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物理课件第一章(杨福家版)
核医学课件:第一章 核物理
稳定性核素
稳定性核素 中子与质子比例适当
放射性核素 自发地发出某种射线而转 变为另一种核素
核衰变
放射性核素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 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变成另外一种核 素的过程。其类型与方式取决于原 子核内的固有特征,与外界无关
α衰变
核子总数过多 (原子序数>82)
位移规律 AZX
A-4Z-2Y+42He+Q
A = Ao e –λt 当:t=0时
A = Ao e –0.693 预先算出:t/T1/2 查表得到e –λt 值*Ao
贝可与居里的关系 比放射性活度 比放射性浓度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 电离 2. 激发 3. 轫致辐射 4. 散射 5. 湮没辐射 6. 吸收作用
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 光电效应 2. 康普顿-吴有训效应 3. 电子对生成
表示某种放射性核素的一个核在 单位时间内自发衰变的比率,反映 核衰变的速度,与半衰期成反比
T=0.693/λ
放射性活度
放射性活度(A):一定量的放射性核 素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核衰变次数,反 映核衰变率
A=dN/dt 单位:贝可 (Bq) 居里(Ci) 比放射性活度(简称比活度):单位质量 (容积)放射性制剂中的放射性活度 单位: Bq/mg Bq/mL
22688Ra
22286Rn
eV (能量单位) α射线特点:
KeV MeV
β- 衰 变
富中子核素,中子数过多, 转换为质子
位移规律: AZX 3215P
β射线特点:
AZ+1Y+ β-+Q+υ 3216S
β+ 衰 变
贫中子核素内质子转换为中子
(完整版)原子核物理导论(一)PPT文档
7. Nuclear Collisions and Reactions 14. Nuclear and Particle Astrophysics
Nuclear Physics ≠ Nuclear Bomb !!
Aims
•To study the general properties of nuclei •To exa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uclear force •To introduce the principal models of the nucleus •To discuss the spontaneous decay of nuclei including
those far from the region of stability •To study nuclear reactions, in particular fission and fusion •To introduce detectors •To discus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nuclear physics •To develop problem solving skills in the above areas
原子核物理导论(一) coursename: introduction nuclearphysics原子核物理導論(一)course code 3297instructor:李秉政老師 beginninggod created earthbecame waste broodingupon (genesis1:1 recommendedtextbooks: particlephysics" w.s.c.william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士華圖書公司(02)27033016 "introductorynuclear physics" krane,john wiley sons,inc. "introductorynuclear physics" samuels.m. wong, john wiley sons,inc., new york民權書局有限公司(02)23651662, (02)23657999 "modernatomic nuclearphysics" fujiayang, joseph mcgraw-hillcompanies, inc. contents somequantitative formalities nuclearinstability alphadecay nuclearcollisions nuclearmodels interactions10. hadrons quark-partonmodel 11. electromagneticinteraction 12. weakinteraction 13. particles: summary outlook14. nuclear particleastrophysics nuclear physics nuclearbomb generalproperties nuclearforce principalmodels spontaneousdecay nucleiincluding those far from studynuclear reactions, particularfission introducedetectors practicalapplications nuclearphysics developproblem solving skills abovearea
