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附件)
土壤测量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目录前言 ............................................................................................................................................ I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的文件 (1)3 总则 (1)3.1目的任务 (1)3.2工作区域 (1)4 设计书编写 (1)4.1编写依据 (1)4.2准备工作 (1)4.3主要内容 (3)5 野外工作方法技术要求 (4)5.1样点布设 (4)5.2样品采集 (5)5.3 定点与记录 (7)5.4 野外样品加工及管理 (8)6 野外工作质量检查 (8)6.1 三级质量检查 (8)6.2野外质量检查内容 (9)6.3质量检查记录 (10)6.4问题的处理 (10)7 实验室样品接收与加工 (10)7.1 实验室资质 (10)7.2 样品接收 (10)7.3 分析样品加工 (11)7.4 分析样品加工粒径 (11)7.5 测定金样品加工 (11)7.6 加工工具与清洁 (11)7.7样品分装 (11)7.8 样品加工损耗 (11)7.9 分析付样保管 (12)7.10保管期限 (12)8 样品分析及质量监控 (12)8.1样品分析 (12)8.2分析方案选择 (12)8.3 详查样品分析技术要求 (13)8.4 质量控制 (14)8.5 分析质量评估 (17)9 数据整理与数据库建立 (17)9.1 数据整理 (17)9.2 数据库建立 (18)10 地球化学图件编制 (18)10.1 原始图件编制 (18)10.2地球化学图件编制 (18)11异常查证与评价 (21)11.1异常查证目的任务 (21)11.2 异常筛选与排序 (21)11.3异常分类 (21)11.4异常解释推断 (22)11.5异常查证程度 (22)11.6异常查证的技术要求 (22)11.7异常评价 (23)11.8异常查证工作报告 (23)11.9 异常登记 (23)12成果报告编写 (23)12.1编写要求 (23)12.2编写提纲 (24)12.3报告附图、附件 (25)13资料汇交 (25)附录A (规范性附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记录卡 (27)附录B (资料性附录)GPS野外使用要求 (29)附录C (资料性附录)GPS坐标校正校验记录 (30)附录D (资料性附录)质量检查登记系列表 (31)附录E (资料性附录)地球化学异常登记 (39)前言本标准遵循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地球化学调查(1:50000和1:250000)样品化学成分分析-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4.2
质量控制的内容
1、过程控制 (1)过程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和保 证。对试样分析全过程包括试样的制备、分 析方法的选择、分析人员对所采用的分析方 法的正确理解与工序流程的正确操作、试剂 的配制、标准溶液配制及校验、工作曲线的 绘制、空白试验、仪器的调试和校验、背景 的扣除和校正、原始记录的书写、数据的修 约和处理、工作环境等实施有效控制。
送样及样品包装要求: 样品编号应简单明确,每50个 号码编为一小批,每一小批中随机 留出4个空号位置,以备实验室在 分析前密码插入4个质量控制样品 (国家I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
送样质量60-300g。 样品应自然凉干、过筛、组 合后混匀,用牛皮纸袋或塑料瓶 盛装,外面再加套塑料袋。 牛皮纸袋上或塑料瓶应填写 图幅号和样品编号,在塑料袋与 样品袋之间或塑料瓶中应加放一 张填有相同图幅号和样品编号的 小纸标签。
式中: r-为分析校正曲线的斜率(即灵敏度)。
分析方法检出限的确定
凡能校正(或扣除)背景或减去空白 的分析方法按以上公式计算分析方法的 检出限。 凡不能校正(或扣除)背景或减去空 白的分析方法可以用X0+S0由工作曲线 上查出所对应的浓度或量;也可大致按 公式计算[CL =(X0+KS0)/r]。
1:50000区域 地球化学普查 0.03 1 0.0003 5 50 1 0.1
多目标地球 1:250000区域 化学调查 地球化学调查 0.02 1 0.0003 1 10 0.5 0.05 1.5 0.02 1 0.0003 5 50 0.5 0.1
各元素分析方法检出限要求
元 素 Cd Ce Cl Co Cr Cu F Ga
(2)实验室应结合具体工作特点, 编制分析全过程有效性的质量控制 程序和方案。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5
5.1 测地及采样点的定位工作按ZBD/0002《物化探测地规范》要求执行。而面积性工作采用随机 采样方法的,野外定点时必须用相同或大于其工作比例尺的地形图。点位误差要求:普查、详查工作 ≤2mm
5.2
5.2.1
5.2.1.1 详查在测定的采样点周围点线距的1/10范围内采样,样品可由一处组成或由数处组成, 区调或普查,由3~5点采样组合成一样。采样应避免各种污染,遇有岩石露头、废石堆、沼泽、崩积
a.试验剖面应布置在主要的、有代表性的矿床和覆盖物地段.每条剖面的两端必须各有3~5个点 落在背景地段上。
b.采样层位(深度)和加工方案试验,一般选择在揭露过矿体的探槽或浅井上(见附录A)。如果地表 工程不理想或没有工程,可以用一般剖面方法,按不同深度采样。指示元素和测网试验一般与层位和 粒度试验在同一剖面进行。削面数量不得少于三条。
3.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找矿以及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评价,也可为地质填图提供信息。 3.4 区域调查和普查的土壤测量方法,其主要技术要求,按化探区域调查和化探普查的规范执行。
