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5单元《对花》【教学】
《对花》音乐教案
《对花》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对花》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2. 能够感受和理解音乐所传达的情感;3. 能够演奏《对花》的简单乐谱。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对花》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2. 学会演奏《对花》的乐谱。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准确表达音乐传达的情感;2. 学会演奏《对花》中的乐谱。
四、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2. 乐谱复印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欣赏过的一首音乐,让他们描述这首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情感和印象。
进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音乐作品《对花》。
2. 学习音乐作品《对花》的背景和特点介绍《对花》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创作目的。
指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作品,感受其中传达的情感,并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曲调、速度和表现手法以达到理解的目的。
3. 学习音乐作品《对花》的乐谱向学生展示《对花》的乐谱,并简要讲解旋律、音符、节拍和连线等基本的乐谱元素。
然后,通过逐小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并且学会演奏这首音乐作品。
4. 音乐欣赏与情感表达结合教学过程中对音乐的解析和学习,引导学生再次欣赏《对花》这首音乐作品,让他们感受并理解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并鼓励他们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感,如绘画、写诗等。
5. 演奏音乐作品《对花》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演奏。
首先,要求学生按照乐谱进行个别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演奏自己的部分。
然后,分小组进行合奏,最终整合全班的演奏成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音乐作品《对花》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他们将音乐所传达的情感运用到生活中。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们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对花》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理念,扩展他们对音乐的理解程度;2. 引导学生们创作属于自己的乐曲,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音乐才能。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2. 评估学生对音乐作品《对花》的理解和感受;3. 评估学生对乐谱的掌握程度和演奏技巧。
《对花》教案
《对花》教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着熟悉的旋律江苏民歌《茉莉花》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 揭示“花”的主题。
(由熟悉的本地区民歌引出花的主题)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个地区的民歌吗?(江苏)它的歌名谁知道?(茉莉花)这首歌曾在2002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唱响,她代表中国向各国健儿发出邀请。
2. 聆听歌曲《对花》。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歌,歌名就叫《对花》,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情绪和内容。
3. 介绍歌曲背景。
师:这首歌是我国河北省的一首民歌,表现了一种淳朴的民风。
4. 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小声跟唱。
5. 教师伴奏,学生跟唱歌曲。
6. 学生小组自由练习,并演唱歌曲。
7. 小组展示,学生进行评价。
对花教案初中
对花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对花》。
2. 理解《对花》的内容,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教学重点:1. 朗读和背诵《对花》。
2.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 课文《对花》的文本。
2. 相关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春天的相关知识,如春天的季节特征、春天的花等。
2. 提问:你们对春天有什么印象?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诗人杨万里,包括他的生平、创作背景等。
2. 展示《对花》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
三、课文讲解(20分钟)1. 讲解诗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桃花扇底江南水”、“杏花疏影里”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3.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思想感情,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赞美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春天的感受。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花》的意象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自然,多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的背景、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理解《对花》的内容。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进行了朗读和背诵练习,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了对春天的感受。
整体来看,学生对《对花》的理解和感悟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人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对花》音乐教案)
5《对花》音乐教案)音乐教案:《对花》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对花》音乐,培养对美的感受能力;2.学生能够掌握该曲的基本节奏与旋律;3.学生能够通过合奏的方式,培养音乐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对花》音乐欣赏;2.《对花》的旋律与节奏;3.小组合奏。
三、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播放《对花》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音乐。
过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这首音乐的感受与想象。
欣赏《对花》:教师再次放映《对花》音乐,学生请边听边观看音乐视频。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观察细节,了解音乐中表现的意境和情感。
探究节奏:教师和学生一起拍手,感受《对花》的节奏。
将节奏分解,教学生使用敲击乐器或桌面模拟节奏,分别模仿琵琶、笛子的节奏,培养对不同乐器的认识。
学习旋律:教师将《对花》的简谱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跟读简谱,同时口唱节奏。
教师用钢琴示范旋律,学生跟随唱。
合奏: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种乐器,例如钢琴、铃铛、木琴等。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对花》的节奏和旋律,进行小组合奏。
合奏前,每个小组进行排练,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
排练结束后,每个小组在全班面前进行展示。
巩固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分享彼此对于音乐的感受与体会。
同时,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给学生鼓励和肯定。
