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赏析

合集下载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文解释: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词语解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杜甫《蜀相》原文及赏析

杜甫《蜀相》原文及赏析

蜀相[唐]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分类标签: 唐诗三百首怀古诗咏史诗忧国忧民作品赏析【注解】: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韵译】: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评析】:这是一首咏史诗。

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

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

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

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

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

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简析】: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并寄予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

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

然而诗又分明自祠写起。

何也?盖人物千古,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

因武侯祠庙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

但在学诗者,虚实宾主之间,诗笔文情之妙,人则祠乎?祠岂人耶?看他如何着墨,于此玩索,宜有会心。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

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这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

有人说:“那首联是起,此颔联是承,章法井然。

蜀相(杜甫)原文及赏析

蜀相(杜甫)原文及赏析

蜀相(杜甫)原文及赏析蜀相(杜甫)原文及赏析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作广泛而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其中一首备受赞誉的诗篇是《蜀相》。

下面将为大家呈现该诗原文及赏析。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以杜甫对刘备、诸葛亮及巴蜀的景仰之情为主题,描写了巴蜀伟人被忠义所感动,并表达了他们因车胤、石广元、李冰、郑成功等英烈的事迹而激励人心的情感。

在诗的开头,我们看到了“丞相祠堂何处寻?”这句话。

这是对诸葛亮的追思和致敬。

他在文中描述了一幅神圣庄严的图景,暗示着丞相祠堂庄重肃穆的气氛。

接着,诗人描绘了诸葛亮的外貌特点,如“锦官城外柏森森”,形容其仪表高雅庄重。

接着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描述了蜀相对人民的关怀和爱护,以及他优秀的政治才能。

然后,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来表达了诸葛亮在务实和求贤过程中的艰辛。

这句话也强调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紧接着的“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则表明诸葛亮为国家贡献了大量心血,竭尽全力才能治理国家。

最后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展示了诸葛亮牺牲自己的身家性命为国家的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这里的“英雄泪满襟”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为国家事业牺牲个人的深深敬意。

整首诗以较为简练的文字表达了杜甫对刘备、诸葛亮的景仰,通过真实的描写开启了读者对巴蜀伟人的赞美之门。

这首诗具有感人肺腑的情感,赋予了人物以无尽的魅力。

蜀相(杜甫)这首诗无论在诗学上还是文化内涵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其深沉的思想和优美的诗文形式,唤起了人们对历史英雄的敬意,让人们对于忠诚和奉献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通过对杜甫诗作的赏析,我们能够领略到他深厚的情感和卓越的才华。

他的诗作不仅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也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人民心声的代表。

蜀相(杜甫)这首诗以其雄浑壮丽的形象和深刻的内涵使人们受益,并将持续影响后世。

赏析古诗《蜀相》唐 杜甫

赏析古诗《蜀相》唐 杜甫

03
《蜀相》对后世文学产 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 “诗史之祖”
杜甫在《蜀相》中表达 了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怀 念
杜甫的《蜀相》是唐朝 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现代解读和启示
《蜀相》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诗人对 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蜀相》的历史影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成为唐诗的经典之作。
思想深度。
3 《蜀相》的艺术特点
诗歌的音韵和节奏
01
音韵优美:《蜀相》的
音韵和谐,韵律优美,
节奏明快
02
节奏鲜明:诗歌的节奏
感强烈,使得诗歌更加
富有感染力
03
语言简洁:诗歌语言简
练,用词精炼,使得诗
歌更加精炼和有力
04
意境深远:诗歌的意境
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蜀
相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诗歌的语言和用词
A
现代意义:《蜀相》中的诗句可以启发我们关注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关注民生问题,积极参与社 会建设,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蜀相》中的诗句还可以启发我们要珍惜和平, 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赏析古诗《蜀相》唐 杜甫
演讲人Leabharlann 目录01. 《蜀相》的背景与主题 02. 杜甫的诗歌风格与表现手法 03. 《蜀相》的艺术特点 04. 《蜀相》的历史影响和现代意义
1 《蜀相》的背景与主题
创作背景
时间:唐朝安史之乱 时期
杜甫时任蜀郡都督
地点:成都
创作目的:表达对国 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蜀 相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用字简练,语句凝练
B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 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C