原子核物理第一章课件2
T=1的态是同位旋三重态(T3=1,0,-1);T=0的态是 同位旋单态,T3=0
A个核子组成的原子核, 总同位旋 ˆ ˆ T ti ; T3 t3i
i 1 i 1 A A
1 1 质子的t3 ,中子的t3 ,所以 2 2 1 A 原子核的T3 ( Z N ) Z 2 2 由此可见,同一种核素 的所有能态 都有相同的T3值。
式中A是归一化系数。可以由上式证明,每个核子 的波函数的宇称为(-1) l, 即决定于轨道量子数的奇偶性。 所以原子核的总宇称决定于核内所有核子的轨道量子 数li的总和,原子核的宇称,则可写为
N (1)
i 1
A
i
原子核宇称的测定:
实验上是通过核衰变或核反应使原子核状 态发生改变来获得核的宇称知识的。
另一些粒子, 如光子等, 其内禀宇称为奇, 即
1
如果考虑到粒子的内禀宇称,上述 n个粒子体系的总宇 称为
1 2 n (1)
l1 l 2 l n
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体系,其总宇称应该等于 所有核子的内禀宇称与轨道宇称的乘积。已知质子和中 子的内禀宇称为偶宇称,所以原子核的宇称决定于它所 包含的核子的轨道宇称。原子核内每个核子可以近似看 作是在由其他核子提供的中心力场中独立运动,所以它 们的波函数必定可以写为
1 2
N
各个粒子的轨道角动量分别为 l 1 , l 2 , , l n 则这体系的的总宇称为
( 1)
l1 l2 ln
《原子核物理》第一章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作为微观粒子,还应该有内禀宇称,它和粒子内部结构有关。其 宇称可由核素性质表查得,例如质子、中子、电子等的内禀宇称 为偶,即
160CoFra bibliotek的衰变实验进行检验。1957年,吴健雄等人进行了这一实验, 并证实了这一结论。
原子物理第一章.ppt
在一个原子中,若有两个电子具有完全相
同的量子态,即
A (q1, q2 )
1 2
[
(q1
)
(q2
)
(q2
)
(q1
)]
交换反对称性波函数
A (q1, q2 )
1 2
[
(q1)
(q2
)
(q2
)
(q1
)]
1 2
[
(q1
)
(q2
)
(q2
)
总角动量 J L S ,根据上述耦合法则
J j( j 1)
其中 j l s,l s 1, l s
对于两个价电子的情形:s=0,1 . 当s=0时,j=l,s=1;s=1时,
j l 1,l,l 1
由此可见,在两个价电子的情形下,对于
给定的l ,由于s的不同,有四个j,而l的不同, 也有一组j,l的个数取决于l1l2; 可见, 一种 电子组态可以与多重原子态相对应。此外,由
,
r2
)
1 2
[ua
(r1
)ub
(r2
)
ua
(r2
)ub
(r1)]——对称
1 2
[ua
(r1
)ub
(r2
)
ua
(r2
)ub
(r1
)]——反对称
氦原子波函数 u
us (r1, r2 )00 ——S=0
(q1,
q2
)
原子物理(杨福家)第一章
Ze2 a= 4πε0E 为库仑散射因子。
库仑散射公式 Rtherford公式 公式
Next
第三节: 第三节:卢斯福散射公式
散射公式推导 设入射粒子为α粒子,在推导库仑散射公式之前,我 们对散射过程作如下假设: 1.假定只发生单次散射,散射现象只有当α粒子与原 子核距离相近时,才会有明显的作用,所以发生散射的机 会很少; 2.假定 粒子与原子核之间只有库仑力相互作用; 3.忽略核外电子的作用,这是由于核外电子的质量不 到原子的千分之一,同时粒子运动的速度比较高,估算结 果表明核外电子对散射的影响极小,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4.假定原子核静止。这是为了简化计算。
Thomson模型 α散射实验 模型 散射实验 Thomson模型的失败 模型的失败 Rutherford模型的提出 模型的提出
Next
第二节: 第二节:卢斯福模型的提出
Thomson模型 α散射实验 模型 散射实验
Back
Thomson模型的失败 模型的失败
Rutherford模型的提出 模型的提出
原子 电子 关于卢斯福
第二节: 第二节:卢斯福模型的提出
在汤姆逊(Thomson)发现电子之后,对于原子中正负电 荷的分布他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较为合理的模型.即原 子中带正电部分均匀分布在原子体内,电子镶嵌在其中, 人们称之为"葡萄干面包模型".为了检验汤姆逊(Thomson) 模型是否正确,卢瑟福(Rutherford)于1911年设计了α粒 子散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约 一度的偏转.但有少数α粒子偏转角度很大,超过90度以 上,甚至达到180度.对于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的事实, 无法用汤姆逊(Thomoson)模型加以解释.除非原子中正电 荷集中在很小的体积内时,排斥力才会大到使α粒子发 生大角度散射,在此基础上,卢瑟福(Rutherford)提出了 原子的核式模型.
