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图形》论文

合集下载

(图案构成)立体构成论文(美术生艺术生必备)赏析

(图案构成)立体构成论文(美术生艺术生必备)赏析

立体构成作品分析为了制作自己的立体构成,我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也从中发现了自己非常喜欢的作品.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将立体造型进展组合并赋予个性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经过自己制作立体构成,我对它也有了自己的认识。

我下面要介绍的是一组我非常喜欢的设计.应为他用了最常见的材料,制造出了一种特殊的效果.第一节〔材料,构造,制作〕看资料理解到, 设计者的材料运用的很创新,是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纸。

一开始真的难以想象用纸也可以制作出这样立体的形状。

印象中的纸总给人薄弱,柔软的感觉。

但是整个作品把纸做出了坚硬厚重紧结的效果。

纸作为整个作品的原材料。

通过带状条形的环绕形成一样的形状,并利用简单的折叠、裁剪、粘贴做加工,形成花瓣的形态。

自己制作的时候,觉得最难的就是粘贴。

是点线面的组合搭配,与精细程度的最大考验。

这也是我最佩服这个作品的原因之一。

作品中每个立体图形之间细小的线的交织、点的粘贴,和面与面的角度也很讲究,细致。

每个花瓣键的角度完全一样,最细微的连接也是那么精细。

做到这样美观的效果真的很难。

花瓣统一协调,是抽象的形象.纸与纸的完美简单的组合,加上常见的纸张颜色——白色, 呈现出材料自身特有的魅力. 花瓣构造贯穿了整个作品, 从而使作品的整体性非常强。

作品中多个点同时出现时,让很多角度都可以找到视觉中心,杂而不乱。

虽然屡次的重复,但是乱而不失中心。

厚厚纸张和多个〞花瓣〞的设计可随意旋转,规律的重复连接.类似焊接的技术,让作品透着纸张与形状优美的柔和,也有一种厚重的稳固于坚强.在简洁的造型中给人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不同的是,它是有体量的。

体和量难以分割。

作品中的花瓣紧结厚实。

但是流畅的线条给人以舒适平和。

平衡能带来视觉及心理的满足,作品中点、线、面、色、空间的平衡带给人和谐的立体感。

多方位多角度的立体设计,完好美观. 没有底座的局限,随意的摆放,无论什么角度都是一种不同的管受。

几何图形数学论文2400字_几何图形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几何图形数学论文2400字_几何图形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几何图形数学论文2400字_几何图形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几何图形数学论文2400字(一):探索初中数学几何图形教学的有效途径论文摘要:数学是学习生涯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陪伴广大学子一直从幼儿园到就业,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有数学相伴。

所以学好数学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为之努力的事,教好数学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任。

几何图形在数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对于一些逻辑思维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不免是一个坎,本文主要围绕初中数学中的几何数学进行论述,简要分析一些几何图形教学的有效途径。

關键词:初中数学;几何图形;教学;有效途径教育事业一直是我国非常重视的一大领域,我国的课程标准也一直不断的在更新完善中,国家以及教育工作者们也一直都在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努力着。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曾一度难倒了各个学习阶段的广大学子,因其具有浓厚的逻辑思维性和观察分析性,所以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几何图形的学习主要包括概念、作图和推理三部分,其本身比较枯燥乏味,对于思维敏捷的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内容是非常轻松的,但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根本就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鸿沟。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努力学习,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一、现如今几何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我们大家都应该清楚我国很多教师在教学模式中采用的仍是灌输式的教学,教师仅仅通过口述教材中的定义、概念等,让学生单方面的“囫囵吞枣”式的记住所学的知识。

概念、定义等都知识片面的概述,仅仅记住其表面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只是记住这些知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并不能自主的将其延伸到问题中,也没有将这些概念应用到问题中的意识。

