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贵不能淫》教案
《富贵不能淫》教案
范文一
1、知识与技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在你们
的心目中,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大丈夫?那我们今天就随着孟子的脚步,看看亚圣心中的大丈夫是什么样的。
二、审题辩题
请学生看看标题,重点看“淫”的解释。
点拨学生本文的文体,只做一般性了解即可。
三、了解作者
作者孟子的介绍,师可适当补充。
四、读文识字
诵读课文,对准字音,把握节奏
采取全班齐读、小组读、个人读等方式,重点对停顿、重音、语气进行指导。
五、理解内容
借助注释、工具书对课文进行疏通文意,个别不理解之处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六、探求中心
(1)从景春的话中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的态度?是如何看出来的?
(2)孟子对景春的观点是否赞同?原因有哪些?
(3)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
(4)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5)谈谈自己心中的大丈夫?
1、孟子不认同景春的观点,那他的反驳分为哪几个步骤呢?
第一段写景春的论述用反问句表述论点,然后概述现象作为论据。
第二段孟子的辩驳,先是反对景春的观点,然后运用举例论证和类比论证从反面论述,接着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树靶子景春的观点
后批男子加冠
顺妾妇之道
女子出嫁
富贵不能淫
再立大丈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范文二
教学目标:
诵读课文,理解文意。
感受和培养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感受和培养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启发法 3、讨论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俗话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大丈夫呢?是否男子和大丈夫之间可以划等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富贵不能淫》,看看孟子心中何谓大丈夫。
(板书:富贵不能淫)
二、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
三、关于孟子和《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一部书,相传为他与弟子所作。
四、预习检测,朗读展示。
1、听范读,注意字音、停顿、语气。
注意部分字词读音。
yín yǎn guàn rǔ
富贵不能淫公孙衍丈夫之冠也往之女家
2、自由朗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听学生独自朗读课文,感受文中的各自观点。
朗读后感受:本文是以对话形式展开,景春和孟子就何谓大丈夫各自阐释自己的观点,所以说,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让我们再次走入文本,深刻体会一下到底何谓大丈夫!
五、自学展示,理解文意。
1、结合课本注释,教师指出疑难字词的解释,两人一组,一位读原文,一位试着说出译文。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这。
焉:怎么
戒之曰戒:告诫
必敬必戒敬:恭敬。
戒:谨慎
2、指定学生来翻译部分句子。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六、合作探究,你思我想。
提示:再次深入理解文本后,我们发现本文针对何谓大丈夫各执一词,那么,你能在原文中找出哪些句子可以回答景春和孟子心中的大丈夫呢?
明确:
景春心中的大丈夫: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权,但是没原则)
孟子心中的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有仁、礼、义
有处事原则
有高尚节操
小结:孟子对景春的观点是反驳的、不屑的。
对于真正的大丈夫是敬佩的、赞美的。
那么你认同哪种观点呢?同学们各抒己见!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关羽:对曹操赏赐的金银无动于衷,只为寻找刘备。
让我们做一名顶天立地的,充满浩然正气的,具有高尚情操的大丈夫!
七、同学们试着齐背课文,再一次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八、拓展链接: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唐)李白
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战国)鬼谷子
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
——《晋书·石勒载记》
九、作业:
每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大丈夫标准,请以《我心中的“大丈夫”》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并与同学分享。
范文三
一、读文导入
人生在世,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子告诉我们,富贵的时候要严于律己,贫贱的时候要坚定意念,受到威胁的时候不能屈服。
今天,我们就追寻着先哲的光辉思想,领略“大丈夫”的真正内涵。
师:(教师点示屏幕)请同学们看屏幕,了解一下孟子其人。
助学资料1:孟子其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与弟子合著的《孟子》一书,被尊为儒学经典,为“四书”之一。
全班齐读课文。
二、学法推荐
师:像《孟子》这样时代久远意蕴深厚的儒学经典,咱们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更加高效地学习呢?请听一听另外一位文化名人给咱们的建议。
助学资料2:学法推荐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宋·朱熹
师:朱熹给我们提供了哪两种学习文言经典的方法?