3.5 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地区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1995-01-27发布
5.2.1.2 一个地区的工作应尽量采自同一介质、同一层位物质,样品一般采集在距地表20~50cm 深处土壤的B层(淋积层)或C层(母质层)中的细粒级物质。取样重量根据测试项目多少而确定,以保证 过筛后送测试的单个样品重量满足分析要求为准。过筛后送化验室单个样品不少于80g,进行痕金测 定的单个样品,过筛后的重量应不少于100g
5.3 5.3.1 5.3.1.1 野外采样人员每日采样结束,整理填写好送样单将样品送交加工人员验收登记。加工人
地球化学土壤测量工作细则
地球化学土壤测量工作细则摘要4.4.1 测区范围a. 测区范围应以任务书的要求确定,并通过设计前的踏勘,选择覆盖物类型和地质条件最有利的地段。
b. 根据普查后的异常确定详查工作范围时,应考虑覆盖物类型对异常规模、形态的影响,测区范围应大于异常或异常群(带)的面积。
4.4.2 测区的部署原则4.4.2.1 测线方向应尽量垂直被探查地质体的走向,并尽可能与已知地质剖面或物探测线一致。
4.4.2.2 测网可根据被探测物的规模、产状和工作性质,分规则测网与不规则测网(非网格化测网)。
a. 规则测网有矩形与正方形网格。
矩形网格适用于探测长、短轴相差较大的目标物,正方形网格适用于探测长、短轴相差不大、或形态复杂的目标物;b. 非网格采样适用于中、小比例尺或地形恶劣、施工条件差,正规网格布设难度大的地区。
4.4.2.3 不同勘查阶段有不同的工作比例尺和测网密度,工作比例尺与测网的关系见表1。
详查工作中若以土壤测量资料确定的测区,线距与点距可根据资料中的异常大小而定,选择表l中合适的比例尺和网度。
一般情况下,线距应小于有意义异常长度的1/2,点距应小于异常宽度的1/3。
由其他资料确定的详查区可参照表l执行,应保证最少有3条测线控制探测物。
5 野外工作5.1 测地及采样点的定位工作按ZBD/0002《物化探测地规范》要求执行。
而面积性工作采用随机采样的方法,野外定点时必须用相同或大于其工作比例尺的地形图。
点位误差要求:普查、详查工作≤2mn。
5.2 采样工作及编录5.2.1 采样工作5.2.1.1 详查在测定的采样点周围点线距的l/10范围内采样,样品可由一处组成或由数处组成,区调或普查,由3~5点采样组合成一样。
采样应避免各种污染,遇有岩石露头、废石堆、沼泽、崩积物、河床堆积、水田等不能取样时可弃点,但在记录中应注明。
5.2.1.2 一个地区的工作应尽量采自同一介质、同一层位物质,样品一般采集在距地表20~50cm深处土壤的B层(淋积层)或C层(母质层)中的细粒级物质。
土壤化探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 0145-94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中主要方法、技术要求和规则。
1.2本标准适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
铀矿、地热、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工作也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GB/T 14496 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名词术语DZ/T 001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0 000)DZ/T 0075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3 总则3.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测量),是以上壤为采佯对象所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
3.2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要用于矿产地质勘查的详查阶段,也可用于在区域调查、普查阶段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无法进行的地区。
3.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找矿以及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评价,也可为地质填图提供信息。
3.4 区域调查和普查的土壤测量方法,其主要技术要求,按化探区域调查和化探普查的规范执行。
3.5 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地区进行。
4 工作设计4.1 资料收集编写土壤测量的工作设计前,—般应收集和分析以下资料:a.测区的地理和交通、生活情况以及测地资料;b.测区及外围地质特征,矿产、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矿床氧化淋失程度等特点; c.测区及外围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的工作程度和工作成果;d.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第四纪覆盖物(尤其是土壤)的类型,植被特征,人工污染情况等有关资料;e.表生作用对指示元素的影响及表生赋存状态。
4.2 方法有效性与技术试验4.2.1 野外踏勘编写设计前应对测区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以了解所收集资料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其内容包括:a.检查核对所搜集资料的可靠程度;b.确定试验地点和测区的有效范围;c.实地考察工区的交通、生活及工作条件。
