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地震计测试评估方案
地震勘探试验方案
本次试验的重点是激发因素、接收因素试验和排列长度试验。
主要针对黄土覆盖地段、沟底薄黄土覆盖地段分别进行激发井深及药量试验。
接收道数选择单线160道,道距10m,仪器采用24位高分辨数字地震仪器,采样率1ms,记录长度2.0s,接收采用5个串联60Hz频率检波器。
详细试验步骤如下:①低速带调查点试验前,在每个试验点位上进行低速带观测,以了解浅层速度变化规律,作为试验时确定激发井深和激发层位的参考依据。
每点设计一个,低速带观测排列采用相遇时距曲线折射法观测,排列长度视松散地层厚度而定,初步定为不等道间距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24道接收,排列长120m(如图2所示)。
仪器采用24位高分辨数字地震仪,激发坑深0.5m,药量0. 5kg,采样率0.5ms,记录长度1s。
采用现场地震折射处理系统处理解释。
图2 120m排列示意图②波场调查:对所得的地震记录进行处理、分析、研究,首先识别有效波和各种干扰波。
然后计算其视速度、视频率、视波长、振幅与最弱的有效波的振幅比等特性。
如随机干扰较强,则还需计算它们的相关半径。
得出结论为下一步试验、工作方法、选择激发和接收条件提供帮助。
③沟底薄黄土覆盖地段:拟做4个单井试验,用洛阳铲结合机械钻成孔,井深分别打至湿度大的黄土内2 m、4m、6m、8m处(基础药量采用3.0Kg/井),共计4炮。
参照上述试验的结果,选择效果较好的井深参数,进行同井深不同药量的单井对比试验。
药量采用2kg、4kg、5kg,共计3炮。
排列长度、最大偏移距试验:依据以上最佳参数,在测线东西两端点各试验1炮,共计2炮。
④巨厚黄土覆盖地段:单井深度试验:通过低速度调查确定定速度分界面,深度确定依据炮点处速度层分界面而定,一般在速度分界面上(下)2m开始试验,速度分界面下2m,4m,6m分别试验。
依在西部复杂地区施工经验,在无潜水时,则激发层位应选择在900~1400m/s的速度层中激发,初步预计井深为32m、28m、24m、20m、16m、12m、8m。
井下地震计测试评估方案
井下地震计测试评估方案1.引言井下地震计是一种用于监测地震活动的仪器,通过记录地震波的传播和强度变化来研究地壳活动。
在地震监测和研究中,井下地震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因此,需要制定一个测试评估方案来确保井下地震计的性能和数据质量。
2.测试目标测试的目标是评估井下地震计的测量精度、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测量精度:通过与标准地震计的数据对比,评估井下地震计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响应速度:测试井下地震计对地震事件的响应速度,包括其是否能准确地检测到事件的发生时间和波形的变化。
-稳定性:通过长时间连续测试,评估井下地震计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包括其是否存在漂移或发生故障的风险。
3.测试方法(1)准备工作:-确定测试井下地震计的具体型号和规格。
-准备标准地震计作为对照,确保其具有高度准确的测量性能。
-创建一个具有不同地震波强度和频率的测试样本库。
(2)测量误差评估:-将井下地震计和标准地震计放置在相同的地点,使其能够同时监测同一地震事件。
-对比井下地震计和标准地震计的数据,评估其测量误差。
-重复多次测试以获得可靠的统计结果。
(3)响应速度评估:-创造一系列地震事件模拟样本,包括震中距离远近、地震波形的不同变化等。
-使用标准地震计和井下地震计同时监测这些事件,测量其响应时间。
-比较两种仪器的响应时间,评估井下地震计的速度。
(4)长期稳定性评估:-将井下地震计连续运行一段时间,记录期间的测量数据。
-分析数据以评估井下地震计是否存在漂移或周期性变化。
-监测井下地震计的故障率,评估其可靠性。
4.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评估:-测量精度:对比井下地震计和标准地震计的数据,计算其测量误差。
如果误差较小,则证明井下地震计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响应速度:根据测试结果,评估井下地震计对地震事件的响应速度。
如果其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到事件的发生并记录波形变化,则说明其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
井下测量工实操考核方案及评分标准
井下测量工实操考核方案及评分标准一、评委:裁判长:成建军裁判员:魏鹏冯志刚王继强薛永刚王军雷赵海龙霍福吴李晋波张海军李鹏科马晋虎杨晋华二、参赛名额的确定及产生办法参加集团公司井下测量工技术比武的选手,在各单位选拔的基础上产生,并经集团公司资源环境管理局核实,古书院矿、王台矿、凤凰山矿、成庄矿、寺河矿、长平公司、赵庄矿、赵庄二号井、寺河二号井、岳城矿、坪上煤业各出选手2名,主办矿(凤凰山矿)增加一名选手,共23名选手。
比武产生技术能手3名,优胜选手2名。
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和安排,确保大赛的质量。
三、比武操作内容:1、现场操作仪器现场操作内容为全站仪观测,形式是地面6个点组成的闭合导线,按井下7″级精度要求,技术标准参照《煤矿测量规程》执行。
为统一协调,仪器操作规定如下:1)、观测从1号点开始,沿逆时针方向顺序观测(测左角),观测开始前,选手可将全站仪安置在三角架上站在离1号点一米以外的地方做好准备,等评委通知开始后选手方可进行对中、整平,同时评委开始计时。
前后视觇标由本单位工作人员配合,距离观测只观测前视距离,由工作人员将棱镜放置在木桩顶上。
2)、仪器操作程序为:整平、对中、开机、设站、瞄准目标、调焦、制动、微调、观测水平角、测距。
