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https://img.taocdn.com/s3/m/c381e46465ce0508773213ce.png)
等边三角形 正方形Biblioteka .3设计计算3 强夯和强夯置换
夯击点间距
确定原则:一般根据地基土的 性质和要求处理的深度而定, 以保证使夯击能量传递到深处 和保护邻近夯坑周围所产生的 辐射向裂隙。
1.强夯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 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 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 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
3 强夯和强夯置换
压密过程基本上同实验 室中的击实实验相同, 挤密振密效果明显。
对饱和无粘性土地基
土体可能会产生液化, 其压密过程同爆破和振 动密实的过程相同。
对饱和粘性土地基
产生超孔压,并且逐渐 消散,地基土固结,孔 隙比减小,强度提高。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3.2加固机理
夯锤
隆起 地面
挤压 土体
3 强夯和强夯置换
动力固结理论(图b)
①不可压缩的液体 ②固结时液体排出所通过的小
孔,其孔径是不变的 ③弹簧刚度是常数 ④活塞无摩阻力
①含有少量气泡的可压缩液体 ②固结时液体排出所通过的小
孔,其孔径是变化的 ③弹簧刚度为变数 ④活塞有摩阻力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3.2加固机理
动力置换
3 强夯和强夯置换
整式置换:将碎石整体
2.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单击夯击能 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 宜适当增大。
3.强夯置换墩间距应根据荷载大 小和原土的承载力选定,当满堂 布置时可取夯锤直径的2~3倍。 对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可取夯锤 直径的1.5~2.0倍。墩的计算直 径可取夯锤直径的1.1~1.2倍。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三种加固机理
3 强夯和强夯置换
动力密实
加固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 动力荷载减小土孔隙,提高强度
土木工程施工第4章 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
![土木工程施工第4章 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https://img.taocdn.com/s3/m/d909d97031b765ce05081424.png)
(3)动力置换
对透水性极低的饱和软土,强夯使土的结构破坏, 但难以使孔隙水压力迅速消散,夯坑周会形成橡皮土。 可在土中设置袋装沙井等来改善土的透水性,然后 进行强夯。此时加固机理类似于动力固结,也可以采 用动力置换。
为500~2000 kN.m/m3。
夯击能达到饱和能时,土体产生液化,吸着水变成了自 由水,土的强度下降到最小值。必须注意,一旦达到饱和能
量的瞬间,就不能在夯击,否则对土体固结不利。 因为夯
击能过大,土体固结条件遭到破坏,孔隙水反而不易排出, 土体强度降低后难以恢复。
3)渗透性变化
当夯击能增大到饱和能时,孔隙水压力上升到与竖向应
法,同时下卧层的软土也得以快速固结,提高了下卧层的强
度。
1、强夯块石墩及块石垫层复合地基法
此方法系采用巨大夯击能量将块石夯穿淤泥层并使其沉 底形成墩体以加固淤泥层,再在墩顶铺设块石垫层形成复合 地基。 (1)其主要优点是:
1)施工速度快造价低。
2)不受填土层中块石的限制,全场地都适用。 3)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其所用的材料块石可在机场 附近的山上开采。开山采石后平整的场地又可作为良好的建 筑用地。
复常态。
4)触变的恢复
从实验中可知,在夯实进行中土的抗剪强度明显的降低, 当土体液化或接近液化时,抗剪强度为零或最小,吸附水变 成自由水。当孔隙水压力消散,土的抗剪强度和变形模量大 幅度的增长,土体颗粒间的接触更加紧密,新的吸附水层逐 渐固定,这是由于自由水重新被土颗粒吸附变成了吸着水的 缘故。这就是具有触变性的土的特性,触变性与土质种类有 很大关系,有的恢复的快,有的恢复的非常慢。所以强夯效 果的检验工作宜在夯后4~5周进行。
4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
![4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https://img.taocdn.com/s3/m/317d2f2e7375a417866f8f4a.png)
4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强夯法又名动力固结法,是一种快速加固的地基处理方法。
强夯法是指用起重机将重锤提到一定高度,利用自动脱钩法使重锤自由下落,冲击能夯实地基,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的方法。
1969年,法国的路易斯梅那德(Louis Menard)技术公司首次提出强夯法(Dynamic consolidation method)。
强夯法开始适用于砂土和碎石地基,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推广到细粒土地基。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引进强夯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路桥、水利、建筑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是目前最经济、最常用的深层地基处理办法之一。
强夯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对粘性土、淤泥、淤质泥土等饱和性较高的地基处理效果不是很理想。
1991年深圳建筑科学中心首创强夯碎石挤淤法,打开了我国利用强夯法处理饱和性粘土地基的新篇章。
4.1加固机理强夯法在工程实践中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仍然没有一套完善的指导理论和设计方法,对于不同的土基有不同的加固机理。
综合归纳,强夯法主要有三个加固机理方式:1)动力密实(Dynamic Compaction)对于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密实的机理。
利用冲击型动力荷载,减小土体的孔隙体积,从而使土体密实。
工程实践表明,经夯击一遍后,夯坑深度可达0.6~1.0m,夯击后的地基承载力可提高2~3倍。
2)动力固结(Dynamic Consolidation)为解释饱和黏性土的强夯效应,Louis Menard提出了动力固结模型。
地基土的强度的变化规律与孔隙水压力的状态有关。
进行夯击时,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冲击变形而强度减小,在液化阶段,强度降低为零;孔隙水排出时孔隙水压力减小,此时为土的强度增长阶段;孔隙水压力涨幅为零,此时为土的触变恢复阶段。
3)动力置换(Dynamic Replacement)对于软黏土,往强夯形成的夯坑中填充碎石、砂等粗颗粒材料,强行夯击,填料挤入软土中并排开土体,形成砂、碎石桩与软土的复合地基,这种方法称为强夯置换法。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3571d5bceb19e8b9f6ba33.png)
