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总论重点(2013.12)-推荐下载

合集下载

交通工程总论学习心得(4篇)

交通工程总论学习心得(4篇)

交通工程总论学习心得我在交通工程总论课程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和经验,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总结。

首先,在这门课程中,我学习了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交通工程是研究交通流、交通设施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学科,它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断创新的动力。

通过学习交通工程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我学习了交通流理论和交通流量的测算方法。

交通流理论是交通工程的基础知识之一,它研究的是车辆在道路上运行的规律和特征。

通过学习理论模型和数学方法,我了解了交通流的稳态和非稳态特性,以及测量交通流量的各种方法。

这些知识对于交通管理和交通规划非常重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交通系统和优化交通流动。

第三,我学习了交通设施的设计和评价原则。

在交通工程中,交通设施包括道路、桥梁、隧道、交叉口等,它们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交通设施的设计原则和评价方法,我了解了如何根据不同需求和条件来设计和评价交通设施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这对于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四,我学习了交通管理和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交通管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来调控交通流动和优化交通系统的运行状态。

而交通规划则是指根据城市和区域的发展需求,对交通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以实现交通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学习交通管理和交通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案例,我了解了如何制定交通管理策略和规划设计方案,以解决交通问题和改善交通状况。

最后,我学习了交通工程中的一些其他知识,如交通数据分析方法、交通模拟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了解了如何使用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以及如何利用模拟技术来模拟和优化交通系统。

同时,我也了解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它将信息技术与交通工程相结合,为交通管理和交通运输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可能。

总的来说,交通工程总论课程的学习让我对交通工程学科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交通流理论、交通设施设计、交通管理和交通规划等方面的知识,我不仅增加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培养了解决交通问题和改善交通状况的能力。

交通工程总论复习提要

交通工程总论复习提要

1.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2. 五纵七横:由五条南北纵线和7条东西横线组成,简称“五纵七横”,总里程约3.5万公里,总投资约94多亿元3. 7918网:高速公路网是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7918网,包含五纵七横在内4. 公路分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5. 城市公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6.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车辆可以分为四类: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7.净高: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横向宽度。

净空由净高和净宽组成8.工程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的组成部分,是工程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可靠基础。

9.设计阶段: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二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10.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11.直线的最小长度:(1)同向圆曲线间直线的最小长度,当设计速度>=60km/h时,同向圆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k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6倍为宜。

(2)反向曲线间直线的最小长度,当设计速度大于60km/h时,反向圆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以km/h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2倍为宜12.圆曲线半径:R=V2/(127(u+ih))u(横向系数),ih(超高值),V(行驶速度)13.回旋线的基本公式:r*L=A2,r(回旋线上某点的曲率半径(m)),L(回旋线上的某点到原点的曲线长(m));A (回旋线的参数)14.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应考虑(1)旅客感觉舒适,(2)超高渐变率适中15.道路平面设计成果,一,道路平面设计的表格(1,直线,曲线及转角表;2逐桩坐标表)二,路平面设计图:(1.公路平面设计图,2.城市道路平面图)16.汽车的行驶阻力分类:(1)空气阻力,(2)坡度阻力,(3)惯性阻力17.最大坡长限制:指控制汽车在坡道上行驶,当车速下降到最低容许速度时所行驶的距离,最低容许速度V2对应的纵坡为不限长度最大纵坡i2,凡大于i2的纵坡其长度都应加以限制。

交通工程总论

交通工程总论

交通工程总论[交通工程总论]本章主要讲述了交通工程学的定义,交通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交通工程学的性质特点和交通工程学的建立和发展等。

一、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我国《交通工程手册》给出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经济的一门技术科学。

二、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1.系统性:以系统分析原理来认识交通问题,以系统工程原理来解决交通问题。

2.综合性:研究的内容涉及“5E”学科(Engineering、Enforcement、Education、Environment、Energy)3.交叉性或复合性:交通工程学是交通工程学科与电子工程学科、信息工程学科、自动控制学科、计算机技术学科、汽车工程学科等在交通运营管理中的相互交叉、相互融合。

4.社会性: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

5.前瞻性: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交通必须先行。

6.动态性:交通流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系统,又是一个随机系统,具有典型的随机特性。

第二章交通特性分析交通特性分析是进行合理的、科学的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本章主要讲述了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交通量的基本特性,行车速度特性和交通流的基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2-1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一、人的交通特性交通系统中的人主要指交通参与者,包括驾驶人、行人、乘客及居民。

1.驾驶人的交通特性(1)驾驶人的职责和要求(2)驾驶人的反应操作过程(3)驾驶人的生理、心理特性2.乘客交通特性(1)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2)乘车反应(3)社会影响3.行人交通特性(1)行人交通流特性(2)行人交通特征及相关因素二、车辆交通特性1.设计车辆尺寸:与道路设计、交通工程有密切关系。

