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浦并臻”_共谱文化华章
“浦,濒也。
水源枝注江海边曰浦。
”在福建,坐落着三座以“浦”为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南到北分别是“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中国书法之乡”——漳浦、“中国诗歌之乡”——霞浦、“中华诗词之乡”——浦城。
前不久,漳浦、霞浦、浦城三县“牵手”成立“三浦并臻”文化联盟,意在通过阵地共建、平台共享、人才共育、品牌共创,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山海不为远,文化共发展。
以“浦”为线,“三浦并臻”,将会迸发出怎样的文化力量与魅力?千年古县:赓续文脉,绽放文化魅力“海者,闽人之田也 。
”福建是海洋大省,千百年来,福建先民傍海而居、向海而兴、拓海而荣,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
霞浦地处闽东之滨,拥有全省最大海域、最长海岸线、最广浅海滩涂、最多岛屿,山海交融、如诗如画的海疆风光造就了霞浦独特的海洋文明与文化基因,也赋予了霞浦深厚的人文底蕴与诗歌文化。
有“闽中之全才”之称的唐代诗人林嵩、被誉为“宋末诗坛之冠”的爱国诗人谢翱……霞浦历代诗人名篇佳作千古流传、各领风骚。
诗风在这里传承、诗歌在这里兴盛。
20世纪80年代以来,霞浦涌现了以汤养宗、叶玉琳、谢宜兴、刘伟雄为代表的诗人,他们依海而生、向海而歌,被称为“闽东诗群”,成为中国诗歌界一道独特而靓丽的文化景观。
2023年,霞浦荣获“中国诗歌之乡”称号,这是福建首个以诗歌名义命名的县域。
位于闽南的漳浦,同样是依山傍海,是座千“三浦并臻” 共谱文化华章◎ 本刊记者 胡松坤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8年文明古县,被誉为“闽海才子”“一代完人”的明代大儒、大书法家黄道周便是出生于此。
他所引领的书风峭厉方峻、刚烈遒劲,为后人所推崇,世称“黄漳浦体”,对后世影响深远。
纸上生花自巧手,大千世界任剪裁。
剪纸艺术是漳浦另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漳浦剪纸源远流长,自唐朝起传承至今,其以构图丰满匀称、细腻雅致兼以阳剪为主、阴剪为辅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
和其他地区相比,漳浦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单从题材上,就可以感受到“咸咸的海味”及闽南民俗风韵。
南平冷知识
南平是中国福建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福建省北部,是福建省的重要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
以下是一些关于南平的冷知识:
1. 南平是中国著名的竹子之乡,是中国最大的竹制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素有“中国竹子之乡”的美誉。
2. 南平的建瓯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市之一,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建瓯的“建茶”曾是中国的国礼茶。
3. 南平的浦城县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造纸中心之一,所产的“浦纸”是古代著名的文化用纸,曾被用于印刷《四库全书》。
4. 南平的政和县是中国白茶的主要产区之一,所产的白茶品质优良,被誉为中国白茶之乡。
5. 南平的邵武市是中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武夷山”的所在地,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闽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
6. 南平的松溪县是中国传统的竹编工艺之乡,竹编工艺品曾远销海内外,是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7. 南平的建阳市是中国的书法之乡,历史上曾有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出自建阳,如宋代的米芾、明代的文征明等。
8. 南平的顺昌县是中国著名的水果之乡,盛产柑橘、香蕉、桃子、李子等水果,其中柑橘品种繁多,品质优良。
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软木画传统手工技艺福建· 福州寿山石雕传统手工技艺福建· 福州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传统手工技艺福建· 福州福州伬艺曲艺福建· 福州福州评话曲艺福建· 福州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民间音省级:疍民渔歌(疍民盘诗)、高湖舞龙灯、传统言永(这两字拚成一字)春拳、“米家船”裱褙技艺、苏苏酱鸭制作技艺、洪塘篦梳制作技艺、民天虾油制作技艺、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壶山林氏中医内科、林氏中医骨科世家、石竹山祈梦习俗等11项上榜。
厦门市第一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惜名录:国家级:厦门漆线雕技艺、答嘴鼓、南音、歌仔戏、高甲戏共5项。
省级:厦门蔡氏漆线雕技艺、厦门答嘴鼓、厦门南乐(即南音)、厦门歌仔戏、厦门高甲戏、厦门大道公信仰(即保生大帝信俗)、厦门送王船习俗、厦门中秋博饼共8项。
泉州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泉州南音泉州市2.泉州北管泉港区3.泉州拍胸舞鲤城区4.梨园戏泉州市5.高甲戏泉州市6.泉州提线木偶戏泉州市7.晋江布袋木偶戏晋江市8.惠安石雕惠安县9.泉州花灯泉州市10.德化瓷烧制技艺德化县11.惠安女衣饰惠安县。
泉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永春纸织画;民间音乐:泉州南音、福建北管(泉州北管、泉州闽南什音);民间舞蹈:泉州拍胸舞、泉州踢球舞;戏曲:泉州高甲戏、泉州梨园戏、泉州提线木偶、泉州南派布袋戏、泉州打城戏;民间手工技艺:泉州惠安石雕工艺、泉州花灯、泉州德化瓷工艺、泉州李尧宝刻纸、泉州安溪蓝印花布;消费习俗:惠安女衣饰、丰泽虫寻埔女衣饰;文化空间:南安英都拔拔灯、石狮蚶江端午海上泼水习俗等。
漳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布袋木偶戏、漳州锦歌、漳州木版年画、漳州木偶头雕刻、漳州东山歌册等、漳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入选的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别离是:东山南音、高山族舞蹈、漳州南词、漳州蔡福美传统制鼓工艺、漳州八宝印泥传统制作工艺、东山黄金漆画技艺、东山剪瓷雕工艺、东山宋金枣传统制作工艺、岩溪硅塘祭祀风俗、闽台玉二妈信仰风俗。
灵心慧婉雕镂时光——浦城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关 键 词 :浦城 剪纸 ; 史 ; 展 ; 状 历 发 现 中 图分 类号 :5 8 J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29 (0 0 1 — 14 0 17 — 5 6 2 1 )0 0 5 — 2
中 国的剪纸艺术在 闽北古镇浦城的发展 已有着千余年 的历史 , 深深融人普通百姓的生产、 生活之 中。在历史 的沧 桑巨变中 ,浦城人 民热爱并执着地坚守着这f 4 民问岂 1#统 术, 传承并创造 了内容与形式 丰富多彩 的浦城剪 纸 , 在我 国 剪纸史上写下了浓重 的一笔。那 么浦城剪纸究竟源何而来?