大连普湾新区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2013年市政道路及管网工程(一期)三标段路基强夯及强夯置换工程施工方案审核:编制:大连三川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3月目录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一、工程概况:大连普湾新区市政道路及管网工程六号路(南4号路-南10号路)道路工程,K1+314.097~K1+960、K2+060~K2+130.543段场地表层为近期回填土,回填厚度介于4~5m,松散,主要由粉质土混砾构成,欠固结,为较差地基土,设计要求采用强夯处理。
K0+956.302~K1+048.227 段地表层为近期回填土,回填土厚度介于1~2.5m,松散,主要由粉质粘土混砾石构成,欠固结,为较差地基土,由于覆盖层较薄,设计要求采用强夯置换处理。
本工程施工工程量如下:强夯处理长度715m,面积44625㎡(夯击能2000KN·m),强夯超填土方量31238m3;强夯面积44625㎡。
强夯置换处理长度92m,面积5608㎡,满夯面积5608㎡(夯击能1000KN·m)。
二、编制依据1、编制依据:(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3)有关设计文件、图纸。
(4)施工合同;三、施工部署1、项目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项目部管理人员职责分工情况如下: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部的全面管理工作项目副经理:配合项目经理的具体管理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部的技术管理工作 施工员:负责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工作 质检员:负责项目部的质检管理工作 安全员:负责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工作 材料员:负责项目部的材料管理工作项目组织机构图2、施工段划分:本工程拟分两个施工段落即路基强夯施工段和路基强夯置换施工段。
3、资源部署: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计划用于本工程施工劳动力计划4、检验试验计划(1)原材料检验试验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及《材料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进行,进场前先自检,检验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及建设单位,批准后方可使用。
建筑工程强夯地基及强夯置换地基-完整版
![建筑工程强夯地基及强夯置换地基-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8e564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6.png)
建筑工程强夯地基及强夯置换地基完整版强夯地基是为了提高地基的强度和承载力,增强建筑物的稳固性,而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
简单来说,强夯施工是一种施工便捷、效果显著的地基加固技术。
强夯施工有其适合处理的土地类型,一般包括:砂土、碎石土、低饱和度粉土、湿陷性黄土等等。
其他土质类型需要经过试验后方可进行施工,或结合其他地基加固手段处理。
强夯地基包含强夯和强夯置换。
一、强夯地基(1)强夯地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地区经验确定。
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表6.3.3-1进行预估。
2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根据现场试夯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宜满足表6.3.3-2的要求,当单击夯击能E大于12000kN·m时,应通过试验确定;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3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可采用点夯(2~4)遍,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应适当增加夯击遍数;最后以低能量满夯2遍,满夯可采用轻锤或低落距锤多次夯击,锤印搭接。
4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
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应少于(2~3)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5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础底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
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应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
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
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
6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且不应小于3m;对可液化地基,基础边缘的处理宽度,不应小于5m;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的有关规定。
4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详解
![4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2d1ea51767f5acfa1c7cde2.png)
2)夯锤和落距 (1)单击夯击能 夯锤重M与落距h的乘积。最好锤重和落距都大,单击能量大, 夯击击数少, 夯击遍数也相应减少, 加固效果和技术经济较好。 (2)单位夯击能 场地总夯击能量(即锤重×落距×总夯击数)除加固面积称为单位夯击能。 应根据地基土类别、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和要求处理的深度等综合考虑, 并可通过试验确定。 粗颗粒土1000~3000kN· m/m2,细颗粒土1500~4000kN· m/m2。 最佳夯击能: 地基中出现孔隙水压力等于土的自重应力时的夯击能量。 1、粘性土最佳夯击能的确定办法:根据孔隙水压力 的叠加值进行确定 2、砂性土最佳夯击能的确定方法:孔隙水压力不能叠加,绘制孔隙水压力 增量与夯击数的关系曲线确定最佳夯击能。孔隙水压力增量趋于稳定时,即可 获得最佳夯击能。
堆载预压与强夯的对比
山东科技大学 王清标 2
4.1.2 强夯法在我国的发展
在地基土中所产生的的冲击被和动应力,可提高土的强度、降低土
的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振动液化条件和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作用。 同时,夯击能还可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 对于砂土地基承载力提高2~5倍,压缩性降低2~10倍。
山东科技大学 王清标
20
1 3 2 3 1 3m
2 3 1 3 2 3m
1
3m
1
3
1
3m
2
3m
3
2
3
3m
1
1 3m
3 3m
1
a)13个击点夯一遍分三次完成 b)9个击点夯一遍分三次完成 夯点布置及夯击次序
山东科技大学 王清标
21