4.2.2 设计前的技术试验4.2.2.1 有前人工作过的测区或邻区,设计时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方案可参照前人的工作成果。
地球化学土壤测量野外工作要求
地球化学土壤测量野外工作要求一、精度要求1、密度:本次土壤测量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个样品。
2、网度及采样间距:土壤测量基本按测线进行,在测线上按一定的点距采集样品,线距500米左右,点距约250米。
3、样品原始重量:土壤测量要求样品的分析水平达到近似定量(定量)分析的要求;土壤测量样品过40目尼笼筛后,保证野外送样样品重量在300克以上。
4、控制程度:土壤测量按网格进行并满足密度要求为原则。
5、重复采样:公司决定免去重复采样。
二、底图与选择野外手图用1:25000地形图为底图,总图初步定用1:25000地形图。
三、布样与定点:1、布样:按土壤测量密度、网度、点距要求,将设计的采样点标于总图上的透明纸上,并转标于野外用图(1:25000)的透明纸上,野外生产过程中原则上应尽可能按图上布设的采样点位采样,不得随意更改,但也允许采样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作有益而必要的修正。
2、定点:土壤测量系沿测线进行,且点距不大,要求每隔4个点应有一个控制点,控制点位要求准确,不能超过图面距离1mm。
四、采样经验上取B层中部较为适宜,具体采样位置可利用天然陡坎,人工暴露出来的土壤剖面上采样或采集植物根以下B层土壤即可。
五、采样编录土壤测量着重记录疏松复盖物的性质及类型,采样层位(或深度)、颜色、粒度、地形特征,采样点及其周围的地质矿产简况,依专门编制的《土壤测量采样登记表》记录即可。
六、野外样品的初步加工与运送土壤测量,野外必须对样品进行初加工,注意事项是:1、干燥样品时,严禁高温烘烤,应随时揉搓,以防硬结;2、加工场地应清扫干净,防止各种污染,加工完一个样品之后,应将所用工具刷扫干净,然后才能用于加工其它样品;3、缩分样品以四方法为宜,禁止任意挑取样品装样;4、装箱时按工区(或测线号)—点号顺序装置,样品号必须冠以HT加号码,与送样单、编录等一一对应准确,不得有错误。
七、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的选择分析项目经公司研究暂定为W.Sn、Mo.Bi、Cu.Pb、ZN.Ag.AU.An、As.Sb.Hg.Se.Cd.Te等15种,分析方法由实验室自行决定,但要求所用方法应达到定量(近似定量)分析水平。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采集技术规范要求
二、土壤样品采集加工技术规范
➢ (7)采样记录 统一使用标准化的土壤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用代码和简明
文字记录样品的各种特征。 记录卡必须在采样现场用2H铅笔填写。 记录卡填写的内容要求真实、正确、齐全、字迹工整。不准
➢ (7)定点标绘与拍照: 深层土壤采样定点、标绘与表层土壤采样要求相同。 深层土壤采样要求必需拍照。对所采集的土柱,选择采样点
周边平整干净地面,首尾相接逐层整齐排放,以备后期观察描述。 至采样深度后,取出取样工具后认真观察记录后,样品直接装入 样袋中,取够样品重量后,将写有样号的样袋放于排放的土柱样 边,并将卷尺从上至下展开一同拍照。 ➢ (8)重复样采集
校准,校准误差<15m。GPS在测区内的定点误差小于50m。要有 相应的文字记录。 ➢ (2)航迹航点的保存
43
45
46
47
9
10
18
19
28
29
37
39
48
50
二、土壤样品采集加工技术规范
➢ (4)采样深度:0-20cm。 ➢ (5)采样方法
----代表性强的成熟土壤; ----远离污染地段、垃圾堆及新近堆积土、田埂等,采样点应 离开主干公路、铁路100m以外; ----多点组合,采样点周边30-50m范围内按梅花状分3-5处多 点采集组合;
2、总体目标:
采用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开展浙江省西北部山地丘陵区土 地环境地质调查,查明测区元素地球化分布和分配特征,进 行土地资源环境评价与基础地质研究,为国家及地方经济社 会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一、项目基本概况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报告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报告1. 引言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研究土壤中元素的分布和含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测量土壤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可以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环境污染程度以及植物生长的适宜性。
本报告旨在介绍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
2. 样品采集在进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之前,首先需要采集土壤样品。
样品的采集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所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1 采样点选择采样点的选择应代表所研究区域的整体情况。
应根据研究目的确定采样点的数量和分布,以保证采样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2 采样工具和方法采样工具应选用干净、无污染的容器,如不锈钢铲子或塑料袋。