西 晋惠帝时 , 由于 政 治 腐 败 , 族 问争 夺 政 权 , 发 了 皇 爆
八王之乱。为避战乱 , 衣冠上族往往举族南迁 , 于是有 了“ 永 嘉之乱 , 衣冠南渡 , 始入闽者八族 ” 的记载。这是 中原地 人
城 当年的繁华与喧 嚣。在长年频繁的商业往来 中, 中原文明 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浦城 , 影响着浦城人 民的生活。
其 历 史 发 展 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状 又 是 怎 样 的 呢 ?
一
俗。
( ) 业要 道 推 动 文 化 发展 三 商
浦城位 于闽北最北端 , 是闽浙赣三省交界处 , 四面环 虽 m却是 四通要道。自从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后 , 浦城的渔梁村 就成为 中原入 闽路线 即著名 的“ 通京 大道” 的必 经之地 ; 到 了唐代 , 唐王钦设渔梁村为古代人 闽第一驿——改名 “ 渔梁
驿 ”成 为 唐 宋 以来 福 建 物 资 与 中原 流 通 的 必 经 要 道 。 清 朝 ,
、
追 根 溯 源
( ) 八 姓 入 闽 ” 进 南 北 交 融 一 “ 促
诗人 陈万策 曾题渔梁 :行尽千 …与万I , “ 【 l 渔梁岭下 出重关 。 l
福建省传统美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5月20日,福建省泉州市申报的灯彩(泉州花灯)经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 Ⅶ-50。
泉州花灯泉州花灯技艺源于唐朝中期,河南尚书傅实受唐僖宗赏赐, 得到太宗皇帝李世民画像一幅。傅实入闽后,因得皇恩殊荣在武荣(今在 南安市丰州镇)桃源修建唐王宫,并早晚按照礼仪朝拜。逐渐在朝礼过程 中,开始增设长安模式的结灯仪式,祈福天子、庆祝节日,之后便贯以成 俗。
泉州(李尧宝)刻纸
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
泉州李尧宝刻纸,剪纸。
2019年11月,泉州李尧宝刻纸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保护单位名单。
泉州刻纸以精细秀丽,线条流畅、富有民族风格、闽南风韵而著称。 著名艺人李尧宝,经过长期艰苦摸索,在继承民间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 对泉州刻纸艺术发展有较大影响,李尧宝也因此成为南方剪纸流派的代表 人物。
2008年6月7日,木偶头雕刻(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遗产编号Ⅶ-44。
木偶头雕刻(江加走木偶头雕刻)(5张)木偶,古称傀儡,起源于远 古用作殉葬的“俑”。据《旧唐书》《后汉书》等古籍记载,汉代这种 “刻木为人、像人之形”的偶人,已形成一种特殊的表演艺术。
2009年5月,竹刻(莆田留青竹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入选福建 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1月11日,竹刻(莆田留青竹 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遗产编号:Ⅶ-46。2018年5月15日,竹刻(莆田留青竹刻)入选第一批 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丹桂之乡~浦城
春节
❖ 春节,浦城人俗称“过年”。上年农历十二月,喜气就纷呈。
❖ 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各家开始炒果子、膏糕糖、蒸年糕、做黄碱果、备 办年货,同时开始打扫卫生(俗称扫尘),男人理发,置办新衣服,意 蕴辞旧迎新。在外的游子也纷纷赶回过年。
❖ 廿三日,送灶神。祀灶的起源于对火的崇拜,对用火熟食的纪念。灶神 对人降福、保佑子孙的说法,这天,家庭主妇摆出供品殷勤祭祷。
都在此驻足并留下赞美这里山水的诗文。 ❖ 东南地区青铜文化的新探索——浦城管九村周代土墩墓群,被评为2006
年度“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和“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龙窑的起源——浦城猫耳弄山商代窑群 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
古新发现” 。 ❖ 镇安桥 ❖ 镇安桥建筑具有闽中桥的典型风格,桥屋雕梁画栋,宏伟壮丽。桥廊是
❖ 正月初一,人们迎来春天的欢快脚步,男男女女穿新衣、新鞋,人人满 面喜气、福气。“爆竹一声除旧”,家家户户一大早就择良辰放鞭炮, 开大门,表示开门大吉,饭前喝木樨茶,表示甜甜蜜蜜。早餐大多吃除 夕准备好的余饭,讨个“有余”吉谶。吃年糕,寓“吃年糕,步步高” 的意思。大多素食,必吃青菜(芥菜),寓意清清吉吉。
❖ 新石器时代,先民在南浦溪主支流两岸聚居。西汉时,浦城 为闽越活动中心。浦城建城早于置县,因西汉中期东越王馀 善筑城临浦得名。东汉建安初年(约在196~200年间)置 县,称汉兴,是福建省最早置县的五县之一。三国称吴兴, 唐称唐兴,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称武宁,武则天去位后复称唐兴
2021/6/16 p2
❖ 唐天宝元年(742),以东越王馀善曾在此临溪筑城,定名 浦城县,简称"浦",别称"南浦"、"柘浦"。为当时福建省三 个“紧”县之一。民国23年8月至民国27年6月(1934年8月 至1938年6月),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
丹桂概况
浦城中华桂花博览园概况一、浦城丹桂产业概况丹桂是城市园林和山地绿化的珍贵树种,浦城是丹桂的原产地,据文献记载,栽培历史长达2200多年。
2007年1月浦城县被评为首个“中国丹桂之乡”,浦城丹桂荣获福建省“花王”称号,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丹桂茶制作技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浦城丹桂”、“晨露”2个品种获得国际园艺学会授予的木樨属新品种国际登录证书。
“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提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主体、企业参与、协会互动、县校合作”的发展模式,全力推动特色产品形成产业,实现农民增收。
通过制定实施丹桂产业发展十年规划,种植面积每年以万亩速度递增,现已突破6万亩,年产丹桂鲜花50万公斤以上,年均繁育丹桂苗木2亿多株,居全国第一。
浦城丹桂已深植于北京奥运场馆、上海世博园、厦门园博园等地,畅销于全国23个省市,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茶等食品加工企业应运而生,2.5万农户10余万农民受益,其中千万元以上有20多户、百万元以上达百余户。