蜀相_蜀相的诗意及解析

蜀相_蜀相的诗意及解析

蜀相_蜀相的诗意及解析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蜀相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原文:《蜀相》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诗意: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蜀相》全诗赏析

《蜀相》全诗赏析

《蜀相》全诗赏析 《蜀相》 年代:唐 作者: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作品赏析 【注解】: 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简析】: 诗中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 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 并寄 予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

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

然而诗 又分明自祠写起。

何也?盖人物千古,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

因武侯 祠庙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

但在学诗者,虚实宾主之间,诗笔文情之妙,人则 祠乎?祠岂人耶?看他如何着墨,于此玩索,宜有会心。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

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 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这首一联,开门 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

有人说:“那首联是起,此颔联是承,章法井然。

”不错。

又有人说:“从 城外森森,到阶前碧色,迤迤逦逦,自远望而及近观,由寻途遂至入庙,笔路最 清。

”也不错。

不过,倘若仅仅如此,谁个不能?老杜又在何处呢? 有人说:既然你说诗人意在人而不在祠,那他为何八句中为碧草黄鹂、映阶 隔叶就费去了两句?此岂不是正写祠堂之景?可知意不在祠的说法不确。

又有人说:杜意在人在祠,无须多论,只是律诗幅短,最要精整,他在此题 下,竟然设此二句,既无必要,也不精彩;至少是写“走”了,岂不是老杜的一1/6处败笔? 我说: 哪里, 哪里。

莫拿八股时文的眼光去衡量杜子美。

要是句句“切题”, 或是写成“不啻一篇孔明传”, 谅他又有何难。

唐诗赏析-杜甫《蜀相》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赏析-杜甫《蜀相》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蜀相》原文|译文|赏析'《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这首诗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频烦一作:频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

14《蜀相》-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原卷版)

14《蜀相》-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原卷版)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14 《蜀相》《蜀相》原文翻译注释赏析丞相祠(cí)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bǎi)森森。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空:白白的。

三顾频(pín)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

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赏析】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

成都是三国时期汉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

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

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

“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

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近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

“森森”,是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

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文解释: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词语解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杜甫诗词《蜀相》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蜀相》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略,忠⼼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先死的惋惜。

下⾯是⽆忧考分享的杜甫诗词《蜀相》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春⾊,隔叶黄鹂空好⾳。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

(频烦⼀作:频繁) 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 去哪⾥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

碧草照映台阶⾃当显露春⾊,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三顾茅庐频繁的商论天下⼤计,辅佐两代君主的⽼⾂忠⼼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感慨泪湿⾐襟! 【注释】 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

映阶碧草⾃春⾊,隔叶黄鹂空好(hǎo)⾳: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为了赏玩美景,“⾃”“空”⼆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为春⾊;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他并⽆⼼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物已不可得见。

空:⽩⽩的。

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天下⽽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蜀建兴⼗⼆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赏析】 这⾸七律《蜀相》,抒发了诗⼈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

唐杜甫《蜀相》翻译及赏析

唐杜甫《蜀相》翻译及赏析

唐杜甫《蜀相》翻译及赏析原文: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翻译: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官城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

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

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常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赏析: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融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

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

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

“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

诸葛亮在历史上颇受人民爱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庙宇很容易找到。

“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

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

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

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常被用作祠庙中的观赏树木。

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

接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铺展到石阶之下,映现出一片绿色;几只黄莺,在林叶之间穿行,发出宛转清脆的叫声。

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

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

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

“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

14《蜀相》-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

14《蜀相》-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14 《蜀相》《蜀相》原文翻译注释赏析丞相祠(cí)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bǎi)森森。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空:白白的。

三顾频(pín)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

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赏析】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

成都是三国时期汉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

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

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

“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

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近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

“森森”,是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

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杜甫诗作《蜀相》原文翻译赏析

杜甫诗作《蜀相》原文翻译赏析

杜甫诗作《蜀相》原⽂翻译赏析杜甫诗作《蜀相》原⽂翻译赏析 《蜀相》是唐代诗⼈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咏史怀古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略、辅两朝、忠⼼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间寄寓感物思⼈的情怀。

