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公路然乌_东久段地质灾害定量评价_地质灾害熵_概念的提出和应用

合集下载

川藏公路南线然乌至培龙段冰湖泥石流坝溃决预警技术研究报告简本

川藏公路南线然乌至培龙段冰湖泥石流坝溃决预警技术研究报告简本

川藏公路南线然乌至培龙段冰湖泥石流坝溃决预警技术
The alarming techniques for break of dam by debris flow due to glacier lake in the Ranwu-Peilong section of the Sichuan-Tibet highway
主 题 词 关 键 词
报告摘要(500 字以内) : 首次揭示川藏公路南线然乌至培龙段冰川、冰湖、冰湖溃决、冰湖溃决泥石 流形成、泥石流坝形成、泥石流坝溃决区域的环境背景、活动特点、分布规律、 激发因素、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首次查明然乌至培龙段公路两侧分布有大小不 同冰川 461 条、冰湖 131 个,有潜在溃决危险的冰湖 7 个;查明了具有冰川分布 的泥石流沟 67 条,按成因分类,将该区域泥石流分为五种类型,按泥石流规模 进行了活动强度分区,并分析了泥石流的发展趋势;首次建立了川藏公路南线然 乌至培龙段冰川和冰湖及冰湖溃决泥石流危险性分区资料数据编目库查询系统; 基于比例尺 1:100000 的数字化地形图和 GIS 技术,首次编制了川藏公路南线然 乌至培龙段冰川、冰湖和冰湖溃决泥石流及泥石流坝溃决的危险性分区图,实现 了对该路段冰湖状况完整准确的把握;利用野外考察资料结合室内模拟试验,以 及冰湖溃决泥石流运动、溃决模型建立,建立了泥石流形成的临界判别式、泥石 流最大表面流速、冰湖溃决泥石流峰值流量、泥石流最大体积比、泥石流最大输 沙率、泥石流输沙总量、泥石流龙头计算、泥石流堵河判定系数、泥石流堵塞坝 溃决洪水洪峰流量等系列计算公式; 在米堆沟口建立一套从冰湖溃决至泥石流坝 溃决的自动监测预警系统; 首次提出或引用比较合适的公式, 计算了从冰湖溃决、 冰湖溃决泥石流形成、泥石流坝形成、泥石流坝溃决、溃决洪水演进的 5 个系列 过程;并结合典型点莫如弄巴错下湖进行了溃决演算;在国内首次运用和建立一 组防治冰湖泥石流坝溃决综合防治技术系统, 并对莫如弄巴错下湖溃决至泥石流 坝溃决提出了一套前期、应急和后期综合防治技术方案及关键技术;探明了冰湖 溃决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泥石流堵塞坝的形成机制;分析了受全球气候变化影 响,冰湖溃决泥石流的发展趋势。 英文摘要(300 个实词以内) :

帕隆藏布流域冰碛物斜坡结构及稳定性评价方法

帕隆藏布流域冰碛物斜坡结构及稳定性评价方法

帕隆藏布流域冰碛物斜坡结构及稳定性评价方法杨栋;王军朝;杨东旭【摘要】帕隆藏布流域是我国海洋性冰川最重要的发育区,大量的冰碛物形成了数量众多的松散堆积体,孕育着密集的地质灾害.通过大量案例调查及现场测试工作,总结出冰碛物堆积体斜坡3种不同的斜坡结构及其可能发生的破坏方式,包括浅表冰碛层降雨蠕滑型、较厚冲洪积物覆于冰碛层之上的水岩作用控制型以及冰碛层夹湖相沉积差异风化型.针对研究区最常见的浅层破坏模式,以测窗法面含石率及泥沙含量来描述宽级配特征,以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表示固结程度,以坡长与高度对数比表示地形要素,考虑植被覆盖及松散层厚度影响,采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建立并验证了稳定性计算公式.通过对公式的实用化进行探索,得到不同冰碛物斜坡高度所对应的坡度值,当冰碛物斜坡高度小于10m时,坡度可达70 °以上.【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9(050)001【总页数】6页(P108-112,129)【关键词】冰碛物;斜坡结构;稳定性模型;帕隆藏布流域【作者】杨栋;王军朝;杨东旭【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四川成都6117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发育的多次冰川活动使帕隆藏布流域保留大量古冰碛遗迹。

古冰碛往往以侧碛垄或终碛堤存在,其物质成分为黏粒、粉粒、砂、砾石及漂石组成的非成层的冰川沉积物。

冰碛物粒级级配宽,粒度极不均匀,其固结程度可从松散到钙质胶结,渗透系数差异也较大,因此工程性质差异较大。

而研究区地质构造强烈,地形高差巨大,具有高寒气候特征和河谷区高强度降水,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在城镇和道路、水利工程建设场地附近,可能形成灾害,危害严重[1-4],其中很多灾害与冰碛物堆积体有关。

袁广祥等分析了川藏公路帕隆藏布段沿线第四纪堆积体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5],并将6处冰碛物边坡的特征值与一般碎石土边坡特征值相比较[6]。

川藏公路沙贡特大古滑坡群特征与形成机制分析

川藏公路沙贡特大古滑坡群特征与形成机制分析

川藏公路沙贡特大古滑坡群特征与形成机制分析徐卫平;屈新;刘昆赟;吴永军;权凯【摘要】Large landslides and landslide group are characterized as large size, complicated formation mechanism, many indu-cing factors, serious damaging, difficult in harnessing and so on. Shagong Ancient Landslide by Sichuan-Tibet Highway is a typical loose accumulational landslid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eographic location, topography characteristics, features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andslides in detail based on field survey data.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its motion characteristics, failure modes,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ancient landslides are retrogressive o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upling of fragile geological structure composed of moraine loose overburden and sandstone, the tectonic activity and water-rock interaction are the main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which is important for landslide treatment.%大型滑坡及滑坡群具有体积规模大,形成机制复杂、诱发因素多、危害影响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点。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6卷(2019年)总目次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6卷(2019年)总目次
第 4 期 (总 第 215 期 ) 西藏仁布县康雄金矿侵入岩锆石 UPb年代学及成矿背景 李应栩,向安平,李光明,等(385) 辽 东 裂 谷 大 映 沟 金 矿 区 二 长 斑 岩 年 代 学 、地 球 化 学 、Hf同 位 素 特 征 及 地 质 意 义
张 朋,赵 岩,寇林林,等(408) 西藏多龙矿集区早白垩世美日切错组火山岩成因 石洪召,李玉昌,黄瀚霄,等(421) 西藏错那洞穹隆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夏祥标,向安平,李光明,等(435) 钨矿床的碲化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方贵聪,毛景文,冯佐海,等(449) 贵州习水洞子沟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辜 鹰,陈翠华,宋志娇,等(460) 扎西康多金属矿含碳质岩石中赋矿断裂带的电性变化及找矿意义
第 2 期 (总 第 213 期 ) 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潜山油气来源及成藏充注过程 王 昕,罗小平,吴俊刚,等(129) 川东南深层震旦系灯影组油气勘探前景 常雨琪,孙 玮,李泽奇,等(142) 高泥质低阻碎屑岩储层含油饱和度评价方法 陈 静,郭 涛,朱龙权(153) 以石门剖面为例分析桂北地区下石炭统页岩气勘探潜力 张子亚,吴超伟,石砥石,等(162) 吐哈盆地红连地区三间房组储层特征与成岩相 李富祥,徐胜林,徐雄飞,等(171) 下扬子地区宁国凹陷大隆组孤峰组泥页岩储层特征 徐菲菲,张训华,黄正清,等(180) 川西拗陷须家河组第四段致密砂岩孔隙演化定量研究 李晔寒,林良彪,余 瑜,等(191) 水平钻井环空岩屑床表面颗粒临界启动流速的影响因素 孙晓峰,汤 捷,袁玉金,等(204) 双重介质页岩气藏水平井压力动态特征 黄天坤,王德龙,王丽影,等(212) 超深碳酸盐岩储层通道加砂酸压导流能力实验 周 臖,周林波,蒋廷学,等(221) 桂中鹿寨地区鹿寨组下段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质富集因素 罗宏谓,侯明才,刘 宇,等(227) 基于地震相研究的三水盆地布心组沉积相再解释 祝圣贤,侯明才,黄志发(240) 桩周土含水率对三维碎石桩基承载力影响的实验 刘 源,徐同桐,赵宪锋(249)

