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课件
透明导电氧化物
如氧化铟锡(ITO),具有 高透光率、低电阻率,常 用作电池的阳极。
金属电极
如铝、银等,具有良好的 导电性和稳定性,常用作 电池的阴极。
碳电极
如石墨烯、碳纤维等,具 有高导电性、低成本和环 境友好性,是电极材料的 新兴选择。
电池结构
• 单异质结结构:由单一活性层夹在两个不同电极之间构成,简单且易于制备。 • 双异质结结构:由两种不同活性层材料组成,能够拓宽光谱吸收范围,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 叠层结构:将多个单电池按一定方式叠加起来,能够充分利用太阳光,并提高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 • 这些材料与结构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电池的性能和效率。通过不断优化材料选择与结构设计,
VS
寿命
太阳能电池的寿命是指其在正常使用条件 下性能衰减到一定程度所需的时间。提高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寿命需要优化材料和器 件结构,降低载流子复合、界面缺陷等不 利因素。同时,合适的封装技术和存储条 件也可以延长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寿命。
05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未来发展与挑 战
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的途径
活性层材料设计与优化
影响因素
光电转换效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吸收光谱匹配、载流子迁移率、激子解离效率、电荷收集效率 等。提高这些方面的性能可以有效提升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稳定性与寿命
稳定性
有机太阳能电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应保 持良好的性能稳定性。这要求材料具有 良好的光、热、氧稳定性,以及器件结 构的有效封装。
涂膜工艺
旋涂法
将配制好的溶液通过旋涂法涂布在基 底上,形成一层均匀、平整的薄膜。 旋涂速度、溶液浓度和基底温度等因 素都会影响膜厚和膜形貌。
刮刀法
有机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具有成本低、质轻、柔韧性好、可大面积印刷制备的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对电池原理,结构,材料的研究对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有重大意义。
本文主要综述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结构以及电极材料。
并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原理;结构;材料;应用前景1.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有机太阳能电池,顾名思义,就是由有机材料构成核心部分的太阳能电池。
主要是以具有光敏性质的有机物作为半导体的材料,以光伏效应而产生电压形成电流, 实现太阳能发电的效果.由于无机硅太阳能电池的材料生产成本高,污染大、能耗高,寻找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和低成本制造技术便成为人们研究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目标。
有机太阳能材料和电池制备技术有望成为低成本制造的选择之一。
世界上第一个有机光电转化器件是由Kearns和Calvin在1958年制备的,其主要材料为镁酞菁(MgPc)染料,染料层夹在两个功函数不同的电极之间。
1986年,行业内出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有机半导体的发明。
器件的核心结构是由四羧基苝的一种衍生物(PV)和铜酞菁(CuPc)组成的双层膜。
双层膜的本质是一个异质结,其思路是用两种有机半导体材料来模仿无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1992年,土耳其人Sariciftci在美国发现,激发态的电子能极快地从有机半导体分子注入到C60分子中,而反向的过程却要慢得多。
1993年,Sariciftci在此发现的基础上制成PPV/C60双层膜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随后,研究人员在此类太阳能电池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混合异质结(体异质结)。
而所谓“混合异质结”,就是将给体材料和受体材料混合起来,通过共蒸或者旋涂的方法制成一种混合薄膜。
给体和受体在混合膜里形成一个个单一组成的区域,在任何位置产生的激子,都可以通过很短的路径到达给体与受体的界面(即结面),从而电荷分离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2.有机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激子概念在有机半导体材料中,分子之间只有很弱的范德华作用力,不能形成连续的能带,电子被光激发后只能停留在原分子轨道内,不能转移到其他分子上。
有机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具有成本低、质轻、柔韧性好、可大面积印刷制备的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对电池原理,结构,材料的研究对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有重大意义。
本文主要综述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结构以及电极材料。
并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原理;结构;材料;应用前景1.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有机太阳能电池,顾名思义,就是由有机材料构成核心部分的太阳能电池。
主要是以具有光敏性质的有机物作为半导体的材料,以光伏效应而产生电压形成电流, 实现太阳能发电的效果.由于无机硅太阳能电池的材料生产成本高,污染大、能耗高,寻找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和低成本制造技术便成为人们研究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目标。
有机太阳能材料和电池制备技术有望成为低成本制造的选择之一。
世界上第一个有机光电转化器件是由Kearns和Calvin在1958年制备的,其主要材料为镁酞菁(MgPc)染料,染料层夹在两个功函数不同的电极之间。
1986年,行业内出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有机半导体的发明。
器件的核心结构是由四羧基苝的一种衍生物(PV)和铜酞菁(CuPc)组成的双层膜。
双层膜的本质是一个异质结,其思路是用两种有机半导体材料来模仿无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1992年,土耳其人Sariciftci在美国发现,激发态的电子能极快地从有机半导体分子注入到C60分子中,而反向的过程却要慢得多。
1993年,Sariciftci 在此发现的基础上制成PPV/C60双层膜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随后,研究人员在此类太阳能电池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混合异质结(体异质结)。
而所谓“混合异质结”,就是将给体材料和受体材料混合起来,通过共蒸或者旋涂的方法制成一种混合薄膜。
给体和受体在混合膜里形成一个个单一组成的区域,在任何位置产生的激子,都可以通过很短的路径到达给体与受体的界面(即结面),从而电荷分离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2.有机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2.1激子概念在有机半导体材料中,分子之间只有很弱的范德华作用力,不能形成连续的能带,电子被光激发后只能停留在原分子轨道内,不能转移到其他分子上。
《有机太阳能电池》课件
当前研究
重点在于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 性,以及探索新型有机材料和结构 。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机太阳能 电池有望在可穿戴设备、便携式电 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0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材料
电子给体材料
电子给体材料是用于吸收太阳光并将电子转移到受体材料的有机材料。常见的电子 给体材料包括聚合物和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
工作原理
光吸收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有机材料能够吸收 太阳光。
激子产生
吸收的光能转化为激子,即电子-空穴 对。
激子分离与传输
激子在有机材料中分离并向电极传输。
电极收集
传输的电子和空穴分别被阴极和阳极收 集,形成电流。
历史与发展
起源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始于20世纪 70年代。
早期研究
主要集中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 导电聚合物太阳能电池。Βιβλιοθήκη 未来发展与挑战01
02
03
04
技术创新
随着材料科学和制造技术的进 步,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 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降低成本
通过规模化生产和优化工艺, 降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 本,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
环境影响
关注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废弃处 理和循环再利用,减少对环境
的负面影响。
并网与储能
解决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并网控 制和储能技术问题,提高其在 可再生能源系统中的稳定性。
水。
活性层制备
03
共混法
交替堆叠法
热聚合法
将给体和受体材料混合在一起形成活性层 ,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将给体和受体材料交替堆叠形成多层结构 ,可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在高能辐射或加热条件下使聚合物材料形 成微晶或高分子链聚集态,具有较高的光 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有机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发展简介
1 发展背景 2太阳能电池基本原理 3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4 影响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因素
1 发展背景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基础是光生 伏特效应,1839年被人发现。
然而直到1954年人们才发明太 阳能电池。从此太阳能利用技 术发展迅速!
