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数学分式教案2.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分式15.2分式的运算15.2.2分式的加减15.2.2.2分式的混合运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
第2课时分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分式混合运算步骤的过程,能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新问题,获得成就感和克服困难的方法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分式的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学习了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化简:.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1分式乘除混合运算
典例1化简:.
[解析]原式=-=-.
探究点2分式混合运算
第 1 页共 2 页
典例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5.
[解析]原式=
=
=-(x-2)
=-x+2.
当x=5时,原式=-5+2=-3.
探究点3化简求值
典例3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的值从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中选取.
[解析]由不等式组可解得-1<x≤2.
∵x是整数,
∴x=0或1或2.
∴原式==(x+2)·,
当x=0时,原式=0.
当x=2时,原式=.
当x=1时,原式=.
三、板书设计
分式混合运算
分式混合运算
◇教学反思◇
本节是一节习题课,内容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把握运算顺序.不少学生在分式运算中出错,就是因为不重视审题,题没看完就动笔计算,或者受题中部分算式的特殊结构的影响而不遵循运算顺序,如化简,就常出现乱约分而不遵循运算顺序的典型错误,要同学通过练习、板演充分暴露问题所在,纠正,最后总结出容易忽视和出错的地方,提醒自己.
第 2 页共 2 页。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6章 分式 小结》教案_2
17章 《分式》小结与复习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分式、最简分式、最简公分母的概念。
2、熟练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运算法则;准确熟练地进行分式的运算。
3、通过练习,加强计算能力,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整体思想。
教学流程:回顾(一)1、分式的定义;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3、分式值为0的条件;4、分式值为正数或负数的条件;学生活动:学生师友之间交流,巩固相关知识。
并自己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书写分式并对应解决。
过关练习:值为正。
时,分式当。
值为时,分式当无意义。
时,分式当有意义。
时,分式当x x x xx x xx x xx x -13______0-13______-13___-13___---=-= 回顾(二)1、约分:把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式(数)约去.2、通分:关键是找最简公分母: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把分母不相同的几个分式化成分母相同的分式.活动:师生共同回顾,约分、通分的方法及步骤。
过关练习:444)3(;)(8)(2)2(;2761223222-++-----m m m a b b a xy y x )化简:(16121)2(;2122-++-a a a a a b a b 与与)通分:(备注:部分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自主练习,师巡视指导。
师点拨。
巩固应用回顾(三)分式的运算:分式的乘法、除法、加法、减法,乘方。
学生练习:强调分式乘除时的注意事项和因式分解的重要性。
例:222441(1)214a a a a a a -+-⋅-+-学生练习:能力提升:2121(1)11x x x x ++--+课堂小结:学生畅谈本堂收获。
1.如果把分式 中的x 和y 的值都扩大3倍,则分式的值( ) A,扩大3倍 B,不变 C,缩小1/3 D,缩小1/6 2.如果把分式 中的x 和y 的值都扩大3倍,则分式的值( ) A,扩大3倍 B,不变 C,缩小1/3 D,缩小1/6 y x x +y x xy+分式的加减 同分母相加 异分母相加 43(1)a a +小试牛刀 计算 x x x x -+--+11211)2(243(3)23a a +1(4)12x x x +-+。
(八年级数学教案)分式
分式八年级数学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看法,认识有理式的看法;2.使学生能够求出分式存心义的条件;3.经过类比分数研究分式的教课,培育学生运用类比转变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4.经过类比方法的教课,培育学生对事物之间是广泛联系又是变化发展的辨证看法的再认识 .二、要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教课要点和难点明确分式的分母不为零.2.疑点及解决方法经过类比分数的意义,增强对分式意义的理解.三、教课过程【新课引入】前面所研究的因式分解问题是把整式分解成若干个因式的积的问题,但如有以下问题:某同学分钟做了 60 个仰卧起坐,每分钟做多少个?可表示为,问,这是否是整式?请一位同学给它试命名,并说一说如何想到的?(学生有过分数的经验,可猜想到分式)【新课】1.分式的定义(1)由学生疏组议论分式的定义,关于“两个整式相除叫做分式”等错误,由学生举反例一一加以纠正,获得结论:用、表示两个整式,就能够表示成的形式.假如中含有字母,式子就叫做分式.此中叫做分式的分子,叫做分式的分母.(2)由学生举几个分式的例子.(3)学生小结分式的看法中应注意的问题.① 分母中含有字母.② 好像分数同样,分式的分母不可以为零.( 4)问:何时分式的值为零?[以(2)中学生举出的分式为例进行讨论]2.有理式的分类请学生类比有理数的分类为有理式分类:例 1 当取何值时,以下分式存心义?( 1);解:由分母得.∴ 当时,原分式存心义.(2);解:由分母得.∴ 当时,原分式存心义.( 3);解:∵ 恒建立,∴ 取一确实数时,原分式都存心义.(4).解:由分母得.∴ 当且时,原分式存心义.思虑:若把题目要求改为:“当取何值时以下分式无心义?”该如何做?例 2当取何值时,以下分式的值为零?(1);解:由分子得.而当时,分母.∴ 当时,原分式值为零.小结:若使分式的值为零,需知足两个条件:① 分子值等于零;② 分母值不等于零.(2);解:由分子得.而当时,分母,分式无心义.当时,分母.∴ 当时,原分式值为零.(3);解:由分子得.而当时,分母.当时,分母.∴ 当或时,原分式值都为零.(4).解:由分子得.而当时,,分式无心义.∴ 没有使原分式的值为零的的值,即原分式值不行能为零.(四)总结、扩展1.分式与分数的差别.2.分式何时存心义?3.分式何时价为零?(五)随堂练习1.填空题:(1)当时,分式的值为零(2)当时,分式的值为零(3)当时,分式的值为零2.教材 p55 中 1、2、3.八、部署作业教材 p56 中 a 组 3、4;b 组( 1)、( 2)、( 3).九、板书设计课题例 11.定义例 22.有理式分类分式有关文章: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简介第十二章“数据的描绘”简介苏科版八上3.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1)教课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简介分式的通分教课设计。
新人教版 数学 八年级上册 第十五章 分式 15.1.1从分数到分式1教案2
15.1.1 从分数到分式课标依据1、借助现实情境了解分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分析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分式)表示。
一、教材分析“从分数到分式”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中八年级上第十五章的第一节内容,是中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式的概念与整式是紧密相联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也是对前面知识的进一步运用和巩固。
学生掌握了分式的意义后,为进一步学习分式、函数、方程等知识作好铺垫;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是以分数为基础,类比引出分式的概念,把学生从对式的认识从整式扩展到有理式。
