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萍微生物学第五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硝化细菌
亚硝化作用 HNO2

硝化细菌
HNO3 硝化作用

硫化作用 S2O3
2-



过程: S2-

S

SO3

2-

SO4

2-

APS

硝化作用 ---将氨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称为硝
化作用。

a、亚硝化细菌
NH3 +O2 + 2H+

A氨单加氧酶

NH2OH + H2O
羟氨氧化酶

也称氨氧化细菌 +4e(产生1分子ATP)

 


(一)底物脱氢的4条途径
EMP途径:HM 途径:ED途径:PK/HK途径



(1). EMP途径:糖酵解途径(10步反应)
耗能阶段 C6 2C3 产能阶段 2NADH+H+ 2丙酮酸 4ATP



•2ATP
 



细胞中部位: 细胞质 特征性酶:果糖2P醛缩酶

磷酸果糖激酶

 (2)HM途径:

发酵(fermentantion)
定义 广义: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物一种生产方式。 狭义:厌氧条件下,以自身内部某些中间代谢 产物作为最终氢(电子)受体的产能过程 特点: 1)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ATP; 2)葡萄糖氧化不彻底,大部分能量存在于 发酵产物中; 3)产能率低; 4)产多种发酵产物。

总反应式: 6 6-磷酸葡萄糖+12NADP++3H2O → 5 6-磷酸 葡萄糖 + 6CO2+12NADPH+12H++Pi

(3)ED途径



微生物种类:细菌:铜绿、荧光假单胞菌,
根瘤菌,固氮菌,农杆菌,运动发酵单胞菌等。

 

特征性酶:KDPG醛缩酶 净产能: 1mol G-----1mol ATP
V.P.试验的原理:

乙酰乳酸
红色物质

(乙酰乳酸脱氢酶)

3-羟基丁酮

(OH-、O2)
精氨酸胍基

乙二酰

丁二醇
中性

其中两个重要的鉴定反应:
1 、V.P.实验 2、甲基红(M.R)反应

产气肠杆菌: V.P.试验(+),甲基红(-) E.coli: V.P.试验(-),甲基红(+)

丙酮-丁醇发酵
——严格厌氧菌进行的 唯一能大规模生产的发酵 产品。(丙酮、丁醇、乙醇混合物,其比例3:6:1) ——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ricum)
短乳杆菌

PK

2ATP

HK

2.5ATP

两岐双岐 杆菌



(3).丙酸发酵(丙酸细菌) 葡萄糖 丙酮酸 乳酸

 




丙酸
(4).混合酸发酵 乳酸、乙酸、甲酸 乙醇 、CO2 、H2 琥珀酸

 

葡萄糖



混合酸发酵: ——肠道菌(E.coli、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
CO2 + H2

乳酸脱氢酶 乳酸 丙酮酸甲酸解酶 乙酰-CoA +甲酸



 

(4)PK/HK途径
特征性酶:磷酸解酮酶
C5
PK 磷酸甘油醛-----乳酸 +2H2O+2ATP 乙酰磷酸------乙酸



C6

HK

赤藓糖-4-磷酸-----乳酸 乙酰磷酸------乙酸

PK途径
磷酸戊糖酮解酶途径(肠膜明串珠菌、番茄乳杆菌、甘露醇乳杆菌、
短杆乳杆菌 )

G
特征性酶

5-磷酸-木酮糖

乙酸 + ATP

氧化

丙氨酸
NAD+

-NH3

丙酮酸

乙酰-CoA
NADH 甘氨酸

NADH NAD+ -NH3

还原 甘氨酸

乙酸

 2.呼吸作用  概念:  种类: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 与发酵区别:  (1).有氧呼吸  概念: 氧气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 CO2

  

G

丙酮酸

NADH FADH GTP ETC

原核微生物电子传递链特点:
最终电子受体多样:O2、NO3-、NO2-、NO-、SO42-、S2-、CO32等; 电子供体: H2、S、Fe2+、NH4+、NO2-、G、其他有机质等; 含各种类型细胞色素: a、a1、a2、a4、b、b1、c、c1、c4、c5、d、o等; 末端氧化酶: 多变

cyt a1、a2、a3、d、o,H2O2酶、过氧化物酶;呼吸链组分

1)循环光合磷酸化 特点: a、光驱使下,电子自菌绿素上逐出后,经 过类似呼吸链的循环,又回到菌绿素; b、产ATP和还原力[H]分别进行,还原力来 自H2S等无机物; c、不产氧(O2)。

紫色细菌循环光合磷酸化过程
光驱使下, 电子自菌绿 素上逐出后, 经过类似呼 吸链的循环, 又回到菌绿 素产ATP和 还原力分别 进行.