“十二五”时期,我县实施抢占丹桂种质资源、丹桂精深加工、丹桂文化弘扬“三个制高点”,深化与福建农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桂花研究中心合作,着力丹桂萃取精油、美容护肤品、天然香精等项目的招商与开发,已形成独特的丹桂产业链条。
已建成临江镇千亩丹桂示范基地1500多亩,今年已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启动建设一个集桂花苗木繁育区、交易区、体验区、休闲观光区、科技研发区、丹桂文化展示区为一体的中华桂花博览园,规划面积6450亩,项目总投资达3亿元人民币。
二、浦城中华桂花博览园总体规划(一)规划范围浦城县中华桂花博览园项目选址于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临江镇东北侧水东村境内,项目四至范围分别为:北至205国道往城关方向隧道口的樟元山脚,南至县道825通往永兴、石陂分岔路口与黄灯笼村周边一重山山脊线,西至大坞果场山体西面山脚农耕地,东至杨柳尖自然村东侧樟元山山脊,规划总占地面积6450亩。
南平市市级非遗项目
南平市市级非遗项目:传统与文化的瑰宝南平市,这座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城市,以其独特的非遗项目闻名。
这些项目,不仅承载着南平人民世代相传的智慧和技艺,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南平市市级非遗项目,让您深入了解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是南平市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之一。
建盏,因产自建窑而得名,其独特的黑釉瓷器工艺在宋代曾风靡一时。
建盏的烧制技艺复杂,需经过选矿、配料、研磨、揉捏、烧制等多道工序。
建盏的釉色丰富多样,其中以“曜变”、“鹧鸪斑”、“油滴”等品种最为珍贵。
这项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南平竹编南平竹编,源自闽北山区,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
竹编艺人以竹子为原料,通过选材、破竹、拉丝、编织等工艺流程,制作出各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竹编工艺品。
南平竹编工艺精细,品种繁多,既可用于家居装饰,也可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
这项技艺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浦城剪纸浦城剪纸是南平市浦城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源于古代的“花样”。
浦城剪纸以构图精巧、造型生动、色彩艳丽而著称,题材多取自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日常生活场景。
剪纸艺人们用一把剪刀、一张纸,就能创作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这项技艺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延平樟湖蛇戏延平樟湖蛇戏是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被誉为“活化石”。
樟湖蛇戏源于古代闽越巫术,是当地人驱邪祈福的一种仪式。
樟湖蛇艺人通过模仿蛇的游动、盘旋、争斗等动作,结合鼓乐和唱腔,呈现出独特的蛇舞表演。
这项技艺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光泽鸡狮舞光泽鸡狮舞是南平市光泽县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每年春节期间举行。
鸡狮舞以鸡为原型,以狮子的形象进行表演,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表演时,艺人通过模仿鸡和狮子的动作,如鸡啄米、狮子滚球等,配以锣鼓和唢呐等乐器,营造出欢快喜庆的氛围。
这项技艺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剪情节系古城——浦城民间剪纸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三 、工 艺与特 色
浦城剪纸一直以来以剪为主 ,现代的产业化过程中才引进了刻。剪制是浦城剪纸坚守到现在的传统技
法 ,是 广泛 流传 于 民间 的制 作 技巧 。 剪 制 的流程 共分 四步 。首先 是 用墨蜡 拓 印花样 。就 是用 蜡 油加 上锅 灰 ,制成 墨 皂 ,再 将 纸 紧贴在 谱样
二 、发展 与现 状
宋代的浦城剪纸最为盛行。浦城人用剪纸进行祭祀 、祈福 、纳祥 、驱鬼 、辟邪 ,娱乐 、美化生活。每 逢元旦 、立春 、元宵 、清明等节 日,人们就会剪镂幡胜 ,相互赠贺。并 出现了专 司剪纸的 “ 剪花嫂”和
“ 剪花 婆 ” ,同时 出 现 了具 有审 美 价值 的观 赏性 剪 纸 。 到 了元 代 ,在浦 城农 村 ,剪 花嫂 ( 婆) 已是 半 职业 化 ,各 种精 美 的 “ 花样 ”经 她 们 相互 交 流 而得 以流 传 。从 传 承 下来 的许 多 纹 样我 们 可 以隐 约看 到 人 们 创 作 、使 用剪 纸 的情 景 和盛况 。
强 ,剪纸 越突 出。
浦 城剪 纸 的用 途 主要 用来 装 点各 色 礼 品 ,多是 “ 品花 ” “ 品花 ”就 是在 糕 饼 、糖 果 、酒 坛 、鱼 食 。 食 肉等食 品上装 饰 剪 纸 作 品 ,题 材 与食 品或食 品喻 义 一致 。这 种 “ 品花 ” 在 浦城 广 泛 使 用 ,并 影 响到 全 食
・1 97・ ຫໍສະໝຸດ 人物头部用阴剪手法、麒麟用 阳剪手法 ,形成对比,相得益彰。第四,就是线条比较粗犷,少见纤细繁密。
这 与其在 最初 传人 时深受 北方 剪纸 风格 的影 响有关 。
浦城非物质文化遗产
浦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浦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第一节概况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全县共收集非遗线索5063条,调查项目1033个,初步摸清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与分布状况。
1.类型、数量和状态。
调查涵盖17个主要项目的近100个类别,包括1324种民间文学、50种民间音乐、16种民间舞蹈、38种歌剧、140种民间艺术、414种民间手工艺品、79种生产和贸易习俗、230种消费习俗、611种生活礼仪、968种年龄顺序、542种民间信仰、144种民间知识、,娱乐有99个传统体育项目,340个传统医学项目和39个其他项目。