四、教学延伸与拓展:1.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创作《对花》的变奏曲;2.学生可以尝试用各种家庭乐器合奏《对花》;3.学生可以自己编写《对花》的歌词,进行唱歌表演。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与理解程度;2.学生在合奏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3.学生对于节奏与旋律的掌握程度;4.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音乐播放设备;2.桌上敲击乐器;3.简谱;4.钢琴。
七、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增减教学时间,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在音乐中展示自己的特长。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5《对花》优质教案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5《对花》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对花》歌曲的演唱技巧,能正确、流畅地演唱歌曲。
2. 使学生了解《对花》歌曲的歌词内涵和音乐结构,理解民间音乐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演唱技巧,如滑音、颤音等。
重点:《对花》歌曲的歌词内涵、音乐结构及民间音乐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纸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民间对歌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民间音乐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学唱(10分钟)(1)教师示范演唱《对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音准及特殊演唱技巧。
3. 歌曲分析(15分钟)(1)分析歌曲的歌词内涵,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分析歌曲的音乐结构,如曲式、调式等。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句,讲解其演唱技巧和音乐特点。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对花》歌词2. 黑板右侧:歌曲结构图、民间音乐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练习演唱《对花》,注意滑音、颤音等特殊演唱技巧。
2. 答案:学生通过课后练习,能正确、流畅地演唱《对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对花》的演唱技巧掌握程度,以及对民间音乐特点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间音乐形式,如山歌、小调等,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歌曲的演唱技巧,特别是滑音、颤音等特殊技巧。
2. 歌曲的歌词内涵和音乐结构分析。
3.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一、歌曲的演唱技巧《对花》作为一首民间歌曲,其演唱技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特别是滑音、颤音等技巧的运用,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也是表现歌曲韵味的关键。
《对花》教案
《对花》教案教案:《对花》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中对花的描写,增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 能够准确朗读诗歌,感受文字中的美感。
3. 培养学生对花卉的观察力和细致感受力,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对花》的一份课文。
2. 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三、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 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幅以花为主题的画作,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花的美丽之处。
2. 导入话题:教师用诗歌《对花》来进一步引发学生对花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Step 2:诗歌赏析1. 展示诗歌:教师呈现诗歌《对花》的的诗歌内容,同时播放音频,让学生朗读诗歌。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诗中描写了怎样的花朵?花朵有怎样的特征?花朵给人的感受是什么?3. 集体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分享给全班。
Step 3:观察实践1. 花朵观察:学生在课后观察、采集各种花朵,记录花朵的颜色、形状、芬芳等特征。
2. 学生汇报:学生分小组汇报自己的观察成果,并展示所采集的花朵。
Step 4:综合讨论1. 花朵的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花朵美的讨论,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花的感悟和赞美。
2. 学生表演: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花的感悟,编写小品或诗歌,进行表演或朗读。
Step 5:课堂总结1. 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感受,强调对花的观察与赏识的重要性。
2. 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多关注身边的自然,增强对美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表现:教师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等。
2. 学生的作品和表演:教师对学生的诗歌、小品表演等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后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诗中对花的描写,而且能够准确地朗读诗歌,感受文字中的美感。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综合讨论,培养了对花卉的观察力和细致感受力,提高了美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对花》音乐优秀教案
《对花》音乐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对花》章节。
《对花》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间歌曲,歌曲以对唱形式展现了鲜花的美丽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歌曲学唱、对唱技巧、音乐欣赏、节奏练习及创作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对花》的旋律、节奏及对唱技巧,提高音乐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唱技巧的掌握,音乐节奏的准确表现。
教学重点:《对花》歌曲的学唱,民间音乐特色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钢琴、音乐教材、PPT、节奏卡片。
学生准备: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种类的鲜花,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鲜花的认识,进而引出《对花》歌曲。
2. 歌曲学唱(15分钟)a. 教师示范演唱《对花》,学生跟随学唱。
b. 分组练习,男生一组,女生一组,进行对唱练习。
c. 教师针对学生演唱情况进行指导,纠正音准、节奏等问题。
3. 例题讲解(15分钟)a. 分析《对花》的节奏特点,进行节奏练习。
b. 选取歌曲中的典型乐句进行讲解,分析旋律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自主练习歌曲,熟悉旋律和节奏。
b. 教师挑选学生进行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5. 创作实践(10分钟)a.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段对花对话。
b. 各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评价、学习。
b.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首关于鲜花的创作。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对花》2. 歌曲特点:民间歌曲,对唱形式,节奏明快3. 重点节奏:X X X | X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鲜花为主题,创作一首歌曲或一段对话。