教师并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领航者。

几何问题内容抽象,对于空间想象能力稍差的学生来说,其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很容易受到限制,在遇到证明题时根本无从下手。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有效的引导和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将出现学生不能正确的将知识运用其中和逻辑思维不能灵活转换等问题,部分学生甚至出现缺乏自信,自暴自弃等恶心循环的状态。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思考论文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思考论文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思考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显然,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矛盾的。

要解决这个矛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

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

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给学生呈现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去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多种分析器官共同活动,不失为开放学生思维的好方法。

一、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好奇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

要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就要设法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兴趣。

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

有了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迫、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创造地学习。

小学生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持续很短。

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恰当的引导,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有关的动手操作活动,就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兴趣。

例如:在认识几何图形三角形时,教师从红领巾、小队旗的形状等引入新课后,请学生在本子上任意画出两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通过画,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是怎样的图形,得出: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

为了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感性认识,准备好3厘米的小棒3根,4厘米、2厘米、8厘米长的小棒各一根。

先请学生用8厘米的小棒去搭三角形,学生发现:随便配上哪两根小棒都不能搭成三角形,为什么呢?学生说:这根小棒太长了,那两根小棒太短了。

农村小学生“空间与图形”学习中困难成因及培养策略论文

农村小学生“空间与图形”学习中困难成因及培养策略论文

农村小学生“空间与图形”学习中的困难成因及培养策略初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

“空间与几何”作为其中一个学习领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关于“图形与几何”,在教学中既有优势之处,也有劣势之处。

优势之处:这部分内容大多以几何图形为基础,教学时能通过图形找到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替换、比较并得出结论,学生不是简单的感知,凭空的想象。

劣势之处:受小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的制约,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加之农村学生受见识及学校和家庭条件限制,特别是教师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影响,学习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举例说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困难1.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教学平行线概念时对“同一平面内”的理解,四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和想象力不是很强。

要理解不同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学生很难想象,而教师如果选择放弃这一教学环节,显然对学生理解平行线起到了阻碍作用。

要建立两个平面的概念,多媒体教学是最佳的方法,而教学资源的不均衡直接导致了农村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2.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在一次质量调研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学生一早到校就开窗,开窗是什么运动()……(1)平移;(2)旋转;(3)既是平移又是旋转”。

由于开窗子有的是平移,有的是旋转,学生个人经历不同,就出现了不同的答案,而又不能说错,这就给评判带来了不便。

对于这样开放性的问题,可在观察与讨论中完成。

摆正学习与评价的关系,可使学生摆脱两难的尴尬境界。

这样的试题,体现了教师的评价观念是何等的落后,这也反映了农村教师只注重学生成绩、不重视学生能力的现状。

3.六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侧面积时,常常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如:做烟囱要用多少材料(侧面积),做抽屉要用多少材料(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做一个衣箱要用多少材料(表面积),粉刷带天花板的教室(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再减去门窗),这就有利于学生观察的教具和场景,可教师常常为了省事,只是纸上谈兵,学生不知所措,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小学数学可用论文范文3000字(汇总4篇)_2

小学数学可用论文范文3000字(汇总4篇)_2

小学数学优秀论文范文3000字(汇总4篇)“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数形结合带给教学以蓬勃之生命,赋予教学以持续性的活力,使有效教学的策略更丰富,更清晰。

1以童真唤起兴趣,营造乐学的有效教学情境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

”在我们的童年的记忆中,好的动画片和童话书总会给人一种最美好的的印象,那种感觉挥之不去,抹之不灭。

新课改教材里各种鲜艳逼真的情境图,各种平移、旋转、对称的美丽图案,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因此,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与学生互相问好后,笔者设计了“分数乐园”这个孩子特别喜欢的卡通画面,可是“智慧大门”却关闭着。

生动形象的动画谜语,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

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挑战精神和战胜困难的斗志。

学生猜对后,引出生活中分东西的经验,自然而然地导出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笔者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孩子们特别熟悉和喜欢的———“分数乐园里智勇闯三关”的游戏,使学生们的自主参与意识自然而然的产生,主动探索,学习新知。

