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差倍半与动点问题训练

合集下载

和倍差倍问题和差问题问题讲义及练习测试参考答案优质的

和倍差倍问题和差问题问题讲义及练习测试参考答案优质的

精心整理(本第一讲和倍问题和倍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个数的应用题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弄清两种量彼此间的关系,常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表示两种量间的这种关系,以便于找到解题的途径。

例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 本?分析设乙班的图书本数为份,则甲班图书为乙班的倍,那么甲班和乙班图书本数的和相当于乙班图书本数的倍还可以理解为份的数量是本,求出份的数量也就求出了乙班的图书本数,然后再求甲班的图书本数用下图表示它们的关系:解:乙班:-F ()(本) 甲班:X (本) 或(本)答:甲班有图书本,乙班有图书本。

这道应用题解答完了,怎样验算呢?可把求出的甲班本数和乙班本数相加,看和是不是本;再把甲班的本数除以乙班本数,看是不是等于倍如果与条件相符,表明这题作对了注意验算决不是把原式再算一遍。

验算:+(本)F (倍)。

例甲班有图书本,乙班有图书本,甲班给乙班多少本,甲班的图书是乙班图书的 倍?分析解这题的关键是找出哪个量是变量,哪个量是不变量从已知条件中得出,不管甲班给乙班多少本书,还是乙班从甲班得到多少本书,甲、乙两班图书总和是不变的量最后要求甲班图书是乙班图书的倍,那么甲、乙两班图书总和相当于乙班现有图书的倍依据解和倍问题的方法,先求出乙班现有图书多少本,再与原有图书本数相比较,可以求出甲班给乙班多少本书(见上图)。

解:①甲、乙两班共有图书的本数是: +(本)② 甲班给乙班若干本图书后,甲、乙两班共有的倍数是: +二(倍)③ 乙班现有的图书本数是:F④甲班给乙班图书本数是:(本)综合算式:(+)4-()(本)(本)答:甲班给乙班本图书后,甲班图书是乙班图书的倍。

验算:()4()=(倍)()()=(本)。

例光明小学有学生人,其中男生比女生的倍少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分析把女生人数看作一份,由于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倍还少人,如果用男、女生人数总和人再加上人,就等于女生人数的倍(见下图)。

和倍、差倍练习题含答案

和倍、差倍练习题含答案

1)差倍1、小陈为找工作准备了中、英文两份简历.中文简历的字数是英文简历字数的3倍,而且中文简历比英文简历多220个字.请问:中文简历的字数是多少?答案:330.2、甲、乙两位学生原计划每周做同样数量的练习,实际上甲每周多做了18道题,而乙偷懒每周少做了14道题,结果乙三周的做题量只相当于甲一周的数量.请问:他们原计划每周做几道题?答案:30.3、甲房地产公司有资金100亿元,乙房地产公司有资金40亿元,两公司结合投资一块地皮,用去同样多的资金后,甲公司剩下的资金是乙公司的5倍.请问:两公司投资这块地皮共用去多少亿元?答案:50.4、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12米,第二根接上14米,这时第二根长度是第一根长的3倍,两根绳子原来各长多少米?答案:25.5、亚洲杯决赛中,中国记者的数量是外国记者数量的3倍.比赛结束后中国记者有180人离场,外国记者有40人离场,剩下的中、外记者数量相等.原来中、外记者各有多少人?答案:210,70.6、甲、乙两个数,假如甲数加上320就等于乙数了.假如乙数加上460就等于甲数的3倍,两个数各是多少?答案:390,710.练习:7、学校合唱团成员中,女生人数是男生的3倍,而且女生比男生多80人.合唱团里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答案:40,1208、一只大象的体重比一头牛重4500千克,又知大象的重量是一头牛的10倍,一只大象和一头牛的重量各是多少千克?答案:5000,500.9、果园里的桃树比杏树多90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答案:135,45.10、有两块布,第一块长74米,第二块长50米,两块布各剪去同样长的一块布后,剩下的第一块米数是第二块的3倍,问每块布各剪去多少米?答案:38.11、三(1)班与三(2)班原有图书数一样多.后来,三(1)班又买来新书74本,三(2)班从本班原书中拿出96本送给一年级小同学,这时,三(1)班图书是三(2)班的3倍,求两班原有图书各多少本?答案:181.12、两块同样长的花布,第一块卖出31米,第二块卖出19米后,第二块是第一块的4倍,求每块花布原有多少米?答案:35.13、甲、乙两校教师的人数相等,因为工作需要,从甲校调30人到乙校去,这时乙校教师人数正好是甲校教师人数的3倍,求甲、乙两校原有教师各多少人?答案:60.14、两筐重量相同的苹果,从甲筐取出7千克,乙筐加入19千克,这时乙筐是甲筐苹果的3倍,问两筐原有苹果多少千克?答案:20.15、有两块同样长的布,第一块卖出25米,第二块卖出14米,剩下的布第二块是第一块的2倍,求每块布原有多少米?答案:36.16、菜站运来的白菜是萝卜的3倍,卖出白菜1800千克,萝卜300千克,剩下的两种蔬菜的重量相等,菜站运来的白菜和萝卜各是多少千克?答案:菜站运来白菜2250千克,萝卜750千克.17、登月行动地面控制室的成员由两组专家组成,两组共有专家125人.原来第一组人数较多,所以从第一组调了20人到第二组,即使这样第一组人数仍比第二组多5人.原来第一组有多少名专家?答案:85.18、一辆公共汽车出发时有48人,到达第一站时有若干人下车,而且下车的比留下的多8人.到达第二站时,又有人下车,这次下车的比留下的少8人.请问:最后有几个人留在了车上?(注:每个车站都无人上车)答案:14.19、小悦和冬冬玩游戏,每玩一局,输的就要给赢的1枚棋子.一开始小悦有18枚棋子,冬冬则有22枚.玩了若干局之后,小悦反而比冬冬多了10枚棋子.请问:此时小悦有多少枚棋子?答案:25.20、今年小强7岁,爸爸35岁,当两人年龄和是58岁时,两人年龄各多少岁?答案:15,43.21、小明期末考试时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数是94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问语文和数学各得了几分?答案:90,98.22、甲、乙两桶油共重30千克,假如把甲桶中6千克油倒入乙桶,那么两桶油重量相等,问甲、乙两桶原有多少油?答案:21,9.23、三个物体平均重量是31千克,甲物体比乙、丙两个物体重量之和轻1千克,乙物体比丙物体重量的2倍还重2千克,三个物体各重多少千克?答案:甲、乙、丙三个物体的重量分别为46千克、32千克、15千克.24、公园里柳树和杨树共43棵,松树和柏树共42棵,并且杨树比松树多2棵,比柳树少7棵,那么公园里有柏树多少棵?答案:26.练习:25、甲、乙两个学校共有学生1245人,假如从甲校调20人去乙校后,甲校比乙校还多5人,两校原有学生各多少人?答案:甲校原有学生645人,乙校原有学生600人.26、甲、乙两个工程队共有1980人,甲队为了支援乙队,抽出285人加入乙队,这时乙队人数还比甲队少24人,求甲、乙两队原有工人多少人?答案:甲队原有1287人,乙队原有693人.27、甲乙两校共有学生864人,为了照顾学生就近入学,从甲校调入乙校32名同学,这样甲校学生还比乙校多48人,问甲、乙两校原来各有学生多少人?答案:甲校原有学生488人,乙校原有学生376人.28、某工厂去年与今年的平均产值为96万元,今年比去年多10万元,今年与去年的产值各是多少万元?)答案:今年的产值是101万元,去年的产值是91万元1)和倍29、纺织厂有职工480人,其中女职工人数是男职工人数的3倍.请问:男、女职工各几人?答案:120,360.30、一个长方形,周长是300厘米,长是宽的2倍,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答案:5000平方厘米.31、甲班和乙班一共有60人,假如从甲班调6个人到乙班,那么甲班的人数就是乙班人数的2倍.求甲、乙两班原来的人数.答案:46,14.32、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240,减数是差的5倍,则减数是多少?答案:100.33、动物园有5座猴山,其中3座住着金丝猴,2座住着猕猴.这5座猴山上猴子的数量分别为:10,15,30,35,70.已知金丝猴的总数是猕猴的3倍,问:哪两座山上住着猕猴?答案:有10只和有30只猴子的山上住着猕猴.练习题:34、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答案:120本,40本.35、甲水库有43亿立方米水,乙水库有37亿立方米水.试问:需要从甲水库调多少亿立方米水到乙水库,才能使乙水库的水比甲水库多两倍?答案:23.36、甲班有图书120本,乙班有图书30本,甲班给乙班多少本,甲班的图书是乙班图书的2倍?答案:20本.。