学好本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算速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能力,并让学生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分数有意义到分式有意义,从判断分母是否为0到求解分母何时值为0,并将此规律应用于求解最简单的分式方程(分式值为0),既是知识的同化迁移,也包括了调整和重组的因素.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二、学情分析我校是农村初中,学习基础有较大的差异,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对数学学习感觉很困难,导致学习兴趣低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平时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式的概念,会辨别分式与整式.2.会求分式有意义时的字母满足的条件,并能求出分式值为零的这一特殊情况时字母满足的条件.过程与方法能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一类量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通过类比分数研究分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研究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验发现身边的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引导探究,培养学生严谨创新的思维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准确理解分式的概念;教学难点会求分式有意义时的字母满足的条件,并能求出分式值为零的这一特殊情况时字母满足的条件.五、教法学法本节课运用启发类比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认识,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全面地掌握分式的意义,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使学生体会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初中数学精品教案:分式方程的应用(2))
0507分式方程的应用(2)微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解等量关系较难寻找的分式方程;2.会解既有分式方程又有其他方程的综合性问题.重点:学会分析等量关系列分式方程.难点:例2的解法.教学过程:一、探索发现问题:某工地调来72人挖土和运土,已知3人挖出的土1人恰好能全部运走,怎样调配劳动力才使挖掘出来的土能及时运走,且不窝工,解决此问题,若设派X 人挖土,其它人运土,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探究:1.这个问题中给出了哪些信息?等量关系是什么?2.由题意,你将列出怎样的方程?分析:根据题意,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为:“安排挖土的人数:运土的人数=3:1”,可以列出方程:372=-xx .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时,有时需要挖掘题中所隐含的等量关系才能正确地列出方程.下面,我们一起研究等量关系较难寻找的分式方程应用题,以及与其他方程相关的综合性问题.二、例题解析例1.宁波火车站北广场将于2015年底投入使用,计划在广场内种植A 、B 两种花木共6600棵,若A 花木数量是B 花木数量的2倍少600棵.(1)A 、B 两种花木的数量分别是多少棵?(2)如果园林处安排26人同时种植这两种花木,每人每天能种植A 花木60棵或B 花木40棵,应分别安排多少人种植A 花木和B 花木,才能确保同时完成各自的任务?分析:第(1)题中设B 种花木的数量是x 棵,则A 种花木的数量是,等量关系为“种植A 种花木+B 两种花木=6600棵”,容易列出方程;第(2)题中设安排y 人种植A 种花木,则安排)26(y -人种植B 种花木,题中隐含了等量关系“种植A 花木所用时间=种植B 花木所用时间”,根据等量关系可以列出方程求解.解答:(1)设B 种花木的数量是x 棵,则A 种花木的数量是)6002(-x 棵.由题意,得6600)602(=-+x x ,解得2400=x ,6002-x =4200.答:A 种花木的数量是4200棵,B 种花木的数量是2400棵.(2)设安排y 人种植A 种花木,则安排)26(y -人种植B 种花木.由题意,得)26(402400604200y y -=,解得14=y . 经检验,14=y 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 1226=-y .答:安排14人种植A 种花木,安排12人种植B 种花木,才能确保同时完成各自的任务.小结: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最关键的是:仔细审题,寻找题中隐含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例2.某工厂计划在规定时间内生产24000个零件,若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30个零件,则在规定时间内可以多生产300个零件.(1)求原计划每天生产的零件个数和规定的天数.(2)为了提前完成生产任务,工厂在安排原有工人按原计划正常生产的同时,引进5组机器人生产流水线共同参与零件生产,已知每组机器人生产流水线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比20个工人原计划每天生产的零件总数还多20%,按此测算,恰好提前两天完成24000个零件的生产任务,求原计划安排的工人人数.分析:(1)设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x 个,根据等量关系:“原计划生产24000个零件所用时间=实际生产(24000+30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可列方程:303002400024000++=x x . (2)设原计划安排的工人人数为y 人,根据等量关系:“(5组机器人生产流水线每天生产的零件个数+原计划每天生产的零件个数)×(规定天数-2)=零件总数24000个”,可列方程: . 解答:(1)设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x 个,由题意,得303002400024000++=x x .解得x=2400. 经检验,x=2400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规定的天数为24000÷2400=10(天).答: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2400个,规定的天数是10天.(2)设原计划安排的工人人数为y 人,由题意,得. 解得y=480.经检验,y=480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答:原计划安排的工人人数为480人.小结: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最为关键的是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当数量关系错综复杂时,应逐步挖掘题中隐含的等量关系.练习.某服装店购进一批甲、乙两种款型时尚T 恤衫,甲种款型共用了7800元,乙种款型共用了6400元,甲种款型的件数是乙种款型件数的1.5倍,甲种款型每件的进价比乙种款型每件的进价少30元.24000)210(24002400%)201(205=-⨯⎥⎦⎤⎢⎣⎡+⨯+⨯⨯y 24000)210(24002400%)201(205=-⨯⎥⎦⎤⎢⎣⎡+⨯+⨯⨯y(1)甲、乙两种款型的T 恤衫各购进多少件?(2)商店进价提高60%标价销售,销售一段时间后,甲款型全部售完,乙款型剩余一半,商店决定对乙款型按标价的五折降价销售,很快全部售完,求售完这批T 恤衫商店共获利多少元?分析:(1)若设乙种款型的T 恤衫购进x 件,等量关系为“甲种款型每件的进价比乙种款型每件的进价少30元”,由此可列出方程:.6400305.17800xx =+ (2)可以先求出甲款型的利润,乙款型前面销售一半的利润,后面销售一半的亏损,再相加即可求解.解答:(1)设乙种款型的T 恤衫购进x 件,由题意,得.6400305.17800x x =+解得x=40.经检验,x=40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1.5x=60.答:甲种款型的T 恤衫购进60件,乙种款型的T 恤衫购进40件.(2),1606400=x160﹣30=130(元),130×60%×60+160×60%×(40÷2) -160×[1-(1+60%)×0.5] ×(40÷2)=4680+1920-640=5960(元)答:售完这批T 恤衫商店共获利5960元.三、感悟提升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研究等量关系较难寻找的分式方程,以及与其他方程相关的综合性问题.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时,首先需要仔细审题,再设好未知数,列出方程,接着求出方程,最后检验作答.对于等量关系错综复杂的应用题,可以先划出反映等量关系的语句,再逐步挖掘题中隐含的等量关系,这是列出方程的关键步骤.。
初中分式的教案
初中分式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分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分式的基本性质3. 分式的运算方法4. 分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式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2. 难点:分式的运算规律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整式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整式在表示数量关系方面的局限性,从而引出分式的概念。
2. 新课讲解:a) 分式的概念: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两个整式的商。
b) 分式的表示方法:分子、分母及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c)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d) 分式的运算方法:分式的加减法、乘除法及混合运算。