可见,我县民间文学、岁季、生活礼仪资源最为丰富,分别占调查项目总数的26.1%、19.1%和12.2%;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杂技等资源较少,占比不到1%;民间艺术、民间手工艺、生产贸易习俗、消费习俗、民间信仰、民间知识、娱乐、传统体育、传统医药等都比较丰富。
2.资源分布状况。
从行政区域的分布数量来看,由高到低依次为九牧镇992个,临江镇732个,莲塘镇573个,濠村乡447个,富岭镇420个,仙阳镇403个,水北街镇266个,永兴镇159个,忠信镇134个,万安乡134个,盘亭乡118个,古楼乡114个,石陂镇108个,河滨街道108个,枫溪乡82个,管厝乡66个,南浦街道85个,山下乡59个,官路乡33个。
项目遍布全县19个乡、镇(街道)。
从项目在全县分布的差异性来看,各门类的项目基本大同小异。
较为突出的是受当地多种方言的影响,有的项目(如民间音乐、舞蹈)在各地的差异性较大,有的项目(如观前九十渡歌谣)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带有鲜明的语言特色和地域特色。
3.濒危状态。
普查期间,对近2000人进行了采访,发现了大量从小就从事民间艺术表演的老艺术家。
他们掌握了很多资源信息。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不仅登记了继承人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和健康状况,还拍摄了人和现存物品的照片,收集并存档了相关资料。
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
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导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文化记忆,是一座城市文化的灵魂。
渭南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了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全方位地评估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并探讨其在保护、传承和发展中的价值。
一、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1. 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内容在第四批名录中,渭南市涵盖了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戏曲和传统节庆等多个方面的遗产。
这些项目代表了渭南市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发展历程。
2. 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既有与陕西省甚至中国其他地区不同的特色,也有与世界其他地方的文化有所关联。
这种独特性体现了渭南市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
二、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1. 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尽管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保护,但在实际保护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着流传逐渐失传的困境,需要更多的保护和传承措施。
2. 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为了有效传承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政府机构的努力外,社区和家庭也需要参与其中。
传承方式可以包括传统工艺的学习、文化节庆的举办以及传统音乐和戏曲的演出等形式。
三、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创新1. 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吸引力。
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相结合,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可以增加旅游业的收益。
2. 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在旅游业中发挥作用,还可以在其他经济领域中发展。
一些传统工艺可以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这些项目代表了渭南市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发展历程。
福建浦城旅游景点
福建浦城旅游景点福建省浦城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为岭南区域的中心城市,拥有著名的历史古迹、唐宋佛教文化和海滩休闲旅游等特色,是一个美丽的旅游胜地。
浦城县有许多特别的旅游景点,引人入胜。
首先,浦城县的文化古迹名胜有很多,著名的有福建会馆、赤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仙源山以及十八仙山等。
福建会馆是福建省第一座浙江同乡会的“分会”,于明成祖年间建于浦城县,现仍保存着浙江同乡会历史底蕴,是研究岭南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窗口。
赤坭宋墓由宋代郑畴及其子拓利在浦城建造,落成于1090年,是宋代墓葬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规模最大的宫苑式墓葬之一,被誉为“宋代墓葬文化的艺术珍宝”。
仙源山、十八仙山均位于浦城县的礁溪镇,两山的景色宜人,放眼望去,苍劲秀美,山顶可以看见礁溪古城、曙光台及鹳塘湖等风景名胜。
其次,浦城县有许多三岛旅游景点。
著名的有南岛、海梅岛、鹭岛。
三岛群岛拥有著荡气回肠的沙滩,还有珊瑚礁、海洋生物、水上活动景点等。
它们有着特别的自然风光,令人叹为观止。
南岛有“南顶七仙”之称,仙山悬崖神奇,曙光台和风帆岛是海上游览的最佳地点。
海梅岛有海梅庄园,是一座古老的两百多年历史的古代别墅,巍峨挺拔,象征着浦城历史文化的千年荣耀,也是福建地区最古老的别墅之一;另外,海梅岛还有著名的江海大道,是一条在岛上绕行的湖边行走道,夜晚可以看到星星繁星,另外还有江湖大桥,形成了一条海景大道,非常漂亮。