2. 答案示例:学生创作的歌曲或对话,要求符合音乐节奏,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唱《对花》,使学生了解民间音乐特色,提高音乐素养。
《对花》教案
《对花》教案导语: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对花》这首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对花》的意境和表达方式;2. 掌握重要词汇和诗句的理解;3.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赏析能力;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素养。
二、教学准备1. 复印本诗歌《对花》给每位学生;2. 准备一些与自然景物相关的图片,如花朵、绿叶等;3. 准备一些花卉制成的装饰品,如花环、花束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花卉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花卉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美?自然美与人工美有何区别?(二)诗歌欣赏(15分钟)1. 教师将诗歌《对花》分段朗读,让学生跟读。
2. 学生自行阅读诗歌,并思考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意境。
3.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共同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三)词汇学习(10分钟)1. 教师解释诗中较难的词汇,如“踟躇”、“凝神”等,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其在诗歌中的意义。
2. 学生通过词汇教学,扩大词汇量,提高理解能力。
(四)写作训练(15分钟)1. 学生根据对诗歌的理解,撰写一篇关于自己所欣赏的花卉或自然景物的文章。
2. 学生可以运用刚才学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五)展示与赏析(10分钟)1. 学生相互交流,展示各自所写的文章。
2. 学生互相欣赏,给予对方表达中的优点和改进意见。
(六)延伸活动(15分钟)1.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花卉装饰品制作,如花环或花束,展示自己的创意和美感。
2. 学生赋予作品个性化的名称,并通过口头表达介绍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总结通过对《对花》这首诗歌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增加对自然美的感知和理解,还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素养。
同时,通过展示和赏析,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本文共计877字)。
《对花》音乐教案)
《对花》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及其特征。
2.学习《对花》这首中国传统音乐的曲式、旋律、乐器以及表演风格。
3.能够合理运用音乐元素制作简单的编排。
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性认知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对花》的曲式结构和表演风格。
2.掌握乐曲中的基本乐器和音色。
3.培养学生的演奏合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放一段中国传统音乐的录音,并向学生解释这是中国的传统音乐,强调其特征。
2.问学生是否感觉到这种音乐很独特,有一种古韵的感觉。
3.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兴趣。
步骤二:欣赏音乐《对花》(10分钟)1.放《对花》的音乐录音,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曲调和节奏。
2.观察乐曲中的乐器和演奏者的动作,了解其表演风格。
步骤三:学习乐曲的曲式和乐器(20分钟)1.让学生观察《对花》的乐谱,了解其曲式结构。
2.教授《对花》的简谱,让学生跟着唱。
3.介绍乐曲中的基本乐器,如二胡、琴、笛子、锣等,并播放乐曲中各个乐器的独奏部分。
步骤四:理解乐曲特点并进行合奏(25分钟)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乐曲《对花》的特点,如音色、节奏、旋律等。
2.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演奏一个乐器的部分,而后整合起来进行合奏。
3.指导学生注意演奏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步骤五:编排表演(25分钟)1.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可以自由选择一个乐器进行创编。
2.让学生设计乐曲的编排,包括曲子的开始、高潮和结束部分。
3.指导学生用乐器的演奏方式和身体动作来表现编排内容。
4.监督学生的排练,并进行后期演出。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对《对花》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检查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和演奏能力。
3.评估学生在编排表演中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五、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奏风格和历史背景。
2.组织学生学习更多的中国传统乐曲,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3.鼓励学生参与学校音乐节或文艺晚会,展示自己的才艺。
《对花》教案
《对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中国戏曲——黄梅戏,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2. 有感情地演唱《对花》,并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
3. 通过学习《对花》,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戏曲,弘扬民族文化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有感情地演唱和表演《对花》。
2. 难点:创编动作表演《对花》,一字多音的演唱。
三、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课件、脸谱。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黄梅戏经典唱腔,营造戏曲氛围。
2. 学习《对花》
(1)介绍歌曲背景,讲解歌词含义。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3)学生练习演唱,教师指导。
3. 创编动作表演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动作。
(2)进行表演,互相评价。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关注中国戏曲文化。
初中音乐对花教案
初中音乐对花教案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对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合作、分组练习、个人展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对花》的演唱,了解歌曲背景及特点,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
二、教学重点1. 歌曲《对花》的演唱技巧。
2. 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歌曲《对花》的高音部分。
2. 音乐理论知识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欣赏民间歌曲《对花》,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歌曲学习:分析歌曲《对花》的结构、旋律特点,讲解歌曲背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声音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歌词创作: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歌曲《对花》的旋律,创作新的歌词,展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创新能力。
5. 个人展示:鼓励学生自愿上台演唱歌曲《对花》,展示自己的歌唱才华。
6. 音乐理论知识教学:讲解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如节奏、音高、和声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歌曲。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对花》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合唱《对花》的表现。
