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doc
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复习第四章大气环流
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复习第四章大气环流1.大气环流的纬向特征是什么?⏹低纬:东风带⏹中高纬:西风带(北半球冬季最大风速40m/s,30ºN ,200hPa,夏季最大风速16m/s,40ºN ,200hPa)即西风带冬强夏弱,随季节南北位移⏹极区:北半球夏季近地面:弱东风对流层:西风平流层:东风⏹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类似,随季节南北位移,但西风中心强度冬夏变化不大2.大气环流的经向特征是什么?⏹冬季:对流层低层30ºN以南:偏北风40ºN 以北:南风对流层高层:低纬30ºN以南:南风;高纬40ºN以北:北风对流层中层:经向分量很弱⏹夏季:13-40ºN之间:低层:北风;高层:南风;低纬(近赤道):低层:南风;高层:北风。
3.对流层中、底部冬季、夏季的主要系统,季节转换的特点?(北半球)对流层底部:a)冬季:阿留申低压(与高空东亚大槽对应)、冰岛低压(与高空北美大槽对应)、西伯利亚高压、北美高压、格陵兰大陆高压、太平洋高压和大西洋高压。
b)夏季:亚洲低压、北美低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西洋副热带高压。
夏季与冬季最突出的差别是冬季大陆上的两个冷高压到夏季变成了两个热低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仍存在,但强度比冬季弱得多。
海上的两个副热带高压变得非常强大,而其冬季强度比较弱。
对流层中部(500hPa):a)冬季:①极区:2个低涡中心(格陵兰西部、东西伯利亚);②中高纬:冬季三个长波槽:东亚大槽—140°E在亚洲东岸;北美大槽—70°w位于北美东岸;欧洲浅槽—40°E由欧洲东北部海面向西南方向伸展;在三个槽之间有三个平均脊,分别位于阿拉斯加、西欧沿岸和青藏高原的北部。
③低纬度:副高弱—其范围在20°N以南。
b)夏季:①极区:1个低涡中心。
②中高纬:夏季四个长波槽:东亚大槽—160°-180°E;北美大槽—60°w;欧洲西海岸槽—0°-10°E;贝加尔湖西部槽—90°E沿岸和青藏高原的北部。
2019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2-1-3大气环流 Word版含答案
课时3 大气环流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1.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解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及大气环流的影响。
3.结合亚洲季风形成示意图,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分布。
4.结合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分布,并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阅读教材P36~P39“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填写下列知识。
1.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被称为大气环流。
2.三圈环流(1)成因:主要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类型⎩⎨⎧低纬环流:a 、d中纬环流:b 、e高纬环流:c 、f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
(2)风带:H 为东北信风带,K 为东南信风带,I 、L 同为中纬西风带,J 、M 同为极地东风带。
(3)季节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2-1-10全球大气环流示意,据图分析: (1)赤道与极地之间本应形成单圈环流,为什么会变成三圈环流呢? (2)三圈环流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有哪些? (3)极锋是怎样形成的?对地球表面有何影响?提示 (1)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赤道与极地因冷热差异产生的单圈环流变为三圈环流。
(2)低纬环流圈: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东北(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环流圈: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纬环流圈: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
(3)极地冷空气收缩下沉的同时向低纬运动,与北上的暖空气相遇,暖空气迅速被迫抬升,形成了极锋。
大气环流
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就是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
在大气的运动过程中会形成风带和气压带,而风带和气压带是对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风带和气压带是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进行地理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
在地理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地理图像和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教学,边设疑启发,边板画读图,引领思路,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层层破解知识难点,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和联系,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知识,形成能力。