2看图说话,鼓励多提问;先学后导,作图更有效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

学生没将题目读懂时,他是没有问题的,这与他没读题效果一样。

只有钻研之后,才会生出“看似绝壁,却辟小径”之感。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在新授布分,笔者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分三次展示课件“分数乐园”,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逐层深入地让学生观看直观的感性材料,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地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和一些食物(包括:两瓶水,四个苹果和一块月饼。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苹果和水后,引导只有一块月饼,要分给两个小朋友,该怎么办呢?随之“半块”的答案就悄然产生,紧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那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一份就是半块?”那半块是怎么样的呢?经过动态展示比较平均分与不平均分的“一半”月饼,让学生形象充分地理解平均分,在突出平均分的基础上,介绍二分之一的意义,从而自然引出1/2的写法和读法。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比较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比较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比较人教版新课标目前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共有6个版本。

其中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本这两种教材的适用范围较广。

将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图形与几何"内容进行比较研究,使教师对教材几何知识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编排合理从而使教材更适应学生的学习,进而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图形与几何作为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主要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有效工具。

把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人们能更好的认识和描述空间生活并进行交流。

由于小学生直观思维、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教科书的呈现要做到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图形与几何作为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主要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有效工具。

教材中知识的呈现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的理解和掌握是极其重要。

1.小学数学教科书"几何与图形"内容比较教科书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介,它的表述要恰当,其知识点的编排和设置也要遵循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因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特别强,所以对于空间与图形中有些部分难以理解。

小学数学是基础,图形与几何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演绎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其他生活领域也能产生很多影响。

小学数学主要包括认识图形的形状、测量、图形运动及其位置变换,把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人们能更好的认识和描述空间生活并进行交流。

因此,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科学化、合理化和多样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证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数学实质的理解。

因为即使是同一学段的学生,不同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背景、自身思维方式、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等都会有所不同。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可以选择一本更加科学的教科书,使得课程开展更为顺利,教学内容更为合理,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本研究主要从"设置的栏目"和"语言的趣味性""插图类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探究(论文)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探究(论文)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探究(论文)小学数学的“图形与几何”教学是初步探究数学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图形与几何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发展形象思维,培养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一、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目标图形与几何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要掌握好这一部分的标准,必须引起对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视:1.重视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对几何概念的形成;2.发挥几何图形本身的作用,以帮助学生正确形成和理解几何概念;3.及时将所学概念纳入已有系统,促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4.设计新的解法,一方面要注意结果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其根据的条理性。

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原则1.提供现实情境,激发研究兴趣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

小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

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例如,以教室为情境,让学生认位置;以学生熟悉的搭积木为情境,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

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主动地研究。

2.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研究方式的转变标准》中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研究数学的重要方式。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上设计了很多这方面的活动。

例如“你说我摆”、“观察与测量”、“有趣的图形”、“动手做游戏”等,在合作中进行研究,体验合作研究的必要性和乐趣。

同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尝试不同的探索方式,不断提高思维水平。

《空间与图形》教学反思

《空间与图形》教学反思

《空间与图形》教学反思引言《空间与图形》是一门涉及空间感知和图形认知的重要课程,在学生的美术学习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掌握空间理论和图形表达技巧,学生能够在创作中更好地塑造形状、构图和透视等方面展现自己的创意和艺术才能。

然而,在我教授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一些反思和调整。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问题一:教材选取教材的选取是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空间与图形》这门课程中,我们需要一部分理论知识和一部分实践操作的指导。

但是,在过去的教学中,我选择了过于繁琐和抽象的教材,导致学生对于空间理论的理解能力不够。

因此,我觉得应该在教材选取时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能力。

首先,我会调整教材的结构,将重点放在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实例上,并且提供一些生动的案例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其次,我会增加一些实践操作的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巩固空间理论的知识。