和倍和差问题的应用题30道

和倍和差问题的应用题30道

和倍和差问题的应用题30道一、和倍问题1. 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共 180 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 3 倍,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解析:把梨树的棵数看作 1 份,苹果树的棵数就是 3 份,一共是 4 份。

用总数除以份数,可得 1 份的数量,即梨树的棵数:180÷(3 + 1) = 45(棵),苹果树的棵数:45×3 = 135(棵)2. 学校图书馆有科技书和故事书共 840 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 6 倍,科技书和故事书各有多少本?解析:把故事书的本数看作 1 份,科技书的本数就是 6 份,总共 7 份。

故事书的本数:840÷(6 + 1) = 120(本),科技书的本数:120×6 = 720(本)3. 甲、乙两数的和是 240,甲数是乙数的 4 倍,甲、乙两数各是多少?解析:乙数为 1 份,甲数为 4 份,共 5 份。

乙数:240÷(4 + 1) = 48,甲数:48×4 = 1924. 小明和小红共有邮票 150 张,小明的邮票数是小红的 2 倍,他们各有多少张邮票?解析:把小红的邮票数看作 1 份,小明的就是 2 份,一共 3 份。

小红的邮票数:150÷(2 + 1) = 50(张),小明的邮票数:50×2 = 100(张)5. 养殖场里鸡和鸭共 560 只,鸡的只数是鸭的 3 倍,鸡和鸭各有多少只?解析:鸭的只数为 1 份,鸡的只数为 3 份,总共 4 份。

鸭的只数:560÷(3 + 1) = 140(只),鸡的只数:140×3 = 420(只)6. 果园里桃树和杏树共 360 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 5 倍,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解析:把杏树的棵数看作 1 份,桃树的棵数就是 5 份,一共 6 份。

杏树的棵数:360÷(5 + 1) = 60(棵),桃树的棵数:60×5 = 300(棵)7. 学校买来篮球和足球共 120 个,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 2 倍,篮球和足球各有多少个?解析:足球个数为 1 份,篮球个数为 2 份,共 3 份。

和差倍半与动点问题训练

和差倍半与动点问题训练

和差倍半与动点问题训练24.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 II BC, E为CD的中点,连接AE、B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 DAE和厶CFE全等吗?说明理由;(2)若AB=BC+AD,说明BE 丄AF;(3)在(2)的条件下,若EF=6, CE=5,/ D=90°你能否求出E到AB的距离?如果能请直接写出结果。

【答案】证明:(1)△ DAE也厶CFE理由如下:••• AD II BC (已知),•••/ ADC = Z EC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是CD的中点(已知),• DE = EC (中点的定义).•••在△ ADE与厶FCE中2ADC= / ECF(已证)DE = EC(已证).AED= CEF(对顶角相等)•••△ADE◎△ FCE (ASA)(2)由(1 )得厶 ADE ◎△ FCE ,•AD=CF , AE=E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E为AF中点,即BE是厶ABF中AF边上的中线•/ AB=BC+AD•AB=BC+CF=BF•BE丄AF (三线合一)(3)5【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25. 如图,已知△ ABC中,AB = AC= 6cm, BC = 4cm,点D为AB的中点。

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1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有C点向A点运动。

(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 BPD与厶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 BPD与厶CQP全等?(3)若点Q以(2)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 都逆时针沿△ 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厶ABC的哪条边上相遇?【答案】证明:(1)依题意•/ t= 1s•BP= CQ = 1 >1 = 1 cm,••• AB= 6cm,点D为AB的中点,•BD = 3cm.又••• PC = BC —BP, BC = 4cm,•PC= 4 —1= 3cm,•PC=BD.又T AB= AC,•/ B=Z C,在厶BPD 和厶CQP中,PC =BD■ B =■ C ,BP =CQ•△ BPD 也厶CQP ( SAS(2)依题意:T V P#V Q,• BP ,•••/ B =Z C,要使得△ BPD与厶CPQ 全等,则BP= PC= 2cm, CQ= BD = 3cm,•••点P,点Q运动的时间t=2s ,CQ 3…V Q =t =2 cm / s(3)设经过x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3由题意,得2 x =1 x 2 6解得x=24 .•••点P 共运动了24X1 = 24cm.△ ABC 周长为:6+ 6+ 4 = 16cm,24岀6=1 (8)• p点运动完一圈,且第二圈运动了8cm•••点P在线段BC上由B点向C点运动,BC=4cm, AC=6cm•••点P、点Q 在AC边上相遇,•经过24s点P与点Q第一次在边AC上相遇.27 .在△ ABC中,AB= AC, D是直线BC上一点,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厶ADE,使AE = AD,/ DAE = Z BAC,连接CE.设/ BAC= a, / DCE = B(1) 如图①,点D在线段BC上移动时,角a与B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请说明理由;(2) 如图②,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角a与B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请说明理由;(3) 当点D在线段BC的反向延长线上移动时,请在图③中画出完整图形并猜想角a与B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AA B C D B C①27.解:(1) a+ 3= 180 °理由:因为/ DAE = / BAC,所以/ DAE-Z CAD = / BAC-Z CAD,即/ BAD = Z CAE.又因为AB = AC, AD = AE,所以△ ABD ◎△ ACE(SAS).所以Z ABC = Z ACE.在厶ABC 中,Z BAC +Z ABC +Z ACB = 180°,Z ABC = Z ACE,所以Z BAC + Z ACB + Z ACE= 180°因为/ ACB + Z ACE = Z DCE = 3,所以a+ 3= 180°.⑵a= 3理由:因为/ DAE = Z BAC,所以/ BAD = Z CAE.又因为AB = AC, AD = AE,所以△ ABD ◎△ ACE(SAS).所以/ ABC = Z ACE.因为/ ABC + Z BAC + Z ACB= 180°, / ACB+Z ACD = 180°,所以/ ACD = Z ABC + Z BAC = Z ACE+Z ECD.所以/ BAC = Z ECD.所以a= 3⑶a= 3•画图略.22. (8 分)如图,△ ABC中,Z ACB=90: AC=BC, AE丄CD于E , BD丄CD于D , AE=5cm , BD=2cm ,(1) 求证:△ AEC^A CDB;(2) 求DE的长.解:( 1)vZ ACB=90°, •••Z ACEn Z DCB=90°, ••• AE丄CD于 E ,• Z ACEn Z CAE=90°,/.z CAE=Z DCB ••• BD丄CD于D,/Z D=90°°在厶人£。