3. 例题解析: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分式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5. 实际问题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分式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式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分式问题,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1. 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2.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注重分式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分式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分式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4《分式方程》说课稿2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4《分式方程》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4《分式方程》是分式方程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式的概念、性质、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检验及应用。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分式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八年级上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对分式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对分式方程的解法混淆不清,难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困惑,引导学生将分式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检验及应用,能够熟练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式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检验及应用。
2.教学难点:分式方程的解法,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直观展示分式方程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分式的相关知识,引出分式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检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启发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困惑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4《分式方程》教学设计2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4《分式方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分式方程》是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属于代数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式方程的概念,熟练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分式的基本知识,如分式的定义、性质、运算等。
但学生对分式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还需进一步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2.能够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式方程的定义及其解法。
2.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式方程的定义和解法。
2.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应用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分式方程解决。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分式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讲解一道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如商品打折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
2.呈现(10分钟)呈现分式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的形式。
同时,介绍分式方程的解法,如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等步骤。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式方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5.拓展(10分钟)讲解一些分式方程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第15章 分式2 课题:分式的基本性质
课题:分式的基本性质1.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重点: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难点: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一、情景导入,感受新知分数的基本性质: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思考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成立吗?为什么?(1)1x =1×4x ·4; (2)1x =1·m x ·m ; (3)1x =x -1x (x -1).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 129~P 130例2,完成下面的填空:类比分数的性质可得以下归纳:归纳: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用式子表示为A B =A ·C B ·C ,A B =A ÷C B ÷C(C ≠0),其中A ,B ,C 是整式. 填空:(1)x x 2-2x =( 1)x -2;(2)a +b ab =(a 2+ab )a 2b . 【合作探究】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1)-6b -5a ; (2)-x 3y .解:原式=6b 5a ; 解:原式=-x 3y =-x 3y . 归纳:分式的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同时改变其中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为:A B =-A -B =--A B =-A -B 或-A B =--A -B =-A B =A-B .师生活动①明了学情: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全班.②差异指导:对于自学中遇到的问题适时点拨.③生生互助:先自学,对于困惑,同桌、小组交流.三、典例剖析,运用新知【合作探究】例1: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子第一项系数为正,分式本身不带“-”号.(1)-2a -b-a +b ; (2)--x +2y3x -y .解:原式=2a +b a -b ; 解:原式=x -2y3x -y .例2:如果将分式x 2y 22x -y 中的x 与y 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分式的值(D ) A .不变 B .扩大到原来的2倍C .扩大到原来的4倍D .扩大到原来的8倍例3:把分式2aa -b 中的a 和b 都变为原来的n 倍,那么该分式的值( C )A .变为原来的n 倍B .变为原来的2n 倍C .不变D .变为原来的4n 倍师生活动①明了学情: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全班.②差异指导:对于自学中遇到的问题适时点拨.③生生互助:先自学,对于困惑,同桌、小组交流.四、课堂小结,回顾新知1.分式的基本性质.2.分式基本性质的简单运用.五、检测反馈、落实新知1.下列式子,从左到右变形一定正确的是( C ) A .a b =a +m b +m B .a b =acbcC .bkak =ba D .ab =a 2b 22.把分式xx +y (x ≠0,y ≠0)中分子、分母的x 、y 同时扩大2倍,分式的值(D ) A .都扩大2倍 B .都缩小2倍C .变为原来的14 D .不改变3.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化为正数.(1)x +1-2x -1;(2)2-x -x 2+3;(3)-x -1x -1.解:(1)原式=x +1-(2x +1)=-x +12x +1;(2)原式=-(x -2)-(x 2-3)=x -2x 2-3;(3)原式=-(x +1)x -1=-x +1x -1.六、课后作业:巩固新知(见学生用书)。
初中数学分式教案大全6篇