2. 学生创作的新歌词。
3. 学生运用音乐理论知识分析歌曲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歌曲《对花》音频。
2. 音乐理论知识教材。
3. 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4. 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5. 课堂投影仪。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对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5. 结合本土文化,深入挖掘歌曲《对花》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对花初中教案
对花初中教案一、教学内容1. 学习《对花》的歌词,了解其背景及寓意。
2. 学习歌曲的旋律,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
3. 分析民间歌谣的特点,感受地域文化差异。
4. 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演唱《对花》这首歌曲。
2. 了解民间歌谣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升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演唱《对花》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
2. 难点:理解歌词的寓意,感受民间歌谣的魅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了解《对花》的背景及寓意。
2. 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演唱,掌握歌曲的旋律。
3. 采用分组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欣赏不同地域的民间歌谣,感受文化差异。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对花》的背景及寓意。
2. 学习歌词,让学生跟唱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
3. 分析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掌握音高关系。
4.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5. 对比欣赏不同地域的民间歌谣,让学生感受文化差异。
6.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课堂小测。
六、课后作业1. 回家后练习演唱《对花》,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其他地区的民间歌谣,下节课分享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演唱《对花》这首歌曲,还能了解民间歌谣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同时,通过合唱练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升集体荣誉感。
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歌曲,为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奠定基础。
2024年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5《对花》优质教案
2024年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5《对花》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对花》。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对花》的旋律、节奏、和声及演唱技巧;学习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民间音乐特点;掌握歌曲的主题及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对花》的旋律、节奏、和声及演唱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对花》,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主题思想,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对花》的旋律、节奏、和声及演唱技巧。
难点:歌曲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民间音乐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花》。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介绍歌曲背景,让学生了解《对花》的创作来源和民间音乐特点。
(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引导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唱歌曲。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通过演唱技巧来表现歌曲的情感。
(2)每组派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逐一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跟随钢琴伴奏,独立演唱《对花》,老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对花》2. 歌曲背景:民间音乐特点、创作来源3. 歌曲分析:旋律、节奏、和声4. 演唱技巧:高音部分、情感表达5. 课堂小结:学习收获、改进方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对花》,并录制视频。
2. 答案:视频提交至老师邮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了解其他民间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学生了解并掌握《对花》的旋律、节奏、和声及演唱技巧。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5《对花》优质优质教案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5《对花》优质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对花》旋律、节奏和歌词。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认识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4.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一些特殊节奏和旋律掌握,以及歌曲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歌曲整体演唱效果和音乐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黑板。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与《对花》风格相近民族音乐,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特色。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名称?它属于哪个民族音乐?2. 新课导入(15分钟)介绍歌曲《对花》背景和创作特点。
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节奏和情感。
分析歌曲旋律、节奏和歌词,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细节。
3. 歌曲学唱(20分钟)分组教学,每组学习歌曲一个部分。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
针对学生演唱进行指导和纠正,强调歌曲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歌曲,提高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汇报演出(10分钟)每组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学生评价、提出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对花》2. 歌曲背景和创作特点3. 歌曲旋律、节奏、歌词分析4. 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对花》歌曲,并录制视频。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演唱情况进行评价。
2. 附加作业:解其他民族音乐特点,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发展,解不同民族音乐特色,提高音乐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民族音乐活动,如民歌比赛、音乐会等,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是歌曲《对花》旋律、节奏和歌词掌握,是歌曲情感表达,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度和兴趣。