国道318线然乌至东久段水毁修复工程技术建议书 精品

国道318线然乌至东久段水毁修复工程技术建议书 精品

目录1、工程概述 (1)2、监理工作范围 (4)3、现场监理机构设置与人员安排 (8)4、监理仪器、设备和设施的配备 (9)5、监理工作程序 (11)第一章质量控制与流程 (11)第二章进度控制与流程 (17)第三章安全、保通保证措施 (25)第四章施工环境保护控制方案与措施 (31)第五章工程费用监理方法与流程 (38)第六章合同管理方法与流程 (46)6、监理大纲和措施 (60)7、本工程监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分析 (76)8、对本工程的建议 (81)1. 工程概述一、项目说明国道318线然乌至东久段水毁修复工程地处西藏东部,起点位于昌都地区八宿县然乌沟附近,沿帕隆藏布江及波密藏布右岸顺流而下,在排龙沟处沿拉月曲左岸逆流而上,由东向西经过中坝村、玉普乡、松宗、扎木、排龙等止于林芝地区波密县的东久林场。

项目起讫桩号K3874+828~K3974+577,共11处工点,公路线路长度3.815公里。

按照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三级公路现行技术标准设计建设,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5米,路面宽度6.5米进行设计,利用旧路的个别地形困难路段可做适当调整,新建桥涵设计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Ⅱ级。

二、项目环境1、地理位置2、地形地貌工作区地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前缘,藏东南的高山峡谷地段,为雅鲁藏布江一级支流帕隆藏布江峡谷地段,峡谷两侧为高山山地,支沟、支流极为发育,属典型的强切割高山深谷地貌。

该地区地貌单元主要为山麓斜坡堆积及河流侵蚀堆积,地势东高西低,植被、农作、气候立体分带明显。

路线区海拔2000~3000m,与两岸山地相对高差可达3000余米。

3、不良地质路段情况本项目路段病害多发生在每年的6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病害以发生频繁、具有一定规模为特征。

本项目地质病害主要有滑坡、水毁、泥石流、崩坍与坍塌(飞石)等。

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036-2001),及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2004年所作的专题报告《地震安全性评价及断层活动性鉴定报告》,项目近场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值在7.8至8.3之间。

地质灾害文献综述

地质灾害文献综述

地质灾害文献综述一、引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

汶川大地震不仅震级高、释放能量大、破坏力强、波及面广,而且由于强震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地质环境原本就比较脆弱的中、高山地区,因而触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类型之复杂、破坏之巨大,举世罕见。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自然灾害总损失的20%以上,直接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976 年,前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主席Arnould 教授在发表的题为“地质灾害—保险和立法及技术对策”一文中提出了“地质灾害(geological hazard)”一词,他把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灾害看成是一种地质灾害。

1987 年12 月11日第42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169 号决议把20 世纪的最后十年确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IDNDR)行动计划之后,地质灾害一词频繁出现于专业文献及新闻媒体。

地质灾害一词共有三种表达方式:geological disaster,geological hazard,geo-hazard。

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种,地质灾害是指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地质事件,上世纪中叶以来,我国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发生频率以及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等都呈明显上升趋势。

二、国外地质灾害研究概况20世纪60年代以前,地质灾害研究方法及理论不很成熟,地质灾害工作主要局限于灾害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及趋势预测研究,重点调查分析灾害的形成与活动过程,具有浓厚的工程地质色彩。

基本以地质灾害调查及风险评价居多,重点通过地质历史背景,地质灾害详细情况分析研究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形成机理;由地质灾害历史及地质灾害遗迹恢复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演化规律及其影像范围。

关于川藏线工程地质问题分析综述

关于川藏线工程地质问题分析综述

关于川藏线工程地质问题分析综述摘要:川藏铁路,对国家长治久安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由于川藏铁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多年冻土、高寒缺氧、雪崩、散地、滑坡、高震区、地热、岩爆等严重地质灾害,从勘探之日起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文以川藏铁路常见的不良地质问题:冻土、高地应力、构造断裂以及地热做出简要的阐述,愿为川藏沿线的工程地质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川藏铁路,冻土,高地应力,岩爆,构造断裂1 引言地质环境条件对城市生活和工程建设(如建筑物、关键基础设施以及地面和地下交通系统)都至关重要,并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从而导致地表状态的变化。

川藏铁路沿线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地貌形态主要为盆地丘陵和高原深切峡谷,地形跌宕起伏,岭谷高差可达5000m[1]。

由于川藏铁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多年冻土、高寒缺氧、雪崩、散地、滑坡、高震区、地热、岩爆等严重地质灾害,从勘探之日起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川藏铁路沿线不良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郭长宝[2]等认为川藏铁路沿线地质灾害极为发育,严重制约着铁路规划建设。

宋章[3]等分析发现崩滑体、危岩落石、碎屑坡、泥石流、雪崩、冰害、水毁等山地灾害较为发育。

许佑顶[4]研究发现,川藏铁路主要面临缝合带内外动力作用效应以及冰湖溃决、冰川泥石流等特殊环境地质问题。

2 几种常见地质问题2.1冻土川藏铁路东段将途经四川省新都桥镇和理塘县。

这些地区位于川西高原,属高寒山谷地貌。

山坡脚部堆积物多为洪积、洪积角砾石土。

年气温变化很大。

新都桥镇和理塘县是川藏线东段季节性粗粒冻土的主要分布区。

为保障这些地区的设计、施工和施工运行,需要探索季节性粗粒冻土边坡的变形特征和机制。

冻土边坡按土壤颗粒的大小和组成可分为细粒土坡和粗粒土坡。

目前很多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主要集中在细粒冻土边坡。

冻胀破坏了表层土壤结构,有利于融雪的渗透,反复的冻融循环破坏了表层土的结构,转移了一些起接头作用的细小颗粒,使土的抗剪强度显着降低。

藏区公路地质灾害及其稳定性遥感解译

藏区公路地质灾害及其稳定性遥感解译
工作 区滑坡 、 崩塌 、 石 流等 地 质 灾 害极 为 发 泥
育 , 了对地质灾 害体的特 征反映更 为清晰 , 取彩 为 选
红外航 空像片 。 彩红外航 空像片 同时提供 了红 外信息 和可见光
作者简介 : 林峰 (92 )男 ,9 5年 毕 业 于 西 安 矿 业 学 院 水 文 地 质 17 一 , 19 与 工程 地 质 专业 . 在 中煤 航 测 遥感 局 遥 感 应用 研 究 院 从 现
例如 , 2滑坡 ( H7 影像 1 , ) 该滑 坡位 于五 十五道
班 附近 , 片上滑坡平 面呈弧形 , 航 是一个 多期次活 动 的滑坡 . 各期 滑坡 的后 壁圈 椅状 形态 在影像 上 十分 清晰 , 三个 明 显 的滑 体 相互 包 容 , 滑坡 为 活 动 滑 该
首 要任 务 是应 用 航 天遥 感 信息 源 和 航 空遥 感 信 息
第2 0
坡 , 成上挡墙 变形破 裂 , 造 公路路 基下沉 。
滑坡 ,航片上 滑坡平 面呈弧形 ,滑坡 的后 壁十分 清 晰, 呈圈椅状 . 滑坡体 呈马蹄形 。 滑坡距 离公路远 , 该
对 公 路 无 影 响 32崩 塌 的解 译 标 志 .
石 风化严 重 , 散 固体物 质 丰富 , 松 伴有 滑坡 、 塌产 崩 生 , 灰 白色 或浅亮 色调 ; 呈 流通 区沟 床短直 . 坡较 纵 形 成 区段 缓 , 较 沉积 区段 陡 , 谷一 般较 窄 , 但 沟 两侧
交通 地势 高亢 . 气候 寒冷 , 沿线 出露地 层 比较齐 全 , 除寒 武 纪 外 . 余各 时代地 层 均有 出露 。区 内断裂 构造 十 分 其
发育 , 主干 构造线 的 断裂构 成 了各级 构造 单元 的界 线 , 以压扭性为 主 , 多 一般具有 逆冲和逆 掩性质 。沿 线滑坡 、 崩塌 、 石流 ( ) 为发育 。 泥 群 极 针对 这些 问题 ,