3)、测站的观测程序是:后-前-前-后-测距,观测一个测回,度盘位置采用全站仪的置零功能设置为00º00′。
边长测量为三次平距观测的平均值。
(选手可预先设定距离观测参数和工作文件)4)、每一站观测结束前,水平角和距离的观测数据必须存储在全站仪内,确认本站无误后方可搬至一下站。
5)、仪器搬站时,先关机并用双手将仪器托抱在胸前,严禁跑步。
6)、第6站观测结束,以选手存储完水平角和距离观测数据喊好为标志,评委停止计时。
注意事项:a、全站仪观测视线必须与觇标棱镜面保持垂直。
b、评委有权随时让参赛选手暂停观测,检查仪器情况,暂停时间从总观测时间中扣除。
c、每一测站只允许补测一次水平角和距离。
井下地震计方位角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井下地震计方位角检测技术应用研究摘要:地震台站地震仪方位的准确定位对利用地震观测资料研究各向异性、面波频散、接收函数和震源机制解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地震观测可以有效降低地面噪声干扰的影响,提高小地震信号的观测精度。
关键词:井下地震计;相关分析;地震计方位角;均方根误差;检测精度;一、地震计方位角检测数据信息本次地震计方位角检测采用地表不同距离多套地震计对比观测及井下地震计与观测井孔附近地表多套地震计对比观测,测点信息由GPS测定.地表地震计对比观测选取了3个实验场地,分别为QLIT、XAN、ZOZT,每个场地选取2个以上测点,测点之间间隔不同,其中1个测点为主测点,分别安装甚宽频带、宽频带、短周期等多套地震计.井下地震计选取6个深井观测台站进行对比观测,分别为LWU、TLE 、AY、QF、LZH、DBT,涵盖了甚宽频带、宽频带及短周期井下地震计,地表地震计安装时如室内有仪器墩,地震计安装在仪器墩上,否则的话,采用室外地埋方式.处理时在室外地表挖坑,坑内放置大理石或花岗岩石板,地震计安装在石板上,使用陀螺寻北仪定向,用仪器罩防护后进行地埋,起到防风、防气流、防雨等功能.对比观测连续记录时间24h以上,相关分析时选取24h记录,计算结果取24h平均值。
二、井下地震计方位角检测LWU井下观测台,安装序列号06JDF-2井下宽频带地震计,地震计安装深度为248m.检测时井孔附近室内仪器墩分别安装序列号G10821VSBBVS-60宽频带地震计、序列号G08228VSBBVS-120甚宽频带地震计、序列号T4V85CMG-40TDE短周期地震计、序列号T4U99CMG-40T宽频带地震计等4套地震计,地表地震计使用陀螺寻北仪定向,JDF-2井下宽频带地震计连接EDAS-241P数据采集器,其余地震计分别连接EDAS-24GN数据采集器.序列号G10821VS、序列号G08228VS、序列号T4U99等3套地震计分别与井下地震计组合计算井下地震计相对方位角时,直接使用地震计记录计算.序列号T4V85短周期地震计与井下地震计组合计算井下地震计相对方位角时,由于所选带通滤波频率0.2~0.3Hz处于序列号T4V85短周期地震计的通频带之外过渡带,因此井下地震计记录需仿真到序列号T4V85短周期地震计记录进行计算.地表序列号G10821VS、序列号G08228VS、序列号T4V85、序列号T4U99等4套地震计分别与井下地震计组合。
地震应急评估预案方案范文
一、方案背景为了有效应对地震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地震灾害特点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地震灾害的应急评估工作,包括地震发生后的灾情评估、损失评估、恢复重建评估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地震应急评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地震应急评估工作的全面领导,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 地震应急评估办公室办公室负责地震应急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和监督。
3. 地震应急评估专家组专家组负责地震应急评估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咨询。
四、应急评估程序1. 灾情评估(1)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灾情评估程序,收集地震震级、震中位置、震源深度等基本信息。
(2)对受灾地区进行初步灾情调查,包括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毁等情况。
(3)评估地震灾害对环境、生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
2. 损失评估(1)根据灾情评估结果,确定受灾地区损失范围和程度。
(2)评估受灾地区经济损失,包括房屋、基础设施、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3)评估受灾地区社会影响,包括人员伤亡、心理创伤、社会秩序等。
3. 恢复重建评估(1)根据损失评估结果,制定恢复重建规划。
(2)评估恢复重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提出恢复重建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五、应急评估方法1. 现场调查法:对受灾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第一手资料。
2. 数据分析法:利用历史地震数据、灾害损失数据等进行分析。
3. 专家咨询法:邀请地震、地质、建筑、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咨询。