2.动力性能:包括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能力。

交通工程知识点总结

交通工程知识点总结

交通工程知识点总结绪论1.交通工程将道路、车辆、人和环境整合为一个系统。

2.交通三大调查: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行人和车辆起讫点调查。

3.交通流理论的研究方法:概率论方法、流体力学方法和交通动力学方法。

4.交通规划的四个阶段:现状与问题分析、发展前景与交通需求、交通规划方案方案评价与实施。

(区别交通规划四步骤)5.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交通噪声、交通废气、交通振动。

车辆、驾驶员及交通流特性6.交通流量:交通量。

7.密度:单位长度路段上某一时刻车道上的车辆数量。

8.位置速度:瞬时速度,即车辆通过道路上某个位置的速度。

9.时间平均车速:道路上某一断面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即断面上各车辆的地点车速的平均价值10.空间平均车速:给定路段上,同一瞬间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11.车头时距、车头空距12.q=kvs、vs=ak+b((0,vf)、(kj,0))、qmax=kj*vf/413.平均车头时距可由流量算出、平均车头空距可由密度算出,进而可以利用流密速关系导给出了平均车头时距与平均车头时距之间的关系。

交通调查与分析14.aadt、aawt、adt、awt15.高峰小时流量比、phf16.方向不均匀系数=重交通量/双向总交通量。

17.交通量年变化图:横坐标为年份,纵坐标为年平均日交通量。

18.月变系数:月平均日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周变系数:周平均日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19.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采用年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所有的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研究发现,曲线曲率在第30位附近变化最明显。

也就是说,每年允许交通量超过设计容量30小时。

20.如何确定路网高峰小时:路网各测站所测得的高峰小时可能出现在不同时刻,整理出各对于交叉口高峰时段,统计整个路网每个交叉口不同高峰时段的就业信,找出就业信最多的时段为路网高峰时段。

21.第85%位车速:在行驶的全部车辆中有85%未达到的车速,用以确定观测路段的最大限刹车速度。

(完整版)交通工程学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交通工程学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型)当时,V =Vf ,车辆可以自由行驶;当K =Kj 时,V =0,车辆停滞;1(jK K -=行动的过程;城市交通规划:了解城市地区内现有的交通形态和土地的使用情况,研究目前的交通路线及设施是否合理、是否足够,应如何加以改进,以配合将来发展的需要,或引导城市走向计划的目标。

交通规划的分类:按交通规划研究的地区范围不同——国家级的交通运输规划,区域性交通运输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按交通规划考虑的时限来分——远期战略规划:20~50年;中长期规划:5~20年;近期建设规划:3~5年。

33.OD调查基本概念出行:人车货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移动的全过程。

完成一个目的算一次出行。

出行的三个基本属性(两个端点、出行目的、采用一种或几种交通方式)起点:一次出行的出发点。

讫点:一次出行的目的地。

出行端点:出行的起讫点的总称,每次出行必有且仅有两个端点。

境内出行:起讫点皆在调查区范围内的出行。

过境出行:起讫点皆在调查区范围外的出行。

区内出行:调查区分成若干小区后,起讫点皆在一个小区内的出行。

区间出行:调查区分成若干小区后,起讫点分别位于不同小区内的出行。

小区形心:代表同一小区内所有出行端点的的某一集中点,是该小区交通流的中心点,不是该小区几何面积的重心。

期望线:连接各小区形心间的直线,是交通区之间的最短出行距离,其宽度表示交通区之间出行的次数。

OD表:表示起讫点调查或预测成果的表格。

调查区境界线:包围全部调查区域的一条假想线。

查核线:为了校核OD调查成果精度而在调查区内部按天然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根据需要可能有多条线),其沿线断面通过的交通量可作为查核用。

34.交通规划预测的概念:交通预测的任务是根据对历史的和现状的社会经济、交通供应及交通特征资料的分析研究推算规划年的交通需求。

交通规划预测主要包括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和城市交通需求发展预测。

四阶段预测:把交通需求预测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交通生成、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

交通工程学知识点总结

交通工程学知识点总结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一章绪论总长比该区域的总面积。

行程时间的比值;行驶车速:车将上式代入三参数基本关系式: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1.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 8.城市道路网密度、间距的选取V与行驶时间的比值。

注意区别!: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原则f车头时距: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立交通①道路网密度、间距与不同等级在同向行驶的一16.增大;增大, V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道路的功能、要求相匹配;列车队中,两连续车辆的车头到在拥挤区,随Q V降低。

随Q增大,达道路某断面的时间间隔;车头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②道路网密度、间距与城市不同在不拥挤区,设车流速度-密度19.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计算题:区域的性质、人口密度、就业密空距: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如限制车1.6K88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V度相匹配。

=-中,两连续车辆车头间的距离。

关系为流的实际流量不大于最大流量交通流三参数基本关系:交17.术科学。

9.公路网布局形式:三角形、棋倍,求速度的最低值和密0.8车流密度K 的通量Q基于城市规划、土2.交通规划:、行车速度盘形、并列形、放射形、扇形、V、度的最高值?(假定车流的密度地使用性质、人口、经济发展等Q=VK 树叉形、条形等。