川藏公路地质灾害诱发交通风险预评估模型初建

川藏公路地质灾害诱发交通风险预评估模型初建
《 西藏科技》 2 0 1 7 年4 期( 总第 2 8 9 期)
高 原 气 象
川藏 公 路地 质 灾 害诱 发 交 通 风 险预 评 估模 型 初 建
格 央 德 庆 卓嘎 次仁 德 吉
( 1 . 西藏 自治 区 气 象 台 ; 2 . 西藏 自治 区 气 象服 务 中心 , 西 藏 拉 萨
1 . 2 . 3 有效 降水 与地质 灾害 发生 概率 的相关 性分 析 。 通 过有效 雨量计 算 并 进行 正 态 化 后 , 得 到 了研 究 区域
内3 个 区划单 元 的降 水 因 子 。以 降水 因子 值 P 为自
变量, 以滑坡 泥 石 流 灾 害发 生 的频 次 为 f ( P x ) 为 因变
表 2
川藏公 路沿线 地 质灾害 危 险度等 级评价 表 。
川 藏 公 路 各 段 地 质 灾 害 危 险度 等 级 评 价 表
1 . 2 利 用静 止卫 星 资 料 。 结 合 西藏 现 有 自动 站数 据 。 对 不 同区划 单元 内降 水和 泥石流 的 关系模 型参 数进 行
率 定
统 计数 字 显示 . 泥 石 流是 川 I 藏 公 路 沿 线 的 主 要 地
质灾 害 , 常 常造成 交通 堵 塞 、 事 故频 发 、 运输 中断 , 给西
藏 自治 区 正 常 的 经 济 礼 会 秩 序 带 来 严 重 干 扰 。 因 此 ,
提供 准 确及 时 的川 I 藏 公路 地 质灾害 潜势 预报 和公 路交 通安 全 风险 预评估 指 导 产 品 , 将利于保障川 I 藏公 路 安 全畅 通 , 减 少损 失 , 提 高 道 路 管 理 水 平 和 应 急 处 置
8 5 0 0 0 0 )

川藏公路南线然乌—鲁朗段工程地质分区

川藏公路南线然乌—鲁朗段工程地质分区

14卷5期2005年10月自 然 灾 害 学 报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 Vol.14,No.5Oct.,2005收稿日期:2004-05-17; 修订日期:2004-08-16基金项目:“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412701)作者简介:丁继新(1972-),男,山东德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地测量、地壳形变及地质灾害研究.文章编号:1004-4574(2005)05-0154-08川藏公路南线然乌—鲁朗段工程地质分区丁继新1,2,周圣华1,杨志法2,尚彦军2,张路青2,尹俊涛3(1.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100012;2.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3.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要:川藏公路南线然乌—鲁朗段工程地质条件极差,致使该地区各种地质灾害十分严重。

采用岩石工程系统(RES )方法对川藏公路南线然乌—鲁朗段进行了半定量的工程地质分区。

首先,通过现场调查,根据地质灾害特点、工程地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对川藏公路南线然乌—鲁朗段进行了初步工程地质分区。

然后在多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矩阵基础上,定义了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因子(EGAF ),根据EGAF ,对每个亚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半定量的评价,验证了初步工程地质分区的正确性。

最后,将研究区分成了3个区和9个亚区,并绘制了相应的工程地质分区图。

关键词:川藏公路;岩石工程系统;工程地质分区;相互作用矩阵中图分类号:P694文献标识码:AEngineering geological zonation for south sectionof Sichuan-Tibet highwayDING Ji-xin 1,2,ZHOU Sheng-hua 1,YANG Zhi-fa 2,SHANG Yan-jun 2,ZHANG Lu-qing 2,YIN Jun-tao 3(1.China Non-ferrous Metals Resource Geological Survey ,Beijing 100012,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Engineering Geomechanics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China ;3.School of Geoscience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China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along Ranwu-Lulang section of Sichuan-Tibet highway are extreme-ly poor and complicated ,which result in quite severe geological hazards.The rock engineering systems (RES )ap-proach is adopted to make a semi-quantitativ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zonation for Ranwu-Lulang section of Sichuan-Tibet highway in this paper.By field investigations ,preliminary engineering geological zonation for Ranwu-Lulang secdtion of Sichuan-Tibet highway is semi-qualitatively established in term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haz-ards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experiences.Then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assessment factor (EGAF )is defined on the foundation of an multifactor interaction matrix ,with which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every zone or subzone are semi-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and the rationality of preliminary engineering geological zonation is validated.Finally ,the studied area is divided into 3zones and 9subzones ,and a sketch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zonation is drawn.Key words :Sichuan-Tibet highway ;rock engineering system ;engineering geological zonation ;interaction matrix川藏公路是国道318线的一部分,全长2155km ,是人员和物资进出西藏的重大交通命脉。

藏东南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藏东南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藏东南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藏东南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地质灾害是由地壳运动、地形地貌、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自然灾害。

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藏东南地区以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复杂的地貌景观而著称。

该区域地质灾害频发,对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对藏东南地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科学评价,有助于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藏东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东部边缘,是一个地壳活动频繁的地区。

其地质构造复杂,受到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形成了层层叠加的褶皱,地面上时常出现地震和地面隆起。

同时,该地区地形地貌变化多样,有峡谷、河流、高山和丘陵等地形类型。

这些地形特征使得藏东南地区普遍存在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气候变化也是影响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该地区属于高海拔山地气候,气温变化大,年降水量丰富。

在雨季来临时,藏东南地区持续的强降雨容易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尤其是在雨季后期,由于土壤饱和度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更加突出。

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也是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个地区,人们常常进行道路建设、矿山开采和大规模农田开垦等活动。

这些人类活动会影响土壤的稳定性和地下水系统的平衡,进而导致地质灾害的产生。

甚至一些不合理的工程建设与规划,如违法建设和过度开发,会进一步加剧地质灾害的风险。

为了评价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的易发性,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构造、地貌特征、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

在地质构造方面,应分析地震活动、断层情况和地壳运动的特点,并估计其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

在地貌特征方面,应重点关注地形陡峭、河流侵蚀和山体稳定情况等因素。

气候条件方面,应考虑降雨量、降雨强度和季节变化等因素,并分析其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人类活动方面,应评估道路建设、矿山开采和农田开垦等活动对地质灾害易发性的贡献。