和差、和倍、差倍问题例题(试卷).doc

和差、和倍、差倍问题例题(试卷).doc

和差、和倍、差倍问题例题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两个数各是多少的问题,称为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式:(和+差)+2=大数(和一差)+2=小数例1、甲、乙两人共有糖36颗,如果甲给乙5颗,两人的糖就一样多,求甲乙原来各有糖多少颗?例2、今年弟弟8岁,哥哥14岁,当两人的年龄和是70岁时,两人年龄各几岁?例3、甲、乙两个粮仓共存粮120吨,从甲仓运走40吨,从乙仓运走22吨,这时甲仓比乙仓还多2吨,两仓原来各存粮多少吨?例4、甲、乙两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若同时同地反向而行50 秒钟后相遇,若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甲在3分20钞钟内比乙多跑一圈,求甲、乙两的速度?二、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以及这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问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式:两数和+倍数和=标准数,标准数X倍数=相关数。

例5、甲箱有茶叶71千克,乙箱有茶叶16千克,甲箱取出多少茶叶放入乙箱以后,甲箱茶叶重量为乙箱的2倍?例6、小华爸爸、妈妈共栽了84盆花,爸爸栽的是小华的2倍,妈妈比小华多栽4盆,三人各栽多少盆花?例7、有货物198件,分成四堆存放在仓库里,第一堆件数的2倍等于第二堆件数的一半,比第三堆件数少2件,比第四堆件数多2 件,问每堆各存放多少件?三、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问题,称为差倍问题。

数量关系:两数的差:倍数差=标准数,标准数X倍数=相关数例8、茶叶机械厂通过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多生产炒茶机50台,又今年生产的台数是去年的3倍少10台,问今年和去年各生产炒茶机多台?例9、六(1)班与六(2)班人数相同,分别有35人和20人参加数学竞赛选拔赛。

六(2)班未参加选拔赛的人数是六(1)班未参加选拔赛人数的4倍,问两班共有多少学生?例10、甲、乙、丙三个共做零件109个,甲做的个数比丙的2倍少2 个,三人各做多少个零件?例11、甲油库原存油是乙油库的5倍,两油库各曾加30吨后,甲油库存油是乙油库的3倍,求两油库原各存油从少吨?例12、小明今年9岁,父亲39岁,再过多少年父亲的年龄正好是小明的2倍?例13、某小队队员提一筐苹果和梨到敬老院去慰问,每次从筐中取出3个梨和7个苹果送给老人,最后剩下18个苹果,梨正好分完,这时他们才想起原来苹果数是梨的3倍,问原来苹果、梨各有多少个?例14、有两条绳子,长绳是短绳长度的3倍,如果从两条绳子中各剪去20米,那么长绳的长度是短绳的4倍,求两条绳子各长多少米?和差、和倍、差倍问题练习1、甲和乙共有糖45颗,甲吃去8颗,乙吃去7颗,这时甲还比乙多6颗,甲和乙原来各有糖几颗?2、四年级三个中队共植树67棵,其中一中队比二中队少种7棵,三中队比二中队多种5棵,三个中队各种树多少棵?3、甲、乙两船共载客633人,若甲船增加34人,乙船减少57人,这时两船乘客恰好相等,求原来两船各有几人?甲、乙两筐苹果,甲筐苹果比乙筐多19千克,如果要使乙筐中苹果反而比甲筐多3千克,应从甲筐取出多少千克放入乙筐?5、甲乙两筐共有梨97千克,从甲筐取出14千克放入乙筐,结果甲筐的梨比乙筐还多3千克,求两筐原来梨各几千克?6、两笼鸡共有55只,若甲笼再放入4只,乙笼取出6只,这时乙笼还比甲笼的鸡多1只,求甲、乙两笼原来各有鸡几只?7、将196吨煤分别堆放在甲乙两个场地,如果甲场地堆放的比乙场地堆放的3倍多7吨,那么,两场地各堆放多少吨?8、甲瓶酒精470毫升,乙瓶酒精100毫升,甲瓶酒精倒入乙瓶多少毫升,才能使甲瓶酒精是乙瓶的3倍多6毫升?9、玩具厂生产了红、黄、白三种颜色的小汽车400辆,其中红色的是黄色的4倍,白色的比黄色的多40辆,求三种颜色的小汽车各多少辆?10、三条船共运货345吨,已知第二条船比第一条船少运30吨,第三条船运的是第一条船的一半,三条船各运多少吨?11、三块钢板共重215千克,第一块的重量是第二块的3倍,第二块的重量是第三块的2倍多2千克,三块钢板各重多少千克?12、在一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126,而差是减数的5倍多6,求差是多少?13、把180分为3个数,使第一数比第二数大20,第三数是第一数的2倍,求分得的3个数?14、有两筐苹果,如果第一筐拿出9个放入第二筐,两筐苹果相等,如果从第二筐拿出12个放入第一筐,则第一筐苹果数是第二筐的2倍,每筐原来各有苹果多少个?15、甲有图书数是乙的4倍,现在两人各买进图书8本,则甲所有的图书是乙的3倍,问两人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16、小明去文具店买了6支笔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13.5克,已知3支笔的价钱与2本练习本的价钱相同,问1支笔和1本练习本各多少元?17、小华看一本120页的书,第一天看的页数是第二天的2倍少6页,第三天看的页数是第一天的2倍多19页,问三天各看了几页?18、三个队共植树1800棵,甲队植树的棵数是乙队的2倍,乙队植树的棵数比两队少200棵,三队各植树多少棵?。