初中数学分式教案大全6篇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分式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数学分式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方程模型”的过程,经历分式方程的概念,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
二、能力目标知道分时方程的意义,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三、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
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与导学1.什么叫做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步骤有哪几步?2.判断下面解方程的过程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解方程:=3-解:两边同乘以(x-1),得2=3-x=1,①x=3+1-2,②所以x=2.③(不正确。
正确的解:两边同乘以(x-1),得2=3(x-1)-x-1,所以x=3)3.解下列分式方程:(1)=(2)+=2二、新课(一)情境创设:1.甲、乙两人加工同一种服装,乙每天比甲多加工1件,已知乙加工24件服装所用时间与甲加工20件服装所用时间相同。
怎样用方程来描述其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设甲每天加工服装多少件,可得方程:2.一个两位数的各位数字是4,如果把各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那么所得的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比值是。
怎样用方程来描述其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设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是x,可得方程:3.某校学生到距离学校15km的山坡上植树,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出发40min后,另一部分学生乘汽车出发,结果全体学生同时到达。
已知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速度的3倍。
怎样用方程来描述其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设自行车的速度为xkm/h,可得方程:(二)探索活动:1.上面所得到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2.这些方程与整式方程有什么区别?结论: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3.如何解分式方程=?解:这个分式方程的两边同乘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x(x+1),可以得到一元一次方程:20(x+1)=24x解这个方程,得x=5为了判断x=5是否是原方程的解,我们把x=5代入原方程:左边==4,右边==4,左边=右边。
最新初中人教版数学人教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分式的加减》
《分式的加减》 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从知识的角度看,在学习本章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列简单代数式,会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来,并会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基本掌握通分,能够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从数学活动经验、思维特征、学习习惯看,通过对分式的前期研究,运用类比分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运算联想引申出分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运算得习惯已基本形成。
通过第三学段三个学期的学习,思维水平也有了进一步地提升,理性思考能力明显提高,具备类比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探究出分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能力。
但经验性思维依然占主导地位,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加之经历分数运算、因式分解的两次分流,分式加减运算既是前面代数运算的综合,又是分式概念及运算的难点内容之一,因此,对异分母分式加减和运用分式加减法则运算法则之后所涉及的诸如正确进行整式运算、分式化简等易出现差错,教学中应通过训练加以强化。
【知识与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2.掌握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及通分的过程与方法.3. 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验知识的化归,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整体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经历分式混合运算法则的探究过程,进一步领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使学生在整体思考中开阔视野,养成良好品格,渗透化归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教学重点】1.分式的加减法.2.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教学难点】1.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及简单的分式混合运算.2.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一、引入新课(课件展示)问题1: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需n 天,乙工程队要比甲工程队多用3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一个工程问题,题意比较简单,只是用字母n 天来表示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的时间,乙工程队完成这一项工程的时间可表示为n+3天,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311++n n .这样引出分式的加减法的实际背景 问题2:2010年,2011年,2012年某地的森林面积(单位:公顷)分别是S1,S2,S3,2012年与2011年相比,森林面积增长率提高了多少?问题2的目的与问题1一样,从上面两个问题可知,在讨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时,需要进行分式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回忆分数的加减法法则,类比分数的加减法,分式的加减法的实质与分数的加减法相同,请学生自己说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分式的加减法的实质与分数的加减法相同,你能说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请同学们说出2243291,31,21xy y x y x 的最简公分母是什么?你能说出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吗?二、讲授新课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初中数学分式 教案
初中数学分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
2. 培养学生运用分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式的概念:分式是形如 a/b 的表达式,其中 a 和 b 是整式,b 不为零。
2.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3. 分式的运算法则:(1)分式的加减法:分母相同,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同,通分后相加(减)。
(2)分式的乘除法:分子乘(除)以分子,分母乘(除)以分母。
4. 分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式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
2. 难点:分式的运算法则的应用,分式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2. 新课讲解:(1)介绍分式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分式的含义。
(2)讲解分式的基本性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这些性质。
(3)讲解分式的运算法则,引导学生通过例子理解和掌握这些法则。