4)夯击击数与遍数 (1)夯击击数确定 按现场试夯夯击击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 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下列数值: 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 m时为50mm; 单击夯击能为4000~6000kN· m时为100mm; 单击夯击能大于6000kN· m时为200mm。 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隆起。 ③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夯击点的夯击击数3~10击比较合适。 (2)夯击遍数确定 一般1~8遍,粗颗粒土可少些,细颗粘土(淤泥质土)要求多些。 视满夯的夯实效果,除了采用2遍满夯外,还可采用轻锤或低落距锤多 次夯击,以及锤印搭接等措施。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045a6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2.png)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1. 引言强夯置换是一种基于地基强夯技术的地基改良方法,在建设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强夯置换施工方案的基本原理、施工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基本原理强夯置换是通过应用高冲击力和频率的夯击机将松散地层挤密,并将松散土层中的水分或气体排出,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施工过程中,夯击机会将夯击能量传递到地下,使地层发生振动,从而引起土颗粒之间的接触和摩擦,从而增加土层的密实度。
3. 施工步骤3.1 前期准备在正式进行强夯置换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地质勘察和设计,了解地层情况和工程要求。
•准备强夯设备和工具,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制定施工计划,包括施工时间、施工区域和夯击点的布置等。
3.2 现场布置施工人员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计划,在施工现场进行布置:•划定施工边界和安全区域。
•铺设工地隔离网,防止夯击机振动对周围建筑物造成影响。
•设置夯击点,按照设计要求确定夯击点的间距和布置方式。
3.3 强夯施工在现场布置完成后,可以进行强夯置换施工:•启动夯击机,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将夯击机放置在夯击点上,调整夯击机的工作频率和冲击力。
•开始夯击,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计划,对每个夯击点进行夯击。
•夯击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振动情况和土层的改良效果,及时调整夯击参数。
3.4 检测与验收强夯置换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测和验收工作:•检测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检查工程质量,包括夯击机的正常运行和施工现场的整洁程度。
•编制施工记录和验收报告。
4. 注意事项在进行强夯置换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监测振动情况和土层的响应,及时调整夯击参数。
•保证施工现场安全,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措施。
•施工完成后,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周围环境的整洁。
5. 结论强夯置换是一种有效的地基改良方法,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强夯置换软基处理方案
![强夯置换软基处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4bdfb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e.png)
强夯置换软基处理方案引言: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而软基处理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保障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软基处理方案——强夯置换。
1. 强夯置换的原理强夯置换是一种通过夯击作用改变土体结构的软基处理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夯击机将钢筒或钢板以一定频率和能量夯击到土体中,使土体发生变形和重新排列,从而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质和承载能力。
强夯置换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夯击作用使土体中的颗粒重新排列,填补土体中的孔隙,提高土体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2. 强夯置换的适用范围强夯置换适用于软弱土地基处理、填土加固、桩基加固等工程项目。
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往往需要在软弱土地上进行建设。
强夯置换能够有效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质,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为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
3. 强夯置换的工程实施强夯置换的工程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现场勘测与分析:通过对软基地质的勘测与分析,确定施工方案和夯击参数。
(2)准备工作:清理现场,搭建夯击机和相关设备。
(3)试验夯击:在选定的试验区域进行试验夯击,通过监测和分析土体的变形和承载能力,确定夯击参数的合理范围。
(4)正式施工:根据试验夯击结果确定的夯击参数,对整个软基进行夯击处理。
(5)监测与评估:施工结束后,对处理后的软基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4. 强夯置换的优势和局限性强夯置换作为一种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施工速度快:强夯置换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土体的处理,节约了施工时间。
(2)施工成本低:相比于其他软基处理方法,强夯置换的施工成本相对较低。
(3)施工效果可靠:强夯置换能够有效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质,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施工效果可靠。
然而,强夯置换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对土体的适应性有限:强夯置换对土体的适应性有一定的限制,不适用于部分土体类型。
强夯、强夯置换处理施工方案
![强夯、强夯置换处理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e172d8844769eae109ed02.png)