这⾸七律章法曲折宛转,⾃然紧凑。

前两联记⾏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忽变沉郁。

全篇由景到⼈,由寻找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度层折。

全诗所怀者⼤,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的巨⼤⼒量。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春⾊,隔叶黄鹂空好⾳。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

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空。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刘禅继位。

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然的春⾊,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赏 这是⼀⾸咏史诗。

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死。

既有尊蜀正统观念,⼜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写祠堂的'景⾊。

⾸联⾃问⾃答,写祠堂的所在。

颔联“草⾃春⾊”、“鸟空好⾳”,写祠堂的荒凉,字⾥⾏间寄寓感物思⼈的情怀。

后半⾸写丞相的为⼈。

颈联写他雄才⼤略(“天下计”)忠⼼报国(“⽼⾂⼼”)。

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蜀相原文翻译及赏析参考

蜀相原文翻译及赏析参考

蜀相原文翻译及赏析参考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鉴赏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

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

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

“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

蜀相(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蜀相(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蜀相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频烦一作:频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标签唐诗三百首、写人、忧国忧民、赞颂、咏史怀古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释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空:白白的。

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赏析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

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

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

“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

诸葛亮在历史上颇受人民爱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庙宇很容易找到。

“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

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

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

《蜀相·杜甫》原文与赏析

《蜀相·杜甫》原文与赏析

《蜀相·杜甫》原文与赏析
【原文】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赏析】
“李杜文章万丈高,就中诗律杜陵豪。

”杜甫的律诗的确取得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尤其是夔州以后的诗作,更加成熟。

他的律诗对仗工妥,用字精当,声音和谐。

正如他自己所表白的那样,“晚节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融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杜甫律诗的这些长处,读者在细读《蜀相》这首诗时,是能够领悟得出的。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

唐代诗人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工于诗者能之。

”《蜀相》一诗囊括历史,融汇古今,语言凝炼而内涵丰富。

如果把刘禹锡的话用来评《蜀相》,杜甫是当之无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相》赏析
山东淄博市博山经济开发区万杰朝阳学校张传海
《蜀相》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

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游成都武侯祠,却为什么要题作《蜀相》?写蜀相的“两朝开济”,为什么要先提到刘备的“三顾茅庐”?
古人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们不妨寻踪觅迹,来探寻一下“诗圣”的心迹。

为什么要题作《蜀相》?
一种解释是: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见人教版《教师用书》)。

这似乎有些道理。

但游记也可以涉及到有关的人物,游武侯祠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也是顺理成章,这种解释当然有些牵强。

所以,这其中,应该还有些其他原因。

大唐自“贞观之治”,中间经过高宗、武后朝,至玄宗当政迎来了“开元盛世”,人口至“安史之乱”前增至五千余万,国力空前强盛。

但是,随着玄宗的老迈,李林甫、杨国忠两位奸相先后把持朝政,将一个好端端的“开元盛世”葬送了。

随着安禄山起兵,各种矛盾突然如决堤泄洪,奔涌狂突,形势急转直下。

兵连祸结,哀鸿遍野。

杜甫舍妻弃子,亲历了战乱,其间耳闻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人民的痛苦,能不忧心如焚吗?痛定思痛,他对治国贤相倍加思念,渴望能有一位诸葛亮式的人物横空出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救黎民于水火。

于是,在成都刚刚安定下来,他就寻来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首联写专程寻访武侯祠,这是“起”。

开篇一问一答,一个“寻”字,迫不及待之情毕现。

而“柏森森”三字,一言祠堂清冷寂寞,一言诸葛亮没世已久。

五百多年过去了,诸葛武侯已经托体山阿,到哪里去找这能安邦定国的奇才大贤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颔联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色,这是“承”。

杜甫参谒武侯祠,一不写殿宇,二不写塑像,却写什么碧草和黄鹂,虽然一植物一动物,一碧一黄,一静一动,一视觉一听觉,对仗极是工稳,但这未免有些偏题——捡芝麻漏西瓜了。

前四句,以一半的篇幅,写老柏,写碧草,写黄鹂,是何道理?
我们不妨臆测一下:
老柏森森,终岁不凋,成为武侯祠的忠实守望者;碧草无情,年年逐春风而绿;黄鹂无心,日日隐深林而自得其乐。

