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7 地貌-学案设计(无答案)
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7地貌-学案设计(无答案)
地貌【学习内容】地貌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学习目标】1.掌握并会判别主要地地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别。
【学习重难点】1.掌握并会判别主要地地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别。
【学习过程】一、要点知识回顾(一)主要地貌类型(地貌是在地球的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内力使地表隆起和凹陷, 外力使地表趋于平坦。
)1.流水地貌:由流水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
流水作用包括侵蚀、搬运和堆积。
其中搬运的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
河流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河谷深切而狭窄河流中游一一流水减缓、河谷宽阔,形成曲流河流下游一一河床平缓,堆积作用强盛,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2.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破坏和再造作用形成的。
广泛分布于石灰岩地区,如我国的西南各省。
形成过程:石芽、溶蚀洼地和落水洞一洞穴、地下河一地面溶蚀加剧,溶洞地下河崩塌,地面塌陷,形成溶蚀盆地和峰林一盆地扩大、峰林消失,仅存孤峰。
,分类3)地表:石芽(路南石林)、溶蚀盆地(广西桂林)、落水洞、孤峰、峰林4)地下:主要指溶洞。
溶洞内有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地下湖。
5.海岸地貌:指海岸地带受风浪、海水、潮汐、生物、气候、入海河流等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地貌。
・分类:①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我国主耍分布在杭州湾以南、山东、辽东半岛,地势险峻,坡陡水深。
)②海积地貌:沙匹沙洲、沙堤(分布在杭州湾以北,岸线平直,地势平坦,滩涂广阔)6.风成地貌:指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分类:①风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干旱、沙漠区)②风积地貌:沙漠/黄土(风中的沙受阻堆积形成沙丘,若无植被阻滞,则成为流动沙丘)•治理沙漠手段:植树种草、防风固沙。
7.黄土地貌:黄土地区经流水长期侵蚀和切割形成的地貌,广泛位于中纬度半干旱地带,以我国的黄土高原最为典型。
距今250万年以来形成。
高中地理 专题7《地貌(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地理专题7《地貌(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水平要求】识记:地貌的形成,地貌的主要类型;黄土地貌、流水地貌的形态。
理解: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的特征分析;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简单应用:认识自然界的主要地貌的特征,喀斯特地貌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教学重点】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的成因。
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通过对典型的黄土地貌的识别、判读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地貌的方法。
【基本知识梳理】【教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教学过程:课前演讲,讲评。
引入新课:利用预备铃的时间播放我国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图片,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自然的引出课题―――地貌。
一、流水地貌:河流地貌为主1、作用力:侵蚀、搬运、堆积2、河流上、中、下游表现不一样:上游底蚀――深切的河谷中游侧蚀――曲流,中游堆积形成凸岸下游----河口堆积形成三角洲3、分布:有河流分布的地区。
二、喀斯特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堆积作用。
1、分地表、地下喀斯特地貌地表:石芽、孤峰、峰林、溶蚀盆地落水洞。
地下:溶洞、地下瀑布、石钟乳。
2、分布:西南地区较多三、风成地貌:1、风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2、风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3、分布:西北干旱和沙漠地区四、黄土地貌:1、地貌形态: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2、分布:黄土高原五、海岸地貌:1、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2、海积地貌:沙滩、沙洲、沙堤3、分布: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六、结合景观图总结五种地貌的开发利用疑难解析读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地貌称地貌,我国的高原这种地貌分布广泛。
我国以这类地貌成为旅游胜地的两个名胜是和。
(2)下面两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此种地貌的形成原因:A:CaCO3+H2O+CO2→Ca(HCO3)2B:Ca(HCO3)2→CaCO3↓+H2O+CO2↑其中石钟乳①的形成可用方程式表示,为流水的作用;溶洞②的形成可用方程式表示,为流水的作用。
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教学设计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a.解释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
b.描述各地貌类型的景观特点,并举例说明。
c.分析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貌的改造作用。
作业完成后,请学生认真检查,确保理解正确、表述清晰。教师将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地理素养。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各地貌类型的识别方法、景观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主要地貌景观特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作业:请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观察并记录身边的地理环境,选择一个典型的地貌类型,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或平原,描述其景观特点,并分析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3.丘陵:讲解丘陵地貌的形成原因,如水流侵蚀、地壳运动等,描述丘陵的景观特点,如连绵起伏、坡度较缓等,并分析丘陵对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