1.1硅太阳能电池
3.1 单层器件
• 只有一层同质单一极性的有机半导体材料 内嵌于两个电极之间.也称为肖特基电池
3.2 双层器件
• 在双层光伏器件中, 给体和受体有机材料分 层排列于两个电极之间, 形成平面型 D-A 界面,激子的扩散距离约为10 nm
3.3 复合层器件
• D和A共溶于一个有机溶剂中, 然后通过旋 涂等方法制成了 D 相和 A 相互相渗透并各 自形成网络状连续相的共混薄膜, 也就是所 谓的体相异质结体相异质结
3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根据电荷的传输可分 为有机空穴传输材料(P型,电子给体简称为 D,即Donor)和有机电子传输材料(N 型 ,电子受体,简称为A,即Acceptor)
D和A是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不可缺 少的材料。
基于D和A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设计 方面出现了多种结构:单层器件、双层 或多层器件、复合层器件、层压结构 器件
• 通常这些电子-空穴是在光子激发时形成的 , 如果在电场或在界面处 ,这些电子-空穴对就 会分离成电子和空穴 ,也就是所谓的带电载 流子 ,它们的迁移就形成了光电流
• 目前高分子太阳电池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 光电转换效率仍十分低下,通常为1%~2%
• 根据推测,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 率如能达到10%,将具有巨大的市场
1.4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课件
高效率材料
研究并开发具有更高光电 转换效率的新型有机材料 ,以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 的性能。
稳定性材料
寻找具有优异稳定性和耐 久性的有机材料,以延长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 命。
多功能性材料
探索具有光吸收、电荷传 输等多功能的有机材料, 以简化电池结构并降低成 本。
制造工艺改进
溶液加工
激光图案化
优化溶液加工技术,实现大面积、低 成本的生产。
04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
开路电压
总结词
开路电压是指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当 电流为0时,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
VS
详细描述
开路电压的大小取决于电池内部的光生电 场强度和载流子的迁移率。它是评价有机 太阳能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通常越 高表示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越高。
短路电流
总结词
短路电流是指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 当两电极短路时,流过电池的电流。
THANKS 感谢观看
采用激光图案化技术,实现高效、高 精度的电极制造。
纳米结构
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具有纳米级结构的 电极和活性层,提高电池的光电性能 。
应用领域的拓展
便携式设备
将有机太阳能电池应用于便携式 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
建筑集成
将有机太阳能电池与建筑结构相结 合,实现绿色建筑能源供应。
可穿戴设备
将有机太阳能电池应用于智能衣物 、手表等可穿戴设备,提供可持续 能源解决方案。
电子受体材料
电子受体材料是用于接受电子给体材料传递的电子并将它 们传递到电极的有机分子。它们通常具有较低的LUMO( 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能级,以便有效地收集电子并阻止 它们重新回到给体材料。
常见的电子受体材料包括富勒烯、石墨烯、聚合物等。这 些材料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进行定制,以优化其光电性能 。
有机太阳能电池
空穴传输层
电子传输层
选择合适的电子传输材料,如金属氧化物或 聚合物。
选择合适的空穴传输材料,如聚合物或有机 盐。
02
01
电极
选择导电性能良好的电极材料,如ITO或金 属。
04
03
活性层制备
溶液浇铸法
01
将活性物质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将其涂布在电极上,通
过蒸发溶剂形成薄膜。
真空蒸镀法
02
在真空条件下,将活性物质加热蒸发并沉积在电极上形成薄膜。
D
05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
光伏发电
分布式能源
有机太阳能电池可应用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为家庭、企业等提供可再生能 源,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建筑集成
有机太阳能电池可以集成到建筑设计中,作为建筑材料的一部分,实现光伏发 电与建筑的一体化。
移动能源
电动汽车充电
有机太阳能电池可为电动汽车提供补充能源,实现边行驶边充电,延长电动汽车 的续航里程。
有机太阳能电池
目录
• 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 •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材料 •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工艺 •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优势与挑战 •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
01 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有机材料 作为光电转换元件的太阳能电池。
特点
具有轻便、柔韧、可折叠、低成本等 优点,同时也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和稳定性。
喷墨打印法
03
使用喷墨打印技术将活性物质溶液按需打印在电极上,形成薄
膜。
器件组装
将制备好的活性层与其他传输层和电极进行有序叠加,形成完整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
注意确保各层之间的紧密接触和有序叠加,以提高器件的整体性能。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分类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有机材料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根据其不同的结构和材料特性,有机太阳能电池可以分为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和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三类。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它由有机聚合物材料构成,具有较高的光吸收性能和良好的柔韧性。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太阳光照射到光敏材料上时,光子的能量被转化为电子能量,从而产生电流。
这种电池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可以在柔性电子器件、电子纸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是另一种常见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与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不同,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采用小分子有机材料作为光敏层,其结构更加精细和复杂。
这种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光子的能量激发光敏材料中的电子,使其跃迁到导电层,从而形成电流。
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具有高效率和较长的寿命等优点,但其制备过程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
