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美术概论期末考题整理.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概论期末考试:

1、略论美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功能

传达信息:记录、宣传

日常生活(最重要):装饰、美化

精神活动:宗教、象征

个人表现:自我、思考

娱乐:墨戏(文人画,特定人群的娱乐)、宣泄

市场经济(巨大的引擎):出售、投资

人际交往:交流、送礼

(美术行为与作品的功能,常常具有复合性、多样性)

1,传达信息

一传达信息:记录、宣传

1.成教化,助人伦

》格列高利教皇:”教堂中使用图画,这样那些不识字的人OOOOOO ”(宗教宣传作用,图画补充文字的不足)

2.实际的情景与理想的图像

》《开国大典》有五个版本,多次增删人物(高岗,刘少奇,邓小平等),构图视角的变化(从一个核心领导人到领导集体)

△被政治所左右的艺术

领导出题目,群众出思想,专家出技术

》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集体署名延安相关的作品都署名”秦文美”

二日常生活:装饰、美化

1马家窑尖底瓶甘肃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上游图案被视为黄河的漩涡)

2漆器战国湖北

3四川大邑县刘文彩庄园,晚清避暑庄园

三精神活动:宗教、象征

2英国巨石阵:表现对太阳、时间的崇拜?

3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1536年一1541年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

做好事的上天堂,不好的下地狱,成熟的宗教画

5寓意与象征

郑燮,石头图,万古不化

梅兰竹菊的象征意义

清,张若霭,五君子图(梅竹松柏石)

四个人表现:自我、思考

△不为政府、宗教、权贵宣传,不为利诱,特立独行=社会普遍认为的真艺术家

吴冠中;不在乎自己画多少钱,一辈子没有评过奖,和美术协会作对。认为美术应该看形式,不应该看内容。但是晚年越拉越看作品的内容。

》伦勃朗自画像多(探讨内心,对精神性的渴求)

》梵高真性情

》徐渭:比梵高还梵高,他声称他的画不卖给有钱人五娱乐:墨戏、宣泄

》米芾,北宋,珊瑚笔架图,故宫

“金坐”: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然后再加上米点和题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

米芾是文人画的源头,从小学写字,慢慢的想学画,又不好意思从头开始画,用写字的方式来画画。

六社会交往:国家交流个人送礼洗钱行贿

1972中日建交田中角荣送东山魁夷《春晓》

徐悲鸿送郭沫若《九州无事乐耕耘》

》美元新设计、鸡年吉利钱8888: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扩大

七艺术与经济

催生了收藏、拍卖、文物修复

暴利和暴跌、风险(画的真假:有的可能半真半假)

很多名家的话是半真半假的,比如有些画印章是真的,画是假的。有的是画是真的,印章或者字是假的

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市场越来越商业化

2、为什么说美术是一个变化的概念,因时因地而异呢?

一、因时间而异的“美术”

(-)美术的功能不断变化

1.早期:秦汉及之前以叙事为主体现政教功能和社会准则画像石

2.中期:魏晋到唐宋重视真实客观的表现对象由粗而精并逐渐开始传神,eg 《韩熙载夜宴图》顾闻中

3.晚期:元以后以意、趣等为主要追求注重审美和作者主观情感。《陶渊明故事画》陈老眠

(-)审美观念不断变化

从题材上看,唐代之前中国人物画盛行诞生了很多杰出的画家和作品如顾阂中《韩熙载夜宴图》、周昉《簪花仕女图》等五代到宋花鸟画渐受主流青睐诞生了以黄筌、徐熙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的花鸟画画家。宋之后对技法要求不高乂能很好的表达情感的山水画逐渐占据主流到元代达到鼎盛时期出现了黄公望等一批优秀的山水画画家。

从绘画风格和技法上看,早先人们推崇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高超技法而后期随着董其昌“南北宗论”的诞生,注重技法和逼真的北宗被贬为“匠气十足” 逐渐占了下风。

其实美术题材和绘画风格本无甚高下之分优秀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无论是栩栩如生还是气势磅礴都能带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是在不同时期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每个时期占主流的美术作品和风格都在变化。

(三)绘画技法与创作形式不断变化

随着人们对绘画方法的探索,逐渐有了新的绘画手法甚至是创作形式被发掘出来,不断向内开发、向外延伸着美术这一概念。宋代米芾自创米氏云山发明落茄点的画法令人眼前一亮;元初赵孟^提出以书入画说促进了文人画的兴起;而近代人们的创新愈发大胆,被誉为美国第一画家的波洛克发明的用有孔金属管甩墨的“画法”震惊世界;而、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各种光怪陆离的前卫艺术和行为艺术也不断丰富和挑战着人们对于“美术”的理解。

二、因空间而异的“美术”

不同国家的艺术家由于有着各式各样的历史、宗教、社会风俗背景创作出的美术作品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充满着巨大的差异。

(一)不同的宗教背景带来不同的“美术”。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关于圣经故事壮丽精细、生动立体的描摹与敦煌壁画上飘逸灵动、薄如蝉翼的飞天是如此不同。对于基督教的普遍接受使西方美术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宗教题材的画作,而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一直没能达到基督教在欧洲的强度。道释画也没有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

(二)不同的社会风俗带来不同的“美术”。西方艺术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对人体裸体精细描摹和再现的作品,而这一类作品从没有在中国的美术作品中出现过。这一类在西方司空见惯的美术作品如果拿到古代的中国,应该很难被认为是美术作品。更大的可能性是被当做伤风败俗的禁忌物封杀掉了。

(三)不同的国民精神导致东西方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标准也有很大不同。西方作品在西方的科学精神的影响下,特别注重写实在光影、透视等方面的成就己臻化境。而这一切在中国这个被浓浓的人文主义精神影响着的国度里,恰恰是很不受推崇的。拉斐尔笔下那些逼真唯美的人物画和罗丹刀下栩栩如生的雕塑,在中国恐怕会被斥为“匠气十足气而在中国被封为镇国之宝的《富春山居图》《鹊华秋色图》如果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