4.盆地:阐述盆地地貌的形成原因,如构造运动、沉积作用等,介绍盆地的景观特点,如四周高、中部低等,以及盆地对资源开发、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影响。
5.平原:讲述平原地貌的形成原因,如河流冲积、冰川作用等,描述平原的景观特点,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等,并分析平原对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2.地图绘制:请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绘制一幅简要的地貌分布图,标注出我国主要的地貌类型,并简要说明各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
3.研究性学习报告: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地貌研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貌现象,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研究该地貌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撰写一份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第一册教案设计- 行星风系
行星风系【教学内容】气压与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气压的概念,理解气温高低、大气升降运动和海拔高度对气压高低的影响;(2)理解风的形成原因,并能正确判断风向;(3)理解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并运用该原理解释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原因;(4)学会阅读1月和7月份全球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并能根据1月、7月等温线或等压线图判断海与陆、冬与夏以及盛行风向,并说明理由。
2.过程与方法:(1)观看热力环流动画,分析近地面热量变化引起的空气运动过程,学会分步骤绘制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并能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绘制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过程;掌握运用示意图演示、说明抽象原理的方法。
(2)读“1月、7月份全球海平面气压分布图”,绘制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冬夏盛行风向,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对影响气压高低和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的学习中,初步认识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发展辨证思维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养成团队意识,在小组讨论中体会合作、交流的乐趣,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教学难点】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原因;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冬夏盛行风向。
【教学流程示意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这是一个灯笼,上面画了几匹马,里面有一支蜡烛,当蜡烛点燃后,它会自己转动,这叫什么灯?——走马灯。
你知道走马灯为什么会转呢?【设计思想】大部分学生对走马灯并不熟悉,希望通过转动的走马灯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同时也激起学生对传统习俗的重视。
【期望学生达到】期望学生能根据常识答出走马灯的转动是由于气流的运动。
预计学生回答:空气的流动。
教师概括:对,这是由于气流的运动。
气流为什么会运动?又是怎样运动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气压与风》。
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第一册教案设计-专题7 地貌
地貌一、地貌与农业生产你知道农业包括哪些部门吗?你认为地貌的哪些方面对农业生产有影响?1.海拔高度地势较低的湿润地区,适合发展哪一种农业?(1)地势较低的湿润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找一找:我国有哪些地区属于地势较低的湿润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地势较低的干旱地区,适合发展哪一种农业?(2)地势较低的干旱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新疆牧场澳大利亚牧场海拔高的山地地区适合发展哪一种农业?(3)海拔高的山地地区适合发展林业阅读“我国森林资源分布”图,说出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海拔高的高原地区适合发展哪一种农业?(4)海拔高的高原地区适合发展高原畜牧业和高寒作物青藏高原畜牧业青藏高原特有的农作物——青稞2.地表的起伏状况和地形的坡度、坡向坡度在3°—7°采取等高种植,超过7°就需要修筑梯田,超过25°的山地则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坡向造成太阳辐射和水分条件的差异。
3.地貌的物质组成流水地貌:对农业生产有利。
如:长江三角洲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不利。
如:云贵高原黄土地貌:既有利也不利。
如:黄土高原二、地貌与工程建设1.海拔高度对工程建设的影响(1)海拔较高的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影响工程建设青藏铁路修建青藏铁路面临的难题有哪些?高寒缺氧:青藏铁路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占全线85%左右,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大部分地区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60%。
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紫外线强,自然疫源多,被称为人类生存极限的“禁区”。
生态环境脆弱:青藏高原是巨川大河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的重要起源中心,生态环境原始、独特而脆弱。
多年冻土:冻土在冻结状态下体积膨胀,到夏季则冻土融化体积缩小。
在这两种现象的反复作用下,道路或房屋的基底就会出现破裂或者塌陷。
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日照强烈、地质构造运动频繁,其多年冻土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举世无双。