最佳密度条件确定交通系统及其设施的Km棋盘10.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Q=88K-1.6K射环形、混合形等。

政策等;指导设施的建设,对城11.城市交通网络的基本形式大市规划提出反馈,具有宏观的1210致可以分为:方格网式、带状、质。

0.8Qm ,:3.交通工程学的特点系统性放射状、环形放射状和自由式0=当K 社会等。

,,综合性交叉性或复合性时,V城市的基本布局形态12. 一般分=Vf,车辆可以自由行驶;超前性性,,动态性。

o27.555 V=0,车辆停滞;交通特性第二章时,当K为:中央组团式、分散组团式、=Kj流量与密度的关系:带状、棋盘式和自由式。

(完整版)交通工程学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版)交通工程学知识点,推荐文档

一、填空题(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出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

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6)、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8)、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1=x E x D (10)、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1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12)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

判断依据为()()11<-=P x E x D 13、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14、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15、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误。

16、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18、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

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

交通工程重点

交通工程重点
第五章
1、道路通行能力的定义、作用与交通量的差别和内在关系为何?P88~89
2、影响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各表现在哪些方面。P88
3、道路通行能力可分为哪几类?(P94~101三大点)依据是什么?其各自定义如何?是否合理?
4、道路服务水平规定的依据是什么?是否合理,我国应否规定服务水平?如何规定?P90
⑷交通设施的使用不当,城市管理和交通管理的技术
和手段滞后;⑸交通政策的不当。
4.交通管制方式主要有哪些?(p195表8-14)如何选择交通管制方式?p194~195
5、消除叉口交通冲突的方法有哪些?(答:一是空间分离,如平面渠化、立体交叉等;二是时间分离,如信号控制法、多路停车法及让路法等。)
8、常有的信号灯控制方式有几种?p187
9、未设信号灯控制交叉口进行交通管理的方法有哪些?p200~201适用条件是什么?p200
5、交通密度是如何定义的?有何作用?
答: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条道路的车辆的数量。用来评定这条道路的利用率,来决定是否应该扩建或重新修路。另外也能体现某个地区的发达程度
(补充)
交通要素有哪些:人车路周围环境。
道路交通特性:车辆类型、交通量、行车速度、交通密度、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关系、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4.为什么交通规划不是一次性的工作?答:因为交通规划是一个动态的流程。
5.交通规划主要层次和类型。P129~130
6.交通规划方案的一般要求是什么?P146~147
(补充)交通预测四阶段p138
第七章
1.为什么说停车问题是大城市交通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答:停车需求远远超过了我们的供应,不断增长了汽车数量;有限交通资源。
10、组织单向交通的优缺点是什么?p202基本条件是什么?p202

交通工程总论

交通工程总论

第一章绪论1.交通工程学定义:我国《交通工程手册》给出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是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术科学2.交通工程学科的内涵:(1)交通特性(2)交通调查(3)城市公共交通系统(4)交通流理论(5)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6)交通组织管理与监控、诱导的理论、技术与方法(7)交通事故的预测、预防、交通安全的评价、对策与交通违法处理(8)停车需求与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管理(9)交通环境保护、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研究(10)自行车交通的特性,通行能力,使用条件及线路的规划设计(11)道路交通立法、条例等(12)新交通体系及各种交通设施等3.交通工程学的特点:(1)系统性(2)综合性(3)交叉性或复合性(4)社会性(5)前瞻性(6)动态性第二章交通特性分析1.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人、车、路2.驾驶人的生理、心理特性:(1)视觉特性:①视力②视野③色感(2)反应特性:反应是由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的知觉行为过程。

它包括驾驶人从视觉产生认识后,将信息传到大脑知觉中枢,经判断,再由运动中枢给四肢发出命令。

反应时间:2.5s3.道路交通特性:(1)道路网体系(2)道路网布局(3)路网密度(4)道路线形(5)道路结构4.交通量的定义:交通量是指在选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平均交通量=1/n(求和)Q i(Q i 为各规定时间段内的日交通量(辆/d),n为各规定时间段的时间(d)5.影响交通量特性的因素主要有:(1)公路、城市道路的类型和等级(2)道路功能(3)地区特征(4)时间特征6.交通量特征的分析,一般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1)交通量的时间按分布特性(2)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特性(3)交通量的构成特性7.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1)月变化:年平均日交通量与月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称为交通量的月变化系数K月=AADT/MADT,K月最大时,该月是一年交通量最少的一个月(2)周变化:指一周内各天的交通量变化,也称日变化(3)时变化:①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②高峰小时系数PHF, PHF t=高峰小时交通量/[(t时段内最高交通量)*60/t]8.交通量的空间分布:(1)城乡分布(2)在路段上的分布(3)交通量的方向分布,方向分布系数K D=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双向交通量*100%(4)交通量在车道上的分布9.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绝大多数小时车流能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阻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适当的小时交通量座位设计小时交通量,第30位最高小时是最合适的.所谓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就是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小时交通量,以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交通工程总论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总论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总论复习资料一、单选、多选1、交通工程学是研究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营运、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