鹭岛有著名的海鸥庄园,是一个古老的旅游胜地,有海鸥湖、渔塘、淡水湖等,滨湖风光宜人,有许多飞禽走兽,可以欣赏原始森林的美丽风景。
此外,浦城县还有很多海滩休闲旅游景点。
著名的有潮墩湾、南国风情岛、竹林湖、叠石湾等景点。
许多游客都喜爱潮墩湾,因为它有着宽阔的海滩,天蓝海洋,还有芦苇荡和绿色椰林,可以享受海边旅游和悠闲休憩。
南国风情岛是浦城最大的人工岛屿,也是当地观光游览的首选景点,岛上有着众多的海滩,可以欣赏到各种海滩风情,还有活动中心、游乐中心、温泉浴场、海洋世界等景点,为游客提供了众多的娱乐服务。
浦城旅游景点大全
浦城旅游景点大全
1. 桂林山景区:这里有壮丽的山水,可以乘船游览漓江,欣赏美丽的桂林山水景色。
2. 狮子山:是浦城的标志性建筑,山上有一尊巨大的石雕狮子,可以登山欣赏风景。
3. 龙首山:位于浦城县城西南部,有悬崖峭壁和瀑布飞泉,景色迷人。
4. 瑶里古镇: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镇,有独特的木质建筑和石板街道,是体验古代生活和文化的好地方。
5. 千家瀑布:这是一个壮丽的大瀑布群,有数以千计的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宛如银河流淌。
6. 石堰古村:这是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保存了许多古建筑和传统的村落文化。
7. 鸡蛋山:这是一个形状像鸡蛋的小山丘,山上有许多奇特的岩石和洞穴,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8. 漳浦六溪:这里有清澈的溪水,可以漂流或徒步沿溪而行,感受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9. 南村黄丝酒:这是浦城的特色产品之一,黄丝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酿造工艺,可以参观黄丝酒厂了解其制作过程。
10. 九龙山风景区:这里有九座山峰,形如九条巨龙腾飞,风
景秀丽,是登山和观赏风景的好去处。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的通知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平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0.08.07
•【字号】南政综〔2020〕72号
•【施行日期】2020.08.0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
表性传承人名单的通知
南政综〔2020〕7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为推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闽文旅非遗〔2020〕5号)规定,经研究,同意市文化和旅游局提出的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65人),现予以公布。
附件:南平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南平市人民政府
2020年8月7日附件
南平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福建浦城旅游景点
福建浦城旅游景点
福建浦城是一座美丽而古老的城市,位于福建省建阳江东岸,拥有近2000年的历史,被誉为“江东浦城”,是福建历史文化名城。
浦城古城的古老建筑在这里可见一斑,橙色的建筑和青砖的路面,给人以童话般的感觉。
浦城古城是福建浦城最出色的旅游景点之一,古城内素有“八景”之称,包括溪水围城、细柳若带、夕阳照壁、彩绘楼阁、古木参天、回音火塘、琴弦清楚、古井不匮等。
在这里,游客可以漫步于古老的城市中,一探浦城的历史文化。
浦城古城拥有许多著名的古迹,其中最出名的是位于浦城古城中心的半山,民间传说这里是在春秋时期的著名的大夫和书法家郑玄的故居,改建后的现在依然保存着原有的样子,令人叹为观止。
浦城古城内还有其他多处旅游景点,比如说“神农山”,古老的神农山保持着原有的景观,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美的山色,还可以参观江西馆、千户苗寨、古刹庙宇等,充满古朴的气息。
浦城古城不仅有着多处优美的自然景观,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这里可以体验到远古历史的气息和浓浓的文化底蕴。
此外,浦城还有著名的宋江文化,宋江文化在浦城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当地居民最重要的传统文化,其中有许多宋江文化遗迹,例如宋江碑、黄莲茶会等,都是浦城游客必去的景点。
另外,浦城还经常举办各种节庆活动,每年的新春佳节和元宵义乌会尤其受欢迎,是居民们庆祝新春佳节的最佳场所。
总之,福建浦城是一座具有独特魅力的古老城市,它不仅拥有自然风光的美景,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多处著名的风景名胜,让游客们可以深入浦城,了解它蕴涵的深度。
福建浦城旅游景点
福建浦城旅游景点福建浦城是一处令人神往的旅游景点,地处东南沿海,背靠宝岛台湾的大陆架,位置优越,自然风景优美,加上汇集了诸多历史名胜,使之成为一个令人细细品味的观光地。
浦城古城建筑以其国际名人进行研究而闻名,历史悠久,虽然经历了多次大灾难,但依然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作品的财富宝库,也是福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很多古老的建筑群,它们以其独特的风格独树一帜,比如樟坪宫、金顶庙、旗山城等。
而且,这里还有很多名胜古迹,比如武陵山,其蜿蜒山道、崖壁石洞、古木参天,使游客可以感受到古今中国的历史沧桑。
另外,浦城还有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比如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海螺塘,每到清晨,渔船开海,海鸥飞舞,夕阳晚霞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而在九江海岸还有蔚蓝湛蓝的大海,每当夕阳西斜,晚上的海岸大道上灯火辉煌,尤其是每逢夏夜,招牌歌舞、渔歌声此起彼伏,让人如痴如醉。
此外,浦城还有许多享誉海内外的有名文化名胜,比如平潭玉山,这座著名的石窟建于唐朝,有许多历代文人墨客雕刻而成的壁画和石刻,其中有著名的大佛像,堪称华夏文明的瑰宝;而且,还有浦城著名的闽剧曲艺,它以其多彩的表演,特别是对寓言故事的叙述,让游客大开眼界,增长知识;浦城也有许多汇集了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的礼仪习俗,比如鹤舞、龙舞等,让游客可以了解到浦城文化的厚重之处,让他们由衷体会到浦城自古以来就有着独特的文明魅力。