最后,我会引入一些与当代艺术相关的案例,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问题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过于注重理论的灌输和口头讲解,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感受和参与。

这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和动力,无法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会采用更加互动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会增加一些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和合作。

其次,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自由发挥,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和有趣。

最后,我会引入一些互动式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课件和在线练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效果。

问题三: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是学生对于课程参与和学习效果的反映,同时也是我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传统的笔试和作品展示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然而,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和局限,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

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会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篇-精选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篇-精选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篇是专业的范文站,每日更新大量热点。

同时,我们有一支专业的团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定制。

如果下面的范文没有合适的,您可以通过:或者:-0-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篇一】“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新课标明确描述了“空间观念”的实质和内容。

小学低年级对几何图形的认识都基本属于具象到抽象的初级阶段,在小学阶段的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抽象几何变成直观几何,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去观察和描述客观世界事物,让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的感知,培养空间意识,逐渐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世界是十分重要的。

一、数学于生活,从生活中剥离出空间感知原形,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因为“玩”,低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小就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体,如他们最喜欢的积木和各种球,以及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形状的物具,脑海中已经初步建立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形象;这些直观感知是低年级学习的基础。

因此,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是从立体图形开始的。

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教“东南西北”时,可以让学生在早晨观察太阳从东边升起的情境,观察学生熟悉的校园的坐落朝向,自己家居住房屋的朝向等。

以学生熟悉的环境,为学生认识方向与位置提供了认知的背景。

二、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从具象的感知到语言的再现初步建立学生的初级抽象的空间观念。

低年级学生思维水平较低,动手操作是低年级学生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与探索欲望。

教学设计论文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任务单的设置

教学设计论文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任务单的设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詹晓燕(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区小学,215 600)如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如何把课堂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如何把课堂变成潜能开发、教学相长、师生愉悦的学堂?这是我们苦苦思索和追寻的问题。

以“生本教育”、“先学后教”理论为基础,我们决定尝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前置性学习”。

所谓“前置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教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

“前置性学习”不等同于课前预习,它在传统预习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更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针对性。

在“前置性学习”中,任务单的设置是一个关键环节——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学习”任务单,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感受,带着自己的问题和思考进入课堂,使学习更有目标和效率。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认为,“前置性学习”任务单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年段特点而定(一)低年级:立足简单、有趣1.观察发现型。

例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

以此,让学生体会到,0~9虽然只有10个数字,但是在生活中却帮了我们很大的忙;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数的知识的学习欲望。

2.快乐游戏型。

例如,学习《认识人民币》之前,布置学生收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再和家长玩一玩换币的游戏。

以此,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3.动手动口型。

计算向来是数学能力中最基础的部分,尤其是“20以内的加减法”,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对其进行熟练准确的口算非常重要。

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制口算卡片,并在上课前同桌互相测试。

由此,上课时教师利用口算卡片进行口算竞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中、高年级:立足自主探究、能力提升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动手操作、思考探究的“前置性学习”任务。

例如,学习《反比例的意义》之前,可以布置学生自学教材,并完成以下思考:(1)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请举例说明。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篇【篇一】“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臵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新课标明确描述了“空间观念”的实质和内容。

小学低年级对几何图形的认识都基本属于具象到抽象的初级阶段,在小学阶段的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抽象几何变成直观几何,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去观察和描述客观世界事物,让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的感知,培养空间意识,逐渐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世界是十分重要的。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剥离出空间感知原形,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因为“玩”,低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小就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体,如他们最喜欢的积木和各种球,以及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形状的物具,脑海中已经初步建立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形象;这些直观感知是低年级学习的基础。

因此,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是从立体图形开始的。

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教“东南西北”时,可以让学生在早晨观察太阳从东边升起的情境,观察学生熟悉的校园的坐落朝向,自己家居住房屋的朝向等。