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中学高一地理《7.1主要地貌类型》学案(无答案)
专题7 地貌7.1主要地貌类型学案一、知识要点:1、流水地貌流水作用包括、和河流上游,以作用为主,河谷深切而狭长,形成V型谷;河流中游,河谷宽阔,和作用同时进行,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曲流。
河流下游,以作用为主,形成三角洲平原。
2、喀斯特地貌中地表和地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教材61页图)。
地表喀斯特地貌:石芽、、和峰林;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
分布地区:尤以各省区最突出(例如,桂林山水)。
3、海岸地貌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海积地貌:沙滩、沙洲、沙堤我国海蚀和海积地貌的分布特点——海蚀地貌主要分布在以南以及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其海岸线曲折,地势险峻,坡陡水深。
海积地貌主要分布在以北的沿海地区,其岸线平直,地势平坦,滩涂广阔。
4、风成地貌的类型有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沙丘。
5、黄土地貌典型的分布地区——以我国黄土高原最为典型。
黄土地貌类型:、、黄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等矿物,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黄土易遭流水侵蚀,再加上破坏严重,使之水上流失严重。
二、基础练习1、下列岛屿的形成,主要与流水作用有关的是()A崇明岛B海南岛 C 夏威夷群岛D菲律宾群岛2、曲流是河床遭受侧蚀的结果,河流往往是()A凹岸侵蚀,凸岸堆积B凸岸侵蚀,凹岸堆积C南岸侵蚀,北岸堆积D北岸侵蚀,南岸堆积3、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外力作用是()A风力的侵蚀作用B流水的堆积作用C 流水的侵蚀作用D风力的堆积作用3、按形成原因不同,主要地貌类型有流水地貌、、海岸地貌、、等。
4、沙滩、沙洲、沙堤等属于海岸地貌中的地貌,我国主要分布在以北的沿海地区。
5、曲流是河床遭受侧蚀的结果,它常出现在河流各段中的。
()A、上游B、中游C、下游D、入海口。
6、与喀斯特地貌有关的景点是()A、苏州园林B、桂林山水C、承德避暑山庄D、周庄水乡。
7、下列对地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落水洞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B、三角洲平原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C、黄土土层疏松而不持水因此肥力低D、喀斯特地区地表缺水但往往有地下水。
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第一册 教案设计-专题7 地貌
地貌【教学内容】主要的地貌类型(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和黄土地貌)、等高线地形图、地貌与经济建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貌是由地球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外力作用的几种主要表现,并知道风力、流水、海浪是外力作用的主要因素。
(2)能够借助情景识别流水地貌、黄土地貌、风成地貌、喀斯特地貌和海岸地貌,并能简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各种地形名称、主要地貌部位及海拔高度。
(4)理解地貌对农业生产、对工程建设、对城市发展及对旅游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一系列地理图片、视频等使学生认识各种地貌类型,区分流水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风成地貌和海岸地貌的主要差异。
(2)通过问题探究的形式分析各种地貌的主要成因并探索合理利用和改造的有效途径。
(3)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帮助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技能、完善已有知识。
(4)通过有关工程建设的案例呈现与引导,使学生感受地貌对人类活动具体影响,理解地貌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运用探究地理现象的基本思维规律,学会用辨证的思想方法去分析人地关系的两面性。
(2)通过介绍青藏铁路、三峡水利工程、洋山深水港等我国的重大工程建设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对山区地貌的了解,增强国情意识,激发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主要地貌类型的识别;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教学难点】主要地貌类型的成因分析【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法和问题探究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读图观察、比较归纳、案例分析并参与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主要地貌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地貌与经济建设情景导入地貌景观图片呈现出示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图片、动画(或视频)演示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的建设情况活动认知观察地貌形态,了解地貌所属类型、主要分布在哪里?探究地貌产生的地理原因?复习有关等高线的概念和五种地形的主要差异;了解等高线制作原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貌部位;初步学会等高线地形图到地形剖面图的转绘。
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7 地貌-教案设计
地貌【学习内容】地貌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学习目标】1.掌握并会判别主要地地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别。
【学习重难点】1.掌握并会判别主要地地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别。
【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地貌: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是同时受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主要地貌类型: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1.流水地貌(2)曲流现象:又称河曲,指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
(如长江中游的下荆江河段),在自由曲流的发展过程中,河道愈来愈弯曲,上下凹岸间的曲流颈逐渐弯窄,一旦曲流颈被洪水冲决,就产生自然的裁弯取直,被截去的河弯形成牛轭湖,而裁直的新河段,以后又可能发展新的弯曲。