(整理)原子物理学杨福家1-6章 课后习题答案
原子物理学课后前六章答案(第四版)杨福家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原子的位形:卢瑟福模型 第二章:原子的量子态:波尔模型 第三章:量子力学导论第四章: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 第五章:多电子原子:泡利原理 第六章:X 射线第一章 习题1、2解1.1 速度为v 的非相对论的α粒子与一静止的自由电子相碰撞,试证明:α粒子的最大偏离角约为10-4rad.要点分析: 碰撞应考虑入射粒子和电子方向改变.并不是像教材中的入射粒子与靶核的碰撞(靶核不动).注意这里电子要动.证明:设α粒子的质量为M α,碰撞前速度为V ,沿X 方向入射;碰撞后,速度为V',沿θ方向散射。
电子质量用me 表示,碰撞前静止在坐标原点O 处,碰撞后以速度v 沿φ方向反冲。
α粒子-电子系统在此过程中能量与动量均应守恒,有:(1)ϕθααcos cos v m V M V M e +'= (2)ϕθαsin sin 0v m V M e -'= (3)作运算:(2)×sin θ±(3)×cos θ,(4)(5)再将(4)、(5)二式与(1)式联立,消去V’与v,化简上式,得(6)θϕμϕθμ222s i n s i n )(s i n +=+ (7)视θ为φ的函数θ(φ),对(7)式求θ的极值,有令sin2(θ+φ)-sin2φ=0 即 2cos(θ+2φ)sin θ=0若 sin θ=0, 则 θ=0(极小) (8)(2)若cos(θ+2φ)=0 ,则 θ=90º-2φ (9)将(9)式代入(7)式,有θϕμϕμ2202)(90si n si n si n +=-θ≈10-4弧度(极大)此题得证。
1.2(1)动能为5.00MeV 的α粒子被金核以90°散射时,它的瞄准距离(碰撞参数)为多大? (2)如果金箔厚1.0 μm ,则入射α粒子束以大于90°散射(称为背散射)的粒子数是全部入射粒子的百分之几?要点分析:第二问是90°~180°范围的积分.关键要知道n, 注意推导出n 值.其他值从书中参考列表中找.解:(1)依金的原子序数Z2=79答:散射角为90º所对所对应的瞄准距离为22.8fm.(2)解: 第二问解的要点是注意将大于90°的散射全部积分出来. (问题不知道nA,但可从密度与原子量关系找出)从书后物质密度表和原子量表中查出ZAu=79,AAu=197, ρAu=1.888×104kg/m3依θa 2sin即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为密度除以摩尔质量数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ppt课件
n 2d cos 2asin cos asin 2 asin
n a sin ——布拉格公式。
因此由加速电压就可以求得波长。将波长带入布拉 格关系式中,得
n1.226 a sin
Ek
E1 2 k
n 1.226
a sin
nk
所以上式中右端是一个常数的整数倍。式子表示, 当V值逐渐变化,其平方根等于一个常数的整数倍时,接 收器收到的电子数量应增加。这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射的图样,并证明了测量准确度范围内 h p 的正确性。
实验原理
衍射图象
1937年,戴维逊和汤姆逊因电子的衍射现象,证实了 电子波而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后,琼森(Jonsson)实验作了大量电子的单缝、双 缝、三缝和四缝衍射实验。
单缝 双缝 三缝 四缝
基本 a 0 .3μ m d 1μ m 数据 V 5 0 kV 5 .0 1 0 3 n m
(2)当不变时,I与V的关系如 右图,当V改变时,I亦变;而 且随着V周期性的变化。
电子在晶体中的散射是射线 的一个特例,这时的散射平面既 是一个镜面,又是一个晶面,这 种面被称为布拉格面,所产生的 衍射又称为布拉格衍射。由两平 面衍射的波应该有相同的位相, 就是说两束波的波程差应该等于 波长的整数倍。
在玻尔理论中,原子中的电子的角动量、能量都只
能取一些值的整数倍,如电子轨道的角动量 L n ,
他认为这种整数现象是波的特征,如波的衍射现象。
在1923年9-10月,德布罗意一连写了三篇论文,提 到所有的物质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认为任何物体伴随 以波,而且不可能将物体的运动和波的传播分开。
给出粒子的动量p与这伴随着的波的波长λ之间的关 系为:
原子物理学第1章原子的位型卢瑟福原子模型
– 微观规律 – 普遍规律 – 原子物理课与量子力学课
原子物理学
• 教材
– Fujia Yang • Modern Atomic and Nuclear Physics
• 参考书
–杨福家 • 《原子物理学》
内容简介
• 第一章 原子的位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 • 第二章 原子的量子态: 玻尔模型 • 第三章 原子的精细结构: 电子自旋 • 第四章 多电子原子:泡利原理 • 第五章 X射线 • 第六章 原子核物理概论
vf
v;
vf
vi
2v sin 2
1-3-1 库仑散射公式的推导(6)
r 0d
0
(i
cos
j
sin )d
2 cos
2
i
sin
2
j cos
2
eu
1-3-1 库仑散射公式的推导(7)
v sin 1 Z1Z2e2 cos 1 Z1Z2e2 cos
2 40 L
2 40 mvb 2
L2 2mE
Z1Z2e2
4 0 E
rm ;
rm2 arm b2 0
a Z1Z2e2 ,
4 0 E
m2v02b2 b2
2m
1 2
mv02
1-4-2 原子核大小的估计(2)
• 求解 rm2 arm b2 0
rm a
a2 2
4b2
, rm
0
rm
a 2
a 2
1 4b2 a (1 a2 2
C ( )
d ( )
d
dN Nntd
1
4
0
Z1Z2e2 4E
2
原子物理学讲义.doc
《原子物理学》讲义教 材:杨福家《原子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第三版参考教材:褚圣麟《原子物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6第一版作者简介:1936年6月出生于上海,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
1958年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0年担任复旦大学原子核物理系副主任。
此后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市科协主席等职。
又受原本只有王室成员和有爵位的人才能担任校长的英国诺丁汉大学的聘请,于2001年出任该校第六任校长。
2004年兼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
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领导、组织并建成了基于加速器的原子、原子核物理实验室,完成了一批引起国际重视的研究成果。
撰有《原子物理学》、《应用核物理》等专著。
课程简介:《原子物理学》这门课程是在经典物理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之后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
它以力、热、光、电磁等课程的知识为基础,从物理实验规律出发,引进量子化概念,探讨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从微观机制解释物质的宏观性质,同时介绍原子物理学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应用。
本课程强调物理实验的分析、微观物理概念和物理图像的建立和理解。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运动规律,了解物质世界中三个递进的结构层次,为学习量子力学和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注重智能方面的培养,力求讲清基本概念,而大多数问题需经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去掌握。
部分内容由学生自行学习。
本课程原则上采用SI 单位制,同时在计算中广泛采用复合常数以简化数值运算。
[通常用0A (cm A 80101-=)描写原子线度,用fm (m fm 15101-=)描写核的线度,用eV 、MeV 描述原子和核的能量等。
]第一章 原子的位形:卢瑟福模型§1-1背景知识“原子”概念(源于希腊文,其意为“不可分割的” )提出已2000多年,至19世纪,人们对原子已有了相当的了解。
原子核物理 杨福家 第1章
原子核的组成
1932年Chadwick利用 9Be+a 12C+ n 实验中所产