3.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分式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式解决这些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3.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课后实践,观察学生运用分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分式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年级数学下册8.2分式的基本性质(2)教学案
分式分式 分式 分式的基本性质1教学目标:1、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解题;2、 培养学生类比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分式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分式基本性质的简单运用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1、分数的性质;如果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一个 的数,那么分数的值 。
2、有一列匀速行使的火车,如果t h 行使s km ,那么2t h 行使2s km 、3t h 行使3s km 、…33s tn th 行使ns km ,火车的速度可以分别表示为s tkm/h 、22s tkm/h 、33s tkm/h 、…n s n tkm/h这些分式的值相等吗? 3、分式也有类似1的性质吗?(二) 合作探索:通过探索,归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就是 A B =A ×M B ×M ,A B =A ÷M B ÷M (其中M ≠0)。
1、填空:(1)a b =ab ( ) ; (2)12 a 2+b2(a+b) =( )2a+2b ;(3)3a a+6 =6ab ( )≠0);(4)3x -2=( )3x+2 (x ≠-23;(5)( )x 2-4y 2 =x x+2y ; (6)6a 2-2ab ( ) =3a-b. 2、23---中有3个“—”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分式A B--中有2个“—”分别表示什么意义?(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是正数)(1)21x x-(2)22y y y y-+(3)2-x 2-1-x (4)-x 2-x+11-x 3三、当堂盘点 1.判断正误并改正: ①ba b a ++-=)(b a b a +-+=1 ( ) ②11--xz xy =11--z y ( )③ba a --3=ba a --3 ( ) ④22nm =nn m m ÷÷22=nm ( )2.填空:写出等式中未知的分子或分母: ①xy 3=()y x 23 ②)()).(().(2x xy y x x yx x +=+=+③yx xy 257=()7④)()).(()(1b a b a ba +=-=-;3.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不含负号:= = ①=--y x 25 ②=---b a 3 ; 4、不改变下列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数 (1)222107xx x -+- (2)235231x x x++-(3)22314aa a --- (4)mm mm +---2235、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中各项的系数化为整数(1)42.05.0-+x y x (2)xx x x 24.03.12.001.022+- ⑶yx yx 6125131+-6、将3a a b- 中的a 、b 都变为原来的3倍,则分式的值 _______________ 7、把分式yx 中的字母x 的值变为原来的2倍,而y 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则分式的值___________5(1) 6ba--(2) 3xy -。
初中分式认识教案
初中分式认识教案1. 让学生理解分式的定义,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了解分式与整式的区别和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分式的定义:分式是两个整式的比,分母不能为零。
2.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3. 分式与整式的区别和联系:整式是分式的特殊形式,分式是整式的推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式的定义,分式的基本性质。
2. 难点:分式与整式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式的定义和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分式的生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分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整式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整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介绍分式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分式是两个整式的比,分母不能为零。
3. 讲解分式的基本性质,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分式的性质。
4. 分析分式与整式的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理解分式是整式的推广。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分式的基本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6. 拓展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式解决。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分式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8.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分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课后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 针对学生的差异,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八年级数学下册8.2分式的基本性质(2)教学案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分式的基本性质1教学目标:1、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解题;2、 培养学生类比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分式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分式基本性质的简单运用 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1、分数的性质;如果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一个 的数,那么分数的值 。
2、有一列匀速行使的火车,如果t h 行使s km ,那么2t h 行使2s km 、3t h 行使3s km 、…33s t n th 行使ns km ,火车的速度可以分别表示为s t km/h 、22s t km/h 、33s t km/h 、…ns nt km/h 这些分式的值相等吗?3、分式也有类似1的性质吗?(二) 合作探索:通过探索,归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就是 A B =A ×M B ×M ,A B =A ÷M B ÷M(其中M ≠0)。
1、填空:(1)a b =ab ( ) ; (2)12 a 2+b 2(a+b) =( )2a+2b ;(3)3a a+6 =6ab ( )(b ≠0); (4)3x -2=( )3x+2 (x ≠-23 );(5)( )x 2-4y 2 =x x+2y ; (6)6a 2-2ab ( )=3a-b. 2、23---中有3个“—”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分式A B--中有2个“—”分别表示什么意义?(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是正数)(1)21xx - (2)22y y yy -+(3)2-x 2-1-x (4)-x 2-x+11-x 3 三、当堂盘点1.判断正误并改正:① b a b a ++-=)(b a b a +-+=1 ( ) ② 11--xz xy =11--z y ( ) ③b a a --3=b a a --3 ( ) ④22nm =n n m m ÷÷22=n m ( ) 2.填空:写出等式中未知的分子或分母:①x y 3= ()yx 23 ②)()).(().(2x xy y x x y x x +=+=+ ③y x xy 257=()7 ④ )()).(()(1b a b a b a +=-=-; 3.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不含负号: = = ①=--y x 25 ②=---b a 3 ; 4、不改变下列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数(1)222107x x x -+- (2)235231xx x ++- (3)22314a a a --- (4)mm m m +---223 5、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中各项的系数化为整数(1)42.05.0-+x y x (2)x x x x 24.03.12.001.022+- ⑶ y x y x 625131+-6、将3a a b- 中的a 、b 都变为原来的3倍,则分式的值 _______________ 7、把分式yx 中的字母x 的值变为原来的2倍,而y 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则分式的值___________(1) 6a-(2) 3x y -。
