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科学第三单元课件时间在流逝
设计意图
一、引入
二、现在几点了:
三、1分钟有多长?
四、过去多少时间了
五、延伸:?
1、带领阅读单元导语。
2、揭题:时间在流逝。(板书课题)
1、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
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
3、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4、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
1、完全依靠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呢?
2、完成作业本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
看钟表
学生体验感受
思考讨论
了解单元知识
估计
体会
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板书设计
时间在流逝……
体验:
一分钟有多长?
时间有快慢吗?
备课
单位
温泉屯学区
备课人
甄长河
审核
1、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离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2、在学生估计后,师出示正确时间进行对照,让学生发现有时自己的估计居然这么不准确。
3、引导交流: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4、讨论:时间是否真的如我们的感受一样,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呢?5、小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我们之所以会对时间有快慢的感觉,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们会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们没兴趣。
5、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
1、师出示大时钟,结合叙述:教材P50黑底部分文字。
2、体验一分钟有多长?
A、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师看时间。
B、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小组里面先讨论下,然后拿出时钟或手表,开始体验活动。
部编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复部编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涉及动植物的种类及其特征,通过复课的方式巩固学生的知识。
本教案设计简洁易懂,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提高研究效果为目标。
教学目标1. 复动物和植物的分类;2. 复动植物的特征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3. 强化学生对植物和动物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教学内容1. 复动植物的分类方法;2. 复植物的特征和蚯蚓的特点;3. 复动物的特征和七星瓢虫的特点;4. 讨论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观看一段关于动物和植物分类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预知识。
2. 复动植物的分类方法:教师通过图片和示例,复动植物的分类方法,让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的知识。
3. 复植物的特征和蚯蚓的特点:教师以植物和蚯蚓的图片为例,复植物的特征和蚯蚓的特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4. 复动物的特征和七星瓢虫的特点:教师以动物和七星瓢虫的图片为例,复动物的特征和七星瓢虫的特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5. 讨论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醒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巩固相关知识。
教学资源1. 动植物分类相关的图片和示例;2. 关于动植物分类的视频片段。
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观察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复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对动植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室外实地考察,观察周围的植物和动物,并进行记录和分类。
2. 布置练题,让学生进行独立复和巩固知识。
参考资料无以上为部编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的简要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适应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
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
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
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稳定下经由过程(加减水改动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氛围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动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动)。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新冀人版(河北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梳理
新冀人版(河北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梳理5.云和雾形成的相同点:都是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不同点:出现的高度不同。
6.雨和雪形成的相同点:都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不同点在于水蒸气遇到低温不同。
7.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6摄氏度。
8.车船行驶、飞机飞行除雾的方法:开窗对流、空调除雾。
9.人工降雨具体过程为:选中合适时机,用飞机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促使积雨云层中的小水滴增多、变成大雨滴,降落到地面。
10.冰雹的形成原因:春夏时节,空气湿度大,气温急剧下降,雨滴在下降过程中就会变成冰球形成冰雹。
11.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地球表面的水不断地蒸发成水蒸气进人到大气中,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变成雾或云。