历史回顾原子弹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的大小 原子核的结合能 原子核的自旋和统计性 原子核的磁矩 原子核的电四极矩 原子核的宇称
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的发现 1909年Rutherford的学生H.Geiger和E.Marsden在用
a 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有大约八千分之一的
历史回顾重要人物
李政道、杨振宁发现了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并由吴健雄的实验所证实。
历史回顾重要人物
丁肇中,(1936—)与 B.Richter, (1931—)分别发现J/ψ粒子,找 到了美夸克存在的证据,1976年 获诺贝尔奖。
历史回顾重要事件
1896:H.Becquerel发现了铀(U)放射现象; 1897:P.&M.Curie发现钋(Po)和镭(Ra);
学习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论语·为政》
历史回顾重要人物
H.Becquerel, 法国物理学家 (1852-1908),1903年获得 诺贝尔奖。发现了铀(U)放射现 象,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 实验室里观察到原子核现象。
历史回顾重要人物
M.Curie,法国物理学家(18671934),波兰人,1903年获得 诺贝尔奖。发现钋(Po)和镭(Ra); 她的女儿(I.Joliot-Curie, 18971956)和女婿(F. Joliot-Curie, 1900-1958)因发现人工放射性获 1934年诺贝尔奖。
历史回顾重要人物
原子物理课件 杨福家
Chapter 1, Atomic Physics
Relative atomic masses
A relative mass called atomic mass unit (u) is used
to mark the mass of atoms. The unit of atomic mass is based on the carbon atom, that is, the mass of carbon-12 is equal to 12.00000u. Or: 1u=1/12 of the mass of a neutral carbon atom with nuclear charge 6 and mass number 12. 1u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the mass of a hydrogen atom. M(H)=1.0079u
Chapter 1, Atomic Physics
Ch1 Atomic structure
What is an atom?
What is inside an atom? How big is an atom? Charges within the atom Thomson’s model Rutherford scattering
material radium, pass through a collimator (瞄准仪) and strike a thin metal foil. Passed particles will make the zinc sulfide screen flash when striking it. The entire apparatus is placed in a vacuum chamber.
原子核物理-第一章
• 核物质的分布半径略大于核电荷的分布半径,这表明 中子分布半径略大于质子分布半径,相当于核有一个 中子皮 • 原子核的质量分布近似正比于核子数A • 单位体积中的核子数近似等于常量 • 核物质的密度相当大
1.3 原子核的结合能和半经 验公式
2 M Z , A ZM H A Z mn aV A aS A2 3 aC Z 2 A1 3 asym N Z A BP c 2
1.4 原子核的自旋和统计性
• 原子核的角动量通常称为核的自旋 • 中子和质子是具有自旋为1/2的粒子, 且在核内作复杂的相对运动,从而具有 相应的轨道角动量,所有这些角动量的 矢量和就是原子核的自旋 • 原子核的自旋反映了核的内禀特性,与 整个核的外部运动无关
1.4 原子核的自旋和统计性