4. 信息化手段: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手段进行辅助评估。
六、应急评估结果处理1. 及时向地震应急领导小组汇报评估结果。
2. 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3. 对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和反馈,不断改进评估工作。
七、附则1. 本预案由地震应急评估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矿井地震安全评估
矿井地震安全评估
矿井地震安全评估是指对矿井进行地震影响评估和安全性分析,旨在确定矿井在地震发生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矿井地震安全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地震参数收集:收集矿区周边地震的历史记录和数据,包括震级、震源深度、震源距离等信息,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2. 地震灾害潜在性评估:通过地质勘探和地震学方法,分析矿区地质结构、板块活动性等因素,评估地震灾害的潜在性,确定可能发生地震的概率。
3. 矿井结构安全性分析:评估矿井的地震安全性,包括矿井开采工作面的稳定性、支护结构的可靠性、井下设备的抗震性等因素的分析和计算,确定地震发生时矿井结构的承载能力。
4. 矿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综合考虑地震参数、矿井结构和工作面情况等因素,评估地震对矿井安全的潜在影响,并对可能出现的地震灾害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安全预警和应急预案。
5. 安全措施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建议,包括改善矿井结构、加强支护设施、提高矿工的防震意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建议,以提高矿井地震安全性。
总之,矿井地震安全评估是通过综合分析地震参数、矿井结构和工作面情况等因素,评估地震对矿井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建议,以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地震应急评估预案模板范本
地震应急评估预案模板范本
一、背景描述
在地震事件发生后,为了准确评估灾情和快速采取救援措施,制定地震应急评估预案至关重要。
地震应急评估预案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系统的评估,获取受灾情况的准确数据,为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支持和指导。
二、应急评估方案
1. 应急评估组织
应组建应急评估工作组,包括地震灾情评估专家、地质专家、救援人员等组成,确保能够全面、及时地对灾情进行评估。
2. 评估内容
评估内容包括灾区受灾情况、人员伤亡情况、基础设施损毁程度、救援需求等方面的评估工作。
3. 评估流程
评估工作需按照科学、系统的流程进行,包括实地勘察、数据收集、信息分析、报告撰写等环节。
4. 评估标准
评估工作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三、应急响应措施
1. 评估结果反馈
评估结果需及时向相关部门和救援队伍进行反馈,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救援工作的开展。
2. 资源调配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配救援物资和人员,保障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
3. 组织协调
评估工作组需要与相关部门、救援队伍进行紧密协作,共同制定应对灾情的救援计划。
四、评估报告
评估工作组需撰写评估报告,包括灾情评估结果、救援需求分析、推荐救援措施等内容,报告需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领导。
五、预案修订和完善
根据每次地震事件后的评估经验,及时修订和完善地震应急评估预案,确保预案能够不断提升应对灾情的能力和水平。
地震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地震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1. 前言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和社会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的风险,评估地震危险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工作方案旨在提供一套系统的评估地震灾害危险性的方法和步骤,以支持决策者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政策和应对措施。
2. 评估目标本评估工作的主要目标如下:- 评估地震发生的概率和频率;- 评估地震可能引发的灾害类型和程度;- 评估地震对不同区域和建筑物的可能影响;-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应对措施。