师:两个关键词先是读,后是思,读要熟读,思要精思。
好!我们先进入熟读篇。
三、熟读篇
1.读出文言的味道
①读准字音,我能行!
要求:读要读得准,听要听得清。
请男女生分读课文。
读完之后,指出同学朗读中的字音错误。
请全班同学齐读屏幕上显示的词语,记准字音。
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guàn
往之女家rǔ富贵不能淫yín
②正确停顿,我能行!
要求:字正腔圆,停顿准确。
读好文言文,还要准确的把握好节奏,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把握以下语句的停顿。
对举: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排比: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读出语气,我能行!
要求:通过重音读出语气
重点语句检测,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何。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提示:景春提出观点时使用了一个反问句,还用了一个加重肯定语气的“诚”,可见他的深信不疑。
)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提示:孟子同样用了一个反问句表明自己的态度,“焉得”一词不仅仅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的不屑和鄙视。
)
④准确翻译,我能行!
要求:文从字顺。
再读课文,并借助课下注解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这个学习任务,力争做到文从字顺。
重点语句检测,看学生对课文的翻译是否准确到位。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2.读清文章的思路
①精要地概说
助学资料3:纵横家
战国七雄分立,纵横家是一些凭自己的智谋和辩才游走各国进行
政治活动的谋士。
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课外延伸:“合纵”苏秦游说六国结盟,一起对抗强大的秦国的政策,“连横”张仪为打破六国合纵政策,利诱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然后再各个击破。
课文中的公孙衍、张仪都是纵横家,课下注释介绍公孙衍曾佩五国相印,足以证明他们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唯利是图!
景春——提出观点: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
(第一段从景春的话语中对公孙衍、张仪能力的夸张性描述上可以看出其观点。
)孟子——反驳观点:妾妇之道也(第二段从“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至“妾妇之道也”为第1层,孟子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
)树立观点:大丈夫之道(从“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夫”为第2层,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
)
②精细地品读
对比分析“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
※妾妇之道的本质: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只不过是顺从君王的意志,就像当时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
这种类比是建立在当时婚姻中妇女地位低下的社会现实基础上的,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哪里称得上是什么大丈夫?
妾妇之道的本质:顺从
※大丈夫之道的本质:采取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的实质。
可谓句句经典,句句给人以警醒。
居天下之广居:讲仁德,宅心仁厚
立天下之正位:守礼法,彬彬有礼
行天下之大道:合道义,舍生取义
得志,与民由之:达则兼善天下
不得志,独行其道:穷则独善其身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使其骄奢迷惑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使其改变操守
威武不能屈:威武相逼不能使其意志屈服
大丈夫之道的本质:坚守
③精彩地朗读
敬仰、崇拜、羡慕
(第一段,从景春的话语中,我们应该以一种肯定、赞叹并试图得到听话人认可的语气来读。
)
不屑、轻蔑、鄙视
(第二段第1层,孟子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唯利是图根本称不上大丈夫,应该读出不屑、轻蔑和鄙视。
)
慷慨、激昂、豪迈
(第二段第2层,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应该读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
四、精思篇
1.领略圣人的情怀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在诸侯国合纵连横,战争不断时期,孟子始终宣扬“仁义礼”,请从下面的孟子语录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
①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告子下》
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人民最为重要,国家次之,君王又次之。
③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尽心上》
仰起头来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自己不愧于别人。
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粱惠王上》
尊敬我的长辈,以这样的心意推及到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以这样的心意推及到别人的子女。
2.传承圣人的精神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谈谈你心目中珍藏的大丈夫形象。
教师小结:
同学们,无论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激昂,还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抑或是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烈,抑或是
朱自清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骨气,都在为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着注解和诠释。
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彪炳史册,为万世景仰。
大浪淘沙,历史留给我们的永远是那些像金子一样闪亮的礼物!
同学们,让我们抖擞精神,慷慨激昂地重读《孟子》的经典语录: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五、结束语
同学们,愿大丈夫的铿锵音韵永远萦绕在你我耳畔,愿大丈夫的高尚情操永远流淌在你我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