它们寄身在武侯祠,知道武侯何许人也?一个绿得满阶满院,一个唱得婉转悠扬。

但这些在满腹心事的少陵野老眼里,都是些无知无心的东西。

只有我杜甫才可以和武侯谈一谈。

“千秋万代名,寂寞身后事”老杜也是知道的。

但武侯祠的荒凉、落寞还是令他惊心。

诸葛亮不但忠心耿耿,而且多智多谋,未出茅庐已定天下三分,联吴拒曹,入川建国,之后,把个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但是,只有贤相,就能成就大业吗?想那诸葛亮,结庐于隆中,躬耕于垄亩,是谁三顾草庐之中,请他出山?诸葛亮当时不过二十余岁的小青年,白面书生,乳臭未干,是谁力排众议,给他施展才能的空间?又是谁,给了他无限信任,使他敢于尽心竭力?历代历朝,缺过能臣良将吗?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玄宗一朝可谓人才济济,但一个李林甫,口蜜腹剑,取得玄宗信任后,弄权使诈,闭塞言路,同时的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等皆被他排挤罢相。

从而使得玄宗与贤臣阻隔,其后杨氏姐妹,
权倾朝野,杨国忠胡作非为,搞得天昏地暗。

纵使诸葛亮再世,又能有何作为呢?所以杜甫接下来说: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颈联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评价,这是“转”。

一般认为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

(见人教版《教师用书》)。

但笔者认为,杜甫的意思是:必先有君王的“三顾频烦”,后才能有老臣的“两朝开济”。

这种观点的背后,流露出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

想当初,杜甫舍身弃家,追随肃宗,可谓忠矣。

杜甫至凤翔后,于至德二载(757)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拜为左拾遗。

对肃宗感激涕零,立志要庶竭驽钝,尽忠报国。

但不久就因为上疏救房琯,深深地惹恼了肃宗。

当年闰八月初一日,杜甫便被放还鄜州省家。

此后便被肃宗逐渐冷淡,可谓报国无门矣。

而当时的一些贤才,又有多少机会?所以杜甫来到武侯祠,一则以哭,一则以告。

诸葛大名垂宇宙,固然与才高智广有很大关系,但与其他人相比,得遇先主,士能为知己者死,又何其幸也!!
肃宗对杜甫有知遇之恩,而且君为臣纲,杜甫当然只能喻之于心,而不能宣之于口。

但,有些东西是掩饰不住的,特别是在他倍加推崇的武侯祠前。

肃宗啊,你能体谅一位老臣的拳拳之心吗?
直到大历三年(768),杜甫已五十六岁,还在《江汉》中哀怨地吟道: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真是痴心不改啊!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尾联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这是“合”。

以诸葛之伟才,得先主托孤之重,后主言听计从,本可以一统河山,建千秋伟业。

无奈天不从人愿,诸葛亮正当盛年之时,即在五丈原病逝军中,苦心经营的兴复大业也付之东流。

确实让人痛惜不已。

但杜甫此刻的泪满襟,却又多了一层含义:大唐多难,贤相何在?纵有贤相,圣主何在?这泪水背后,千言万语,能向谁诉?这泪水,不洒在武侯祠,又能洒落在何处呢?
《蜀相》一诗,前四句由思人而谒祠,后四句由谒祠而及人。

第五句写先主,第六句写诸葛,第七句写出师未捷,第八句写泪满襟。

正是因先主三顾,而为蜀相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由蜀相的出师未捷引出杜甫的泪满襟,环环相扣,思路清晰,正与前四句相呼应。

祠长存而人已逝,怎不令人唏嘘?而此时泪满襟的杜甫,却有千言万语,永远无法对人说出。

长安十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悲辛;肃宗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上疏救房琯时的满腔忠诚;肃宗“荃不察余之衷情兮”的冷酷决绝;朝廷的危机四伏和自己的报国无门……都化作汩汩的泪,洒啊,洒啊。

国难当头,人心动摇,乱世“思”英雄,乱世“思”良相。

杜甫对国家的忧患,对时局的牵挂,是那么深切。

而由于自己的亲身感受,他痛切地认识到:只有良相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那个以皇帝为中心的高度集权的体制下,良相离开了明君的信任、支持,毫无作为。

这正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在武侯祠的呼告,正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在武侯祠的哭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