2.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破坏和再造作用而形成的(1)组成:地表和地下两部分。
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溶洞、石芽、石林、落水洞、漏斗、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干谷、盲谷、峰丛、峰林和孤峰等不同形态。
(2)分布:石灰岩地区,我国云贵地区最为突出。
(3)举例:云南路南石林、广西桂林。
(4)下面两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A:CaCO3+H20+CO2→Ca(HCO3)2溶洞——流水侵蚀B:Ca(HCO3)2→CaC03↓+H20+CO2↑石钟乳——流水沉积3.海岸地貌:海蚀地貌:常见的有: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1)分布:杭州湾以南、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2)海积地貌:常见的有:沙滩、沙洲、沙堤;(3)分布:杭州湾以北沿岸地区。
4.风成地貌:风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雅丹地貌)(1)风积地貌:沙丘、沙漠(2)雅丹地貌:“雅丹”,又名“雅尔丹”,是维吾尔族对“陡壁的险峻小丘”的称呼,这种地形在罗布泊周围的雅丹地区发育得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广。
(3)黄土地貌: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集中,(4)特征:①沟谷众多、地面破碎。
高中地理 专题7《地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地理专题7《地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第三课时【学习水平要求】识记:农业与地貌、旅游与地貌、工程与地貌的关系理解: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简单应用:三峡水利枢纽与地貌的关系、或青藏铁路与地貌的联系。
【教学重点】地貌与城市发展个性的关系举例。
【基本知识梳理】【课堂检测】默写1、等高线的特点2、判读等高线图上地形【教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们知道三峡大坝的选址为什么经历了很多年?青藏铁路的建设要克服哪些困难吗?它们与地貌有什么关系呢?一.地貌与农业生产1.海拔高度:海拔低的低纬度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或畜牧业。
海拔高的山地适意发展林业。
2.地表起伏状况和地形坡度,坡向:平原地区有利于机械作业和农田基本建设坡度在三度到七度采取高等种植坡度超过七度修筑梯田坡度超过二十五度不适宜发展种植业3.物质组成:流水地貌,黄土地貌。
二.地貌与工程建设1.海拔高度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如青藏铁路2.地质基础影响工程的选址和施工建设:如三峡大坝3.地表起伏与工程造价施工难度和使用效益:如成昆铁路4.海岸地貌与港口建设:如洋山深水港三.地貌与城市发展1.地貌影响城市布局:地形平坦的地域,城市分布较多,山地高原等城市相对较少。
2.制约城市拓展方向和空间格局:城市周围空间狭小,城市发展的可能性就小一些。
四.地貌与旅游桂林山水甲天下(喀斯特);黄山风景(花岗岩);九寨沟,自己列举。
五.合理改造地貌1、人类改造地貌,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
2、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
课堂练习:1、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图" 回答:(1)A地为_______地形,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支流,水流较缓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河上拟建一水电站,请在图上标出最佳坝址。
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第一册教案设计-行星风系
行星风系【教学内容】气压与风【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气压的概念,理解气温高低、大气升降运动和海拔高度对气压高低的影响;(2)理解风的形成原因,并能正确判断风向;(3)理解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并运用该原理解释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原因;(4)学会阅读1月和7月份全球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并能根据1月、7月等温线或等压线图判断海与陆、冬与夏以及盛行风向,并说明理由。
2.过程与方法:(1)观看热力环流动画,分析近地面热量变化引起的空气运动过程,学会分步骤绘制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并能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绘制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过程;掌握运用示意图演示、说明抽象原理的方法。
(2)读“1月、7月份全球海平面气压分布图”,绘制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冬夏盛行风向,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对影响气压高低和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的学习中,初步认识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发展辨证思维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养成团队意识,在小组讨论中体会合作、交流的乐趣,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教学难点】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原因;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冬夏盛行风向。
【教学流程示意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这是一个灯笼,上面画了几匹马,里面有一支蜡烛,当蜡烛点燃后,它会自己转动,这叫什么灯?一一走马灯。
你知道走马灯为什么会转呢?【设计思想】大部分学生对走马灯并不熟悉,希望通过转动的走马灯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同时也激起学生对传统习俗的重视。
【期望学生达到】期望学生能根据常识答出走马灯的转动是由于气流的运动。
预计学生回答:空气的流动。
教师概括:对,这是由于气流的运动。
气流为什么会运动?又是怎样运动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气压与风》。
高中地理 中图版(上海)第一册教案设计-专题7 地貌
地貌教学内容主要地貌类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流水的的三种作用,2.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基本形态;3.知道黄土地貌的分布及类型;4.理解喀斯特地貌的成因,5.知道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的类型;6.了解海岸地貌和风成地貌的主要形态。
