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三)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2018届高三10月百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4.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
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这反映了诸子百家A.在理论上求同存异 B.有相互融合的特点C.均为稳定统治服务 D.最终达到殊途同归25. 观察下列表格,据此可知A.国家政局稳定已不需要设置太尉B. 汉初为加强皇权太尉省置无常C.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D.当时各地封国削弱了中央集权26. 曹操父子建立的曹魏政权,在改革选官制度时,,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曹魏政权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
这表明曹魏实施的九品中正制A. 在执行过程中标准发生了变化B. 相对于察举制具有历史进步性C. 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D. 有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意图27. 清雍正元年,明令以银两支付官俸:“米每石,自五钱至一两;豆每石,自五钱至九钱七分;草每束,自三厘至九厘二毫不等。
均照从前额定各地方价值,折给官兵,自行采买。
”之后,用银两支付俸给的范围扩大了。
据此可推知A.官员腐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B.货币赋税已取代了实物赋税C.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俸禄改革D.为强化集权克扣地方的军费28. 下面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官办和商办企业情况登记表。
据此表可知,商办企业A.面临的发展阻力逐渐减小B.仍未摆脱官办企业的束缚C.成为当时近代社会主导力量D.其规模逐渐超过官办企业29. 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就是想瓜分中国,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也是实行瓜分的有利时机,但在《辛丑条约》中却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
这说明A.义和团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B.列强“以华制华”方针失效C.列强最大化维护在华利益D.中国民族危机逐渐趋于缓和30. 1917年3月,陈独秀在《答俞颂华(宗教与孔子)》一文中指出:“中外学说众矣,何者无益于吾群? 即孔教亦绝非无可取之点,惟未可以其伦理学说统一中国人心耳。
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卷
历史 第1页(共8页) 历史 第2页(共8页)2018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吕氏春秋•勿躬》中载,管仲对齐桓公说:“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重贵富,臣不若东郭牙,请置以为大谏臣。
”材料表明 A .中国古代谏官制度已初具规模B .管仲拒绝齐桓公封其为相C .当时谏官起规劝国君过失作用D .管仲建议制定君臣等级序列2.我国出土的秦汉时期的铁农具,河南省达960件,远超过排第2位的陕西省的111件,四川省和湖南省出土的铁农具分别为54件和49件。
这表明秦汉时期 A .炼铁技术发展较迅速B .铁农具已在各地推广C .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D .农业生产成就较突出3.自曹魏以后,九品中正制取代两汉的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在最初荐举职官时是由政府官员与民间人士共同评定,但后期遭到门阀世族控制。
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 A .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B .不能简单定性为消极制度C .荐举职官时具有随意性D .不利于势族的特权垄断4.唐太宗说:“国家纲纪,唯赏与罚”,“为国之要,在于进贤退不肖,赏善罚恶,至公无私”。
然而,他又认为:“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
”这表明唐太宗 A .主张把法与德礼结合起来B .认为法律不能作为治国长计C .认识到仁政与法治不相容D .认为长久统治应弃法治行仁义5.《本草纲目》中写道:“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
2018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Ⅲ卷)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图7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材料提到大量的墓葬中发现铁器实物,并未说明是铁制农具,因此A的结论无法得出。
新疆发现地与中原发现地并未连接成为整体,无法体现联系紧密,故B错。
铁器出土多,无法证明冶铁技术普及,因为可能是利用自然陨铁制作而成的,材料中明确给出了提示,故C错。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因此铁器的使用可以反映社会发展程度,D 选项正确。
25.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宰相人数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 8中级官员15 10低级官员12 8无官职记录24 36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北宋门第影响巨大,但到了南宋,无官职记录的占了一半以上,说明宰相任职受门第影响甚微了,因此A错。
北宋宰相受门第影响很大,但到了南宋,祖上无官职记录的占了主流,反映出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B正确。
C选项根据材料无法体现。
宋代是科举制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宰相等官员都要经过科举考试,D错。
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解析:受大一统政治体制的影响,“源于”一次说法错误,故A错。
很多药学专注都由朝廷主持官修或者颁行,推动了药学的发展,因此B正确。
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卷(全解全析)
历史 第1页(共7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2018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全解全析1.2.【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河南、陕西、四川、湖南出土的铁农具情况可知,有些地方发展水平较高,而有些地方发展水平较低,故C 项正确。
仅从铁农具数量无法得出炼铁技术的发展情况,可排除A 项。
仅凭这四个省的情况,不能得出铁农具已在各地得到推广,可排除B 项。
仅凭秦汉时期的铁农具情况,无法得出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成就突出,可排除D 项。
3.【答案】B【解析】九品中正制初期在荐举职官时由政府官员与民间人士共同评定,少了一些随意性,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我们不能简单把它定性为消极制度,B 项正确,C 项错误。
A 项说法错误。
九品中正制后期遭到门阀世族控制,D 项说法错误。
4.【答案】A【解析】由材料“国家纲纪,唯赏与罚”“赏善罚恶”可知,唐太宗主张赏罚结合,认识到了法律作为统治工具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时他指出“任法御人”是不可取的,还需要“以仁义为治”,故A 项正确,C 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否定法律对治国的重要意义,只是认为不能“任法御人”,排除B 、D 两项。