2024年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5《对花》优质教案
2024年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5《对花》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对花》。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欣赏和分析歌曲《对花》的旋律、节奏、和声及演唱技巧;学习歌曲背景知识,了解中国民间对花音乐的特点。
具体章节内容:1. 歌曲《对花》的旋律、节奏、和声分析;2. 歌曲《对花》的演唱技巧;3. 中国民间对花音乐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歌曲《对花》的旋律、节奏、和声及演唱技巧;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对花》的旋律、节奏、和声分析;演唱技巧的掌握;2. 教学重点:歌曲《对花》的演唱实践;中国民间对花音乐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2.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中国民间对花音乐的录像,引导学生了解对花音乐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分析(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对花》的旋律、节奏、和声;(2)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3)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3. 实践环节(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实践;(2)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4. 背景知识介绍(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歌曲《对花》的创作背景;(2)学生了解中国民间对花音乐的特点。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跟随钢琴伴奏,独立演唱歌曲《对花》;(2)教师针对学生演唱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对花》2. 旋律、节奏、和声分析3. 演唱技巧4. 中国民间对花音乐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歌曲《对花》,并分析其旋律、节奏、和声特点;2. 答案:歌曲《对花》的旋律、节奏、和声特点已在本节课中讲解。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5《对花》优质精品教案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5《对花》优质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对花》。
本课内容包括歌曲《对花》学唱、欣赏和实践活动。
《对花》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歌曲,选自我国民间小调,歌曲以优美旋律,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5章第1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对花》旋律和歌词,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认识和热爱,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3. 通过对歌曲《对花》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歌曲《对花》旋律、歌词及演唱方法。
2. 教学难点:歌曲中装饰音、滑音等演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组春天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美好,引入本课主题——《对花》。
2. 新课导入(10分钟):介绍歌曲《对花》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歌曲民族特色。
3. 歌曲学唱(15分钟):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旋律和歌词。
4. 歌曲解析(10分钟):分析歌曲中装饰音、滑音等演唱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演唱歌曲。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练习,互相指导,提高学生演唱能力。
6.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歌曲《对花》歌词。
2. 黑板右侧:歌曲旋律简谱,标注装饰音、滑音等演唱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对花》,并录制视频。
2. 答案:学生提交视频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表现,针对学生演唱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解其他民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推荐学生观看民族音乐表演视频,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新课导入中歌曲背景介绍。
2. 歌曲学唱环节中学生跟随学唱。
3. 歌曲解析中装饰音、滑音等演唱技巧。
人音版音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对花教案
1. 作业布置:
(1)演唱练习:要求学生在家中独自或与家人一起演唱《对花》,录制视频并上传至学习平台,以便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2)音乐分析:要求学生分析《对花》的音乐特点,如节奏、旋律、和声等,并撰写分析报告,字数不少于200字。
(3)舞蹈动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家中学习《对花》的舞蹈动作,录制视频并上传至学习平台,以便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2. 音乐实践能力:通过演唱《对花》和舞蹈表演,锻炼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身体协调性,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3. 音乐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对花》的背景和文化,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和文化素养。
4. 音乐创新思维:通过对《对花》音乐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新热情。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想法和解决方案。这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
最后,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学生们通过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锻炼了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同时,其他学生的提问和点评也促进了互动交流,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
②《对花》对后世音乐的影响
③《对花》的音乐创新与突破
6. 学生学习效果与反思
①掌握《对花》的演唱技巧
②分析《对花》的音乐特点
③学习《对花》的舞蹈动作
④了解《对花》的背景与文化内涵
⑤探讨《对花》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⑥提高音乐学习兴趣与动力
⑦培养音乐学习习惯与自主学习能力
八、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对花》的背景、创作过程、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书籍或文章。
(4)背景资料查阅:要求学生查阅《对花》的背景资料,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等,并撰写报告,字数不少于300字。
第五单元戏曲撷英欣赏《对花》教案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kuo)、“么”(mo)等,唱准,体会其风格韵味。
8、戏曲第一句将“田埂下”截为三小段:,
,各个击破,再连起来唱。
注意第一节后面休止符完全挺住,唱出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开始的节拍重音,再连贯演唱,全局要唱出韵味,说明戏曲中常用的拖腔。
9、演唱《对花》时,陶金花唱的第一句可不可以改成两人合唱,为什么?