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道路工程强夯、强夯置换施工方案(金城路、环湾东路)批准: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编制:___________中水电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总承包部二◦一四年五月二十二日目录1、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2、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3、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4、施工组织................. 错误!未定义书签5、施工平面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6、工期计划及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7、资源配置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8、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9、质量、安全、环境控制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强夯、强夯置换施工方案(环湾东路)1、编制依据、烟台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金海路施工图纸;、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自然条件调查及施工资源调查资料;、《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GB/T 50783-20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 CJJ1-2008);、《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T D31-02-2013)、我公司施工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进行施工平面布置,节约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及施工机械。
、符合环境保护、文明施工要求。
、处理好当地村道的交通维护与转换3、工程概况金山湾生态城位于烟台市金山港区金山湾及周边地块,西至卧龙山,北至黄海之滨,南至昆仑山南路,东至大金山。
中国地基处理技术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中国地基处理技术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https://img.taocdn.com/s3/m/0c1d439283d049649b665821.png)
设计计算
4. 夯击点布置与间距 夯 击 点 布 置
强夯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等边 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 夯击点布置时应考虑施工时吊机的行走通道。 强夯置换墩位布置宜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 对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可根据基础形状 度相应布置。 与宽
强夯和强夯置换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具体 的放大范围,可根据建筑物类型和重要性等因素考虑决 定。对一般建筑物,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设计 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宜小于3m。
加固机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夯击一遍的情况 †
夯击三遍的情况
加固机理
Menard对强夯中出现的现象,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弹 簧活塞模型,对动力固结的机理作了解释。
静力固结理论模型
动力固结理论模型
加固机理
静力固结和动力固结理论对比
静力固结理论 ①不可压缩的液体 ②固结时液体排出所通过的小 孔,其孔径是不变的 ③弹簧刚度是常数 ④活塞无摩阻力 动力固结理论 ①含有少量气泡的可压缩液体 ②固结时液体排出所通过的小 孔,其孔径是变化的 ③弹簧刚度为变数 ④活塞有摩阻力
E 940( H1 2.1)
夯击能最低值
Ew 940( H1 3.3)
H1 ——置换墩深度(m)
设计计算
3. 最佳夯击能
在最佳夯击能作用下,地基中出现的孔隙水压力达 到土的自重压力。 粘性土——根据孔隙水压力的叠加值来确定 砂性土——可绘制孔隙水压力增量与夯击击数 (夯击能)的关系曲线来确定
概述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 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一流塑
强夯法及强夯置换法
![强夯法及强夯置换法](https://img.taocdn.com/s3/m/b2bb412d915f804d2b16c17b.png)
第四节 强夯法施工
施工注意事项
强夯的施工顺序是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土层再加固中土 层,最后加固 浅土层 在饱和软黏土 场地上施工,为保证吊车的稳定,要一定厚度的砂砾石、 碎石、矿渣等粗颗粒垫层,不宜用粗砂 施工中应经常性对夯锤、脱钩装置、吊车臂杆和起重索具等的关键部位 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强夯施工必须实行统一指挥,各岗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夯锤起落过程中,除起重机司机外,所有人员均应退到安全线以外(一 般为10米),以防止夯击时飞石伤人,现场工作人员均应戴安全帽 六级以上大风、雪天或视线不清时,不准进行强夯施工
施工 夯击对象最好为粗颗粒土组成
第二 节 强夯法设计
强夯法的主要参数
有效加固深度及范围 单位面积夯击能力 夯击次数 夯点间距 布置 夯击遍数 间隙时间
第二 节 强夯法设计
有效加固深度及范围的确具和设备
夯锤、起重设备、脱钩装置
夯锤质量——夯锤质量与需要加固的土层厚度、土质条件及落距等因素
强夯法与以往夯实方法相比有以下特点:
平均一次夯击能量比普通夯法能量大得多 以往的夯法,能量不大,且能量不能向深处传播
在施工中,必要的夯击能量可以分几遍进行夯击
地基经过强夯后能消除不均匀沉降
第一节 概述
强夯法最适宜的施工条件
处理深度最好不超过15米(特殊情况除外) 对饱和软土地、地表面应铺一层较厚的砂石、砂土等 优质填料 地下水位离地表面以下2~3米为宜,也可采用降水强夯 施工现场离既有建筑物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一般大于10米),否则不宜
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 按上述步骤逐遍完成全部夯击遍数,再用低能量满夯一遍,将场地表层 松土 夯实并测量夯后高程
第四节 强夯法施工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dda77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f.png)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与要求强夯置换施工方法是一种通过高能级夯击将原地基土与填充材料共同置换形成新地基的技术。
本方案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及其他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编制,适用于一般土壤及软土地基的处理。
二、清理与整平场地在施工前,需对场地进行全面清理,移除杂物、垃圾和不合格土壤。
同时,对场地进行整平,确保场地平整度满足施工要求。