总之,福建浦城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绚丽的自然风光,使人沉浸在一种弥漫着祥和的历史氛围中,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一个神奇、浪漫的宝岛,收获无限的感动。
旅游者如果去往这种观光胜地,可以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这里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体会到福建的神奇绚丽,享受琳琅满目的艺术文化精髓,这也将是一次值得终生难忘的旅行。
浦城附近的旅游景点
浦城附近的旅游景点包括水北街镇、九石渡、乌龙山、金斗山、水帘洞等。
1. 水北街镇:是千年文化古镇,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境内有国
保单位云峰寺,省保单位大口窑采陶瓷遗址、陈源叶氏花厅,以及国家级中国传统古名村落观前村等。
2. 九石渡:是浦城县较为著名的生态旅游风景区,有丰富的丹霞地貌和生态景观。
3. 乌龙山:是浦城县的一座山,具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
4. 金斗山:也是浦城县的一座山,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5. 水帘洞:是浦城县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
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可以查阅旅游手册或咨询当地旅游局以获取更多信息。
福建浦城景点旅游景点
福建浦城县是一个山水秀美的地方,拥有许多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景点。
以下是一些值得游览的浦城旅游景点:
1.万龙湖:位于浦城县东南部,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大型淡水湖泊。
湖水清澈,周围环绕着
茂密的山林,是休闲、垂钓和观鸟的好去处。
2.莆田山风景区:位于浦城县南部,这里有壮丽的山峰和瀑布景观。
登上莆田山主峰,可
以俯瞰浦城的美丽景色。
3.麻峰山:坐落在浦城县西北部,是一个以红军遗址和革命圣地为主题的景区。
游客可以
参观麻峰山革命博物馆,了解红军长征时期的历史。
4.狮子峰:位于浦城县城北面,是一座形状独特的岩石山峰,宛如一只雄狮伫立。
登上狮
子峰,可以俯瞰整个浦城县城的美景。
5.渭田古村:位于浦城县东北部,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老民居聚落。
这里有古朴的建筑、
石板街道和传统农耕文化,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乡村氛围。
6.云山水画廊:位于浦城县南部,是一片宛如中国山水画般的美景。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如
诗如画的山水风光,令人陶醉其中。
以上是一些浦城县的旅游景点,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无论您是喜欢自然风光还是历史文化,浦城都能为您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
福建浦城旅游景点
福建浦城旅游景点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的福建省浦城县境内的许多古今旅游景点,令人难以置信的自然美景和独特的历史风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
浦城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沿海,它历史悠久,是福建省的重要文化中心。
山水秀丽,湖泊环绕,景色宜人。
从古至今,浦城县历史文化悠久,有许多古迹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古坑山(坑山洞)是其中一个有名的古迹,它位于浦南街道新游村,是一个古老的宫观,始建于春秋时期,曾是宋朝各朝代的宫殿。
这里保留了当时精美的宫殿建筑,被称为“南方小故宫”,宫观依山而建,集中古代建筑的精华和古朴的民间建筑,非常壮观宏伟。
在浦城县境内还有许多名胜古迹,比如百花园、和仁庙、青石大院、仁和桥、福林台、青苔洞等,这些古迹也都有许多古老的历史文化,是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百花园位于百花街道,是浦城县文化史上重要的地标性建筑,是7,000多年前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曾经是浦城石器文化的发祥地,曾经的活动古迹有仙官洞、仙官石道、青石大院、风石桥、大窑圆坑、龙窑口等,都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奇景。
浦城县的古今名胜还有和仁庙。
它位于浦城县的中心地带,是一座古老的寺庙,始建于元代,曾是清朝皇室宗教信仰的中心。
和仁庙取义“和仁善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是清朝皇室观后台之一,现今也是当地游客朝圣的好地方。
这里供奉着当地著名的神像,被誉为“浦城第一庙”。
除了上述古老的古迹,浦城县也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色,比如仁和桥、福林台、青苔洞,这是一座石拱桥,位于浦城县桥头街,建于明末清初,历经了上百年的风雨,仍然矗立在这里。
每到夜色降临,桥上的灯光点缀桥头,十分美丽。
福林台位于浦城县仁安新村,是浦城县的历史古迹,始建于明朝,是一座浓浓的古民居,古朴典雅,有着浓郁的古典气息。
青苔洞位于浦城县青溪乡,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洞穴,山顶上有着一座小小的古建筑,洞里一片青苔覆盖,奇特而又神奇,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旅游景点。
浦城县是福建省的重要文化中心,历史悠久,自然景色优美,古今名胜古迹众多,是一个古韵浓郁的旅游胜地。
浦城旅游景点
浦城旅游景点
浦城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浦城县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旅游景点,这里列举几个比较出名的景点:
浦城古城:这是一座典型的南洋城市,拥有百余年历史,是福建省第四批历史文化名城。
浦城八景:这是浦城县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包括太姥山、清池、清溪、清池温泉、清溪长廊、清池渔村、清溪森林公园、清池白沙滩等八个景点。
浦城清溪长廊:这是一个长达8公里的清溪长廊,沿途风景优美,是游览浦城八景的必经之路。