一、单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在不考虑地球自转、公转、海陆差异、地形高低起伏等因素的情况下,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单圈环流是怎样形成的?赤道与极地处的对流层厚度是否一样?为什么?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
此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
因而在终年炎热的赤道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在终年严寒的两极地区,大气冷却收缩下沉。
这样,在高空,赤道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极地,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两极上空。
在近地面,赤道形成低气压,两极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赤道,大气由两极流回赤道。
因此,在北半球,赤道和极地之间形成了单圈闭合环流如图1和图2。
二、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由于地球的自转,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从北半球来看,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到30°N附近上空时偏转成了西风,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不能再继续北流,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动。
由于赤道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在30°N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近地面,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
大气环流的原理
大气环流的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大气环流这个神奇的玩意儿。
你说这大气环流啊,就像是地球这个大舞台上的一场盛大舞会!想象一下,空气就像一群欢快的舞者,它们在全球范围内跳着独特的舞步。
大气环流可有着重要的任务呢!它就像一个勤劳的快递员,把热量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
赤道地区热得要命,就靠大气环流把多余的热量往两极送。
要是没有它,那赤道不得热成火炉,两极不得冷成冰窖呀!这大气环流里有好多不同的“舞蹈队”呢!比如那信风,就像一群有规律的舞者,总是按照固定的路线跳舞。
还有西风带,它们可就没那么老实了,有时候跳得激烈,有时候又比较温和。
你知道吗?我们每天的天气可都和大气环流息息相关呢!为啥有的地方老是下雨,有的地方老是干旱?这大气环流可脱不了干系。
它决定了水汽往哪里跑,哪里就能得到滋润,哪里就只能干瞪眼。
就说季风吧,那可真是个有趣的现象。
夏天的时候,它呼呼地给我们带来雨水和凉爽;冬天呢,又变得懒洋洋的。
这就好像是个会变脸的小伙伴,一会儿对你好,一会儿又不理你了。
大气环流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格局呢!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特点,不就是因为大气环流这个总指挥在调配嘛。
热带地区温暖湿润,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极地地区寒冷干燥,这可都是大气环流的杰作呀!你说神奇不神奇?它就这么默默地在天空中运作着,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每天享受着适宜的温度,看着不同的天气变化,可都得感谢大气环流这个默默付出的“幕后英雄”啊!所以啊,我们得好好认识它,了解它。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天气,更好地和大自然相处。
毕竟,它可是一直在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努力工作着呀!可别小瞧了它哟!。
2 大气环流图
大气环流图大气大范围运动的状态。
某一大范围的地区(如欧亚地区、半球、全球),某一大气层次(如对流层、平流层、中层、整个大气圈)在一个长时期(如月、季、年、多年)的大气运动的平均状态或某一个时段(如一周、梅雨期间)的大气运动的变化过程都可以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完成地球- 大气系统角动量、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平衡,以及各种能量间的相互转换的重要机制,又同时是这些物理量输送、平衡和转换的重要结果。
因此,研究大气环流的特征及其形成、维持、变化和作用,掌握其演变规律,不仅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将有利于改进和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有利于探索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更有效地利用气候资源。
大气环流通常包含平均纬向环流、平均水平环流和平均径圈环流3部分。
平均纬向环流指大气盛行的以极地为中心并绕其旋转的纬向气流,这是大气环流的最基本的状态,就对流层平均纬向环流而言,低纬度地区盛行东风,称为东风带(由于地球的旋转,北半球多为东北信风,南半球多为东南信风,故又称为信风带);中高纬度地区盛行西风,称为西风带(其强度随高度增大,在对流层顶附近达到极大值,称为西风急流);极地还有浅薄的弱东风,称为极地东风带。
平均水平环流指在中高纬度的水平面上盛行的叠加在平均纬向环流上的波状气流(又称平均槽脊),通常北半球冬季为3个波,夏季为4个波,三波与四波之间的转换表征季节变化。
平均径圈环流指在南北-垂直方向的剖面上,由大气经向运动和垂直运动所构成的运动状态。
通常,对流层的径圈环流存在3 个圈:低纬度是正环流或直接环流(气流在赤道上升,高空向北,中低纬下沉,低空向南),又称为哈得来环流;中纬度是反环流或间接环流(中低纬气流下沉,低空向北,中高纬上升,高空向南),又称为费雷尔环流;极地是弱的正环流(极地下沉,低空向南,高纬上升,高空向北)。
地理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一般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行现象,既包括平均状态,也包括瞬时现象,其水平尺度在数千公里以上,垂直尺度在10km以上,时间尺度在数天以上。
