、交通和通讯业 5、资本流动 6、国际生产关系 7、经济体制与政策

外包型 网状型 (三)国际分工格局的主导与层次化
2)国内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国家之间

他举例说,苏格兰这个国家气候寒冷,不适宜 种植葡萄,因而应从国外进口葡萄酒。但如果
采用建造温室等方法,苏格兰也能自己种植葡
萄并酿造出葡萄酒,只是其成本要比从国外购
买高3倍。斯密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苏
格兰政府限制进口葡萄酒,并鼓励在本国种植 葡萄和酿造葡萄酒,显然是一种愚蠢的行 为。

斯密的代表著作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 (又称为《国富论》)一书中对重商主义理论进行了 批判,提出了“绝对优势论”(absolute advantage),又称绝对成本论,这标志着国际贸易 纯理论的真正开端。 ,初版于1776年,先后被译成 多国文字,它集经济理论、经济史和经济学说史于一 体,标志着古典经济学已经成熟并形成体系。
比较优势说的产生与“谷物法相关”

谷物法指1815年英国政府颁布的限制或禁止谷物进 口的法律。圈地运动极大地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产业 革命后工业生产愈益依赖进口原料和粮食。土地贵族 为提高土地收入,防止外国农产品竞争,遂通过立法限 制谷物进口。1815年的《谷物法》规定国内每夸脱 小麦超过80先令的价格限度时方准进口。这一法令实 行后,谷物价格昂贵,原料和消费品价格上涨……
二、国际分工的产生、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
表现:出现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最初的分工形式。
不发达的社会分工和不发达的地域分工。
欧洲城市兴起(11世纪) “地理大发现”和殖民地开拓(15-16世纪)
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中叶到 19世纪中叶)
220
2.2 1.2 1
注意:1.在上表中,英国在生产毛呢方面生产成本绝对低于葡萄牙,而葡萄牙在 生产酒方面的成本绝对低于英国。 2.我们假定在国际交换中:1单位酒=1单位毛呢
思考:1、按照亚当斯密的观点, 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一个国家各种生产的成本 都高于别国,是否无法发生贸易?



第二节 当代国际分工


一、当代国际分工的发展背景 二、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 (一)国际分工基础在深化 (二)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
二、国际分工的类型
“垂直型”国际分工 它是指经济发展水平 不同的国家之间得分 工,是国际间农矿初 级产品和工业品之间 的分工 “水平型”国际分工 它是指经济发展水平 大体相同的国家之间 的分工 eg:发达国家之间 或发展中国家之间 的分工 “混合型”国际分工
表现: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工 业品生产国和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 原因:第一次产业革命为国际分工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随着产业革命的
完成,英国等建立了大机器工业和现代化工厂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生 产体系,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此促成国际分工的形成。 例:
世界棉花供给情况

二、大卫· 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
一、历史背景及作者生平
李嘉图继承发展了斯密的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论。比较 成本的论历史背景与斯密理论的背景相似,也是英国资产阶 级在争取自由贸易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 大卫· 李嘉图1817年他出版了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 理》,对商品价值理论和财富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对地租及国际贸易问题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完成了比 较成本学说。
第三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当代国际分工 第三节 国际分工的发展条件 第四节 国际分工理论
第一节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与作用 (一)含义 分工:若干劳动者从事各种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工作。 社会分工:指整个社会内部创造使用价值的各种有用劳动,按照生产的 内在规律进行有机组合。 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由国内向国外的延伸,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 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广泛反展的结果。 国际分工和国内分工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表现在: 1、国内分工是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而国际分工则是在社会生产方 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即资本主义阶段才出现的。 2、国内分工是各国国民经济范围内的劳动分工,而国际分工则是以各 国国民经济为基础,超越国家界限形成的社会分工。 3、国内分工的发展主要决定于各国本身的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而 国际分工则取决于整个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国际化度。 4、国内分工一般不受其他国家权利和制度的限制,而国际分工则必然 受到各国的政策、法律和其他上层建筑因素的制约。 (二)作用