2、交通工程学科的外延:1)社会科学方面: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效学、行为科学。

2)自然科学方面:高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物理学、动力学、预测学、汽车学、电子学、运输学、控制理论、系统工程。

3)工程设计方面: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城市规划、轨道工程、环境工程、运输工程、功效学、隧道工程、岩土工程、通信工程、电子计算机技术等。

从内容性质方面来分,既有基本理论和方法,又有技术基础与计测技术,还有专业理论与仿真等。

3、交通工程学科是一门发展中的综合性学科。

4、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和复合型、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5、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人、车、路6、典型的公路网布局: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叉形。

7、典型的城市道路网布局:棋盘形(方格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等。

8、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端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9、一年内各月交通量的变化称为月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统计12个月的交通量,每个月的交通量均不尽相同。

10、交通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交通量要素调查、交通出行调查、交通事故调查、交通环境调查。

(1)交通流要调查包括描述交通流的额主要参数,交通量,车速,密度以及与其有关的车头距,占有率等的调查。

(2)交通出行调查包括土地利用,交通生成,分布与分配特性的调查,其中常见的有OD调查,居民出行调查等。

(3)交通事故调查包括对事故发生次数,伤亡,性质,地点,原因的调查,具体的调查内容方法见第九章。

(4)交通环境调查包括交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诸方面调查,如噪声,废气,振动,电磁场干扰等的调查,有时还需调查交通对名胜古迹,景观,生态和居民心理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交通工程施工重点内容(3篇)

交通工程施工重点内容(3篇)

第1篇一、工程前期准备1. 项目可行性研究:对项目进行深入调研,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流量、地形地貌、环境保护等因素,确保项目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划要求。

2. 设计方案: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道路等级、路面结构、桥梁结构、隧道结构等,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3. 工程招投标:按照国家规定,公开招标选择有资质、信誉良好的施工单位,确保工程质量。

二、施工阶段1. 施工组织设计: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 土地征用与拆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合理征用土地,妥善安置拆迁户,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3. 路基施工:包括土方、石方、填筑、压实等环节,确保路基的稳定性、耐久性和抗滑性。

4. 桥梁施工:包括基础、下部结构、上部结构等环节,确保桥梁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和安全性。

5. 隧道施工:包括隧道开挖、支护、衬砌等环节,确保隧道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通风照明条件。

6. 路面施工:包括基层、沥青面层、排水系统等环节,确保路面的平整度、耐久性和排水性能。

7. 交通安全设施: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护栏、照明等设施,确保交通安全。

8. 环保施工:严格控制施工现场扬尘、噪声、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确保环保达标。

三、施工后期1. 工程验收: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工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符合要求。

2. 工程保修:对工程质量进行保修,确保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3. 工程移交:将工程移交给相关部门或业主单位,确保工程顺利投入使用。

4. 工程总结:对工程进行全面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总之,交通工程施工要注重工程质量、安全、环保、进度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工程顺利实施,为我国交通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第2篇一、工程设计1. 适应性设计: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理、气候、地质等条件,合理选择道路等级、线形、结构等,确保道路的适应性。

交通工程总论重点(2013.12)-推荐下载

交通工程总论重点(2013.12)-推荐下载

交通工程总论重点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快捷舒适的一门科学技术。

2.交通工程学科的外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设计等方面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或复合型、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3.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①驾驶人的交通特性:驾驶人的职责和要求;驾驶人的反映操作过程;生理心理特性;②乘客交通特性: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乘车反应;社会影响③行人交通特性:行人交通流特性;4.典型公路网布局: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叉形城市道路网布局:棋盘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5.路网密度:该区域内道路总长比上该区域总面积6.交通量概念: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据7.特性分析三个方面:①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②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特性;交通量的构成特性8.高峰小时交通量: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时变图一般呈马鞍形,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在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9.第30位小时最高小时交通量就是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的K值十分稳定,分布在12%--18%之间10.6个行车速度的概念。

①地点车速: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车速②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③运行车速: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人员在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车速④行程车速: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之比⑤临界车速:道路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是的车速⑥设计车速: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11.速度与密度的关系(简答)①线性关系:v=Vt(1-K/KJ);②对数模型;v=vmln(Kj/K);③指数模型:v=Vf *e的(K/Km)次幂12.流量与密度的关系(简答)。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知识点归纳-推荐下载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知识点归纳-推荐下载

By 梁志刚交通工程知识点归纳1.什么是交通工程?交通工程学是运输工程学的一个分支,研究道路、车辆、人、环境四者在一个交通系统中各自和相互存在的内在规律性和最佳配合,以达到道路交通通畅,通行能力达,交通事故少,运输效率高,公害程度低,燃料和运输费用省以及环境协调、舒适的目的。