大气大范围运动的状态。
某一大范围的地区(如欧亚地区、半球、全球),某一大气层次(如对流层、平流层、中层、整个大气圈)在一个长时期(如月、季、年、多年)的大气运动的平均状态或某一个时段(如一周、梅雨期间)的大气运动的变化过程都可以称为大气环流。
主要方式平均纬向环流指大气盛行的以极地为中心并绕其旋转的纬向气流,这是大气环流的最基本的状态,就对流层平均纬向环流而言,低纬度地区盛行东风,称为东风带(由于地球的旋转,北半球多为东北信风,南半球多为东南信风,故又称为信风带);中高纬度地区盛行西风,称为西风带(其强度随高度增大,在对流层顶附近达到极大值,称为西风急流);极地还有浅薄的弱东风,称为极地东风带。
平均水平环流指在中高纬度的水平面上盛行的叠加在平均纬向环流上的波状气流(又称平均槽脊),通常北半球冬季为3个波,夏季为4个波,三波与四波之间的转换表征季节变化。
平均径圈环流指在南北-垂直方向的剖面上,由大气经向运动和垂直运动所构成的运动状态。
通常,对流层的径圈环流存在3 个圈:低纬度是正环流或直接环流(气流在赤道上升,高空向北,中低纬下沉,低空向南),又称为哈得来环流;中纬度是反环流或间接环流(中低纬气流下沉,低空向北,中高纬上升,高空向南),又称为费雷尔环流;极地是弱的正环流(极地下沉,低空向南,高纬上升,高空向北)。
形成原因一是太阳辐射,这是地球上大气运动能量的来源,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能量是不均匀的。
热带地区多,而极区少,从而形成大气的热力环流。
二是地球自转,在地球表面运动的大气都会受地转偏向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三是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
四是大气内部南北之间热量、动量的相互交换。
以上种种因素构成了地球大气环流的平均状态和复杂多变的形态。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大气环流
2.4 大气环流一、预习导航【预习题】通过预习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大气环流?对地理环境有何意义?2、三圈环流形成的条件是什么?3、三圈环流是怎样形成的?形成了哪些气压带和风带?4、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移动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规律?5、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有什么影响?冬、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有何不同?6、什么叫季风?季风的成因是什么?7、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有什么不同?【资料卡片】大雾立战功1940年7月,德国法西斯企图利用大雾作掩护轰炸伦敦。
他们认为:由于大雾笼罩使英国飞机无法起飞参加空战,而高于大雾之上的楼房、烟囱正好成为他们攻击的目标。
但是德国空军却打错了如意算盘,他们每次利用大雾空袭伦敦,总是在中途就遭到了英国飞机的拦截而以失败告终。
有一次,德国得知伦敦被大雾笼罩的消息后立即命令飞机起飞,可是飞机还没到伦敦上空就被浓雾包围了。
由于能见度差,机群失去了联系。
两架飞机好容易飞出雾区,还没来得及辨方向,就被尾随大雾之后的英国飞机击落了。
德军百思不得其解,怀疑内部出了间谍。
德军为什么弄巧成拙呢?原来西欧地处北半球西风带内,全年盛行偏西风,由于西风的影响,这里的天气变化总是由西向东发展。
英国在德国西部,根据自西向东天气发展变化的规律,很容易预报出德国的天气变化,而英国的气象情报对德军严加封锁,所以德军很难预测出英国的天气变化。
每当德军得知伦敦被大雾笼罩的情报时,实际上雾区已经向东移了。
英军正是利用了西欧地区天气自西向东变化的规律,在每次雾区东移时便派出战斗机尾随雾后攻击德军飞机。
为什么云总是从西向东运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卫星云图大家都很熟悉了,在图上,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在我国大陆上空,云总是从西向东运动的。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与全球性大气环流有关:由于我国所处的位置大部分在盛行西风带的下方。
盛行的西风带跨越的地理纬度为30°N~50°N,厚度离地面3~13km。
第二章大气环流形势
第二章大气环流形势(P13)0.1 大气环流——是指世界规模的大气运动状况,主要包括长波和超长波槽脊、行星锋区和急流、阻塞高压、极涡、副高等行星尺度的天气系统。
大气环流的基本状态,即通常所谓的天气系统,是各种天气过程发生的环流背景。
在具有一定特征的环流形势下,产生一定类型的天气系统,盛行特定的天气过程,并出现相应的天气状况。
因此,天气预报须从分析环流形势入手,以环流形势的预报为基础。
一大气环流的演变规律1 大气环流演变的阶段性1.1 “天气阶段”——大气环流的演变存在着阶段性。
一年之中,大气环流随季节而发生多次大变动,从而引起天气气候的突变。
在两次突变之间的渐变时期,大气环流形势保持相对稳定,出现一定的天气气候特点,这段时间可看作一个“天气阶段”。
1.2 天气阶段有以下特点:1)时间尺度介于自然天气季节和自然天气周期之间,一般为10-30 天;2)空间尺度与一定的天气气候区相联系;3)天气阶段按一定的顺序更替,反映了气候变化规律;4)在同一天气阶段内有一定的盛行天气过程和天气特点。
因此,研究大气环流演变的阶段性,掌握天气阶段持续和更替的规律,对长、中、短期天气预报都大有帮助。
1.3 根据东亚大气环流演变的阶段性,可将山东夏季划分为以下五个天气阶段:1)假雨季,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
2)初夏,6 月中、下旬。
3)梅雨,6 月下旬至7 月中旬。
4)盛夏,7 月下旬至8 月中旬。
5)晚夏,8 月下旬至9 月上旬。
2 经向、纬向环流的转换2.1 北半球中、高纬度高空盛行环绕极地的西风环流。
西风环流有时比较平直,盛行沿纬圈的气流,称为“纬向环流” 有时槽脊发展,气流南北交换剧烈,盛行沿经圈的气流,称为“经向环流” 。
2.2 西风带纬向环流(高指数)与经向环流(低指数)总是互相转换,往复循环地变化着,这种变化过程称为“指数循环”。
3 上、下游效应与能量频散3.1 上游效应——是指上游某地区长波系统发生某种显著变化后,接着就以相当快地速度(一般要比系统本身移动速度及平均西风风速都快)逐步影响到下游,最后使广大范围内地环流发生变化。