采样时应避免与其他物质接触,以防污染。
采样深度一般为土壤表层的0-20厘米,可以根据具体研究需求进行调整。
3. 检测方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常用的方法包括全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离子色谱等。
本节将介绍其中两种常用的方法。
3.1 全光谱分析全光谱分析是一种快速、非破坏性的测量方法,可以同时获得多个元素的含量信息。
该方法利用光谱仪器对土壤样品进行扫描,通过与已知标准样品比对,确定土壤中各元素的含量。
3.2 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适用于单一元素或少量元素的分析。
该方法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源对土壤样品进行照射,通过测量经过样品后的光的吸收程度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完成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后,需要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到有关土壤元素含量和分布的信息。
4.1 数据清洗与校正首先,对测量数据进行清洗,排除异常值和干扰因素。
然后,根据实验条件和标准样品进行校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2 数据统计与分析对于得到的土壤元素含量数据,可以进行统计和分析。
常用的方法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相关性分析等,以揭示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和土壤的特征。
5. 结论与建议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得到了土壤中各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根据所得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超过了环境标准,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某些元素的含量与植物生长状况相关性较高,可以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建议对污染较严重的土壤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以保护环境和植物生态系统。
1:50000地球化学土壤(残坡积物)测量工作细则
1:50000地球化学岩屑测量工作细则《新疆北山金铜镍成矿带资源评价》项目组二○○一年三月1:50000地球化学岩屑测量工作细则一、目的根据在区域化探阶段已圈出的各类地球化学异常,以及根据化探、物探、地质资料所划定的找矿远景区,优选1:50000化探测量图幅,通过1:50000化探测量工作,进一步缩小寻找金、铜、镍成矿带找矿靶区,查明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进一步开展地、物、化工作的详查地区。
二、方法的选择依据北山地区地球化学景观特征和前人1:200000化探工作方法,工区选择1:50000地球化学岩屑测量工作方法。
工作区为水系不发育的残山丘陵区,基岩表面主要产物为被风搬运后滞留在基岩表面的岩屑和残坡积层,因此工作中采用该景观区适宜的岩屑测量方法。
采样粒度采用-5—+20目粒级,用“套筛取样法”取样。
三、测网的布设1.范围和测网在1:50000地形图上,根据地质图基岩出露范围框出工作范围,在此范围内以公里网为基准,划出长宽各为0.5千米的方格,在每一平方千米大格子中划成四个0.25平方千米的小格。
2.样品编号样品编号以1平方千米作为单位格子,编号顺序自左向右再自上而下(与格子编号相同)。
在每一个单位格子中划成四个0.25平方千米的小格,标号顺序自左至右从上而下为a、b、c、d。
在每一个小格子中采集的第一号样品脚注为1,第二号样品脚注为2,以此类推。
3.格子编号大格子编号时先制作编号表。
每50个小格为一批。
其中任取一个号码为重复采样小格之编号,并在表上标明。
在此小格内每个采样点上重复采样,并进行重复分析,故取3个号码作为此小格内重复取样及分析编号。
另任取4个号码,为插入监控样编号之用。
四、布点原则1.布局采样点要求在全测区分布均匀,要使1:50000地形图上按0.25平方千米划出的采样格子中的绝大多数(95%以上)都有采样点分布,应做到基本不出现或很少出现连续3个以上空格。
2.密度比例尺为1:50000的岩屑采样密度为12-16个点/平方千米,每个采样小格内采集3-4个样品。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1704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1704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1704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是土地质量评价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
果可为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必要的条件。
本规范目的是规定土地质量地
球化学评价的内容,以及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评价与解释等,为评价工
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供技术支撑。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土壤和地表土壤地球化学评价。