• 因为电子的自旋等于1/2,所以j只能等于l+ ½ ,l- ½ ; 从而使得l为定值的能级分裂为两个具有不同j值的子 能级,产生了光谱的精细结构 • 超精细结构是由于核的自旋与电子的总角动量相互作 用的结果,且因为核自旋比电子自旋的影响小得多, 所以这种能级分裂比精细结构小得多,此外能级越靠 近原子核,受这种分裂的影响越大 • 核的自旋PI与电子总角动量Pj耦合成原子的总角动量
1.3 原子核的结合能和半经 验公式
• 核素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或
• 核素最后一个质子的结合能
或
不同核素的最后一个核子结合能具有较大差异, 16O与临近的17F、17O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1.3 原子核的结合能和半经 验公式
• 因为从数学上还不能准确解释核子之间的相互 作用,所以对原子核的研究通常采用模型法, 即提出原子核结构或原子核反应机制的某种模 型进行研究 • 原子核的液滴模型——将核比做荷电的液滴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1-6章_课后习题答案
原子物理学课后前六章答案(第四版)杨福家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原子的位形:卢瑟福模型 第二章:原子的量子态:波尔模型 第三章:量子力学导论第四章: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 第五章:多电子原子:泡利原理 第六章:X 射线第一章 习题1、2解1.1 速度为v 的非相对论的α粒子与一静止的自由电子相碰撞,试证明:α粒子的最大偏离角约为10-4rad.要点分析: 碰撞应考虑入射粒子和电子方向改变.并不是像教材中的入射粒子与靶核的碰撞(靶核不动).注意这里电子要动.证明:设α粒子的质量为M α,碰撞前速度为V ,沿X 方向入射;碰撞后,速度为V',沿θ方向散射。
电子质量用me 表示,碰撞前静止在坐标原点O 处,碰撞后以速度v 沿φ方向反冲。
α粒子-电子系统在此过程中能量与动量均应守恒,有:(1)ϕθααcos cos v m V M V M e +'= (2)ϕθαsin sin 0v m V M e -'= (3)作运算:(2)×sin θ±(3)×cos θ,(4)(5)再将(4)、(5)二式与(1)式联立,消去V’与v,化简上式,得(6)θϕμϕθμ222s i n s i n )(s i n +=+ (7)视θ为φ的函数θ(φ),对(7)式求θ的极值,有令sin2(θ+φ)-sin2φ=0 即 2cos(θ+2φ)sin θ=0 若 sin θ=0, 则 θ=0(极小) (8)(2)若cos(θ+2φ)=0 ,则 θ=90º-2φ (9)将(9)式代入(7)式,有θϕμϕμ222)(90si nsi nsi n+=-θ≈10-4弧度(极大)此题得证。
1.2(1)动能为5.00MeV的α粒子被金核以90°散射时,它的瞄准距离(碰撞参数)为多大?(2)如果金箔厚1.0 μm,则入射α粒子束以大于90°散射(称为背散射)的粒子数是全部入射粒子的百分之几?要点分析:第二问是90°~180°范围的积分.关键要知道n, 注意推导出n值.其他值从书中参考列表中找.解:(1)依金的原子序数Z2=79答:散射角为90º所对所对应的瞄准距离为22.8fm.(2)解: 第二问解的要点是注意将大于90°的散射全部积分出来.(问题不知道nA,但可从密度与原子量关系找出)从书后物质密度表和原子量表中查出ZAu=79,AAu=197, ρAu=1.888×104kg/m3依θa2 sin即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为密度除以摩尔质量数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其中S为环形电流所包围的面积,i为环形 电流。
• 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粒子做圆周运 动时,相当于环形电流i ,
i = q = q = qv t 2πr / v 2πr
µ = Si = πr 2 ⋅ qv = qvr 2πr 2
•
运动粒子的角动量为:
r L
=
• 二、质量亏损
• 实验发现,原子核的质量总是小于组成它 的核子的质量和。
•
以α粒子为例,其质量为4.001506u,
组成α粒子的2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质量和
为:2mp +2mn =2×(1.007276u+1.008665u)
=4.031782u.