第4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全球性大气环流【知识串讲】一、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作用: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全球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假如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单圈环流(2)考虑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三圈环流二、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2.规律:①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同步。
②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向北移动(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北,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动(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幅度大约10°左右③大致是夏季向高纬移动,冬季向低纬移动。
——幅度大约10°左右。
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海陆热力差异对南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不同影响2.北半球一、七月份陆地和海洋气压中心名称四、季风环流1.季风环流的成因2.东亚和南亚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其影响范围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最为典型。
东亚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其形成的季风环流也最典型。
东亚北部为温带季风,南部为亚热带季风;南亚为热带季风。
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见右表。
【反馈练习】右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完成1~2题。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2.若甲、乙分别为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则此季节A.全球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B.亚洲高压处于强盛时期C.亚热带大陆西岸干热少雨D.我国山区泥石流、滑坡频发右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完成3~5题。
3.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A.①夏威夷高压B.②为阿留申低压C.③为亚速尔高压D.④为亚洲高压4.若图中①低气压中心位于北纬30°与东经70°交点附近,则A.布宜诺斯艾利斯所在纬度白天比黑夜长B.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开罗正遇上干燥炎热季节D.北京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5.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a.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b.由于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形成的c.1月,副极地低压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d.季风气候形成这种气压分布A.abB.bcC.acD.cd读下图,回答6~7题。
全球大气环流的特点
全球大气环流的特点
全球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大气层中的气流运动,可以分为纵向环流和横向环流两种。
1. 纵向环流:纵向环流主要受到热带收支和极地势能的影响,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是全球大气环流的核心,气流从赤道升温上升后会形成高压带,然后向南北两个半球移动,最后在副极地低压带降温下沉。
这种纵向收支使得沿纬度方向上的气候差异显著。
2. 横向环流:横向环流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和地形的影响,包括赤道西风带、副高纬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赤道西风带是全球大气环流中最强的气流带,从赤道向两极方向吹,北半球为西风,南半球为东风。
副高纬度西风带则是两极和赤道之间的带状气流。
极地东风带主要存在于极地地区。
总的来说,全球大气环流的特点包括纵向环流和横向环流的共同作用,使得全球气候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差异,同时受到地球自转和地形的影响。
这种环流模式对全球的热量分布和大气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直接决定了地球上的气候和风向。
大气环流的概念
大气环流的概念
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大尺度的空气运动模式。
大气环流是由多种因素所驱动的复杂系统,包括地球自转、地形、太阳辐射、地球表面特征等。
它对全球气候和气象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大气环流中,热量从赤道地区的热带地区向高纬度的极地地区传递。
这是由于赤道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多,导致空气加热,从而升起形成对流,形成热带低压带。
而高纬度地区由于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带。
这种水平气压差异驱动了大气环流的形成。
此外,地球自转也影响了大气环流的方向和强度。
地球自转产生了科氏力,使得大气流动在赤道附近转向东方,在高纬度地区转向西方。
大气环流可以分为纬向环流和经向环流。
纬向环流指的是南北方向的大气运动,包括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赤道附近的热带低压带以及北半球的副热带低压带。