它采用有机物和无机物相结合的材料作为光敏层,兼具有机太阳能电池和无机太阳能电池的优点。
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光敏材料中的有机分子吸收光子能量,将其转化为电子能量,然后通过无机材料的传导带将电子输送出来。
这种电池具有高效率、稳定性好的特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除了以上三类主要的有机太阳能电池,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也在研究中。
例如,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利用染料分子吸收光子能量,将其转化为电子能量;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利用有机材料的薄膜结构提高光电转化效率等。
这些有机太阳能电池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装置,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根据其结构和材料特性的不同,有机太阳能电池可以分为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和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等多种类型。
这些电池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性,为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机太阳能电池综述
2000年,5.R.Forrest研究小组通过在有机小分子制备的双层 结构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有机层和金属阴极之间插入 BCP(Bathocuproine)薄膜层,使得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 到了2.4%,并且改善了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提高了器件 的稳定性。 2005年,A.J.Heeger等人采用在制备电极后再对器件进行热 退火处理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使其 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5%。 2007 年,2000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 学的 Alan J. Heeger 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所制造的串联有机 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在实验室条件下达到了 6.5% 2009年 2 月,日本住友化学也宣布获得了 6.5%的转换效 率;同年 10 月,Solarmer Energy 公司又将这一效率提高至 7.6%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1。肖特基型有机太阳能电池: 首例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结构,基本的物理过程为: 有机半导体内的电子在太阳光照射下被从HOMO能级 激发到LUMO能级,产生电子一空穴对。电子被低功 函数的电极提取,空穴则被来自高功函数电极的电子 填充,从而形成光电流。 光激发形成的激子,只有在肖特基结的扩散层内,依靠节区 的电场作用才能得到分离。而其它位置上形成的激子,必须 先移动到扩散层内才可能形成对光电流的贡献。但是有机分 子材料内激子的迁移距离相当有限的,通常小于10nm。所 以大多数激子在分离成电子和空穴之前就复合掉了,导致了 其光电转换效率较低。
有机光伏材料具有不同于无机材料的几大特点:
.条件下,不能直接产生自由电子和自由空穴,而是产 生光生激子,激子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分离出自由 电子和自由空穴; 分子间力微弱,分子中价电子的最高已占轨道 (HoMO)和最低未占轨道(LUMO)不足以相互作用 形成整个材料的导带和价带,所以电荷以跳跃的方 式在定域状态形式的分子之间传输,而不是能带内 传输,所以其迁移率较低; 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系数和较窄的光波长吸收范围; 大多数有机光伏材料在水氧存在的条件下具有不 稳定性"
有机太阳能电池
3.有机太阳能电池优势与不足
相比,在转换效率、光谱响应范围、电池的稳定性方面,有机太阳能电池还有待提 高。各种研究表明,决定光电效率的基本损失机制主要有:
①半导体表面和前电极的光反射;②禁带越宽没有吸收的光传播越大;③由高能光 子在导带和价带中产生的电子和空穴的能量驱散;④光电子和光空穴在光电池的光 照面和体内的复合;⑤有机染料的高电阻和低的载流子迁移率。
2.有机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聚合物材料: 太阳能电池上应用的聚合物首先必须是导电高分子,并且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和宏 观结构都对聚合物材料的光电特性有较大影响。导电性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征是含有 大的π电子共扼体系,而聚合物材料的分子量影响着共扼体系的程度。材料的凝聚状 态(非晶和结晶)、结晶度、晶面取向和结晶形态都会对器件光电流的大小有影响。主 要的聚合物材料有聚对苯乙烯(PPv)、聚苯胺(队Nl)和聚唆吩(PTh)以及它们的衍生物 等。
有机基太阳能电池
报告人
一、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 二、工作原理
目录
三、优势与不足 四、现状与前景
五、总结
1.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
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就是由有机材料构成核心部分,基于 有机半导体的光生伏特效应,通过有机材料吸收光子从而实现光电转换的 太阳能电池。 广泛的讲有机太阳能电池主要是利用有机小分子或有机高聚 物来直接或间接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器件。
2.有机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有机小分子材料
分子量的大小分类 有机聚合物材料
小分子材料: 是一些含共轭体系的染料分子,它们能够很好地吸收可见光从而表现出较好的 光电转换特性,具有化合物结构可设计性、材质较轻、生产成本低、加工性能好、 便于制备大面积太阳能电池等优点。但由于有机小分子材料一般溶解性较差,因而 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一般采用蒸镀的方法来制备小分子薄膜层。有机太阳能电池器 件中常用的小分子材料主要有酞著、叶琳、并五苯和富勒烯等
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结构
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结构引言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兴的太阳能转换技术,具有轻便、柔性、低成本等特点。
器件的结构对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有机太阳能电池常见的器件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1.单层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1.1介电层单层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包括介电层、光敏层和电极。
介电层通常由聚合物材料组成,其作用是提高载流子的扩散长度和阻挡不同极性的载流子传输。
1.2光敏层光敏层是有机太阳能电池最关键的部分,通常由含有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构成。
光敏层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
其中,光敏层的电子给体和受体分子之间的分相结构对光电转换效率起着关键作用。
1.3电极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一般分为阳极和阴极。
阳极通常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或氧化锡。
阴极通常是反射率较高的金属材料,如铝或钙。