初中数学教案:代数方程的解法——分式方程 (2)
初中数学教案:代数方程的解法——分式方程代数方程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而分式方程是代数方程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解决分式方程,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代数的基本概念。
本教案将介绍两种常见的解分式方程的方法:通分和消元法。
一、通分法通分法是解决分式方程的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将方程中出现的分式通分,使得方程中的分母相同,从而方便进行运算和求解。
步骤如下:1. 首先观察方程的分式是否可以进行通分。
如果可以通分,就将方程中所有的分式通分。
2. 将方程中分子部分相加或相减,将分母部分保持不变。
3. 化简方程,将方程转化为一个简化的形式,方便求解。
4. 求解得到方程的根。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演示通分法的应用:例子:解方程2/(x+3) + 1/(x-2) = 5/(x-1)解:首先观察方程中的分式可以通分,分母分别为(x+3)、(x-2)和(x-1)。
为了通分,我们将分式乘以一个合适的系数。
对于这个方程,我们可以选择将第一个分式的分母乘以(x-2),第二个分式的分母乘以(x-1),第三个分式的分母乘以(x+3)。
得到通分后的方程为:2(x-2) + (x+3)(x+3) = 5(x-2)(x-1)化简得到:2x - 4 + (x^2 + 6x + 9) = 5(x^2 - 3x + 2)合并同类项得到:x^2 - 14x + 21 = 5x^2 - 15x + 10移项化简得到:4x^2 - x - 11 = 0这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我们可以使用因式分解、配方法或求根公式等方法求解。
将方程解得x=2或x=-1.75。
因此,原方程的解为x=2或x=-1.75。
二、消元法消元法是解决分式方程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将方程中的分式消去,得到一个只包含整式的方程,从而求解方程。
步骤如下:1. 观察方程中的分式是否可以通过消去的方式得到一种只包含整式的方程。
2. 使用代数的基本运算规则,将方程中的分式进行消去。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分式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2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分式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分式的加法和减法》是分式单元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分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分式的基本概念,分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以及实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对于分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分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深化对分式加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分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分式加减法运算中,如何正确处理分母和分子的运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发现和总结分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分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PPT、教案、练习题等。
2.准备教学所需的教具,如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分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然后,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分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分式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认识分式》教案
《认识分式》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和整式的区别;2、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一类量的数学模型.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的思维,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抽象分式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发展符号感.教学难点: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分式有无意义、分式值为0条件的讨论.教学过程:引言:我们已经学过了整式,知道可用整式表示某些数量关系;学习了整式四则运算,在此基础上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是有些数量关系,只用整式表示是不够的.例题:甲、乙两人做某种机器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做6个,甲做90个所用的时间与乙做60个所用的时间相等.求甲、乙每小时各做多少个?分析:设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那么乙每小时做(x -6)个.甲做90个所用的时间是90÷x (或x90)小时,乙做60个的用的时间是[60÷(x -6)](或660-x )小时,根据题意列方程: x 90=660-x . 可以看出x90、660-x 都不是整式.列出的方程也不是已学过的方程.学习本章内容就可以正确认识这样的式子及方程,从而解决问题.在算术里,两个数相除可以表示在分数的形式.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数.因为零不能做除数,所以分数中的分母不能是零.在代数里,整式的除法也有类似的表示.如前面的例题中,(90÷x )小时可表示成x 90小时,[60÷(x -6)]小时可表示成660-x 小时. 又如n 公顷麦田共收小麦m 吨,平均每公顷产量(m ÷n )吨,可用式子n m 吨表示.再如轮船的静水速度为a 千米/小时.水流速度为b 千米/小时,轮船在逆流中航行s 千米所需时间[s ÷(a -b )]小时,可用式子ba s -小时表示. x90、660-x 、n m 、b a s -的分母中都含有字母. 一般地,用A 、B 表示两个整式,A ÷B 可以表示成B A 的形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BA 叫做分式.基中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可见,上列各工都是分式.由分子的意义可以知道:(1)分式是两个整式的商.其中分子是被除式,分母是除式.在这里分数线可理解为除号,还含有括号的作用.(2)分式的分子可以含字母,也可以不含字母,但分母必须含字母.式子90x 、606-x 、4y x -都不是分式,因为它们的分母都没有字母. (3)在分式里,分母代数式的值随式中字字母取值的不同而变化.字母所取的值有可能使分母为零.因为分式的分母相当于整式除法的除式,所以分母如果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因此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例如在x 90里,x ≠0;在b a s -里,a ≠b . 1: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1)2-x x ;(2)141+-x x . 解:(1)由x -2≠0得x ≠2,即当x ≠2时,分式2-x x 有意义. (2)由4x +1≠0得x ≠41-时,分式141+-x x 有意义. 2:当x 是什么数时,分式522-+x x 的值是零? 解:由分子x +2=0,得x =-2.而当x =-2时,分母2x -5=-4-5≠0,所以当x =-2时,分式522-+x x 的值是零.(四)练习提高活动内容:例1(1)当a =1,-2时,分别求分式121-+a a 的值;(2)当a 取何值时,分式121-+a a 的值为零? (3)当a 取何值时,分式121-+a a 有意义?解:(1)当a =1时,111221211;++==-⨯-a a 当a =-2时,1211212215-.()++==-⨯--a a (2)当分子的值为零,分母的值不为零时,分式的值为零.由于a +1=0时,a =-1,此时分母2a -1≠0.所以,当a =-1时,分式121-+a a 的值为零. (3)当分母的值等于零时,分式没有意义,除此之外,分式都有意义.由分母2a -1=0,得12.=a 所以,当a 取12以外的任何实数时,分式121-+a a 都有意义. 活动目的: 让学生体会分式的意义,理解如果a 的取值使得分母的值为零,则分式没有意义,反之有意义.