3. 评估方法本评估工作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收集和分析历史地震数据,包括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等信息;- 利用地震学和地质学的知识,研究地震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运用地震危险性模型,计算地震的概率和频率;-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建筑结构知识,评估地震可能引发的灾害类型和程度;- 使用地震场模拟和损伤模型,评估地震对不同区域和建筑物的可能影响;-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应对措施。
4. 评估步骤本评估工作将包括以下步骤:1. 收集地震相关数据,包括历史地震记录、地质地形图等;2. 进行地震学和地质学研究,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和机制;3. 构建地震危险性模型,计算地震的概率和频率;4.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建筑结构知识,评估地震可能引发的灾害类型和程度;5. 运用地震场模拟和损伤模型,评估地震对不同区域和建筑物的可能影响;6.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应对措施。
5. 风险管理和应对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的风险管理和应对措施将包括以下方面:- 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减少灾害损失;- 规划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和建筑布局,减少地震风险;- 提高公众的地震意识和防灾能力,加强教育和培训。
6. 结论本工作方案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评估地震灾害危险性的方法和步骤,可以为决策者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政策和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地震应急评估预案范文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地震灾害,降低地震灾害损失,提高地震应急评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地震灾害,包括破坏性地震、有感地震等。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地震应急评估领导小组,负责地震应急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2. 设立地震应急评估专家组,负责地震灾害评估的具体实施。
四、应急评估内容1.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损坏等情况。
2. 地震次生灾害评估: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火灾等次生灾害。
3. 地震救援需求评估:包括救援力量、物资、设备、医疗救护等方面的需求。
4. 地震重建需求评估:包括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五、应急评估程序1. 灾情报告:地震发生后,立即向地震应急评估领导小组报告灾情。
2. 现场调查:地震应急评估专家组立即赶赴灾区,开展现场调查。
3. 数据收集:收集地震灾害损失、次生灾害、救援需求、重建需求等方面的数据。
4. 评估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地震灾害评估报告。
5. 报告发布:将地震灾害评估报告报送地震应急评估领导小组,并由领导小组发布。
六、应急评估要求1. 及时性:地震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评估工作,确保评估报告的时效性。
2. 准确性:确保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地震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3. 全面性:评估报告应涵盖地震灾害的各个方面,全面反映地震灾害损失和救援需求。
4. 可操作性:评估报告应具有可操作性,为地震应急决策和重建工作提供具体指导。
七、应急评估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组建一支专业、高效的地震应急评估队伍,负责应急评估工作。
2. 资金保障:设立地震应急评估专项资金,确保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
3. 设备保障:配备必要的评估设备,如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提高评估效率。
4. 信息保障:建立健全地震灾害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机制,确保信息畅通。
地震应急评估预案模板范文
一、预案名称地震应急评估预案二、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地震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地震应急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地震灾害时,对地震灾害损失进行快速、准确、全面评估的工作。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地震应急评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地震应急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成立地震应急评估工作组工作组负责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具体实施,包括损失调查、数据统计、评估报告撰写等。