以学生熟悉的环境,为学生认识方向与位臵提供了认知的背景。

二、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从具象的感知到语言的再现初步建立学生的初级抽象的空间观念。

低年级学生思维水平较低,动手操作是低年级学生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与探索欲望。

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其实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合作的过程。

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

因此,在认识立体图形的时候,必须让学生自备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通过看、摸、说、画、比等方法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形状及性质。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比较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比较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比较人教版新课标目前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共有6个版本。

其中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本这两种教材的适用范围较广。

将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图形与几何"内容进行比较研究,使教师对教材几何知识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编排合理从而使教材更适应学生的学习,进而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图形与几何作为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主要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有效工具。

把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人们能更好的认识和描述空间生活并进行交流。

由于小学生直观思维、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教科书的呈现要做到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图形与几何作为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主要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有效工具。

教材中知识的呈现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的理解和掌握是极其重要。

1.小学数学教科书"几何与图形"内容比较教科书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介,它的表述要恰当,其知识点的编排和设置也要遵循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因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特别强,所以对于空间与图形中有些部分难以理解。

小学数学是基础,图形与几何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演绎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其他生活领域也能产生很多影响。

小学数学主要包括认识图形的形状、测量、图形运动及其位置变换,把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人们能更好的认识和描述空间生活并进行交流。

因此,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科学化、合理化和多样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证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数学实质的理解。

因为即使是同一学段的学生,不同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背景、自身思维方式、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等都会有所不同。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可以选择一本更加科学的教科书,使得课程开展更为顺利,教学内容更为合理,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本研究主要从"设置的栏目"和"语言的趣味性""插图类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让空间与图形教学精彩纷呈论文

让空间与图形教学精彩纷呈论文

让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精彩纷呈摘要:文章为了说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作者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优化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这四方面阐述了“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从而营造“精彩纷呈”的“空间与图形”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教学手段;自主探索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206-01“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图形的认识。

第二部分是测量。

突出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具体感受和认识;自主探索计算公式。

第三部分是图形与变换。

结合实际,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等。

第四部分是图形与位置。

如果在小学阶段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获得比较丰富的直观经验,在此基础上逐渐归纳出一些基本的几何事实,能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对今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学习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

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教室为情境,让学生认位置、认方向;以学生熟悉的搭积木块为情境,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等。

二、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演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清晰的表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更有利于发展其思维能力和空间概念。

然而,空间观念是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我们如果要想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就要将视野拓展到生活的空间,让学生感知和体验空间与图形的现实意义。

就像我们可以在教学生观察物体时,摆出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找出物体的面在哪里,使学生亲身体会物体的面,直接感知数学就存在我们身边。

空间观念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替作用的思维过程,表达这种思维的最好语言,就是几何图形,它能以最简捷最直观地表达出空间形式。

小学数学图形教学的论文

小学数学图形教学的论文

小学数学图形教学的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图形教学相对抽象,学生往往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学生对于图形的观察和认识不够主动,缺乏探索精神。

(2)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手段单一,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记忆和运算能力,而忽视了思维发展。

这种现象表现在以下方面:(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让学生记住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公式,而非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2)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更多地关注计算结果,而非解题思路和思维过程。

(3)评价标准单一,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学生对图形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把握其内涵和外延。

(2)教师在教学中,对概念的讲解不够详细,缺乏有效的引导和辨析。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图形概念的实际操作和运用,导致理解不深刻。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以期提高小学数学图形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刻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对图形和空间的认识,提高其空间想象能力。

- 逻辑思维:训练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分析问题,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问题解决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这些核心素养,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能力。

加强四边形概念教学,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论文

加强四边形概念教学,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论文

加强四边形概念教学,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论文加强四边形概念教学,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论文四边形概念教学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几何与图形”,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几何图形特征的掌握,空间观念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困难,更不能凭空说教,而是需要大量的观察、操作、猜想、交流等学习活动做支撑,丰富、深化对空间图形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四边形概念时,教师应着重关注学生对四边形概念的体验、感受和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借助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对四边形概念的理解。