整平后的场地应进行压实处理,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三、布点与夯击能量布点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进行,通常按照梅花形或方格形进行布置。
夯击能量应根据土壤性质、夯锤重量、落距等因素确定,并通过试验确定最佳夯击能量。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夯击能量,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四、施工监测与调整施工过程中应对夯击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沉降量、隆起高度、夯击次数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夯击能量或布点方式,确保施工质量。
五、填料选择与处理填料应选择符合要求的材料,如石粉、砂土等。
填料应进行筛分、拌合等处理,以提高其均匀性和密实性。
填料的含水率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保证夯击效果。
六、施工质量与安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质量。
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如设置围挡、减少噪声和扬尘等。
七、环境保护措施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施工前进行环境评估,了解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
施工期间,严格控制噪声、扬尘和废水的排放,确保达到环保要求。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夜间或敏感时段进行高噪声作业。
妥善处理施工废弃物,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八、竣工质量验收与文件施工完成后,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竣工质量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地基承载力、变形量、外观质量等。
验收合格后,应编制完整的施工文件,包括施工记录、监测数据、验收报告等,以备查阅和归档。
本强夯置换施工方案仅供参考,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c09fa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3.png)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嘿,兄弟,今儿给你整一个经典又实用的方案——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别看这名字挺高大上,其实里面门道多了去了。
咱就直接进入主题,一点一点给你捋清楚。
咱们得明确一下强夯和强夯置换是啥玩意儿。
简单来说,强夯就是用大锤子砸地面,让土层更结实;强夯置换呢,就是用石头或者砂石等材料替换掉一部分软土,让地基更稳固。
下面,咱们就开始具体施工步骤。
一、施工前准备1.收集资料:对施工区域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土层分布、地下水位等情况。
2.设计方案: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制定合理的强夯或强夯置换方案。
3.准备设备:购买或租赁强夯机、破碎机、挖掘机等设备。
4.招标投标: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工程招投标,选择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
二、施工步骤1.场地平整:将施工区域内的杂物、垃圾清除干净,确保场地平整。
2.测量定位:根据设计方案,确定强夯或强夯置换的位置。
3.强夯施工:a.进行试验性强夯,确定最佳夯击能和夯击次数。
b.按照试验结果,进行大面积强夯施工。
c.强夯过程中,要随时监测地面沉降和侧向位移,确保施工安全。
4.强夯置换施工:a.进行试验性置换,确定最佳置换材料和置换深度。
b.按照试验结果,进行大面积强夯置换施工。
c.置换过程中,要随时监测地面沉降和侧向位移,确保施工安全。
5.施工缝处理:在施工过程中,要预留一定的施工缝,避免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裂缝。
6.施工缝回填: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缝进行回填,确保地基整体稳定性。
三、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2.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质量。
4.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四、施工后期处理1.施工结束后,对地基进行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2.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3.地基处理完毕后,进行场地平整,为后续工程做好准备。
兄弟,这事儿就说到这儿了。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关键就是细心、认真、专业。
强夯和强夯置换施工工法
![强夯和强夯置换施工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ceec1689dd3383c4bb4cd2b3.png)
强夯和强夯置换施工工法强力夯实法(简称强夯法)是用起重机械将夯锤(8~30吨)提至一定高度(6~30m),自由落下给地基土以强大能量的夯击(势能作用力原理)迫使土颗粘重新排列、排除孔隙中的气和水,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其特点:适用于加固碎石土、砂土、黄土、高填土及杂填土和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可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地基,并对变形要求不严格的工程,夯后地基压缩性可降低2~10倍,承载力可提高2~5倍,造价比桩基础均低24%~50%倍,同时工艺简单,使用范围广、效果好、速度快、材料和费用省,为一种经济简便而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
(一)工艺流程:场地勘察施工准备→试夯确定试夯参数及方案→放出主夯夯击点线→施夯(主夯→次夯→满夯)→检测;施工场地勘察施工准备:开工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对施工场地不平地段进行推平、碾压,必须时要铺垫一层(0.5m~2.0m)砂石垫层,确保机械行驶方便,邻近周围建筑物及构筑物小于15m处要设置防震沟(沟深要超过建筑物基础深)等防震、隔震措施。
在施工现场强夯影响范围以外处加设排水沟、沟深不小于2m,保证孔隙水压力的充分消散、畅通。
(二)试夯确定参数和方案:根据地质土报告资料,选择不同地质土有代表性试夯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物场地复杂程度、建设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待试夯结束一至两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试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结果确定本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