• 显然α粒子的质量小于组成α粒子的质 子和中子质量和。
M (Z, A) = ZM (1H ) + ( A − Z )mn
− [aV A − aS A2 / 3
− aC
Z2 A1/ 3
− asym
(N − Z)2 A
+ BP ]/ c2
• 利用质量半经验公式,可以得到稳定核素 的Z和A所满足的关系为
Z
=
2+
A 0.0155
A2/3
§1.4原子核的自旋
• (2)质量数A大于30时,原子核的比结合能 最高,而且几乎接近于一个常数 (ε≈8.6 MeV·Nu-1)。
• (3)重核(A大于200)的比结合能比中等核 的低。
• 比结合能曲线的一般趋势是中间高、两边低。
• [例1]试由质量亏损计算56Fe中每个核子的 比结合能。 [M(1H)=1.007825u,M(n)=1.008665u,
• 最后一个质子结合能定义为(是核素中第Z 个质子的结合能)
Sp(Z,A)=[M(Z-1,A-1)+M(1H)- M(Z,A)]c2 =∆(Z-1,A-1)+∆(1H)-∆(Z,A)
或Sp (Z,A)=B (Z,A)- B (Z-1,A-1) • 核素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定义为
Sn(Z,A)=[M(Z,A-1)+mn- M(Z,A)]c2 =∆(Z,A-1)+∆(n)-∆(Z,A)
• 一、原子核的自旋
• 宏观物体的角动量
r L
=
r r
×
r mv
• 原子核的角动量,通常称为核的自旋。
•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中子和质 子是具有自旋为1/2的粒子, 且还在核内作 复杂的相对运动,因为具有相应的轨道角 动量 。
• 所有质子和中子的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 量的矢量和就是原子核的自旋。
M(56Fe)=55.93494u] 解:由原子核的结合能公式
B = [ZM (1 H ) + ( A − Z )mn − M (Z , A)]c 2
则可以得到
B = [26 ×1.007825 + 30 ×1.008665 − 55.93494]uc2
= 492.277MeV
因此,56Fe每个核子的比结合能为
1.112 2.573 7.07 5.33 5.61 7.68 7.48 7.98 8.55 8.79 7.87 7.59 7.57
3、比结合能曲线:对于稳定的核素,以比结 合能为纵坐标,核素质量数A为横坐标制成的 曲线叫比结合能曲线。
• 规律: • (1)A小于30时,曲线的趋势是上升的,但
有明显的起伏,峰的位置都在A为4的整数倍 的地方,并且Z和N相等,均为偶数 ,为偶-偶 核;比结合能为极小的核素,Z和N也相等, 但均为奇数,称为奇-奇核。
• 一、能量和质量的相互关系 • 1、质能关系
E = mc 2 • 一个物体的质量与它的运动状态有关,根
据相对论,对于静止质量为m0的物体,以 速度数值v运动时,其质量m为
m = m0 / 1− (v/ c)2
• 物体的静止能量:与物体的静止质量m0相 应的能量 E 0 = m 0c2 ,称为它的静止能量, 是相对论的重要推论。
r r
×
r mv
µr =
q
r L
2m
• 2、电子的磁矩 • (1)轨道磁矩
μr l
=
e − 2m e
r Pl
• (2)自旋磁矩
μrS
e = − me
r PS
= g S(
e 2m
e
r )
• 二、原子核的磁矩
• 原子核具有磁矩,它的磁矩是所有核子的总 的自旋和轨道角动量对应磁矩的贡献之和。
29 47 78
实验测量值
29.30 46.30 77.40
• X射线法:1913年莫塞莱发现元素所放出的 特征X射线的频率ν与原子序数Z有下列关 系:
ν = AZ − B
• 二、原子核的质量 • 原子核质量是原子质量与核外电子质量之
差(忽略核外电子结合能)。通过测定出 原子质量(离子质量)来推知核的质量 。 • 常用设备是质谱仪 。
• 二、原子核自旋与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
3P D
D2 D1
3P3/2 3P1/3
3S
• 电子的自旋与精细结构:电子具有与轨道 角动量无关的固有角动量,称为自旋角动 量,用Ps表示角动量, PS = S(S + 1)h
• 3、原子核的自旋与超精细结构 • 核自旋的大小表示为:
PI = I (I +1)h
• 运动粒子的总能量E与动量p和静止质量m0 之间的关系式