2.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人的特性:驾驶员和行人接受信息后反映特征,驾驶员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操纵特性。

车辆特性:车辆的构造及行驶性能,包括车身长度、宽度、自重、载重、动力性能等。

交通流特性:道路上交通现象的各种变化,车流中车辆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如交通流量、密度、速度、车头时距的变化规律和各种不同条件下交通特征参数间的相互关系。

道路特性:道路几何线形、道路设施为交通提供的条件,道路条件变化时对交通的影响等。

3.什么是交通三大调查?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行人和车辆起讫点调查。

4.交通规划有哪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交通调查(出行发生、交通工具、土地使用、路网交通现状、用地规划、影响交通的社会经济因素)第二阶段:编制数学模型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出行发生、出行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第三阶段:规划效果评价,修正规划。

5.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哪三个方面?交通对社会的公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交通噪声、交通废气和交通震动。

6.道路上的车辆按其使用性能分为哪些?道路上的车辆按其使用性能分为客运车辆和货运车辆。

7.汽车车辆由哪些部分构成?汽车构造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操纵系统、行驶系统和车身。

8.汽车动力性能指标有哪些?汽车动力性能主要可由三方面的指标来评定,即:最高时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9.驾驶员最重要的生理特征是:视觉特性和反映特征。

10.动视力指的是:车辆行驶时驾驶员的视力,它随着车辆速度的增长而降低。

11.当汽车友明处驶进暗处驾驶员视力恢复至少需要6秒,由暗处驶进明处需要3秒。

12.当驾驶员头部和眼球固定时能够看到的范围称静视野;仅将头部固定眼球自由转动的视野称为动视野。

河南理工大学《交通工程总论》考试复习要点

河南理工大学《交通工程总论》考试复习要点

河南理工大学《交通工程总论》考试复习要点第一章1、交通工程的定义(P1 黑体字)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的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营运、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

2、运输工程学包括哪五类?(P6 标题前一段)运输工程学包括:道路、铁路、航空、水路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

3、交通工程学的特点:(1)系统性(2)综合性(3)交叉性或复合性(4)社会性(5)前瞻性(6)动态性第二章1、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P18-19)a、视力:眼睛辨别物体大小的能力b、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

c、色感:驾驶人对不同颜色的辨认和感觉是不一样的。

2、驾驶员的反应特性及反应时间。

(P19-20)反应是由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的知觉行为过程。

它包括驾驶人从视觉产生认识后,将信息传到大脑知觉中枢,经判断,再由运动中枢给四肢发出命令。

反应时间:2.5s3、行人的步行平均值是什么?(P22)1.03--1.28m/s4、车辆的交通特性(P24-25)a、设计车辆尺寸b、动力性能c、制动性能(公式2-1)d、快速公交车辆特性5、路网布局的形式及特点(P28-29)典型的公路网布局有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叉形等。

特点见P28 表2-9 典型的城市道路网布局有棋盘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行等。

特点见P29 表2-106、交通量的定义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影响交通量特性的因素主要有:(1)公路、城市道路的类型和等级(2)道路功能(3)地区特征(4)时间特征7、高峰小时系数的定义及计算(P35)定义:高峰小时系数PHF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用量之比。

交通工程知识要点2013

交通工程知识要点2013

第一讲:绪论交通工程的研究目标:人(驾驶员、行人、乘客)、车(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路(城市道路、公路);其中驾驶员是交通系统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交通系统的目标:安全、畅通、便捷、环保、效率;交通需求:人的空间移动(交通);物的运转(物流);交通供给:道路基础设施、场站、管理,取决于交通方式、设施和管理。

交通问题原因¾根本原因: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矛盾¾其他原因:城市规划的不当;土地使用性质、人口的分布不合理;交通规划的滞后:交通设施规模、分布、结构失衡;交通设施的使用不当;交通管理的技术和手段滞后;交通政策。

交通工程的研究对象:交通特性、交通调查、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交通安全、交通评价、道路通行能力、交通仿真、智能运输系统。

第二讲:交通系统的交通特性驾驶员的交通特性¾交通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影响交通安全与效率的最主要的要素。

¾影响驾驶员驾驶行为的生理指标:动视力、视野、色觉、错觉,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驾驶员的各种生理指标都有下降的趋势。

随着速度的增加,各种生理与心理指标都不利于交通安全;自行车的交通特征:离散性、压缩与膨胀性、灵便性(点对点)、交通法规意识的差异性;道路类型: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乡村道路道路基本构成:路线(平曲线,竖曲线)、结构物(路基、路面、桥涵与隧道、排水系统)、沿线附属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道路、服务设施、照明)公路类型:高速公路(分车道、全部控制出入、汽车专用)、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城市道路类型: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道路坡度的表示方法城市道路红线: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生产用地及其他备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红线宽度包括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等在内的规划道路的总宽度。