方法与过程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录像、地图、风景图片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流水地貌的主要特征2.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分布区3.我国黄土地貌的典型分布区4.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的主要原因教学难点主要地貌类型的判别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请说出下面四幅图分别是我国什么地区的景观?地貌是在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地球表面形态。
一般来说,巨型和大型地貌是内力地质作用形成的,中小型地貌主要是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
地貌类型多样,按地质作用的方式可分为河流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构造地貌、坡地地貌、冰川地貌、海洋地貌、风成地貌等。
一、河流地貌读“长江上、中、下游地貌”图,回答,长江的上、中、下游地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上、中、下游会形成不同的地貌呢?1.流水作用:侵蚀、搬运、堆积读图理解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2.河流地貌的成因想一想:河流上游的峡谷主要受哪一种流水作用形成的?下游的三角洲平原又是受到哪一种流水作用形成的呢?欣赏虎跳峡、三峡、长江三角洲平原的景观图。
阅读下面两幅图,说出河流中游的曲流是怎样形成的?出示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示意图,“千里长江,险在荆江”。
二、喀斯特地貌多媒体出示溶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认识喀斯特地貌:1.地表喀斯特地貌(1)石芽:地表水沿石灰岩坡面和裂隙流动,经过岩溶作用,就会溶蚀出凹槽,称为溶沟。
溶沟之间突起的石脊,称为石芽。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所编写的教学辅助资料,旨在引导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本教案主要分为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估三个部分,针对不同的章节内容提供具体的教学建议。
课程目标本教案的课程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构造、地球自转、公转等。
2.掌握地球上的环境变化与人口增长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3.熟悉地球表面的不同地理现象,如地形、气候等。
4.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教材内容简述: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构造、自转与公转等基本概念,以及地图制作与使用的方法。
2.教学建议:在介绍地球构造时,可以使用影像与动画等形象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地图制作与使用方面,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图的制作方法。
第二章生物圈的多样性与人类活动1.教材内容简述:本章主要介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2.教学建议:在教学生物多样性时,可以结合实例具体介绍,如保护濒危物种的意义。
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讨论如何减少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与人类活动1.教材内容简述:本章主要介绍地球表面的不同地理现象,如地形、气候等,以及这些地理现象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教学建议:在介绍地理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时,可以结合实例,如冰川消融的影响、rivers流域的人类活动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关联。
第四章人口与城市1.教材内容简述:本章主要介绍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等内容。
2.教学建议:在介绍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时,可以通过案例学习的方式,如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演变和人口增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教学评估本节主要提供教学评估方案,以便教师更好地跟踪学生的学习成果。
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5 板块运动-学案设计(无答案)
板块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
2.知道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
3.学会用两个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于板块运动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填空1.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 )部海岸与南美( )部海岸轮廓线十分相似。
这一偶然发现,促使( )提出了( )假说。
2.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 )引起的。
板块学说认为,全球可分为( )大板块,各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 )。
3.世界最大的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戴位于( )板块与( )板块、( )板块、( )板块等的交界地带。
4.六大板块的名称是( ) 其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澳大利亚位于的板块是( ) 。
二、课堂助学1.引导学生观察大陆的漂移,明确魏格纳是怎样发现大陆漂移的。
2.学生阅读材料启发科学探究的精神。
3.观察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明确六大板块名称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4.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新的海洋和裂谷。
板块发生碰撞积压时,地表会产生新的山脉和海洋的消失。
【达标检测】1.下列实例中,证明了地球上海陆发生过变迁的是( )。
A.流水堆积成的三角洲 B.风力侵蚀成的蘑菇石C.经常发生地震现象 D.在喜马拉雅山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2.首先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 )。