小组回答:可以,因为第一句是交代人物、地点和事件的,还没开始猜谜。
集体演唱第一句,然后分组对唱二、三句,体会前后不同的表达功能。
10、单独学唱长串衬词部分
长长的衬词乐句“呀喝儿呀嘚儿喂呀嘚喂呀”在此起什么作用?能不能去掉?
小组回答:起到间奏的作用,更是表现出猜谜时,一连串的问题之后需要留出好好思考的时间,还有日常说话时“卖关子”、迟迟不说最后一句的感觉,非常贴切、有趣。
如果去掉衬词,整个唱段就显得太平淡了。
这也是黄梅戏起初作为民间小戏的风趣、活泼的基本特点所在。
分组演唱猜謎部分,合唱最后的衬词长句,体会其内在表达逻辑和韵味。
京剧的形成
京剧作为我们的国粹,虽然形成于北京,但它并非土生土长的北京戏。
乾隆年间,为了给乾隆祝寿,四大徽班进京,融合了昆曲、汉戏、徽剧的精华,结合了北京的语言特点,形成了京剧。
豫剧
代表人物:常香玉、马金凤。
豫剧的特点: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
平词
正本戏中的主要唱腔,常用大段的叙述、抒情,韵味丰富,如行云流水。
花腔
以演小戏为主,富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
多用“衬词”如“呼舍”、“喂却”之类。
第五单元戏曲撷英欣赏《对花》教案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2
小组回答:对唱,
5、在黄梅戏中我们称为:6、你觉得这首歌的唱词除了之前说的有衬词以外有什么特点?(诗情画意还是贴近生活化?)
小组回答:歌词还采用了地方语言,生活化,简单质朴。
7、你觉得旋律是平稳的还是婉转的?
小组回答:婉转
九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五单元 戏曲撷英对花
教学
目标
1、学生通过学唱、欣赏黄梅戏选段《对花》,能随音响模仿表演唱《对花》的第一部分;能够感受和体验黄梅戏唱腔的风格特点,并在指定戏曲种类唱段中听辨出黄梅戏唱段。
2、学生通过欣赏、聆听、模仿等方法探究黄梅戏的风格特点,通过师生合作、实践来进行黄梅戏创编活动。
3、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文化传承予以认同,进而能进一步关注中国戏曲音乐。
教学
重点
行腔和润腔的准确演唱
教学
难点
感受和体验黄梅戏唱腔的风格特点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情境导入:
播放图片
新授课:
作品分析
1、完整初听黄梅戏《对花》,说一说这首歌的情绪总体给你一种什么印象?
小组回答:欢快、活泼
2、你觉得最能够体现这一情绪的、最有趣的乐句是哪一句?
小组回答:嘚儿喂呀、、、
3、衬词衬句:这句唱词有没有实际意义呢?(
小组回答:没有,我们叫它衬句,前面一系列的排比问句后,还给人以迟迟不说的感觉,增添了这首歌的趣味性。黄梅戏唱词中多采用衬句衬词来扩大音乐结构,使短小的乐句变得丰富起来。
8、你认为最能体现旋律婉转的乐句有哪些?
小组回答: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的结尾。在黄梅戏中我们称它为“行腔”,犹如行云流水般连贯流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版音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对花》教学设计
3.《对花》的演唱有什么特点?
A、淳朴流畅、明快抒情、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你认为这首歌采用哪种演唱形式更为合适?试着唱一唱。
感受独唱与对唱的区别。
对唱。
4、下面两幅图是黄梅戏《打猪草》中的那两个人物?他们分别属于什么行当?
人物:(金小毛)(陶金花)
行当:(生)(旦)
练习:
1.学唱《对花》。
(1)自由熟悉歌词,跟唱全曲。
(2)轻唱歌曲,提出有困难的乐句。
(3)跟随视频完整演唱一遍。
(4)变换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
2.用方言念对白
呀的呀得儿喂
3.歌词反映了什么样的生活情趣?
4.表演戏曲
①分角色扮演。
②分组演绎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