有的云在当地上空形成雨或雪降落下来;有的云飘到其他地方形成雨或雪。
降落到地面的水,有的渗人地下,形成地下水;有的汇聚成江河,日夜不停地流人海洋。
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循环运动,永不停息。
12.自然界的水在循环过程中产生了雨、雪、雾、云等天气现象。
13.降水是地球表面和地下所有淡水的来源,水循环更新了地球上的可用淡水资源。
14.假如地球上的水停止了循环,会产生什么影响?①没有淡水资源②水污染严重③空气越来越浑浊。
第三单元地表缓慢变化1.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是雨水流动侵蚀土地形成的。
2.影响侵蚀的因素:降雨量的大小、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
3.强降雨会带来哪些灾害呢?①突发山洪、泥石流等②造成水库垮坝③江河横溢④房屋被冲塌⑤农田被淹没⑥交通和电信中断⑦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4.沙洲是由于流水的冲刷和搬运作用携带了大量泥沙,当流到河流开阔处时,流速减缓泥沙沉积逐渐形成的。
5.河水对上游石块的冲刷和搬运作用形成鹅卵石。
6.河水流出陡峭、狭窄的山谷时,河道会突然变宽、变浅,水流也会减慢,沉积物在这里沉积下来,便形成了冲积扇。
7.造成黄土高原植被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类生产建设中对植被的破坏。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全册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1、动物、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
2、1665年胡克发现了细胞。
1675年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
3、有些细胞很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
有些细胞很大,比如鸡蛋黄、鱼卵。
★4、“小水塘”有钓钟虫、鼓藻、草履虫、水蚤、轮虫。
5、微生物是非常小的生命体,没有头、脚、眼睛,也没有根茎叶。
6、微生物分布广泛。
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物体内和体表都有。
有的生活在火山、岩石。
7、微生物有乳酸菌、酵母菌、新冠病毒。
有的微生物很大,例如木耳、香菇。
8、发霉和温度、湿度有关系。
9、防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隔绝空气和水;放干燥剂—隔绝水;除湿—隔绝水;低温冷藏、消毒柜杀菌、太阳暴晒--------杀死微生活,让微生物难以存活。
10、微生物坏处:食物变质、病毒传播。
11、微生物的好处:制作调味品、做酒、发面、降解垃圾。
12、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能杀灭细菌。
13、消灭细菌和病毒的方法:高温煮沸、紫外线照射、喷洒消毒液、涂碘酒。
14、预防传染病: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打疫苗。
第二单元《仿生》15、人从生物利于生存的特征上得到启示。
带刺的树—铁丝护栏;八爪鱼—吸盘;蒲公英—降落伞;苍耳—透气的鞋16、正六边形的蜂巢最结实也最省蜂蜡。
——蜂窝猜想17、鱼样子—潜水艇;鱼侧鳍—船桨;鱼尾—船橹18、仿生学: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创造出各种东西。
19、鸡蛋壳能把承受的力均分分散。
20、平板桥和拱桥相比,拱桥的承重能力更好。
21、薄壳结构承重好,轻便省料。
(国家大剧院、悉尼歌剧院)22、海豚用声波确定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回声定位科学家根据海豚发明声呐(潜艇)蝙蝠用超声波定位。
23、B超运用的是超声波。
雷达运用的是电磁波。
24、海豚、B超、雷达都是仿照回声定位。
25、模仿动物的保护色发明迷彩服;模仿蚂蚁发明六足机器人;模仿河豚发明试管刷子。
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26、16世纪,波兰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认为地球绕太阳转动,昼夜交替时地球绕太阳自转。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1.地球是我们的家园,要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
2.我们的地球(1)平均半径约为。
(2)大气层平均厚度约为(3)海洋平均深度约为(4)大陆地壳厚约,大洋地壳厚约。
3.地球为生命存在提供了必要条件:。
4.太阳系的,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如果我们来设计一个宇宙空间站,需要为宇航员保证的生存条件:。
6.丰富的海洋资源(1)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等多种资源。
(2)海洋生物有,其中海洋植物约。
(3)海洋生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之一。
1有些环境问题是由引发的。
2.地球面临着多种环境问题:、、、、、、等。
3.人类的一些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1)大气污染:①:引发呼吸道疾病;②:毁坏建筑;③:破坏臭氧层;④⑤(2)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①:危害健康;②:水中生物死亡;③:海洋中大量生物死亡;④;⑤。
(3)固体废弃物污染:①:河湖内的生物死亡;②:植物无法生长;③:无法饮用,造成水源危机;④;⑤。
(4)全球变暖:①:北极熊失去家园;②:侵蚀沿海陆地;③:森林内动植物死亡。
1.人们生产生活中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和。
2.地球上的水很多,但。
3.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世界平均水平。
4.(1)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物质。
(2)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3)自来水,要珍惜。
(4)水被。
5.(1)水污染防治。
(2)在全社会大力推进节水措施。
(3)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
6.(1)用淋浴代替盆浴,并控制洗浴时间。
(2)避免水龙头的跑、冒、滴、漏。
(3)用盆接水洗菜代替直接冲洗。
(4)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防止造成水污染。
7.是目前农业灌溉技术中最为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
(1):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
(2):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
(3)无害化: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2020年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2020年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第1课:什么叫机械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2、像钳子、筷子、针、水果刀这样的机械,结构比较简单,它们属于简单机械。