A.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B.波兰科学家哥白尼C.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D.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3.下列关于板块学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是一块整体。
B.全球各大板块都处于相对的稳定之中。
C.板块内部地壳不稳定。
D.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喜马拉雅山脉位于(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上海高一地理(地图出版社)讲义(专题7)地貌:海岸地貌
海滩
砾 石 海 滩
海滩
沙 质 海 滩
海滩
淤 泥 质 海 滩
红树林海岸
珊 瑚 礁 海 岸
环礁(南太平洋Society岛)
芦苇及盐生水草海岸
沙洲
连 岛 坝
连岛坝2
韩国
连岛坝1
沙堤
沙嘴 sand spit 泻湖 lagoon
拦湾坝与泻湖
澳洲
海滩2
澳洲
巴
西
里
约
热内Βιβλιοθήκη 海滩5卢沙嘴,佛罗里达
沙嘴(三亚)
海岸地貌
指海岸地带受风浪、海水、潮汐、生物、气候、 入海河流等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地貌。
海蚀地貌
海蚀地貌是岩石海岸 在波浪、潮汐等不断 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 地貌。
杭州湾以南及 胶辽半岛沿海
海积地貌
海积地貌是泥沙海岸在波浪、潮流、 风等对其在近岸不断的搬运、沉积 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海积地貌:
海滩(沙滩) 沙洲 沙堤
杭州湾以北沿海地区
海蚀地貌
海蚀崖
海蚀崖2
塞班岛 自杀崖
海蚀崖与海蚀穴1
广西北海涠州岛
海蚀地貌
海蚀拱桥
海蚀崖与海蚀洞
澳洲
海 浪 侵 蚀 作 用
海蚀拱桥3
海蚀地貌
海蚀柱
海岸地貌
海蚀地貌:分布在杭州湾以南以及山东半岛 和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 有:海蚀崖、 海蚀洞 、海蚀柱
海积地貌:分布在杭州湾以北的沿海地区 有:沙滩 、沙洲 、沙堤
2.1.1地貌的概念、河流地貌、海岸地貌优秀教学案例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研究地貌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设计小组合作项目,如制作地貌模型、调查校园周边地貌等,让学生动手实践;
3.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互助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教师巡回指导,及பைடு நூலகம்发现问题,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四)反思与评价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4.邀请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研究成果。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貌的概念、河流地貌和海岸地貌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实地考察照片、地形图和地貌模型,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地貌概念。同时,设计一系列思考题和讨论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貌形成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地貌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通过本节案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貌的概念,掌握地貌的基本特征;
2.分析河流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形成原因及特点,能够识别不同地貌类型;
3.掌握长江三峡、黄河壶口瀑布和海南岛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地理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地形图和地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三峡、黄河壶口瀑布和海南岛海岸地貌的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貌的壮美;
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4地球的运动-学案设计(无答案)
地球的运动【学习目标】1.认识经线和纬线的定义和变化规律。
2.学会用经纬网来进行定位。
3.建立事物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辩证看法。
【学习重难点】1.经线和纬线的变化规律。
2.半球的区分和经纬网定位。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列表比较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运动特点:速度运动形式旋转中心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公转2.理解记忆新看法(1)恒星日和太阳日(2)近期点和远日点3.黄赤交角是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夹角,当前的度数是 _________。
4.回想初中知识,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度数、极圈度数的关系。
5.“二分二至”的定义太阳直射日期日期太阳直射点地点点地点春分夏至二分二至秋分冬至二、讲堂研究:1.读教材,思虑以下问题:(1)星斗的运动轨迹为何以北极星为中心?(2)星斗的运动轨迹反应了什么现象?(3)星斗的运动方向如何?2.依据教材文字,联合你对地球自转特点的理解,思虑以下问题:(1)极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分别为多少?(2)地球仪上纬度值同样的两点,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有何关系?(3)地球仪上 60゜纬线与赤道上线速度有何关系?(4)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有何关系?(5)在地球表面,同纬度的地址对比,地势高低不一样,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有何差别?3.研究以下问题:(1)地轴倾角和指向有无变化。
(2)黄赤交角有无变化。
(3)依据教材的提示,绘图描绘太阳直射点的回归挪动规律。
(4)2012 年 9 月 10 日第 27 个教师节时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北)?正向哪个方向挪动?(5)假定黄赤交角变成0゜,则太阳直射点的挪动范围有什么变化?4.如安在地球公转表示图中判断“二分二至点”和“近期点、远日点”?【达标检测】1.地球自转速度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地球任何地址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B.南北两极点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是最大C.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D.同一条经线上各点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相等2.对于地球自转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地轴的空间地点基本上是稳固的,北端一直指向北极星邻近。