1、强夯参数的选择强夯法所用锤重、落距、夯击点间距、夯击遍数、两遍之间的间隙时间、加固范围(宽度)等参数,要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和要求加固深度,经现场试验后确定。
(1)锤重和落距锤重Q(吨)与落距(h)通常根据要求加固土层的深度(即影响深度)H(米)按下列经验公式选定:H≌K√Qh锤重一般用8、10、12、16、25吨,落距一般不小于6米,通常采用8、9.5、10、13、18、20、25米等几种,每一击的夯击能E=Q×h 一般取60~500吨.米/米2。
强夯置换法施工方案
![强夯置换法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f27bb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2.png)
强夯置换法施工方案1. 简介强夯置换法,又称为“静置换法”或“置换法夯实”,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
该施工方案旨在提供对强夯置换法的全面介绍,包括施工原理、设备要求、施工步骤等内容。
2. 施工原理强夯置换法是通过使用重锤(夯锤)对地基进行连续的打击,将能量传递给地基,使其颗粒稠密,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夯锤下落时释放的能量会形成地基的压实区域,同时将原有松散土颗粒挤出,使其被替代为更密实的土颗粒。
3. 设备要求进行强夯置换法施工需要以下设备: - 强夯设备:包括夯锤、铲斗、液压系统等。
夯锤的选择应根据地基类型和施工要求确定,确保其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夯击频率。
- 支撑工具:用于支撑夯锤并保持其稳定性。
常见的支撑工具包括钢管桩和支架系统。
- 检测设备:用于监测地基的夯击效果,包括振动监测仪、沉降监测仪等。
4. 施工步骤强夯置换法施工的步骤如下:步骤一: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范围和目标,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2.根据地基情况选择合适的夯锤和支撑工具,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3.清理施工现场,确保工作区域的平整和安全。
步骤二:预处理1.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地面改良工作,如移除大块的岩石或树根,平整地表等。
步骤三:布设监测点1.在施工区域内布设一定数量的监测点,用于监测地基的夯击效果和后续工程的影响。
步骤四:强夯施工1.将夯锤悬挂在支撑工具上,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夯击。
2.控制夯锤的落锤高度、夯击频率和夯击位置,确保施工效果。
3.持续进行强夯施工,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步骤五:监测与控制1.在夯击过程中,监测并记录夯锤的落锤高度、夯击频率和夯击位置等参数。
2.进行地基的振动监测和沉降监测,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实时调整和控制。
步骤六:验收与总结1.完成施工后,对施工区域进行检查和清理。
2.根据监测数据和实际情况,评估施工质量,进行验收。
3.总结施工经验,完善施工记录,为以后的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5.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强夯置换法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 操作人员应熟悉施工流程和操作规程,穿着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a5943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1a.png)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1. 引言强夯置换是一种常用于改善地基土质和增强地基承载力的施工方法。
本文将介绍强夯置换施工的步骤、施工材料及工具,以及施工注意事项。
2. 施工步骤2.1 地基勘察在进行强夯置换施工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地基勘察。
通过地质勘察和土壤取样分析,确定地基土质的类型和承载力。
2.2 施工准备在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施工区域没有障碍物。
检查相关设备和工具的运行状况,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3 夯击参数的确定根据地基土质和工程要求,确定强夯置换的夯击参数,包括夯击间距和夯击能量。
这一步骤需要根据工程经验和地质勘察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
2.4 夯击施工根据确定的夯击参数,使用强夯机进行夯击施工。
夯击机的操作员根据现场情况控制夯击机的位置和夯击频率,确保夯击能量均匀且合适。
2.5 施工记录和监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实时记录夯击参数、夯击次数和夯击深度等数据。
同时,对施工区域进行监测,包括地表沉降和地下水位的变化等,以便及时调整施工策略。
3. 施工材料及工具3.1 强夯机强夯施工需要使用强夯机,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型号和规格。
3.2 强夯锤头强夯锤头是夯击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量输出和夯击效果与其质量和设计有关。
选择适合施工的锤头,保证施工质量。
3.3 钢板在进行强夯置换施工中,需要在夯击区域放置钢板,以增加夯击效果并保护地面。
3.4 计量仪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计量仪器,用于测量夯击能量、地表沉降和地下水位等参数。
4. 施工注意事项4.1 安全防护在进行强夯置换施工时,需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包括佩戴防护头盔、护目镜、耳塞等个人防护装备,并设置警示标志和隔离带进行安全引导。
4.2 施工时间强夯置换施工对周围环境和人员产生一定的干扰和影响,需要选择适当的施工时间,避免对周边居民和交通造成不便。
4.3 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施工质量。
对施工记录和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调整施工策略,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
地基工程 强夯置换法施工
![地基工程 强夯置换法施工](https://img.taocdn.com/s3/m/7d5f526c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7.png)
地基工程强夯置换法施工1加固原理及适用范围强夯置换法是近年来从强夯加固法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基处理方法,属于夯实地基,它主要适用于软弱黏性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加固机理为动力置换,即强夯将碎石整体挤入软弱黏性土成整式置换或间隔夯入淤泥成桩式碎石墩。
按强夯置换方式的不同,强夯置换法又可分为桩式置换和整式置换两种不同的形式。
整式置换是采用强夯将碎石整体挤入软弱黏性土中,其作用机理类似于换土垫层。
桩式置换是通过强夯将碎石填筑土体中,部分碎石桩(或墩)间隔地夯入软弱黏性土中,形成桩式(或墩式)的碎石墩(或桩)。
其作用机理类似于振冲法等形成的碎石桩,它主要是靠碎石内摩擦角和墩间土的侧限来维持桩体的平衡,并与墩间土起复合地基的作用。