3、像电钻这样的机械,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的,比较复杂,它们属于复杂机械,也可以叫做机器。
4、机械可以分成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两类。
5、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6、如果没有这些机械的帮助,会出现什么情况?请举例说说?答:如果没有锤子,就很难顺利的钉钉子;如果没有刀具,要切碎一些物品就很困难,甚至无法做到等。
7、古人如何利用这些工具降低难度或省力的?答: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利用石斧、石锯、石镰、弓箭等作为生产和狩猎的工具,利用独木舟作为水上交通工具。
这些工具的使用就含有简单机械的原理。
8、古代机械与当代机械作对比,当代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和提高工作效率。
第2课:怎样移动重物1、要移动重物,你能想出什么轻松的办法吗?答:用一根棍子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
这种叫做“杠杆”的装置包括了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人和支点之间长长的棍子放大了人的力,所以人就能轻松地撬动重物。
2、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种装置叫做杠杆。
杠杆的三要素是支点、力点、重点。
3、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4、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钳子、筷子、起钉锤、开瓶器、镊子等。
5、古希腊有一位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说说你怎样看待这句话?有道理吗?能做到了吗?答:这句话有道理,但是做不到。
要撬动整个地球需要巨大的力。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增加动力臂可以省力。
要力减小到人具有的力量大小。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一、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二、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三、古埃及人把天空分为36个星座,通过观察星座的运动,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同样,白昼也被确定为12个小时。
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
四、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如日晷。
日晷又叫“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晷针)和石制的圆盘(晷面)组成。
日晷依晷面所放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地平日晷和赤道日晷两种。
五、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六、受水型水钟的工作原理: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七、泄水型水钟工作原理: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八、用画图的方法把我们的“水钟”的设计方案表示出来。
九、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是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十、单摆由摆绳、摆锤组成的,单摆具有等时性。
根据摆的等时性原理制成了摆钟(座钟、挂钟)。
十一、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摆动越快。
十二、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和摆幅大小无关。
十三、设计时钟的要诀在于让指针以一定的快慢移动,几个世纪以来的时钟都是用摆锤控制与齿轮相连的指针运转的。
十四、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的重力来转动齿轮,当垂体所受的重力转动齿轮时,摆锤与齿轮操纵器会联合工作,控制转动的规律。
十五、垂体时钟工作原理(摆锤与齿轮操纵器工作方法)摆钟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可以卡在齿轮中间,以便控制齿轮的转动。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编排)(2023春)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2.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3.动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栖息地能满足动植物的基本生存需要。
4.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适应其生存的环境。
5.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会通过一些特定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6.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或动物,如植物为动物提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就形成了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7.由于自然或人为影响引起栖息地改变,会对生活在该地的动植物产生影响。
8.栖息地内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9.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在对比实验中,一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同时确保其他因素保持一致。
10.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粮食、煤炭中所含的能量,都是通过光合作用贮藏起来的。
大气中的氧气主要也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1.食物链:食物链亦称“营养链”。
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摄食的关系(包括捕食和寄生)所形成的一种联系。
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 一种植物、一种植食性动物和一种或更多种肉食性动物。
12.生产者:指绿色植物、藻类和-些光能自养及异养微生物,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提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
13.消费者:是指直接或者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