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优秀教学案例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5.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地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貌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如“为什么会有如此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等,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地貌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是如何掌握地貌知识的,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展示各种地貌景观,引发学生对地貌的好奇心和兴趣。
3.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地貌情境。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地貌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与地貌的关系。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地貌景观,如家乡的丘陵、平原等,让学生认识到地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地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交流、分享观点。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学习内容】地貌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学习目标】1.掌握并会判别主要地地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别。
【学习重难点】1.掌握并会判别主要地地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别。
【学习过程】一、要点知识回顾(一)主要地貌类型(地貌是在地球的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内力使地表隆起和凹陷,外力使地表趋于平坦。
)1.流水地貌:由流水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
流水作用包括侵蚀、搬运和堆积。
其中搬运的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
河流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河谷深切而狭窄河流中游——流水减缓、河谷宽阔,形成曲流河流下游——河床平缓,堆积作用强盛,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2.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破坏和再造作用形成的。
广泛分布于石灰岩地区,如我国的西南各省。
形成过程:石芽、溶蚀洼地和落水洞→洞穴、地下河→地面溶蚀加剧,溶洞地下河崩塌,地面塌陷,形成溶蚀盆地和峰林→盆地扩大、峰林消失,仅存孤峰。
·分类1)地表:石芽(路南石林)、溶蚀盆地(广西桂林)、落水洞、孤峰、峰林2)地下:主要指溶洞。
溶洞内有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地下湖。
3.海岸地貌:指海岸地带受风浪、海水、潮汐、生物、气候、入海河流等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地貌。
·分类:①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我国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南、山东、辽东半岛,地势险峻,坡陡水深。
)②海积地貌:沙滩、沙洲、沙堤(分布在杭州湾以北,岸线平直,地势平坦,滩涂广阔)4.风成地貌:指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分类:①风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干旱、沙漠区)②风积地貌:沙漠/黄土(风中的沙受阻堆积形成沙丘,若无植被阻滞,则成为流动沙丘)·治理沙漠手段:植树种草、防风固沙。
5.黄土地貌:黄土地区经流水长期侵蚀和切割形成的地貌,广泛位于中纬度半干旱地带,以我国的黄土高原最为典型。
距今250万年以来形成。
·典型地貌塬:范围较广顶部平坦的残留黄土高原面梁:长条形的黄土高地峁:孤立的黄土丘·黄土的利弊: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钙、磷、钾等矿物,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淤塞河道,导致洪灾。
(二)基本地形的判读【达标检测】【地貌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在下列高原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2.下列岛屿的形成,主要与流水作用有关的是()A.崇明岛B.海南岛C.夏威夷群岛D.菲律宾群岛3.下列景点的形成与喀斯特地貌有关的是()A.苏州园林B.桂林山水C.承德避暑山庄D.周庄水乡4.下列有关地貌与经济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A.喀斯特地貌区适合建设水库大坝B.海积地貌形成的海岸有利于大型船只泊靠C.坡度超过25度的山地不适合发展种植业D.黄土地貌区的黄土富含钙磷不适合农作生长6.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成“世界屋脊”的地质作用是()A.外力作用B.流水作用C.沉积作用D.内力作用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完成7—8题。
7.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①一a,②一b,③一c B.①一b,②一a,③一cC.①一c,②一b,③一a D.①一c,②一a,③一b8.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主要是()A.侵蚀,搬运,沉积B.侵蚀,沉积,搬运C.沉积,搬运,侵蚀D.搬运,沉积,侵蚀9.我国四大高原中,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的()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10.黄土地貌中孤立的黄土丘被称为()A.塬B.梁C.沟D.峁11.下列各组地表形态中,由侵蚀作用形成的()A.三角洲、戈壁B.沙滩、曲流C.河流峡谷、风蚀洼地D.新月形沙丘、海岸山崖12.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二、综合题1.地貌是在_______和____________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在河流的上游,多深切的_________地貌,这种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受到流水的______作用。