浦城清池温泉:这是浦城县最大的温泉度假胜地,温泉水温高达60℃,有益健康。
浦城岛:浦城岛是一个美丽的海岛,拥有青绿色的沙滩、清澈的海水、丰富的海洋生物,是游玩和度假的好去处。
这些只是浦城县旅游景点中的一部分,如果有机会,可以亲身去体验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浦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第一节总体状况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全县共收集非遗线索5063条,调查项目1033个,初步摸清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与分布状况。
1.种类、数量状况。
调查项目涵盖十七个大项中的近百个种类,其中民间文学1324 个,民间音乐50 个,民间舞蹈16 个,戏曲 38个,民间美术 140个,民间手工技艺414 个,生产商贸习俗79 个,消费习俗230 个,人生礼仪 611个,岁时节令 968个,民间信仰 542个,民间知识 144个,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 99个,传统医药 340个,其他 39个。
由此可见,我县民间文学、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类资源最为丰富,分别占调查项目总数的26.1%、19.1%和12.2%;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杂技、其他类资源较少,占比例均不到1%;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民间信仰、民间知识、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传统医药类资源则相对比较丰富。
2.资源分布状况。
从行政区域的分布数量来看,由高到低依次为九牧镇992 个,临江镇732 个,莲塘镇 573个,濠村乡 447个,富岭镇420个,仙阳镇403个,水北街镇 266个,永兴镇 159个,忠信镇 134个,万安乡134 个,盘亭乡118 个,古楼乡114 个,石陂镇108个,河滨街道108 个,枫溪乡 82个,管厝乡66 个,南浦街道85个,山下乡59 个,官路乡33 个。
项目遍布全县19个乡、镇(街道)。
从项目在全县分布的差异性来看,各门类的项目基本大同小异。
较为突出的是受当地多种方言的影响,有的项目(如民间音乐、舞蹈)在各地的差异性较大,有的项目(如观前九十渡歌谣)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带有鲜明的语言特色和地域特色。
3.濒危状况。
普查中走访了非遗传承人近2000人次,发现了一大批从小就在民间从艺的老艺人,掌握了大量资源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仅登记了传承人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及健康状况,还进行了人物、现存实物的拍照和有关实物资料的收集存档。
目前浦城的非遗资源正在不断的的流失:有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理论研究和理论支持;民俗活动多为现代生活方式所取代,失去一部分传承空间与环境;农村年轻作者外出打工逐渐增多,传承学习的机会相应减少,传承队伍客观上存在不稳定等因素;传承人有老龄化的倾向,70岁以上的约占总人数的一半。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相伴于老艺人的许多项目在逐渐的消失或已经灭亡。
比如:民间文学中的歌谣(小调)有一部分的内容已不完整,再也无法弥补,传唱也只限于老艺人会唱;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等情况基本相似;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民间信仰、民间知识、传统医药的大部分内容,已经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人们观念的更新,而成为落后的工艺、陈旧的知识和被抛弃的陈规陋习,逐渐的被人们所遗忘。
而其中所包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在不断的流失,非遗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不断的破坏。
第二节重点资源状况及时抢救本地区具有代表性或重大意义的非遗项目,主要是对全县濒危项目、高价值项目、特色明显项目、老年人年事已高项目、高潜力项目和影响广泛项目等优先进行深度调查,进行录音、录像和摄影等采集,及时加以抢救性挖掘和重点保护。
对已列入省级非遗项目和县级非遗项目进行再度补充调查,增补了一些新的调查资料和部分影像、声像资料。
以争取申报更高级别的非遗名录。
目前,我县已列入省级非遗项目的有“浦城民间剪纸”、“浦城闽派古琴艺术”、“浦城提线传子木偶戏”、“浦城丹桂茶及其手工制作技艺”四个;列入县级非遗项目有“浦城包酒”、“浦城豆腐丸”、“浦城茶花灯舞”三个;2009年新挖掘的项目“浦城马灯戏”、“浦城肉燕”两个,拟申报县级非遗名录。
2009年,“浦城民间剪纸”、“浦城闽派古琴艺术”已通过专家评审,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
2010年,"浦城包酒"申报市级非遗项目。
第三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闽派古琴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象征。
早在《诗经》的《国风》中就提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章句,古琴在中国有近3000年的历史,历朝历代都有古琴名家出现,对古琴艺术的追求造就了诸多流派,形成了独有的古琴音乐体系,影响着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
在清代,出现许多优秀琴家和流派中,当时影响较大的有浙派、苏派、川派、闽派。
闽派古琴艺术自清道光年间形成,已有170多年的历史。
闽派古琴艺术创始人祝凤喈,字桐君,浦城人。
19岁初始抚琴,由其兄教授指法,后日习不辍,三十余年磨砺,形成自己的琴风。
祝凤喈任浙江东防同知,宦游江浙大地,琴不离身,以琴交友,以琴论道,所到之处,名噪一时。
他在浦城故居还大兴土木,构建园林,拥琴数十张,筑十二琴楼贮藏和弹奏。
他在浦城古斋接纳四方游人,与天下琴人、词家、诗客、名士共商音乐、交流艺术、切蹉技艺,增进友谊。
林则徐途经浦城时,特地逗留造访祝凤喈,两人在祝家花园推心置腹,吟咏唱和,不觉天亮,成为美谈。
祝凤喈致力精研古琴三十余年,深究律吕,发明音义,在识谱上创造减字谱加工尺,在指法上创指法字母加以绘图,形成自己的风格。
清咸丰五年(1855年)刊行《与古斋琴谱》,世称"后学之津梁"。