注意事项: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分式分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使分式有意义的任何数;二是分式可与分数类比,分式的分母也不能为零.学生基本能够通过计算出分式的值,但对于分式什么条件下有意义,一下子掌握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与分数进行类比,多举例才能理解的更深刻.(五)课堂反馈活动内容: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y x xy x x b a a b 221)4(41)3(2)2(,2)1(+-+-+ 答:(2)、(4)是整式,(1)、(3)是分式.活动目的:考察学生对分式、整式概念的理解.注意事项:学生完成的较好,能抓住分式与整式概念的区别,准确的判断出分式、整式.活动内容:2、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无意义?32)1(-x x 1051)2(+-x x 解:(1)因为当分母的值为零时,分式没有意义.由2x -3=0,得x =23 所以当x =23时,分式无意义. (2)因为当分母的值为零时,分式没有意义.由5x +10=0,得x =-2所以当x =-2时,分式无意义.活动目的:让学生体会分式的意义,知道如果a 的取值使的分母的值为零,则分式没有意义,反之有意义.3、把甲、乙两种饮料按质量比x :y 混合在一起,可以调制成一种混合饮料.调制1千克这种混合饮料需多少甲种饮料?活动目的:体会分式可以表示现实情景中的数量关系,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一类量的数学模型,学会列分式.注意事项:学生通过类比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基本能理解分式的分母也不能为零.在学习中,有些学生错误的理解为只是分式的分母中的字母不为零,应该及时纠正,是整个分母不为零分母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六)自我小结活动内容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1、学习了分式的概念,掌握了整式与分式的异同.2、知道当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时分式才有意义.《认识分式》教案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变号法则,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2.通过分式的恒等变形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3.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这是学好本章的关键.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变号法则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分式的定义?2.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二)新课我们知道,分数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分数的值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通分和化简繁分数的理论根据.分式也有类似的性质,就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这个性质叫做分式的基本性质,用式子表示是:MB M A B A M B M A B A ÷÷=⨯⨯=, 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变号法则.通分,约分及化简繁分式的理论依据.就是说,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恒等变形的理论依据.2.分子和分母已没有公因式,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练习1:化简下列分式(约分)(1)2a bc ab(2)32233224a b c a b d -(3)()()21525a b a b -+-+ 教师给出定义:把分式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叫分式的约分.问:分式约分的依据是什么?分式的基本性质. 在化简分式2520xy x y时,小颖和小明的做法出现了分歧: 小颖:255120454xy xy x y x xy x ==⋅小明:22552020xy x x y x = 你对他们俩的解法有何看法?说说看!教师指出:一般约分要彻底,使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彻底约分后的分式叫最简分式.例2: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1)(0);22=≠b by y x xy (2).=ax a bx b解:(1)∵0,≠y ∴22⋅==⋅b b y x x y 2;by xy(2)∵0,≠x ∴÷=÷ax ax x bx bx x .=a b例3:化简下列分式 :(1)2a bc ab ;(2)22121.--+x x x 解:(1) =2a bc ab⋅⋅a ab c ab =ac ; (2)22121-=-+x x x 2111()()()+--x x x 11=.+-x x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要特别注意分式中作为分母的代数式的值不得为零的教学.在分数里,分数的分母是一个具体的数,是否为零一目了然;而在分式里,要明确其是否有意义,就必须分析,讨论分母中所含字弱不能取哪些值,以避免分母的代数式的值为零.2.从回忆算术里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0(,≠÷÷=⨯⨯=M MB M A B A M B M A B A . 从形式上看,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基本性质同乎是一样的,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是要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各种基本的训练.首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分式的基本性质中的A、B、M表示整式.随着知识的扩充,A、B、M还可代表任何代数式.其次要强调M≠0.在算术中讲到分数基本性质时,虽然也强调M≠0,但实际上不可能用零去乘(或除)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所以这个条件常常被子忽略了,而在代数中,M是一个含字母的代数式.由于字母的取值可以是任意的,所以就有M=0的可能性.因此,当我们应用这个性质时,都应考查M这个代数式的值是否为零,养成随时注意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应用这个性质的习惯.3.分式的变号规律是由两条法则概括而成的.第一条:分子和分母同时改变符号,分式的值不变.这一条是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推导出来的.第二条:只改变分子(分母)的符号,分式本身的符号也要改变,分式的值才不变.这一条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是推导不出来的.根据分式的意义,分式表示两个整式相除,所以教科书写道:有理数除法的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在分式(两式相除)中同样适用.分式的变号规律在分式变形中经常用到,学生对此又极容易出现错误,所以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三)课堂小结1.分式的基本性质.2.性质中的m可代表任何非零整式.3.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4.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的分子、分母化成整系数形式,体现了数化繁为简的策略,并为分式作进一步处理提供了便利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分式
1.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
B
叫做分式
(fraction).分式的分母表示除数,由于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即当B
≠0时,分式A
B
才有意义.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
的值不变,用式子表示的A
B
=
AC
BC
,
A
B
=
A C
B C
÷
÷
(C≠0),其中A、B、C是整式,运用分式的
基本性质时,千万不能忽略C≠0这一条件.
3.与分数的通分类似,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同乘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changing fractions to a common denominator).与分数的约分类似,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去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reduction of a fraction).4.通分的关键是准确地找出最简公分母,找最简公分母时,从三个方面确定:(1)定系数:取各分母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2)定字母:取各分母中含有的不相同字母或字母代数式的因式;(3)定指数:取相同字母或含字母的代数式的最高指数.