消费者通常是动物,植食性动物通常通过直接吃生产者以维持生命,然后再由肉食动物将植食性动物消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
14.食物网:各种食物链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联结成的纵横交错的营养关系。
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共同构成生物之间生命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知识点梳理(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知识点梳理《沉与浮》单元概念1、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浮。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物体容易沉, 轻物体容易浮;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4、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5、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浮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下沉。
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6、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就是沉。
7、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也是浮。
8、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中也是沉。
9、一块泡沫塑料在水中是浮的,把两块泡沫塑料粘在一起放入水中是浮。
10、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无关。
1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大的形状容易浮在水面上。
1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水量。
13、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它在水中的浮力大小。
14、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少,受到的浮力越小。
排开的水量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
15、用一定量的橡皮泥造船,把船造得大些,装载得货物就多些。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
17、当小船漂浮在水面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18、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19、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主要与物体密度有关。
20、漂浮在水面的泡沫,被拉入水中后,泡沫塑料受到的浮力=重力+拉力。
21、将铁块放入水中时,因为铁块重力大于浮力,所以沉在水底。
22、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石头要重。
23、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因为排开的水量相同,所以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24、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不同。
25、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不一样的。
2020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总结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目录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萝卜、蜡烛、带盖的空瓶。
3.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即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4.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体积、形状、材料、液体的性质即不同的液体等)都有关。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大小)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轻重)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6.科学家经常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来研究某一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7.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8.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因此船造得尽量大,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相同重量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浸入水中的体积大即排开的水量也越大,越容易浮。
10.(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2.(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重力)时就(下沉)下沉物体的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静止漂浮在水面或悬浮的物体,(浮力=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方向向(上),重力方向向(下)。
14.(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新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第一单元身边的桥梁1、增加厚度或改变形状都可以增强纸桥的承重能力。
2、梁桥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类型,它们平直,大多具有梁结构。
3、在山谷、丘陵、平原和水网密布的地区。
人们建造各式各样的拱桥。
4、拱桥:拱圈底部两端的拱脚由拱座支撑。
5、悬索桥:桥塔、桥面、缆索、悬索6、斜拉桥也是靠钢索吊起桥面的大跨度桥梁。
香港昂船洲大桥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斜拉桥之一。
7、三角形形状最稳定。
第二单元微观生命世界1、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能提高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构成:3、显微镜的使用顺序:取镜: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
安放:保持镜体直立,将其平稳放在实验台距边缘约7厘米处。