综合以上各方面因素的评估结果,可以得出藏东南地区各地区地质灾害的易发性等级。

藏东昌都地区国道干线公路沿线典型地质灾害类型分析

藏东昌都地区国道干线公路沿线典型地质灾害类型分析

藏东昌都地区国道干线公路沿线典型地质灾害类型分析第一章:绪论藏东昌都地区是藏南的一个地区,地势高峻,地质多样,气候恶劣,地理条件十分复杂。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国道干线公路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问题成为了非常严重的问题,给公路建设和安全行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危险。

本文将以藏东昌都地区国道干线公路沿线的典型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和分析,以便更好地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章:藏东昌都地区国道干线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类型藏东昌都地区国道干线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类型非常多样。

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包括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风化岩爆炸、地面塌陷等。

其中,山体滑坡和崩塌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这两种地质灾害类型的发生率比较高,其危害性非常大,给公路建设和行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风险。

此外,泥石流也是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泥石流可以发生在陡峭的山坡上或平坦的河岸上。

如果不及时进行防范措施,泥石流很容易对公路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第三章:地质灾害的成因藏东昌都地区国道干线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类型复杂而多样,其成因也各不相同。

其中,地质构造变形、地质条件恶劣、气候异常等因素是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地质构造变形是一种自然现象,长期以来,由于地质构造变形不断加剧,经常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此外,地质条件恶劣也是另一个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在藏东昌都地区,有很多山体复杂,地势崎岖,加之植被稀疏,土层薄弱,更容易引发地质灾害。

此外,气候异常也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之一。

藏东昌都地区气候特殊,年降雨量较大,加之干旱少雨,雨水往往在短时间内突然间降下,造成落石、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第四章: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随着技术和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地质灾害的防治能力不断提高,防治措施也越来越先进。

在公路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有效地防治措施。

目前,常见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包括大力植树造林、加强巡逻管理、建设护坡墙、设置警示标志等。

在进行多项防灾工作时,特别是在设立班组、夜间维护和长时间巡逻等时,应尤其注意各种可能出现的险情和危险环境。

川组词并造句

川组词并造句

川组词并造句【篇一:川组词并造句】川马川红盘川冰川川资二川川禽霞川钓川瑶川玄川川室经川两川川防川贝徂川川军川岑裸川禊川辋川山川吸川平川名川泗川川土支川川衡行川河川米粮川颍川八龙虎落平川百川朝海渭川千亩川泽纳污众川赴海山川震眩岩居川观山辉川媚百川归海海纳百川高山大川百二山川百川灌河名山大川大山广川血流成川口壅若川山川相缪水积成川百川赴海文川武乡箪醪投川山止川行名山胜川跋涉山川川渟岳峙川壅必溃川流不息临川羡鱼一马平川跋履山川山川表里山川米聚山崩川竭跋山涉川平川旷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怎么用川字造句:冰川的上表面已裂成冰隙。

这些侧脊是由冰川形成的。

坂川太太戛然中断悲声。

板川家的人却没有这么知礼。

山川景色将更加残破。

山谷冰川只限于多山地带的山谷。

由冰川和熔岩形成的侧脊叫冰碛。

一听他的腔调,就知道是四川人。

从黎明到黄昏街上车辆川流不息。

10.宽阔的林荫道上,汽车川流不息。

常用词组:[tendrilleaf fritillary bulb] 中药川贝母的简称[sichuan flavor] 以麻辣为主的四川特色菜肴,为中国名菜派之一川菜名厨[sichuan opera] 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全省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rhubarb] 即大黄,是猛烈的泻药。

旧称将军,四川省出产的最好,所以叫川军川:河流。

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travelling expenses] 盘缠,旅费【篇二:川组词并造句】川组词精选下为该词语的应用范例和释义说明(下面也包含“川”的所有组词,收录量在行业领先。

)。

1、川芎造句:结论川芎嗪是已知具有扩张血管、促进微循环的药物,其对肌梭的兴奋作用,使其有可能成为缓解失重性肌萎缩的候选药物。

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白色,果实椭圆形。

根茎可入药,有调经、活血、止痛等作用。

2、冰川湖造句: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也帮助尼泊尔水利和气象部以及不丹能源部建立了包含两个部分的系统,它们分别为冰川湖突发洪水传感器和对这种洪水的预警系统。

川藏公路东久河下游段路基水毁防护工程对策

川藏公路东久河下游段路基水毁防护工程对策

川藏公路东久河下游段路基水毁防护工程对策
程尊兰;张正波;耿学勇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年(卷),期】2005(037)003
【摘要】针对川藏公路东久河下游段特殊水文水力条件和自然环境特征,选择(K4113+280~K4113+365)典型水毁段为例,对该段路基水毁的形成因素、特征、活动规律及公路路基水毁防护经验教训分析,根据野外路基防护工程冲刷模拟试验,建立适合该段路基护墙冲刷深度计算公式,在保证足够基础埋深的基础上,提出了浆砌石挡土墙+钢丝网混凝土护坦的长期(永久性)防护工程方案,为西藏高山峡谷区沿河路基水毁防护工程建设提供了示范.
【总页数】5页(P5-9)
【作者】程尊兰;张正波;耿学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西藏自治区交通科学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00;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96;X4
【相关文献】
1.川藏公路尼洋河下游宽浅游荡型河段水毁路基防护试点工程 [J], 程尊兰;游勇;吴积善
2.川藏公路鲁朗河下游段水毁防护工程对策 [J], 梁光模;张正波;强巴
3.藏东南高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水毁防护工程对策--以川藏公路中坝段为例 [J], 程尊兰;梁光模;张正波
4.川藏公路鲁朗河下游段水毁防护工程对策 [J], 梁光模;张正波;强巴
5.藏东南高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水毁防护工程对策——以川藏公路中坝段为例 [J], 程尊兰;梁光模;张正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藏公路南线滑坡泥石流坝溃决影响因素分析

川藏公路南线滑坡泥石流坝溃决影响因素分析

川藏公路南线滑坡泥石流坝溃决影响因素分析郭国和;吴国雄;程尊兰【摘要】川藏公路南线(西藏境内)独特而又脆弱的自然环境导致多次大型滑坡泥石流堵塞主河事件,堰塞湖蓄水溃决造成惨重的危害.在对然乌至培龙段近几十年曾经发生过的堵塞坝事件进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坝体溃决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认为泥石流坝溃决是主河水流与沟道特征、坝体几何形态以及坝体物质结构、坝体与主河夹角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关键因素为坝体高度和下游坡面坡度,影响着溃坝时机和洪水规模.【期刊名称】《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29)002【总页数】5页(P240-243,268)【关键词】川藏公路南线;滑坡泥石流坝;溃决;影响因素【作者】郭国和;吴国雄;程尊兰【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201804;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重庆,400074;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6.1滑坡泥石流坝是滑坡泥石流从主河岸坡或支沟冲进并停淤在主河中形成的,其溃决是一个很复杂的自然现象。

国内有关泥石流堵塞坝及其危害的介绍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首先在研究川藏公路沿线古乡沟泥石流时提出了这一问题。

柴贺军、晏鄂川等[1-2]对滑坡坝稳定性、溃坝洪水及环境效应进行了大量研究。

徐道明、陈储军[3-4]对冰川终碛湖溃决条件和溃决洪水及灾害进行了研究。

匡尚富[5]利用动量原理分析了泥石流堵江的条件。

吴积善、程尊兰、朱平一等[6-7]对西藏东南部泥石流堵塞坝进行了系统野外调查和机理研究。

以前学者对各种天然坝体有一定研究,对滑坡坝的研究也比较多,但对溃坝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还较少涉及,特别是对泥石流坝溃决研究更少。

笔者以典型灾害点为依据,对影响滑坡泥石流坝溃决主要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溃坝过程和洪水预测提供参考。