交通特征参数:交通流量、交通密度、速度(地点速度、空间速度、时间速度)、车头时距、车头空距交通流时变性的内涵与表现形式:日变性:一日24小时的交通量变化(早晚高峰);周变性:一周七天日交通量的变化(也有高低峰,周末多会出现高峰);月变性:一年中各月交通量的变化。

交通工程复习提纲

交通工程复习提纲

交通工程复习提纲一、绪论1.交通广义交通:人、车、路和信息在两地间输送的总称狭义交通:人和物在管理空间上的移动。

2.交通系统构成要素:人/物、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环境、交通规则、信息3.交通问题: 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特殊交通交通污染交通不便4.交通问题原因:基本成因:交通需求与供给间的矛盾主要成因:城市总体规划不当交通规划不当交通设施设计不合理交通管理跟不上交通政策的不当5.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时空分布的规律,道路交通调查、路网规划、设计、营运、管理控制、安全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与道路交通相关的法规、工程、教育、环境和能源等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6.交通工程学的特点: 系统性 综合性 交叉性 社会性 超前性 动态性二、交通特性1.三要素(人、车、路)基本特性1.1驾驶人基本特征:通过视觉特性(视力视野色感)、反应特性与心理个性特点加以表现乘客交通特征:交通需求心理乘车反应社会影响行人交通特征:交通流特性基本影响因素行人过街问题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者特征:作用基本影响因素1.2车辆(汽车、自行车)交通特性:尺寸动力性能制动性能1.3道路交通特性:路网密度——量道路结构与道路线形——质路网布局——形(公路网布局:放射形、三角形、并列形、树杈形)(城市道路网布局:棋盘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2.交通量基本特性2.1交通量: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是一个随机数(辆/h)2.2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2.3月变化:一年内各月交通量的变化月变系数(年平均日交通量与月平均日交通量之比)周变化:一周内各天的交通量变化周变系数(年平均日交通量与某周日的平均日交通量之比)时变化:一天24h中,各个小时内交通量变化特性高峰小时系数PHF(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空间分布特性:城乡分布、交通量方向分布、在车道上的分布设计小时交通量:30位小时交通量3.行车速度特性3.1地点车速、行驶车速、运行车速、行程车速、临界车速、设计车速3.250%车速(中位车速,中值车速)、85%车速、15%车速3.3时间平均车速: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各车辆的点车速的算术平均值3.4区间平均车速:在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当观测长度为一定时,其数值为地点车速观测值的调和平均值)3.5车速变化的影响因素:驾驶人、车辆、道路、交通条件4.交通流基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4.1交通密度:某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一条车道或几条车道上的车辆数4.2临界密度:交通量接近或达到道路通行能力时的车流密度4.3车头间距: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相邻两车车头之间的距离(1000/车流密度m/辆)4.4车头时距:用时间表示车头之间的距离(3600/道路的交通量s/辆)三、交通调查1.概述1.1交通调查:交通调查是指通过实测、统计与分析判断,掌握交通状态发展趋势及有关交通现象的工作过程1.2交通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实际调查交通流中某些特定的交通流参数以及与交通有关的其他现象来准确掌握交通现状及其变化规律2.交通量调查2.1目的和意义:了解交通的组成、分布,掌握交通量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规律,据此预测交通量及其发展趋势为道路规划、建设及交通营运管理与控制,提供数据评价道路服务水平与交通管理措施的效果掌握交通实态与变化的规律为制定交通政策法规与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2.2种类交通调查涉及的范围:区域交通量调查、小区边界线交通量调查、核查线调查特定地点或专项交通量调查交通调查要求:1、分流向、不分流向2、分车型、不分车型2.3方法人工观测法、车辆感应器测定法、气压管式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录像法、试验车移动调查法2.4准备与实施:调查时间选择、调查地点选择、调查方案制定、调查实施2.5资料整理和分析:车型换算、流量图(交叉口、路段)交通量变化图、计算交通量特征参数3.速度调查3.1目的对某处作周期性速度调查,掌握速度分布状态及速度变化形式,为评价规划设计指标与服务水平提供依据为交通管理与控制提供速度资料决定道路几何设计要素用于其他交通研究3.2地点速度的观测方法人工观测、雷达测速仪测速、车辆感应器测速、视频检测仪测速3.3区间速度调查,通常要求拟调查路线的长度大于1.5km3.4区间速度调查方法牌照法、试验车观测法(浮动车法)、五轮仪法、光感测速法、跟车法4.密度调查4.1调查的方法出入量法,调查时选用路段的长度尽量大于800m, 时段延续5min 以上高处摄影观测法四、交通流理论1.交通流理论是运用物理学和数学的方法来描述交通特性的一门边缘科学,它用分析的方法阐述交通现象及其机理,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交通现象及其本质,并使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规划设计和营运管理发挥最大的功效2.交通流从广义上被分为连续流与间断流两大类3.三参数之间的关系流量、速度、密度,Q=V*K,Q-K、V-Q、V-K关系曲线图4.速度-密度之间的关系4.1当道路上交通密度小时,车速较高,畅行无阻;当交通密度大时,即道路上的车辆增加,驾驶员被迫降低车速;当交通达到拥挤状态时,车速更加降低,直至处于停滞状态4.2直线关系(密度适中时)、对数关系(密度较大时)、指数关系(密度较小时)5.流量-密度之间的关系当密度为零时,流量为零,曲线通过原点。