2.双层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双层有机太阳能电池是在单层结构的基础上引入了助剂层。
助剂层位于光敏层与电极之间,起到优化能带结构和增加载流子输运速率的作用。
2.1介电层双层结构的介电层与单层结构相似,其主要作用是阻止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提高器件的开路电压。
2.2助剂层助剂层一般由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构成,如有机小分子或金属氧化物。
助剂层的引入可以调节光敏层和电极之间的界面性质,提高载流子传输效率。
3.多层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多层有机太阳能电池是在双层结构的基础上引入了多个光敏层和助剂层。
多层结构可以增加光吸收范围,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3.1光敏层多层结构中的光敏层通常由不同吸收光谱范围的有机半导体材料构成。
各层之间通过适当的介电层和助剂层进行连接,以实现载流子的有效传输。
3.2助剂层多层结构中的助剂层的作用与双层结构相似,但需要适当调节不同层之间的能级匹配,以实现最佳的光电转换效率。
结论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创新对其性能的提升至关重要。
通过调节介电层、光敏层和助剂层的组成和结构,可以改善载流子的传输和光吸收能力,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和器件稳定性。
太阳能电池类型_half-cell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太阳能电池类型half-cell 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世界上,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太阳能作为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太阳能电池作为太阳能利用的核心技术之一,具有清洁、可持续、高效等优点,成为未来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文章结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half-cell太阳能电池类型,并深入解释其原理及优势。
文章共分为引言、Half-cell太阳能电池类型概述、Half-cell太阳能电池类型解释、Half-cell太阳能电池应用与优势以及结论与展望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首先概述本文主题,并说明文章结构和目的。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全面清晰的half-cell太阳能电池类型概述和解释,使读者对不同种类的half-cell太阳能电池有一个深入了解。
同时,通过对这些类型进行应用领域介绍和经济效益分析,展示half-cell太阳能电池的可持续发展优势。
最后,通过总结半电池在可再生能源中的地位和作用,展望未来半电池技术发展趋势及挑战,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half-cell太阳能电池相关知识的综合性指南。
2. Half-cell太阳能电池类型概述:2.1 半电池定义与原理:半电池是指太阳能电池中的一个主要组件,它负责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
与传统的全电池结构相比,半电池通过将电池的前端和后端分离,可以提供更高的效率并降低成本。
半电池通常由非晶硅、多晶硅或钙钛矿材料制成,并采用不同的工艺和结构来实现光电转换。
2.2 单结半电池:单结半电池是最简单的半电池结构之一。
它由一个PN结组成,其中P区域富含正空穴,而N区域则富含自由电子。
当光子击中PN接面时,会产生正负载流子对,在外加正向偏置下形成光伏效应。
这种类型的半电池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并且适用于各种应用场合。
2.3 多结半电池:多结半电池通过在一个太阳能电池里添加多个不同材料的层来增强能量转化效率。
有机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原理 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具有光 敏性质的有机物作为半导体 的材料,以光伏效应而产生 电压形成电流。主要的光敏 性质的有机材料均具有共轭 结构并且有导电性,如酞菁 化合物、卟啉、菁(cyanine) 等。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 • • • 单层太阳能电池 双层太阳能电池 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问题
有机材料的带隙很大是导致有 机太阳能电池相对无机太阳能 电池的问题有较低的量子效率 (~3%)的主要原因。材料的 氧化和还原所导致的不稳定性, 重结晶和温度变化导致了器件 的衰老,每个层面都对研究者 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其它重要 因素还有激子扩散距离、电荷 分离和电荷收集,而材料中的 杂质对电荷传导和迁移率也有 影响。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成分全 部或部分为有机物的太阳能电 池,他们使用了导电聚合物或 小分子用于光的吸收和电荷转 移。有机物的大量制备、相对 价格低廉,柔软等性质使其在 光伏应用方面很有前途。通过 改变聚合物等分子的长度和官 能团可以改变有机分子的能隙, 有机物的摩尔消光系数很高, 使得少量的有机物就可以吸收 大量的光。相对于无机太阳能 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主要 缺点是较低的能量转换效率, 稳定性差和强度低。
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如下优点:
• 化学可变性大,原料来源广泛; • 有多种途径可改变和提高材料光谱吸收能力,扩展光谱吸 收范围,并提高载流子的传送能力; • 加工容易,可采用旋转法、流延法大面积成膜,还可进行 拉伸取向使极性分子规整排列,采用LB膜技术在分子生长 方向控制膜的厚度; • 容易进行物理改性,如采用高能离子注入掺杂或辐照处理 可提高载流子的传导能力,减小电阻损耗提高短路电流; • 电池制作的结构多样化; • 价格便宜。有机高分子半导体材料的合成工艺比较简单, 如酞菁类染料早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因而成本低廉。这是 有机太阳能电池实用化最具有竞争能力的因素。 • 可降解,对环境的污染小。
有机太阳能电池
有机化合物太阳能电池随着全球能源需求量的逐年增加,能源问题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遇到的首要问题。
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各国科学家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之一.1954年,美国的贝尔研究所成功地研制出硅太阳能电池,开创了光电转换研究的先河。
之后关于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 最初主要集中于以单晶硅为活性材料的无机太阳能电池。
20世纪90年代又发展了砷化镓、碲化镉以及叠层GaInP/GaAs/Ge等器件,它们由单晶、多晶或非晶薄膜构成。
由于无机太阳能电池原料成本高,生产工艺复杂和窄带隙半导体的严重光腐蚀使太阳能发电不能大面积推广。
要使太阳能发电得到大规模应用,就必须降低成本。
有机半导体材料是最为廉价和最有发展潜力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其优势表现为: 一方面,由于有机材料合成成本低,功能和结构易于调制,柔韧性及成膜性都较好;另一方面,由于有机太阳能电池加工过程相对简单,可低温操作,器件制作成本也随之降低。
除此之外,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潜在优势还包括:可实现大面积制造、可使用柔性衬底、环境友好、轻便易携等,有望应用在手表、便携式计算器、玩具、柔性可卷曲系统等体系中为其提供电能。
1.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1.1有机太阳能电池基本原理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半导体异质结或金属半导体界面附近的光伏效应,所以又称为光伏电池。
