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第二章)讲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生态因子作用的几个特点
综合性,每个因子都是在与其他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中起作用,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引 起其他因子的变化。如光强变化会引起大气和土壤温湿度 的变化等。
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是非等价的,其 中有1或2个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的改变, 常常会引起许多其他因子发生明显改变或使生物的生长发 育发生明显变化。如水生环境中的光照、沙漠环境中的水 分等。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 着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 氧化碳以及其他相关生物等。
生态因子被认为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有影响的因子,而环境因子 所指可能比生态因子更加广泛一些,环境因子是指生物体外全部 环境要素。
2020/10/3
植物生态学:生物与环境
2
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子
二、生态因子的分类
气候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降水、风、气压和雷电等。
土壤因子,土壤结构、土壤有机和无机成分、理化性质以及土壤 生物等。 地形因子,地面的起伏、山坡的坡向、坡度等。
生物因子,包括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如捕食、竞争以及共生 等。
人为因子,将人为因子从生物因子中分离出来,是为了强调人不 仅具有生物的属性,而且更加具有社会的属性。随着人类社会的 发展,人为因子对自然界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而且 越来越带有全球性。
2020/10/3
植物生态学:生物与环境
9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李比希“最小因子法则”
Liebig 之后又有人作了大量研究,发现最小因子法则对于多种多种 生态因子都适用,不过需要对这一法则做以下两点补充:
第一、最小因子法则只能够在稳定条件下应用。如果在一个生态系 统中,捕食处于稳定状态的,那么植物对于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 量就会不断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李比希的最小因子法则就不能 应用。
植物生态学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子
一、环境与生态因子的概念
环境(生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 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总是针对某一特定主题或中心而言的,离开了这一特定主体 或中心也就无所谓环境,因此环境只具有相对意义。在环境科学 中,环境的主体或中心限定为人,而在生物科学中,环境的主体 或中心是指生物。
稳定因子:是指终年恒定的因子,如地磁、地心引力 和太阳辐射常数等,这些因素主要决定生物的分布;
变动因子:出于不断变化之中的生态因子,如季节变 化和潮汐涨落(周期性变动因子),以及刮风、降水、 捕食和寄生等(非周期性变动因子),这些因子主要 影响生物的数量。
2020/10/3
植物生态学:生物与环境
5
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子
2020/10/3
植物生态学:生物与环境
7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一、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
1.李比希“最小因子法则” 2. Shelford 耐受性法则 3.限制因子的概念
2020/10/3
植物生态学:生物与环境
8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李比希“最小因子法则”
Liebig(1840)在《有机化学及其在农业和生理学中应用》一书 中,他仔细分析了土壤表层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并得出结论说, 作物的增产与减产是与植物从土壤中所能获得的矿物营养的多少 成正相关的。
这就是说:每一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 如果其中有一种营养物质完全缺失,植物就不能生长。如果这种 营养物质数量极微,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这就是李比希著名的“最小因子法则”(law of the minimum)。 不过李比希在提出这一法则的时候,只研究了营养物质对植物生 存、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并没有想到他提出的法则,还能够应用 于其他的生态因子。
非密度制约因子( density independent factors ):其 作用强度不随种群密度变化而变化,因此对种群密度 不能起调节作用,如温度、降水和天气变化等非生物 因子。
பைடு நூலகம்
2020/10/3
植物生态学:生物与环境
4
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子
二、生态因子的分类
也有人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程度,将其分为稳定因子 和变动因子两大类。
植物生态学:生物与环境
10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Shelford(1913) 耐受性法则
Shelford(1913) 耐受性法则认为生物不仅受到生态因 子最低量的限制,而且也受到生态因子最高量的限制。 这就是说,生物对每一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 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 范围,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
第二、李比希的最小因子法则对于各种环境因子(如各种营养元素 之间)的相互关系还考虑不够。例如,如果有一种一种营养元素 数量很多而且又容易吸收,它就会影响到数量短缺的那种营养元 素的利用率。另外,生物常常可以利用所谓代用元素。例如在缺 钙和富锶的水体中,一些软体动物会以锶代替钙来建造自己的贝 壳。
2020/10/3
2020/10/3
植物生态学:生物与环境
3
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子
二、生态因子的分类
Smith (1935) 曾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 度制约因子两大类。
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dependent factors):其作用 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具有调节种群数 量、维持种群平衡的作用,如食物、天敌和病害等生 物因子;
2020/10/3
植物生态学:生物与环境
6
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子
三、生态因子作用的几个特点
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生态因子虽然非等价,但是都不可缺少, 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够由另一因子来替代,即所谓生态因子的不 可替代性。不过当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时,有时可以靠另一因子 的加强而得到调节和补偿,即所谓互补性。如光强降低可以由二 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来得到补偿。 限定性,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 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因此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常常只限 于生物生长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例如春化作用需要一定时期和 强度的低温,但是在其后来的生长发育阶段却是有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