经向环流指的是东西方向的大气运动,包括赤道附近的东风带、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和高纬度地区的极地东风带。
大气环流对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附近的热带低压带影响了季风气候的形成;西风带和副热带低压带影响了温带地区的气候变化。
大气环流还与气象现象密切相关,如气旋、锋面等。
总而言之,大气环流是地球上大尺度的空气运动模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对全球气候和气象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俄罗斯科学家,大气环流分类
俄罗斯科学家,大气环流分类
俄罗斯科学家提出了许多有关大气环流的分类方法。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 气压形势类型分类:根据不同气压形势的产生原因,将大气环流分为锋区型、低压型、高压型等类型。
2. 经纬向分类:根据赤道到极地的经纬度范围,将大气环流分为热带气旋、季风气旋、温带气旋、极地气旋等类型。
3. 天气主导区分类:根据影响不同地区天气的不同大气环流系统,分为西风带、副热带高压区、赤道低气压带等类型。
4. 大气运动类型分类:根据大气运动方式的不同,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两种类型,分别再细分为大尺度垂直运动、局地垂直运动、大尺度水平运动、局地水平运动等类型。
这些分类方法多是出于实际应用需要而提出的,每种分类方法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大气环流模式的理论与应用
大气环流模式的理论与应用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的气流在地球表面上形成的连续环流,由于地球自转、不同区域的地表温度、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的不同,形成大气环流格局。
大气环流模式的研究旨在理解地球气候系统的响应和变化,预测气候变化,以便更好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
一、大气环流模式的理论基础地球大气环流模式的形成是由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最主要的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地面的辐射,它们共同形成大气气流的驱动力。
在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是指向东北方向,使得大气在北极点处会向东转动。
同时,北极附近的空气因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会向赤道运动,形成反时钟方向的旋转。
这是北半球的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分别位于副热带和赤道附近的原因。
此外,地球球面上的温差也是形成大气环流的重要因素。
赤道附近的地区经常受到太阳直接照射,故较热;而极地地区则由于地球自转有较长时间处于黑暗中,导致较冷。
这种影响导致了强烈的空气对流,并形成了热带和极地风的大气环流模式。
二、大气环流模式的分类基于上述理论基础,人们将地球大气环流模式分为三类,包括热带风带、极地前缘风带和半常压带。
热带风带是太阳辐射最强的区域,热量当量值较高的空气一般向两极运动。
由此产生的气旋大气环流就形成了高压带和低压带。
极地前缘带是指极地气团向赤道运动,与热带气团相遇的场所。
这种空气对流结构在冬季尤为明显,一般被称为极前风带。
半常压带是指赤道和极地附近的环流通道,是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大气环流交汇处。
在此处,空气会向上和向下运动,形成弱的对流槽。
三、大气环流模式在研究气候变化中的应用随着气候变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气环流模式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和预测工具之一。
研究表明,大气环流模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地球气候系统,造成全球气温的变化、降雨量改变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
因此,我们需要对大气环流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气象学家和模拟专家利用大气环流模式,通过模拟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大气环流模式,模拟分析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使政策制定者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1.4大气环流
1.4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风浪
答题思路:
风浪(风)大的影响因素:①大气环流、季风角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
区,盛行下沉气流,无风带。
信风带、西风带则风力强劲。
②喇叭口形状,狭管效应增强风力
③下垫面影响地面摩擦力,影响风速
④海陆位置
【试做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图7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1)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4分),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3分);依山面海,迎风(3分)。
【练习题】世界上的海峡尤其是跨区域的海峡历来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也是目前世界跨区域经济聚焦的地方,。
下图为世界某海峡及附近区域图。
该海峡全长约90公里,西宽东窄,最窄处仅为13公里
图示海峡表层夏季风平浪静,冬季风急浪高,试分析原因?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风浪较小;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且受两岸地形的影响,形成狭管效应,风浪较大.