当光子入射到光敏材料时,激发材料内部产生电子和空穴对,在静电势能作用下分离,然后被接触电极收集,这样外电路就有电流通过. 有机太阳能电池利用的也是光伏效应。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有机材料吸收光子,如果该光子的能量大于有机材料的禁带宽度E,就会产生激子(电子空穴对)。
激子的结合能大约为0.2~1.0eV,于相应的无机半导体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的结合能,因此激子不会自动解离。
两种具有不同电子亲和能和电离势的材料相结触,接触界面处产生接触电势差,可以驱动激子解离。
单纯由一种纯有机物夹在两层金属电极之间制成的肖特基电池效率很低,后来将p型半导体材料(施主Donor)和n型半导体材料(受主Acceptor)结合,发现两种材料界面处激子的解离非常有效,这就是通常所说的p-n异质结型太阳能电池。
介绍有机太阳能电池
介绍有机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它由有机材料制成,具有轻量化、柔性、低成本等优点,是未来替代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方向之一。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敏有机材料吸收太阳光后
产生电荷,电荷在有机材料中移动并最终产生电流。
有机材料的选择和组合是影响其光电性能的重要因素,目前已经研制出了多种不同种类的有机材料。
与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相比,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同时还可以制备成柔性和半透明的形式,适用于各种形状和用途的设备。
尽管有机太阳能电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发和改进,但其潜在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前景仍然广阔,未来将有望成为新型能源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 1 -。
太阳能电池板的分类及特点详细介绍
太阳能电池板的分类及特点详细介绍太阳能电池板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中。
太阳能电池板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工艺,可以分为单晶硅、多晶硅、薄膜和有机太阳能电池板等不同类型。
下面将逐一介绍各种类型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其特点。
1.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由单晶硅元件组成,具有高效能转化率和较高的稳定性。
其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较高的温度和气氛,因此成本相对较高。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特点包括高效率、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良好的稳定性,但其能量密度较低,故面积较大。
2.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以多晶硅元件制成,制造过程简单,因此成本相对较低。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特点包括性价比高、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和可塑性强。
然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转化效率较低,且在高温环境下性能容易衰减。
3.薄膜太阳能电池板: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由柔性材料上的薄膜组成,可以分为非晶硅薄膜、铜铟镓硒薄膜(CIGS)和碲化铟镓薄膜(CIG)等。
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具有重量轻、可弯曲性强等特点,可以应用于曲面建筑物和可穿戴设备中。
然而,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的转化效率一般较低,且使用寿命有限。
4.有机太阳能电池板:有机太阳能电池板由有机材料构成,具有低成本、柔性和轻质等优点。
有机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工艺相对简单且环境友好。
然而,有机太阳能电池板的转化效率较低,且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下易受到损坏。
总体而言,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工艺,可以分为单晶硅、多晶硅、薄膜和有机太阳能电池板等不同类型。
每种类型的太阳能电池板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具有高效率和较长的使用寿命,适用于需要高转化效率和稳定性的场合;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具有低成本和可塑性强,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和柔性应用;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具有重量轻、可弯曲性强的特点,适用于曲面建筑物和可穿戴设备;有机太阳能电池板具有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特点,适用于柔性和轻质应用。
有机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之阳早格格创做纲要有机太阳能电池果具备成本矮、量沉、柔韧性佳、可大里积印刷制备的便宜而受到广大闭注,对于电池本理,结构,资料的钻研对于普及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本能有要害意思.本文主要综述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处事本理,电池结构以及电极资料.并对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搞了预测.闭键词汇本理;结构;资料;应用前景有机太阳能电池,瞅名思义,便是由有机资料形成核心部分的太阳能电池.主假如以具备光敏本量的有机物动做半导体的资料,以光伏效力而爆收电压产死电流, 真止太阳能收电的效验.由于无机硅太阳能电池的资料死产成本下,传染大、能耗下,觅找新式太阳能电池资料战矮成本制制技能便成为人们钻研太阳能电池技能的目标 .有机太阳能资料战电池制备技能有视成为矮成本制制的采用之一 .天下上第一个有机光电变化器件是由Kearns战Calvin 正在1958年制备的,其主要资料为镁酞菁(MgPc)染料,染料层夹正在二个功函数分歧的电极之间.1986年,止业内出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有机半导体的收明.器件的核心结构是由四羧基苝的一种衍死物(PV)战铜酞菁(CuPc)组成的单层膜.单层膜的真量是一个同量结,其思路是用二种有机半导体资料去模仿无机同量结太阳能电池.1992年,土耳其人Sariciftci正在好国创制,激励态的电子能极快天从有机半导体分子注进到C60分子中,而反背的历程却要缓得多.1993年,Sariciftci正在此创制的前提上制成PPV/C60单层膜同量结太阳能电池.随后,钻研人员正在此类太阳能电池的前提上又提出了一个要害的观念:混同同量结(体同量结).而所谓“混同同量结”,便是将给体资料战受体资料混同起去,通过共蒸大概者旋涂的要领治成一种混同薄膜.给体战受体正在混同膜里产死一个个简朴组成的天区,正在所有位子爆收的激子,皆不妨通过很短的路径到达给体与受体的界里(即结里),进而电荷分散的效用得到了普及.正在有机半导体资料中,分子之间惟有很强的范德华效用力,不克不迭产死连绝的能戴,电子被光激励后只可停顿正在本分子轨讲内,不克不迭变化到其余分子上.果此,有机分子正在光激励后会产死较为宁静的空穴-电子对于,亦即激子.既然激子是不分散的空穴-电子对于,要真止光电变化,便要将那一对于空穴与电子分散启.正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激子的分散表示着电子从一个分子变化到另一个分子上,从化教角度瞅,便是爆收了氧化还本反应.:1)电子给体吸支进射光,产死激子;2)激子扩集到电子给体与电子受体的界里上;3)激子正在给体/受体的界里上被分散(即爆收氧化还本反应);4)分散后的电子战空穴被传导到阳极战阳极上.图1: 有机同量结型太阳能电池的能级结构(a) 战处事本理(b)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资料皆具备一定的仄里结构, 能产死自组拆的多晶膜. 