交通工程总论摘要

交通工程总论摘要

《交通工程总论》摘要第二章 交通特性分析一、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人 、 车、路。

关于车的动力性能:最高车速、加速度(或者加速时间)、最大爬坡能力最高车速:指在良好的水平路段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km/h)。

加速时间:分为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

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是指汽车从第一挡起步,以最大的加速度逐步换至高挡后达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要的时间。

超车加速时间:是用高挡由30km/h 或40km/h ,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度所需的时间。

爬坡能力:用汽车满载时一挡在良好的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max i (%)来表示。

车的制动性能:体现在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上。

制动距离(L)公式为)(254/2i V L ±=ϕv :汽车制动开始时的速度(km/h )i:道路纵坡度(%)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ϕ: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系数。

制动减速度:制动效能的稳定性和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上。

特别是:方向稳定性是指制动时不产生跑偏、侧滑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

后能侧滑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道路交通特性:道路网体系和道路网布局。

道路网体系:包括道路等级、功能、布局、密度等宏观体系要素以及道路线形、断面、结构以及配套设施和管理等微观技术标准与要求。

包括:公路网和城市道路网。

公路网的等级划分:技术等级和行政等级。

技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等五级。

行政等级:国道、省道、县道、镇村道路等四级,还有专用道路。

城市道路网: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快速路:在城市道路网中起快速交通骨架作用,联系城市主要片区,连接各条主干路、对外交通+出入口,满足交通流大量聚集快速流动的要求。

(原则上只有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才考虑规划建设,功能:快速疏解跨区间长距离大运量机动车流,既提高路网的总体容量和快速疏解能力,又减轻主次干路网的交通压力和交通污染的影响面。

快速路应该尽量保证期交通流的联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工程总论重点
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快捷舒适的一门科学技术。

2.交通工程学科的外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设计等方面
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
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或复合型、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3.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①驾驶人的交通特性:驾驶人的职责和要求;驾驶人的反映操作过程;生理心理特性;
②乘客交通特性: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乘车反应;社会影响
③行人交通特性:行人交通流特性;
4.典型公路网布局: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叉形
城市道路网布局:棋盘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
5.路网密度:该区域内道路总长比上该区域总面积
6.交通量概念: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7.特性分析三个方面:①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②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特性;交通量的构
成特性
8.高峰小时交通量: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时变图一般呈马鞍形,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
在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9.第30位小时最高小时交通量就是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按序排列
排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的K值十分稳定,分布在12%--18%之间
10.6个行车速度的概念。

①地点车速: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车速
②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
③运行车速: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人员在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车速
④行程车速: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之比
⑤临界车速:道路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是的车速
⑥设计车速: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
11.速度与密度的关系(简答)
①线性关系:v=Vt(1-K/KJ);②对数模型;v=vmln(Kj/K);③指数模型:v=Vf *e的
(K/Km)次幂
12.流量与密度的关系(简答)。

Q=KVf(1-K/KJ)
13.P44:计算2题1、2
Qmax=VfKj/4=2100;V=Vf(1-K/Kj)=Vf(1-Kj/2Kj)=Vf/2=40;
14.交通调查的概念:通过统计、实测与分析判断,掌握交通状态发展趋势及有关交通现象的工作工程
交通调查的内容:交通量要素调查、交通出行调查、交通事故调查、环境调查
15.交通量的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或车道某一断面的交通实体的数量
16.速度调查的目的(简答):
(1)为凭评价规划设计指标与服务水平提供依据
(2)为交通管理与控制提供速度资料
(3)通过事前事后调查判断交通管理和工程措施的效果
(4)用于决定道路交通设计几何要素
(5)其他交通研究。

17.延误的概念:指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人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
四种延误的概念:①基本延误指交通控制装置所引起的延误;②运行延误指各种交通组成间相互干扰而产生的延误;③行车时间延误指车辆在实际交通量条件下由于该车本身的加速、减速或停车而引起的延误④停车延误由于某些原因使车辆实际停止不动而引起的时间延误
18.非自由行驶状态的车队的三个特性(简答)制约性、传递性、延迟性;
19.P86:计算题:习题1
20.道路通行能力的类别:①较长路段畅通无阻的连续行驶车流的通行能力;②在有横向干扰下,时通时断不连续的通行能力;③在合流、分流或交叉运行状态下的通行能力;④交织运行通行状态下的通行能力
21.道路服务水平概念: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
到的服务水平或服务质量
22.①基本通行能力的概念:道路与交通处于理想状况下,每一条车道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②实际通行能力的概念:已知道路设施在实际的道路交通与控制条件下,某车道或断面在
特定时间段内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③设计通行能力概念:道路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按不同服务水平条件下所具有的通行能