五、应急响应程序1. 损失调查(1)收集地震灾情信息,包括地震参数、灾情描述、受灾地区等。
(2)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实地调查,了解地震灾害损失情况。
(3)收集灾情资料,包括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毁、农作物损失等。
2. 数据统计(1)对收集到的灾情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汇总。
(2)依据国家有关统计标准,对灾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评估报告撰写(1)根据灾情统计数据,撰写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
(2)评估报告应包括灾情概述、损失分析、对策建议等内容。
4. 报告审核与发布(1)评估报告完成后,提交领导小组审核。
(2)审核通过后,发布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
六、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1)加强地震应急评估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2)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能力。
2. 物资保障(1)配备必要的调查工具、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
(2)储备必要的评估软件、资料等。
3. 资金保障(1)设立地震应急评估专项资金,确保评估工作顺利开展。
(2)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七、预案管理1. 本预案由地震应急评估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 如遇特殊情况,领导小组可对预案进行修订。
4. 本预案的修订情况应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八、附则1. 本预案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地质勘察中的地震活动评估
地质勘察中的地震活动评估地震是地球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地壳中岩石发生断裂和位移的结果。
地震的频繁发生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地质勘察中对地震活动进行评估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中地震活动评估的方法和应用。
一、地震活动评估方法1.地震历史数据分析地震历史数据记录了过去地震事件的发生情况,可以提供有关地震频率、震级、震中位置等信息。
通过分析地震历史数据,可以确定地震活动的特征和规律,进而预测未来地震活动的可能性。
2.地震监测网络地震监测网络由多个地震监测站点组成,可以实时地监测地震活动。
监测站点通过地震仪等设备收集地震波数据,再经过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地震烈度等信息。
地震监测网络的建设和运行对于地震活动的评估和预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地震学研究地震学研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和地震源机制的研究,可以揭示地震发生的物理机制和规律。
地震学研究可以通过模拟地震波传播路径和震源机制,对地震活动进行评估,为地震勘察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震活动评估的应用1.地震灾害评估地震活动评估可以为地震灾害的发生概率、破坏范围和影响程度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地震活动的评估,可以对地震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应对和防范措施,减少地震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2.地震活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评估地震活动评估可以评估地震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程度,包括工程的稳定性、抗震性能等。
通过对地震活动的评估,可以优化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提高工程的抗震能力,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3.地质勘察中的地震风险评估地震活动评估可以评估地震风险,即地震对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威胁程度。