例1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1)
23 1
x x -
+
;(2)
3
3
x-
;(3)
2
2
32
54
x x
x x
++
++
.
解:(1)由于分母x2+1>0,知x取任何数;
(2)由分母│x│-3≠0,得x≠±3,∴当x≠±3时,分式
3
3
x-
有意义.
(3)由分母x2+5x+4=(x+1)(x+4)≠0,得x≠-1 且x≠-4,
∴当x≠-1且x≠-4时,分式
2
2
32
54
x x
x x
++
++
有意义.
评注: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应能综合运用已学的绝对值,因式分解等知识,灵活处理,此类题型可锻炼思维的全面性.
例2 当x为何值时,分式
29
3
x
x
-
+
的值为零?
解:由题意得:
290
30
x
x
⎧-=
⎨
+≠
⎩
,解得x=3.∴当x=3时,分式
29
3
x
x
-
+
的值为零.
评注:要使分式的值为零,必须使分子为零,且分母的值不为零.
例3 分式212x x m
-+,若不论x 取何值总有意义,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m ≥1 (B)m>1 (C)m ≤1 (D)m<1
解:∵分母x 2-2x+m=(x-1)2+m-1,
∴当m-1>0, 即m>1时,不论x 取何实数,x 2-2x+m>0,分式总有意义.
∴选(B).
评注:要使分式
212x x m -+不论x 取何值总有意义,只要使分母不论x 取何实数总不等于零即可.
例4 在分式2a b ab
-中,字母a 、b 的值分别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分式的值( ). (A)扩大为原来的2倍 (B)不变 (C)缩小为原来的12
(D)缩小为原来的14
解:当正数a 与b 的值分别扩大为原来的2倍时,分子的值扩大到原来的2倍,而分
母的值则扩大到原来的4倍,此时分式的值应缩小到原来的12
,故选(B). 评注:本题考查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子乘以2,分母乘以4,所以分式的值要改变.
例5 若xyz ≠0,且满足y z x z x y x y z +++==,求()()()y z x z x y xyz
+++的值. 解:设y z x z x y x y z +++===k ,则y z kx x z ky x y kz
+=⎧⎪+=⎨⎪+=⎩,∴2(x+y+z )=(x+y+z)·k. (1)若x+y+z ≠0,则k=2;
(2)若x+y+z=0,则1()()()
y z x z x y k y z x z x y +++====--+-+-+. ∵3()()()y z x z x y kx ky kz k xyz xyz
+++== , ∴当k=2时,原式=23=8;
当k=-1时,原式=(-1)3=-1.
评注:本题在求k 值时,一定要注意应分类说明有两种情况.另外,这种设中间量k
的方法体现数学的换元思想,在解方程(组)中也有很普遍的应用.
一、选一选(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下列各式中与分式a a b
--的值相等的是( ).
(A)
a
a b
--
(B)
a
a b
+
(C)
a
b a
-
(D)
a
b a
-
-
2.如果分式
21
1
x
x
-
+
的值为零,那么x应为().
(A)1 (B)-1 (C)±1 (D)0
3.下列各式的变形:①
x y x y
x x
-+-
=;②
x y x y
x x
-++
=-;③
x y x y
y x x y
-++
=
--
;
④y x x y
x y x y
--
=-
++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④
4.计算
2
2
16
(4).
816
x
x
x x
-
-
-+
的结果是().
(A)x+1 (B)-x-4 (C)x-4 (D)4-x
5.分式
2
1
,,
234
b x
a b ab
的最简公分母是().
(A)24a2b3 (B)24ab2 (C)12ab2(D)12a2b3
6.如果分式
111
a b a b
+=
+
,那么
a b
b a
+的值为().
(A)1 (B)-1 (C)2 (D)-2
7.已知实数a,b满足ab-a-2b+2=0,那么
a b
ab
+
的值等于().
(A)
3
2
(B)
2
2
b
b
+
(C)
1
a
a
+
(D)
321
22
b a
b a
++
或或8.如果把分式
x
x y
+
中的x和y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
(A)扩大3倍 (B)不变 (C)缩小3倍 (D)缩小6倍
二、填一填
9.在代数式
22
11(1)
,,,,5,,9,
31
a b b a b x
x
a a
b y x
π
++
+
-+
中,分式有个.10.当x= 时,分式
2
x x
x
-
的值为0.
11.已知
2
2222
2
M xy y x y
x y x y x y
--
=+
--+
,则M= .
12.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子、分母首项为正,则
x y
x y
-+
--
= .
13.化简:22ax ay x y
+-= . 14.已知11
x -有意义,且2111A x x =--成立,则x 的值不等于 . 15.计算:2
23.9y xy x
-= . 三、做一做
16.约分
(1)34
3233220aby z a y z
-
(2)22969
x x x -++.
17.通分
(1)
22x y x y -+与2()xy x y +;
(2)
2249mn m -与2323
m m -+.
18.已知
234x y z ==,求23452x y z x y ++-的值.
19.计算:
1111(1)(2)(2)(3)(3)(4)(4)(5)
x x x x x x x x +++++++++++.
一、1.C 2.A 3.D 4.D 5.C 6.B 7.D 8.B
二、9.4 10.1 11.2x 12.x y x y -+ 13.a x y
- 14.-1 15.323y - 三、16.(1)285byz a -
;(2)33x x -+ 17. 略 18.294 19.2465x x ++。