二、环境土壤检测条件
1.检测地点:多样化采样点,以覆盖环境质量的不同空间分布特征。
2.检测内容:环境土壤应检测pH、水分、有机质、全氮、全磷、部
分碳酸钙、部分重金属等指标。
3.检测方法:采用国家规定的全国环境土壤地球化学正式检测方法。
三、检测结果评价与解释
1.检测结果评价: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土壤环境质量等级,
并评价当地土壤近年来变化趋势。
2.检测结果解释:以分析结果为依据,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综合解释
不同指标的空间分布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环境保护措施提供参考。
四、检测质量控制
本规范规定:检测应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及监控要求,通过系统的质量控制,以保证检测数据可靠、可比性及可追溯性,减少检测误差。
五、检测过程安全控制。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 0145-94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中主要方法、技术要求和规则。
1.2本标准适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
铀矿、地热、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工作也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GB/T 14496 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名词术语DZ/T 001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0 000)DZ/T 0075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3 总则3.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测量),是以上壤为采佯对象所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
3.2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要用于矿产地质勘查的详查阶段,也可用于在区域调查、普查阶段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无法进行的地区。
3.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找矿以及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评价,也可为地质填图提供信息。
3.4 区域调查和普查的土壤测量方法,其主要技术要求,按化探区域调查和化探普查的规范执行。
3.5 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地区进行。
4 工作设计4.1 资料收集编写土壤测量的工作设计前,—般应收集和分析以下资料:a.测区的地理和交通、生活情况以及测地资料;b.测区及外围地质特征,矿产、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矿床氧化淋失程度等特点; c.测区及外围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的工作程度和工作成果;d.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第四纪覆盖物(尤其是土壤)的类型,植被特征,人工污染情况等有关资料;e.表生作用对指示元素的影响及表生赋存状态。
4.2 方法有效性与技术试验4.2.1 野外踏勘编写设计前应对测区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以了解所收集资料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其内容包括:a.检查核对所搜集资料的可靠程度;b.确定试验地点和测区的有效范围;c.实地考察工区的交通、生活及工作条件。
4.2.2 设计前的技术试验4.2.2.1 有前人工作过的测区或邻区,设计时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方案可参照前人的工作成果。
地球化学测量
12.1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测量),是以土壤为采样介质所进行的地球勘查工作。
12.1.1 目的任务提供地球化学找矿信息,为工程的布置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土壤测量工作比例尺一般为1:5000~1:25000,地球化学剖面测量比例尺可为1:2000~1:5000。
12.1.2设计编写12.1.2.1资料收集及野外踏勘12.1.2.1 资料收集编写土壤测量的工作设计前,一般应收集和分析以下资料:a)测区的位置、交通,地理地貌、气候条件、人文情况等;b)测区及外围地质特征,矿产、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矿床氧化淋失程度等。
c)测区及外围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工作程度和工作成果;d)测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第四纪覆盖物(尤其是土壤)的类型,植被特征,人工污染情况等资料;e)表生作用对指示元素的影响及其表生赋存状态等。
12.1.2.1.2 野外踏勘检查核对所收集资料的可靠程度;确定试验地点和测区的有效范围;实地考察工区的通行、生活等工作条件。