通过对地震活动的评估,可以确定地震的发生概率和可能性,从而评估地震灾害对不同区域和人群的威胁程度,为制定应对策略和调整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三、地震活动评估的挑战与展望1. 数据不确定性地震活动评估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挑战是数据的不确定性。
地震历史数据、监测数据等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完整性,对地震活动的评估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井下地震计测试评估方案
井下地震计测试评估方案一、适用范围本方案规定了地震监测专业设备——井下地震计的测试项目和技术方法,测试内容包括井下地震计的功能及外观要求、主要性能指标、密闭性测试、倾斜稳定性测试等。
本方案适用于以井壁方式固定的井下地震计的测试,可作为井下地震计测试评估工作的技术依据。
二、编制依据本大纲所规定的测试方法参阅了《测震台网专业设备入网检测规程》第5章和《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送审稿)》第7章的相关部分内容。
本大纲所规定的测试项目参阅了《井下地震计设备技术指标要求》的相关部分内容。
本大纲所规定的主要测试设备技术指标参阅了《地震专用设备质量检测平台-通用电子检测实验室》的相关部分内容。
三、测试项目1、功能及外观要求2、主要性能指标3、密闭性测试4、倾斜稳定性测试(指标类型定义参见《地震监测专业设备技术要求指标分类说明》)四、主要测试设备1、低失真信号发生器:要求可产生正弦波、方波等波形。
正弦波输出幅度5.0μVpp~20.0Vpp,频率范围0.001Hz~200kHz,失真度-100 dB(≤20kHz)。
2、可调直流电源:供电电压0v~36v可调,最大总电流输出>20A。
3、数字示波器:要求带宽≥500MHz,最大采样率≥2G,模拟输入通道数≥2,数字输入通道≥8。
4、数字多用表:要求电压测量范围>0V~±20V,读数精度±(3ppm 读数+0.2ppm量程)。
5、通用地震数据采集器:A/D转换位数应≥24bit,±20 V量程时零输入噪声<3.3μV,输入通道≥6。
6、倾斜台:台面直径≥150mm,可倾斜角度0°~10°,载重≥100kg。
7、密闭性实验舱:舱体直径≥150mm,舱体深度≥1500mm,压力范围0MPa~30MPa可调。
五、测试方法1、功能及外观要求(1)观测分量通过文档与实物相结合进行实验认定。
可结合人工振动触发,判断其是否具备EW、NS、UD三个观测分量。
地震安全评估报告实施方案
地震安全评估报告实施方案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其破坏力极大,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地震安全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地震安全评估报告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进行地震安全评估需要明确评估的范围和内容。
评估范围应包括建筑物、基础设施、人员安全等方面,评估内容应包括地震烈度、地震波传播路径、建筑物结构抗震性能等。
只有明确范围和内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评估工作。
其次,进行地震安全评估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地震历史记录、地质构造情况、建筑物结构参数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地震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接着,进行地震安全评估需要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工具。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地震动力学分析、有限元分析等,评估工具包括专业的地震安全评估软件。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可以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震性能进行准确评估,为制定安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是地震安全评估的重要环节。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地震影响,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减震措施等,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对于基础设施,可以采取灾害预警系统、紧急疏散预案等,提高人员的安全保障水平。
最后,进行地震安全评估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只有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只有建立监督机制,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评估工作中的问题,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地震安全评估报告的实施方案包括明确评估范围和内容、收集数据、采用科学方法和工具、制定安全措施以及建立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只有严格按照这些方案进行实施,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本文对地震安全评估工作有所帮助,谢谢!(注: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