和差倍问题:和差问题综合习题及答案

和差倍问题:和差问题综合习题及答案

和差倍问题:和差问题综合习题及答案和差问题综合例23、登月行动地面控制室的成员由两组专家组成,两组共有专家125人.原来第一组人数较多,所以从第一组调了20人到第二组,即使这样第一组人数仍比第二组多5人.原来第一组有多少名专家?(★★)答案:85.例24、一辆公共汽车出发时有48人,到达第一站时有若干人下车,而且下车的比留下的多8人.到达第二站时,又有人下车,这次下车的比留下的少8人.请问:最后有几个人留在了车上?(注:每个车站都无人上车)(★★)答案:14.例25、小悦和冬冬玩游戏,每玩一局,输的就要给赢的1枚棋子.一开始小悦有18枚棋子,冬冬则有22枚.玩了若干局之后,小悦反而比冬冬多了10枚棋子.请问:此时小悦有多少枚棋子?(★★)答案:25.例26、今年小强7岁,爸爸35岁,当两人年龄和是58岁时,两人年龄各多少岁?(☆☆)答案:15,43.例27、小明期末考试时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数是94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问语文和数学各得了几分?(☆☆)答案:90,98.例28、甲、乙两桶油共重30千克,如果把甲桶中6千克油倒入乙桶,那么两桶油重量相等,问甲、乙两桶原有多少油?(☆☆☆)答案:21,9.例29、三个物体平均重量是31千克,甲物体比乙、丙两个物体重量之和轻1千克,乙物体比丙物体重量的2倍还重2千克,三个物体各重多少千克?(☆☆☆)答案:甲、乙、丙三个物体的重量分别为46千克、32千克、15千克.例30、公园里柳树和杨树共43棵,松树和柏树共42棵,并且杨树比松树多2棵,比柳树少7棵,那么公园里有柏树多少棵?(★★★)答案:26.练习:1、甲、乙两个学校共有学生1245人,如果从甲校调20人去乙校后,甲校比乙校还多5人,两校原有学生各多少人?(☆☆)答案:甲校原有学生645人,乙校原有学生600人.2、甲、乙两个工程队共有1980人,甲队为了支援乙队,抽出285人加入乙队,这时乙队人数还比甲队少24人,求甲、乙两队原有工人多少人?(☆☆)答案:甲队原有1287人,乙队原有693人.3、甲乙两校共有学生864人,为了照顾学生就近入学,从甲校调入乙校32名同学,这样甲校学生还比乙校多48人,问甲、乙两校原来各有学生多少人?(☆☆)答案:甲校原有学生488人,乙校原有学生376人.4、某工厂去年与今年的平均产值为96万元,今年比去年多10万元,今年与去年的产值各是多少万元?(☆☆)答案:今年的产值是101万元,去年的产值是91万元.。

和倍、差倍问题

和倍、差倍问题
பைடு நூலகம்
02 差倍问题
定义
• 差倍问题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差与它们的倍数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涉及到两个数的差和它们的倍数,需要找出这两 个数的具体数值。
解题方法
建立数学模型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表示 问题中的关系。通常,这涉及到使用 代数方程来表示两个数的差和它们的 倍数。
求解方程
验证解
和推理。
区别
和倍问题主要关注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 的倍数关系,而差倍问题则关注两个数
的差与一个数的倍数关系。
在和倍问题中,通常需要找到两个数的 和等于某个数的几倍,然后解出这两个 数;在差倍问题中,通常需要找到两个 数的差等于某个数的几倍,然后解出这
两个数。
解决和倍问题通常需要使用代数方程或 不等式的方法,而解决差倍问题则可能 需要使用因式分解或等差数列等数学工
首先根据题目条件列出方 程式,然后解方程求出丁 数是丙数的多少倍。
题目2解析
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和题目 条件列出方程式,解方程 求出丙数。
题目3解析
根据和差问题列出方程式, 解方程求出甲、乙两数。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1. x - y = 10(差是10)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2. x + y = 50(和是50)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3. 解这个方程组,我们可以得到 x = 30 和 y = 20。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结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求解方程,我们找到了这两个 数的值分别是30和20。
最后,需要验证所找到的解是否符合 问题的实际情况,并确保它们是有效 的。
一旦建立了数学模型,就可以通过代 数方法来求解方程,找出未知数的值。

2020年中考复习专题练习:动点中线段及线段和差最值问题

2020年中考复习专题练习:动点中线段及线段和差最值问题
1 11 =BM=6,又∵AB=8,∴AC=8 2,AM′=2,AN= AO= × AC=2 2,∵cos∠M′AN
2 22 2 AM′ =cos45°= = ,∴∠AM′N=90°,∴M′N=AM′=2,∵PM-PN=PM′- 2 AN PN≤M′N=2,∴当点 P 运动到 P′时,即点 M′、N、P′共线时,PM-PN=PM′-PN =M′N=2,∴PM-PN 的最大值为 2.
=2,AB=10,∴BE=4 5,又 AB=AC,∴△ACQ≌△ABE.∴CQ=BE=4 5.
6/6
13. 4 【解析】如解图,连接 CD,在 Rt△ABC 中,∵∠ACB=90°,BC=2,∠ABC 1
=60°,∴∠A=30°,∴A′B′=AB=2BC=4,∵DB′=DA′,∴CD= A′B′=2, 2
∴BD≤CD+CB=4,∴BD 的最大值为 4.
15. F(-1.4)提示:先做点 C 的关于 x=1 的对称点,再过点 C’做 C’FAB,求出直线 C’F 的解析式,设直线 C’F 与 y 轴相交与点 M,利用全等知识求出点 M 的坐标,进而求出 直线 C’F 的解析式。把直线 C’F 的解析式与直线 AB 的解析式联立起来,解二元一次 方程组,可得点 F 的坐标为 F(-1,4)
若ab4则oe的最小值为如图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on上运动时a随之在边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为2019陕西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8ac与bd交于点on是ao在bc边上且bm6p为对角线bd上一点则pmpn的最大值为
5
A. 2 5 B. 4 5 C. 5 3 D. 10
3/6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和差倍问题的应用题30道

和差倍问题的应用题30道

和差倍问题的应用题30道一、和差问题1. 小明和小红一共有30颗糖,小明比小红多6颗,问小明和小红各有几颗糖?咱就想啊,要是把多的那6颗先放一边,那剩下的糖两人就一样多啦。

总共30颗糖,减去多的6颗,就是24颗,这24颗两人平分,每人就12颗。

那小红就是12颗,小明呢,再把那6颗拿回来,就是12 + 6 = 18颗糖喽。

2. 哥哥和弟弟的年龄和是22岁,哥哥比弟弟大4岁,哥哥和弟弟各多少岁?你看啊,要是让哥哥把多的4岁让出去,他俩年龄就一样了。

22 - 4 = 18岁,这18岁两人一样大,所以弟弟就是18÷2 = 9岁,哥哥呢,再把那4岁加上,就是9 + 4 = 13岁。

3. 两筐水果共重8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重10千克,两筐水果各重多少千克?就好比把第一筐多的10千克拿走,两筐就一样重了。

80 - 10 = 70千克,这70千克两筐平分,每筐35千克。

那第二筐就是35千克,第一筐再把10千克拿回来,就是35+10 = 45千克。

4. 学校有篮球和足球共50个,篮球比足球多10个,篮球和足球各有多少个?把篮球多的10个先不算,那剩下40个球,篮球和足球就一样多啦。

40÷2 = 20个,这就是足球的个数。

篮球呢,把多的10个加上,就是20 + 10 = 30个。

5. 甲乙两人共有100元钱,甲比乙多20元,甲乙各有多少钱?先把甲多的20元拿走,剩下80元,甲乙就一样多了。

80÷2 = 40元,这就是乙的钱数。

甲呢,再把20元拿回来,就是40+20 = 60元。

6. 两个数的和是90,差是10,这两个数是多少?把差的10去掉,两个数就相等了。

90 - 10 = 80,80÷2 = 40,这是小的那个数。

大的数呢,再把10加上,就是40+10 = 50。

7. 有两堆沙子共60立方米,第一堆比第二堆多8立方米,两堆沙子各多少立方米?要是第一堆少8立方米就和第二堆一样多了。

第17讲 二次函数中的角的和差倍半问题(核心考点讲与练)(原卷版)