对光: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通过目镜观察,同时调节反光镜,直到出现明亮的圆形视野。
调整: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靠近装片。
左眼朝目镜内注视,缓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图像大致清晰;再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更清晰。
观察:稍稍向左右或前后移动装片,观察装片。
收镜:实验后,从载物台上取下装片,将显微镜收回镜箱中。
4、在观察生物材料前,要将其处理得薄而透明,并制成玻璃标本。
5、镜头上“10X”即放大倍数为10倍,若物镜发大倍数是10倍,目镜放大倍数是10倍,即放大镜放大倍数是100倍。
6、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第三单元火山和地震1、地壳不断运动着,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地壳的运动非常缓慢。
2、岩浆岩: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3、沉积岩: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各种沉积物,经过水流等外力的搬运作用,再经过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沉积岩。
4、变质岩: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岩浆岩、沉积岩等各类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5、当地壳不能阻止岩浆向上运动时,岩浆就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向地表上升,然后突破地表急剧地喷发出来,形成火山喷发。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第1课时:地球——宇宙的奇迹1.到目前为止,除地球之外,人类还未发现其他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
2.我们的地球有关数据:平均半径约为6400千米;大气层平均厚度约1000千米;海洋平均深度约为千米,岩石层平均厚度约为30千米(海底部分约为7千米)。
3.大气就像是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张毛毯,使地球表面的实际平均气温为150适宜生命存在。
4.火星和金星的大气基本上都不含有氧气,唯有地球的大气中有大量的氧气。
5.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正好位于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的一段距离内,保证了地球上有液态水。
6.地球上有岩石和土壤,使雨水能够蓄积在地球表面。
7.火星的气候会短期反复地剧烈变动,而地球的气候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
8.海洋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9.据统计,目前所知道的海洋生物有21万多种,其中海洋植物约1万种。
海洋植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者之一。
10.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空气、水、适宜的温度、食物、能源、栖息地等。
11.在一个宇宙空间站,需要为宇航员保证的必要生存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氧气、饮食、重力、避免过度辐射等条件。
12.海洋能源有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海流能等;海洋能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永远不会枯竭,也不会造成任何污染。
第2课时: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1.除了自然灾害之外,我们的地球家园还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白色污染以及全球变暖问题。
2.大气污染物对工业的危害主要有两种:一是大气中的酸性污染物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对工业材料、设备和建筑设施的腐蚀,二是飘尘增多给精密仪器、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和使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3.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也造成很大危者。
酸雨可以在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通过渗入土壤及进入水体,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有毒成分溶出,从而对动植物和水生生物产生毒害。
3.3《变化的影长》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B
A
C
直射照射角度大
斜射照射角度较小
斜射照射角度小
实验
【注意】 ①灯泡与测试袋的距离、测试袋的大小应保持不变。
B
A
C
10厘米
测试袋的大小:5厘米×5厘米
实验
【注意】 ②注意用电安全;不要触摸灯泡,以免烫伤。
实验
【实验记录】
光线照射角度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实验记录表
单位:℃
时间 角度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0° 45° 20°
• 上午,阳光照射角度逐渐变大,影长逐渐变短,气温逐渐上升。 • 一般在午后两小时左右气温达到最高。 • 之后随着阳光照射角度持续变小,影长逐渐变长,气温开始降低。 • 夜里没有阳光照射,气温继续降低。
课堂小结
影长的 变化
猜想假设
一天中气温的变化与阳光 直射的角度有关。
实验
光线照射角度与温度变化 之间的关系实验。
数据处理
绘制折线图。
得出结论
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引起了 一天中物体影长的变化,也 引起了气温的变化。
随堂练习
1.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 A )
A.长度和方向都不同 B.长度和方向都相同 C.长度不同而方向相同
2.“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从这句谚语
中我们可以知道:早上气温( 低 ),中午气温( 高
温度和光线照射 角度有关系吗?
实验
从下面材料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实验研究 光线照射角度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观察并记录 实验。
手电筒 白炽灯泡
黑色纸袋 温度计 铁架台
实验
【操作步骤】 ①用灯泡模拟太阳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用黑色纸袋模拟地面,将温度计放进去用来测量 温度;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总结
1. 物体的形状与分类
- 物体的形状可以分为点状、线状和面状。
- 点状物体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如人的眼睛。
- 线状物体只有长度,如铁丝。
- 面状物体有长度和宽度,如纸张。