川藏公路德达_波戈溪沿线沟谷信息熵的探讨

川藏公路德达_波戈溪沿线沟谷信息熵的探讨

川藏公路德达_波戈溪沿线沟谷信息熵的探讨川藏公路地质灾害危质性质价质洪质 , 唐质梅( 重质交通大岩学土工程研究所重质市)400074摘要 : 质质川藏公路沿质的地理质境质取了公路沿质灾害体、暴雨、年均降雨量、路基位置、岩性条件、地貌质型、地震烈度、年均度温、植被覆盖率、地质构造等 10 个地质害灾危质性质价指质 ,采用质家系质法质质 ,通质质次分析方法定指确质质重 ,据此提出了川藏公路地质灾害危质性质价模型。

在GIS 技质支持下 ,建立了川藏公路地质灾,害危质性质价数据质。

把川藏公路地质害灾危质性质价模型与地质害危灾质性质价数据质相质合将公路沿质的地质灾害危质性分质危质区、高易质区、中易质区和低易质区 , 分质占路质质质的 81 57 % 、481 77 % 、391 05 % 、31 61 % 。

研究成果质质施川藏公路地质害灾质质质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 ; ; ; GIS ; 关关关道路工程地质灾害危质性质价质次分析法川藏公路[ 10 ] [ 11 - 13 ]主,要指国道 318川藏公路质起成都西至拉质地质灾害质价中 , 质次分析法和 GIS 技质质 ,全质 2 149 k m ,跨越成都平原、横断山和区西目前质用最质广泛 ,本文质将两方法质合 ,质行川藏公路藏高原三大地貌质元区。

横断区山和西藏高原是地质害危灾质性质价研究 ,其成果质质施川藏我国公路地质害灾质质质提估供科依据学。

新构造质最强运烈的区域横断区山是我国最,其中关价1指关分析与量化质重的地质灾害质育域区。

川藏公路沿质地质灾害质质() 1指质质取及质重系数。

基于质川藏公路质多、分布广、活质质繁 ,以泥石流、危岩崩塌、滑坡质主 ,每年因此断道 20 d 以上 ,质重影响着社地质研 , 质合质料收集、整( ) ( ) 质质、理、分析 ,出公路沿质灾害体 x暴雨 x会1 2( ) ( ) 、、、年均降雨量路基位置岩性条件 xx质质可持质质展 ,是防建质国、民族交流的重大安全质3 4( ) 、地貌x患 ,质质行公路沿质地质灾害危质性质价、提升公路减5( ) ( ) ( ) 、、、质型 x地震烈度年均温度植被xx灾决策水平具有重要的质质意质。

川藏公路海竹段地质灾害的遥感分析

川藏公路海竹段地质灾害的遥感分析

川藏公路海竹段地质灾害的遥感分析牛宝茹 马贺平 吕录仕 鲍贵宝(中煤航测遥感局遥感应用研究院,西安,710054)摘要:本文重点是利用遥感地学分析原理研究了川藏公路海竹段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地质灾害。

同时,在遥感分析的基础上,对本区的工程地质进行了分区,为川藏公路改线及病害整治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遥感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川藏公路海竹段东起四川省理塘县的海子山,西至巴塘县的竹巴笼,全长167km,除海子山分水岭以东地段属雅砻江水系外,其余均属金沙江水系,公路海拔最低2600m,最高4300m以上,地处青藏高原的东缘。

山高谷深,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工程地质环境恶劣,公路沿线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工程地质灾害十分发育,导致公路常常中断,影响了进藏军事、生活物资的运输,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对川藏公路海竹段进行整治已势在必行。

1 筑路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川藏公路海竹段地处川、滇、藏交界处,属于我国的南北地震带,受印度板块活动的影响非常强烈,川藏交界处正好是喜马拉雅弧与缅甸弧的交汇部位,地应力最大也最为集中,能量多在此聚集和释放,地震活动频繁。

沿巴曲河展布的巴塘活动断裂带处于强烈活动状态,每年有感地震达数百次。

1989年4月16日的巴塘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断裂带上,巴塘县城几乎被夷为平地。

公路沿线地层除缺失前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及中生代的侏罗系外,其它时代的地层均有出露。

寒武系:以石英片岩、阳起片岩、结晶灰岩、大理岩为主,底部夹中基性火山岩、千枚岩;志留系:以结晶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夹石英片岩;泥盆系: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结晶灰岩为主;二叠系:以石英片岩、角闪片岩、绢云母片岩、阳起片岩为主;三叠系:砂岩、板岩、千枚岩、结晶灰岩;第四系:砂砾石、亚粘土、粘土。

2 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海竹段主要地质灾害为崩塌、滑坡、泥石流。

解译中以TM假彩色合成图像及全色航空相片为信息源,并利用多时相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大型灾害的发展、演化趋势。