12.1.2.2设计前的技术试验a) 有前人工作过的测区或邻区,设计时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方案可参照前人的工作成果。
如果认为资料不足,应补作必要的试验工作。
b) 前人未作过化探工作的地区、特殊景观区或为寻找特殊矿种、特殊矿床类型为目标的地区,需要开展方法技术试验。
试验内容包括:采样层位(深度)、采样介质,样品加工方案,指示元素及指标,采样布局、采样网度和方法等。
c) 方法技术试验的一般要求①试验剖面应布置在主要的、有代表性的矿(化)体的覆盖物地段。
每条剖面的两端必须各有3~5个点落在背景地段上。
②采样层位和加工方案试验,一般选择在揭露过矿(化)体的探槽或浅井上。
如果地表工程不理想或没有地表工程,可以用一般剖面方法,按不同深度采样。
指示元素和测网试验一般与层位和粒度试验在同一剖面进行。
剖面数量不得少于3条。
③土壤测量的指示元素及指标,可根据矿床的元素共生组合关系,通过实验择优选择。
第二部分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第二部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33)1工作部署 (33)2准备工作; (33)2.1收集资料 (33)2.2选择合理工作方法 (33)2.3踏勘及方法试验 (33)2.4.1 工区踏勘 (33)2.4.2方法试验 (34)2.5确定实施方案 (34)3设计编写 (34)3.1设计内容 (34)3.1.1工作任务 (34)3.1.2测区的概况 (35)3.1.3 工作方法、技术与质量要求 (35)3.1.4 成果提交 (35)3.1.5技术、经济指标 (35)3.1.6 设计修改 (35)4野外工作方法 (37)4.2工作布置原则 (37)4.2.1规则测网 (37)4.2.2不规则测网 (38)4.3测网布设 (39)4.3.1测网布设 (39)4.3.2 采样点定位 (40)4.3.3采样及编录 (40)4.4样品加工 (42)5实际材料图编制 (49)5.2采样手图 (49)5.2.1 野外手图与清图 (49)5.2.2 实际材料图 (49)6野外质量检查及原始资料整理 (50)6.1分级检查制度 (50)6.1.1 采样小组自检 (50)6.1.2 工区检查。
(50)6.1.3 分队抽查 (51)7.1.4 大队负责技术质量的核实性检查和原始资料的审查验收。
(51)6.2方法技术及工作质量检查 (51)6.2.2 工作质量检查 (51)6.3原始资料整理 (52)7测定元素的选择及测定的技术要求 (52)7.1分析元素的选择 (52)7.2元素测定的检出限要求 (53)7.3分析测试方法 (54)7.4报出率要求 (54)7.5分析方法 (55)8成果图件的编制 (55)8.1.1 采样点位图 (55)8.1.2 数据图 (55)8.2地球化学异常图 (56)9成果报告的编写 (56)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要点提示1、土壤测量的网度、采样介质2、多点采样,现场组合3、土壤样品加工4、异常识别、查证第二部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刘应平1 工作部署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一般布置在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勘查等工作发现的异常区域,目的是进一步查明异常地质体的位置、展布特征,为山地工程地布设提供依据。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技术要求DD2014-10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技术要求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的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及精度要求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工作区高差大,地形切割强烈,水系较发育,植被茂密,局部地区第四系覆盖较厚。
适用1∶1万土壤测量方法,但是在已成型的矿区或采矿区周边及人员居住密集区,尽量避开污染源。
本次工作设计采样点位17786个,另外采取重分析样534件,占总工作量的3%。
检查样**个,占总工作量的**%。
1、野外采样技术要求(1)、工作部署采样密度:依据《地球化学普查规范》DZ/T0011-91、《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1994标准及测区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线距200m、点距20m,在村落、第四系覆盖区域适当抽稀测点密度,在岩体、构造发育地区适当加密采样点。
1∶10000土壤测量工作测网密度(2)、采样布局原则采样布局要均匀性、合理性、控制性、代表性兼顾的原则。
剖面要尽量垂直于综合异常长轴方向或地层、地质构造线走向方向;采用200×20m线点距布设。
(3)、采样点布置及编号在每张1∶1万地形图上,划出测线,沿测线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按上述顺序进行编号。
在以上布点基础上,布置3%重分析样,样品编号规则不变,野外采集时取双样,全部样品送检编号重编,不得重复。
(4)、样品采集①采样介质:依据规范划定景观区标准,测区属于水系发育的中山区。
土壤应采集粘土、细砂等物质。
②土壤的采样部位选择:一般采取距地表0.2-0.5m的B层土壤或B+C层土壤。
为提高样品的代表性,样品采取以采样点为中心、在5m范围内采集3-5个子样混合组合成一个样品作为该点样品,避免单点采样。
样品重量一般不低于700g,确保过40目筛网的样品原始重量达到150g。
如遇有岩石露头,倒石堆、河床堆积等不能取样时,可以空样或移点,但必须在记录中注明。