2.削强夯置换法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式置换施工设计参数1)桩式置换中,置换深度的大小由土质条件决定,除厚层彻口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到达较硬土层上。
深度不宜超过IOm o2)置换深度又与强夯置换的夯击能量和夯锤的底面积密切相关。
试验表明,单击夯击能量越大,强夯产生的有效加固深度也越深,强夯挤密区域也越大,夯坑深度相应也较深。
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单点夯击能,也能大大改善置换加固的效果。
在夯击能量和地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夯坑夯击深度同单位底面积的夯击能量与单位面积锤底静压力密切相关,也即与夯锤底面积有关。
夯锤底面积越小,对地基的楔入效果和贯入力就越大,夯击后获得的置换深度就越深。
因此,强夯置换与普通强夯相比,宜采用锤底面积较小的夯锤,一般夯锤底面直径宜控制在2m以内。
3)夯点的夯击次数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墩底穿透软弱土层,且达到设计墩长;②累计夯沉量为设计墩长的1520倍;③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参见强夯法的要求。
4)桩式置换的夯点布置宜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
夯点的间国巨应视被置换土体的性质(承载力)和上部结构的荷载大小而定,当满堂布置时可取夯锤直径的2.0~3.0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普湾新区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2013年市政道路及管网工程(一期)三标段路基强夯及强夯置换工程施工方案审核:编制:大连三川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3月目录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一、工程概况:大连普湾新区市政道路及管网工程六号路(南4号路-南10号路)道路工程,K1+314.097~K1+960、K2+060~K2+130.543段场地表层为近期回填土,回填厚度介于4~5m,松散,主要由粉质土混砾构成,欠固结,为较差地基土,设计要求采用强夯处理。
K0+956.302~K1+048.227 段地表层为近期回填土,回填土厚度介于1~2.5m,松散,主要由粉质粘土混砾石构成,欠固结,为较差地基土,由于覆盖层较薄,设计要求采用强夯置换处理。
本工程施工工程量如下:强夯处理长度715m,面积44625㎡(夯击能2000KN·m),强夯超填土方量31238m3;强夯面积44625㎡。
强夯置换处理长度92m,面积5608㎡,满夯面积5608㎡(夯击能1000KN·m)。
二、编制依据1、编制依据:(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3)有关设计文件、图纸。
(4)施工合同;三、施工部署1、项目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项目部管理人员职责分工情况如下: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部的全面管理工作项目副经理:配合项目经理的具体管理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部的技术管理工作 施工员:负责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工作 质检员:负责项目部的质检管理工作 安全员:负责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工作 材料员:负责项目部的材料管理工作项目组织机构图2、施工段划分:本工程拟分两个施工段落即路基强夯施工段和路基强夯置换施工段。
3、资源部署: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计划用于本工程施工劳动力计划4、检验试验计划(1)原材料检验试验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及《材料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进行,进场前先自检,检验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及建设单位,批准后方可使用。
(2)强夯施工时,每击进行沉降观测,每台夯机配备一名专职测量员,认真做好强夯施工记录,并掌握强夯收锤标准。
5、质量目标:在施工中我们将认真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严格执行《市政工程检验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规范规程,以全面质量为核心,加强工程质量的检查与控制,做到“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严格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
四、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1、工期要求:根据甲方合同对工期的要求及总进度计划,并结合现场情况,开工日期定为2013年8月2日,竣工日期为2013年9月20日。
2、施工进度保证措施(1)建立健全优质、高效的管理体系,建立起技术、质量、安全、料具供应、劳动力等保证体系,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者全面负责,实行全面计划管理,保证工程顺利开展,工期按时完成。
(2)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以及有关规范进行施工,避免返工现象出现。
(3)加强施工现场的平衡与调度,随时掌握天气预报信息,料具供应等环境条件,超前做好准备工作,以达均衡施工。
(4)定期定时召开管理人员、班组长、监理参加的工地日例会,及时协调解决当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确定次日施工计划,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五、施工工艺1、强夯(1)根据现场施工确定的试夯参数选定合适的区域进行现场试夯,并对试夯场地进行测试。
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最终各项强夯参数,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大面积施工。
(2)试夯1)确定有效加固深度及单位夯击能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确定强夯参数如下:锤重点夯锤重20t 满夯锤重10t落距点夯:10m 满夯:10m点夯夯击能为2000KN.m;满夯夯击能为1000KN.m点距 5.0m停夯标准最后两击平均沉夯量不大于50mm满夯点距锤印搭接(1/4)d夯击遍数点夯2遍,满夯1遍2)强夯前先放出道路界线,夯点布设依以下几点原则:a、强夯范围详见《软土路基设计图》b、每遍夯点布置与上一遍夯点平行错开二分之一夯点间距,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采用3遍。
前2遍为点夯,后1遍为低能量满夯,点夯第一遍夯点与第二遍夯点成等腰三角形布置,满夯点成正方形布置,锤印搭接1/4d。
3)夯击遍数的时间间隔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4)强夯加固效果在夯击能相同的条件下与夯锤的底面尺寸密切相关,夯锤底面积小,强夯效果越好,但是如果锤底面积过小,可能楔入土中造成破坏。
因此《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建议,锤底静压力宜控制为25~40kpa。
夯锤的选择要根据施工机械的起吊能力和起吊高度配备,采用铸铁夯锤,在条件所限的情况下,可在钢壳内填充砼制成。