藏东高山峡谷地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以西藏贡觉县为例

藏东高山峡谷地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以西藏贡觉县为例

藏东高山峡谷地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以西藏贡觉县为例朱进守;邓辉;苑泉;沈娟;周瑾;靳洁【摘要】The risk assessment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geohazard survey in Gonjo County of Tibet. Seven assessment factors, namely slope, historical geohazard density, engineering rock assemblage, linear structure density, vegetation coverage, drainage density and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are optimized and grading standards a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features. The GIS technology is used to collect and analyze spatial data for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Combined with the principle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eohazards in the study area is revealed.%在西藏贡觉县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区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根据研究区地质地理环境特征,优选出7个评价因子:坡度、历史地质灾害密度、工程岩组、线性构造密度、植被覆盖度、河网密度、年均降雨量,并建立分级标准. 利用GIS技术对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功能,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原理,对研究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定量评价,揭示区内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8(027)003【总页数】7页(P272-278)【关键词】地质灾害;层次分析法;GIS;危险性评价;西藏【作者】朱进守;邓辉;苑泉;沈娟;周瑾;靳洁【作者单位】青海省地质调查局,青海西宁810001;国土资源部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西藏地质调查院,西藏拉萨850000;青海省地质调查局,青海西宁810001;青海省地质调查局,青海西宁810001;青海省地质调查局,青海西宁8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940 引言地质灾害是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强调致灾的动力条件和灾害事件的后果[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包括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各种地质灾害危险程度的大小,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2-3].本文以西藏贡觉县作为研究区域,借助GIS技术,提取评价因子指标图,根据专家-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建立加权综合数学评价模型,基于ArcGIS软件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可为贡觉县地质灾害预防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1 研究区概况贡觉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上游西岸,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97°51′43″~98°59′05″,北纬30°11′44″~31°15′36″,面积6352.5 km2.区内山地连绵不绝,地形坡度一般在30~40°,部分大于60°.河谷内地势低平,地形开阔带少,主要为峡谷地带.地势总体受金沙江及其支流热曲、马曲、纳曲控制.最高点为阿旺乡阿益村东界勒波峰,海拔5443 m,最低点为金沙江边的则达村,海拔2570 m,相对高差2873 m.山脊发育高原冰川地貌,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贡觉县地处金沙江上游西岸,特殊的地域背景造就该县成为地质灾害多发县之一.区内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崩塌、不稳定斜坡灾害等,对该县经济发展威胁较大.2 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的确定2.1 评价指标体系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在研究区内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的一项复杂技术工作.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比较多,评价工作思路和方法已较成熟[4-5].地质灾害危险性是反映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综合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它分为历史灾害危险性和潜在灾害危险性.历史灾害危险性是指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主要体现在地质灾害的密度、规模和频次上;潜在灾害危险性是指具有灾害的形成条件,但尚未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可能的活动程度[6].本文参考研究区地质环境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优选出的评价因子有:U1坡度因子、U2历史地质灾害密度因子、U3工程岩组因子、U4线性构造密度因子、U5植被覆盖度因子、U6河网密度因子、U7年均降雨量因子.2.2 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本次评价根据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因子权重.该方法是由多位专家的经验给出评价矩阵,再结合数学模型确定各个因子的权重.层次分析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专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层次排序法(AHP法),原理简单,有较严格的数学依据,广泛应用于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决策[7].运用AHP解决问题的过程可分为4个步骤:1)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4)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5].2.2.1 层次分析结构模型的建立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是将目标问题所包含的因素按不同属性进行分层,同一层次因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因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又受上一层次因素的支配.根据本次危险性评价研究,采用如图1所示的层次结构模型.图1 层次结构模型Fig.1 Hierarchical structure model2.2.2 判断矩阵的建立及一致性检验在层次分析中,需要构建判断矩阵,uij表示ui对uj的相对重要性数值,uij的取值按表1进行[7]:根据层次分析法建立的标度,对指标层中评价因子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判断,构建如下的判断矩阵T:表1 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Table 1 Judgment matrix scales and representations表示因素u i与u j比较,具有同等的重要性3表示因素u i与u j比较,u i比u j稍微的重要5表示因素u i与u j比较,u i比u j明显的重要7表示因素u i与u j比较,u i比u j强烈的重要9表示因素u i与u j比较,u i比u j极端的重要2,4,6,8 2,4,6,8 分别表示相邻判断 1~3,3~5,5~7,7~9 的中值倒数表示因素u i与u j比较得判断u ij,则u i与u j比较得判断u ji=1/u ij标度值含义1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或对事物认识的片面性,通过所构造的判断矩阵求出的特征向量(权值)是否合理,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和随机性检验,检验公式为:式中,CR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I为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它由下式计算:其中λmax为最大特征根;m为判断矩阵阶数;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由大量试验给出,对于低阶判断矩阵,RI取值列于表2.表2 层次分析法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值Table 2 Average random consistency indexes of AHPM 1 2 3 R I 0.0 0 0.0 0 0.5 8 4 0.9 0 5 6 1.1 2 1.2 4 7 8 9 1 0 1 1 1.3 2 1.4 1 1.4 5 1.4 9 1.5 1当CR<0.1时,即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说明权数分配是合理的;否则,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直到取得满意的一致性为止.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对判断矩阵T进行一致性检验:CI=(λmax-m)/(m-1)=(7.0530-7)/6=0.00883,CR=CI/RI=0.00883/1.32=0.00669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得出CR<0.1,因此构建的判断矩阵T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因子权值分配合理.2.2.3 灾害危险性评价影响因素权重的获得一般情况下,当判断矩阵的阶数较高时,可以用方根法来求解[3].依据方根法的求解方法,求出特征向量 W=(2.0396,1.2009,1.2849,1.1362,0.5143,0.4807,0.9863),对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A=(0.2669,0.1571,0.1681,0.1487,0.0673,0.0629,0.1290),求算出各评价因子对地质灾害危险度的最终作用权重值.结果如表3所示.表3 评价因子权重Table 3 Weights of assessment factors评价因子权重坡度因子 0.2 6 6 9历史地质灾害密度因子 0.1 5 7 1工程岩组因子 0.1 6 8 1年均降雨量 0.1 2 9 0线性构造密度因子 0.1 4 8 7植被覆盖度因子 0.0 6 7 3河网密度因子 0.0 6 2 93 建立地质灾害危险等级划分标准为了利用数学模型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定量或定性的研究和数理统计,本文将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以下5个等级:低危险区、较低危险区、中等危险区、较高危险区,高危险区.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规范标准,同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8-11],将各个评价因子进行了量化分级,建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等级划分表(表4).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4.1 提取评价数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GIS技术能够快捷准确地提取空间数据,建立起评价因子空间数据.本次研究中,主要的数据源为地图数据和文本统计数据.基于ArcGIS平台提取空间数据,首先将栅格数据和文本资料转换为矢量数据.由于GIS是基于栅格单元计算,因此,在完成各评价因子图层提取后,需要将因子图层和地质灾害分布图进行栅格化,并进行栅格单元的划分,然后进行栅格图层的运算.具体提取流程如下:1)将研究区1∶5万地质图、2010年遥感影像图与1∶5万地形图配准,并利用ArcGIS软件将地质灾害调查文本数据投影到相同坐标系下,通过交互式数据后获得矢量数据(研究区岩性图、线性构造图、河流水系图、历史灾害点数据分布图、植被覆盖度分布图、地形图).2)利用ArcGIS中的地统计模块,生成线性构造等值线图、河网密度等值线图、历史地质灾害分布密度等值线图.3)按照评价准则对评价因子进行分级,将各个因子图层转换为50 m×50 m的栅格数据,生成因子评价图层(图 2~8).表4 地质灾害危险性单因子评价准则Table 4 Single factor assessment criteria of geohazard risks高危险区坡度/(°) 0~1 5 >5 0历史地质灾害密度/(个/k m 2) 0~2.4 >1 9.2工程岩组坚硬岩类软岩类线性构造密度/(k m/k m 2) 0~1.3 1 >1 7.6 8植被覆盖度>6 0% <1 0%河网密度/(k m/k m 2)0~0.2 1 >1 1.1 3较低危险区1 5~2 5 2.4~9.6坚硬-半坚硬岩类1.3 1~3.04 4 5%~6 0%0.2 1~1.0 1年均降雨量/m m 3 7 5~4 2 0 4 2 0~4 6 5评价因子低危险区中等危险区2 5~35 9.6~1 4.4半坚硬岩类3.0 4~8.3 7 3 0%~4 5%1.0 1~2.8 7 46 5~5 1 0较高危险区3 5~5 0 1 4.4~1 9.2半坚硬-软岩类8.3 7~1 7.6 8 1 0%~3 0%2.8 7~1 1.1 3 5 1 0-5 5 5 5 5 5-6 0 0图2 坡度因子评价图层Fig.2 Slope gradient factor assessment layer1—低(low);2—较低(relatively low);3—中等(medium);4—较高(relatively high);5—高(high)图3 线性构造密度因子评价图层Fig.3 Linear structure density factor assessment layer1—低(low);2—较低(relatively low);3—中等(medium);4—较高(relatively high);5—高(high)4.2 建立数学评价模型通过以上分析,构建出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各个评价因子权重以及分级标准.在进行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时使用加权综合评价法(WCA),建立数学综合评价:式中:S为评价单元的综合危险度;W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值;Bi为第i个评价指标.图4 工程岩组因子评价图层Fig.4 Engineering rock factor assessmentlayer1—低(low);2—较低(relatively low);3—中等(medium);4—较高(relatively high);5—高(high)图5 河网密度因子评价图层Fig.5 Drainage density factor assessmentlayer1—低(low);2—较低(relatively low);3—中等(medium);4—较高(relatively high);5—高(high)图6 历史地质灾害密度因子评价图层Fig.6 Historical geohazard density factorassessment layer1—低(low);2—较低(relatively low);3—中等(medium);4—较高(relatively high);5—高(high)图7 植被覆盖度分布图层Fig.7 Vegetation coverage layer1—低(low);2—较低(relatively low);3—中等(medium);4—较高(relatively high);5—高(high)图8 年均降雨量因子评价图层Fig.8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factor assessment layer1—低(low);2—较低(relatively low);3—中等(medium);4—较高(relatively high);5—高(high)对6个评价指标进行空间叠加后即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危险性性分区划分为5类,分别是低危险区、较低危险区、中等危险区、较高危险区、高危险区.5 危险性评价结果分析根据建立的加权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基于ArcGIS栅格运算计算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编制出贡觉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图9).本次研究采用格网法对研究区进行评价分析,评价区的总面积为6352.5 km2.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统计分析得出,高危险区面积为 360.5 km2,占总面积的 5.7%;较高危险区面积为 873.26 km2,占总面积的 13.7%.研究区处于青藏高原东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结合带,主构造单元急剧变窄,构造复杂.区内褶皱作用强烈,断裂造构造发育,构造轴线呈北西.高危险区和较高危险区与构造活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主要分布在怒江、澜沧江、玉曲河沿线地区.河谷地区的地层岩性变化,构造活动强烈导致松散堆积物体积大,一些山体出现裂缝,可能诱发新的地质灾害.从灾害分布类型来看,玉曲河谷公路沿线主要分布的灾害类型为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中等危险区分布较广,分布面积为1586.25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5.0%.从空间分布上来看,表现出沿高危险区和较高危险区外围的特点,主要分布在区域沿次级断裂带附近,以及区内地形坡度较大的中山高山地区.低危险区和较低危险区分布最广.较低危险区面积为 2063.75 km2,占总面积的 32.5%;低危险区1468.75 km2,占总面积的 23.1%.主要分布在坡度平缓、植被覆盖度高、坚硬或者半坚硬的岩组地区,从空间特征上来看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南低山宽缓区及北部低山区,该区域地质灾害发育极少.通过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与实地调查地质灾害分布进行综合分析,验证本次评价的精度.研究区内主要发育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类型,野外地质调查灾害点215处.通过叠加分析得出地质灾害危险性高与较高的区域分布灾害点158个,占灾害点总数的73.48%.地质灾害危险性高与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构造发育区域,从地形上看该区域属于高山峡谷地带.地质灾害危险性低与较低的区域大部分集中区内地势较为平坦和植被发育地区,该地区分布较少的地质灾害点.本研究的评价结果基本达到区域评价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图9 贡觉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Fig.9 Geohazard risk zoning map of Gonjo County1—低(low);2—较低(relatively low);3—中等(medium);4—较高(relatively high);5—高(high)6 结论本次以西藏贡觉县为研究区,结合研究区高山峡谷地带特殊的地质地理环境,优选出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7个影响因素,构建了区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利用加权综合分析法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数学模型.基于GIS技术对空间采集和空间分析功能实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绘制出贡觉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分区图.将评价结果与实地调查地质灾害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与实测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能够反映出研究区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同时研究成果能够为贡觉县农户避灾搬迁、工程建设避让、重大地质灾害专门研究和监测预警预防性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决策支持.参考文献:[1]王成华,谭万沛,罗晓梅.小流域滑体危险性区划研究[J].山地学报,2000,18(1):172-221.[2]范继跃,何政伟,赵银兵.GIS在四川九龙县地质灾害区划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7,34(2):180-184.[3]邓辉,何政伟,陈晔,等.信息量模型在山地环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以四川泸定县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14(2):67-76.[4]黄润秋,许向宁,唐川.地质环境评价与地质灾害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82-95.[5]陈晓利,祁生文,叶洪.基于GIS的地震滑坡危险性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3):434-438.[6]李福建,马安青,丁原东.基于RS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以青岛市崂山区为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40(6):47-52.[7]王文俊.生态地质环境评价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以长江上游安宁河流域为例[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5:75-80.[8]罗元华,张梁,张业成.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32-41.[9]张倬元,王士天,王兰生.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124-131.[10]邓辉,何政伟,陈晔,等.基于GIS和RUSLE模型的山地环境水土流失空间特征定量分析——以四川泸定县为例[J].地球与环境,2013(6):669-679.[11]黄诗峰,徐美,陈德清.GIS支持下的河网密度提取及其在洪水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2001,10(4):129-132.。