【作业题】
(16分)我国可开发风能超过10亿千瓦,风能是我国潜力巨大的新能源。
图16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2)简述甲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4分)
(2)靠近冬季风的发源地,水平气压梯度大(2分);地处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开阔(2分);。
大气环流系统及其功能
大气环流系统及其功能大气环流系统是指地球上大气运动的总体分布模式。
它是影响气候和天气的重要因素,对于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大气环流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类型以及其在地球上的功能。
一、大气环流系统的基本原理大气环流系统的运动是由太阳辐射的能量输入和地球自转所引起的。
当太阳的辐射能量照射到地球表面时,部分能量被地表吸收,导致地表温度升高。
热空气会上升并形成低气压区,而冷空气则下沉形成高气压区。
这种温度差异和气压差异导致了大气运动的产生,形成了大气环流系统。
二、主要类型1. 纬向环流纬向环流是指在赤道附近,由于太阳直射能量的强烈,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气压,形成赤道低压带,从而引起两侧的高气压带。
北半球的大气环流与南半球相反,这种环流形式被称为“哈德利-费里尔环流”,也就是常说的“三大气候带”。
2. 经向环流经向环流是指在赤道附近,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气压,并向极地两侧移动。
在中纬度地区,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空气受到偏转,形成西风带。
这种环流形式被称为“赤道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
三、大气环流系统的功能1. 气候调节大气环流系统通过调节气温和降水分布等因素,对地球上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就是由于赤道低压带的存在,使得空气上升形成降水带,从而形成湿润的气候。
而沙漠地区则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带的存在,使得沿海地区的水汽遭到抬升并形成云雨,而内陆地区则呈现干燥、缺水的气候。
2. 天气变化大气环流系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来影响天气的发生与变化。
例如,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位置和强度,决定了中纬度地区的天气情况。
当副热带高压带偏北或偏南移动时,会导致暖空气或冷空气的入侵,从而引起降雨、气温变化等不同的天气现象。
3. 水循环大气环流系统对于地球上的水循环也有重要影响。
当水汽由海洋蒸发形成云层后,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会随着空气的运动而移动到其他地区,并在形成降水时释放出来。
第3章 大气环流
第三章大气环流目录3.1 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 (2)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 (2)3.1.1 当代大气环流研究 (2)3.1.2 大气环流尺度分解 (7)3.2 热力驱动的环流 (14)热力驱动的环流 (14)3.2.1 Hadley环流 (14)3.2.2 大气平均热量场 (23)3.2.3 海洋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0)3.2.4 “温室”气体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2)3.3 旋转地球上的环流 (33)旋转地球上的环流 (33)3.3.1 大气环流的运动特征 (33)3.3.2 三圈环流 (35)3.3.3 摩擦作用下的环流 (41)3.3.4 地形影响 (45)3.4 实际大气环流的平均特征 (48)实际大气环流的平均特征 (48)3.4.1 平均环流 (49)3.4.2 平均环流的季节特征 (59)卫星探测图片 (61)习题 (61)参考文献 (62)引言大气环流这个名词在气象学科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提及,对其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从其一般意义而言,大气环流强调的是空气的运动,它包括大气中一切以运动形式存在的总体。
本章主要讨论全球范围、长时间平均[1]的大气运动及其变化。
各种短期天气现象和过程必定以其相关的平均大气环流过程为背景。
而平均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必会导致天气、气候的异常。
天气学家每天要分析高空和地面天气图,天气图上的形势常有一些以全球尺度环流为背景的短期的槽脊、涡旋的演变,如台风;有一些环流系统呈现明显的年、季变化,如副热带高压;还有些系统是定常存在的,天天出现在天气图上,例如西风带。
这些环流系统大小不一,移速快慢有别,强度变化不定。
它们为什么定常、周期性或间隙性地存在?这些环流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有我们现在所观测到的结构?这是本章所要回答的问题。
[1] 所谓长时间平均,是一个相对时间尺度概念,即时间足够长,使得我们可以不考虑个别的天气系统的演变;同时时间足够短,使得其月、季变化必须得以完整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