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百合花》 茹志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题:《百合花》里的百合花
原因:作为1949年至1976年这个中国现代文学转型时期的红色历史文学中的一个短篇小说——《百合花》。具有一定的标新立异的意义。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纵然在某些方面该小说还具有一定的瑕疵,但总的来说,它也开创了红色历史文学的又一切入视角,扩宽了读者的眼界和心胸。在那样的年代里,《百合花》闪现着淳朴人性的光芒,照亮了一些人的前行道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这样的一条被子,包裹着的是人们稚嫩弱小的人性,谁也不确定是什么损伤了它,可是它终究是不完整了。也恰恰就是这份残缺,常常就在那么不经意的一瞬间,当你轻轻掀开了这层神秘保护的一瞬间,突然间让你泪流满面。
意义:红色历史文学的创作者大都是亲历者,崇高的使命感使他们渴望以实录的姿态,以记录者和记者的身份,艺术地再现革命历史斗争。英雄主义的美学理想,革命浪漫主义的表现形式,追求绝对崇高的艺术旨趣,构筑史诗颂歌般的宏大叙事成为革命历史文学的审美规范,与此同时,相对于“十七年”现实题材小说,革命历史题材突破现实题材的拘囿而得以展示历史人物的人性情欲,从而使得红色历史小说在人性尺度上具有了感人的质素。茹志鹃的短篇《百合花》就是这些革命历史题材里的一大力作。
摘要:《百合花》是茹志鹃作为一个女人,在反右倾斗争扩大化影响下,创作出来的一篇很赚人眼泪的作品。它清新淡雅,好像是一朵云,在你不经意间,早已悄然飘过。
关键词:清新百合花
我是很抵触看红色颂歌类的作品的,因为从小时候到现在,语文课本里,政治课本里,历史课本里,哪儿哪儿都是。真的有些审美疲劳。无外乎都是一味地唱赞歌,不切实际的的浮夸。然而,就是这样一篇《百合花》,却让我的眼又一次浸在了咸咸的海里。一种被纯真清新包裹的感觉,让我得到了一次难得的洗礼。
在《百合花》里,“我”、新媳妇儿、小通讯员、乡干部、上了年纪的担架员,每个人都是那么的纯真质朴,人与人之间有着让很多人都难以企及的无杂质的信任。即使在战火交加的时刻,大家的心都是宁静祥和的,各自自觉自动地忙着。彼此没有刁难,没有嫌隙。人性中最本真的那一部分善良在这里熠熠生辉。
百合花素有「云裳仙子」之称。由于其外表高雅纯洁,天主教以百合花为玛利亚的象征,而梵蒂冈、法国以百合花为国花。自古以来圣母就被基督教视为清纯的象征,因此它的花语就是纯洁。该小说作为红色小说以百合花命名,可以极大限度地吸引女性读者的目光。这就促进了作者的创作和再创造,当然还包括了读者的再创造。使得整个文本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作者和读者的眼前,如同一个新的时空,给人的存在赋予了另一种可能。
白色的百合含义是纯洁、庄严、心心相印。白色百合花作为小说的一部分,还有其他的意蕴。也可以说这篇小说就是白色百合花的花魂。
第一,什么样的人就喜欢什么。“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它是新媳妇儿的,一个娴静、淳朴、善良、高
洁的女人。她可以一直“咬着嘴唇笑”,可以“把被子从我面前一送”只为
故意气气小通讯员,跟他闹着玩儿,全然一副稚气未脱的样子。也可以不好
意思地说着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这样的话只有心地善良的
人才说得出口。可以把借来的棉絮整整齐齐地分别铺在门板上、桌子上,可
以在明知通讯员去世了,还依然缝着肩头上的大洞,可以气汹汹地嚷半句:
“是我的。”然后固执地将“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
上通讯员的脸。“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
这一切看起来都是这么的和谐,这是因为新媳妇儿是一个典型的过着蜜似的
生活的农村妇女。她还没来得及接触到这个世界,她的新人生才开始三天。
对于她而言一切都像刚睡醒似的,惺惺然张开了眼。于是她一直有着一肚子
的笑料没笑完。对小通讯员弟弟有着莫名的亲切感,逗着他玩儿,但当她意
识到这条被子的重要性时,她有义无反顾地借了出来。最后还把这条被子
“送”给了小通讯员,使之成为其最后的礼物。这也可以看出农村人的憨厚
朴质。
第二,充满温情与信任的人际关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军民一条心,彼此守望相助,不计较。这是一种足以让现在的人们垂涎三尺的人间天堂。在现在物质高度
发达的世界里,很多人都成为了各种各样的奴隶。房奴、车奴、钱奴……慢
慢地,就成为了一种物化的人,没有了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只是一味地重复
着单调乏味的工作。每天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除了盲目转动,再没有时间
来顾及其他。有时候,连父母和子女,夫妻之间都会被填充进大片的空白。
彼此成为了各自生命里简单地摆设,除此外,再无其他。而《百合花》里,
我们看见的是,大家齐心协力,即使在总攻发动时,通讯员的步枪筒里类似
装饰的竹枝、菊花,倘设这个孩子,我们姑且称他为孩子,毕竟,他才19
岁。他的心里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没有对未来积极美好的憧憬,他应该是不
会这么调皮的。包扎所里满地的病床,双眼通红的乡干部,自告奋勇的我,
新媳妇儿的淳朴善良……种种的种种都显得如此祥和。彼此间没有埋怨,只
是各自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并努力做得好一些。这里的人不是工具,不是
符号化的动物,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自在的人。
第三,白色百合花的花语同时还象征着小说的品行。小说的三要素莫过于人物、情节、环境。人物在前面已有分析,现在就说说情节。小说的背景是1946年的抗
日战争,小说截取的在战争中的极具生活化气息的后援场面。“我”和通讯
员走在乡间小路上,包扎所的概况,“我”和通讯员借被子时,与新媳妇儿
的一段小故事。之后,就是包扎所里的抢救,和通讯员的离世。这一切似乎
是远离战场的另一个世界:桃花源。这些情节没有硝烟没有炮火没有血流千
里,横尸遍野。环境雅致,有清脆水绿的庄稼。还有有联想到的绿雾似的竹
海,瓜果月饼,孩子们边唱边跳,有月亮,还有那个离世的小通讯员:平常
的,拖毛竹的青年人。所有的一切建构成了另外的一个时空,让人们在这里
忘记了烦忧困扰,即使烦忧困扰时时刻刻都在那里。就是这百合花式的情节
安排,让我们可以在这里安静地做自己,而不是狂乱地寻找自己的位置,甚
至到最后迷失了自我。
第四,百合花还是一个女性作家的独特视角。茹志鹃是个幸福极了的人,她说:“我写《百合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社会上如
此,我家庭也如此。我丈夫王啸平处于岌岌可危之时,我无法救他,
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
的同志关系。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了战争时接触到的种种人。
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
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
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总是生活如此艰难,
她还有着《百合花》温暖着她的心房。有着《百合花》般的心境:无
论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情境下,都要找到让自己快乐自由的方式,有
着属于自己的信念。或许生活并不容易,有时会面临着人性扭曲的危
险,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就要随大流,把自己变成缺乏理性思考
能力的群体里边儿的一员。我们需要思考,我们是有生命有自由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