第17讲 二次函数中的角的和差倍半问题(核心考点讲与练)(原卷版)

第17讲 二次函数中的角的和差倍半问题(核心考点讲与练)【基础知识】利用角的和差关系,寻找等角,而等角存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往往是子母三角形,利用比例线段构建数量关系【考点剖析】1.(2022徐汇一模24题)如图,抛物线2410233y x x =-++与x 轴相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C 为线段OA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C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AB 于点D ,交该抛物线于点E .(1)求直线AB 的表达式,直接写出顶点M 的坐标;(2)当以B ,E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时,求点C 的坐标; (3)当2BDE OAB ∠=∠时,求与的面积之比.2.(2021年青浦二模)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bx+3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 (﹣1,0)和点B,与y轴交于点C,对称轴是直线x=1,顶点是点D.(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和顶点D的坐标;(2)点P为该抛物线第三象限上的一点,当四边形PBDC为梯形时,求点P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点E为x轴正半轴上的一点,当tan(∠PBO+∠PEO)=时,求OE的长.3.(2021秋•徐汇区校级期中)如图,抛物线y=﹣x2+2x+3与x轴相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抛物线的对称轴与BC相交于点E,与x轴相交于点F.(1)求线段DE的长.(2)联结OE,若点G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且△BEG与△COE相似,请直接写出点G的坐标.(3)设点P为x轴上的一点,且∠DAO+∠DPO=∠α,tanα=4时,求点P的坐标.4.(2019•嘉定区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如图,抛物线y=mx2﹣2x+n(m、n是常数)经过点A(﹣2,3)、B(﹣3,0),与y轴的交点为点C.(1)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2)点D为y轴上一点,如果直线BD和直线BC的夹角为15°,求线段CD的长度;(3)设点P为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当△BPC为直角三角形时,求点P的坐标.【过关检测】1.(2022年虹口一模24)已知开口向上的抛物线y=ax2﹣4ax+3与y轴的交点为A,顶点为B,点A与点C关于对称轴对称,直线AB与OC交于点D.(1)求点C的坐标,并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点B的坐标;(2)当∠ABC=90°时,求抛物线y=ax2﹣4ax+3的表达式;(3)当∠ABC=2∠BCD时,求OD的长。

动点问题初一压轴题解题技巧

动点问题初一压轴题解题技巧

动点问题初一压轴题解题技巧动点型问题关键是动中求静,仔细阅读题干在多个条件中提取关键信息。

数学思想是分类思想,将提取出的关键信息加以整理分类。

数形结合思想及转化思想,将关键信息的数字与图形相结合,使数学问题一目了然。

将上述各思想融会贯通即可有效解决初中动点问题。

线段动点问题也是有四大类型题目,我们只要把这些题目掌握,做压轴大题也能拿分。

解决线段动点一般需要注意:1.要找清楚点在点段上可能存在的位置2.通常可用设元法,表示出移动变化后的线段长,在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

我们先以一道经典中考题为例讲解:(1)根据点A=-10,OB=3OA可得OB=3OA=30,又由于B在数轴右侧,所以B为30.(2)第二问我们要考虑多解性,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讨论,第一种为A在O 左侧时,也就是还没有运动到原点右侧,设x秒后距离相等。

可以得:10-3x=2x 解的x=2s,所以第一种情况是2s之后。

距原点的距离相同。

第二种情况是我们上篇文章讲的追赶问题,由于M速度比N快,所以可以看作是先让N走了10,然后M开始追赶N。

这个时候有方程:10+2x=3x,解的x=10s。

所以这个题目要注意两种情况的思考,这也是考生在考试时最容易忽略的。

(3)题目规定了是N没有过了B点。

使得AM=2BM,AM=3X,BM=30-2X。

我们这个题目没有必要考虑两种情况,因为AM距离为3x,不管是在左侧还是在右侧都是3x,所以有方程3x=2×(30-2x)解的x=60/7.当x=60/7时,M运用的距离为3×60/7.但是求得是M的位置,由于M的起始位置是在-10,所以算出AM 还得减去10,才能得出M的位置。

题型一:线段上动点与中点问题的结合(1)MN线段的求法是在学习线段的时候接触的,主要是用中值去做,这里还有几个变形题目,只要MN分别为AD、BD中点,且AD+BD=AB,便可得MN=MD+ND=1/2(AD+BD)=1/2AB=8(2)第二问和第一问的唯一不同是D是动点,而非不变的定点,这个证明解法和第一问是一模一样的,因为我们第一问中根据线段关系的加法,可以看出最后的结果和D点并没有关系,所以不管D点是动点还是定点,都不会影响最后的结论。