E 2 = m02c4 + c2p2
E = E0 + ER = m0c2 + ER
• 2、能量单位:eV,keV,MeV,GeV
表2给出一些粒子的静止质量和相应能量的数值
粒子
静止质量m0/u
能量m0c2/MeV
电子e 质子p 中子n 氘核d 氚核t 氦核α
的一类原子(或原子核)称为核素。 • 不能自发发生变化的核素就是稳定核素,
如1H,2H,12C等。 • 原子核能自发发生变化的核素就是放射性
核素,例如3H,14C,40K等。
• 近几年我国新核素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原
子能研究院合成鉴别了90Ru,上海原子核
研究所生成和鉴别了202Pt,兰州近代物理
所合成了近20种新核素,如185Hf,215095 Db
或Sn (Z,A)=B (Z,A)- B (Z,A-1)
• [例2]试计算 Sn(16O),Sn(17O),Sp(16O),Sp(17F)。
• 解:Sn(16O)= B(8,16)-B(8,15) =127.61-111.95=15.66(MeV)
Sn(17O)= B(8,17)-B(8,16) =131.76-127.61=4.15(MeV)
ε = B / A = 492.277 / 56 = 8.79(MeV / Nu)
• 四、最后一个核子的结合能 • 原子核最后一个核子的结合能表示一个自
由核子与核的其余部分结合成原子核时所 释放出的能量,也就是从核中分离出一个 核子所需要的分离能。
• 原子核最后一个核子的结合能的大小,反 映了这种原子核相对邻近的那些原子核的 稳定程度。
∆/MeV
n
0 1 1.008665 8.071
H 1 1 1.007825 7.289
1 2 2.014102 13.136
1 3 3.016049 14.950
He 2 3 3.016029 14.931
2 4 4.002603 2.425
• 三、原子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 • 1、核的结合能:自由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
• 三、原子核的半径 • 实验表明,原子核是接近球形的,因此通
常用核半径来表示原子核的大小,核半径 通常为(10-12~10-13)cm数量级的 。 • 1、核力作用半径 • 实验上通过中子、质子或其它原子核与核 的作用所测得的核半径就是核力作用半 径,实验表明,核半径与质量数A有关,近 似关系:
• 利用钋发射的α粒子轰击铍等轻元素,发现一
种穿透能力很强的中性射线,能够穿过铅板被
计数管记录下来,他们断言是γ射线。
•
14N(1.2 MeV)
•
↑
89 MeV
• α+Be→射线→γ
(康普顿散射)
•
↓
55 MeV
•
石蜡→P(5.7MeV)
• 三、核素和核素图 • 核素:通常把具有相同质子数Z,中子数N
• 可以用质量过剩来表示成
B(Z, A) = Z∆(1H ) + ( A − Z )∆(n) − ∆(Z, A)
• 2、比结合能 • 原子核的结合能除以总核子数,称为平均
结合能,也称比结合能,用ε表示
ε = B/A
• 意义:表示若把原子核拆成自由的核子, 平均对每个核子所要做的功;或者说,它 表示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平均一个核子 所释放出的能量。
• 把组成某一原子核的核子质量之和与该 原子核质量之差称为原子核的质量亏 损,即
∆m(Z , A) = Zm(1H ) + ( A − Z )mn − m(Z, A)
• 通常用核素的原子质量来表示,即 ∆M(Z, A) = ZM(1H) +(A− Z)mn − M(Z, A)
• 16O核的质量亏损为
• 原子核的比结合能ε的大小可以表征原子 核结合松紧的程度,ε越大的原子核结合 得越紧,ε较小的原子核结合得越松。
表4 一些核素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
核素
结合能B/MeV
比结合能ε
2H 3He 4He 6Li 7Li 12C 14N 16O 40Ca 56Fe 208Pb 235U 238U
2.224 7.718 28.30 31.99 39.24 92.16 104.66 127.61 342.05 492.3 1636.4 1783.8 18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