地测中心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办法
2
业务联系书编写内容详
细,包括名称、日期、
2 联系要素、简图、检核 缺项扣0.5分。
3
人员、施工队及相关方
签字等内容。
井下巷道掘进放线之前 没有观察检查所使用的
3 观察检查所使用的导线 导线点是否使用正确扣
1
点是否使用正确。 0.1分。
4
放线过程中记录工整, 填写齐全。
放线过程中记录不工 整,填写不齐全扣0.1分 。
3
资料统一编号存档。 扣0.2分。
3 合差在正负150mm之内 超限扣0.2分。
3
。
剖面测量数据记录齐
4
全,还包括:时间、工 作面名称、点名、人员
缺项扣0.பைடு நூலகம்分。
2
、略图、仪器名称等。
5
综采面贯通剖面测量, 要及时提交矿方。
不及时扣0.2分。
2
按一面一套原则,剖面 没有按原则进行扣0.2
6 测量资料和工作面成果 分,没有统一编号存档
3
查记录齐全。
齐全扣0.2分。
井下单巷复测、双巷闭
7 合合格后在限差内取中 没有取中数扣0.2分
2
数。
四 贯通测量
20
按《煤矿测量规程》及
工程施工图编写的贯通
1
测量工程设计书必须切 合实际,易于操作并且
没有签字扣0.2分
2
有地测中心领导和相关
人员签字。
2
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和 施工工程的要求,进行 井巷贯通点的误差预 计;设计图比例尺符合 规定要求。
4
标定开口准确,下发业 务联系书及时。
不及时、准确扣0.2分。
2
5
变更要有矿方提供的变 没有变更通知书扣0.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下地震计测试评估方案一、适用范围本方案规定了地震监测专业设备——井下地震计的测试项目和技术方法,测试内容包括井下地震计的功能及外观要求、主要性能指标、密闭性测试、倾斜稳定性测试等。
本方案适用于以井壁方式固定的井下地震计的测试,可作为井下地震计测试评估工作的技术依据。
二、编制依据本大纲所规定的测试方法参阅了《测震台网专业设备入网检测规程》第5章和《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送审稿)》第7章的相关部分内容。
本大纲所规定的测试项目参阅了《井下地震计设备技术指标要求》的相关部分内容。
本大纲所规定的主要测试设备技术指标参阅了《地震专用设备质量检测平台-通用电子检测实验室》的相关部分内容。
三、测试项目1、功能及外观要求2、主要性能指标3、密闭性测试4、倾斜稳定性测试(指标类型定义参见《地震监测专业设备技术要求指标分类说明》)四、主要测试设备1、低失真信号发生器:要求可产生正弦波、方波等波形。
正弦波输出幅度μVpp~,频率范围~200kHz,失真度-100 dB(≤20kHz)。
2、可调直流电源:供电电压0v~36v可调,最大总电流输出>20A。
3、数字示波器:要求带宽≥500MHz,最大采样率≥2G,模拟输入通道数≥2,数字输入通道≥8。
4、数字多用表:要求电压测量范围>0V~±20V,读数精度±(3ppm 读数+量程)。
5、通用地震数据采集器:A/D转换位数应≥24bit,±20 V量程时零输入噪声<μV,输入通道≥6。
6、倾斜台:台面直径≥150mm,可倾斜角度0°~10°,载重≥100kg。
7、密闭性实验舱:舱体直径≥150mm,舱体深度≥1500mm,压力范围0MPa~30MPa可调。
五、测试方法1、功能及外观要求(1)观测分量通过文档与实物相结合进行实验认定。
可结合人工振动触发,判断其是否具备EW、NS、UD三个观测分量。
(2)输出量及方式通过文档与实物相结合进行实验认定。
通过查看接线方式,使用地震数据采集器跟踪人工振动触发后的地震计输出响应,判断其是否为双端平衡电压量输出。
(3)满量程通过文档与实物相结合进行实验认定。
通过设备说明书获取仪器最大测量范围,判断其满量程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4)灵敏度通过文档与实物相结合进行实验认定。
通过设备说明书获取仪器标称灵敏度,可结合主要技术指标中的灵敏度项目的测试结果,判断其灵敏度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5)传递函数通过文档与实物相结合进行实验认定。
查看被测设备是否提供零、极点值标称值,并提供实际测定灵敏度及幅频特性,可通过主要性能指标中幅频特性项目的测试予以验证。
(6)校准装置通过文档与实物相结合进行实验认定。
通过设备说明书判断该井下地震计内部是否具有能够对摆锤施加测试力的动圈校准装置,并获得相应的校准常数,采用电流标定方式的设备需提供校准线圈内阻。
可通过主要性能指标中幅频特性项目的测试予以验证。
(7)供电电压通过文档与实物相结合进行实验认定。
通过设备说明书获取仪器标称供电电压值,测试过程中使用该电压值给仪器供电予以验证。
(8)锁摆与开锁通过文档与实物相结合进行实验认定。
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步骤,对井下地震计的摆锤开锁和锁止机构进行操作,在摆锤开锁和锁止时分别用标定线圈正弦信号激励法或者人工振动触发的方法,实验观察摆锤开锁和锁止的工作情况,并确认是否符合技术要求的规定(为内置时须具有线控或指令控制等遥控功能)。
对于没有配置锁摆与开锁机构的设备,应确认其是否可保证设备运输与搬运安全。
(9)摆锤零位输出及调整对于除短周期井下地震计外的其他设备,通过文档与实物相结合进行实验认定。
可使用倾斜台倾斜腔体,用电压表监视地震计输出的摆锤零位信号。
并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步骤,在倾斜后发送遥控指令,启动摆锤零位调整操作,同时用电压表继续监视地震计输出的摆锤零位信号。