空间观念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小学各册数学教材,均对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手段比如挂图、幻灯片等,呈现给学生的都只能是平面的表象。

准备实物让学生观察,又由于条件的限制,个数毕竟非常有限。

而现代技术多媒体具有能同时呈现图、文、声、动画、活动影像和交互性的特点,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清晰观察、充分感知,加深印象,帮助理解,能够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利用多媒体进行四边形概念的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对四边形概念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四边形分类》时,可用课件出示8个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它们有那些共同特点?(都是四个角,四条边)然后组织学生把它们分分类,在学生分组进行分类、探究后让学生说出分类方法。

学生说一种,就用课件相应出示一种,并让学生说出分的依据是什么?最后得出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两组对边都不平行的四边形是任意四边形。

同时在图形的旁边用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概念,梯形概念,任意四边形概念。

从而让学生掌握了四边形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任意四边形概念。

充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变间接为直接,变枯燥为有趣,变静态为动态,减少甚至排除干扰因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亲切感,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更加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迫切需要而不是精神负担,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探究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实行教学改革,小学阶段的课程改革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空间与图形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能够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

现阶段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因而需要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一、空间图形的教学意义1.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儿童最先感知的是三维世界,是“空间图形”。

人们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常常需要描述事物的形状、大小,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述事物之间的关系。

直观图形、几何模型以及几何图形的性质是准确描述现实世界空间关系,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各种问题的必备工具。

因而“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首先表现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生存空间。

2.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图形”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几何课程优势的基础上,在各个学段都增添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操作与探索的内容,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这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内容、情境、方式等对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空间观念是创新思维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

与数学其他分支相比,几何图形的直观、形象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直观表达、动手操作、大胆创新活动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它在诱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创造想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论是对周围环境、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测量,还是有关观察、操作、猜想与设计,都需要学生亲身参与、亲手实践,其实践能力、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都将在自主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尽可能地节省时间,往往只是对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课后自行进行开展实践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略了实践操作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很多学生对知识没有全面的了解,学习的积极性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教师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虽然我国一直在试行教学改革,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旧存在。

很多教师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是比较少。

由于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特殊性,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教学效果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最后,在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的教材中,大多是静态的平面图形,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有着具体的认识,需要运用动态的立体图形。

但是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缺乏这方面的能力,这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也是极为不利的。

2.学生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般而言,小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相较而言是比较差的。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制作一些空间图形,但是实际完成操作的学生非常少。

同时学生对知识没有全面理解,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普遍存在,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较差。

此外,空间与图形的学习要求学生富有创新精神,在学习中培养空间观念。

但是从实际学习情况来看,很多学生都缺乏一定的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三、空间与图形教学教学策略与其它教学内容相比,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直观性与操作性,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会受到学生自身经验、空间观念、认知发展水平、内容的难度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研究和探索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策略。

1.提供丰富的现实情境,增强学生空间与图形的经验丰富的情景所承载的是生活中鲜活的问题,学生喜欢解决这样的问题。

所以“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利用与实际生活中的实物、实物图片,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是学生从这大量的表象中充分的感知图;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空间与图形问题,教学中应为学生选择和提供他们所熟悉的情境,使学生在现实问题的感知与操作过程中体会空间与图形,为形成空间观念打下基础。

《标准》中增加的新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如方位的认识,描述和绘制线路图等。

教学这些内容时,应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丰富学生的经验。

(1)发现生活素材《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而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可供数学学习的素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有效利用,以便更好地组织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例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们就搜集了很多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各种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上课伊始,教师一边拿出一些物体一边让学生说出物体名称并引导说出几何名称:如,牙膏盒——长方体,魔方——正方体,茶叶罐——圆柱体,乒乓球——球体等等。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在真实的生活背景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增加直接经验,启迪思维火花,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教学《周长》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制作动画,小蚂蚁爬树叶,画外音:我爬过的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树叶的周长。