③避开人工污染和有机质堆积处,湿样需加套塑料袋防止相互污染,回驻地验收后,及时分开挂起晾晒。
④土壤不发育地区、岩溶区难以取得土壤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详查在测定的采样点周围点线距的1/10范围内采样)采取土壤样代替,并在记录本上记录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球化学普查水系沉积物测量记录卡图幅名称(或地区):采样日期:年月日记录:采样:审核:第页22记录卡填写说明1地球化学普查水系沉积物测量记录卡填写说明A 主标识符:C2。
规定:岩石为1;水系沉积物为2;土壤为4。
B 样品号:N7。
图幅名拼音代码+采样大格编号+小格代码+小格样号,如:MP234B1。
该样品号中:MP-茅坪幅代码;234-大格号;B-小格号;1,B小格第一个样号)。
C 原始样号:被重复采样的样品号D 图幅代号:N10。
1:50000地形图图幅号,如H49E007008E 横坐标: N8。
统一确定为高斯6度带,记录带号+横坐标精确到m。
如20428303F 纵坐标: N7。
高斯6度带精确到m。
如3395158G海拔高程:N4。
采样点高程坐标,以米为单位。
从地形图等高线或通过GPS直接读取。
H 水系级别:C1。
记录:1 、一级水系;2、二级水系;3、三级水系。
I 采样部位:C1。
采样点位于水系的位置,用代码表示:1:河底;2:水线附近;3:河漫滩上;4:水塘入口处J 样品组分:C3。
记录3位数:分别代表样品中粗砂(第1位)、细砂(第2位)和淤泥及有机物(第3位)含量。
此三项为样品的沉积物组分,以编码方式分级填写,分为:0:无;1:少量(<30%);2:中量(30~70%);3:大量(>70%),三者之和不能超过100%。
K 样品颜色:C2。
1、灰黑色;2、灰色;3、褐色;4、灰黄色;5、红色;6、砖红色;7、灰绿色。
L 地质时代:C4。
记录所控汇水域内地质时代。
记录地质时代符号。
沉积地层按出露情况适当并层;侵入岩记录主要侵入期。
M 岩石类型:C4。
填写该点所控制汇水面积内占优势的基岩类型,参见“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附录B表B2。
N 矿化蚀变:C1。
记录矿化蚀变程度。
0、无;1、弱;2、中等;3、强烈。
O 地貌类型:C1。
1、平原-准平原;2、低山-丘陵;3、山地-峡谷;4、高山-深谷;5、高原;6、高寒山地;7、盆地;8、沼泽洼地;9、岩溶石山。
P 植被:C1。
0,无;1,稀疏,浅薄,覆盖度<1/3;2,中等,覆盖度在1/3~2/3间;3,茂密,浓厚,覆盖度>2/3。
Q 岩溶类型:C1。
指在岩溶区采样位置的岩溶类型(非岩溶区不填)。
编码为:1:峰丛峰林洼地;2:峰丛峰林谷地;3:岩溶平原;4:岩溶穹窿盆地;5:岩溶石山及丘陵。
R 污染:C1。
指采样点上游汇水域存在的污染源:0,无;1,矿山采冶;2,工业生产;3,居民生活。
S GPS文件号:N6。
指采样点某GPS坐标数据转存入计算机内的批次文件。
要求以GPS 手持机编号后四位数+录入的第n批数(n为两位数)。
每批坐标存点宜在500个以内。
T GPS ID号:N3。
GPS手持机对采样点自动定点形成的顺序号码。
该号码与采样号一一对应,不可更改。
如采样点上重复自动定点,宜自行保存不得删除;或采样点被遗忘自动定点,亦不得手动添加补充,均待转录计算机后再据记录资料做删除或添加补充处理。
U 标记位置:记录书写采样点标记的具体位置。
标记须清楚明显。
附录二(规范性附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记录卡图幅(号)名称或地区:采样日期:年月日记录:采样:审核:第页24记录卡填写说明2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记录卡填写说明A 序号B 样品号:图幅名拼音代码+采样大格编号+小格样号,或点线号。
该样品号中:MP-茅坪幅代码;234-大格号;B-小格号;1,B小格第一个样号)。
C 样袋号,可同样品号。
D 横坐标: N8。
统一确定为高斯6度带,记录带号+横坐标精确到m。
如20428303E 纵坐标: N7。
高斯6度带精确到m。
如3395158F 海拔高程:N4。
采样点高程坐标,以米为单位。
从地形图等高线或通过GPS直接读取。
G 土壤母质类型:C2。
代码填写:00:人工堆积(仅限城区);01:残积物;02:坡积物;03:残坡积物;04:冲积物;05:冰积物;06:江湖堆积物;07:岩溶堆积物;08:风积物;09:洪积物;10:沼泽沉积物;11:湖积物;12:坡-冲积物;13:冲-洪积物。
H 基岩类型时代I 采样深度:取样位置:山顶、山梁、山坡、坡脚、平滩、河床、阶地……。
记录地质时代和地质时代符号。
沉积地层按出露情况适当并层;侵入岩记录主要侵入期。
J 采样深度N2。
采样点下挖后采样的最深深度,按cm计。
K 样品组分:C3。
记录3位数:分别代表样品中粗砂(第1位)、细砂(第2位)和淤泥及有机物(第3位)含量。
此三项为样品的沉积物组分,以编码方式分级填写,分为:0:无;1:少量(<30%);2:中量(30~70%);3:大量(>70%),三者之和不能超过100%。
L 样品颜色:C2。
1、灰黑色;2、灰色;3、褐色;4、灰黄色;5、红色;6、砖红色;7、灰绿色。
M 矿化蚀变:C1。
记录母质岩石矿化蚀变程度。
0、无;1、弱;2、中等;3、强烈。
N 母质岩石类型:C4。
填写测点所控面积内占优势的基岩类型,参见“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附录B表B2。
N 植被:C1。
代码记录植被覆盖程度:0,无;1,稀疏,浅薄,覆盖度<1/3;2,中等,覆盖度在1/3~2/3间;3,茂密,浓厚,覆盖度>2/3。
O 岩溶类型:C1。
指在岩溶区采样位置的岩溶类型(非岩溶区不填)。
编码为:1:峰丛峰林洼地;2:峰丛峰林谷地;3:岩溶平原;4:岩溶穹窿盆地;5:岩溶石山及丘陵。
P 污染:C1。
指采样点上游汇水域存在的污染源:0,无;1,矿山采冶;2,工业生产;3,居民生活。
Q GPS文件号:N6。
指采样点某GPS坐标数据转存入计算机内的批次文件。
要求以GPS手持机编号后四位数+录入的第n批数(n为两位数)。
每批坐标存点宜在500个以内。