那种有序排列的分子薄膜使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迁移率大大普及. 罕睹的有机小分子太阳能资料有并五苯、酞菁、亚酞菁、卟啉、菁、苝战C60 等.并五苯是五个苯环并列产死的稀环化合物,是制备散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最有前途的备用资料之一. 酞菁具备良佳的热宁静性及化教宁静性, 是典型的p 型有机半导体, 具备离域的仄里大π 键, 正在600~800nm 的光谱天区内有较大吸支.卟啉具备良佳的光宁静性, 共时也是良佳的光敏化剂. 苝类化合物是典型的n 型资料,具备电荷传输本领, 其吸支范畴正在500 nm 安排C60 分子中存留的三维下度非定域电子共轭结构,使得它具备良佳的电教及非线性光教本能, 其电导率为10-4 S/cm, 成为同量结电池中使用最多的小分子电子受体资料图2:罕睹小分子资料结构图3.2 有机大分子化合物正在往日的几十年间,人们将具备半导体本量的有机大分子化合物(共轭散合物)制成百般光电器件,对于电致收光二极管举止了钻研,鉴于共轭散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从20世纪90年代起得到了赶快的死少.富勒烯衍死物由于C60特殊笼形结构及功能, 将 C60动做新式功能基团引进下分子体系, 得到具备导电性战光教本量劣同的新式功能下分子资料. C60引进下分子的主链、侧链, 产死富勒烯的衍死物通过改良的C60,PCBM ([6,6]-苯基-C61-丁酸甲酯)具备较佳的溶解性,被广大应用于散合物器件中.图3:一些富勒烯衍死物的结构图散对于亚苯基亚乙烯及其衍死物散对于亚苯基亚乙烯[poly(phenylene vinylene), PPV]及其衍死物是连年去广大钻研的一类共轭散合物资料, 常常动做给体. 代表性资料是MEH-PPV, 具备较佳的溶解性, 禁戴宽度(2.1 eV)适中. MEH-PPV 的空穴迁移率下, 但是电子迁移率较矮.图4:一些 PPV 衍死物的结构图散噻吩及其衍死物散噻吩(PTh)及其衍死物是良佳的导电散合物, 也是连年去正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广大钻研的一类给体资料.噻吩类资料不妨“头尾贯串”产死有序薄膜, 进而具备较下的迁移率, 有好处载流子的传输.薄膜死少速度缓时, 自构制程度下,迁移率下.其余, 热处理不妨革新含噻吩类活性资料的薄膜形貌战减少结晶度等使ηp 普及.溶剂对于噻吩薄膜本能也有一定的效用.图5:一些散噻吩衍死物的结构图含氮共轭散合物含氮的共轭散合物也是一类较罕睹的有机太阳能电池资料, 主要包罗散乙烯基咔唑(PVK)、散吡咯(PPy)战散苯胺(PAn). 散乙烯基咔唑(PVK)侧基上戴有大的电子共轭体系, 不妨吸紫中光, 激励出的电子不妨通过相邻苯环产死的电荷变化复合物自由迁移. 散吡咯(PPy)具备电导率下, 易于制备及掺杂、宁静性佳、电化教可顺性强的个性图6:含氮共轭散合物的结构图散芴及其衍死物散芴及其衍死物由于具备佳的宁静性战下的收光效用而引起人们的广大兴趣.由于散芴中含有刚刚性仄里结构的联苯,所往常往表示出佳的光宁静性战热宁静性.其光电本能的钻研也从收光资料拓展到了太阳能电池资料.由于杂粹的散芴不但是溶解性好,而且是蓝光资料,能隙较宽,战太阳光谱不克不迭很佳的匹配,所以对于散芴的钻研往往集结正在溶解性战能隙的调控上.图7:一些散芴衍死物的结构图动物的叶绿素可将太阳能变化为化教能的闭键一步是叶绿素分子受到光激励后爆收电荷分散态,且电荷分散态寿命少达1s.电荷分散态存留时间越少越有好处电荷的输出.好国阿我贡国家真验室的处事人员合成了具备如下结构的化合物C-P-Q.卟啉环吸支太阳光,将电子变化到受体苯醌环上,胡萝卜素也不妨吸支太阳光,将电子注进卟啉环,末尾正电荷集结正在胡萝卜素分子,背电荷集结正在苯醌环上,电荷分散态的存留时间下达4ms.卟啉环对于太阳光的吸支近大于胡萝卜素.如果将该分子制成极化膜附着正在导电下分子膜上,便不妨将太阳能变化为电能.图8:一种新叶绿素化合物结构图4.1 单层 Schottky 结构单层Schottky 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是由单层的有机半导体资料嵌进正在二个电极之间形成的.由于二个电极功函数分歧,有机半导体与具备较矮功函数电极之间将产死Schottky 势垒(能戴蜿蜒天区W),即内修电场.光照下,有机半导体资料吸支光后爆收激子.由于较大的库仑力使得那些激子不克不迭分散成自由电子战空穴.由于有机半导体内激子的扩集少度普遍皆很小,惟有扩集到Schottky势垒附近的激子才有机会被分散,所以单层Schottky结构电池的能量变换效用很矮,正在暂时的有机太阳能电池钻研中很少再使用那种结构.图9:单层 Schottky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媾战处事本理4.2 单层同量结结构正在单层光伏器件中,给体战受体有机资料分层排列于二个电极之间,产死仄里型给体-受体界里. 而且阳极功函数要与给体 HOMO 能级匹配;阳极功函数要与受体 LUMO 能级匹配,那样才有好处电荷支集.单层同量结结构中激子分散的驱能源是给体资料战受体资料的LUMO 能级之好,即激子正在给体战受体界里的LUMO 能级之好的效用下分散,其电荷分散效用较下,自由电荷沉新复合的机会也较矮.与单层器件相比,单层器件的最大便宜是共时提供了电子战空穴传输的资料.当激子正在给体-受体界里分散爆收电荷变化后,电子正在n 型资料中传输至阳极,而空穴则正在 p 型资料中传输至阳极.图10:单层同量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媾战处事本理4.3 本量混同同量结结构正在本量混同同量结结构电池中,由于纳米尺度界里的存留,大大减少了给体-受体交触里积,使得资料中爆收的激子很简单扩集到给体-受体界里并分散,进而普及了激子的分散效用,使电池本能进一步普及.理念情况下,正在混同同量结电池中电荷的分散与支集是等效的.但是本量上混同体微瞅结构是无序的,搜集间存留洪量缺陷,进而阻拦了电荷的分散战传输.钻研创制,将给体战受体通过共价键连交,不妨很简朴天赢得微相分散的互渗透连绝搜集结构,基天性够克服以上的缺陷.图11:本量混同同量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媾战处事本理4.4 叠层结构叠层结构电池是将二个大概二个以上的电池单元以串联的办法搞成一个器件,子电池 1 中爆收的空穴战子电池 2 中爆收的电子扩集至连交层并复合,每身材电池中惟有一种电荷扩集至相对于应的电极.叠层结构电池可利用分歧光吸支谱的资料去革新电池对于太阳光的吸支,缩小下能量光子的热益坏,最后普及电池效用.由于串联的叠层电池的启路电压普遍大于子单元结构,其变换效用主要受光死电流的节制.图12: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媾战处事本理p-i-n 结构p-i-n 结构的同量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变换效用正在共类电池中是比较下的. p-i-n 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中,p、 i 战 n 分别指 p 型资料层、本征吸支 i层战 n 型资料层.正在p-i-n 型同量结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光吸支战电荷载流子的传输是二个独力的历程.激子分散后,产死的空穴战电子分别通过p 层战n 层传输到电极.通过改变宽戴隙资料层的薄度,不妨使得本征层处于光场最强的位子,不妨普及电池的本能.图13:p-i-n 型同量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媾战处事本理5.1便宜:(1)与无机太阳能电池使用的资料相比,有机半导体资料的本料根源广大易得、廉价,环境宁静性下,有良佳的光伏效力、资料品量沉、较下的吸支系数(常常>105cm-1)、有机化合物结构可安排且制备提杂加工烦琐、加工本能佳,易举止物理改性等.(2)有机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越收机动简朴,可采与真空蒸镀大概涂敷的办法制备成膜,还可采与印刷大概喷涂等办法,死产中的能耗较无机资料更矮,死产历程对于环境无传染,且可正在柔性大概非柔性衬底上加工,具备制制里积大、超薄、廉价、浅易、良佳柔韧性等个性.(3)有机太阳能电池产品是半透明的,便于化妆战应用,色彩可选.5.2缺面:(1)有机资料的载流子迁移率普遍皆很矮,与无机资料相比要矮若搞个量级,那对于有机半导体器件的效用有较大效用;(2)有机半导体资料吸支太阳光波段不宽,绝大部分资料最大吸支波段正在350nm~650nm,而天球表面可吸支的太阳光的能量主要分集正在600nm~800nm,果此吸支光谱与太阳光光谱不匹配,引导光电变换效用矮;如果通过减少激活层的薄度去普及光的吸支,但是共时也会使器件的串联电阻删大激子战载流子的迁移距离减少,短路电流减小,进而引导光电变换效用较矮(3)激子正在半导体薄膜的迁移历程中不可预防的存留着激子复合的益坏,普遍仅离鸿沟大概结面迩去的激子才会爆收光伏电流,使得有机太阳能电池本量变化效用矮下;(4)有机半导体资料正在有氧战火存留的条件下往往是不宁静的且寿命比较短.1、与保守硅电池相比,有机光伏电池更沉薄,正在共等体积的情况下,展启后的受光里积会大大减少.