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 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_,当PA﹣PB=2时,求_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_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 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_.(1)PA=_________ ;PB= _________ (用含_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_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 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 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__.(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 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 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 _________ ,若CF=m,BE与CF 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 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_________ 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 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_.(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_的值是_________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_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 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 ,点P 表示的数_________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 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 ,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_,当PA﹣PB=2时,求_的值.(3)M、N分别是PA、PB 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_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2097170 分析^p :(1)根据非负数的和为0,各项都为0;(2)应考虑到A、B、P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解题;(3)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得出.解答:解:(1)∵|2b﹣6|+(a+1)2=0,∴a=﹣1,b=3,∴AB=|a﹣b|=4,即线段AB的长度为4.(2)当P在点A左侧时, |PA|﹣|PB|=﹣(|PB|﹣|PA|)=﹣|AB|=﹣4≠2.当P在点B右侧时, |PA|﹣|PB|=|AB|=4≠2.∴上述两种情况的点P不存在.当P在A、B之间时,﹣1≤_≤3,∵|PA|=|_+1|=_+1,|PB|=|_﹣3|=3﹣_,∴|PA|﹣|PB|=2,∴_+1﹣(3﹣_)=2.∴解得:_=2;(3)由已知可得出:PM=PA,PN=PB,当①PM÷PN的值不变时,PM÷PN=PA÷PB.②|PM﹣PN|的值不变成立.故当P在线段AB上时, PM+PN=(PA+PB)=AB=2,当P在AB延长线上或BA延长线上时, |PM﹣PN|=|PA﹣PB|=|AB|=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 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_.(1)PA= |_+1| ;PB= |_﹣3| (用含_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_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2097170 分析^p :(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求法得出PA,PB的长;(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分别求出即可;(3)根据题意用t表示出AB,OP,MN的长,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_,∴PA=|_+1|;PB=|_﹣3|(用含_的式子表示);故答案为:|_+1|,|_﹣3|;(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PA+PB=4,故舍去.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PA=_+1,PB=_﹣3,∴(_+1)(_﹣3)=5,∴_=3.5;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PA=﹣_﹣1,PB=3﹣_,∴(﹣_﹣1)+(3﹣_)=5,∴_=﹣1.5;(3)的值不发生变化.理由:设运动时间为t分钟.则OP=t,OA=5t+1,OB=20t+3, AB=OA+OB=25t+4,AP=OA+OP=6t+1, AM=AP=+3t, OM=OA﹣AM=5t+1﹣(+3t)=2t+, ON=OB=10t+,∴MN=OM+ON=12t+2,∴==2,∴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的值不发生变化.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利用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 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考点:两点间的距离.2097170 分析^p :(1)求出MP,NP的长度,即可得出MN的长度;(2)分三种情况: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分别表示出MN的长度即可作出判断;(3)设AC=BC=_,PB=y,分别表示出①、②的值,继而可作出判断.解答:解:(1)∵AP=8,点M是AP中点,∴MP=AP=4,∴BP=AB﹣AP=6,又∵点N是PB中点,∴PN=PB=3,∴MN=MP+PN=7.(2)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均有MN=AB=7.(3)选择②.设AC=BC=_,PB=y,①==(在变化);(定值).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本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理解线段中点的定义,难度一般. 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 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2097170 专题:数形结合.分析^p :(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再由已知条件PD=2AC求得PB=2AP,所以点P在线段AB上的处;(2)由题设画出图示,根据AQ﹣BQ=PQ求得AQ=PQ+BQ;然后求得AP=BQ,从而求得PQ与AB的关系;(3)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从而求得CM与AB的数量关系;然后求得以AB表示的PM与PN的值,所以.解答:解:(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 ∵PD=2AC,∴BD+PD=2(PC+AC),即PB=2AP,∴点P在线段AB上的处;(2)如图:∵AQ﹣BQ=PQ,∴AQ=PQ+BQ;又AQ=AP+PQ,∴AP=BQ,∴,∴.当点Q'在AB的延长线上时 AQ'﹣AP=PQ'所以AQ'﹣BQ'=3PQ=AB 所以=;(3)②.理由:如图,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当点C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所以,.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__.(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线段的长短.2097170 分析^p :(1)根据BC=300,AB=AC,得出AC=600,利用点C对应的数是20__,即可得出点A对应的数;(2)假设_秒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3)假设经过的时间为y,得出PE=10y,QD=5y,进而得出+5y﹣400=y,得出﹣AM=﹣y原题得证.解答:解:(1)∵BC=300,AB=,所以AC=600,C点对应20__,∴A点对应的数为:20__﹣600=﹣400;(2)设_秒时,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MR=(10+2)×,RN=[600﹣(5+2)_],∴MR=4RN,(10+2)×=4×[600﹣(5+2)_],解得:_=60;∴60秒时恰好满足MR=4RN;(3)设经过的时间为y,则PE=10y,QD=5y,于是PQ点为[0﹣(﹣800)]+10y﹣5y=800+5y,一半则是,所以AM点为:+5y﹣400=y,又QC=20__+5y,所以﹣AM=﹣y=300为定值.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此题阅读量较大应细心分析^p . 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 4 ,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097170 分析^p :(1)先根据EF=CE﹣CF求出EF,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AE,然后根据BE=AB﹣AE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根据BE、CF的长度写出数量关系即可;(2)根据中点定义可得AE=2EF,再根据BE=AB﹣AE整理即可得解;(3)设DE=_,然后表示出DF、EF、CF、BE,然后代入BE=2CF求解得到_的值,再求出DF、CF,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CE=6,CF=2,∴EF=CE﹣CF=6﹣2=4,∵F为AE的中点,∴AE=2EF=2×4=8,∴BE=AB﹣AE=12﹣8=4,若CF=m,则BE=2m, BE=2CF;(2)(1)中BE=2CF仍然成立.理由如下:∵F为AE的中点,∴AE=2EF,∴BE=AB﹣AE, =12﹣2EF, =12﹣2(CE﹣CF), =12﹣2(6﹣CF),=2CF;(3)存在,DF=3.理由如下:设DE=_,则DF=3_,∴EF=2_,CF=6﹣_,BE=_+7,由(2)知:BE=2CF,∴_+7=2(6﹣_),解得,_=1,∴DF=3,CF=5,∴=6.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中点的定义,准确识图,找出图中各线段之间的关系并准确判断出BE的表示是解题的关键. 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 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2097170 专题:分类讨论.分析^p :(1)计算出CM及BD的长,进而可得出答案;(2)根据图形即可直接解答;(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N在线段AB上时,②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1)当点C、D运动了2s时,CM=2cm,BD=6cm ∵AB=10cm,CM=2cm,BD=6cm ∴AC+MD=AB﹣CM﹣BD=10﹣2﹣6=2cm (2)(3)当点N在线段AB上时,如图∵AN﹣BN=MN,又∵AN﹣AM=MN∴BN=AM=AB,∴MN=AB,即.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N﹣BN=MN,又∵AN﹣BN=AB ∴MN=AB,即.综上所述= 点评:本题考查求线段的长短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关键是细心阅读题目,理清题意后再解答. 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_.(1)如果点P到点M,点N 的距离相等,那么_的值是﹣1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_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2097170 分析^p :(1)根据三点M,O,N对应的数,得出NM的中点为:_=(﹣3+1)÷2进而求出即可;(2)根据P点在N点右侧或在M点左侧分别求出即可;(3)分别根据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求出即可.解答:解:(1)∵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_的值是﹣1.(2)存在符合题意的点P,此时_=﹣3.5或1.5.(3)设运动t分钟时,点P对应的数是﹣3t,点M对应的数是﹣3﹣t,点N对应的数是1﹣4t.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因为PM=PN,所以点M和点N重合,所以﹣3﹣t=1﹣4t,解得,符合题意.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有两种情况.情况1:如果点M在点N左侧,PM=﹣3t﹣(﹣3﹣t)=3﹣2t.PN=(1﹣4t)﹣(﹣3t)=1﹣t.因为PM=PN,所以3﹣2t=1﹣t,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不符合题意,舍去.情况2:如果点M在点N右侧,PM=(﹣3t)﹣(1﹣4t)=2t﹣3.PN=﹣3t﹣(1+4t)=t﹣1.因为PM=PN,所以2t﹣3=t﹣1,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 右侧,符合题意.综上所述,三点同时出发,分钟或2分钟时点P到点M,点N 的距离相等.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M,N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 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 ,点P表示的数6﹣6t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 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考点: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2097170 专题:方程思想.分析^p :(1)B点表示的数为6﹣10=﹣4;点P表示的数为6﹣6t;(2)点P运动_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然后建立方程6_﹣4_=10,解方程即可;(3)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解答:解:(1)答案为﹣4,6﹣6t;(2)设点P运动_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如图)则AC=6_,BC=4_,∵AC﹣BC=AB,∴6_﹣4_=10,解得:_=5,∴点P运动5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也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 ,点P表示的数6﹣6t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2097170 专题:动点型.分析^p :(1)①设B点表示的数为_,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再根据数轴上点的运动就可以求出P点的坐标;②分类讨论: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2)先求出P、R从A、B出发相遇时的时间,再求出P、R相遇时P、Q之间剩余的路程的相遇时间,就可以求出P一共走的时间,由P的速度就可以求出P点行驶的路程.解答:解:(1)设B点表示的数为_,由题意,得 6﹣_=10,_=﹣4 ∴B点表示的数为:﹣4,点P表示的数为:6﹣6t;②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2)由题意得:P、R的相遇时间为:10÷(6-)=3014s,(追及问题)P、Q剩余的路程为:3014×(6-1)=15014,(3014s时P、Q行程差)P、Q相遇的时间为:15014÷(6+1)=15014_7s,(相遇问题)∴P点走的路程为:6×(3014+15014_7)=108049 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及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的运用.。