随着此书传播,学者甚众,形成一大批体现祝凤喈风格的琴家群体,称为闽派古琴艺术,与浙派、苏派、川派鼎立。
他的学生张鹤作《琴学入门》,培养了一大批琴手,形成体现祝凤喈风格的闽派古琴艺术。
闽派古琴传承人第二代张鹤,他拜祝凤喈为师,并刊行《琴学入门》一书,传播祝凤喈的琴学理论和琴曲。
第三代陆琮,帮助其师张鹤刊行《琴学入门》。
第四代李迪瑚,能诗善文,喜好古琴,著有《酌海楼琴言》、《酌海楼琴谱》五卷。
20世纪80年代,福建艺术学校老师李禹贤致力于研究浦城闽派古琴艺术,写出《初考清代琴派——浦城古琴》、《祝桐君家传秘谱——风云际会》、《闽派琴家祝桐君》等文章,在国内刊物上发表。
近年来,浦城闽派古琴艺术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发掘、抢救、保护措施:选派闽派古琴项目官员进驻文化馆专门从事闽派古琴工作;修复、整理、翻译琴谱古籍;大力培养传承人,设立闽派古琴研习所和古琴学员班,培养琴手;并派出优秀琴手赴省向古琴名家学习操琴技艺,从根本上解决传承问题。
2009年6月,中国古琴学会荣誉会长、福建古琴研究会会长、古琴艺术国家级传承人、著名古琴演奏家李禹贤老师受邀来浦讲学,亲自倡导和传播闽派古琴艺术。
2009年8月7日,作为新一代的闽派古琴传承人吴燕琳受邀参加福建省文化厅组织的赴台湾宝岛行——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活动,吴燕琳现场为台湾同胞演奏了《梅花三弄》、《普庵咒》、《满江红》等古琴曲作品。
2009年11月3日,南平市隆重举办第二届文化艺术节,在开幕式文艺晚会上,浦城赣剧团古琴学员班的同学们在南平大剧院集体演奏了优秀古琴曲《满江红》、《湘江怨》,得到了音乐界的一致好评。
闽派古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中华古琴艺术中,有其独特性。
发掘、抢救和保护闽派古琴艺术,不仅对丰富和完善中国音乐史,乃至世界音乐史的丰富和完善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闽派古琴艺术与中国的佛、儒、道等哲学、伦理学传统密切相关,研究闽派古琴艺术蕴含的哲学意义,可以丰富中国哲学史的内容。
闽派古琴具有很高的实用艺术价值。
古琴经过祝凤喈的创造、改造,使学者易懂、易学、易操作。
同时家藏的琴曲,改变了古琴琴曲的孤独性、脆弱性及附庸风雅的道具。
祝凤喈的古琴犹如天籁,听起来豪放跌宕,又清丽委婉舒展,琴意得之弦外,音有尽而意无穷,颇具神秘艺术魅力。
2005年10月,闽派古琴被福建省政府命名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浦城民间剪纸剪纸,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和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习俗活动。
浦城地处福建最北端,与浙江、江西相邻,历史上是闽越族活动中心,在西晋时期,随着大量的人口迁徙入境,带入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同时将剪纸艺术传到浦城。
在随后的1000多年间历史文化和传承创造相互交融、不断发展,形成了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的浦城剪纸。
浦城剪纸(在当地俗称花样)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地域特征,在我国剪纸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
浦城民间剪纸,有着独特的地域特征。
一是花样古老,代代相传。
祖辈流传的花样通过各种民间习俗活动,相传相承并使用而延续。
二是手法古老,口手相传,采用墨皂拓印花样,纸捻固定的传统手法,纯手工剪出。
三是传人秉衍,代代相传。
通过母传女、婆教媳、邻里相传、亲友相传,使原生态古老剪纸技艺得以传承和延续。
四是出现专司剪纸的剪花婆(嫂)。
村里有人要娶媳嫁女、生日寿诞、乔迁华居、祠堂祭祀等,请剪纸能手数位,分用途剪各色花样。
大户人家请剪花婆可剪上一个多月。
发展至清初,浦城民间剪纸更加兴盛,据当时寓居浦城的文学大家梁章钜《代吉祥说》记载:"常见人家馈送食物,无论大盘小盒,其上每加红纸一块,或方或圆,必嵌空剪雕四字好语,如'长命富贵'、'诸事如意'之类。
……其婚娶喜庆之家所用尤繁"。
热爱浦城乡邦文化的梁章钜,对浦城剪纸大加倡导,使浦城剪纸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更富内涵。
浦城民间剪纸的艺术特征有五点:一是以字组画,画中有字,字中有画。
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是浦城剪纸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二是独幅纹样居多,这与民间剪纸的用途多用于点缀礼品和装饰喜庆之事的用品有关。
三是谐音寓意,浦城剪纸一样蕴含了中国传统谐音文化的精髓。
四是传统民间文化印迹明显,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的画面占有一定数量。
五是同属于中华民族"母亲的艺术"之一,花样代代相传,作品原生态居多。
浦城民间剪纸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一是浦城民间剪纸既有北方剪纸源流的雄浑,又有南方剪纸源流的柔美,南北相融合衍生,形成地域特色,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在中国剪纸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二是浦城剪纸代代相传,作品多为原生态,这是数百年流传的传统纹样,反映出古老的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神韵,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三是浦城民间剪纸多用于逢年祭祀、订亲、结婚、走亲访友的用品及礼品上,有较浓郁的民间传统实用环境,其花样本身亦承载了较多的民族民间文化内涵,对传承与研究民族民间文化有较高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四是浦城剪纸内容健康向上,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烘托生活的喜庆氛围,产生了神秘的艺术魅力,可以淘冶人们的情操。
五是浦城剪纸史中,有着文学大家清代梁章钜有关剪纸的文献、及他家人的唱和诗,有梁章钜创作的花样十六种,收集整理这些资料,可丰富中国剪纸史。
六是浦城剪纸已从最早的民俗用品发展成优秀的传统艺术品,剪纸作品不仅在国内展出,近年还在菲律宾、埃及等国家展出,其作品远销到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日本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