果此,可将有机光伏电池不妨应用于通疑卫星中,普及光电利用率.2、由于其沉薄柔硬易携戴的个性,有机光伏电池不暂将能给微型电脑、数码音乐播搁器、无线鼠标等小型电子设备提供能源.3、正在衣服表层嵌进沉薄柔硬的有机光伏电池与有机收光资料,将太阳能变化为电能并储藏,冬天可收热保温,衣服正在夜间也会收出百般色的可睹光,使人们的衣服越收绮丽.4、将有机光伏电池应用正在柔性隐现器中,其廉价的成本、沉薄、环保、可合叠的本能比其余电池具备更大的劣势.采与有机光伏电池动做电源给OLED屏幕供电,其沉巧本能不妨减少沉量.5、正在军事圆里,有机太阳能电池与OLED技能的分散可用于集多种通讯本领于一体的护腕式通讯设备,真时瞅瞅视频战图形疑息,便于军队举止家战评估.参照文件[1]刘小青、王坐,有机太阳能电池应用前景预测[J],能源钻研与管制 2010( 4 )[2] 弛剑,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钻研收达[J], 电子元件与资料 Vol.31 No.11Nov. 2012[3] 弛天慧、朴玲钰,有机太阳能电池资料钻研新收达[J], 有机化教 Vol. 31, 2011No. 2, 260~272[4] 庄陶钧、刘亚东,有机太阳能电池技能及商场预测[J],光机电疑息 Vol.27 No.8Aug. 20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Significant efforts are underway to improve their efficiency to the level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s.2Here, we report highly efficient polymer solar cells based on a bulk heterojunction of polymer poly(3-hexylthiophene) andmethanofullerene3The power-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4.4% achieved here is the highest published so far for polymer-based solar cells.4The high efficiency achieved in this work brings these devices one step closer to commercialization.5However, low efficiency of these plastic solar cells limits their feasibility for commercial use.6The FF also increased to a value of more than 67%, which is among the highest values reported for polymer solar cells.7Effect of thermal annealing and film growth rate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lastic solar cells.8It is widely believed that the fundamental limitation of the photocurrent of polymer solar cells is because of the low mobilityof the holes in donor polymer.9These results will help in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underly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ymer morphology and the deviceperformance and will subsequently help in enhancing theefficiencies of plastic solar cells to a level of practicalapplications.10Solution processed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s are expected to contribute to the global energy problem by enabling potentiallycheap roll-to-roll processing.11By combining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new materials with advanced processing procedures the power conversion effi ciency ( η) thathas been obtained in single junction polymer:fullerene bulk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increased close to 8%.12Many of the highest effi ciency materials published have an optical bandgap of 1.55–1.75 eV and convert only part of the solarspectrum.13Here we show a small band gap diketopyrrolopyrroleoligothiophene copolymer (PDPP5T, Figure 1 ) that provides 5.3% effi cient solar cells in single junction cells with [60]PCBM and is one of the best performing small bandgap polymers to data.14When the simulated cell parameters are compared to experimental results,we see that the actual device has a lower FF and Voc , which are compensated by a higher Jsc .15Photovoltaic cells with high efficiencies have been reported recently using conjugated polymer blends.16In the present work we have investigated blends of a conjugated polymer and an organic soluble dye forming a crystal network with unique properties, such as high exciton diffusion ranges and good charge transport.17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understand what happens to an exciton created upon absorption of a photon in one of the blend components.18Such crystals are expected to have higher electron mobilities than amorphous composites and should allow much higher exciton diffusion ranges as a result of the higher degree of order in the crystals.19However, charge separation and charge transport to the electrodeshave been limiting factors due to low exciton diffusion ranges andlow charge-carrier mobilities respectively.20Organic photovoltaics(OPVs) constitute a promising new technology due to their low production costs. However OPV efficiencies remain low because excitions diffuse only 5-10nm during their lifetime, limiting the effective thickness of the light-absorbing layer.21The scheme in Figure 2a illustrates the possible processes.22We can now attempt to answer the question of what happens to an exciton created in the polymer.23In summary,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at ……..24we can reduce the effect of electron trapping by controlling the crystal growth via thermal annealing.25All fabrication steps were carried out in a dry nitrogen atmosphere to minimize any possible effects of water and oxygen on device performance. 