_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数轴上的和差倍倍分问题、数轴上的动点定值问题

_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数轴上的和差倍倍分问题、数轴上的动点定值问题

方法技巧此类问题一般由一些已知点和未知点(或者已知点运动形成未知点)构成,它们的距离满足一定数量关系,如和差倍分等,根据条件计算未知点表示的数,此类问题一般可采用设末知数,用绝对值表示出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再根据距离之间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计算的方法[例1]如图,数轴上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10和10,C 为数轴上一点 (1)若AC +BC =28,求点C 表示的数; (2)若2AC =3BC ,求点C 表示的数.[例2]如图,在数轴上点A 表示数为a ,点B 表示数为b ,AB 表示点A 和点B 之间的距离,且a ,b 满足|a +3|+(b +3a )2=0.点P 从点A 出发以3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向右运动,点Q 同时从点B 出发以2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当AP +BQ =2PQ 时,求运动时间.针对训练21、数轴上,A ,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一4和3.(1)点C 在数轴上,点C 到A ,B 两点的距离之和为11,求点C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2)若点A ,B 点同时沿数轴向正方向运动,A 点的速度是B 点速度的2倍,且3秒后,2OA =OB ,求点B 的速度.ABABO方法技巧:设参计算法设动点表示的数(若是行程问题一般设运动时间),从而表示出线段长(两点间的距离),计算可解。

[例1]如图,数轴上A ,B ,C 三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0,10和50. A ,B ,C 三点同时运动点A 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C 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秒和5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请问:BC 一AB 的值是否随时间t 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例2]如图,数轴上A ,B 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8,4. A ,B 两点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秒和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与此同时,点C 从原点出发也向数轴负方向运动,且点C 总在A ,B 两点之间,并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有21=AC BC ,设运动t 秒钟后,点A ,B ,C 运动后的对应点分别为A 1,B 1,C 1. 下列两个结论:①AA 1+BB 1的值不变;①CC 1AA 1的值不变,请选择正确的的结论,并求其值。

差倍问题练习题

差倍问题练习题

差倍问题练习题差倍问题是数学中一个常见的问题类型,它要求解决两个相关数值之间的差和倍数的关系。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高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差倍问题的练习题,供您进行练习和巩固。

问题1: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的距离是200公里,第一段行驶的速度是60公里/小时,第二段行驶的速度是80公里/小时。

求两段行驶的时间之差以及第一段行驶的时间是第二段行驶时间的几倍。

解析:首先,我们可以使用时间等于距离除以速度的公式,将第一段行驶的时间表示为200/60,约等于3.33小时。

将第二段行驶的时间表示为200/80,约等于2.5小时。

计算时间之差:3.33 - 2.5 = 0.83小时。

计算第一段行驶时间是第二段行驶时间的几倍:3.33 / 2.5 ≈ 1.33倍。

问题2:甲、乙两个人一起做一件工作,甲单独完成这个工作需要8小时,乙单独完成这个工作需要12小时。

求甲和乙一起完成这个工作需要多少时间,以及甲单独完成这个工作的速度是乙单独完成这个工作速度的几倍。

解析:甲单独完成这个工作的速度为1/8,乙单独完成这个工作的速度为1/12。

将两个速度相加,1/8 + 1/12 = 5/24。

然后,将两个速度取倒数,得到甲和乙一起完成这个工作的速度为24/5。

时间等于1除以速度,所以甲和乙一起完成这个工作需要24/5小时。

甲单独完成这个工作的速度是乙单独完成这个工作速度的几倍:1/8 ÷ 1/12 = 12/8 = 1.5倍。

问题3:甲、乙两个队伍进行足球比赛,比赛结束后甲队获得了60分,乙队获得了45分。

如果甲队的得分是乙队得分的1.5倍,求甲队得分与乙队得分之差。

解析:设甲队得分为x,乙队得分为y。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可以得到x = 1.5y。

又已知甲队得分为60分,乙队得分为45分,代入方程求解:60 = 1.5y,解得y = 40。

将y = 40代入x = 1.5y,得到x = 1.5 * 40 = 60。

周二作业

周二作业

和倍、差倍问题练习(可打印、可不抄题直接做)
姓名:
1.体育比赛中参加跳绳的人数是踢毽子人数的3倍,已知踢毽子的人数比跳绳的人数少20人,跳绳、踢毽子各有多少人?
2.某校五年级两个班共植树385棵,5(1)班植树棵树是5(2)班的1.5倍。

两班各植树多少棵?
3.一支钢笔比一支圆珠笔贵6.8元。

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价钱的
4.4倍。

钢笔和圆珠笔的价钱各是多少元?
4.学校数学小组的人数是写作小组人数的1.4倍,如果从数学小组调4人到写作小组,两个小组的人数就相等了。

写作小组和数学小组各有多少人?
5.过年了,妈妈给姐姐和弟弟同样多的压岁钱。

姐姐花了290元买了一套《百科全书》,弟弟花了170元买了一辆滑板车,这时,弟弟的钱数是姐姐的3倍,姐姐和弟弟各得到多少压岁钱?
6.食堂买来一些黄瓜和西红柿,黄瓜的质量是西红柿的1.2倍,黄瓜比西红柿多6.4千克。

买来西红柿多少千克?
7.妈妈今年46岁,小倩今年12岁,再过多少年妈妈的年龄是小倩的3倍?。

数轴中动点问题(2)——线段间和差倍分关系(方法专题);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培优专题讲练(含答案)

数轴中动点问题(2)——线段间和差倍分关系(方法专题);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培优专题讲练(含答案)

专题十四:数轴中动点问题(2)——线段间和差倍分关系方法点睛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若是告诉了动点的运动速度,一般设运动时间为t,用含t的式子表示出动点及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用绝对值表示距离),再通过题目中给出的和差倍分关系列方程求解(解方程时注意分类讨论)。

典例精讲1.已知数轴上有A、B两个点对应的数分别是-3和9。

(1)点C是数轴上A、B之间的一个点,使得AC+OC=BC,求出点C所对应的数;(2)在(1)的条件下,点P、点Q为数轴上的两个动点,点P从A点以1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向右运动,点Q同时从B点以2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点P运动到点C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它们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OP+BQ=3PQ时,求t的值.举一反三2.如图,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它们对应的数分别为-30,-10以及10.动点P、Q 分别从A、C同时出发向左运送,动点R从B点出发向右运动;P点的运动速度为8个单位长度/秒,Q点的运动速度为4个单位长度/秒,R点的速度为2个单位长度/秒。