HNO2 b、硝化细菌

+4H+

亚硝酸氧化酶
NO2
-+

H 2O

NO3-+ 2H+ +2e-

细菌沥滤
——利用嗜酸性氧化铁和硫细菌氧化矿物中硫和硫化物的能力,让其 不断制造和再生酸性浸矿剂,将硫化矿中重金属转化成水溶性重金属硫酸 盐而从低品位矿中浸出的过程。又称细菌浸出或细菌冶金。

原理:
a、浸矿剂的生成 2S + 3O2 + 2H2O — 2H2SO4 4FeSO4 + 2H2SO4 + O2 — 2Fe2(SO4)3 + 2 H2O b、低品位铜矿中铜以CuSO4形式浸出 CuS + 2 Fe2(SO4)3 + 2H2O + O2 — CuSO4 + 4FeSO4 +2H2SO4 c、铁屑置换CuSO4中的铜 CuSO4 + Fe — FeSO4 + Cu ——适于次生硫化矿和氧化矿的浸出,浸出 率达70% ~ 80%。

 

3.Fe的氧化 2+ Fe

Fe

3+

  

4.H的氧化 4H2 +

2O2
能量

4H2O + 能量


 

2H2 +CO2 颗粒性氢酶 可溶性氢酶

(CH2O)+ H2O

思考题:
发酵,糖酵解,无氧呼吸,硫化作用, 试比较EMP途径与ED途径产生乙醇有什 么不同? 试比较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异型乳 酸发酵与同型乳酸发酵。

2)非循环光合磷酸化
特点: a、电子传递非循环式; b、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 c、存在两个光合系统 d、ATP、还原力、O2同时产生

蓝细菌等的产氧光合作用——非循环光合磷酸化过程



绿色细菌非环式光合磷酸化
Fe-S Fd b NADP+ S= S2O3= Fe-S

36—38ATP

EMP

TCA

4NADH+4H+ FADH2 C3-----CH3CO-CoA-------GTP 3CO2

12ATP 2ATP ATP

TCA循环的主要产物

真核生物电子传递链 组成: 种类:NADH,FADH

细菌电子传递链 特征: 1.位于CM上
2.多分支,末端氧化酶的多样性 3.组成,含量,电子供体、受体不同 4.P/O比低

硫呼吸 (硫还原) —— 以元素S作为唯一的末端电子受体。
电子供体:乙酸、小肽、葡萄糖等

碳酸盐呼吸(碳酸盐还原)
——以CO2、HCO3- 为末端电子受体 产甲烷菌 — 利用H2作电子供体(能源)、CO2为 受体,产物CH4。

其他类型无氧呼吸
——以Fe3+、Mn2+和某些有机氧化物等作为 末端电子受体的无氧呼吸。 延胡索酸  琥珀酸 + 1 ATP 。
被砷、硒化合物污染的土壤中,厌氧条件下生长一些还 原硫细菌。
利用Desulfotomaculum auripigmentum还原AsO43-

生产三硫化二砷(雌黄)
作用:生物矿化和微生物清污

二.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 

1.氨的氧化 概念: 过程: NH3 2.硫的氧化 概念:

硝化作用


    

无氧呼吸(厌氧呼吸)特点:
a 常规途径脱下的氢,经部分呼吸链传递; b 氢受体:氧化态无机物(个别:延胡索酸) c 产能效率低。 硝酸盐呼吸(反硝化作用)即硝酸盐还原作用 特点: a 有其完整的呼吸系统; b 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诱导出反硝化作 用所需的硝酸盐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等 c 兼性厌氧 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等。

硝酸盐还原作用
同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
NO3-  NH3 - N 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  R - NH2

无氧条件下,利用NO3-为最终氢受体
NO3-  NO2  NO   N2O    N2 
 硝酸盐还原酶

亚硝酸还原酶 氧化亚氮还原酶 氧化氮还原酶

反硝化意义:
1)使土壤中的氮(硝酸盐NO3-)还原成氮气而消失,降低土壤的肥力; 2)反硝化作用在氮素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

本节重点:

 

底物脱氢的四种途径的产能,特征性酶 微生物几种主要的发酵类型; 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硫化作用






  