以此对摆锤零位输出及调整功能进行实验确认。
(10)标定使能通过文档与实物相结合进行实验认定。
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步骤,发送接通校准线圈指令后,用信号发生器向标定线圈施加正弦激励信号,其输出应有明显正弦响应;发送断开校准线圈指令后,继续用信号源向标定线圈施加正弦激励信号,其应停止输出响应。
以此对标定使能功能进行实验确认。
(11)物理尺寸使用游标卡尺量取仪器腔体的外径,取腔体上、中、下三段测得直径的最大值作为腔体外径的测量结果,使用钢直尺测量仪器腔体的长度,并通过文档和实物结合进行认定其是否满足尺寸要求。
(12)配套附件通过文档与实物相结合进行认定。
判断其是否支持提供与井底或井壁固定装置,是否支持再次提升至地面回收。
(13)配套电缆通过文档与实物相结合进行认定。
判断其是否支持大于300米长度的配套电缆,电缆是否具备防酸、防碱、防油和防腐蚀等特性。
2、主要性能指标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使用标定线圈激励法测试。
被测地震计安放在稳固、振动干扰较小的平台上或地面上。
被测地震计的校准装置驱动线圈连接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对于电流型标定设备,可串联电阻R用于控制测试电流)。
全部技术指标均应将测试设备和被测地震计预热30分钟后开始测试,并测试全部观测分量(EW、NS、UD)。
具体数据处理方法参见《测震台网专业设备入网检测规程》、,测试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串联电阻和测试频点值进行调整。
图1 测试接线图对于正弦信号测试。
电流型标定设备的标定信号输入端可参考表1接入串联电阻后连接信号发生器,电压型标定设备的标定信号输入端可直接连接信号发生器。
使用地震数据采集器记录地震计的输出信号。
测试信号幅度的选择以获得较大的信噪比为原则,原则上应使被测地震仪的输出峰值处于满量程的10%~70%范围。
测试过程中宜按照表2列出的频点进行测试,测试频带应包括~,f L和f H分别为被测地震计低频端和高频端标称(-3dB)截止频率。
在频带2fL~范围内,可适当减少测试频点,例如只测10n、2×10n、5×10n(n为整数)频点。
对于每个测试频点,需保证地震计进入稳态响应后,至少记录1分钟的连续波形数据。
当测试频率较低时,应适当延长记录时间,保证记录3个完整的振荡周期。
对于阶跃信号测试,接线方式与正弦信号测试相同,信号发生器输出方波信号的周期ΔT可参照表3设置。
测试信号幅度的选择以获得较大的信噪比为原则,使得被测地震仪的最大输出处于满量程的10%~70%范围内,使用数据采集器记录地震计的输出信号。
图2 阶跃测试信号波形(上)及其地震计响应信号(下)(1)总谐波失真度应用标定线圈激励法进行正弦信号测试。
对于短周期地震仪,截取5Hz频点的正弦波测试数据;对于各类宽频带地震计,截取1Hz频点的正弦波测试数据。
数据记录时间不少于240s,分析计算地震计输出信号的谐波失真度。
(2)幅频特性应用标定线圈激励法进行正弦信号测试。
使用正弦信号测试结果并计算各频点的灵敏度,计算幅频误差。
应用标定线圈激励法进行阶跃信号测试。
至少记录和处理6个阶跃跳变沿(可选择3个上升沿和3个下降沿)对应的地震仪响应数据,分别截取方波输入信号上升沿和下降沿对应的地震仪响应数据段,计算和记录自振周期和阻尼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3)灵敏度误差采用对比法测试。
使用一台经过振动台灵敏度测试的地震计作为参考仪器,与被测地震仪紧邻安装在周边100米范围内无明显干扰源的测试场地上,保持安装方位一致。
同步记录不少于1小时的连续数据,并计算同一时段被测地震计记录数据有效值与参考地震计之比̅̅̅̅̅计算被测地震仪的灵敏度。
n n(n),使用参考地震仪的灵敏度和n n具体计算方法推荐如下(测试过程中应根据测试地点的背景噪声情况,选择信噪比较高的频带范围进行处理):例如可使用频带~5Hz、带外倍频程衰减不小于12dB 的带通滤波器对记录数据进行滤波,将滤波后的数据分为10段,计算每一段的有效值。
计算同一时段被测地震仪记录数据有效值与参考地震仪之比n n (n ),并计算n n (n )的均值n n ̅̅̅̅̅和标准差σ,一般情况下应保证σ/n n ̅̅̅̅̅>0.01。
n n ̅̅̅̅̅即为两台地震仪的灵敏度之比。
(4)输出电阻采用正弦信号激励地震计的校准线圈,使地震计有较高信噪比的电压信号输出(频率宜选3Hz ~10Hz ),分别接入10k Ω和2k Ω负载电阻,使用数字电压表测量电阻上的电压幅度,并使用下式计算输出电阻。
()12212121U R U R U U R R R O --=式中R 1和R 2表示两次测量时的负载电阻,对应的测量电压分别为U 1、U 2。
(5)最大负载电容在输出端和信号地线之间接入μF 高频瓷介电容,用示波器监测信号输出端是否有自激振荡现象。
(6)最大输出电流使用标定线圈激励法,驱动地震计输出满量程的正弦波。
地震计输出端串联2k Ω负载电阻,使用数字示波器分析计算地震计输出的峰值电压。
当输出电压最大值未达到标称满量程时,可适当降低负载电阻,使输出电流理论值达到5mA 。
(7)供电电压范围使用可调直流电源供电,分别调整电源电压为9V和18V,使用标定线圈激励法检查仪器是否可以正常工作。
(8)功耗使用可调直流电源供电,记录运行功耗和峰值功耗,其中峰值功耗一般在开摆/锁摆时进行测量。
3、密闭性测试使用10MPa的水压对井下地震计腔体进行压力试验,加压持续时间宜大于4小时,试验结束后检查密封筒及其密封连接器等部位是否存在渗水迹象,并使用标定线圈激励法检查仪器是否可以正常工作。
(在水压试验过程中,一旦发现压力下降,应立即停止试验,泄压并检查密封情况)4、倾斜稳定性测试使用倾斜台,分别使地震计向两个水平向敏感轴方向偏离±5°,在倾斜状态下应用标定线圈激励法进行测试,重新测试地震计的工作周期、工作阻尼和输出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