夯锤应选用圆形夯锤,为了提高夯击效果,锤底应设置若干个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气孔直径采用250~300mm,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的排出和减少起夯时坑底的吸力。
(3)施工方法1)测量放线在强夯前,根据交桩控制点用GPS测量仪器在工区内按夯点间距施放夯坑位置,并用小竹签或红色塑料砂袋标出。
各夯点位置(行、列距)误差<5厘米,强夯施工中若点位不清,应重新放点;控制点坐标,夯坑位置经技术人员复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强夯施工。
2)地基强夯处理施工方案:A、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拟采用强夯加固地基处理,夯坑内回填开山石碴,夯坑回填石渣含泥量不大于5%,不得含有树根、草皮等有机质,开山石渣应级配良好,最大粒径不大于400mm,小于0.25mm粒径含量不大于10%。
B、施工区强夯施工,采用20吨点夯锤,10吨满夯锤,圆形带气孔的夯锤。
C、本工程强夯地基处理,第一、二遍为点夯,单击夯击能量均为2000KN.m,第一遍点夯结束后,用回填料对夯坑进行回填、整平后,即进行第二遍点夯;第二遍点夯结束后,用回填料对夯坑进行回填、整平后,即进行第三遍满夯;第三遍满夯夯击能量为1000KN.m,每点夯击2遍,夯锤搭接宽度不小于1/4锤径。
D、强夯设备采用稳定性好的履带式起重机,借助自动脱钩装置来起落夯锤。
E、强夯工艺流程:机械设备组装、调试→测放夯位→吊机定位→夯前检查→测量夯前夯位标高→起吊→落夯锤→测量夯后标高→移位→效果检查→整平场地。
F、采用10m×10m方格网测量夯前、每遍夯后标高、地面沉降。
G、夯击停锤标准:最后两击平均沉夯量不大于50cm;H、在进行施工区强夯施工时,当所在施工场地强夯有异常情况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强夯施工参数。
J、强夯施工参数(夯击能量、夯点间距、夯击遍数等)的调整,须征得业主同意后才能实施。
K、强夯施工,测放夯点位置,用明显标志标出夯点中心点,同时保护好测量用的控制点。
L、施工区域点夯施工时,依据夯点布置图分遍夯击,用机械将夯坑回填、推平后即进行下一遍夯击,如此往复,直至设计遍数夯完为止。
M、点夯施工时,每击进行沉降观测,每台夯机配备一名专职测量员,认真做好强夯施工记录,并掌握强夯收锤标准。
夯击过程中应有准确的施工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夯锤重量、夯锤落距、夯点编号、夯击数、最后一击夯沉量、总夯沉量、施工人员姓名等。
N、强夯过程中进行夯坑沉降测量和每遍夯击整平后进行地面沉降测量,动态了解单坑夯沉量和每遍夯击后的地面平均沉降。
2、路基强夯置换处理(1)施工工艺流程(2)施工技术要求夯击次数需满足下列条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1)强夯置换墩的长度宜达到5~6m。
2)施工顺序按照由内而外、隔行跳打原则进行。
3)强夯置换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且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不小于3.00m。
4)墩顶应铺设一层厚度不小于500mm的压实垫层,垫层材料可与墩体相同,粒径不宜大于100mm。
(3)施工参数1)施工参数根据本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来确定。
选定合适的区域进行现场试验,并对试验场地进行测试,与强夯置换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置换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最终各项强夯置换参数,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大面积施工。
2)试夯A、确定有效加固深度及单位夯击能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确定强夯参数如下:①点夯锤直径1.50m,圆柱形;满夯锤:直径2.0~2.4m。
②点夯夯击能为3000KN.m;满夯夯击能为1000KN.m③点夯点距 3.0米满夯点距锤印搭接(1/4)d④夯击遍数点夯4遍,满夯1遍⑤墩体材料:采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矿渣等坚硬粗颗粒材料,粒径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宜超过全重的30%,含泥量不宜超过全重的5%。
⑥处理宽度:根据路基坡脚及管线预埋位置综合考虑,具体详见《路基处理平面图》。
B、强夯置换控制标准①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140kpa②墩底穿过软弱土层,且达到设计墩长;③累计夯沉量达到设计墩长的1.5~2.0倍;④最后二击平均沉降量≤50mmC、强夯置换主要机具设备的要求强夯置换加固效果在夯击能相同的条件下与夯锤的底面尺寸密切相关,夯锤底面积小,强夯效果越好,《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建议,锤底静压力宜控制为100~200kpa,锤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孔径可取250~300mm强夯机具设备应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机械宜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
起重能力应为锤重的1.5~2.0倍,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去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3)施工质量控制①正式施工前,需进行试夯试验以确定单击能夯点的夯击次数等参数。
②为避免夯锤过度下沉,夯击能应由小至大逐渐增加。
③开夯前应检查夯锤的质量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能符合设计要求。
④在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⑤按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击的夯沉量。
⑥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⑦施工后,综合分析测量记录,然后做出初步评价,并进行总结。
4)施工方法①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当表土松软时可铺设一层厚度为1.0~2.0m的开山石料做施工垫层;②标出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③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④测量夯前锤顶高程;⑤夯击并逐击记录夯坑深度。
当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时停夯,向坑内填料直至与坑顶平,记录填料数量,如此重复直至满足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墩体的夯击。
当夯点周围软土挤出影响施工时,可随时清理并在夯点周围铺垫石料,继续施工;⑥按由内而外,隔行跳打原则完成全部夯点的施工;⑦推平场地,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3、检测验收①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②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方能进行,强夯置换地基间隔时间可取2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