23.交织的概念:行驶方向大致相同而不完全一致的两股或多股车流,沿着一定长度的路段,不借助于交通控制或指挥设备,自主进行合流而后又实现分流的运行方式
24.密度、流速和服务流率评价交织区运行质量的因素;
25. 匝道的概念:联系不同高程上两交叉线路、供两线路车辆实现方向转换的连接道路
26.平面交叉的分类:①不加任何交通管制的交叉口;②中央设圆形岛的环形交叉口;③设置色灯信号交叉口
27.环形交叉口的分类:①常规环形交叉口;②小型环形交叉口;③微型环形交叉口
28.交通规划的定义:广义的交通规划包括交通设施体系布局规划、交通运输发展政策规划;侠义的交通规划主要指交通设施体系布局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
29.交通预测的四个阶段: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
30.交通分配需考虑的因素:交通方式、行车时间、路段上的速度与流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全有全无分配法(简答)该法是从计算费用最少出发,通常以各矩心质检单行程时间为基准,从某一区的矩心出发以最短路径到达其他各区的矩心的一组线路称为最短通路,当所
有的起讫点交通量在道路网图上都通过最短通路,即完成了全由全无分配
31.停车设施按停车场地所处位置划分:路边停车场地、路外停车场地
32.停车设施布置原则(简答);
①无论是路外公共停车场或路边停车场的布局都要尽可能与这些设施的停车需求相适应
②停车步行距离要适当
③大城市的停车场分散布置比集中布置要好
④路外停车设施容量应占极大比重,应满足车辆拥有和车辆使用过程大部分停车需求
33.停放方式类型: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斜式停车
34.交通管理:按照国家制定的法规、政策、条例等的规定和道路交通实际情况,运用各种手段、方法、设施、工具、措施等合理地禁限、约束、组织和智慧交通;
交通控制的概念:运用现代化的遥测、遥控装置采集信息,并用电子设备、光缆、通信设
施传递信息、处理信息,从而达到对运行中的车辆进行准确的指引、组织、诱导和调控,
以降低交通事故。

35.交通管理的五方面内容:技术管理、行政管理、法规管理、交通安全教育与培训考核、交通监控
36.道路交通法规定义:是国家为道路交通管理方面制定的执行国家政策,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的规则、规定、办法和技术标准等的总称
37.6种主要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标志、道路施工安全
标志
38.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原则:
①以确保交通畅通与行车、行人安全为目的
②交通标志的设置,应进行总体设计,防止出现信息不足或过载的现象
③应设在车辆行进的正前方最容易看见的地方
④应充分考虑道路使用者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行动特性
⑤解除限速
39.交通信号分类:指挥灯信号、车道灯信号、人行横道灯信号、交通指挥棒信号、箭头信号、闪光信号、手势信号
40.交通控制装置分类:①手动单点信号装置②定时或定周期自动信号装置③车辆感应式控制装置④线控联动信号使用,亦称绿波系统
41.信号相位概念:即交通量在某一周期时间内所获得的信号灯色显示
相位与安全的关系:相位越多越安全,图8-3,图8-4;
42.相位差含义:相对相位差是线联动系统开始工作时,各个交叉口的信号机对于主机的时间偏移,即相邻两处的时间间隔,是一个相对值。

绝对相应差是指在联动信号中选定一个
标准路口,规定该路口的相位差为零。

43.(1)单相交通管理的概念:一条道路上的车辆只能沿某一方向行驶(2)类型:固定型、定时型、可逆行、定车种型(3)优点:提高了通行能力;增进交通安全;行车速度提高;可充分利用狭窄街道;节约工程营运与管理费用;减少停车次数和环境污染
44.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在公用道路上行驶过程中,由于违法,造成人畜伤亡或车物损坏的意外事件,统称为交通事故;
构成交通事故包括内容(简答):人、车、路、后果
45.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简答):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
46.现场调查的具体内容:人、车、路、环境、时空区位、后果
47.交通事故成因分析(简答):主次因素、直接间接原因、主客观因素
48.通事故预测的涵义:就是对交通事故未来的情况进行估计和推测,它是通过对交通事故
的过去和现在状态的系统分析,并考虑其相关因素的变化,而对交通事故未来状态进行描
述的过程
P86 习题1解:
P=0.25
k n K k
n k P P C P --=)1(
121121)25.01(25.0--=C P 375
.0)25.01(25.021211=-⨯=-P P44:计算题1,见模拟试题集139页
计算题2,Q max =V f K j /4=2100
V=V f (1-K / K j )= V f (1-K j /2 K j )= V f /2=40
请注意单位符号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