学科~网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科技成就。
材料“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体现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践经验总结的特点,故D 项正确;A 、B 两项材料中未体现;材料只是说是帝王的秘籍,并不是说服务帝王,故C 项错误。
6.【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逐步传入中国,为了维护统治,清政府内部的一些开明官员开始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此情况下胡聘之在山西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故A 项正确。
B 项说法错误;胡聘之的举措对山西。
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历史卷(全解全析)
文科综合历史第1页(共6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2018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文科综合历史·全解全析242526272829303132333435DBBABBDCBCAC24.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A 项错误。
宗统和君统只是贵族间相互关系的两个方面,没有拓展到平民,B 项错误。
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同时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D 项正确。
26.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时期的经济。
表格显示农税收入和农税占总税的比重降低,不符合“重农”的作用,A 项错误。
分析表格可知,至道十年、熙宁十年宋朝的赋税总收入中,农税的税额和农税占总税的比重总体减少,而商税收入和商税占总税的比重则大幅度上升。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坊市制度被打破,草市、夜市崛起,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导致商税收入和商税占总税比重上升,B 项正确。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C 项错误。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表格反映的是北宋时期的赋税状况,D 项错误。
27.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都察院。
材料表明,但凡国家政事的得与失,军事与民生的利与弊,十三道监察御史都应该直言不应该回避。
当国家有重大政事的时候,应该集合到朝廷积极参与讨论,即监察御史可参议军国大政,A 项正确。
司法权侧重对案件和罪犯的审判,材料中没有体现,B 项错误;材料的侧重点不在纠察百官和行使监督权,而是积极参与国家大事决策的讨论,C 、D 两项错误。
28.B 【解析】材料讨论的是部分民众的落后思想观念对经济近代化的消极影响,并未涉及抵制列强侵略,A 项错误。
建设新式产业与交通和开矿是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表现,但与此同时,部分民众将西方的先进技术成果视为敌人,盲目抵制西方文明,影响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及本国经济的发展,存在思想文化落后阻碍近代化的情况,即思想近代化与经济近代化的发展不同步,B 项正确。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文科综合历史(三)(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三)本试题卷共26页,46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A. 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B. 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C. 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D. 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答案】B【解析】根据“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表明孔子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和经世济民情怀,反映了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并非“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即作为君子应该具备的人格,不属于“政治主张”,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无法体现“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排除D。
点睛:思想文化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面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社会现实,孔子主张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希望匡正社会秩序,体现孔子经世济民的情怀。
3月2018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历史卷(正式考试版)
历史试题 第1页(共4页) 历史试题 第2页(共4页)绝密★启用前|学科网试题命制中心2018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文科综合·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可垦而未垦之地),也在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
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 B .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 C .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 D .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25.近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四次发现西汉时代存在麻纸的事实,证明我国在西汉时代就已经发明造纸术。
但出土的西汉麻纸,没有一张是写过字的,并且直到东汉初年,人们主要书写工具仍是竹简。
对此最合适的推论是麻纸A .推广难度较大B .未被用于书写C .没有竹简方便D .出土数量巨大 26.北宋王安石变法时,作为宰相的王安石主要负责行政事务,而枢密使则由反对新法的文彦博担任,结果两人在一些事务上,往往持不同意见,这时就需要宋神宗来裁决。
这反映出宋代用人的特点是 A .分化事权 B .权力相互牵制 C .强化皇权 D .减少决策失误 27.下表为中国茶叶、生丝出口数量统计表。
(单位:担)该表反映了A .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范围逐步扩大B .种植区扩大促进丝茶出口增加C .中国丝茶在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D .中国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28.1903年,中国出现了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两种政治价值取向。
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历史卷(参考答案)