川藏公路林芝-八宿段工程地质分区定量表述

川藏公路林芝-八宿段工程地质分区定量表述

川藏公路林芝-八宿段工程地质分区定量表述
尚彦军;杨志法;许兵;杨洁
【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
【年(卷),期】2004(012)0z1
【摘要】跨越不同地质地貌单元的线性工程(如公路、铁路等)常遇有复杂多变的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评价时必须进行工程地质分区.以往分区方法基本为定性,不便于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及地质灾害区划的直接应用.本文在讨论和比较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和相互作用关系矩阵法等基础上,选用相互作用关系矩阵法对有关信息
进行半定量分析,初步实现了对川藏公路八宿至林芝段8个区和19个亚区工程地质条件定量评价的目的.
【总页数】9页(P31-39)
【作者】尚彦军;杨志法;许兵;杨洁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
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西
安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安,7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
【相关文献】
1.川藏公路冷曲河段工程地质评价与分区 [J], 杨伟;崔鹏;邹强
2.川藏公路然乌-鲁朗段泥石流灾害成因分析及定量化分区 [J], 丁继新;杨志法;尚
彦军
3.川藏公路林芝-八宿段地质灾害特征及形成机制初探 [J], 廖秋林;李晓;董艳辉;李守定
4.川藏公路南线然乌—鲁朗段工程地质分区 [J], 丁继新;周圣华;杨志法;尚彦军;张路青;尹俊涛
5.川藏公路地质分区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初探——八宿至林芝路段工程分析 [J], 雷宇;刘大安;莫多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藏公路然乌—波密段泥石流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

川藏公路然乌—波密段泥石流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

川藏公路然乌—波密段泥石流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崔佳慧;陈兴长;田小平【期刊名称】《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2)001【摘要】There are vast and serious debris flows along the Ranwu-Bomi segment of Sichuan-Tibet highway.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and development cheracteristics of debris flows by using the ArcGIS software.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mainly glaciofluvial debris flow in this area.The properties are diversified and are mostly diluted debris flows.The watershed morphology is primarily rectangular.The different types of debris flows are in different segments with densified distribution.The different types of debris flows break out at different times with great different areas.For protecting the G318 line's safe operation and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it is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glaciers and glacier lakes and warn debris flows in the study area.%川藏公路然乌—波密段是我国冰水泥石流发育地段,泥石流危害严重.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ArcGIS平台,对该区域泥石流的分布和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泥石流类型主要以冰水型泥石流为主,泥石流性质多样,且以稀性为主,流域形状多呈长条形;泥石流分布密度大,且不同地段分布的泥石流类型不同,不同类型泥石流的面积差异大,暴发时机不同.为了保障G318线的安全运营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议加强研究区内冰川、冰湖的监测,并做好泥石流的监测预警工作.【总页数】6页(P31-36)【作者】崔佳慧;陈兴长;田小平【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绵阳621010;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绵阳621010;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绵阳621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94【相关文献】1.川藏公路然乌-鲁朗段泥石流灾害成因分析及定量化分区 [J], 丁继新;杨志法;尚彦军2.帕隆藏布流域(波密-索通)典型冰碛物-崩滑型物源冰川泥石流发育特征分析 [J], 高波;王军朝;张佳佳;陈龙;李元灵3.川藏公路波密段九绒沟泥石流形成机制研究 [J], 齐云龙;邓明枫4.西藏波密县卡达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J], 钟鑫;赵德军;黎厚富5.川藏公路迫隆藏布流域段泥石流活动特征 [J], 何易平;胡凯衡;韦方强;陈晓清;崔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卷4期2005年8月自 然 灾 害 学 报J OURNAL OF NATURAL D I SASTERS Vo.l 14,No .4Aug .,2005收稿日期:2004-05-17; 修订日期:2004-10-19基金项目:/9730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412701))作者简介:丁继新(1972-),男,山东德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地与工程测量、地壳形变、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工程研究.文章编号:1004-4574(2005)04-0079-06川藏公路然乌)东久段地质灾害定量评价)))/地质灾害熵0概念的提出和应用丁继新1,2,周圣华1,杨志法2,尚彦军2,尹俊涛3(1.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100012; 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3.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要:为了定量地分析断层、节理和岩体结构等各种/致灾因子0在地质灾害产生过程中的权重以及某个地区地质灾害的易发性,本文根据信息熵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地质灾害熵0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地质灾害熵0的地质灾害评价新方法。