第四节 国际分工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简图
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 贸易理论 战后国际 贸易理论
绝 对 成 本 理 论
比Biblioteka Baidu较 成 本 理 论
要 素 供 给 比 例 理 论
要 素 价 格 均 等 化 理 论
里 昂 惕 夫 之 谜
国 际 贸 易 新 要 素 理 论
技 术 差 距 理 论
产 品 生 命 周 期 理 论
(三)绝对成本论的主要内容
1、斯密理论的中心是经济自由主义
斯密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放任、 依靠市场这个“看不见得手”来对市场的供求 关系进行自发调节,维持均衡,控制社会利益, 从而使社会获得进步和稳定。
2、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1)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财富观;斯密认为,衡量一 国是否富裕的标准不是该国拥有的金银数量,而是其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2)批判了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论点;斯密认 为,政府必须减少其经济作用,国家主要应保护私有 财产不受侵犯,保卫国家不受外来侵略。 3)批判了重商主义关于一国能持续积累金银财宝的观 点。斯密认为,一国长期保持外贸顺差是不容易实现 的。他根据货币流量调整机制说明,如果一国长期保 持贸易顺差,金银会源源不断地流回本国,当商品供 应量一定时,商品的价格会趋于上涨。价格上涨,商 品成本增加,本国货在国外的吸引力就会降低,出口 也会减少。 因此,他反对政府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主张以自 由贸易政策来扩大对外贸易。
二、比较成本论的主要内容
(一)比较成本论概述
李嘉图则认为,一国不仅可以依据绝对优势原则参 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而且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上 没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它与其他国家相比,生产各 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那么,仍可以通过生产相对 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出口,来换取它自己生产中相对成 本较高的产品,从而获得利益。这一学说至今仍被视 作是决定国际贸易格局的基本规律,是西方国际贸易 理论的基础。
4)绝对成本论例证

这里以英国和法国两个国家生产生铁和小麦为例。 (1)英国和法国进行国际分工之前,各自具有不同 产品上的绝对优势,如表1。
表3-1 英法分工前每吨产品所需劳动量

英国 法国
生铁(吨) 50天 100天
小麦(吨) 100天 50天
按斯密的理论,英国在生产生铁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应 该分工生产生铁而放弃小麦的生产;相反,法国在生产小麦 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应该分工生产小麦而放弃生铁的生产。




(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战以后) 在这一阶段上,国际分工不断深化,有如 下特点: 1、以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工业与工业的分工 居于主导地位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与劳动密 集型工业之间的分工。 2)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在同一技术水平上的产业内部分工。
产业内部分工沿着三个方向发展:
偏 好 相 似 理 论
产 业 内 贸 易 理 论
国 家 竞 争 力 理 论
一、 亚当· 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


(一)之前的思想 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平衡论 贸易平衡论 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
亚当· 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亚当斯密出 生在苏格兰法夫郡。亚当· 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 斯密,是律 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 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是法夫郡斯特拉森 德利大地主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 未娶。

(2)英国和法国进行国际分工后,产品 总产量增加。
表3-2 英法分工后产品量的变化

生铁(吨)
英国 50天+100天/50天=3吨 法国 0 50天+100天/50
天=3吨
小麦(吨) 0
可见,分工后,英法两国投入的劳动总量未变,仍然 是300天,但两种产品的产量却增加了,由分工前 的2吨生铁和2吨小麦,增加到了分工后的3吨生铁 和3吨小麦。这就是分工所带来的利益。 .
1.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2.重商主义 (14世纪末-18世纪)
3.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
(二)亚当•斯密: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新兴的资产 阶级为了从海外市场获得更多的廉价原料并销售其产 品,迫切要求扩大对外贸易,而重商主义的一系列贸 易保护政策却严重束缚了对外贸易,阻碍了资本主义 大工业的发展。这种要求,必然要反映到经济思想上 来。这就是重商主义衰落和古典学派兴起的大背景。 古典学派提出了“自由放任”的口号,在理论上为资 本主义的自由发展铺平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