文科综合历史第1页(共3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2018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教育有相当规模的发展。
(6分)启示:要重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前提;政府要重视和推行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扶持各种形式的大众教育的发展;教育与科技要紧密结合。
(9分,任答3点即可)示例2论题: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民族意识初步觉醒。
(2分)阐释: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遭受了空前的民族灾难。
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甲午战争之前,只有少数先进分子开始有所觉察。
甲午战败、马关之辱以及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使中国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
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主张向日本学习,进行变法,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动革命运动,以期改革政治制度,挽救民族危亡。
示例3论题:五四运动时期民族意识进一步增强。
(2分)阐释: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期间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10分)示例4论题: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2分)阐释:20世纪30年代,日本相继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亡国灭种的绝境之中,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实现第二次合作,同时得到国内其他爱国党派的全。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从铁农具出土的分布范围看,春秋早期仅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中晚期已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
这说明此时期A. 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B. 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C. 冶铸技术取得巨大进步D. 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答案】A【解析】铁农具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从材料信息来看,不同地区采用铁农具进行农业生产的时间不同,因此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也有早晚之分,即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
故答案为A项。
材料没有涉及兼并战争,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没有反映冶铸技术的进步情况,没有涉及牛耕的工作方法,排除C、D项。
2.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世家子弟入仕致使政局动荡不安B. 举孝廉成为政府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C. 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D. 察举制逐步催生出社会中的门第【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权门请托”“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可以看出,在察举制的实行过程中,世家大族已逐步控制被举荐为官的途径。
故答案为D项。
材料没有反映“致使政局动荡不安”,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材料没有反映朝廷的态度,排除C项。
3. 下表为唐代过所与公验制度的比较。
一一据《唐代过所研究》等据此可知,唐代A. 工商业的兴旺繁荣B. 路证勘查权责不明C. 人身控制较为严格D. 藩镇割据愈演愈烈【答案】C【解析】从“过所”和“公验”的勘发机构和行用范围来看,过所对民众出行的限制更为严格。
五代时期过所制度逐渐被废止,公验成为路证文书的主要形式,而唐朝时期公验与过所并行使用,因此可以看出唐朝时期的人身控制较为严格。
故答案为C项。
材料没有涉及工商业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路政勘查的权利与责任,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藩镇割据状况,排除D项。
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历史卷(全解全析)
文科综合历史 第1页(共5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2018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文科综合历史·全解全析24.C 【解析】依据“周代”“逸周书”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内容,与封建专制制度无关,故A 项排除;材料中“王及公、侯、伯、子、男、甸、采、卫、大夫,各居其列”反映了周的列位等级,“凡邦国大小相维,王设其牧”意为大凡邦国,都是大小相维系,周天子设置牧伯,制定他们的职事,凭他们各自的能力,制定他们的贡物,依他们各自所有。
综合分析可知,材料强调了在西周分封制下存在严格的等级秩序,C 项正确。
诸侯之间无政治隶属关系,故B 项排除;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朝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 项排除。
25.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实行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察举制使社会与政府共人事进退之权,无异于政府把人事权公之于社会,不仅使士人不能脱离社会,而且调剂了大一统的专制气氛,故C 项正确;A 、B 两项叙述虽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秦朝时已完成了大一统,D 项错误。
27.C 【解析】材料叙述了明朝重大事项须经廷推、廷议,六科给事中的看法甚至影响奏折的退还,内阁也经常出谋划策。
这说明明朝专制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故C 项正确。
“政治民主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 项排除;B 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D 项“重大变革”说法错误。
28.A 【解析】该学者从中日双方黄海海战作战目的的角度分析中日海战的结果,得出与教材完全不同的结论,可见,研究者的视角是导致历史结果差异的主要因素,故A 项正确。
B 项说法错误,故排除;史料占有固然重要,但材料强调的是研究者的研究视角,排除C 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研究者的主观臆断,且D 项说法错误,排除。
29.D 【解析】材料“不简单抛弃传统”“实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说明康有为想利用传统来达到改良政治之目的,故D 项正确。
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历史卷(全解全析)