让学生仔细观察小蚂蚁沿着树叶走一周的情景,然后说出自己对周长的感悟和理解。

然后出示另一个树叶图片,让学生在白板上描出树叶的周长,进而,出示红领巾图片、课桌图片,电视机图片,分别描一描红领巾、课桌面、电视机面的周长,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意义。

(3)结合生活实例生活实例是知识的源头活水。

生活原形与课本知识之间需要通过一件件实例进行联结与沟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搜集很多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在学生生活和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让教学合情合理。

教学《认识平面图形》一课时,在由“体”引出“面”以后,在学生初步建立了平面图形的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例,可以问学生:“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图形的”学生就能说出,国旗的面是长方形,粉笔盒前边的面是正方形,硬币的正反面都是圆形等等。

(4)激活生活经验基于经验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生活化最显著的特征,生活经验是学生感知的基础。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缩短文本感知与学生个体认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规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充分地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课前做的长方体学具的上、下、左、右、前、后6个面,然后让学生感受这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为后面学习表面积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5)回归生活实践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有效地实现数学和生活的沟通,注重引导学生将习得的“空间与图形”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回归于生活实践,并进行印证运用与发展。

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一课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巩固新知识的问题:学校计划新盖长15米,宽10米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的房高是2.8米,墙体厚2.5分米。

请你帮学校计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块砖?这样就做到了学以致用,使数学的思想方法真正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组织探究活动,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标准》在阐述“空间与图形”内容时,提出许多“探索”性的要求,如,“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等。

这些“过程性”目标需要运用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积累数学经验,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和方法,并且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因此,结合空间与图形内容,组织有效的探究性活动,为学生“做数学”提供背景和机会,是这个领域教学重要环节。

(1)提供“做”的空间有句话说,看见的容易忘,听来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好。

要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就要给学生提供“做”的机会,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甚至不惜多用时间让学生感受科学知识研究和探索的过程。

如关于“测量”,《标准》在2个学段都提出了具体目标,应当组织可操作的探究性活动来实现这些目标。

要为学生提供条件,让他们自己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式,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体验不同的测量方法,交流各自的测量结果和体会。

比如,学习《厘米》一节内容时,先组织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度,他们可能用各种不同的测量工具,用铅笔、绳子等测得课桌有6支铅笔长,有2根绳子多一点那么长等。

于是学生就能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厘米概念的基础上,亲自测量数学书的长和宽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

又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组织学生经历科学家探索公式推导的过程。

(2)指导“做”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正是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在“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中,尤其是要重视教给学生“做”的方法,否则,“做”就只能是一种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做数学”的方法:“画数学”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这么一道题:把两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厘米?有些学生脱口而出“40厘米”,学生光凭想象要回答这个问题,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要求拼割图形的周长,我们要求学生首先画一画,重点是要弄清周长由哪几条边构成。

如果光凭想象,学生的考虑一定会不周全,这时,通过简单的草图,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图形的直观形象相结合,不失为一种简洁、有效的学习方法。

“演数学”“量数学”“剪数学”“找数学”“拼数学”等等。

以上种种都不失为“做数学”的好方法。

在老师的努力下,我们的学生在“做数学”方面都能有所收获,甚至课间同学们还在“做”着有趣的数学。

(3)享受“做”的喜悦数学美客观存在。

较之艺术美而言,数学美是一种至上的、崇高的理性美。

而“空间与图形”知识就更显示了数学学科的一种独到的美。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更是关注让学生从中享受到“做数学”的乐趣,体验到“做数学”的成功喜悦。

在教学“对称图形”一课时,就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各样的图形,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起学习兴趣,然后再画对称图形,剪对称图形,找对称轴,画对称轴等等,就都迎刃而解了,在这样“做数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