设动点P、Q的运动时间是t秒.若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当t为何值时恰好满足MR=2RN.专题过关3.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AB表示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且a、b 满足|a+3|+(b+3a)2=0.点P从A点以3个单位每秒向右运动,点Q同时从B点以2个单位每秒向左运动,AP+BQ=2PQ,则运动时间t的值是___________.4.如图,在数轴上,点O为原点,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a、b,且满足|a+2|+(b﹣6)2=0.(1)求点A、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匀速向左运动;同时点Q从点B 出发,沿数轴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匀速向左运动,点M为PQ的中点,设点P、Q的运动时间为t秒,请用含t的式子表示点M在数轴上表示的数;(3)在(2)的条件下,在点P、Q运动过程中,若OM=18PQ,求t的值,并直接写出此时点M在数轴上对应的数.5.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AB表示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C是AB 的中点,且a、b满足|a+3|+(b+3a)2=0.(1)求点C表示的数;(2)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点Q同时从B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速度向左运动,若AO+BC=PQ,求时间t;(3)若点P从A向右运动,点D为AP中点,在P点到达点B之前,求2BD﹣BP的值.【参考答案】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差倍半与动点问题训练
24.如图,在四边形A BCD 中,AD∥BC,E 为C D 的中点,连接A E、BE,延长A E 交B C 的延长线于点F.
(1)△DAE 和△CFE 全等吗?说明理由;
(2)若A B=BC+AD,说明B E⊥AF;
(3)在(2)的条件下,若E F=6,CE=5,∠D=90°,你能否求出E到A B 的距离?如果能请直接写出结果。

【答案】
(1)△DAE≌△CFE 理由如下:
证明:
∵AD∥BC(已知),
∴∠ADC=∠EC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 是C D 的中点(已知),
∴DE=EC(中点的定义).
∵在△ADE 与△FCE 中
⎨ ⎩
⎨ ⎩
⎧∠ADC =∠ECF (已证) ⎪DE =EC
(已证) ⎪∠AED =∠CEF (对顶角相等)
∴△ADE ≌△FCE (ASA )
(2)由(1)得△ADE ≌△FCE , ∴AD =CF ,AE =E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E 为 A F 中点,即 B E 是△ABF 中 A F 边上的中线 ∵AB =BC +AD
∴AB =BC +CF=BF
∴BE ⊥AF (三线合一)
(3)5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5. 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6cm ,BC =4cm ,点 D 为 A B 的中点。

如果点 P 在线段 BC 上以 1cm /s 的速度由 B 点向 C 点运动,同时,点 Q 在线段 C A 上有 C 点向 A 点运动。

(1) 若点 Q 的运动速度与点 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 1 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
明理由;
(2)若点 Q 的运动速度与点 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 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
(3)若点 Q 以(2)中的运动速度从点 C 出发,点 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 B 同时出发,
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 P 与点 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答案】证明:(1)依题意∵t =1s
∴BP =CQ =1×1=1cm ,
∵AB =6cm ,点 D 为 A B 的中点,
∴BD =3cm .
又∵PC =BC -BP ,BC =4cm ,
∴PC =4-1=3cm ,
∴PC =B D .
又∵AB =AC ,
∴∠B =∠C ,
在△BPD 和△CQP 中,
⎧PC = BD ⎪∠B = ∠C , ⎪BP = CQ ∴△BPD ≌△CQP (SAS ). (2)依题意:∵V P ≠V Q ,
∴BP ≠CQ ,
∵∠B =∠C ,要使得△BPD 与△CPQ 全等, 则 B P =PC =2cm ,CQ =BD =3cm ,
∴点P,点Q运动的时间t=2s ,
∴V Q=CQ
t=
3
2cm / s
(3)设经过x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
由题意,得3
2x =1 x + 2 ⨯ 6
解得x=24.
∴点P共运动了24×1=24cm.
△ABC 周长为:6+6+4=16cm,
24÷16=1 (8)
∴p点运动完一圈,且第二圈运动了8cm
∵点P在线段B C 上由B点向C点运动,BC=4cm,AC=6cm
∴点P、点Q在A C 边上相遇,
∴经过24s点P与点Q第一次在边A C 上相遇.
27.在△ABC中,AB=AC,D是直线BC上一点,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AE=AD,∠DAE=∠BAC,连接CE.设∠BAC=α,∠DCE=β.
(1)如图①,点D在线段BC上移动时,角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请说明
理由;
(2)如图②,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角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
请说明理由;
(3)当点D在线段BC的反向延长线上移动时,请在图③中画出完整图形并猜想角α与β之
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27.解:(1)α+β=180°
理由:因为∠DAE=∠BAC,
所以∠DAE-∠CAD=∠BAC-∠CAD,即∠BAD=∠CAE.
又因为AB=AC,AD=AE,
所以△ABD≌△ACE(SAS).
所以∠ABC=∠ACE.
在△ABC中,∠BAC+∠ABC+∠ACB=180°,∠ABC=∠ACE,
所以∠BAC+∠ACB+∠ACE=180°.
因为∠ACB+∠ACE=∠DCE=β,
所以α+β=180°.
(2)α=β
理由:因为∠DAE=∠BAC,
所以∠BAD=∠CAE.
又因为AB=AC,AD=AE,
所以△ABD≌△ACE(SAS).
所以∠ABC=∠ACE.
因为∠ABC+∠BAC+∠ACB=180°,∠ACB+∠ACD=180°,
所以∠ACD=∠ABC+∠BAC=∠ACE+∠ECD.
所以∠BAC=∠ECD.
所以α=β.
(3)α=β.画图略.
22.(8分)如图,△ABC中,∠ACB=90°,AC=BC,AE⊥CD于E,BD⊥CD于D,AE=5cm,BD=2cm,
(1)求证:△AEC≌△CDB;
(2)求DE的长.
解:(1)∵∠ACB=90°,
∴∠ACE+∠DCB=90°,
∵AE⊥CD于E,
∴∠ACE+∠CAE=90°,
∴∠CAE=∠DCB,
∵BD⊥CD于D,
∴∠D=90°,
在△AEC和△CDB中,

∴△AEC≌△CDB(AAS);
(2)∵∴△AEC≌△CDB,
∴AE=CD=5cm,CE=BD=2cm,
∴DE=CD﹣CE=3cm.
1.为了响应市委和市政府“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号召,幸福商场用3300元购进甲、
100
()求幸福商场甲、乙两种节能灯各购进了多少只?
全部售完100只节能灯后,商场共计获利多少元?
2,如图,中,,现有两点M、N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N的运度为每秒2
个单位长度当点M第一次到达B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
点M、N运动几秒后,M、N两点重合?
点M、N运动几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
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如存在,请求
出此时M、N运动的时间.
27. 根据路程差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设点M、N运动t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如图①中,根据,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可以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由知12秒时M、N两点重合,恰好在C处,如图②,假设是等腰三角形,根据,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23. 某公司技术人员用“沿直线AB折叠检验塑胶带两条边缘线a、b是否互相平行”.(1)如图1,测得∠1=∠2,可判定a∥b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2,测得∠1=∠2,且∠3=∠4,可判定a∥b吗?请说明理由;
(3)如图3,若要使a∥b,则∠1 与∠2 应该满足什么关系式?请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