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探讨

作者:席龙胜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27期

摘要: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决定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中国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新阶段,探讨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阐述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以及新形势下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教学能力;高校教师;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305-03

如今,高校的发展已经从注重规模扩张转向注重质量提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一项核心任务。2012年3月,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而在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紧密相关。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高等教育从“数量扩张”转向“内涵发展、质量提高”新阶段的迫切要求,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而现阶段各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存在诸多弊端,致使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不断加剧,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当前高校的迫切任务是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如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上来,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素质的总和。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是对高校教师胜任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教学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与基础教育教学不同,高校教学除了要传授学生已有知识外,还要引导和启发他们探索未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评思维精神。此外,高校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培养出满足社会不同需要的人才。基于高校教学工作的特点,教师教学能力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教材转化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教育环境的变化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应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教学执行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等。

二、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一)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的需要

近年来,教学质量逐渐成为制约高等学校发展的瓶颈,教育部2007年年初出台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受此文件精神影响,“提高质量”日益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而2010 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将提高质量视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由此看出,质量仍然是困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也表明,仅仅在高校内部或外部建立一个质量保障系统,并不能带来教育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制度仅仅是外因,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还必须抓住内因,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入手。

(二)培养大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也越来越快,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育使得大学生知识更新的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改变旧有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反映。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要求高校教师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而把知识传授放在第二位,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出大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参与课题研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结构改善的需要

2012年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当前的教育改革在不断推进,教学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教学实践探索的不断发展和不确定性启示我们,教学过程不必囿于固定的教学模式,也不存在所谓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应因时而异和因地制宜。这也表明了教学研究能力是高校教师必须持续不断加强的核心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唯此,教师才能在不断变革的环境中有效地把握高校的教学活动。在新的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的能力结构也应不断拓展,增加新的元素。

三、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一)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现状

自1999年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教师队伍不断扩大,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普通高校共有专任教师134.3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47%。由此

可见,青年教师数量几乎占据了高校教师的半壁江山,而近几年全国各高校快速发展中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引进的青年教师直接进入课堂,由于未受过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教学实践经验较为缺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的新要求,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于是,2011年在由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高校教师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呼吁,促进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发展已成为目前高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现阶段,中国高校仍然存在着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教师是照本宣科式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是管理者、命令者的角色,学生就是被动的接受者,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大大影响了高校教育质量。在新的高校教学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师应该转变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此时教师应充当学习者和合作者,据此,教师的能力结构也应拓展为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执行能力、与学生合作的能力、创造思维的能力、自我教学监控评价的能力。

2.教师教学自我监控意识较差。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一方面依靠外部的评价,一方面依靠教师自身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可是限于当前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高校教师更多地将教学当做一种任务去完成,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检查意识和调控能力较差。而教师更清楚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如果能够积极主动的检查、评价、反馈和控制,教学质量必将会提高。

3.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教学培训项目。目前,中国高校教师的培训重心一般放在了新进教师群体,而忽略了对已有教师的后续教育和培训。即使现有的培训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教师岗前培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一周;二是教师培训形式单一,一般只注重培训老师课堂讲授经验,无法满足不同学科教师的差异化需求;三是教师培训内容重形式,教育理论知识和学校各项政策的介绍,忽视教师教学实践,教育技术培训和教学技能培训。由于缺乏对高校教师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培训制度,较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4.缺乏以高校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发展机构。一直以来,中国在教师培训方面主要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式的教师培训体系,各高校被动地执行上级部门的行政指令,大部分高校的机构设置也比较笼统,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如人事处下属的师资科负责全校师资队伍建设和规划工作;教务处下属的教学研究科主要负责教师教学奖项的评选以及新进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二者之间存在职能交叉,都对教师教学提供支持和服务,但发挥的作用都有限。因此,亟须对现有的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以高校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发展机构,专门为教师教学发展提供各项支持和服务。

5.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中国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表面上形式多样,实际上比较单一。如大部分高校的教学评价体系看似包括了领导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和学生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