【思考1】在河流的中游流水减缓,河谷宽阔,往往形成曲流,在曲流河段,凸岸更适合城市的建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河流的下游,主要以流水的_________作用为主,往往形成_____________地貌。
4.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____________岩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_________省区。
5.地表的喀斯特地貌主要有石芽、________、________;地下喀斯特地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受到了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
试写出相关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2】是否石灰岩分布区一定能广泛发育喀斯特地貌?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由岩石构成的海岸受到海水的_______作用,易形成____________地貌。
由泥、沙等物质构成的海岸地带,受到海水的_________作用,易形成____________地貌。
【思考3】试分析海积地貌和海蚀地貌在修建港口时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干旱地区常形成风成地貌。
风蚀蘑菇、风蚀柱的形成主要受到风力的_______作用,而沙丘、黄土高原主要是受到风力的___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
9.黄土地貌主要是在流水的__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地貌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4】试从物质的组成来分析喀斯特地貌以及黄土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高线地形图】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脊的理由是等高线弯曲,部分指向处;判断山谷的理由是等高线弯曲,部分指向处。
2.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________,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________。
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则为___________,如有河流从此经过则可能形成__________。
3.等高线闭合,从中心向四周等高线逐渐降低则为_________,等高线闭合,从中心向四周等高线逐渐升高则为_______。
等高线凸向高处则为__________,等高线凸向低处则为_______。
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为___________。
4.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离距是否一致?等高线是否会相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地形:海拔小于200米的地区为____________;海拔小于500米,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的地区为___________;海拔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大于2 00米的地区为____________;海拔大于500米,顶部平缓,边缘陡的地区为____________。
6.地表的起伏状况影响农业的发展,坡度在3—7度要采取_______种植,超过7度的丘陵发展种植业需要修筑____________,而坡度大于25度比较适宜发展__________,这样可以防止_____________,保护环境。
7.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适宜开展攀岩运动的是()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8.衡量地表形态高度标准的正确选项是()A.丘陵的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B.高原的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C.山地的相对高度大于500米D.平原的等高线分布较密集9.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等高距为______。
(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3)A的相对高度范围约______米。
(4)图中小河的流向是__________。
(5)若要攀登上甲地,是沿C到甲省力,还是沿D到甲省力?为什么?地貌【学习内容】等高线地形图【学习目标】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2.会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3.学会判读陡坡和缓坡;能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学习重难点】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等高线地形图:(一)地面高度:1.海拔高度(绝对高度):指地面某点高出_________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指地面某点高出_________的垂直距离。
(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与等深线:(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陆地上_________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2)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_________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特点:①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②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相同。
③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2)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形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在同一副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等高距是指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度差)。
●在同一副图内,除陡崖外,等高线不重合,不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