R GPS ID号:N3。
GPS手持机对采样点自动定点形成的顺序号码。
该号码与采样号一一对应,不可更改。
如采样点上重复自动定点,宜自行保存不得删除;或采样点被遗忘自动定点,亦不得手动添加补充,均待转录计算机后再据记录资料做删除或添加补充处理。
S 标记位置:记录书写采样点标记的具体位置。
标记须清楚明显。
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球化学普查岩石测量记录卡图幅名称(或地区):采样日期:年月日26记录卡填写说明3地球化学普查岩石测量记录卡填写说明A 主标识符:C2。
规定:岩石为1;水系沉积物为2;土壤为4。
B 样品号:N7。
图幅名拼音代码+采样大格编号+小格代码+小格样号,如:MP234B1。
该样品号中:MP-茅坪幅代码;234-大格号;B-小格号;1,B小格第一个样号)。
C 原始样号:被重复采样的样品号D 图幅代号:N10。
1:50000地形图图幅号,如H49E007008E 横坐标: N8。
统一确定为高斯6度带,记录带号+横坐标精确到m。
如20428303F 纵坐标: N7。
高斯6度带精确到m。
如3395158G海拔高程:N4。
采样点高程坐标,以米为单位。
从地形图等高线或通过GPS直接读取。
H 样品类型:C2。
代码填写采集的岩石样品类型:1,新鲜岩石;2,半风化岩石;3:风化岩石;4:构造破碎带;5:裂隙及其披膜。
I 样品组合:N1。
填写在采样点附近采集样品的点数。
J 样品颜色:C2。
1、灰黑色;2、灰色;3、褐色;4、灰黄色;5、红色;6、砖红色;7、灰绿色。
K地质时代:C4。
记录测点所控面积域内地质时代。
记录地质时代符号。
沉积地层按出露情况适当并层;侵入岩记录主要侵入期。
L岩石名称:C4。
填写测点所控面积内占优势的基岩类型,参见“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附录B表B2。
M 构造类型:C2。
主要代码记录采样点所在位置地表构造类型:1、断裂带;2、张性断裂带;3、压性断裂带;4、扭性剪切带;5、构造破碎带;6、向斜;7、背斜;8、复向斜;9、复背斜;10、紧密褶皱;11、舒缓褶皱;12、构造穹窿;13、倒转褶皱+;14、倒转褶皱—;15、韧性剪切带;16、层间滑脱带;17、山前拗陷带;18、拗陷盆地;19、构造推覆体。
20、构造断块。
N 矿化蚀变:C1。
记录母质岩石矿化蚀变程度。
0、无;1、弱;2、中等;3、强烈。
O 地貌类型:C1。
1、平原-准平原;2、低山-丘陵;3、山地-峡谷;4、高山-深谷;5、高原;6、高寒山地;7、盆地;8、沼泽洼地;9、岩溶石山。
P 植被:C1。
代码记录植被覆盖程度:0,无;1,稀疏,浅薄,覆盖度<1/3;2,中等,覆盖度在1/3~2/3间;3,茂密,浓厚,覆盖度>2/3。
Q 岩溶类型:C1。
指在岩溶区采样位置的岩溶类型(非岩溶区不填)。
编码为:1:峰丛峰林洼地;2:峰丛峰林谷地;3:岩溶平原;4:岩溶穹窿盆地;5:岩溶石山及丘陵。
R 污染:C1。
指采样点上游汇水域存在的污染源:0,无;1,矿山采冶;2,工业生产;3,居民生活。
S GPS文件号:N6。
指采样点某GPS坐标数据转存入计算机内的批次文件。
要求以GPS手持机编号后四位数+录入的第n批数(n为两位数)。
每批坐标存点宜在500个以内。
T GPS ID号:N3。
GPS手持机对采样点自动定点形成的顺序号码。
该号码与采样号一一对应,不可更改。
如采样点上重复自动定点,宜自行保存不得删除;或采样点被遗忘自动定点,亦不得手动添加补充,均待转录计算机后再据记录资料做删除或添加补充处理。
U 标记位置:记录书写采样点标记的具体位置。
标记须清楚明显。
附录D(资料性附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项目野外验收质量等级评分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附录E(资料性附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原始资料检查质量等级评分表项目编号:附录F(资料性附录)地球化学测量原始资料日常(自检、互检)验收登记表(一)1:5万图幅(号)或地区:工作者:检查者:年月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记录卡(野外观测部分)质量检查登记表(二)1;5万图幅(号)或地区:注:对者以√表示,其它以/充填,不对者×并在应填部分填上正确数字。
工作者:检查者:年月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记录卡(室内部分)质量检查登记表(三)1:5万图幅(号)或地区注:对者以√表示,其它以/充填,不对者×并在应填部分填上正确数字。
工作者:检查者:年月日32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样品加工质量检查登记表(四):5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野外工作方法质量检查验收登记表(五)1:5万图幅(号)或地区第页资料提交人:验收单位;验收人:年月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原始资料质量检查汇总表(六)1:5万图幅号(或地区)施工日期:采样组长:样品加工:室内整理:检查者:技术负责:35附录G(资料性附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分析质量等级评分表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分析承担单位:附录H(规范性附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异常登记卡卡序号 1:5万图幅(号)或工作区工作时间项目负责:制表人:审核:制表时间:附录I(规范性附录)地球化学普查GPS野外使用管理办法1、总则手持GPS的内容航迹点应>1000个,输出航迹图时应能同时输出点位、坐标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