通过将这种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应用于评价川藏公路然乌)东久段的地质灾害,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地质灾害熵;川藏公路;地质灾害;评价中图分类号:P694文献标识码:AQuantitati ve assess m ent of geol ogical hazards i n seg m ent bet w een Ranwuand D ongjiu i n Si chuan -T i bet h i gh way :presentati on and applicationof concept of /geological hazard entropy 0D I N G JI -x i n 1,2,Z HOU Sheng -hua 1,YANG Zh-i fa 2,SHANG Yan -j u n 2,Y I N Jun -tao3(1.Ch i na N on -ferrou s M etals Resource Geo l og i cal Su rvey ,B eiji ng 100012,Ch i n a ; 2.K ey Laborat ory of Eng i neeri ng G eo m ec h an i cs ,In stit u te ofGeol ogy and Geophysics ,Ch i neseA cad e my of Sci en ces ,Beiji ng 100029,C hina ; 3.S chool ofGeosci en ce&E nvironm ental Engi n eeri ng ,C en tral Sou t h Un i versity ,Ch angsha 410083,Ch i na)Abst ract :For the purpose o f quantitati v e l y ana l y zi n g the w e i g ht o f var i o us /hazar d-i n curring factors 0such as faults ,joints and rock m ass structures and so on i n the occurrence of geo log ica l hazards and the possi b ility o f geo -l o g ica l hazards at so m e place ,the conception o f /geo l o g ica l hazar d en tropy 0w as brought for w ard by t h e a i d of the t h eories and m ethods o f i n for m ation entropy ,on the basis ofwh ich a ne w approach f o r geolog i c al hazards assess m entw as deri v ed .The rati o na lity and reliability o f t h is approac h for geo log ica l hazar d assess m ent w ere proved t h rough app l y ing it to assess the geological hazards of Ranw u to Dongjiu secti o n of Sichuan -T ibet highw ay .K ey w ords :geo log ica;l hazard entropy ;S ichuan -T i b et h i g hw ay ;geo log ica l hazards ;assess m ent川藏公路是国道318线的一部分,东起四川成都,西到西藏拉萨,全长2155k m 。

川藏公路的然乌)东久段位于雅鲁藏布江的一级支流帕龙藏布流域内,全长约260km 。

该区域主体上属于班公错)怒江缝合带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北冈底斯弧后盆地。

流域南部的印度板块以50~60mm /a 的速率向青藏高原推进,在拉萨河、羊八井)那曲一线以东,帕龙藏布流域受到15mm /a 速率欧亚板块的东移推挤作用[1]。

印度-欧亚板块之间强烈的板块作用导致本区地壳发生了强烈的隆升并被向东挤出,同时还使该地区的地壳发生了大规模的剪切作用和冲断活动,地块间相互挤压,山体岩层中积累了巨大的地应力,地形被强烈切割,产生了一些大断裂和大量的小断层与节理裂隙。

区域内发育了5大走滑断裂[2~5]:林芝)东久走滑断裂(LDF)、嘉黎右行走滑断裂(JSF)、察隅右行走滑断裂(ZSF)、墨脱走滑断裂(M SF)和古玉走滑冲断裂(GYT),如图1所示。

另外区域内有许许多多小型断裂至今仍在活动[6,7]。

强烈的新构造运动、频繁的地震、广泛分布的冰川以及强烈的寒冻风化作用,使得该区冰碛物、冰水沉积物以及岩屑堆等松散堆积物特别发育,为滑坡、泥石流和滚石等地质灾害储备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

丰富的降雨、冰雪融水下渗及河流深切,为各种地质灾害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水动力条件。

丰富的松散堆积物、独特的地貌特征以及各种内外动力条件的共同作用,使得本区成为泥石流、崩塌滑坡、雪崩和水毁等地质灾害特别发育的地区。

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以及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且经常阻车断道,严重制约了川藏公路的畅通和西藏经济的发展。

图1 川藏公路然乌)东久段地质构造图F i g .1G eo l og i ca l structure o f R anwu -D ong ji u secti on i n S ichuan -T ibe t h i ghway由于地质灾害是在地形地貌、地质、降雨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形成机理极其复杂,并且其发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为了全面反映地质灾害的不确定性,定量地分析各种/致灾因子0在地质灾害产生过程中的贡献以及某个地区地质灾害的易发性,需要采用一个多指标的综合方法对其进行评价。

但是长期以来,计算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中每个指标的权重问题一直是该研究方法的一个难点和瓶颈。

自1948年美国工程师Shannon 将热力学中熵的概念应用到通信领域并建立了信息熵的概念以来,它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8~14]。

本文借助于信息熵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建立了用于地质灾害评价的/地质灾害熵0,不仅合理地解决了指标权重计算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定量地评价某个地区地质灾害的易发性。

1 /地质灾害熵0的建立及地质灾害易发性的计算信息熵是一个系统状态混乱程度的定量表示,即该系统的不确定性的量度,它从量上反映了具有确定概率的事件发生时所传递的信息。

熵值越大,表示系统越混乱,熵值越小,系统就越有序。

熵值也反映了系统指标的效用价值,可以用来计算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当不同样本中某个指标的各个数值之间变化不大时,表示该指标在整个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小,与之相应,该指标的权重就小;反之,表示该指标在整个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大,该指标的权重也大。

滑坡、泥石流、雪崩、水毁和滚石等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可以借助于信息熵的理论来对其进行评价。

假设有m 个待评价的地区,每个地区的地质灾害都可以通过n 个指标来进行评价,那么就可以根据下述步骤建立/地质灾害熵0的数学模型。

通过计算每个指标的/地质灾害熵0,不仅可以定量地得到每个评价指标在地质灾害产生过程中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计算出每个地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

#80#自 然 灾 害 学 报 14卷1.1建立初始地质灾害评价指标矩阵为了对m个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定量评价,由m个待评价的地区构成样本集:S={S1,S2,,S m}(1)式中:S i表示第i个样本(即第i个待评价地区)。

每个地区S i的地质灾害情况可以通过n个评价指标进行评价:S i={X i,1,X i,2,,X i、n}(i=1,2,,,m)(2)式中,X i,j表示第i个样本的第j项评价指标的值。

对于某项评价指标,若每个样本的的指标值全部相等,则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不起作用[15]。

因此,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当将该评价指标予以剔除。

由此可以初步建立一个多指标的地质灾害评价指标矩阵S:S=X1,1X1,2,X1,nX2,1X2,2,X2,n,,,X m,1X m,2,X m,n(3)1.2评价指标矩阵的标准化处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所表征对象的属性各不相同,它们值的量纲也不相同。

对于一个确定的系统而言,有些指标越小越好,有些指标越大越好,有些目标越接近于某一理想目标越好,因此无法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直接比较。

根据统计学原理,要对多种不同量纲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先将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将这些数据全部转换成无量纲数据,再进行比较。

这里以R表示评价指标矩阵标准化后的矩阵,如式(4)所示:R=r1,1r1,2,r1,nr2,1r2,2,r2,n,,,r m,1r m,2,r m,n(4)式中,r i,j表示第i个样本的第j项评价指标标准化以后的值,是一个无量纲数值。

1.3建立/地质灾害熵0借助于信息熵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根据式(5)和(6)建立/地质灾害熵0,以对地质灾害的生成机理及其易发性进行有效评价。

EGD(j)=-K E m i=1p i,j ln p i,j(5)p i,j=r i,jE nj=1r i,j(6)其中,E GD(j)表示第j项评价指标的/地质灾害熵0,其值越大,表示该指标在地质灾害产生过程中的贡献越小,K=1/l n m,p i,j表示评价指标i出现的频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