代谢概念: 代谢过程: 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 耗能代谢 产能代谢






第一阶段大分子物质 单体 第二阶段 单体分子 乙酰辅酶A,丙酮酸等 第三阶段 进一步降解成CO2,ATP, NADH, FADH
木酮糖酮解酶

乙酰磷酸 + 3-磷酸-甘油醛

乙醇

丙酮酸

乳酸 1 G  乳酸 + 乙醇 + 1 ATP + CO2+H2O

磷酸己糖酮解酶途径——又称HK途径(两歧双歧杆菌) G
特征性酶

6-磷酸-果糖
磷酸己糖酮解酶

4-磷酸-赤藓糖 + 乙酰磷酸
6-磷酸-果糖

5-磷酸-木酮糖 ,5-磷酸-核糖
戊糖酮解酶

第一节 微生物产能代谢



      

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功能: ATP、[H]、小分子代谢物 生物氧化形式: 加氧、脱氢、失电子 生物氧化过程:脱氢、递氢、受氢 或脱电子、 递电子、受电子 生物氧化类型: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 一、异养生物的生物氧化 1.发酵 概念 糖酵解 概念

硫酸盐呼吸(硫酸盐还原)
——厌氧时,SO42- 、SO32-、S2O32- 等为末端电 子受体的呼吸过程。 特点:
a、严格厌氧; b、大多为古细菌 c、极大多专性化能异氧型,少数混合型; d、最终产物为H2S; SO42-  SO32-  SO2  S  H2S e、利用有机质(有机酸、脂肪酸、醇类)作 为氢供体或电子供体; f、环境: 富含SO42-的厌氧环境(土壤、海水、污水等)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续)

本节重点
光合磷酸化,嗜盐菌紫膜的光合作用 生物固氮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及调节



三.

能量转换

    

1.底物水平磷酸化 概念: 2.氧化磷酸化 概念: 假说:化学渗透偶联假说




   

3.光 合磷酸化 光合色素 光合单位 光合磷酸化 (1) 环式光合磷酸化 概念 特征 (2)非环式光合磷酸化 概念 特征

存在分支呼吸链: 细菌的电子传递链更短并P/O比更低,在电子传递链的几个 位置进入链和通过几个位置的末端氧化酶而离开链。 电子传递多样: CoQ  cyt.也可不经过此途径。



     

源自文库(2).无氧呼吸 概念: 电子传递链:
— NO3

NAD

FMN

CoQ

cytb
— NO2

 

ATP

ATP

2丙酮酸

2乙酰-CoA
缩合

乙酰-乙酰 CoA
(CoA转移酶)

丙酮 +CO2

丁醇

氨基酸的发酵产能(stickland反应) 发酵菌体:生孢梭菌、肉毒梭菌、斯氏梭菌、双 酶梭菌等。 特点:氨基酸的氧化与另一些氨基酸还原相偶联; 产能效率低(1ATP)

氢供体(氧化)氨基酸: Ala、Leu、Ile、Val、His、Ser、Phe、Tyr、 Try等。 氢受体(还原)氨基酸: Gly、Pro、Arg、Met、Leo、羟脯氨酸等。
1G 丙酮酸 磷酸转乙酰基酶
乙酸激酶
E.coli与志贺氏菌的区别: 葡萄糖发酵试验: PEP羧化酶 E.coli、产气肠杆菌 甲酸     CO2 + H2 (甲酸氢解酶、H+)

乙醛脱氢酶
乙醇脱氢酶

乙酸 乙醇
草酰乙酸

丙酸

志贺氏菌无此酶,故发酵G 不产气。

b 丁二醇发酵(2,3--丁二醇发酵) —— 肠杆菌、沙雷氏菌、欧文氏菌等 丙酮酸

乙酸

3--磷酸甘油醛+ 乙酰磷酸
乳酸 乙酸

1 G  乳酸 + 1.5乙酸 + 2.5 ATP

(二)发酵类型

(1).酵母的乙醇发酵
氢受体 产物 条件

一型发酵 二型发酵

乙醛 磷酸二羟丙酮

乙醇 甘油

pH3.5~4.5 厌氧 SO3= pH7.6

三型发酵

同上

乙醇、甘油,乙 酸

(2)乳酸发酵
类型 同型 异型 途径 EMP PK 产物/1G 2乳酸 1乳酸 1乙醇 1CO2 1乳酸 1乙酸 1CO2 1乳酸 1.5乙酸 产能/1G 2ATP 1ATP 菌种 德氏乳杆 菌 肠膜明串 球菌
   


   

过程: 氧化阶段 葡萄糖------5-P-核酮糖 非氧化阶段 5C糖互变,分子重排 特征性酶: 转酮酶(TK)和转醛酶(TA) 产能: 1molG------35molATP 产物: 3C, 4C, 5C,6C,7C 功能: 1.提供能量 2.多种C架 3.提供NADPH还原剂 4.5C糖用于核酸合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