2. 物体的组合与拆分
- 物体可以通过组合两个或多个部分而形成一个新的物体。
- 物体可以通过拆分成两个或多个部分而得到多个物体。
3. 物体的性质
- 物体的性质是指物体固有的特点,例如颜色、形状、大小和重量等。
- 物体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
4. 材料与物体
- 材料是制作物体的原料,例如木头、金属和塑料等。
- 不同的材料可以制作出不同的物体。
5. 物体的用途和功能
- 物体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和功能,例如用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等。
6. 物体的变化
- 物体可以发生形状、颜色、大小和重量等方面的变化。
- 物体的变化可以是可逆的,也可以是不可逆的。
7. 物体的运动
- 物体可以静止不动,也可以做直线运动、圆周运动或旋转运动等。
8.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理性质是物体在不发生物质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 化学性质是物体在进行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1. 太阳光与色彩
- 太阳光是一种白光,可以通过棱镜分解出各种颜色的光谱。
- 各种颜色的光谱可以合成白光。
2. 光的传播
-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非常快,约为每秒30万千米。
-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透射等现象。
3. 光的反射
- 光在遇到光滑的镜面时,会发生反射。
- 光的入射角等于光的反射角。
4. 光的折射
- 光在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 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会向法线方向偏离,在光疏介质中传播速度变快。
5. 光的透射
- 光从一种介质透过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透射。
- 透射光线的传播路径会发生改变。
6. 颜色的特点
- 白色是由所有颜色的光谱组成。
- 黑色是光线被物体吸收而不反射的颜色。
- 颜色的明暗程度与反射光的强弱有关。
- 物体的颜色是由所反射的光决定的。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健康生活》知识点(2023春)
第三单元健康生活8.人的感知与反应1.篮球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打球时我们需要密切注意求和其他人的运动,随时准备做出适当的反应。
2.雷雨天电闪雷鸣时,我们会有什么反应?哪些器官能帮助我们感知天气的变化?答:可以看到闪电,明亮的闪电在天空中特别耀眼;听到轰隆隆的雷声,雷声特别大,很刺耳;还可以听到哗啦啦的雨声用眼睛可以看到闪电,用耳朵可以听到雷声和雨声,还能用手和皮肤感觉到雨水,用鼻子闻到下雨时潮湿的空气味道3.在不同的环境刺激下,人体会做出哪些反应?当我们观看相声时,主要通过眼睛和耳朵感受到外界的刺激,看到滑稽的表演和有趣的故事,我们就会开怀大笑,身心放松,产生愉悦感。
当我们的鼻子闻到食物的香味时,身体就会产生饥饿的反应当我们不小心触碰到冰冷的物体时,手会使我们感受到冷的刺激,于是手会马上缩回来。
不仅手能感觉到冷的刺激,我们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也会感受到冷的刺激。
虽然没有吃到杨梅,但是也感受到了杨梅的酸。
4.打开遮光窗帘,我们会有什么反应?答:眼睛受到强光线刺激,闭眼慢慢适应,瞳孔逐渐变小。
当我们的眼睛受到外界光线刺激时,通过瞳孔的变化来适应外界光线的变化5.听到刺耳的噪音和美妙的音乐时,我们各有什么反应?答:当听到刺耳的噪音时,想避开感觉到烦躁,而听到美妙的音乐时,会感觉放松身心愉快6.将双手的食指分别放进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再同时放进温水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水温不要太高,以免烫伤)答:不一样,热水遇到温水手指感觉由热到冷,而冷水遇到温水手指,感觉有冷到热7.有听觉障碍的人通过手语听到声音,有视觉障碍的人通过触摸进行阅读。
8.我们是如何感知环境和做出反应的,应该怎样保护感觉器官?答:我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以及做出反应,都是依靠感觉器官来实现的。
感觉器官特别灵敏,能够感觉特别小的刺激,人体把这些刺激集中到大脑,而且能让身体做出迅速的反应。
经常做眼保健操,注意眼部卫生,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注意耳朵的清洁,远离巨大的声音及噪音;注意鼻子清洁,正确佩戴口罩;不吃过冷过热的食物,注意口腔卫生;勤洗手,定期洗澡9.科学研究发现,人眼看到的景物形象能在大脑内保留大约0.1秒,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而会形成一种残留的视觉后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如果不看时钟,要估计一分钟时间有多长,你有(数心跳),(数数),(写字)等方法。
2、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
3、钟表以(时),(分),(秒)来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没转动一圈,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4、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用(太阳)、(光影)、(流水)等方式计时。
5、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
6、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和(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7、古代的人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了太阳钟
8、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9、(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0、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1、在一条细绳上挂一个小重物,就做成了一个最简单的(摆)。
12、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我们推测摆的快慢可能与(摆锤的重量)、(摆幅)、(摆绳的长度)等有关系,通过实验发现,每分钟摆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的长度)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
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幅)无关。
13、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
14、我们可以从身边寻找时间留下的痕迹,如头发,头指甲,年轮。
15、在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中摆是(伽利略)先发现的。
16、设计一个氺钟,用画图的方法把你的设计方案表示出来,并配以简单的设计说明。
书上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