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大纲--(四)政治经济学复习考试知识要点和模拟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四)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复习考试知识要点
一、生产方式与经济规律
1.生产方式即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
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2.生产力是指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基本构成要素是: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又统称为生产资料。
其中,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3.生产关系是人们在从事生产活动过程中相互结成的社会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相关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以及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他方面。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性: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
5.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要揭示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反映社会经济运动发展的必须趋势。
人们对经济规律,只能发现、认识、研究和遵循它,不能改变和废除它,更不能制定或创造新的规律。
二、商品与货币
6.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其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7.所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为商品的自然物体本身所具有,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所谓商品的价值,其性质和内容是生产商品的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8.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
所谓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殊具体形式的劳动。
所谓抽象劳动是指抽掉或撇开特殊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9.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第一,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
第二,劳动二重性理论是分析剩余价值产生的钥匙,是建立剩余价值论的基础。
马克思依据劳动二重性理论,建立了劳动价值论、货币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积累理论、循环和周转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政治经济
学体系。
10.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
1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括凝结在生产资料中的物化劳动和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现实的活劳动。
12.商品的价值量与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3.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14.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产生的,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
价值形式随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即:由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到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又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再到货币形式,最终形成货币。
15.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16.货币执行着以下五种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购买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17.货币流通是指货币行使职能的运动。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领域所需要的货币量,叫流通货币量。
决定一定时间内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规律叫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可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商品价格总额除以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18.通货膨胀是指:货币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的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导致物价普遍下降、引起货币价值含量上升的现象。
1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商品价值的决定和实现的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市场竞争是价值规律得以贯彻的必要条件。
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
价值规律在商品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主要发挥调节作用、促进发展和分化作用(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否定平均主义;在社会制度的制约性削弱的情况下,发生两极分化)。
三、资本与剩余价值
20.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货币本身不是资本。
21.商品流通的公式:W-G-W;资本流通的公式G-W-Gˊ。
资本流通的根本特点,是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即实现了价值增殖。
2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3.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商品价值的源泉。
劳动力的价值包括三个方面: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抚养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为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所花费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24.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本质是体现在物上的或者说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5.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并不是由投入生产的全部资本带来的,而是其中的可变资本通过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创造出来的。
26.根据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把资本划分为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
27.剩余价值率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28.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29.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工作日的绝对延长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在雇佣工人的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从而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
30.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其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31.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四、资本积累
32.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可以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33.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资本化,即把资本经营中获得的剩余价值,拿出一部分来作为资本,用于增加投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增大资本,扩大生产规模,继续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所以,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35.区分三个概念:
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把资本积累所提供的新资本,同原来的资本合并起来,增大资本总额;资本集中,是指资本之间吞并或合并成更大的资本。
36.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提高的。
37.资本积累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38.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体现为
资本积累促进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必然性、
促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必然性、
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的必然性、
造成资产阶级财富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积累的必然性。
五、资本的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在生产
39.从货币资本形式出发的资本循环过程,依次
经历三个阶段(购买、生产、售卖)、
采取三种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执行三种职能(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生产商品、售卖商品),
体现购、产、销的统一。
40.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并存性和继起性。
41.资本周转就是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
42.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与周转速度成反比。
43.社会资本是指一个社会中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众多个别资本的总和。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一是I(V+M)=IIC。
4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实质在于生产的相对过剩。
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基本矛盾。
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使资本主义的社会再生产呈现出周期性,这种周期性表现为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和反复。
(其决定性阶段是危机阶段。
)
六、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45.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资本主义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46.生产价格和价值的背离,以及商品按照生产价格而不是按照价值出售,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值总额也必然和生产价格总额相等。
47.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利润的实质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共同剥削无产阶级,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指明了方向。
其次,是理解剩余价值分割问题的关键,为研究商品利润、借贷利息、资本主义地租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对于我国价格体系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8.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专业从事商品买卖,独立发挥资本职能,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资本形式。
49.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来源是生产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50.借贷资本是指为获取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借贷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暂时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变成的。
51.利息是市场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它的来源是剩余价值,反映的仍然是资产阶级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52.资本主义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而从农业资本家那里获得的一种剥削收入,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具体形式。
53.资本主义地租分成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产生级差地租的原因是对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产生绝对地租的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七、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54.资本主义垄断是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对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的独占。
5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政治经济学模拟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A)
A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
B无产阶级贫困的规律的科学
C资本主义制度如何灭亡的科学
D劳动创造价值的科学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C)。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矛盾对立的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
D经济基础决定生产关系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D)决定的。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社会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决定的
C简单劳动决定的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科学技术是(A)。
A第一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上层建筑
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B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6.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3)。
(1)I(C+V+M)=IIC
(2)II(C+V+M)=I(C+V)
(3)I(V+M)=IIC
(4)I(V+M)=II(C+M)
7.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其划分为(A)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B借贷资本、银行资本
C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D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二、多项选择题
1.商品的二因素(AC)
A使用价值
B市场价值
C价值
2.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划分为(AC)。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3.货币的基本职能(ABCD)
A世界货币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支付手段
三、判断
1.金银本身就是货币。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产生的
2.资本有机构成就是C和V的价值构成。
(×)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4.资本积聚是指资本之间吞并或合并更大的资本。
(×)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把资本积累所提供的新资本,同原来的资本合并起来,增大资本总额。
5.剩余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6.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是对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产生绝对地租的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7.产品价格和价值的背离否定了价值规律。
(×)生产价格和价值的背离,以及商品按照生产价格而不是按照价值出售,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值总额也必然和生产价格总额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