26Devices were heated to the desired temperature at a constant rate of 10℃/min.27Advances in solar photovoltaics are urgently needed to increase the performance and reduce the cost of harvesting solar power.28Recent development in photovoltaic cells based on heterojunctions between organic materials have led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device efficiencies. 29The built-in voltage results from the difference in the work-function of the anode and the cathode.30In recent years, a lot of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solution processing for low cost manufacturing of lightweight and flexible photovoltaic devices. 31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active layer and the metal electrode play a keyrole for efficient solar cells.32Since electrons have to be extracted without losses from the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LUMO) of the fullerenes, reactive materials with low work functions like alkali or earth alkali metals are often used. 33In the literatu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re discussed controversially: One explanation is the formation of a dipole layer at the interface.34While an ohmic anode contact is usually formed between the photoactive35bulk-heterojunction and high work function electrodes comprising indium tin oxide (ITO) and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oly(styrenesulfonate) (PEDOT:PSS), the fabrication of an ohmic cathode contact is much more challenging.36In this work, we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NaCl ....... on the performance of organic photovoltaic devices.37In order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on the photovoltaic device performance, we investigate the........38Polymer-fullerene bulk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PSCs) are currently attracting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and gaining increasing importance, having already shown great promise as renewable, lightweight and low-cost energy sources.39In this study, we demonstrate that the........40Schematic of the inverted-type PSCs, in which the photoactive layer issandwiched between ...... and ......41This is understandable, because an interlayer that is too thick will lead to a high series resistance,while a too-thin layer could not provide an ohmic contact for electron extraction.42A solution-processed zinc oxide (ZnO) thin film as a buffer layer for polymer solar cells (PSCs) with an inverted device structure has been demonstrated. 43Polymer solar cells are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prospects for widespread renewable energy due to their low cost, light weight, and mechanical flexibility.44Polymer solar cells show great potential as a low cost alternative to Si solar cells because they can be fabricated using inexpensive painting or simple printing.45However, due to the low carrier mobilities and short carrier diffusion lengths in existing conjugated polymers, the active layer thickness cannot be arbitrarily increased to allow for full spectrum photon flux absorption in a single-junction solar cell.46Absorbed photons generate excitons (electron–hole pairs),instead of freecarriers in the active materials of the polymer solar cells.47In a polymer solar cell, Voc can be estimated fro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onor HOMO and acceptor LUMO.48Advances in solar photovoltaics are urgently needed to increase the performance and reduce the cost of harvesting solar power.49Layers that are thicker than 200-300 nm do not absorb significantly more light than a thinner film but exhibit a large series resistance.50Controlling the collection and minimizing the trapping of charge carriers at these boundaries is crucial to effici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