文科综合历史 第1页(共6页)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24.【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商朝的分封没有直接派人进行管理,而西周则是派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到各地去,建立诸侯国,直接进行统治,这有利于西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答案选A 项。
B 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
分封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的间接管理制度,排除C 项。
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制,排除D 项。
25.【答案】B
【解析】材料中“提交经营商业活动的申请”“通行证”“许可证”等信息表明,唐朝重视对商业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但并未体现重农抑商,故B 项正确,D 项错误。
材料只是指出经商必须向官府申请并取得过所和公验,并未涉及打击无证经营的行为,排除A 项。
材料没有体现商业活动的“范围和规模”,可排除C 项。
2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将纲常伦理与政治相结合,意识形态与政治相统一,丁忧制强调了纲常伦理中的忠孝观念,故C 项正确。
“加强对官吏的考核”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 。
材料没有反映选官制度的问题,并且清代实行的是科举制,排除B 。
西周的礼乐制度强调等级森严、贵贱分明,与材料丁忧制度无关,排除D 。
28.【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在南京城被包围后,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的授命“杀掉全部俘虏”,故A 项正确。
南京大屠杀的对象包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可排除B 项。
C 项材料未体现。
材料没有体现“长期预谋”,排除D 项。
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第三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第三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4.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大黄金时代中的平民却可重新获得知识技能,爬到贵族地位,担任政府官员和累积财富。
”这种变化产生的政治背景是A.西周建立起分封制度B.分封制度走向了崩溃C.郡县制在全国被推广 D.实现了“大一统”局面25.据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统计,甲骨文字数分类如下表:材料说明,殷商时代A.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B. 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C. 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D. 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26.魏晋时期势力极盛的门阀士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
他们有的主张自然是本,名教(儒学)是末;有的更是猛烈地批判名教礼法。
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思想格局的重大变化 B.集权政治的控制力减弱C.社会精神信仰的全面缺失 D.面临重建封建信仰的任务27.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重要产粮区B. 南北方经济地位逐渐趋向平衡C. 粮食大量进入市场成为主要商品D. 南北地区之间的商业联系加强28.19世纪60年代,广东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香港,再运回广东。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洋货质地好更受欢迎 B.为洋务企业筹措资金C.国货较洋货税负更重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29.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
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
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與论的广泛支持。
这—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 政府枳极推行重商政策B. 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C. 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 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30. 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虽然作战失败了,但是……它改变了中日战略轴线……中国决心以更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3卷历史(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卷一、单选题1.(题文)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2.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宰相人数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 8中级官员15 10低级官员12 8无官职记录24 36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3.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4.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5.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6.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7.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2018年全国三卷历史试题和答案详解(打印版)
46.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
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
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
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教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
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
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
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
——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6分)47.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
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
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
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